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0e65190e009581b6ad9eb19.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 (2)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 (2)](https://img.taocdn.com/s3/m/feb8e8de804d2b160a4ec017.png)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hān shíyùliǔwǔhóu()()()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春城.(chéng céng)无处不飞花(2)轻烟散.(shàn sàn)入五侯家3.比一比,组一组。
城( )咽( )侯( )诚( )烟( )候( )4. 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寒食..斜..东风御柳寒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御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东风——日暮——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无处——飞花——二、课内阅读1.《寒食》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2.《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三、课外阅读。
寒食陈与义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⑴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⑵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寒食御柳武侯2 .(1)城.(chéng )(2)散(sàn)3. 城( 城市 )咽(咽喉 )侯( 武侯)诚( 诚实 )烟( 烟花 )候( 气候 )4.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5. 东风——西风日暮——朝阳6.无处——处处飞花——飘花二、课内阅读1.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
2. 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三、课外阅读⑴“空”和“忽”。
诗人看到花木繁荫的景象,想到家家寒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但自己客居在外,不免悲愁,只有突然传来的莺声让他感觉仿佛置身故乡。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同步练习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6804fae0066f5335a8121dc.png)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看拼音写出词语,我能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jīzhùtiáo tiáo zhuóshēngs híwǔyèmíng yuèqiūsī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盈盈一水间,脉.(mò mài)脉不得语。
今夜明月人尽望.(wàng wàn)。
3.比一比,组一组。
泣()脉()鸦()粒()泳()雅()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__(2)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4)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填空。
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秋思/落/谁家?二、课内阅读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2) 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从中任选两种,并举例加以简要分析。
三、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我知道。
(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1.农历九月九日是( )节。
A.端午B.清明C.重阳D.中秋2.山东是指( )A.山东省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3.异乡是指( )。
A.山东B.他乡,外乡C.不同的家乡(二)咬文嚼字。
(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1.倍:____________2.独:____________3.遍:____________4.逢:____________.5.忆:____________ 6、遥:____________(三)登高望远。
(填空)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译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译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5855a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8.png)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译文笔记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以下是它们的译文和笔记:一、《寒食》春风吹拂着宫柳,阳光照耀着皇宫。
宫殿内,宫女手中持着蜡烛,蜡烛的轻烟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这香气弥漫在整个宫殿中,让人感到温馨而舒适。
夜幕降临,月亮升上天空,清冷的光芒洒在宫殿上,使整个宫殿显得更加庄严和神秘。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皇宫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宫女们的生活和情感。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景色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迢迢牵牛星》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他们相恋却不能在一起。
每当夜幕降临,他们都会仰望星空,寻找着彼此的星座。
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心却紧紧相连。
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相遇在浩瀚的星空中。
这首诗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他们的情感和思念,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悲凉。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感人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和感动的世界。
三、《十五夜望月》中秋节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
诗人独自站在院子里,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感慨。
他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同一时刻望着月亮,思念着彼此。
这种思念和感慨让诗人感到无比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描写月夜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思念亲人的情感和孤独感。
诗中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感动的世界。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译文和笔记。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4fc5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b.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古诗三首1. 子夜吴歌子时,月色如水,悄然的夜晚静静降临。
江南的吴地,一片宁静,只有远处才隐隐传来的歌声渐渐清晰起来。
这首《子夜吴歌》是唐代文学家杨炯创作的,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深夜里放牛与唱歌的情景。
在这首古诗中,杨炯首先写到了当晚的四时:子时、丑时、寅时、亥时,绘画了一个完整的夜晚。
接着,诗人叙述了一个年轻人把牛放到田地里,然后跪在河边读书、歌唱的场景。
这个年轻人孜孜不倦,默默自习,用心品味每一个字句。
通过这首《子夜吴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宁静,还可以体验到杨炯对于年轻人的敬佩之情。
在深夜里,这个年轻人不羁放牛,一心向学,勤奋刻苦,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其中运用了典故和形象的描绘,以表达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白居易借古代的故事将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衬托得更加深沉:在《长恨歌》中,他通过描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旁敲侧击讽刺了当时的权贵,表达了自己对于乱世的忧虑和对人民衷心的关怀。
诗中的玉兔、胡马等形象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唐朝盛世的景象和政治腐败所带来的动荡。
《长恨歌》以其唯美的叙事风格,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触及,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3.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驻守在鹳雀楼上,远眺边境西域的景色。
在这首古诗中,王之涣以娓娓动听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楼台高耸,方圆数里;河水潺潺,鹳鸟在天空飞翔。
他最后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结尾,表达了诗人眷恋人间春天的情感。
此诗既有对边塞壮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间四月花开的憧憬,展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知识点:1. 古诗赏析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一种形式,通过精炼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观察。
古诗多使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意境深远,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和人生哲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53365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7.png)
【导语】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从⼴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导⼊新课:春⾊是美好的,⼈们希望⾃⼰的⽣活也如春光⼀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节的景象吧。
2.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读准字⾳,⾃学⽣字、词语。
1.⾃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理解“⽇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2.把词语连成句⼦,⼩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23438555270722192ef7bc.png)
第3课《古诗三首》一、默写诗歌。
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今夜月明人尽望,。
二.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1.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2.“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4.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5.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7.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一、1.寒食东风御柳斜轻烟散入五侯家2. 迢迢牵牛星札扎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 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2.“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3.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5.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6.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
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及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c5eafa192e45361166f5be.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积累。
1.默写古诗《寒食》。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脉脉不得语。
(2)《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4)《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3.看拼音写词语。
wén zhāng pǔsùhàn gōng kūqìqīng yíng wūyā选择4.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春城..无处不飞花。
()A.昆明市B.长春C.春天的京城D.普洱市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皎皎..河汉女。
()A.明亮而皎洁B.明白,清楚C.分明D.河的名称7.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终日不成章.。
()A.文章B.章程C.指花纹D.章节二、阅读8.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9.课外阅读。
清明[唐]杜牧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
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0)](https://img.taocdn.com/s3/m/88f4c08c01f69e31423294f5.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0)一、基础积累1. 看拼音,写字词。
(1)后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树,上面qī xī________着一群wū yā________。
(2)hóu________爵有一位小女儿伶牙俐齿,chū kŏu chéng zhāng________,喜欢穿一身素服.(3)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爷爷的mài bó________恢复了正常,全家人激动得 rè lèi yíng kuàng________。
2. 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章:①歌曲诗文的段落;②章程;③条理;④图章;⑤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1)这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刚刚发布。
________(2)做事不能杂乱无章,要做好计划。
________(3)我戴的这个徽章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我一定会好好爱护它。
________(4)这篇小说的第一章讲了主人公的出身。
________(5)刚刚做好的这个印章真漂亮。
________3. 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________脉脉:________句意:________4. 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________地白:________句意:________5.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________,泣涕零如雨。
(3)河汉清且浅________。
(4)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一诗中用“________”与“________”两个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宫中传赐新火之场面,如闻轻烟之味。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民间故事《________》中________的故事情节,表达了________的情感。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f24b2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2.png)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古诗三首
一、《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共收录了《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经典的古诗。
《鹅》一诗描绘了鹅曲颈高歌的情景,传达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哲理。
诗人运用简单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场景,展现了鹅的生动形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明月为切入点,通过简洁的叙述唤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风景,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哲理告诫人们不断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这三首古诗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读者,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格式有待调整。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同步练习 (2)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同步练习 (2)](https://img.taocdn.com/s3/m/43e6d25026fff705cd170a40.png)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看拼音写出词语,我能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jīzhùtiáo tiáo zhuóshēngs híwǔyèmíng yuèqiūsī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盈盈一水间,脉.(mò mài)脉不得语。
今夜明月人尽望.(wàng wàn)。
3.比一比,组一组。
泣()脉()鸦()粒()泳()雅()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__(2)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4)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填空。
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秋思/落/谁家?二、课内阅读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2) 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从中任选两种,并举例加以简要分析。
三、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我知道。
(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1.农历九月九日是( )节。
A.端午B.清明C.重阳D.中秋2.山东是指( )A.山东省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3.异乡是指( )。
A.山东B.他乡,外乡C.不同的家乡(二)咬文嚼字。
(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1.倍:____________2.独:____________3.遍:____________4.逢:____________.5.忆:____________ 6、遥:____________(三)登高望远。
(填空)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1课时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525414d581b6bd97e19ea11.png)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hān shíyùliǔwǔhóu()()()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春城.(chéng céng)无处不飞花(2)轻烟散.(shàn sàn)入五侯家3.比一比,组一组。
城( )咽( )侯( )诚( )烟( )候( )4. 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寒食..斜..东风御柳寒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御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东风——日暮——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无处——飞花——二、课内阅读1.《寒食》的主题是什么?体现在那几句?2.《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三、课外阅读。
寒食陈与义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有叫作“寒食节”。
⑴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试作分析。
⑵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寒食御柳武侯2 .(1)城.(chéng )(2)散(sàn)3. 城( 城市 )咽(咽喉 )侯( 武侯)诚( 诚实 )烟( 烟花 )候( 气候 )4. 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5. 东风——西风日暮——朝阳6.无处——处处飞花——飘花二、课内阅读1.这是一首杰出的古代政治讽刺诗,作者巧借吟节令景色,对时政予以讽刺.本诗主题体现在第三、四句.假借吟寒食节,巧借蜡烛达到对时政的讽刺的目的。
2. 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三、课外阅读⑴“空”和“忽”。
诗人看到花木繁荫的景象,想到家家寒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但自己客居在外,不免悲愁,只有突然传来的莺声让他感觉仿佛置身故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ab9e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9.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8ed37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1.png)
【导语】《古诗三⾸》包含《寒⾷》、《迢迢牵⽜星》和《⼗五夜望⽉》,这三⾸诗分别写了三个节⽓的习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课⽂原⽂ 寒⾷ [唐]韩翃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④[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⑥[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迢迢牵⽜星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选⾃《古诗⼗九⾸》。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指织⼥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⑩[脉脉]⽤眼睛表达情意的样⼦。
⼗五夜望⽉ [唐]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 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五夜]农历⼋⽉⼗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层⽩霜。
【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 抽泣 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含情脉脉 栖qī:栖息 栖居 栖⾝ 两栖 鸦yā:乌鸦 鸦⽚ 鸦雀⽆声 鸦⽚战争 多⾳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传说) zhuàn(传记) 脉:mài(⼭脉) (mò(脉脉) 纤:xiān(纤维) 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 官(官员) 侯(王侯) 候(等候) 栖(栖息) 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这⾸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运⽤了什么描写⽅法? 这⾸诗运⽤了⽩描⼿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数的迷⼈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动地描绘出了⼀幅夜晚⾛马传烛图,使⼈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四套题)](https://img.taocdn.com/s3/m/8fa0ec7ac8d376eeafaa3119.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题及答案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燕.山 yān()坚劲. jìn()yàn() jìnɡ()破岩. yá()石灰吟. yín()yán() nín()二、看拼音,写词语。
jīn luò nǎo() tà bù()ruò děnɡ xián() fén shāo()qiān chuí wàn záo()三、照样子,写词语。
粉.骨碎.身(含近义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千.锤万.凿(含数字):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四、根据诗意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烈火焚烧若等闲..。
()A.平常。
B.随便、轻易。
C.无端。
2.何当..金络脑。
()A.何必当作。
B.何时将要。
C.拿什么当作。
3.任.尔东西南北风。
()A.承受。
B.任凭。
C.无论。
五、品读下面的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说说加点字词的意思。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两句诗,我明白了,诗人表面写竹,其实是写________,诗人在赞美竹的坚忍执着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高傲风骨。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说说加点字词的意思。
浑: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话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现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278d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0.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1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糕”与“高”同音,所以过年吃糕有万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给予。
⑥德泽:恩惠。
⑦秋节:秋季。
⑧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同“花”⑩百川:大河流。
2、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8a47fef78a6529657d5363.png)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_________①[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_________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_________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马诗注释:大漠:广阔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石灰吟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假设等闲:好似很平常的事情。
假设:好似、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燃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竹石注释: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_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https://img.taocdn.com/s3/m/32a9dfe2b7360b4c2f3f645c.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一、读记与抄写:1. 读一读,背一背,并正确工整地书写。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二、积累与运用:给加点字注音。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盈盈泣涕朝露中庭B.俗韵白霜蜡烛忧思C.倾斜尘杂脉脉札札D.轻烟嘉宾皎皎诸候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
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
下面对《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
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的心情,最后两句突出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
本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抒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备选答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白露秋分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________ (2)________划分节奏。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包含《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⑥[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选自《古诗十九首》。
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遥远。
②[河汉女]指织女星。
河汉,银河。
③[擢]伸出,抽出。
④[素]白皙的。
⑤[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⑥[机杼]织机的梭子。
⑦[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⑧[零]落下。
⑨[盈盈]形容清澈。
⑩[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_____________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我会写:
侯hóu:侯爵公侯封侯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篇章简章盖章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丰盈盈利盈余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含情脉脉
栖qī:栖息栖居栖身两栖
鸦yā:乌鸦鸦片鸦雀无声鸦片战争
多音字:
处:chù办事处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xiàng相貌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
脉:mài(山脉)(mò(脉脉)
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官(官员)
侯(王侯)候(等候)
栖(栖息)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
答:“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篇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练习题
一、《寒食》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这首诗是如何讽刺特权阶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4、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试牛刀。
①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知道寒食节是与哪位古人而有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三、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字正腔圆读古诗。
(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地白/树栖(xī qī)鸦(yā yá),
冷(lěn lěng)露(lù lòu)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jìn jìng)望,
不知/秋思(shī sī)/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
(组词)
鸦()庭()栖()
鸭()廷()晒()
4、诗意再现。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
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花柳汉宫五侯
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4、略
5、
①略
②介子推
二、
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三、
1、画去:第一个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第一个
2、中秋赏月吃月饼
3、乌鸦庭院栖息
鸭子宫廷晒伤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5、①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
②冷白无声作者王建
6、①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②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