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机车学院理论力学专业课课件工程力学总复习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复习--精选.ppt

理论力学复习--精选.ppt

题1 动点:套筒A(O2A上A点)
动系:摇杆O1BC
va ve vr
var, vevatg 600 3r
Va
BA
Ve
300
Vr
C
O2
vrva/si3n002r
o1B ve /o1A
3
2
aaaaa n
a a e e r C
向x轴投影 a a c o s 6 0 0 a e n c o s 3 0 0 a e c o s 6 0 0 a C e
题 1 图示系统,定滑轮质量为m;卷扬C质量为2m,其 上作用了常转矩M (力偶), C、B均视为均质圆轮。鼓 轮A质量为m,关于质心(轮心)的回转半径为;鼓轮沿 斜面作纯滚动。绳的质量不计,且与轮无相对滑动。求 (1)鼓轮A上升S 时的速度和加速度;(2)BC与AB段绳索的 张力。
B
r s
A
r 2r
单位为m。 求:(1)力F对直角坐标轴x,y,z之矩;(2)力F对图中轴
OC之矩,点C坐标为(3,0,5)。
B
z
5
C
F10N0
F
O
3
x
4
y
A
2021/1/2
解:计算力F对轴x,y,z之矩。
先计算力F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图中力F作用点A的坐标为
x=3m,y=4m,z=0,于是
OAOB, 45,cos 0.6,sin0.8
eOC
3 i+ 34
5k 34
B
z
5
C
F
O
3
x
4
y
A
M O C ( F ) M O ( F )e O C 1 4 5 .5 N m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教材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教材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教材
北京理工大学的理论力学教材主要介绍了力学系统中基本原理和
方法。

该教材涵盖了力学基础理论,机械动力学,摩擦学,运动学,
运动分析,系统动力学,传动学,波动论及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该教材还介绍了动态系统的建模,动力学模拟与优化,以
及振动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在每一章中,都能看到大量的例子,有
助于学生们理解力学原理,并能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材中还包括几种有趣的教学案例,用以激发学生们对力
学问题的兴趣。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中能够
更好地掌握力学知识,为今后的专业技能和研究做好准备。

北理工《工程力学(1)》课程学习资料(九) 70

北理工《工程力学(1)》课程学习资料(九) 70

北理工《工程力学(1)》FAQ(九)第九章动量原理1、A、B、C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v0分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出.若空气阻力不计,设落地时A、B、C三球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则 []A.经过时间t后,若小球均未落地,则三小球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A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动量变化的大小为mv1-mv0,方向竖直向下C.三个小球运动过程的动量变化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三个小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A球所受的冲量最大【分析】A选项要判定三球的动量变化.若直接应用△p=p2-p1比较麻烦,因为动量是矢量,它们的方向并不是在同一直线上,不易求出矢量差.考虑到他们所受的合力均为重力,并都是相同的,由动量定理△p=F合t可知,A选项正确.B选项是判定A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动量变化.由△p=p2-p1,可得△p=mv1+mv0,方向竖直向下,故B选项是错误的.对C选项,由F合=△p/t知是正确的.因为竖直上抛的A球在空中持续时间最长,故A球受到的冲量mgt也是最大,因此D选项也是正确的.【答】ACD。

2、动量相等的甲、乙两车,刹车后沿两条水平路面滑行.若[]A.1:1B.1:2C.2:1D.1:4【分析】两车滑行时水平方向仅受阻力f作用,在这个力作用下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当规定以车行方向为正方向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述形式:所以两车滑行时间:当p、f相同时,滑行时间t相同.【答】A。

【说明】物体的动量反映了它克服阻力能运动多久.从这个意义上,根据p、f相同,立即可判知t相同.若把题设条件改为“路面对两车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由f=μmg,得3、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m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屈的方法缓冲,使自身重心又下降了0.5m.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A.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B.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C.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D.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分析】下落2m双脚刚着地时的速度触地后,速度从v降为v'=0的时间可以认为等于双腿弯屈又使重心下降△h=0.5m所需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把地面对他双脚的力简化为一个恒力,因而重心下降△h=0.5m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匀减速过程,因此所需时间在触地过程中,设地面对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为N,取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

北理工《工程力学(1)》课程学习资料(六)13

北理工《工程力学(1)》课程学习资料(六)13

北理工《工程力学(1)》拓展资源(六)第六章 力系的平衡力系的简化与平衡一、目的要求1、平面汇交力系(多个力)简化与平衡的几何法和解析法,并能应用平衡条件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2、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3、了解空间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明确空间力系合成的四种结果。

4、深入理解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三种形式。

5、能熟练地计算在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单个刚体和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6、理解简单桁架的简化假设,掌握计算其杆件内力的节点法和截面法及其综合作用。

7、会应用各种形式的空间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空间平衡问题。

8、对平行力系中心和重心应有清晰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坐标公式求物体的重心。

9、牢固掌握滑动摩擦的性质,深刻理解库仑摩擦定律的内涵,熟练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的平衡问题(解析法、几何法)。

了解全反力、摩擦角、自锁等概念,了解滚动摩擦现象。

二、基本内容1.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平面汇交力系可合成为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即∑==+++=n i i11F F F F F n 2R合力R F 的大小和方向可用力三角形法则或力多边形法则得到。

作出图示首尾相接的开口的力多边形abcde ,封闭边矢量即所求的合力。

通过力多边形求合力的方法称为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其矢量表达式为 ∑==0F F R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即 00x y FF ⎫=⎪⎬=⎪⎭∑∑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解两个未知量。

2.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1)力偶系的简化力偶系可简化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即 i M M ∑=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和等于零,即∑=0M 或∑∑∑===000z y x M M M3. 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合成的最终结果1)空间力系向已知点O 简化力的平移定理: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 的力F 平行移到任一点B ,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F 对新作用点B 的矩。

北理工《工程力学(1)》课程学习资料(二)54

北理工《工程力学(1)》课程学习资料(二)54

北理工《工程力学(1)》拓展资源(二)第二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刚体的平面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研究说明,同时捎带提了一下能量的问题。

在运动学方面,分位移(空间位置),速度,加速度进行讲述,其中以相对基点速度,加速度的推导为重点。

在动力学中讲述里刚体平面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同时为了简化刚体平面运动的分析,引入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

然后是简洁的给出了刚体平面运动的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

接着本论文以滚子的滚动这一简单的刚体平面运动形式给出了实例的运用。

“滚动动摩擦力偶矩”,“汽车运动时轮的受力和汽车的极限速度”(驱动力的产生)这都是比较接近现实生活的。

虽然本文在这两方面的论述比较粗糙,但就分析刚体的平面运动和理解滚动摩擦却是很有意义的。

虽然能量不是本文的重点,但作者认为这却是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物理修养。

所以在实例分析中给出力一道常见的大学物理题的分析讨论。

相信这一似乎离题的讨论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正文平面平行运动是指刚体在运动时,其上各点离某固定平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刚体内任一点始终在与固定平面平行的某一平面内运动。

(一)刚体平面运动方程取刚体内一点A 作为基点,设过A 点且平行于刚体运功的平面的平面截刚体为S(如图1)。

在S 内作射线AB (如图2)。

刚体内各点相对射线AB 的位置是固定的,只需确定AB 就可以确定刚体内所有的点。

AB 可由A 地坐标(A A y x ,)及AB 与x 轴的夹角ϕ来确定。

1.位移当S 运动时A A y x ,,ϕ时t⎭⎬⎫=+=)()()(321t f t f t f r A ϕ (1)这就是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21t f t f r A 质点运动方程 }⇒=)(3t f ϕ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方程x 图(1)从而得刚体的平面运动可分解为随基点A 的移动和绕A 的转动。

说明:转角ϕ与基点地选择无关如图(3),AB 是S 中任意一直线,在A,B 分别建立移动的坐标系11,y x A 和11,y x B ,当S 运动时AB 与两移动坐标系的夹角是相同的,可以推断:在同一瞬时,图形绕任一基点的转动不但转角是相同的,而且角速度,角加速度也各相同。

北京理工大学848-理论力学考研心得

北京理工大学848-理论力学考研心得

本资料由理硕教育整理,理硕教育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北理工考研辅导的学校,相对于其它机构理硕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丰富的理工内部资料资源与人力资源确保每个学员都受益匪浅,确保理硕教育的学员初试通过率89%以上,复试通过率接近100%,理硕教育现开设初试专业课VIP一对一,假期集训营,复试VIP一对一辅导,满足学员不同的需求。

因为专一所以专业,理硕教育助您圆北理之梦。

详情请查阅理硕教育官网848理论力学个人学习经验我是刚刚今年考上的北京理工大学机车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理论力学140分,总分397分,很多人都感觉985高校会不会歧视普通本科学校,在这儿我以亲身经历告诉你,歧视肯定会有的,我就是普通本科学校考上的,而且还有很多都是普通本科学校考上的,不过完全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考研说白了还是属于应试教育,成败的关键就是初试分数,当然复试也很重要。

下面我说说848理论力学专业课的备考经验吧。

(理论力学四大法宝:教材,配套辅导书,考试大纲还有历年真题)一、肯定得首先选对教材,然后从北理工招生网上下载考试大纲,这点不用多说,北理考的理论力学教材就是2014年刚刚出版的水小平编写的教材,还有一本配套辅导书,相当不错。

那本教材看起来挺厚的,其实不需要全部看,有好多有难度的不用看,首先把考试大纲上的内容看一遍,然后再看教材。

看完教材的一章内容后再结合着辅导书把课后习题做一遍,可能有人刚开始课后习题不会做,这时不妨参考着辅导书来做课后习题,这样的好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解题格式与习惯。

做题的过程中多总结多思考,将容易忘掉的记到笔记本上,把很典型的题不妨标记在教材上,如果能把做题心得写出来就更棒了。

理论力学说白了内容不多,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识点总结好,理解透彻。

有些人想走点捷径的话可以将近三年的考试大纲打印出来,将变动的知识点标记出来,这样更有针对性,不过这种方法比较冒险,只建议那些复习时间不够的同学采用。

看教材这一块就说这么多。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B期末总复习

北京理工大学理论力学B期末总复习

理论力学B研究对象:机构—物体+ 接触点(约束)研究问题:已知主动件的运动求从动件的运动求解结果:点的轨迹、曲率半径、速度、加速度;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

:求解方法矢量描述法分析描述法——建立坐标系,由已知条件列写运动方程,基于运动方程进行求解。

——通过刚体上不同点速度、加速度所满足的矢量方程进行求解。

❒分析法必须在一般位置建立运动方程;方程可能是显函数形式、也可能是隐函数形式;注意运动方程对时间的导数与所求量间的关系❒矢量法当运动方程不易建立,或只求某瞬时的运动量用矢量法;注意正确判断刚体的运动形式(平移和瞬时平移;转动和瞬时转动的区别和联系),熟知其上各点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式和关系;注意❒矢量法一定要根据具体问题列写相应的矢量方程注意♉两物体的接触点固结在一起,无相对运动——该接触点有惟一的轨迹、速度、加速度。

♉两物体的接触点未固结在一起,有相对运动——该接触点实际为两个物质点,这两点的轨迹、速度、加速度一般不完全相同。

——满足第3章复合运动的矢量关系——满足第2章刚体的平面运动的矢量关系❒矢量法解矢量方程得到所要求的未知量;注意♉根据已知条件和运动学知识,将方程各量所反映的方位关系以矢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根据所画出矢量图,求解矢量方程——几何法,解三角形的方法;——解析法,将矢量方程沿某一轴投影,得到代数方程后进行求解的方法。

αAa ωAv A 刚体平面运动一般平面运动:公式速度(点的速度、图形的角速度):基点法、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直接求导法。

加速度(点的加速度、图形的角加速度):基点法、瞬心法、直接求导法=+B A BAv v v t n =++B A BA BAa a a a 任意两点之中点速度、加速度)(21B A C a a a +=1()2C A B v v v =+ABBa Aa ,ωαCBA v Av B v nBA a t BAa BaB注意圆轮在固定水平面上作纯滚动则圆轮轮心O 的速度v O ,加速度a O 大小若圆轮半径r ,圆轮的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O v r ω=O a r α=注意速度瞬心点P 的加速度不为零。

工程力学总复习学习教案.ppt

工程力学总复习学习教案.ppt

无外力段 外 力
q=0
均布载荷段
q>0
q<0
集中力
P C
集中力偶
m C
水平直线
斜直线
自左向右突变
Q
图Q
特 征
Q
x
Q
Q
x
x
x
Q>0 Q<0 增函数 减函数
Q Q1
C
Q2
x
Q1–Q2=P
无变化
Q
C x
斜直线 M
曲线
自左向右折角 自左向右突变


x
x

x
M1
x
x
M
增函数
M
减函数
M
M
M
折向与P反向 20
M
M2
M2 M1 m
q
A
2a
RA
qa 2
B C
a
RB
支反力
例:图示铸铁梁,许用拉应力[σt ]=30MPa,许用压应力[σc ]=60MPa,Iz=7.63×10-6m4,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9 kN
4 kN
A
C
B
52
D
Cz
1m 1m 1m
88
9 kN
4 kN
A
C
B
52
D
Cz
1m 1m 1m
88
2.5 kN
10 kN / m
2m
4m
Fs (kN) 25 45kN
20
200
100 15kN 解:由弯矩图可见
Mmax 20 kN m
15
t
M max Wz
20 103 0.1 0.22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工程力学总复习2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工程力学总复习2
7
另一种解法:
3 Pa 4
Pa
1 2 M C Pa a a 2 3 1 2 a 3a Pa a ( ) 2 3 4 4 1 3Pa 3a 1 a a( ) 2 4 4 3 4 53 3 Pa 48
(M )
a
3a 4
a
a
(M )
a
12
解: BC为压杆,载荷q作用 下的轴力为:
q FN ( 2l ) 2 ql (压) 2l
q A
b
h z
2l
y 45
B
BC绕z轴弯曲失稳:两端铰支 z l 1 l 6 800 z 92.4
iz 3 b 6 3 30
l
z
C x
BC绕y轴弯曲失稳:一端固支,一端铰支
画出内力图:
a/2
a/2
m
T=Fa-m (N· m)
A
D
B
x
z
Fa (N· m)
C
Fa (N· m)
a
BC段: M max Fa( N m) AB段: M max Fa( N m) 危险截面:A截面
F
T Fa m( N m)
3
危险点:A截面上、下缘
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圆形的直角折杆ABC ,位于水平面内,A端固 支, 在C处作用有铅垂向下的集中力F ,在B处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 力偶,其作用面平行于yz平面, 在AB中点D截面上缘a沿 0 和水平 直径处b沿 45方向分别测得: 0 3.25 104 , 45 2.99 104 , 已知 E=200Gpa, ν=0.3, = 160MPa , 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 强度。 y m T=Fa-m (N· m) a/2 a/2 a D B x A D Fa (N· m) Fa (N· m) b z C D a ( ) ( 1 ) 0 a 45 E E E F b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工程力学课件 §5 静力学汇总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工程力学课件   §5  静力学汇总
力情况,并分别画出平衡时各
P1
F

P2
物体的受力图。
例题
例 题 1
解:
§5 静力学基本概念
1.物块 B 的受力图。
H
FD
D B
C
E
G D
B
A
F
P2
P1

P2
例题
例 题 1
§5 静力学基本概念
2. 球 A 的受力图。
H
E A
FE
A
F
C
E

G D
B
F P1
FF
P1
P2
例题
例 题 1
§5 静力学基本概念
FD
D B G
3.滑轮 C 的受力图。
I H
E
A
FE
FE
FC
C
FD
P2
H C
E A F G
F P1
D B
FF
P1

P2
例题
例题 2
§5 静力学基本概念
等腰三角形构架ABC 的 顶点 A , B, C 都用铰链连 接,底边AC固定,而AB 边 的中点D 作用有平行于固定
H
D B
A
F
H E C
D FB FT
A
B
FT
E FC
C
例题
例 题 8
A
D
60
§5 静力学基本概念
如图所示,重物重G = 20 kN, B 用钢丝绳挂在支架的滑轮 B 上,钢 丝绳的另一端绕在铰车 D上。杆 AB 与 BC 铰接,并以铰链 A , C 与墙连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工程力学课件 §21 达朗贝尔原理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工程力学课件   §21   达朗贝尔原理
i
r r r M IA = ∑ M A ( FIi )
i
达朗贝尔原 理平衡方程
r (e) r FR + FIR = 0 r (e) r M A + M IA = 0
(21.9)’
达朗贝尔原理的平衡方程中, 达朗贝尔原理的平衡方程中,矩 方程的矩心A点可以任意选取 点可以任意选取。 方程的矩心 点可以任意选取。
惯性力系向转轴o简化io1定轴转动刚体的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这两种简化方法是等价的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达朗贝尔惯性力画在质心上而将达朗贝尔惯性力偶按定轴o注意2以上图示表示达朗贝尔惯性力和达朗贝尔惯性力偶矩时其大小不要再将对应矢量式前的负号带入因为负号所表示的方向或转向已在图中标出
工程力学(C 工程力学(C)
(下册) 下册) ( 39)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
韩斌
§21 达朗贝尔原理
动力学问题 联 立 求 解 动能定理 动量定理 动量矩定理 动学 动 理 力学问题
r ∑FR = 0
两点速度、 两点速度、 速度 动
r ∑MO = 0

力—— 力 力 动、 动、 力 力
1.第一类惯性力 第一类惯性力 在非惯性系中引入,使牛顿第二定律形式上仍成立: 在非惯性系中引入,使牛顿第二定律形式上仍成立
r (e) n r r(e) MC = ∑ MC F i
i= 1
ri
x
(21.12)
( )
n r r r MIC = ∑ MC Fi I i= 1
( )
点为质心C点 r 由(21.9)’第2式,令A点为质心 点: 第 式 点为质心 r (e) r r (e) dL C = MC MC + MIC = 0
r r r dL dL O C = +O ×m C C a dt d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第1—3章运动学研究对象:机构 — 物体 + 接触点(约束) 研究问题:已知主动件的运动 求从动件的运动求解结果: 点的轨迹、曲率半径、速度、加速度; :点的轨迹、曲率半径、速度、加速度;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

分析描述法 ——建立坐标系,由已知条件列 写运动方程,基于运动方程进行 求解方法: 求解。

矢量描述法 ——通过刚体上不同点间的速度 、加速度所满足的矢量方程进行 求解。

第1—3章 注意 ˆ分析法运动学必须在一般位置建立运动方程; 方程可能是显函数形式、也可能是隐函数形式; 注意运动方程对时间的导数与所求量间的关系 ˆ矢量法 当运动方程不易建立,或只求某瞬时的运动量用矢量法; 注意正确判断刚体的运动形式(平移和瞬时平移;转动 和瞬时转动的区别和联系),熟知其上各点速度、加速 度的计算式和关系;第1—3章 注意 ˆ矢量法运动学一定要根据具体问题列写相应的矢量方程F 两物体的接触点固结在一起,无相对运动——该接触点有惟一的轨迹、速度、加速度。

——满足第2章 刚体的平面运动的矢量关系F 两物体的接触点未固结在一起,有相对运动——该接触点实际为两个物质点,这两点的轨迹、 速度、加速度一般不完全相同。

——满足第3章 复合运动的矢量关系第1—3章 注意 ˆ矢量法运动学解矢量方程得到所要求的未知量;F 根据已知条件和运动学知识,将方程各量所反映的方位关系以矢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F 根据所画出矢量图,求解矢量方程——几何法,解三角形的方法; ——解析法,将矢量方程沿某一轴投影,得到代数方 程后进行求解的方法。

第1—3章运动学¾ 刚体平面运动 一般平面运动:公式vB= vA+ vBAαvB vAv BABt a BAn a BAt n aB = a A + aBA + a BAaA速度(点的速度、图形的角速度): 基点法、瞬心法、速度投影定理、直接求导法。

BAvA ωaB加速度(点的加速度、图形的角加速度): 基点法、瞬心法、直接求导法ω,αaAAaBC¾任意两点之中点速度、加速度vC = 1 (vA + vB ) 21 aC = (aA + aB ) 2第1—3章 注意运动学t a MOˆ圆轮在固定水平面上作纯滚动 若圆轮半径r ,圆轮的角速度 ω ,角加 速度 α 则圆轮轮心O的速度vO,加速度aO大小v O = rω , a O = rαMα ωn a MOvMO v a O O PaP轮缘上任意M点的速度、加速度:t n t n t n 注意 aM ≠ aMP + aMP ≠ aMO + aMO aM = aO + aMO + aMOvM = PM ⋅ ω方向⊥ PM,与ω转向一致速度瞬心P点的加速度: aPn a P = a PO= aO + a+a = rω 2t POn PO=an PO=at P注意速度瞬心点 P 的加速度不为零。

的加速度不为零第1—3章 注意运动学ˆ圆轮在固定凸圆面(凹圆面)(半径R)上作纯滚动 若圆轮半径r , 圆轮的角速度 ω , 角加速度 αn α aOαωO PvOt OaωvOt aOOn a P O则圆轮轮心O的速度,加速度vO = rω , vO = rω ,凹圆面dvO = rα a = dtt O凸圆面t aO =dvO = rα dt2 vOr 2ω 2 = a = ρ R−rn O 2 vOr 2ω 2 a = = ρ R+rn O第1—3章运动学¾ 点的复合运动三个对象: 动点、动系、定系 三种运动: 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 速度合成公式va = ve + v r加速度合成公式aa = ae + a r + ac第1—3章运动学¾动点、动系的选取原则原则之一: 动点,动系,定系不在同一刚体上。

原则之二: 1.动点相对于动系必须有相对运动。

2.动点在动系中的相对轨迹应为已知 (尤其是ρr )。

第1—3章运动学¾ 动点的常用选取方法选不变的接触点 明显的动点 套筒作定轴转动,选三种运动相对简单的 点为动点 无不变的接触点,选相对轨迹清楚的点 相交点的运动问题第1—3章 注意运动学牵连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牵连速度、加速度是动参考系(刚体)上与点M重合的点 N(牵连点)的瞬时加速度。

一般情况:ve = v N = vO′ + v NO′ = vO′ + ωe × r ′t n ae = a N = aO′ + a N + a O′ NO ′第1—3章 注意运动学科氏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科氏加速度的产生是由于相对运动与牵连运动的相互影响, 即耦合作用而引起的。

′ 2 ω e v r sin θ = 2 ω e v r ⎧大 小 : aC = 2ω e × v r ⎨ ⎩方 向 : ω e , v r , a C 构 成 右 手 系 1)牵连运动为平移ωeθ∵ ωe ≡ 02)某瞬时⇒ aC ≡ 0vr′ vr⎧ω e = 0,或 v r = 0 ⎫ ⎨ ⎬ ⇒ aC = 0 ⎩ω e // v r , 即 θ = 0 ⎭aC第 5— 7章矢量静力学ˆ受力分析明确研究对象,取分离体,画出其上所受全部外力 ——主动力和约束力。

根据约束的特点画出约束力,不要根据自己对物体运动状态 根据约束的特点画出约束力 或平衡的想象画约束力。

若已知力的方向,必须画真实方向; 若已知力的方位,必须画真实方位;若力的方向未知,常用大 小未知,方位已知的正交分力表示。

不要漏画约束力或约束力偶(如固支端约束)。

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要体现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注意所给系统中是否有二力体。

第 5— 7章矢量静力学ˆ力系简化计算力系的特征量 力系的主矢量 F R = ∑ F ii= 1 n力系的主矩M O = ∑ M O ( Fi ) = ∑ ri × Fii =1 i =1nnF 力的投影 F 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轴矩与点矩的关系 F力系对不同两点的主矩关系M B = M A + BA × FR第 5— 7章矢量静力学ˆ力系简化最简力系第二不变量 第一不变量 主矩 简化结果 说明1 2FR ≠ 0FR ⋅ M O = 0MO = 0通过简化中心 合力 通过 B,MO ≠ 0 M O ⊥ FROB =合力偶 平衡 力螺旋FR × M O FR 23 4 5 FR ⋅ M O ≠ 0FR = 0MO ≠ 0 MO = 0 MO ≠ 0与简化中心无关 平衡力系FR ≠ 0( FR , M P ) 力螺旋中 心轴过 B;P 中心轴 F ×M 上任意点. OB = R 2 OMP =FR ⋅ MO FR = MB 2 FR FR第 5— 7章矢量静力学 qFˆ力系简化同向线分布载荷的合力 工程上常见的分布载荷: 1) 均布载荷 F = ql , xC = l / 2 2) 三角形载荷2 F=1 q l , x = l C 2 0 3xCFq0xC3) 梯形载荷F1 = q1l , xC1 = l 2 F2 = 1 (q2 − q1 )l , xC 2 = 2 l 2 3q1xC1F1F2q2xC2第 5— 7章矢量静力学ˆ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力系的平衡条件 力系平衡的 充要条件 MO = 0 力系的平衡方程FR = 0F 空间一般力系平衡方程∑Fi =1 n i =1nix=0 , =0 ,∑Fi =1 n i =1niy=0 ,iy∑Fi =1 n i =1niz=0iz——基本形式∑Mix∑M=0 ,∑M=0第 5— 7章矢量静力学ˆ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力系的平衡方程F 特殊力系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F = 0 , ∑F = 0 , ∑M = 0 一矩式 (标准形式) ∑F = 0 , ∑M = 0 , ∑M = 0 AB连线与x轴不垂直 ∑M = 0 , ∑M = 0, ∑M = 0 A、B、C三点不共线x y Ax A B二矩式 三矩式ABC平面汇交力系,汇交点:A∑F x = 0, ∑ F y = 0B∑F = 0 , ∑M = 0 AB连线与x轴不垂直 ∑M = 0, ∑M = 0 A、B、C三点不共线xBC第 5— 7章矢量静力学ˆ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力系的平衡方程F 特殊力系平衡方程平面力偶系∑Myi=0平面平行力系(与y轴平行)∑F = 0 , ∑MA=0∑MA= 0,∑MB=0力的作用线 // AB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应用力系平衡方程所解决的问题F 桁架的内力F 静定的刚体系结构平衡时的约束力F 求解系统条件平衡时所满足的关系,如位置或主动力之间的关系F 考虑摩擦时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F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取分离体,画受力图;F建立直角坐标系,列写平衡方程。

力矩轴应和尽量多的未知力相交或平行;F对于平面一般力系的刚体平衡问题,除了一矩式外,应学会灵活应用其它两种形式。

对于空间一般力系的刚体平衡问题,一般应用三个力的投影式及三个力矩式;F解平衡方程式,最好先用文字符号表示求解结果,并用量纲校核后,再代入数据求出数值解。

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注意解题前,先找出系统中的全部二力体(杆)画受力图时,必须考虑摩擦力;解题方法:①解析法②几何法除平衡方程外,增加补充方程——物理条件。

临界平衡:一般平衡:所得结果是一个范围f,max s N f,或F f F ϕϕ=⋅=f f,max s N f ,或F F f F ϕϕ≤=⋅< 求解有摩擦的平衡问题的特点虚功方程11δ0nni i i i i δ==′=⋅=∑∑W F r虚位移原理具有双面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在给定位置能继续保持静止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主动力系在该位置的任意虚位移上所作的虚功之和等于零,即:——虚功方程虚功的计算δδW ′=⋅F rδδδδ′=++x y z W F x F y F z常见力的虚功重力的虚功δδW mg z′=−弹性力的虚功δδW k λλ′=−作用于刚体上力系的功ϕϕ′=⋅+=δδδδR A Az Pz W F r M M ϕϕ′=⋅+=δδ()δ()δA Az Pz W F r M F M F求虚位移关系坐标法虚速度法(几何法)),,2,1(n i =),,,,(21t q q q r r k i i =1δkii s ss r r q q δ=∂=∂∑等时变分约束方程:(,)0i j f r t=δ0ni j jjf r r∂⋅=∂∑等时变分(1,2,,)i l =由刚体上点的虚速度关系得到各点虚位移关系求虚位移关系刚体的虚位移和刚体上点的虚位移刚体虚位移—刚体在某瞬时发生的,满足约束的,任意一个假想的无限小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