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安全分析-5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PPT课件
h
1
• 事故分析方法
确定论分析方法:考验电厂设计总体完整性的主要手
段。
概率论安全分析方法:一种系统的工程安全评价技
术。
h
2
• 设计基准事故 (DBA)
根据法规的要求,选用设计基准事故(Design Basis Accident, DBA)是为了考验安全系统的设计裕度。
• 控制棒组件落棒;
• 硼失控稀释;
• 部分失去冷却剂流量;
• 失去正常给水;
• 给水温度降低;
• 负荷过分增加;
• 隔离环路再启动;
• 甩负荷;
• 失去外电源;
• 一回路卸压;
• 主蒸汽系统卸压;
• 满功率运行时,安注系统误动作,等。
h
22
稀有事故
一回路系统管道小破裂(SBLOCA); 二回路系统蒸汽管道小破裂; 燃料组件误装载; 满功率运行时抽出一组控制棒组件; 全厂断电SBO(反应堆失去全部强迫流量); 放射性废气、废液的事故释放; 蒸汽发生器单根传热管断裂事故。
h
5
除最严重的单一故障以外,分析中还有其它4个附加的补 充保守假设:
• 事故同时合并失去厂外电源;
• 反应性价值最大的一组控制棒卡在全提棒的为止不能下插;
• 分析中只考虑安全相关设备,不计及非安全设备的缓解功能;
• 必要时考虑合并不利的外部条件。
根据美国联邦法规10CFR50附录K的要求,分析所用核电厂
如:热工水力系统分析程序Relap、Trac、Cathare、Retran、TRACE等;
子通道分析程序:Cobra、Flica、Vipre等;
燃料行为分析程序Fracon、Frap等;
安全壳分析程序Contempt等;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复习提要
为防止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压水堆核电厂普遍采用了多层 实体屏障。这些屏障主要包括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冷却 剂系统承压边界和安全壳。另外,燃料芯块、反应堆冷却 剂、安全壳内空间及厂外防护距离也都可视为缓解放射性 危害的屏障。
主要设计原则 单一故障原则 冗余度和多样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 故障安全原则 固有安全原则
4、冗余度和多样性设计原则及其出 发点
冗余度:采用多个类似的系统并联起来, 以使某个系统失效时不影响电厂的运行。 其出发点是:满足高可靠性和单一故障准 则的要求。 多样性:采用多个独立的和不同的方法实 现同一目的。其出发点是:对付共模失效
5、核反应堆基本安全功能和主要安 全系统
核反应堆的基本安全功能:反应性控制、 堆芯冷却、放射性包容。 与安全有关的系统和设施主要包括:反应 堆保护系统、停堆冷却系统和专设安全设 施。 压水堆核电厂的主要专设安全设施有:1) 应急堆芯冷却系统;2)安全壳;3)安全 壳喷淋系统;4)辅助给水系统;5)安全 壳消氢和净化系统等。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复习提要
1、核反应堆安全性特征 (即安全考虑的出发点)
强放射性 衰变热 功率可能暴走 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与处置 高温高压水
2、核安全总目标、辐射防护目标和 技术安全目标
核安全的总目标:在核电厂里建立并维持一套有 效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免 遭过量的放射性危害。 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释放出 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 量低的水平,并且低于规定的限值,还确保事故 时引起的辐射照射程度得到缓解。 技术安全目标:有很大把握预防核电厂事故的发 生;对核电厂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甚至对于 那些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都要确保其放射性后果 是小的;确保那些会带来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严重 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概念复习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安全的基本准则安全的总目标:核电厂里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工作人员、居民及环境免遭放射性危害。
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及从核电厂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并且低于规定的限值,还确保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
技术安全目标:有很大把握预防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对于核电厂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甚至对于那些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都要确保其放射性后果(如果有的话)是小的;确保那些会带来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纵深防御原则:在核电厂设计中要求提供多层次的设备和规程,用以防止事故,或在未能防止事故时保证适当的防护(defense in depth)1: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及防止系统失效;2:检测和纠正偏离正常运行状态,以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3:限制事故的放射性后果,保障公众的安全。
4:应付可能已超出设计基准事故的严重事故,并使放射性后果合理可行尽量低。
多道屏障(Multi-barrier):燃料元件包壳(cladding),一回路压力边界(primary system envelope),安全壳(containment)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故障准则(在其任何部位发生单一随机故障时,仍能保持所赋予的功能)多样性原则(通过多重系统或部件中引入不同属性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独立性原则(功能隔离或实体分离,防止发生共因故障或共模故障)故障安全原则(核系统或部件发生故障时,电厂应能在毋需任何触发动作的情况下进入安全状态)定期试验维护检查的措施、充分采用固有安全性的设计原则、运行人员操作优化的设计。
核反应堆运行安全的管理三要素:管理层,操纵员,机组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核安全文化是所有从事与核安全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的结果,它包括电厂员工、电厂管理人员及政府决策层。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5
5.3.1堆芯碎片在压力容器下腔室的重新定位
由于裂变产物衰变产生的功率 和基体上由重新定位物氧化产 生的化学能,堆芯碎片将会继 续升温,直到结块的内部部分 熔化; 形成一种熔化物坑:由固态低 共熔颗粒层支撑,并由具有较 高熔化温度物质组成的硬壳覆 盖; 随着熔融物在下腔室中流动, 熔坑可能增长,低共熔物逐渐 被熔化,甚至由于坑的机械应 力和热应力的作用而断裂。
燃料包壳变形后果
• 包壳肿胀和破裂
包壳氧化和过热 • 氧化速度的增强(增强2.6倍) 包壳直径肿胀1.3倍 破裂和内层面积的加入 • 流道的变形对流动的影响 •冷却剂流道阻塞 •恶化燃料元件的冷却
堆芯换热方式-辐射换热
包壳
氧化过程
Zr+ H2O 蒸气
• 特点 放热反应 产生氢气 蒸汽减少 支撑材料(如包壳)的厚度、强度变化 • 分析内容 氧化物的质量变化率 结构材料的氧化(包壳、定位格架、下部支撑件)
当温度在2879-3123K之间时,低共熔混合物(UO2,ZrO2)开始熔化。当温 度高于3000k, UO2,ZrO2熔化所形成的含有更高氧化浓度的低共熔混合物 能溶解其他与之接触的氧化物和金属。 此时,堆芯内蒸汽的产生量对堆芯材料的氧化速度起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Zr的液化和重新定位,堆积的燃料芯块得不到支撑而可能塌落,并 在堆芯较低的部位形成一个碎片床。 UO2芯块可能破碎,并倒塌进入早先重新定位的碎片层,形成一种多孔碎 片床。
研究
控制棒、燃料包壳、燃料的融化过程 共晶反应 氢气发生
5.3.2蒸汽爆炸的原理与子过程
melt-jet melt-droplet
water
Vapor Explosion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复习内容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Ch1:1.1安全总目标与两个辅助目标1.2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1.3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和含义1.4不要求Ch2:2.1四种安全性因素2.2反应堆的三种安全功能及其如何实现2.3专设安全设施的功能及设计原则Ch3:不要求Ch4:4.1:四类运行工况的定义,八种典型始发事故,核电厂运行状态示意图4.2:看看吧4.3:P66页的图看懂,反馈的作用4.4—4.8:主要是事故过程分析,解释事故曲线的变化趋势。
(个人认为4.6,4.7两节最重要)4.9:单老师说这一节不会考读图题,看看概念吧4.10:大体看看吧Ch5:5.1:高压熔堆与低压熔堆的特点5.2—5.4:大体了解堆芯的融化过程及压力容器与安全壳内的过程5.5---5.6:大体看看吧,好好看看应急计划区Ch7:单老师说可能考PSA的三个等级,同时会有故障树分析的大题,选了PSA的同学窃喜,没选的就好好看看吧答疑情报:题型有填空,简答与读图题,1.4与第三章不考,失水事故不考读图题,带公式的都不用看,最后他说他出题很随意,卷子还没出,那就最后出成啥样就只有天知地知他知了。
先把重点的看完了,时间充裕的话那些非安全级的也大体看看吧,有点印象就行了,好好复习吧。
1、安全的总的目标:在核电厂里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工作人员、社会及环境免遭放射性危害。
2、辅助目标: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及从核电厂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并且低于规定的限值,还确保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
技术安全目标:有很大把握预防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对于核电厂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甚至对于那些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都要确保其放射性后果(如果有的话)是小的;确保那些会带来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3、核设施的设计基准事故:每项专设安全设施都有其特定控制的事故,对其控制效率进行确定性分析来决定这些设施的设计参量,要求安全设施达到最极端设计参量的事故称为核设施的设计基准事故。
反应堆安全分析
演讲人
目录
01
反应堆安全分析 的重要性
02
反应堆安全分析 的方法
03
反应堆安全分析 的挑战
04
反应堆安全分析 的未来发展
反应堆安全分析的 重要性
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
反应堆安全分析是 核电站安全运行的
基础 1
反应堆安全分析可 4
以确保核电站在紧 急情况下的应对能
力,降低损失
反应堆安全分析可 以提前发现潜在风
2 险,降低事故发生
率
3
反应堆安全分析可
以优化核电站运行
参数,提高发电效
率
预防事故发生
1
2
3
4
反应堆安全分析是 确保核电站安全的
关键
安全分析可以提前 发现潜在风险,避
免事故发生
安全分析可以促进核 安全分析可以指导操 电站安全管理水平的 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保障公众安全 降低事故风险
保护公众和环境
核能技术:发展第四代核能技术,提高反应堆构 (IAEA):推
1 动全球核安全合 作,分享经验和 技术
国际核安全大会 (INSC):定
2 期召开会议,讨 论核安全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
核安全合作中心 (NSC):提供
3 技术支持和培训, 促进核安全领域 的国际合作
双边和多边协议: 加强核安全领域
2022
反应堆安全分析的 挑战
复杂系统建模
反应堆系统复杂性: 反应堆系统涉及多 种物理、化学和工 程过程,具有高度 的复杂性
建模方法:需要采 用多种建模方法, 如物理模型、数学 模型、统计模型等
模型验证:需要对 模型进行验证,确 保模型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论文冷却剂丧失事故详解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论文冷却剂丧失事故详解摘要冷却剂丧失事故是指反应堆主回路压力边界产生破口或发生破裂,一部分或大部分冷却剂泄露的事故。
对于压水堆来说,便是失水事故,简称LOCA(Loss of Coolant Accident),冷却剂丧失事故在反应堆安全分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破裂引起的冷却剂丧失事故有很多种,它们的种类及其可能后果主要取决于断裂特性,即破口位置和破口尺寸。
根据破口大小及物理现象的不同,失水事故通常可分为大破口LBLOCA、中小破口SBLOCA、汽腔小破口VSB、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等几类来分析。
本文主要进行的是对双端剪切断裂的简要分析以及对大破口失水事故和小破口失水事故的定性分析和比较,并且利用了PCTRAN软件对核电厂热腿、冷腿LOCA事故进行了故障安全分析。
关键词:压水堆;大破口失水事故;小破口失水事故;PCTRAN;定性分析ABSTRACT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arises as a result of a breach or a fracture of the primary coolant circuit, with some or most part leak of the coolant .As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t is called water loss accident, whose abbreviation is LOCA(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safety analysis of Reactor. The leak of the primary circulation system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can cause many kinds of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s ,the kinds and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mainly depend on the crack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breach position and size.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breach size and physicsphenomenon, the loss of water accident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LBLOCA, SBLOCA, VSB, SGTR and so on.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double ends shear crack、large break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the small break loss of water accident、the same and different points between LBLOCA and SBLOCA qualitatively, as well as the hot leg and cold leg analysis by PCTRAN.Keywords: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the large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the small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PCTRA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核反应堆安全分析(论文)绪论目录1 绪论 (1)1.1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1.2冷却剂丧失事故概述 (2)1.3设计任务 (2)1.4方案选择 (2)2 PCTRAN 工具介绍 (3)2.1PCTRAN简介 (3)2.2PCTRAN特点 (3)3 方案及总体设计 (5)3.1冷却剂丧失事故的原因以及分类 (5)3.2失水事故的极限——设计基准事故 (5)3.3临界流 (5)3.4大破口失水事故....................................................................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核反应堆安全
30
四、严重事故(1)
23
2、反应堆的安全功能
为确保反应堆的安全,反应堆所有的安全设施应 发挥以下特定的安全功能:
有效地控制反应性 确保堆芯冷却 包容放射性产物
反应性控制
紧急停堆控制 功率控制 补偿控制
24
2、反应堆的安全功能(1)
确保堆芯冷却
正常运行工况 反应堆停闭工况 反应堆事故工况
包容放射性产物
正常运行时 事故工况下
核电厂的指标:发生堆芯严重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110-4/(堆. 年),发生严重的放射性向环境释放的概率低于110-5/(堆.年)。
3
2、核反应堆的安全原则
核反应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运行时要产生大量 放射性裂变物质,反应堆和一回路是个巨大的辐 射源。核电厂的首要问题是无论在正常工况,或 事故工况下,都能把这些放射性物质安全地控制 起来,确保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
8
2.2、多重屏障
为了防止正常运行或事故状态下放射性物质泄漏外逸, 所有的反应堆系统设计都采用多重屏障的概念。
第一重屏障:燃料芯块 裂变碎片射程很短(10-3 cm)。除表面外,绝大部分 裂变碎片包容在芯块之中。气态裂变产物如碘、氪和氙 等核素,一部分会因扩散而从燃料芯块中逸出。第一重 屏障大约能留住98%以上的放射性裂变产物。
9
2.2、多重屏障(1)
第二重屏障:燃料元件包壳管 用锆合金制成的燃料元件包壳管,可以防止气体裂变产 物以及裂变碎片进一步外逸。对于高温气冷堆,燃料呈 颗粒状,每颗粒子都有热介碳涂层包壳。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安全-核技术-57核电厂的严重事故
0.5英里内公众个人最大剂量:100 mRem (1mSv)、
20英里内公众平均剂量:<0.1 mRem (1μSv)
50英里内公众总人数 2166万 集体剂量 3550人雷姆 (35.50人希沃)
NRC后果严重性基准:每10000人雷姆可能导致2名癌症
死亡风险
3550人雷姆 ∼ 0.7例
天然本底100 mRem/年在2166万人中产生200,000人雷姆, 即每年40例癌症死亡风险
5.7三里岛核事故
5.7.4 堆芯损坏和事故 后果 1)堆芯损坏情况
堆芯内上定位栅板几乎未
受影响
堆 芯 上 部 则 有 一 个 1.5 米
深呈半球形的空穴,其体
空洞
积相当于堆芯总体积的四
分之一
堆芯碎片
空 穴 底 部 堆 积 着 一 层 约 0.6米厚的堆芯碎片,内含
UO、锆合金和不锈钢
图5.7.3TMI-2事故后堆芯构造图
事故中运行人员接受了略高的辐射。但总剂量仍十分
有限。对主冷却剂取样的人员可能受到30~40mSv辐 照,事故中无入受伤和死亡 。
剂量类型 (1)辐射工作人员 5年时间平均每年20mSV, 但是任何一年全身不得超过 50mSV (2)公众 1mSV/年
5.7三里岛核事故
5.7.4 堆芯损坏和事故 后果 4)对公众的剂量影响
5.7三里岛核事故
5.7.4 堆芯损坏和事故 后果 2)裂变产物的释放份额
表5.7.1 裂变产物释放份额裂变产物种类惰性气体 碘 液态 气态 铯 液态 气态 锶和钡
释放份额
反应堆冷却剂 反应堆厂房 辅助厂房
70
70
5
30
20
3
0.6
反应堆安全分析
1957年美国建成 Shiping Port (PWR)
1960年美国建成 Dresden-1(BWR)
0.10核电发展历史与现状
商用动力反应堆
核电发展的第二阶段: 高速发展阶段 (60年代-70年代) ——大量建设核电站 ——积极发展多种堆型
,包括快中子增殖堆、 高温气冷堆等 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目 前世界核电的格局
表 1. 各种能源系统每单位能量输出造成的劳动日损失
能源种类 职业危险性 公众危险性
煤
73
2010
石油
18
1920
核电站
8.7
1.4
天然气
5.9
海洋热
30
1.4
风能
282
539
太阳能空间加热 103
9.5
太阳能热电式
103
510
太阳能光电池
188
511
木醇
1270
0.4
0.7核电是清洁的能源
对环境的影响
一回路系统集中布置在一个圆筒形混 凝土建筑物内,此建筑物称为安全壳,是 防止放射性外泄的安全屏障之一。
冷却剂压力由稳压器控制,基本保持 不变。工作时,稳压器上半部为蒸汽,下 半部为水,直接和冷却剂连通。当压力升 高时,向稳压器汽空间喷入温度较低的一 回路水,使蒸汽凝结,造成压力回降;当 压力降低时,稳压器水空间中的电加热器 通电,加热稳压器里面的水使其蒸发成汽, 造成压力回升。
在我国,由于严重的环境污 染和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平
煤电链 在正常情况下排出SO2和NOx均等每对年森就GD达林P的3、750%亿,美元,占
农作物等有明显影响
核电链 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外,未发现可察觉的影响。
固体废物占地面积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安全-核技术-5.8核电厂的严重事故
③ 很低的控制棒插入速度(0.4m/s)使得紧急停堆系统难以 跟踪快速瞬变,为此,运行规则要求堆内始终有一定数 量(30根)的控制棒插入到一定深度,堆内低于15根控 制棒时必需立刻停堆
④ 该核电站没有安全壳
奥布灵斯克核电站(Obninsk)
奥布灵斯克核电站(Obni)
5.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5.8.1 核电厂概述 4)RBMK堆芯
图5.8.2 RBMK堆芯简图1
5.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5.8.1 核电厂概述 4)RBMK堆芯
图5.8.3 RBMK堆芯简图2
5.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5.8.2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过程 2)事故演变 4月25日1时,反应堆功率开始从满功率下降。13时5分 时,热功率水平降至1600MW,按计划关闭了7号汽轮机。 应急堆芯冷却系统断开。 由于地区电网调度的要求,推迟了进一步降功率过程, 堆以50%功率连续运行了近10个小时,造成堆芯氙浓度上 升,抽出了更多的控制棒来补偿氙毒 23点10分,恢复降功率过程,但功率自动控制系统已无 法维持所预定的~700-1000Mwt功率水平,实际功率跌 至30Mwt(~1%)。
5.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5.8.1 核电厂概述 4)RBMK堆芯
图5.8.4 RBMK堆芯简图3
5.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5.8.1 核电厂概述
5)RBMK的设计缺陷
① 对于一个充分慢化的石墨堆,它可能具有正的反应性系 数,不允许以20%以下的功率运行,正反应性效应就不 能被多普勒系数的负反应性效应所抵偿。
The single reactor unit at the plant, AM-1 ("Атом Мирный", Russian for Atom Mirny, or "peaceful atom"), had a total electrical capacity of 6 MW and a net capacity of around 5 MWe. Thermal output was 30 MW. It was a prototype design using a graphite moderator and water coolant. This reactor was a forerunner of the RBMK reactors.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安全-核技术-2.1核反应的安全系统-
自然的安全性 非能动的安全性
固有安全性
固有安全堆
模块式 高温气冷堆
能动的安全性 后备的安全性
现行的反应堆
PWR BWR
过程固有最终 安全反应堆
IFR(Integral Fast Reactor)
高温气冷堆
MHTGR(Modular High Temperature Gas Reactor)
PIUSR(Process Inherent Ultimately Safety Reactor)
反应堆安全分析
第二章:核反应堆安全的安全系统
目录
2.1 反应堆的安全性 2.2 反应堆的安全功能 2.3 专设安全设施
2.1 反应堆的安全性 1)固有安全(Inherent Safety)定义
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设备 的强制性干预,只是由堆的自然安全性和非能动安全性, 控制反应性或移出堆芯热量,使反应堆趋于正常运行和 安全停闭。
2)反应堆的4种安全性要素
自然的安全性 非能动的安全性 能动的安全性 后备的安全性
2.1 反应堆的安全性 2)反应堆的4种安全性要素 自然的安全性
负反应性温度系数 燃料的多普勒效应 控制棒借助重力落入堆芯等自然科学法则
非能动的安全性
惯性原理(如泵的惰转) 重力法则(如位差) 热传递法则等基础上的非能动设备(无源设备)
2.1 反应堆的安全性 2)反应堆的4种安全性要素 能动的安全性 依靠能动设备(有源设备),即需由外部条件加以保 证的安全性
后备的安全性
由冗余系统反应堆的安全性 2)反应堆的4种安全性要素
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设备的强制 性干预,只是由堆的自然安全性和非能动的安全性,控制反应 性或移出堆芯热量,使反应堆趋于正常运行和安全停闭。
核反应堆的社会风险和风险管理
核反应堆的社会风险和风险管理核反应堆是一种能源设施,采用核能转变为电能和热能。
虽然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但核能的开采和使用却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风险。
在核反应堆的长期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和影响。
针对这些风险,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核反应堆的社会风险核反应堆的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辐射风险核反应堆运营中可能会生成大量的辐射,如果泄漏或流失到周围环境,会给人体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包括急性放射病和慢性辐射影响,后者更难防范和避免。
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水源和空气等。
2.事故风险核反应堆最大的风险在于事故,比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福岛核事故等,给周围的人民、经济和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核反应堆的意外事故可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热能和力量的释放,破坏设施本身和周围社会系统,引发广泛的社会风险。
3.运输风险核反应堆使用核燃料,这些燃料的运输过程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核燃料不能承受梯度、撞击和热度的变化,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核燃料还存在被恐怖分子和不良分子利用的潜在危险,这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也带来了风险。
二、核反应堆的风险管理为了保障核反应堆的运营安全,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核事故应急措施核反应堆事故是预防无效的,因此需要做好各种应急措施。
核事故应急措施包括事故预警、灾难预测、隔离、疏散、救援和抢险等。
应急措施的实行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响应预案和指导手册,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
2.安全指标制定安全指标是防范核反应堆安全风险的一种重要措施。
安全指标主要是定义核反应堆运行时的准则和标准,以评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程度。
如果出现异常行为或异常现象,安全指标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制定核反应堆安全政策和措施的重要依据。
核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分析
核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分析核裂变反应堆是一种能够利用核裂变产生能量的重要装置。
本文将对核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能源产生、控制和安全等方面的关键要点。
一、核裂变反应堆的基本构成核裂变反应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燃料元件:包含可裂变核素,常见的有铀-235和钚-239等。
2. 燃料棒:将燃料元件密封在金属或陶瓷材料中,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和导热性能。
3. 导热剂:常用的导热剂有重水、轻水和氦气等,它们负责将燃料的热能传递到工质。
4. 工质:工质负责接收导热剂传递的热能,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动力能源,一般为水蒸汽。
5. 反应堆堆芯:燃料棒和导热剂的组合体,是核裂变反应的主要发生地。
二、核裂变反应的发生核裂变反应是指重核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其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核裂变反应可以通过中子轰击、自发裂变或人工催化等方式进行。
主要核裂变反应方程式如下:$$\mathrm{n} + \mathrm{U}^{235} \rightarrow \mathrm{Kr}^{92} +\mathrm{Ba}^{141} + \mathrm{n} + \text{能量}$$核裂变反应的关键是通过中子轰击将铀-235等可裂变核素撞击成中子,从而引发连锁反应。
三、核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核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起动阶段和连续运行阶段。
1. 起动阶段在核裂变反应堆启动时,需要引入足够的中子以促使裂变反应的开始。
通常使用启动中子源(如铍-9和钚-239)来产生足够数量的中子。
启动中子源的加入使得少数可裂变核素发生裂变,产生的中子持续引发其他核素的裂变,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2. 连续运行阶段一旦核裂变反应堆启动,连锁反应就会持续进行。
核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将撞击周围的燃料元件,使其发生裂变,并继续释放更多的中子。
这些中子进一步撞击其他燃料元件,形成裂变链式反应。
在连锁反应中,中子的数量必须保持在一个恒定水平,以维持持续的裂变反应。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汽轮机跳闸(截止阀关闭);
凝汽器真空破坏;
MS
同时失去厂内外交流电源(全厂断电 SBO); 失去正常给水流量; 给水管道破裂。
FW
2016年12月9日4时58分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流量减少处因事件
冷却剂流量降低
一个或多个反应堆主泵 停止运动; 反应堆主泵轴卡死; 反应堆主泵轴断裂。
在不适当的位置误装或操作一组燃料组件; 各种控制棒弹出事故;
各种落棒事故。
2016年12月9日4时58分
反应堆冷却剂装量增加初因事件
意外注入
功率运行时误操作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化容系统故障(或误操作)使反应堆冷却剂装量增加。
2016年12月9日4时58分
反应堆冷却剂装量减少初因事件
给水温度低 给水流量高 蒸汽流量增加
蒸汽压力调节器故障或损坏使蒸汽流 量增加; 误打开蒸汽发生器卸放或安全阀; 安全壳内、外蒸汽管道破损。
MS
FW
2016年12月9日4时58分
二回路系统排热减少初因事件
蒸汽压力调节器故障或损坏使蒸汽流量 减少; 失去外部电负荷;
给水流量降低 蒸汽流量减少
通常事故发展非常迅速,低功率下尤其严重。
2016年12月9日4时58分
弹棒事故描述
开始的短时间内,功率激增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 UO2芯块内部,然后逐渐释放到系统其它部分; 燃料中积聚很大的能量,将使最热的芯块熔化,释放出的气体在 燃料棒内部形成高压,使燃料棒瞬时破裂。热量可迅速地从散落 到冷却剂中的二氧化铀碎粒传输到冷却剂中; 部分冷却剂中过量的能量积聚和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形成的很强的 冲击波,可能损坏堆芯和一回路系统,破坏堆芯的可冷却性; 热量传递到元件包壳,可造成部分包壳发生DNB,可能使包壳达到 脆化温度影响其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严重事故过程和现象过程和现象
低压熔堆
以快速卸压的大、中破口失水事故为先导, 并发ECCS的注射功能或再循环功能失效,
堆芯裸露和熔化,锆+水蒸汽—〉氢气, 堆芯水位下降到下栅格板以后,堆芯支撑结构失效,熔融堆芯
跌入下腔室水中,—〉蒸汽, 压力容器在低压下熔穿(p<3.0MPa),熔融堆芯落入堆坑,并
Deposition)
17. 核裂变产物在环境中的放出
严重事故研究主要参与国或地区和机构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瑞典、 韩国、台湾、芬兰、俄国、法国、欧共体等
国外研究规模
近十多年核电站安全研究领域 投资最大、研究力 量最集中、国际合作范围最广的研究学科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 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问题 • 评价程序用的论证工作 • 利用国际合作进一步确定严重事故的议题
与地基混凝土反应—〉向安全壳释放H2,CO,CO2等不凝气体。 安全壳可能破损:
因不凝气体聚集持续晚期超压(3-5day)导致破裂或贯穿件失效; 熔融堆芯烧穿地基。
高压熔堆
堆芯冷却不足为先导条件(如失去二次侧热阱事件)
高压熔堆特点
➢ 高压堆芯熔化过程进展相对较慢,约为小时量级,因为有比较充裕 的干预时间; ➢ 燃料损伤过程是随堆芯水位缓慢下降而逐步发展的,对于裂变产物 的释放而言,高压过程是“湿环境”,气溶胶离开压力容器前有比较 明显的水洗效果; ➢ 压力容器下封头失效时刻的压力差,使高压过程后堆芯熔融物的分 布范围比低压过程的更大,并有可能造成完全壳内大气的直接加热。 因而,高压熔堆过程具有更大的潜在威胁。
➢ 破裂和内层面积的加入
• 流道的变形对流动的影响
•冷却剂流道阻塞
•恶化燃料元件的冷却
堆芯换热方式-辐射换热
氧化过程
Zr+ H2O 蒸气
ZrO2 + H2 + 蒸汽减少 ➢ 支撑材料(如包壳)的厚度、强度变化
第五章严重事故主要现象
核电站设计基准事故
• 核反应堆冷却水管道双端断裂大 破口失水事故(LOCA) • 单一故障原则
核电站严重事故
• 核反应堆堆芯熔化大面积燃料包壳失效 • 超设计基准事故 • 多重失效 (人因、故障等)
正常工况流动 事故工况流动
事故应急注水
冷却剂管道断裂
堆芯
压力壳
ECCS堆芯应急
5.2堆芯熔化过程(Core Melt Progression)
• 5.2.1堆芯加热 •燃料包壳变形 •氧化过程
• 5.2.2堆芯熔化 •堆芯熔化的三种定位机理 •多孔碎片床
5.2.1堆芯加热
燃料元件 H2
表面干涸
元件/包壳
锆水反应 包壳氧化
包壳肿胀
氧化侵蚀 氧化壳支撑 共晶反应
– 在瞬态或LOCA中导致冷却剂装量的损失,对芯裸露后,燃料中的衰变热将 引起燃料元件温度上升。
14. 压力容器内冷却系统内的核裂变产物的沉积
(In-Vessel Fission Production Deposition)
15. 安全壳内的核裂变产物的放出 (Ex-Vessel Fission Product Release)
16. 安全壳内的核裂变产物的沉积 (Ex-Vessel Fission Production
2. 堆芯熔融的进展
(Core Melt Progression)
3. 压力容器内的水蒸气爆炸 (In-Vessel Steam Explosion)
4. 压力容器的熔融贯通
(Reactor Vessel Melt-Through)
5. 安全壳直接加热
(DCH: Direct Containment Heating)
注水
(非断裂回路)
核电站设计基准事故 (失水事故)
正常工况流动 事故工况流动
事故应急注水
–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79) –苏联切尔诺贝里核电站事故(1986)
压力壳
•...
•全厂断电 •冷却剂管道破裂
堆芯熔化
• ECCS堆芯应急
注水失效
核电站严重事故(堆芯熔化)
核电厂的严重事故
核电厂严重事故是指核反应堆堆芯大面积燃料包壳失效,威胁或 者破坏核电厂压力容器或安全壳的完整性,并引发放射性物质泄漏的 一系列过程。
一般来说,核反应堆的严重事故可以分为两大类:
—— 堆芯熔化事故(CMAs):堆芯熔化事故是由于堆芯冷却 不充分,引起堆芯裸露、升温和熔化的过程,其发展较为缓慢,时 间尺度为小时量级。美国三哩岛事故
—— 堆芯解体事故(CDAs):堆芯解体事故是由于快速引入 巨大的反应性,引起功率陡增和燃料碎裂的过程,其发展非常迅速, 时间尺度为秒量级。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
6. 安全壳内的水蒸气爆炸 (Ex-Vessel Steam Explosion)
7. 基础混凝土的热分解
(Basement Concrete Disinteragtion)
8. 安全壳内的氢气产生
(Ex-Vessel Hydrogen Generation)
9. 氢气燃烧
( Hydrogen Burning)
严重事故次序
图5-1 严重事故次序:热工水力过程用实线 表示:裂变产物(FP)气溶胶用虚线表示
严重事故时的主要现象
安全壳
裂变产物气 溶胶的迁移
安全壳直接加热
反应堆压力容器 堆芯
氢气爆炸 堆芯熔融的进展 水蒸气爆炸 下封头的熔穿
熔融物/堆坑水的相互作用
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
严重事故的主要现象
1. 压力容器内的氢气产生 (In-Vessel Hydrogen Generation)
10. 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Combustible Gas Burning)
11. 安全壳的加压
(Containment Pressurization)
12. 安全壳的破损
(Containment Failure)
13. 压力容器内的核裂变产物的放出 (In-Vessel Fission Product Release)
– 由于燃料棒与蒸汽之间的传热性能较差,此时燃料元件温度上升较快;
– 如果主系统压力较低,由于燃料棒内气体的压力上升会导致包壳肿胀。
– 燃料温度继续上升并超过1300k,则锆合金包壳开始与水或水蒸气氧化反应
燃料包壳变形后果
• 包壳肿胀和破裂
包壳
➢ 包壳氧化和过热
• 氧化速度的增强(增强2.6倍)
➢ 包壳直径肿胀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