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任性率真——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任性率真——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42c0325915f804d2b16c1f9.png)
S t u d y 1 3 1 7 1 C h i n e s e
懂 黝鞠
夕 { I 语文
任性率真
论纳兰性德 词的艺术风格
姜 云 霞
( 齐齐哈 尔X - 程 学院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 ( 5 1 0 0 5 )
【 摘要 】 词始 兴 于隋唐 ,盛 于宋 。元 明时期 , 词 渐 衰微 ,平庸 者 多。至清代 , 词 学重 受 丈人 关 注。然而词 家 ̄ / - 4 i 循 规蹈 矩 ,鲜有 突破 ,
故 产 生浮艳颓 靡之 风 而纳 兰词 的 出现 ,就 为沉 落多年 的词 坛 注入 了新 的生气和 活 力。 “ 纳兰词 ” ,最突 出的艺术特 征就 是 “ 情真”
【 关键 词 】纳 兰性德 ;纳 兰词 ;艺术风 格 ;情真 【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纳兰性 德 ,字容 若 ,号楞伽 山 人 ,满洲 【 } : 黄 旗 ,清初著 名大 词 人 。 纳 兰 自幼 天资 聪 颖 ,渎 书过 目不忘 ,1 7岁入 太 学读 书 ,1 8 岁 参 加 乡试 , 中举 人 。后拜 徐乾学 为师 ,在 名师 指导 下 ,两年 内主持 编 纂 T一 部 1 7 9 2 : 酱编的儒 学汇 编—— “ 通志 堂经 解》, 后又 著成 《 渌 水 亭杂 识》 ,包 含: 瓦文 、地 理 、历算 、历 史 、佛学 、 音乐 、文学 、 : 弩汪等多方 面 的知识 。学 识相 当广博 ,涉 猎颇 多 。后任 康熙 身边 一 等 御 前侍 卫 ,文武兼 备 ,受康 熙赏 识 。纳 兰 交友 “ 皆一 时俊 异 ,于 世 所称 落 一 生 两 妻两 妾 ,娶 妻两 广总 督 、尚书卢 兴祖 之 女卢 氏 ,赐 淑 人 ,后诰 赠 一 品夫 人 ,成 婚三 年后 妻 子因难 产而 亡故 ,继 娶官 氏 ,赐淑人 。 其妾 颜 氏 ,记 载不 多 ,后 纳江 南 才女 沈宛为 妾 ,著有 《 选 梦词 。 纳 兰性 德 3 1 岁便与 世长辞 。 词 先有 侧 帽 一集 , 后增 补为 《 饮水 词》 , 后人 汇辑 本则称 《 纳兰词 》 ,今存 三百 四十 八首 。词 风真挚 自然 而 多凄 恻哀 艳 ,悼亡 之作 尤称 绝调 。王 国维有 评 : “ 北 宋 以来 ,一 人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显示作者胸中翻涌着的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显示作者胸中翻涌着的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https://img.taocdn.com/s3/m/73a4bf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6.png)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显示作者胸中翻涌着的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纷纷扰扰难以平静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词作,充分展现了纳兰性德作为清代杰出词人的艺术才华和细腻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该有怎样的心情。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古往今来连绵不止的纷争与仇恨几时才能平息。
2、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若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三、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9d733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f.png)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多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有南唐后主遗风。
爱情词感情真挚、缠绵动人。
边塞词风格苍凉,有历史厚重感。
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
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
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
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纳兰容若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足以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
他的词风格清丽灵动,佳句倍出,譬如说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他的词代表了清代婉约词派的最高艺术水准,他本人在诗词方面极高的艺术造诣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研究纳兰词,对完善婉约词风的发展史,了解清代文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纳兰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升降浮沉,悲欢离合。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0d242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8.png)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卢氏,两人生活幸福温馨。
可是,天妒红颜,三年后,温柔娴淑的卢氏永远地离开人世,这噩耗使纳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1]。
写下了多首哀怨凄楚的悼亡诗词,一直到八年后自己病逝,悼亡之作从未间断。
在他的词集《饮水词》中,题中明确标有“悼亡”的有七首,而“题虽未见标出‘悼亡’,而词情实系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五十阙左右。
”[2]。
本文中,笔者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代表作为例,说明其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词中的深切情意。
记梦写哀迷离恍惚的梦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曲折地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最真实隐蔽的情感。
纳兰悼亡词中记梦的佳作当推《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开头便不同寻常,一句“何时已”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卢氏绵长无尽的哀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内心的伤感和惆怅更是有增无减。
词人幻想着能向冥间通个书信,让他知道这三年来爱妻的苦乐,可是自己心中深知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若”字交织着希望与幻灭,“与谁相倚”是深情曲折的体现。
全诗可谓惊心动魄,难以卒读。
故去的缠绵缱绻仿若是一场美丽的梦,梦中相生相守的誓言让词人无奈地觉察到阴阳相隔的悲哀。
词人因情而起相思意,因思而忆旧时景,因忆而作相会梦,因梦而作相思词,这般如痴如梦、痴心不改的深情真挚而感人。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https://img.taocdn.com/s3/m/da80ff8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0.png)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赏析: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作品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及注释一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在那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e725bac77da26925c5b023.png)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学生姓名:陈玉婷学号: 118580046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1级专升本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
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
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582d0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9.png)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在清词“中兴”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流传于后世的词作,也成就了此时代的一批词人。
在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纳兰性德,他继承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晏几道的词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格调。
一.前言“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在人们眼中,这是一首凄凉唯美的爱情词,多数人认为它出自于晏几道或苏轼之手,但这首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拔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
出入扈从,应对称旨,极得圣祖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底,以寒疾终。
纳兰才气横逸,多愁锐感,能诗,擅词,尤工小令。
词风真挚自然,多低徊婉转,悲凉凄恻。
悼亡之做堪称绝调。
著有《饮水词》,(亦称《纳兰词》或《通志堂词》)。
陈庭焯说:“词兴于唐,盛于宋,亡于明,而再振于国初,大畅厥于乾嘉以还也。
”清初词坛的再振,其成就不及宋,但毕竟是出现了中兴之局。
科技论文。
这也表现了其独有的时代特征:第一,词人纷起,词作繁多。
两宋是词的黄金时代,现存宋词约二万首,金元词7300首,而清词“总量将超出20万首以上,词人也多至一万数”。
这也表现出,清代词创作的繁荣盛况。
第二,流派纷呈、推陈出新,在词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过清代那么多的艺术流派和群体,他们的艺术主张是那么鲜明,审美追求那么坚定,并且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家族血缘关系的特点。
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变风于前,余波留及清初词坛;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和朱彝尊为旗帜的浙西词派争奇斗艳、兰菊并茂;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更影响词坛百年之久。
第三,抒情文体得以确认。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而词以抒情为主,在传统理念和道德中,不为人所接受。
试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11a5eb20029bd64783e2cdd.png)
白衣裳凭朱 阑立 , 凉 月趋西 , 点鬓 霜微 , 岁晏知 君归不 归?残更
求。如《 望江南》 :
初八月 , 半镜上清宵 。斜 倚 画阑娇不语 。暗移 梅影过 江桥。裙 带北风飘 。
看。况复此宵兼 雪 月 , 白衣 裳 凭 赤 栏 干 。 ”“ 岁 晏 知 君归 不
此词将 词人 扈从康 熙皇帝 出巡北 方之 所见所 闻所感描 绘出来。五更 、 寒月 、 积雪 、 客栈 、 西风 、 晓星 、 平沙 、 飞翔 呜叫
归? ” 应该是化用《 诗经 ・ 采薇》 “ 采薇 采薇 , 薇亦 作止 。日归
( V o 1 . 1 6 . N o . 1 0 )
残 论 纳 兰 性 德 词 的 艺 术 特 色
高 瑾
( 铁岭市图书馆 , 辽宁 铁岭 1 1 2 0 0 0 )
[ 摘
要】
本文主要 论述 了纳 兰性德词 的艺术特 色: 意境 美的追 求 ; 文字上 的特 色; 语 言 色彩 的运 用 ; 动 与静的对 比 ; 刚柔
这 里写八月初 旬夜晚 , 像半个 明镜似 的皎洁月亮 升上湛 清的夜 空之际 , 美人斜倚 着似 画如 图的精 美栏杆 , 娇羞 不语 。
而旁边散 发着淡淡幽香 的梅 花倩 影 已经暗 暗地移 过 了江边 的如 虹似霓的桥。不明说在月夜 中呆 了多 么久 , 而 用梅影 已
移过 江桥来暗示时间之长 , 又有衣裙 的绫 罗锦带在 清爽 的北
下 面试从几个 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
一
二、 纳兰词清新 自然 , 淡雅质朴 , 晓畅流利 。 如“ 清 水 出芙 蓉, 天然去雕饰” 。比如他 的《 寻 芳草 ・ 萧寺记梦》 :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8c30f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5.png)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林德涛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
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
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
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
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
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
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
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
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1ee8a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5.png)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清代备受推崇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诗才,成为了清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二、感情真挚写实纳兰性德的诗歌以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为核心。
他倾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体验于作品之中,表达对生活、爱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他常以简练而精准的文字表达出深沉、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所描绘世界的魅力。
三、意象独特与寓意深远纳兰性德善于运用富有艺术美感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他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如花、月、雨、云等,通过将其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融合,使作品具备了更深远的艺术魅力。
四、才情横溢与多变风格纳兰性德的诗词体裁广泛,包括绝句、律诗、七言古文和七绝等。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多变的创作风格令人称道。
有时他以豪放激昂之姿写出金戈铁马的英雄壮志,有时他以细腻柔情之词表达了对爱情和离愁别绪的忧伤。
纳兰性德所表现出来的多样风格是他独特魅力所在。
五、借古讽今与批评社会纳兰性德在一些作品中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批评当时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通过隐晦而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隐喻语言,准确地抨击不公平与伪善之处,反映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这种战胜时代的批评与讽刺也成为了纳兰性德诗词艺术的重要特色。
六、结语总之,纳兰性德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多变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后世文人的崇敬。
他的诗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具备了深远的影响力。
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f7f840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b.png)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在世界各地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中的词语艺术更是备受赞赏。
在众多的词语艺术家中,有一位名叫纳兰性德的词人,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一位,他的词语艺术风格深受当时的中国人的喜爱。
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自身的思想感
悟和情感,以抒情文学为主。
他的词语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以及精致的语言,充满了古老文化的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词中透露着一种忧伤的情愫,一种哀愁的态度。
他的词语艺术风格以“静坐望繁华落尽,见率真便觉苍凉”这一句话为代表,诠释了对繁华朝暮、幻灭人生的深沉感慨和深远思索。
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不仅受到了他同时代诗人的赞誉,也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他的词作简练、动态明晰,描绘出了云开雾收间的芬芳和生气勃勃的景色,是把古典传统与新时期思想完美结合的一件艺术杰作。
它在现代诗歌中仍然活跃,使那些习文学者们对诗意的自然之美叹为观止,也正是这种勃然生辉的艺术美感使得中国文艺在海内外茁壮成长。
此外,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也体现了他细腻的文字功底,把古典的流畅性和词句的押率真的韵味融入其中,使他的词语艺术更具古典文学的格,充满着多性和性。
纳兰性德把古典文学的特色结合自身的艺术理念,创作了大量经典的词作,在词语艺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纳兰性德通过他的词语艺术,赋予古老文艺新的生命,他的艺术
思想激发着中国文艺进步的风尚,令词语艺术传统在汗青中收获青睐。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语艺术的精致细腻也让明清时期的词人们依旧熠熠生辉。
纳兰性德4-主要成就
![纳兰性德4-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ef95b1ff18583d0496459d9.png)
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13]
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纳兰研究进入一个高潮。1997年8月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作品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14] 承德有研究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研究所。
书法成就
纳兰性德手简真迹,被中国纳兰性德研究界奉为“国宝”,今藏上海图书馆。手简共三十六通。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被证实的纳兰性德手稿遗墨,价值极高。
有一幅对联,署名纳兰成德,应是改名之前所书。被专家认定为真迹,可能是纳兰容若唯一传世的大幅书法。
纳兰性德诗词作品壁纸 纳兰性德诗词作品壁纸 Nhomakorabea20张)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13]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8cd95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b.png)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纳兰性德的词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情感真挚与深情方面:1. 悼亡情深:他的大量悼亡词情真意切,对妻子卢氏的思念和深情跃然纸上。
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用生活细节表达对亡妻的追思和失去后的无尽哀伤。
2. 友情真挚:在赠别友人的词作中,情感深厚。
如《金缕曲·赠梁汾》中,坦诚相见,对友人的遭遇感同身受,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豪放的情感。
自然风格方面:1. 语言自然:以自然之舌言情,不刻意雕琢,明白晓畅,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文字简洁易懂,却又意境深远。
2. 白描手法: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抒情表意,使词中意象显得自然清新,画面感强。
意境营造方面:1. 空灵之美:常常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比如写自然景象时,能将自然与心境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2. 凄美哀怨:整体意境偏于哀怨凄美,无论是爱情还是人生感慨,词中常常弥漫着一种忧伤的基调,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题材内容方面:1. 爱情题材突出:除了悼亡词,其写爱情的词作多反映出对纯真爱情的向往、爱情的受阻以及相思之苦等。
2. 边塞羁旅:有不少词描写了边塞风光和自己扈从生涯中的感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写出了边塞的苍凉和自身的漂泊感。
3. 人生慨叹:对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奈、时光的流逝等有着诸多感慨,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艺术表现手法方面:1. 善用对比:用往昔和现在对比,来凸显情感的落差和命运的无常,如“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2. 意象典型:多选取一些典型意象如残灯、冷月、落花、寒鸦、西风、秋雨等,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3. 以小见大:从细微的生活场景、小事物、小情绪入手,去反映广阔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以及深刻的情感世界。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DOC)](https://img.taocdn.com/s3/m/af9c26cf26fff705cc170ad9.png)
不是人间富贵花————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史安龙(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
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Not earth riches and honour flowersDiscusses the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nalanxingde wordShi Anlong(Literature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China)Abstract: "Nature's eye Nalanxingde object's view, with nature's tongue was" romance "can call every word, as against Syria sing water worries several people know", it is intriguing. He has in its sense of the word wind were pioneered colourfu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dynasty, Kangxi emperor of ci and was handwriting phrase "modern ci poetry" records. The author tries to from its theme classification, unique im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xtrem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n Syria word, analytical Abram the sensitivity and willful heart.Key words: Nalanxingde; Wor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Feeling obstinate colourful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a9a310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5.png)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纳兰性德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章法中的一种,以宋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为代表,有“宋词三绝”之称。
本文以《繁华落尽见率真》为标题,分析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来展现其文学价值及独特的魅力。
纳兰性德词的诗歌结构是以对偶句型为主要架构,在对偶句型中,结构气势上有阳春白雪般的柔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情感,有着幽丽柔美的艺术效果;又有山岳险峻,大气磅礴般的架势,表现出诗人喜好山水的情景,显示出诗人对落花落柳、繁华落尽的淡泊听之感。
此外,纳兰性德词的使用语言,也有着浓浓的江南气息,精心勾画出了令人倾倒的江南风情,为诗歌增添无穷的美感。
从纳兰性德的诗歌的精神内涵上看,它表达出的是一种生活理想,即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有着淡泊体会、隐晦表达,以及古朴淳朴的艺术氛围。
纳兰性德的诗歌的内容和结构,都折射出他对生活的理解。
他将淡泊和理想相结合,在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地融汇,并以此得到极大的艺术抽象意境,对文艺追求者来说,实属一种精神抒发。
纳兰性德词以其独特的文学语言和结构,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强调着诗人的淡泊涵养,而且强调了祖国古代文化的灵性和内在价值。
纳兰性德词在古典文学里,承载着自然与人文之融合,以及对生活理想的逐渐体会和表达,其中抒发出的审美情趣受到了广泛的赞赏。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及结构,展示了淡泊与理想的完美结合,在怀着文艺追
求者们的青睐下,抒发出自然与人文之精神之趣,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9324d54700abb68a982fbdc.png)
摘要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称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也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着如此之高声誉的纳兰性德,在诗词上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其“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细细品味纳兰性德的诗词,不难发现,他的词处处充满美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试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整理和研究,对纳兰性德其人及其词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词内容、风格、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对纳兰性德词做了梳理与归纳,以期增加对纳兰性德词的全面认识,增加对纳兰性德更深刻的了解,并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ABSTRACTZhou Yi Kuag once in the wind art sticks to call nalanxing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ci", wang guowei also praise him "with nature's eye view, with the tongue of the natural love... really so.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 person". With so high reputation nalanxingde, has a ve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poetry, the word "he" in luxuriousness luster luminous place. Savor of nalanxingde's poetry, it's not hard to find,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his words have higher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nalanxingde's word and study, the nalanxingde is done in-depth research and its word, from word cont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lanxingde's word made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N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poetry reading ability and analysis ability.Keyword:Nalanxingde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t characteristics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的艺术风格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的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78dd3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a.png)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的艺术风格1. 引言1.1 概述清代诗人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边塞词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特点,并对其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行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第二部分将介绍纳兰性德的生平与背景,包括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教育与文学启蒙以及边塞生涯与边塞词创作对他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
第三部分将详细探讨纳兰性德边塞词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包括边塞情怀与豪放风格、抒发思乡之情与忧国忧民意识以及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的独特性。
第四部分将探究边塞词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涵盖纳兰性德对后世诗人的借鉴和影响、清代边塞词派的兴起与发展,以及边塞词在清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的艺术风格,并探讨边塞词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同时给出对纳兰性德和边塞词研究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作品,揭示其艺术风格中所蕴含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分析边塞词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探讨其对中国文学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了解纳兰性德及其边塞词创作艺术的指南,并促进对于这一重要艺术形式的持续研究和探索。
2. 纳兰性德的生平与背景:2.1 家族背景与早年经历: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文卓,号悲凉居士,是清代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其祖父纳兰容若是明代宦官时期的著名词人和书法家。
纳兰容若的儿子纳兰明珠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性德出身于这样一个有诗歌传统的家庭,家族的文化影响使得他在小时候就接触到了文学艺术。
2.2 教育与文学启蒙: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好学,受到了优质教育。
他曾经师从王士禛、冯衡之等有名的文学家和教师。
在他们的指导下,性德广泛涉猎各类经史子集,并广泛阅读了前辈词人的作品,深受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人间富贵花————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史安龙(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
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Not earth riches and honour flowersDiscusses the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nalanxingde wordShi Anlong(Literature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China)Abstract: "Nature's eye Nalanxingde object's view, with nature's tongue was" romance "can call every word, as against Syria sing water worries several people know", it is intriguing. He has in its sense of the word wind were pioneered colourfu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dynasty, Kangxi emperor of ci and was handwriting phrase "modern ci poetry" records. The author tries to from its theme classification, unique im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xtrem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n Syria word, analytical Abram the sensitivity and willful heart.Key words: Nalanxingde; Wor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Feeling obstinate colourful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
“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
好观北宋之作,不善南渡诸家,而清新隽秀,自然超逸。
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
”(徐健庵)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其词哀感顽艳,凄婉动人,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2]一、鲜明的题材特色纳兰性德的词,在题材上因个人出身阅历的关系,视野较为狭窄,大多只限于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鲜有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及自然感触之外的主题。
一方面,由于出身贵族,从小锦衣玉食,成年后又仕途顺利,身居君王之侧,于是其词常有贵族气,飘逸灵动,洒脱自然,不事雕饰,“《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后主之遗。
”[3]另一方面,纳兰性德的爱情经历一波三折,发妻卢氏的早逝对他的打击甚大,自卢氏亡,其词渐多哀艳之音,忧郁凄婉,其独特的词风也由此形成。
(一)爱情词纳兰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繁花著锦,本该志气高昂,气势恢宏,却偏生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
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来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纳兰小令,丰神迥绝,学后主未能至,清丽芊锦似易安而已”。
[4]女子在他的心中或娇羞,或慵懒,或多情,或应怜。
“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
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
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必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装,居然入宫,果得见彼妹,而宫禁森严,竟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
”(蒋瑞藻《小说考证》)[5]是什么样的女子啊,竟使纳兰敢冒死闯宫锦的危险潜入宫中去见?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与纳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初恋情人兼表妹吧。
满怀希望而去,却心怀幽怨而归,我们且看纳兰在词中是如何描述这次会面的: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多美丽温婉的女子呵!“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凝情”、“叩玉钗”,仅仅几个词汇就把少女那种含情脉脉又矜持含蓄的羞态描摹的惟妙惟肖,他那百转千回、欲语不休的风情跃然眼前。
可纵然伊人如旧美丽,深情款款,可他们却也不敢忽略所处的地方乃是宫禁深闱,只好眉目传情。
远远相望,却不能上前一诉衷情,再深的思念,也只能如此,只有无奈的叹息,在千回百转的走廊尽头,轻叩玉钗,聊表心迹。
这首爱情词,上阙女子的美艳与下阕相见却不能语的遗憾形成了巨大反差,使读者之眼中含泪,心内叹息。
(二)悼亡词如果纳兰的人生中没有“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命运,他的词或许是另外一种风格。
然而,卢氏的骤然离世,给予了他致命的打击,对他的词作风格也产生了深层的影响。
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悼念亡妻的写作跨越了他的整个后半生,直至生命的尽头,形成他凄恻哀婉的独立风格,也促使他的词的艺术达到了巅峰,从而被后人称为“千古伤心”的词人。
“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
固不必刻画花间,俎豆兰畹,而一声河满,辄令人怅惘欲涕。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6]康熙十六年重阳节前夕,纳兰写下著名的《沁园春•瞬息浮生》,词前小序曰:“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复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得以此也。
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沁园春·瞬息浮生》词作情感流露自然,不假修饰,直抒胸臆。
纳兰在《荷叶杯》词中言:“知己一人谁是?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夫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
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见一斑。
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沁园春》那种超越于寻常思维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是不可能复现的。
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使得纳兰为情所累、为情所伤,悲伤和思念层层叠叠、细长浓烈,历时久远、难以解脱。
请看下列词作: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
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
薄福荐倾城。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此恨何时己?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昧。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都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诀别时情景历历在目。
那种巨大的打击刚刚来临,当事人还不能在心理上马上接受爱妻已经亡故的事实。
而这种事实的情状被真实的反映在了词作中。
作品此时的悲伤是不加节制的、源源而出的,其中还交织着追悔和不知所措。
由于纳兰有切肤之痛的个人体验,词作的悲剧性意蕴表现得震撼人心,其艺术境界也是前人难以望尘的。
(三)友情词纳兰虽身在豪门贵胄,荫荫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娇,处富能贫。
”他对朋友是极为真诚的,是全心全意的,是毫无顾忌的。
正是如此,他才写下了“惟愿把来生视取慧业,同生一处”的恳韧之语。
他所结交的朋友梁培兰评价他是“不向贵游,而好蓬荜。
共金如土,惟义是赴。
见才必怜,见怜必幕。
”[7]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像平原君一样所结交的朋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
纳兰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偏偏,这位浊世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却恰恰身在君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要在龌龊的官场曲意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
也许,只有在朋友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藉,得到心灵的安宁。
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赠梁汾》词中的梁汾就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
此词作于纳兰与顾贞观结识不久,但却可见其与顾贞观友谊非同一般。
一句“有有酒唯浇赵州士”可窥见其仰慕平原君的人品,并渴望像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结交知己;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激愤,不满与无奈,“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之已”,“青眼高歌俱老去,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面对朋友遭受的中伤,纳兰不仅为其开解,并许下重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重诺,君须记。
”他也确实如此做了,我们从纳兰写给顾贞观的其他词中也可以独处他们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纯真友谊。
如“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
知我者,梁汾耳”,“秋雨秋花关塞冷,且殷勤、好做加餐记”,其用情之深,字字句句,出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结交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的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