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院患者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供应室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器械护士、清洁工人等。

第三条医院供应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相关规定开展感染管理工作,做好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供应工作,保障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确保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团队,明确各职责,制定感染防控措施,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感染管理意识和操作规范。

第五条医院供应室应当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进行感染防控工作,包括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设备、医用耗材储存设施等。

第六条医院供应室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防控措施,及时整改风险隐患,确保供应室的安全和卫生。

第七条医院供应室应当建立健全感染事件上报和处理的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减少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第二章感染管理岗位职责第八条医院供应室感染管理团队应当包括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其他相关岗位工作人员。

第九条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负责开展感染病例统计分析,制定防控措施;负责开展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宣教工作。

第十条医院供应室其他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感染管理职责包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购、储存和分发医疗器械和药品;严格遵守手卫生、消毒灭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工作。

第三章感染防控措施第十一条医院供应室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拣、包装、贮存和处理医疗废物。

第十二条医院供应室应当配备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

第十三条医院供应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用耗材储存设施,保证医用耗材的安全和卫生。

第十四条医院供应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监测和检验体系,确保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培训和教育第十五条医院供应室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定期开展感染防控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三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三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供应室环境卫生和物品消毒,以防止细菌传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供应室环境卫生管理:a. 每日进行供应室的清洁消毒,包括地面、货架、柜台、工作台等;b. 定期清理供应室的过期、损坏或污染的物品,并及时更换;c. 每日保持供应室的通风良好,保持湿度适宜;d. 定期检查供应室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并进行维护或更换。

2. 物品消毒管理:a. 所有进入供应室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放置;b. 对于易受污染的物品,如纱布、手术衣等,必须进行高级消毒处理;c. 采用标准化的消毒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器、超声波清洗器等;d. 定期检查供应室内物品的消毒记录,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 材料管理:a. 供应室内所有材料必须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感染;b. 对于易受污染的材料,如手术器械、血管导管等,必须进行独立存放,并在使用前进行清洁和消毒;c. 对于过期的材料,必须及时予以清退,并在记录中进行登记;d. 对于供应室内不常使用的材料,必须定期检查其储存环境,保证品质。

4. 人员管理:a. 供应室内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b.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操作规范,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无菌;c. 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工作人员自身的健康;d. 对于工作人员的不适宜工作情况,必须及时调整并记录。

5. 感染事件管理:a. 对于供应室内出现的感染事件,必须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追溯感染来源、评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b. 对于感染事件的处理结果,必须进行记录和汇总,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和改进感染管理措施。

总之,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供应室的卫生环境和物品消毒水平,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确保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有效进行。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室内感染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管理和控制,会给医疗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制定本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和组织架构1、管理职责1.1 供应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

1.2 供应室员工应遵守相关的感染管理规定,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确保医疗物资的安全和无菌状态。

1.3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2、组织架构2.1 供应室设有供应室负责人、供应室员工等岗位。

2.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护士长、感染科主任等组成。

三、感染管理流程1、采购管理1.1 供应室负责人负责制定采购管理制度,并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合同和协议,确保医疗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1.2 供应室员工应定期检查和核实采购物资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和标识等情况,确保物资的无菌和安全性。

2、入库管理2.1 供应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入库管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入库登记和清点制度。

2.2 供应室员工应仔细查验每批入库物资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和标识等情况,对不合格的物资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配送管理3.1 供应室负责人负责制定配送管理制度,并建立清晰的物资配送流程。

3.2 供应室员工应按照配送管理制度执行,确保物资的正确配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库存管理4.1 供应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库存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

4.2 供应室员工应按照库存管理制度进行库存盘点和管理,确保物资的及时补充和更新。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室采购管理制度、供应室入库管理制度、供应室配送管理制度、供应室库存管理制度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感染: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因感染导致的病情恶化或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

2、无菌:指物品完全没有微生物污染或菌落数低于一定标准的状态。

3、有效期:指医疗物资在规定条件下保证其功能和质量的期限。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一般消毒隔离措施l、工作人员衣帽整齐,进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应更换拖鞋。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2、供应室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清楚;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3、各室桌面、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月大扫除一次,保持各室的清洁整齐。

4、凡回收的弯盘、镊子、引流瓶、导尿管等均再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刷洗、擦干、再灭菌。

5、供应室对各科带有标记的特殊感染(如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病人用过的物品均采用双蒸高压灭菌法。

6、供应室无菌送货车与回收车分开,并有明显标记,用后消毒液擦拭。

7、各种包布一用一洗一更换,保证无缺损。

(二)压力灭菌锅效果的监测1、每日晨对所用灭菌锅作b—d试验,b—d包内指示卡和包外指示带均匀一致变色合格,被视为灭菌锅运转正常。

2、所有灭菌锅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3、消毒员随时检查灭菌锅的压力、温度、运转情况,每锅有记录,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4、高压灭菌与环氧乙烷灭菌物品分开放置,避免混淆。

(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的管理1、每批号注射器抽样____%进行细菌培养、热原和微粒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方能发货。

2、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专室、专柜放置,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cm。

(四)无菌物品存放间的管理1、无菌物品存放间地面、桌面、柜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2、无菌物品存放网每日紫外线照射l小时,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记录完整。

3、无菌物品存放间护士严格核查灭菌日期、灭菌效果(观察每一无菌包上的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是否正常),并按时间顺序发放物品。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以下是一个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示例:1. 目的和适用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供应室的卫生和安全,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通过供应室的医疗用品、设备和器械。

2. 职责和权限2.1 供应室主管负责制定和实施感染管理制度,并确保所有员工接受相关培训和指导。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供应室的工作流程,防止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器械和物资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供应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供应室主任、库房管理员、采购人员等。

三、感染风险评估1. 供应室应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将评估内容报告给相关部门。

2. 针对感染风险评估结果,供应室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物资的分装、贮存、清洁消毒等措施。

3. 根据感染风险评估的结果,供应室应制定相应的感染防控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四、物资采购管理1. 供应室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和物资的采购管理规定进行采购,确保采购的物资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

2. 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室应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期等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采购的物资来源可靠、质量合格。

3. 供应室应建立健全的物资采购档案,并定期进行档案的更新和整理。

五、物资接收验收1. 供应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物资的接收和验收,对接收的物资进行一致性、数量、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

2. 对于未能通过验收的物资,供应室应当及时退回,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3. 对于已验收的物资,供应室应及时进行分装、贮存,并妥善保管。

六、储存管理1. 供应室应根据物资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储存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

2. 对于易感染的物资,供应室应加强储存管理,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3. 供应室应做好物资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物资的完好无损。

七、物资分装1. 供应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物资的分装和包装,确保分装的物资符合使用要求。

2. 在分装过程中,供应室应注意卫生和环境的整洁,避免感染的交叉污染。

3. 分装后的物资应进行标识,并制定相应的分装记录,便于日常管理和使用。

八、物资清洁消毒1. 供应室应建立健全的物资清洁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

2. 根据不同物资的特点,供应室应选择合适的清洁消毒方法和药剂,确保物资的清洁和安全。

3. 对已清洁消毒的物资,供应室应进行合理的包装和贮存,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供应室的卫生和安全,降低感染的风险。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并旨在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以预防、控制和处理感染事件。

2. 背景感染病菌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卫生问题之一,在供应室中发生感染事件可能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医疗安全至关重要。

3. 责任和职责3.1 责任部门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由以下部门共同负责: - 医院管理层 - 供应室主管 - 感染控制委员会3.2 职责•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

•供应室主管负责组织实施感染管理制度,监督供应室的卫生和感染控制工作。

•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审查感染事件,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感染预防措施4.1 个人卫生•所有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体检。

•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定期进行手卫生教育培训,强调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4.2 室内环境卫生•保持供应室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消毒。

•定期清洗、消毒供应室内的工具和设备。

•定期检查空调系统和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5. 感染控制措施5.1 感染事件监测•建立感染事件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事件的数据。

•对感染事件进行分类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汇报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2 感染控制•推行手卫生制度,要求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关键时刻进行手卫生。

•严格执行器械消毒和灭菌制度,确保供应室使用的器械和设备符合卫生要求。

•建立涉及感染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工作人员正确操作并严格遵守。

6. 感染事件处理6.1 感染事件报告•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发现或怀疑感染事件发生时,应立即报告给供应室主管或感染控制委员会。

•感染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描述、可能的感染原因以及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等信息。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确保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良好运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和程序,监督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 消毒供应室负责采购、储存、配送以及消毒相关物品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3. 感染控制科负责协助医务部门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4. 各临床科室负责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要求,配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

三、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流程1. 采购管理1.1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进行,确保采购的物品和设备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1.2 严禁采购已过期、变质或者质量不合格的消毒物品和设备。

2. 储存管理2.1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

2.2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并确保通风良好。

2.3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储存区域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 配送管理3.1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配送应按照临床科室的需求进行,确保及时、准确送达。

3.2 配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消毒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3 配送记录应完整、准确,并定期进行审查。

四、感染控制措施1. 建立感染控制制度1.1 制定并更新所有科室的感染控制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操作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1.2 制定并更新感染控制相关的消毒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1.3 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2. 培训与教育2.1 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2.2 对新进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3. 消毒操作控制3.1 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对消毒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操作的规范性。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感染控制在医疗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应室是医院中重要的部门之一,其管理对于防止感染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患者的福祉,制定和实施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的要点和实施步骤。

二、管理目标1.保证供应室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状态,避免污染和感染传播;2.加强供应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意识和操作技能;3.加强对医疗器械和物品出入库的管理,确保其无菌状态;4.建立有效的供应室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5.落实消毒与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感染交叉传播。

三、管理措施1.供应室环境控制(1)定期清洁:供应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各个部位。

清洁时应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确保清洁效果。

(2)废弃物处理:在供应室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应按照规定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感染风险。

(3)室内空气质量:保持供应室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和传播。

2.人员感染控制培训(1)培训计划:制定供应室人员感染控制培训计划,包括感染病理知识、个人卫生、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等方面内容。

(2)定期培训:定期对供应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3)考核和奖惩:建立感染控制培训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有效推动培训的落实和有效性。

3.医疗器械和物品管理(1)入库管理:供应室应建立医疗器械和物品入库登记制度,对入库的物品进行清点、验收,并记录相关信息。

(2)出库管理:出库前对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无菌状态。

同时,对出库物品的用途和归还情况进行记录。

4.感染监测与处理(1)感染监测系统:建立供应室感染监测系统,对每起感染事件进行记录,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等。

(2)感染事件处理:对于发现的感染事件,供应室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暂停使用患者相关物品、清洗和消毒污染物品等。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中,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分,负责医疗器械的消毒和供应工作。

本文将围绕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规定、消毒操作流程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一、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规定1. 消毒供应室的位置和环境要求:(1)消毒供应室必须设在医院内部,与手术室、麻醉室、中心供应室等密切相关的医技科室附近,方便和及时供应消毒器械和物品;(2)消毒供应室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无脏物和异味,墙壁、地面、天花板应具备耐腐蚀、易清洁的材质。

(3)门窗、抽风等通风设施要保持畅通,确保消毒供应室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符合消毒要求。

2. 消毒供应室的布局和设备要求:(1)消毒供应室内部要按照物品分类和功能分区布局,以便于消毒器械和物品的储存、清洗、消毒、供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2)消毒供应室必须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如消毒柜、洗消机、蒸汽灭菌器等,以及消毒剂、洗涤剂等化学药剂。

3. 消毒供应室的消毒管理规定:(1)医院必须有消毒供应室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所有从消毒供应室领取的消毒器械和物品都必须有明确的记录,包括领取人、领取时间、用途等;(3)消毒供应室必须定期清洁、消毒,保持整洁和无菌状态;(4)消毒供应室内的器械和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检查和包装程序;(5)严禁将消毒供应室用于其他非消毒供应室的用途,并禁止私自更改消毒供应室的布局和设备。

二、消毒供应室的消毒操作流程1. 消毒器械和物品的清洗:(1)将使用过的消毒器械和物品送入消毒供应室,在专用清洗槽中用温水或洗涤剂进行清洗;(2)清洁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无残留的血迹、分泌物等。

2. 消毒器械和物品的消毒:(1)清洗完毕的器械和物品放入消毒柜或洗消机中进行消毒处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2)对不能放入消毒柜或洗消机的器械和物品,如手术刀片、针头等,应使用蒸汽灭菌器进行高温高压消毒。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供应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全面领导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负责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三、环境与设施1. 供应室应设在清洁、无污染源、邻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通风采光良好,相对独立的区域。

2. 供应室应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

3. 供应室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消毒;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

4. 供应室应配备必要的消毒、清洗、灭菌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人员管理与培训1.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2.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清洗、灭菌设备。

3.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

五、物品处理与消毒1. 供应室应按照物品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回收、清洗、消毒、灭菌。

2. 清洗物品应先用消毒液浸泡,然后按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3. 灭菌物品应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定期检查。

4. 无菌物品抽样细菌培养,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液监测每月一次。

六、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1. 供应室应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监测,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供应室应每月进行空气消毒,确保空气质量。

3. 供应室应定期对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液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七、突发事件处理1. 供应室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时,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组织调查、分析、处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供应室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室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内部针对感染病例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下面是一个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建议,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1. 人员管理
- 配备专职的感染控制科室或者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感染管理制度。

- 对从业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培训,包括感染防护知识、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 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并建立健康档案。

2. 感染预防措施
- 根据感染病例的不同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感染防控措施。

- 定期对供应室内的器械、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器械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 采取有效的废弃物管理措施,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封装和正确处理。

3. 感染监测与报告
-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病原体的菌种和耐药性。

- 制定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确保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环境管理
- 对供应室内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 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采取相应的通风、净化措施,控制空气传播的感染。

5. 感染事件处理
- 当发生感染事件时,立即采取隔离、消毒、处理等措施,避免感染的扩散。

- 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以上仅为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具体制度的建立需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规模和需求来制定。

在制定和执行感染管理制度时,应密切关注相关法规和规范,并与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5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5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1.消毒供应室周围环境清洁,室内严格划分工作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辅助区域(更衣室、办公室等)。

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

人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

2.消毒供应室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培训。

3.工作人员进入消毒供应室应更换工作衣、帽、裤、鞋,着装符合要求。

患有传染病期间不得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

外来人员(包括参观者)须按要求着装入内。

4.工作人员上岗时按照工作区域的不同防护要求,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回收人员应戴圆帽、手套;去污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手套、防渗隔离衣或围裙、专用鞋,手工清洗时应戴护目镜或面罩;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穿专用鞋。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与洗手操作流程,即进入工作间之前和离开工作间之后应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后应洗手;进行各种包装操作前后应洗手;工作中被污染或疑似污染应随时洗手或手消毒。

6.医院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外来医疗器械一律由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7.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

处置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8.被朊毒休、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先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再按常规流程处置。

9.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无血迹、污迹、锈迹;包装材料清洁无破损;棉质包布一用一清洗不得缝补。

10.使用清洁剂、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应符合国际及____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1.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应符合: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械包重量不超过____公斤,敷料包重量不超过____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乘以30cm乘以50cm。

12.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污染区的感染管理制度
1、污染区应分为回收区、洗涤区和精洗区。

2、污染区工作人员应有专用防护用品,做好自我防护。

3、物品的去污应经过分类、浸泡、清洗(酶洗)、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洗即干燥步骤。

4、下收下送车辆必须洁污分开,分区存放,每日清洁消毒,下收下送过程中应做到定人收发,采用专车、专线运送。

二、清洁区感染管理制度
1、清洁区是清洁物品进行检查、包装、保管、灭菌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包装区和灭菌区。

2、根据待灭菌物品的性质,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及包装材料。

3、正确包装待灭菌物品,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均不得超过消毒规范要求,灭菌包外必须有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有明显标记。

4、灭菌时应注意物品的摆放及装载量,尽量将同类物品一批灭菌。

灭菌操作程序正确。

5、对所有灭菌器应定期进行常规保养和检查。

三、无菌区的感染管理制度
1、无菌区是无菌物品存放的区域,分为无菌物品存放间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放间,必须每日空气消毒和卫生保洁。

2、进入无菌区的人员须二次更衣、换鞋,外出的工作服不得穿着入内,非无菌物品严禁进入。

3、载物架用不易吸潮、表面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制成。

4、对无菌物品的包装、灭菌标识及内在质量有监测措施,及时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有无湿包及化学指示胶带变色的异常情况,不合格者重新灭菌,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备查。

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5、灭菌物品储存的有效期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并按有效期的顺序放置并发放,做到先期先发,超过有效期后须重新灭菌。

6、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需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区。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概述医院是人们生命安全的保障机构,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医院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之一,它主要负责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等工作。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 目的2.1 规范医院供应室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2.2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2.3 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促进医院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 职责3.1 医院供应室的职责(1)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进行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管理;(2)制订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3)进行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等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参与医院感染防控督查和检查。

3.2 医护人员的职责(1)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和质量;(2)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个人感染交叉感染;(3)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教育培训,提高自身防范的意识和能力;(4)主动向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报告发现的医院感染事件和安全隐患。

4. 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4.1 采购前(1)制定采购计划,列出所需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的清单;(2)根据需求量和质量标准,选择正规供应商,签订合同,并对合同进行审核和监督;(3)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考核和评级,并建立供应商名录。

4.2 采购中(1)严格按照采购计划和合同的要求进行采购,防止超量和超标采购;(2)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验收,检查产品的合格证、检验报告、出厂日期等信息,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合同要求;(3)定期开展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不合格的供应商及时予以淘汰。

4.3 采购后(1)根据产品的类型和储存要求,分类储存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并进行标识和档案管理;(2)定期对存货进行清点、检查和统计工作,确保库存量和质量符合医院需求和规定;(3)对存货进行有效期管理和定期的消毒工作,确保存货安全和质量的保证。

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供应室感染管理,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供应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供应室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供应室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接受感染管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

三、环境与设施1. 供应室应设在远离污染源、通风采光良好的区域,保持室内清洁、干燥。

2. 供应室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设置实际屏障,人流、物流清楚,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3. 供应室应配备必要的消毒、灭菌、通风、照明等设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物品管理1. 供应室物品分为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分室存放,分窗收发。

2. 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包括品名、有效期、签名等,存放排列有序,不得有过期物品存放。

3. 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

4. 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物品必须重新灭菌。

五、操作规程1.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各种器械性能、消毒方法和洗涤操作技术。

2. 进行各项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 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

六、消毒与灭菌1. 供应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

2. 供应室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监测。

3. 灭菌物品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灭菌,确保灭菌效果。

4. 定期对灭菌设备进行监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七、监测与评价1. 供应室应定期对环境、物品、工作人员进行监测,确保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2.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定期对供应室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持续改进。

八、应急处理1. 供应室应制定感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2. 工作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明确供应室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人员职责,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适用于本院所有供应室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组织结构和人员职责1. 供应室应设立专职或兼职的感染控制人员,负责监督和指导感染控制工作。

2. 供应室工作人员需接受专业的感染控制培训,并定期进行复训。

3.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工作质量。

三、工作流程管理清洗流程1. 使用后的器械应立即进行预处理,去除可见污物。

2. 根据器械的类型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

3. 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检查,确保无残留污渍和功能完好。

消毒与灭菌流程1. 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类型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 确保消毒和灭菌过程的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3. 完成消毒或灭菌后,应检查器械的包装完整性和有效期。

储存与分发流程1. 已消毒或灭菌的器械应存放在干净、干燥、防尘的环境中。

2. 分发前应检查器械的有效期和完好性。

3. 分发过程中应避免二次污染。

四、质量控制1. 定期对供应室的环境、设备和工作流程进行监测。

2. 对于关键步骤,如清洗效果、消毒和灭菌效果等,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

3.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确保问题及时被发现和纠正。

五、培训与教育1. 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完整的供应室操作和感染控制培训。

2.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感染控制相关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3. 鼓励员工参与感染控制的研究和技术交流活动。

六、监督与评价1. 定期对供应室的工作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

2. 根据审核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3. 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遵守制度,提升工作质量。

七、持续改进1. 收集临床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服务。

2. 关注新的技术和材料,评估并引入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 定期回顾和更新管理制度,确保其与时俱进。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模板(4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模板(4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模板致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要求,为确保我院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供各科室参考和遵守。

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

二、管理要求1. 感染监测与报告a. 各科室负责制定感染监测指标和标准,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告给感染管理委员会。

b. 发现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请及时通过报告系统上报给感染管理委员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2. 感染预防与控制a. 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正确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消毒。

b. 加强环境清洁,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并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c. 强化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使用器械和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d. 注意食品卫生,定期检查食堂和餐厅的卫生状况,并抽检食品。

e. 加强患者感染控制,对有感染风险的患者进行隔离和观察,并对可疑或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职工培训与教育a. 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培训,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及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b. 新入职医护人员须参加感染管理培训后方可上岗,并继续接受定期培训。

4. 环境监测与评估a. 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定期组织对医院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b. 对感染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责任和义务1. 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并修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2. 各科室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履行感染控制的责任,并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3.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正确使用消毒物品和器械,并定期参加感染管理培训。

4. 所有医务人员要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并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室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室内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室内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的健康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室内医院内部环境的感染管理工作,包括患者病区、手术室、医疗器械处理区等。

第三条室内医院感染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规范的感染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

2. 综合施策: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依靠医院各个部门的合作,共同管理感染风险。

3. 科学有效:根据医学科学和实践经验,结合医院的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第二章感染管理机构和责任第四条医院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室内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1. 制定、修订和落实室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 协调各科室、护理部门和医务人员,开展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

3. 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统计工作,及时报告,并进行分析研究。

4. 组织开展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制定改善措施。

第五条各科室设立感染控制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

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为:1. 负责本科室感染防控工作的规划、组织和落实。

2. 进行本科室感染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3. 组织开展感染培训和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

4. 监测本科室的感染发生情况,及时上报和报告。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六条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但不限于:1. 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洗手、消毒和使用手套等手卫生规范。

2. 隔离措施:根据感染风险和传播途径确定相应的隔离措施,并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3. 医疗器械处理: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处理医疗器械,包括清洗、消毒和灭菌。

4. 废物管理: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对感染性废物和一次性用品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第七条患者和访客也要参与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1. 手卫生:患者和访客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样本(四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样本(四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样本一、引言本文旨在制定室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安全。

本制度将规定医院内各部门和人员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职责和要求,包括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责、感染监测和报告、感染控制措施、感染事件处置等内容。

二、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责1.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组织本医院将组建感染控制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 院长- 感染控制科主任- 医务部主任- 护理部主任- 感染控制科护士- 感染科医生- 医疗器械科主任2.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职责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本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管理程序,具体职责包括:- 审议和推荐感染控制政策和管理程序的修订与实施;- 协助制定本医院的感染控制目标和指标;- 监测和评价本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组织开展感染控制培训与宣教活动;- 协助处理感染事件和疑似感染事件。

三、感染监测和报告1. 感染监测的范围本医院将对以下感染项目进行监测:- 医院内院内感染率- 不同科室的感染率- 不同手术类型的感染率- 不同医疗器械的感染率2. 感染监测的方法本医院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感染监测:- 组织定期感染监测与评估;- 进行定期抽样调查,对其中可疑的感染事件进行具体调查和分析。

3. 感染报告的要求本医院要求各部门及时报告各类感染事件和疑似感染事件,包括以下内容:- 感染部位与感染类型;- 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感染事件的初步分析和处理措施。

四、感染控制措施1. 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要求本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要求如下:- 进行规范的手卫生操作,包括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等;- 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遵守规范的无菌操作和感染防护措施;- 及时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等。

2. 患者感染控制要求本医院对患者的感染控制要求如下:- 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包括患者与家属的教育和宣教;- 提供干净和舒适的住院环境;- 确保患者个人卫生和衣物清洁;- 遵守医生和护士的防护要求。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样本(五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样本(五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样本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科室所需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物品、器材的消毒灭菌与供应的保障单位,具有供应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应实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

监测要求及方法1、通用要求⑴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⑵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310.1的要求。

⑶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

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⑷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⑸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①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校验;②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③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

④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2、清洗质量的监测⑴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①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②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____个-____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⑵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①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②定期监测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

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3、消毒质量的监测⑴湿热消毒①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室消毒管理制度A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消毒供应中心应设在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邻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通风采光良好,相对独立的区域。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

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消毒;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

三、流程合理,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对无菌区、清洁区的洁净系统按规定进行保养维护,并有记录。

四、有物品回收、清洗、消毒、辅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放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各种清洗消毒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器材设备科指定专人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并记录,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建立设备档案,完整保存相关资料。

五、配备不同岗位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护目镜、口罩、面罩、帽子、防水围裙、手套、防护鞋及洗眼装置等。

六、有健全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各种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七、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物品的安全。

八、供应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具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及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九、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清洗、灭菌,并对清洗质量、灭菌过程、灭菌效果、消毒液浓度和清洁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清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监测措施。

十、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十一、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用后的器械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处置。

十二、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洗剂、洗涤用水、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室。

十三、运送无菌物品的容器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保存;下收下送的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十四、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按规定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B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一、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质控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二、对各层次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知识、技能水平。

三、成立科室质控小组,人员分工负责,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要督查整改措施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四、分级质控:组长兼一级质控员每日现场质量控制,护士长每周抽查各岗职责落实情况。

五、建立环节质量标准,工作人员每日严格按操作技术规范对照检查,保证质量。

六、定期对无菌器械抽样送检做微生物检测;对工作区域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采样送检做细菌培养,各项检测标准均符合规范要求。

C 消毒供应室质量追溯制度一、明确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控制过程的各项记录与追溯要求,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溯。

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和可追溯要求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1. 清洗消毒器和灭菌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2.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名行或代号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等,并存档。

3. 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

4.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存期≥3年。

三、要求各岗位工作人员做到“三有效”:有效的信息、有效的记录、有效的保存。

1、有效的信息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操作记录。

包括设备工作状态的记录以及每一个环节质量监测结果的记录。

2、有效的记录指原始的记录和客观证据。

3、有效的保存建档前应有质量负责人签字确认。

专人保管各项纪录、监测资料,任何调阅都必须记录。

D 消毒供应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及维修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规范,确保设备符合要求,达到国家规范标准。

二、各区域仪器设备由各区组长负责管理,每日进行保洁,每周负责检查保养一次。

三、仪器设备及相关档案资料由专人负责,集中管理、定期检测、资料健全。

四、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对各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日常保养要求:按照日常维护保养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有记录。

五、严格执行仪器计量监测制度,压力表、安全阀等应按计量检测要求及时进行检测校正。

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岗前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

七、使用与保养: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做到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保持完好状态,提高使用率。

每日使用前按仪器设备分类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

使用中严格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通知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登记、双方签名。

E 消毒供应监测制度一、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二、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空载B-D试验;每次灭菌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器每次灭菌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每次灭菌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以确保灭菌效果。

三、定期对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空气微生物学检测。

四、定期对使用中的医用消毒液、清洗剂、润滑剂、包装材料等按要求进行质量检查。

五、定期对监测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国家卫计委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标准测试包应符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六、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并有记录,监测结果符合WS310.3的要求。

七、应对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进行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和运转情况,并记录存档。

八、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进货时,厂家应按生产和灭菌批号提供相应的物理检测、热源检测及细菌检测的结果报告。

九、对各科室出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质量问题,应配合科室查找原因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做好记录。

十、每日监测去离子水电导率。

对使用的各种洗涤用水每月应进行相应规定项目的监测。

十一、各种监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

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立即改进,以保证质量。

F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一、回收与清洗分类环节:查对器械、物品的名称、种类、数量、功能及污染预处理情况,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进入清洗流程。

二、检查包装环节:1.查对器械、物品的种类、数量、性能、清洁度等;确认符合规范标准后,按手术或诊疗包的要求初步组配,再由另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二次核对,合格后进行包装,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填写六项信息,方可进行灭菌。

2.对纸塑袋包装的器械,还应查对密封袋的密封宽度是否≥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是否≥2.5cm及6项信息是否齐全,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三、消毒灭菌环节:检查每一包装的完整性、松紧度、体积、重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外有无化学指示胶带及6项信息是否齐全。

四、无菌物品发放环节:应检查包外指示胶带颜色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PCD批量监测合格、打印的工艺流程图各项参数符合要求时方可发放。

发放时应查对科别、品名、数量、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

五、下送环节:下送人员在下送时与科室的接物人员查对科别、品名、数量及包装完整性,登记并签名。

六、领回的消毒灭菌产品如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剂、清洗剂查验质量和有效期。

七、一次性无菌物品,检查包装完整性,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合格后方可入库。

G 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一、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建立科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专科技术操作规范,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如停汽、停电、失火、设备故障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类预案。

三、各班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及交叉感染发生。

四、加强公共区域设施的管理,注意门、窗、水、电的安全;消防通道保持通畅;室内严禁吸烟、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禁止使用明火;禁止带入食品或在室内进食;消防设施标志明显无遮挡,定期检查,保证完好。

五、设备仪器管理参见《消毒供应中心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及维修制度》六、按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七、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参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八、科室定期召开会议反馈护理质量与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遇到紧急问题随时召开会议。

H 消毒供应室物资管理制度一、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特殊物资供应部门,做好物资成本核算是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环节,必须遵循成本最小化,产出率最大化,耗损最小化原则。

二、可重复使用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统一领取,统一管理,统一集中处理,各临床科室只有使用权,以便提高设备使用率。

三、各科室根据实际需要,统一物资所需基数和周转数量计划,消毒供应中心根据物品周期确定储存量,及时调整基数和包内用物,减少积压,避免额外耗损。

四、认真执行物资保管,领取、赔偿、报废、维修制度,降低破损率,节约原材料,防止积压浪费。

五、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灭菌用品由消毒供应中心申报计划,医院统一采购,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发放,根据各类物品储存要求,分类入库存放于专用库房,不得混装。

六、加强成本核算,建立物资清点制度,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设立专(兼)职物资管理员,每天统计各种包的清洗、包装、灭菌等费用的核算。

七、所有物资、库房应建立入库,出库登记记录,每月大清点一次,核对账目,做到日清月结,使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八、不断优化操作流程,降低运行成本。

I 消毒供应室外来租借器械管理制度一、为了保证临床工作需要,消毒供应室负责对医院招标的外来器械公司提供的租借器械和植入物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二、器械提供方保证提供的器械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不得提供未经注册、过期、淘汰的医疗器械,违反规定出现问题由器械提供方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