215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

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 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一、观
由。
水,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反 复 朗 读 , 体 会 诗 歌 美 妙 的 意 境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 到
甲事物
存在
乙事物
存在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出
甲事物
存在
丙事物
不存在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想 像 联 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 3. 主题: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 的思念。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的第一 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 月21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 了太多的飘零与磨难,诗人托今追昔, 想到心灵上的挚友和骨肉亲人多年不在 身边,有的已经离世,而自己仍活着, 自然产生一种沉重而凄惨的孤独。由于 诗人自身心境开阔,性格豁达,写下此 诗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 和怀念。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 五 夜 王 建 望 月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 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 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一生 困顿,晚景尤为凄凉。为官在外,常与 家人别离。

中秋咏月诗三首PPT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中秋咏月诗三首PPT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苏轼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1、导入新课 2、字词注音 3、作家作品简介
4、课文朗读
5、品味意境
6、思考训练
5、导学达标
7、能力训练
8、音画欣赏
9、作业布置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宫阙 què 朱阁 gé 无眠 mián 琼楼 qióng
玉宇 yǔ 绮户 qǐ 婵娟 Chá n juā n 不胜 shēng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想象力训练:
猴子捞月、孙悟 空西天取经、天 空、登月计划、 外星人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作业布置:
一、背诵这首词 二、找出这首词所押的韵 三、小作文:根据下文的 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 续写下文。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 坐在阳台上, 望着明亮的月 亮,心绪万千……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叫联想。
相似点:明亮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
一、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的是 上阙:望月(写景)
情 景
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下阙:怀人(抒情)
交 融
二、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 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词中哪些是实景,哪 些是虚景?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讨论与思考: 在这首词里,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讨论之前,先了解何为想象和想象?

《十五夜望月》古诗三首PPT精品课件

《十五夜望月》古诗三首PPT精品课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多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枚《随园诗话》
读一读
朗读时,“冷露无声 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 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 美之意,“人尽望”可以 适当加重语气,“不知秋 思落谁家”要读得悠远绵 长一些。
课后作业
背Hale Waihona Puke 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寒食》 《十五夜望月》。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解诗题
中秋节的习俗
本诗在《全唐诗》中 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 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 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 从诗的原题来看,应该是 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明诗意
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 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 院中的桂花。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hóu


御侯栖鸦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hóu
hóu
hòu
侯候
王侯 侯门 等候 候鸟
书写时不要多写 一笔竖。

右半部分是“西”, 不要写成“酉”。
课堂演练
将《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落”字改为“在”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落”字更有表现力,给人以形象的动 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 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
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 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 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七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通用)

七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通用)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5/112021/5/11May 11, 2021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 2、根据下列的赏析,请同学加以体会。 在唐代咏月诗中,这是比较著名的一篇。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
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广寒宫中的露珠一定也沾湿 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更显得悠 远,耐人寻味。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 发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 2、对照注释,疏通全词意思。
合作探究
• 1、词中作者问天问月是哪些诗句? 2、哪些词句表现了作者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 舍不得他所热爱的人间生活?
•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 4、从上面这些词句,你认为本词的主题是什 么?(明确)
• 5、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明确)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形象地语言,渲染了中秋望月、 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的委婉动人。
A:哪些地方特别精彩?B: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 充?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
--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
作者介绍、赏析、诗画欣赏
自主学习 朗读感悟
1、读准下列字音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我的思念是圆的》PPT

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我的思念是圆的》PPT

《我的思念是圆的》
思念本是无形的,作者将思念看成是 “圆的”,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是一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思念本是一种 发自内心的情感,它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巧借 其他事物来体现。月亮是人们常用来寄托感情 的事物,所以这个时候思念就变成圆的了。作 者不仅仅赋予思念以形象,还赋予其特殊的味 道。中秋品月饼时,这种苦涩便蕴藏在月饼之 中。同是“圆的”作者又将月饼盒“西 瓜”“苹果”作了对比,使得意象变得清晰具 体。
水 调 歌 头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 (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 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 (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 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 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 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 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 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 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 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 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 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 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怎比得 上在人间!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达了对团聚、 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咏月诗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 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 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 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 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 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 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 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 在,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 的月光。

八年级语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教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教学课件


虚 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
想 像 联 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展开丰富的想 象与联想,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业:自学《十五夜望月》
一、独立完成:
1、本诗中写景的诗句是 诗句是 。抒情的 。
2、“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二、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册P40页阅读题。
第一题: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 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 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 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曰怀远的情思 表现的蕴藉深沉。
第二题: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 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 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 味了。
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 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愁绪。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 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也流露出词人 内心的失意之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句紧密相 接,写词人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的情景,并由此想到天 上虽有琼楼玉宇却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写出了作者对人 间生活的赞美。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让他无 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对人生终究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 了这种虚无的画景,将失意的情绪化于清风明月之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滋理寞无
桂花浮玉,正味 在
还 乱
梧 桐
言 独
月满天街,夜心 , 深 上
凉如洗。风泛头 。
是 离
院 锁
西 楼
须眉并骨寒, 愁 清 ,
人在水晶宫里。, 别
秋 。
月 如
是剪钩
一不,
般断寂
赏咏 析月 交词 流赋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艾青
2024/10/31
•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青的诗, 往往较多的把个人的悲欢融合 到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 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 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 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 求和讴歌。

月亮。

海上明月、
水中望月
沙漠月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暇《江楼有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揣摩欣赏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 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 想象力丰富。
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 和怀想。
想像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三
·
中秋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词水 调 歌 头三我 的 思 念 是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民俗传统
中秋节当晚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传统习俗深入人心。
咏月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好姻缘,出相思,泪阑干, 忍相离。 玉楼月,弄明月, 弄清辉,长相思。
咏月诗词的文化传承
1
当代咏月的新创作
2
当代文人也继承并发扬了咏月的传 统,创作了许多新颖而充满情感的
咏月诗词作品。
古代咏月的经典作品
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留下了众 多经典的咏月诗作,在后世产生了 广泛影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 件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月亮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件介绍了中秋节 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咏月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传承。
中秋节的起源
历史背景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是为了庆祝丰收和感谢月亮的神秘力量。
传说故事
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仙女变成了月亮上的仙子。
咏月诗词的艺术特点
1 表达情感的方式
咏月诗词通过独特的 音韵和意境,传递出 作者对美好事物及情 感的追求。
2 描绘月亮的形象
借助生动的形容词和 比喻手法,咏月诗词 将月亮描绘得如何光 辉、女性、神秘等。
3 展现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
咏月诗词是中华文化 中的瑰宝,反映了中 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 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精选教学PPT课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精选教学PPT课件
但愿人长久
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 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
一个不是好人”。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 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 不幸,可是你却能以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
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大家!
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锁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画画,一画也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话难免要应酬,应酬就要进入嘈杂的公共场所和方方面 面的人接触,这 样既占用我练球的时间,也不符合我的个性。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看搞笑碟片,吃点零食,偶尔陪妈妈逛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练练瑜伽,一个人静静地打坐,听听轻松的音乐减压,就是我很享受的业余生活状态。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课件 苏教版

• 体味诗歌的意境 2019/3/2 • 揣摩诗歌的语言
11
配乐朗诵: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019/3/2
12
• 这首诗歌意境很美,诗人运用了形象的语 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 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 意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 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 的非常委婉动人。
中秋咏月 诗词三首
2019/3/2
1
中秋的来历
•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 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 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 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 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 祭月赏月是节日 的重要习俗。吃月饼是节日的 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 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 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十五夜望月王建
•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 许州人(今河南许昌)。唐代 宗大历十年进士。一生困顿, 晚景尤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 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 诗多方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 面貌,揭露同志阶级的暴行。 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 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 《王建诗集》。 • 本诗题作“十五望月寄杜郎中”
2019/3/2 18
名句列举
•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曹植《怨歌行》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 远》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丝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七级语文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通用)

七级语文上册《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通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 《水调歌头》一出,余 词尽废。”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苏轼学识广博,开豪放词风, 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 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 可见苏轼在当时影响极大。有《东 坡乐府》流传于世。
写作背景
他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 “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这首词 是他在黄州任期中写的。这时他的 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 七年没见,中秋对月,难免有伤感 的情绪。但他毕竟有着旷达的胸襟, 在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中达到了自我 解脱。
诗人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 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离的痛 苦”,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有形的圆, 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 诗人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怀 念。
2.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 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 应该由不圆而圆。
3.“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 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 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中秋咏月诗三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作品中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的作者的感情 3.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词中的运用
十五夜望月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 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 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
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
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
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
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 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 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
十五夜望月
庭院中 王建(唐) 中秋的晚上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里 指怀人的思绪
诗歌大意: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 层霜雪,一片洁白。萧森的树阴里,鸦鹊 的聒噪声逐渐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 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由于夜 深,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高 悬,普天之下的人都望月怀人,不知那茫 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2021/3/1
《水 调 歌 头》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 洵、苏辙,并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朝为官,后因反 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 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 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 面。
小常识:“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
后两句抒情,用委婉的疑问语气 间接表达: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 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 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 怀远的情思,表现得含蓄深沉。
小结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 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 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 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 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 常委婉动人 。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qióng)楼玉宇 :美玉做成的 楼宇。宇:屋檐,房屋。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qǐ) : 雕花的窗户。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 里指月亮。
结合注释 理解词意
6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 一句诗?
指月光满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2、“秋思”一词具体指什么?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能换成“在” 吗?谈谈你的理解。
“落”字新颖妥帖,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 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月光,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不能换。
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
3. 主题: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 的思念。
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 词句中,你如何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写出了人月无常,自 古皆然的道理。人的悲欢离合与 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 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 憾,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
赏析 借景抒情
《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月光 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两句 诗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 : 白——月光,使人联想到李白的《静夜 思》。“树栖鸦”既写了鸦雀栖树,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湿桂花” 使人联 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 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 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甲事物 想 到 乙事物
存在
存在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甲事物 创造出 丙事物
存在
不存在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亮了。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 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文 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承受得住
持,握 哪里比得上
什么年月,什么日子。
月光下起舞 的清朗身影
指想象中的仙宫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
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 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 那么,就让我在
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 在舞动,此情此景,哪里比得上人世间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苏辙的字
到天亮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时间和背景。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 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 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
1.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2.2. 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理由。
示例: 我喜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 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 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共同赏析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 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让 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 但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

雕花的窗户 不能入睡的人 为什么
只是希望
共赏
这里指月亮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该没有什么怨恨 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 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自古以来 就是难以周全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