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名人冯如
冯如的爱国故事读后感
![冯如的爱国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e8a3f1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8.png)
冯如的爱国故事读后感冯如,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她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她的爱国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
冯如的爱国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外国列强侵略,国家内部也陷入了混乱。
冯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她在青年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内部剥削的斗争,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冯如的爱国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她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佩。
她在困难的岁月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奋斗,选择了牺牲。
她的爱国故事告诉我们,爱国并不是口头上的说说而已,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要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地奋斗。
冯如的爱国故事也让人深思。
她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她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到底。
她的爱国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冯如的爱国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
她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佩,也让人深思。
她的爱国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才能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她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的责任和使命。
她的爱国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冯如的逸事
![冯如的逸事](https://img.taocdn.com/s3/m/6e5f51ad1a37f111f1855b42.png)
冯如的逸事冯如的父母都是种田人,有时也做一些小买卖。
他家有五个男孩,冯如最小。
在贫穷的家庭境遇下,他的兄长不是夭折就是过早去世。
幸存的他显然也不会接受完备的教育。
从7岁到11岁,冯如在家乡读过两年私塾和在邻村学校半工半读过两年,所以至多也就是初中小学的文化程度。
但他勤奋好学,喜欢动手搞些小制作、小发明——利用虹吸管向稻田里注水,或糊制大风筝等。
1.冯如童年最喜欢制作及万方风筝。
有一次,他做了一个翼端为椭圆形,体积特别大的风筝,风筝的两端各吊着一个小木桶。
村里的乡亲见状,都说他胡闹,不相信风筝能把木桶吊上天。
而冯如却不慌不忙,把风筝拉到村东空地,吩咐一个孩子拿着系着绳子的风筝,走到离冯如十多丈的地方站着,冯如拿着绳子的另一端。
一声吆喝“放”,那孩子随声把风筝向上一抛,冯如拉着绳子一掀,向后急走几步,风筝便如巨鸟腾空,带着两个小木桶飞上了天,逐渐升到百米高。
这件事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奇闻,轰动了他的这个家乡。
2.冯如课余总是帮助双亲种田。
有一年天旱,父亲叫他去田里舀水灌溉。
他到现场一看,自己的天旱得龟裂,滴水全无,而邻边的一块略高的田里却灌满了水,水还微微向外溢出,水面比自己的田略高,中间隔着一条用作田间通道的小路。
于是他模仿乡间酒坊运酒的方法(也就是物理上的虹吸作用),用一根凿通了竹节的小竹竿,先用火烧软,弯成虹状,一头插进邻边的水中,口含另一头,用力一吸,把邻边的水引进自己的田中。
水的流量虽然不大,却显示了他童年时代的科学才华。
12岁的冯如来到美国不久后,就爱上了钻研机器制造。
而在冯如潜心研究制造机器的同时,美国莱特兄弟自制载人动力飞机,在191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沙丘试飞成功,揭开了世界载人动力飞行史的第一页。
1904~1905年,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我国东三省的利益,在我国东三省疯狂厮杀。
3.时年22岁,在机器制造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高造诣的冯如,眼看祖国的主权被践踏,骨肉同胞遭受蹂躏。
诗朗诵《骄傲吧,冯如》(作者:冯俊荣)
![诗朗诵《骄傲吧,冯如》(作者:冯俊荣)](https://img.taocdn.com/s3/m/01053c12f78a6529657d5312.png)
诗朗诵《骄傲吧,冯如》恩平市冯俊荣有一个名字,挥之不去,在恩州蓝天下久久回响;有一座塑像,矗立在宽阔的广场上,熠熠发光,照耀恩州大地;有一种精神,永远铭记,光耀千秋;如果有人问我:“一个人可以给历史,给社会,给子孙留下些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他:是一份爱国的情怀,一种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精神,一股自强不息、奋发拼搏的力量!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人是谁?那么,我会告诉他:合:冯如!——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飞行家,一个多么响亮、多么骄傲、多么自豪的名字!骄傲吧,冯如!您在民族的苦难中起飞,一飞冲天!您让家乡的上空有了色彩,让祖国的蓝天有了飞的梦想!骄傲吧,冯如!我们仰望您,怀念您,在您面前,我们看到一个通向蓝天的世界。
合:是您,冯如!航空梦,中华魂,为了民族的兴盛,为了祖国的富强,您选择了航空救国的道路!合:是您,冯如!图复兴,救国民,在祖国贫弱交际的危难时刻,您毅然回到祖国,报效国家!29岁的生命----记载了飞行英雄的辉煌,一身铮铮铁骨,敲响了壮国威的钟鼓。
梦断蓝天英年早逝,满腔热血,永不止步,新中国站起千万个冯如,腾飞梦已在太空中飞舞!冯如,我们为您自豪,您那飞翔不息的灵魂,奋斗不止的灵魂,热血沸腾的灵魂,有了您,中华民族开始傲视蓝天了,今天,神州八号飞起来了,天宫一号飞起来了,“嫦娥五号”飞起来了!冯如,我们为您自豪,在您那伟大精神的鼓舞下,故乡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了恩平的繁荣:文明有序,政通人和,百业俱兴,麦克风唱响华夏半壁江山,温泉之乡享誉神州大地!天空无限广阔,天空彩霞飞扬。
星星召唤我们,月亮吸引我们,太阳照耀我们,前赴后继,勇于拼搏,家乡人民继承您的精神,航天勇士续写您的梦想,我们听到了一声触及心灵的召唤:合:我们一定要勤奋刻苦,勇于探索,做航天事业的接班人。
同心共筑“中国腾飞梦”恩平——中国从这里起飞!我们要飞,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向美好的明天!。
五邑名人冯如
![五邑名人冯如](https://img.taocdn.com/s3/m/62a7ebd0bb4cf7ec4afed0ac.png)
五邑名人——冯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冯如的生平履历,了解冯如的科学研究、学术思想,认识冯如在中国科技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这样才能符合客观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冯如研制飞机的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到中华的崛起,是由很多有志之士付出艰巨的努力才成就的,鼓励学生在现代社会更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冯如的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冯如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音像资料教学。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起飞机的发明者和制造者,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莱特兄弟。
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美国政府将最大的空军基地命名为“莱特基地”,并在他们的家乡俄亥俄州的德顿附近修建了一座著名的“莱特大学”。
殊不知,一位与莱特兄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利坚的大地上,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
他的成功仅比莱特兄弟晚5年。
【讲授新课】一、生平履历冯如,男,原名冯九如。
广东恩平人。
生于一个贫农家庭。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艺,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
在第一次制造的飞机试飞不成功后,第二次制造并试飞获得成功,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冯如善于钻研,他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36种机械原理,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冯如 以竹为材,造出中国首架飞机
![冯如 以竹为材,造出中国首架飞机](https://img.taocdn.com/s3/m/cd69543dee06eff9aef807bc.png)
冯如以竹为材,造出中国首架飞机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10年08月31日来源: 南方都市报位于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的冯如墓,实现了他的与七十二烈士英灵长相做伴的遗愿。
冯如与其亲手设计和制造的飞机合影。
资料图片冯如当年坠机处如今矗立他的铜像。
南都记者陈坚盈摄外国媒体大篇幅报道冯如的事迹。
资料图片一架退役的战斗机停在冯如纪念馆门前。
资料图片南都记者陈平生摄广州名片风云人物系列之科技篇总第209期候选名片208期冯如提名辞冯如,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被尊为“中国航空之父”。
索引虽然不及飞机的发明者、制造者美国莱特兄弟早,但作为与莱特兄弟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
贫穷的出身,不懈的后天努力与不可阻拦的爱国心,让他成就了中国人的最初的飞翔梦。
唯心总有一种英雄,对他的怀念让人义无反顾从现实层面看,对于“吃卡通”长大的年青一代而言,很多历史教科书上的爱国人士与英雄人物已经被忘得差不多了,这是我操作系列历史人物得到的一个直观感受,但冯如却是一个例外。
对于他,奇怪的不是广州的老者们多数可以对英雄的事迹绘声绘色,奇怪的是我所接触的90一代,谈起冯如也略表知情:就是那个开飞机的吗?这也从另一个切面反映了冯如对于后来人以及当今社会的影响价值。
话说回来,由冯如所引发的如何发扬一个历史英雄的社会效应和社会教育我觉得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看到业界内,一届又一届的冯如研讨会在不停地搞;学校里,也在不断地组织关于冯如的爱国主义教育。
除此,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与经济商机相结合的旅游产业问题,但是这种商业开发在当今的社会氛围下更容易变质:没有意识到经济利益,谁都不搭理;一有利可图,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不能完全说冯如的名人效应是这样子,但多少有点值得思量的地方。
比如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冯如第三代冯汉强没有赚到钱,冯如纪念楼在上世纪80年代可能不会建立起来,当然在进入九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一系列开发肯定会跟进,但这是后话了。
冯如精神永存我心
![冯如精神永存我心](https://img.taocdn.com/s3/m/e7d78fb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1.png)
冯如精神永存我心!请赐予我一双翅膀,怀揣炽热的梦想,飞翔吧!___题记今夜微风轻吹。
月光皎洁,洒落在羊肠小道上如履轻纱。
我满怀火一般的热情,伴着月色,来到了冯如纪念馆,瞻仰一位我无限敬佩同时鼓舞着我不竭向前的伟人——冯如。
此刻,我仰望伫立着的冯如雕像,思绪万千。
年少的冯如,怀抱梦想,在那个国运衰微,内忧外患的年代,历经艰辛,终于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成为我国第一位飞行设计师和飞行家。
此刻,微风中,我仿佛看到了冯如在向我点头微笑。
我与他一样,同样怀揣梦想,而我,正在为梦想努力奋斗。
啊!冯如,你在制造飞机时是否遭到了外国人嘲笑“不自量力”?你在异国他乡是否听到许多侮辱祖国的恶言?你是否在看到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第一架飞机是为祖国的衰微感到深深的痛心?——你,又是否把这些都化作你奋斗的动力,化作你为祖国贡献,挽救祖国命运,为祖国扬眉吐气的驱动力?是的!是的!你不畏艰辛,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你立志为国争光,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中国飞行史上描出了举足轻重的一笔——你是好样的!而如今的我,满腔的热情,你的成功成为我奋斗的原动力,你的精神成为我前进的精神支柱。
作为一名高中生,也许名不经传,也许默默无闻,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像你一样,永远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现实多么残酷,只要有梦,就永不言败!此刻,抚摸着你旁边的这架历经沧桑的飞机,我仿佛感受到当年的你,制造飞机的艰难困苦。
它仿佛在述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岁月变迁,仿佛在述说着你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今夜微风轻吹。
我怀揣梦想,在冯如的像面前,坚定了我不变的方向,那就是:“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也许我成不了像你一样的伟人,或者我会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但我并不气馁,因为我有梦想,我努力追求,我不竭奋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行各业,各有千秋。
振兴中华,振兴恩平,我需要做的,就是贡献自己的全力,在自己的位置中体现价值,焕发自身的光彩!腾飞吧,梦想!腾飞吧,恩平!怀揣冯如精神,无数的中华弟子,正在努力奋斗,奋力飞翔!。
冯如读后感
![冯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7b2e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4.png)
冯如读后感首先,我深深地被主人公冯如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冯如是一个在命运的洪流中奋力抗争的人,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无论是被冠上“买办”的称号,还是被迫离开家乡,他始终保持着对民族复兴的执着信念,不断为自己和国家的前途而奋斗。
他不畏强权,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他具备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却在他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此外,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将人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冯如是一个乐观豁达、善良正直的人。
他心地善良且懂得感恩,对待他人总是保持着真诚和友善,不计较得失。
在生活中,他对待朋友关爱备至,对待家人更是照顾有加。
在一次次的人生困境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他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环境,改变命运。
他在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真挚的友谊和义气,这些人物在他的一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刻画这些人物,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以冯如为中心的广阔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我对作者对历史的刻画也深感钦佩。
通过对冯如一生的描写,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冯如》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冯如努力追求自由、寻求成长的艰辛过程。
他在商务、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体悟和实践,并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国家兴起、人民崛起的艰辛历程。
他的艰辛历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教训,他的一个个奋斗和进步是这个时代的象征。
通过阅读《冯如》,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写作者贾平凹先生的真情流露和深厚的历史修养。
他在小说中将历史与文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深沉而感人的思想之旅。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反思社会问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思考和启迪。
他对历史的刻画着重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怪象和问题,使得读者在欣赏小说的同时还能对现实社会有所反思,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观冯如故居作文
![参观冯如故居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e0e61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7.png)
参观冯如故居作文
我们就来到了冯如的故乡——牛江镇昌梅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一同前往冯如文史馆参观,在讲解员的深情介绍下,大家对冯如的平生事迹和爱国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冯如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为我国载人动力飞行史写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页,对于开创我国航空事业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讲解员介绍完冯如的事迹后,大家各自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怀着好奇、敬仰的心情认真观看了文史馆中展出的影像资料、历史照片。
参观完文史馆后大家一同去参观冯如故居,故居里还摆设着冯如生前使用的家具,房屋虽然简陋,却质朴幽静,冯如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就是在生养他的祖国和家乡中萌芽和孕育成长的。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感触很深。
10岁的小怡表示:我觉得冯如很伟大,他造出了属于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这让我们中国在世界的地位都提高了。
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国的先进人物,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传略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传略](https://img.taocdn.com/s3/m/5b0e702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7.png)
作者: 吴仲华;冯小军
作者机构: 恩平县委党史办公室;恩平县委办公室 副主任;秘书科长
出版物刊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8-74页
主题词: 冯如;飞机失事;飞机设计;恩平;莲塘;飞行表演;人从;机器厂;空军部队;航空事业
摘要: 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者、飞行家冯如,字九如,号鼎三(图1),广东省恩平县牛江镇莲塘管理区杏圃村人。
1883年12月15日出生,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由于飞机失事不幸牺牲,享年二十九岁。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从春秋时代起就有了飞翔太空的理想和愿望,遥遥数千年,有志的人们经过累累试验和奋斗,最后仅得愿望而已。
直至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的夙愿才由冯如率先把它变为现实。
在中国的飞机设计制造和飞行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今天,人们不会忘记冯如这位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冯如精神给我们的启发
![冯如精神给我们的启发](https://img.taocdn.com/s3/m/9f915f5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4.png)
冯如精神给我们的启发
冯先生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启发。
他以其独特的为人之道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
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楷模。
冯先生以勤奋和努力为自己的座右铭。
他深知人生无法得到任何的财富和成功,只有
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收获回报。
他以身作则,不断努力工作,从不抱怨或找借口。
这种
正能量的工作态度激励了许多人,让他们学会坚持和奋斗。
冯先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
他总是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而积极的态
度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这种乐观的生活哲学激励了许多人面对困境时保持
积极姿态,勇于迎接挑战。
冯先生对待他人的善意和宽容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他善良、和蔼可亲,总是
愿意帮助他人。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
和关爱。
他的宽容和善良,令人钦佩,也鼓励着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友善的态度对待
他人。
冯先生的精神不仅在自己的生活中发光发热,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身边的人。
他的
勤奋、乐观和善意,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当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当与他人相处时,我们要以善意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积极
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些都是冯先生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让我们可以活出真实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探究江门中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识.结题报告
![探究江门中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识.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d12125192e45361066f5fb.png)
结题报告课题名称:探究江门中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识导师:刘达芝罗政权组长:黄美玲成员:李雁燕陈晓钧林秋凤赵玉婵李祖欣区群欣叶秀红关于江门:江门市是广东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
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又称“四邑”、“五邑”。
面积9541平方千米,约占珠三角的1/4,辖蓬江、江海、新会3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开平、恩平、鹤山4个县级市。
总人口414.27万,其中市区人口约133万。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侨乡文化独具魅力,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五邑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亚洲地区的约占20%,美洲地区的约占70%。
江门五邑史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会崖门古战场、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等等。
江门市区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
也是“中国侨都”。
历史简介: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早在元末明初,这里便形成墟集。
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
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
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
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
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
1951年1月江门改为省辖市。
后又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
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和阳江、阳春7县。
1988年,阳江、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
冯如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默读短文
![冯如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默读短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a2620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1.png)
冯如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默读短文
给出答案
冯如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
他总是对别人充满爱心和慈祥,以及温馨坦荡的态度。
他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都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有时,他会推荐一些有用的资源,以便让对方更容易获取需要的信息。
他也会倾听周围朋友的意见和感受,帮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使他们解放自我,重新拥抱生活。
他不仅给我们精神上的支持,还实际行动起来帮助他人,让我们看到了他关心他人的慈爱。
有时他会把多余的东西送给有需要的人,只要看到别人需要,他也会立即采取行动帮助别人,尽力去给予帮助。
从他的行为来看,冯如是一个热心的、贴心的人。
他拥有一颗爱心,且能感受他人的感受
并为他人着想。
也正是由于他的热心关怀,才让他真正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
侨乡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
![侨乡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5dcc7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e.png)
的时代,既有社会主义家庭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在发生着作用,也有封建思想的残余和资产阶级享乐主义,西方性解放思潮在散发着影响,出现了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与道德准则的失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金钱、物质的诱惑,畸形的社会现象运用而生。
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健康的、纯洁的家庭婚姻爱情观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共产党员和干部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就是在家庭利益服从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使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
江泽民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作为共产党人,我们首先要树立以人民利益为重的观念,切不可把党和人民给予的地位和权力,当作为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的手段……领导干部既要管住自己,又要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还要管住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
这也是我们党历来对领导干部的一项政治要求。
总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切实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真正履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来的: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 2012-11-08.[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M].[4]论语·子路[M].[5]傅子·正心篇[M].[6]唐日新,等.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7]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 2002-01-25.江门五邑地区作为“中国第一侨乡”,名人众多且其故居极具代表性,如何对这些故居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发挥文化价值,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10.寻访家乡能人(名人)
![10.寻访家乡能人(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037d941dccbff121dc368311.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等作品的设计 。
他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也被誉为“中国 航空之父”,对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 空军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2、主要事迹
• 1906年,日俄战争刚结束,根据日俄订立的《朴茨茅斯和约》,俄国将中
国旅顺、大连及中东铁路“转让”给日本。冯如得知后,一心寻求救国之
道,潜心钻研航空技术。
• 1907年:冯如在旧金山奥兰克设立飞机制造厂,虽连遭挫折,但毫不气馁 ,经过10多次修改,终获成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 1909年,冯如在美国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
看到冯如的成功表演时,感叹道:“中国大有人才呀国” 际
2、1910年,冯如在美国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 机........冯如驾驶着他新设计的飞机参赛........荣获优等奖,再一 次使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了西方。让华人扬眉吐气,冯如已 经成为举世公认的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
二、建筑大师------梁思成 1、人物简介
五、淡泊名利、胸怀祖国(爱国 )
冯如的名声越来越大,不惜重金聘用冯如的外国公司越 来越多.......冯如一心想的是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想 的是为中国多制造一些飞机,所以他断然回绝了各国 的聘请,仍然寻找机会为祖国服务........
深远影响
国内
1、1908年9月21日,冯如在哥林达市再次驾机试飞并成功降落 .......飞机从设计到试航成功,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冯如 以他卓绝的天才,丰富的创造力,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冯如的 成就,极大地鼓舞了正在遭受西方列强奴役的中国人民,使他们 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孙中山先生
冯如研计会暨全国航空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年会在恩平召开
![冯如研计会暨全国航空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年会在恩平召开](https://img.taocdn.com/s3/m/27d3eb1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f.png)
作者: 杨承德
出版物刊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2-42页
主题词: 恩平;冯如;航空事业;计会;日至;献身精神;中国航空学会;鳌峰;康教授;冯汉
摘要: 为了纪念冯如殉难80周年,弘扬冯如为祖国航空科学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促进中国航空事业的振兴及航空史的研究,全国航空史研究会、政协广东省恩平县委员会在恩平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于1992年8月17日至18日联合召开了冯如研讨会暨全国航空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年会。
与会代表近百人,他们分别来自大陆九省市、香港、台湾、美国和加拿大,论文及资料近30篇。
如此众多的专家、学者,聚首在冯如的故乡,缅怀这位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可誉为中国航空史学界的空前盛举。
冯如的名人事迹故事
![冯如的名人事迹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a5730f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e.png)
冯如的名人事迹故事冯如的一生,是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的一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冯如的名人事迹故事吧!冯如飞机是20世纪初由美国莱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
他们没想到,只过了几年时间,中国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飞机。
这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叫冯如。
冯如是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
12岁那年,他要出国谋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说:“大丈夫四海为家,一辈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他来到美国,刻苦学习机械、电学等各种知识和技术。
1904年,他听到祖国的东北被日俄侵略,中国人被任意屠杀的时候,气愤极了。
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刚发明了飞机,冯如就想,如果中国有了飞机,守住边疆海口,外国就不敢欺负了。
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
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
”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一点资金,开始研制。
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1909年,冯如成功地制出了飞机。
他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飞行,航程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记录。
美国报纸刊登文章说:“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
冯如后来回国筹办航空事业,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
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人物简介冯如,原名冯九如。
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恩平一个贫农家庭。
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
在第一次制造的飞机试飞不成功后,第二次制造并试飞获得成功,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拓展1912年9月24日,在冯如蒙难处召开追悼大会,各界人士送来很多挽联,其中文学家何淡如的挽联最脍炙人口: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
江门两馆一中心观后感
![江门两馆一中心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5b22d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b.png)
江门两馆一中心观后感
7月25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
这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现在就跟随我去参观吧!
今天我们参观了江门两馆一中心,首先我看见的是江门市博物馆。
里面有许多关于广东省的历史介绍和各种文物,以及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起源。
接下来我又去参观了规划展示馆。
在那里,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五邑籍杰出华人——冯如,他是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为祖国争得不少荣誉呢!然后还看到了邓世昌、梁启超等名人的画像;当时被英国舰队欺负,不能逃跑,于是奋力反抗,用身体把炮弹打了出去……这些历史文化我都铭记在心,感谢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深刻地理解了“爱国”二字的含义。
原来自己也应该努力做好每件事,我要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妈妈对我的培育!我也会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长大了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 1 -。
冯如的爱国故事读后感
![冯如的爱国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28973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d.png)
冯如的爱国故事读后感冯如,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
她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女性,她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她的爱国故事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
冯如的爱国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在危难之中,外国列强侵略,国家民族遭受着巨大的压迫和剥削。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冯如选择了投身革命,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她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的民族复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冯如的爱国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她不仅是一个勇敢的女性,更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她放弃了自己的舒适生活,选择了投身革命,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冯如的爱国故事也让我深思。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冯如的爱国故事告诉我们,爱国并不是口号,而是需要付诸实际行动的。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产,关心他人,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冯如的爱国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爱国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
冯如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冯如的爱国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深思。
她的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冯如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冯如的爱国故事
![冯如的爱国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f8d7405bb68a98271fefa85.png)
冯如的爱国故事(1884-1912),原名冯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辍学后居家务农。
1898年,冯如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1899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
天资聪颖多幻想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
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
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
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
名人名言网欢迎您的光临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
他制作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小风袋,起到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
他还用一个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鱼塘中,让风吹着飘来飘去,人们都称赞他有办法。
小学生爱国故事演讲稿范文《爱国将领吉鸿昌》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抗日将领吉鸿昌的故事。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名将吉鸿昌牺牲前写下的一首就义诗。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远在欧州的吉鸿昌听说后立刻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他变卖家产与冯玉祥等在张家口建立了抗日同盟军。
吉鸿昌率兵北征,多次打败了日军,收复了大片土地,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增强人们战胜敌人的信心。
他还用自己的钱买了印刷工具,并在自家设立了秘密印刷厂,印刷了大量抗日宣传读物,他的夫人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
后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抓住,牺牲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然后在刑场上大声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学习冯如精神爱国爱乡作文
![学习冯如精神爱国爱乡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35498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d.png)
学习冯如精神爱国爱乡作文
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说说冯如精神。
前几天啊,我回了趟老家。
那是个特别小的乡村,但有着浓浓的烟火气。
我在村里溜达的时候,看到了一间破旧的房子,听村里的老人说,那曾经是村里的学校。
看着那斑驳的墙壁,我突然就想起了冯如。
冯如,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他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那真叫一个深沉。
就好像我对我老家的这种感情一样。
我记得小时候,在这村里跑来跑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那时候觉得这里就是全世界。
后来长大了,去了外面的世界,见识多了,但心里始终惦记着这个小乡村。
这不就跟冯如一样嘛,不管飞得多高多远,心里始终有着对家乡的那份牵挂。
他努力钻研航空技术,就是想为国家争光,让咱们国家也能在天空中有一席之地。
我站在那间老学校前,想象着如果冯如来到这里,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也许他会微笑着,看着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就像他看着自己制造的飞机翱翔在天空时一样自豪。
咱也要学习冯如精神啊,爱国爱乡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就像我,虽然只是个普通人,但我可以从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做起,可以多回来看看,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冯如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
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里。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爱国爱乡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去,就像冯如那样,为了心中的热爱去努力拼搏!
咋样,我说得还不错吧,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名人——冯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冯如的生平履历,了解冯如的科学研究、学术思想,认识冯如在中国科技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这样才能符合客观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冯如研制飞机的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到中华的崛起,是由很多有志之士付出艰巨的努力才成就的,鼓励学生在现代社会更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冯如的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冯如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他音像资料教学。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起飞机的发明者和制造者,许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莱特兄弟。
为了纪念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美国政府将最大的空军基地命名为“莱特基地”,并在他们的家乡俄亥俄州的德顿附近修建了一座著名的“莱特大学”。
殊不知,一位与莱特兄弟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利坚的大地上,完全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和驾驶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他就是冯如。
他的成功仅比莱特兄弟晚5年。
【讲授新课】一、生平履历冯如,男,原名冯九如。
广东恩平人。
生于一个贫农家庭。
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等玩具。
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
他目睹美国先进工艺,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他在研制出一些机械的基础上投入了飞机制造。
在第一次制造的飞机试飞不成功后,第二次制造并试飞获得成功,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冯如善于钻研,他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36种机械原理,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
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
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
1909年9月21日,冯如于接近黄昏时在奥克兰附近一个圆形山丘旁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这是一个远离居民点的地方,在场的除记者外,就是他的三个助手。
当飞机起飞后飞行了0.8公里,离地4.57米准备作一次转弯时,螺旋桨突然停转,飞机摔在地面,冯如被摔出机外,幸没受伤。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螺旋桨桨轴螺丝拧得太紧,致使桨根断裂。
1910年3月,美国莱特和亚屈在洛杉矶表演飞行。
冯如为借鉴先进技术,专程前往参观,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观众必须远离三里。
冯如虽然没有得到教益,却大长了奋发图强的志气。
1910年7月,冯如根据寇蒂斯“金箭”和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制作了第二架飞机,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它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
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
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冯如在弥留之际,嘱咐同志:“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冯如被尊为“中国航空之父”。
二、少年壮志冯如12岁那年,在美国旧金山做小生意的舅舅回家省亲,见冯如一家生活困苦,想把冯如带到美国去谋生。
冯如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极力反对。
他的母亲擦着眼泪说:“眼下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怎么能忍心让你离开我呢?”父母的心思冯如是明白的,但是,他常听人说,大洋彼岸的美国科学进步,有许多在中国见不到的新奇物。
冯如的求知欲很强,下决心要到国外开开眼界,将来干一番事业。
所以,他恳求父母说:“古人说‘大丈夫四海为家’,我不愿意终生守候在家里,我愿意出去学门手艺,将来孝敬父母。
”在他一再的请求下,父母终于同意了他赴美的要求。
1894年,冯如踏上了通往美国的航程,不久即到达美国的西部城市旧金山,开始了新的生活。
那一年,他只有12岁。
旧金山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美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贸易港口。
它人口众多,工业发达,工厂星罗棋布,高耸的烟囱比比皆是。
冯如见到这一切,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西方国家欺辱我们,原来它们工业发达,用机器生产使国家发达起来。
如果我们也借助机器,使中国富强,岂不可以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于是,他下决心学习技术,用科技救中国。
6年以后,冯如转往纽约,在那里攻读机器制造专业。
他学习非常刻苦,为探讨一个问题,经常研究到深夜。
尽管生活紧迫,他为了更多地了解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经常把节省下来的食宿费用购买报纸书刊。
为了交纳学费,冯如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工。
尽管如此,冯如的学习成绩仍然在班上名列前茅。
学校见冯如学习如此刻苦,再加上成绩出众,决定免去他的学费。
5年过去了,冯如果然具备了广博的机械制造知识,他通晓36种机器,还发明制造出了抽水机和打桩机,他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由于性能良好深受用户的欢迎。
冯如当时已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机器制造家。
三、顽强的意志正当冯如潜心研究和制造机械的同时,传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国旅顺口、大连和中东铁路的消息。
1904年,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在我国东北的特权,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狗咬狗的战争。
在美国的调停下,1905年9月两国订立了《朴茨茅斯和约》,和约竟规定将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及附近海域转让给日本;从长春到旅顺口的铁路也交给日本所有。
面对这一切,腐败的清政府却置之不理,并予以承认。
这简直是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
他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感到羞耻,为祖国的不幸而感到痛心。
冯如发誓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
起初,他想制造一艘军舰献给祖国,以加强中国的海防力量。
当时,由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各国纷纷研制飞机、飞艇、航空武器,作为当时国防的先进装备。
冯如想,制造一艘军舰,要耗费数百万金钱,不如造数百架飞机,价廉省工,用处更大。
主意拿定以后,他对他的助下们说:“现在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飞机已经成为军事上不可缺少的装备,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千百万架飞机,分别驻守在中国的各港口,足以使中国的国防强大起来,外国列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当有人对是否有能力研制飞机提出疑问的时候,冯如坚定地说:“我发誓要用毕生的精力为国家研制成飞机。
苟无成,毋宁死!”研制飞机,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缺乏资金。
冯如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金银玉器,仍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他到当地华侨中去募集资金。
当地华侨听说冯如要造飞机以救国,都非常感动,但是,绝大多数人觉得光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制造出飞机的。
冯如并不气馁,加紧了在华侨中的宣传工作。
最后,只有黄杞、张南、谭耀能三人愿意提供援助。
冯如凑集资金1000多美元,办起了中国人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公司。
1907年 9月,冯如和他的助手,爱国华侨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一起,在屋仑地区租了一间厂房,开始了研制工作。
当时莱特兄弟的飞机刚刚起飞没有多久,为了保持垄断地位,他们把所有资料全部封锁起来。
冯如他们只能靠自己掌握的空气动力学的知识,白手起家绘制设计图纸。
为了了解当时各国研制飞机的情况以及吸取别人的长处,冯如把自己生活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购买了报纸和杂志。
他们起早贪黑,没昼没夜地干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关。
经过半年的努力,第一架飞机终于制作出来了。
看着自己研制的飞机,冯如兴奋得流下了眼泪。
冯如的飞机试飞1908年4月,冯如在奥克兰市的麦园进行试飞,他的朋友们为了安全起见,劝他换一个人试飞。
冯如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对朋友们说:“生命不足惜,只要中国的飞机能够飞上天,死也值得!”冯如挥手踏上了他所制造的飞机。
随着轰轰的马达声,飞机离开了地面。
当升至数丈高的时候,一个倾斜,飞机突然坠落在地上。
围观的群众呼唤着冯如的名字,向飞机跑去,万万没有料到,冯如若无其事地从残损的机翼下钻了出来。
只见他从容自若,面不改色,对走过来的助手们说:“看来我们还要再一次从头开始。
”冯如一行人回到了屋仑,谁知此时他们的厂房已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
他们几个月来辛辛苦苦绘制的图纸资料被大火烧得干干净净。
面对这飞来的横祸,冯如毫不动摇,他坚定地对助手们说:“还是那句话,苟无成,毋宁死!”正当此时,他接到了父母远隔重洋寄来的家书,信中谈到二位老人非常想念远离家乡的儿子,希望冯如能够立即返乡全家团聚。
冯如看过信后,面对遥远的祖国,深情地说:“父母亲大人,请你们原谅你们的儿子吧,飞机造不成,我誓不回国!”冯如研制的飞机和他的助手冯如千辛万苦又一次募集到一点资金,重新购置了工具器材,在奥克兰的麦园支起了帐篷,又矢志不渝地研制起来。
他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它们汇集成册。
经过周密的计算,重新设计了零件制作图,精心生产出机翼、方向舵、螺旋桨、内燃机等部件,经过组装,一架全新的飞机诞生了!9月21日,冯如在哥林达市再次驾机试飞。
飞机在他的操纵下,腾空而起,飞行了2600多英尺以后缓缓降落在草坪上,“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围观的朋友们欢呼起来,他们拥向飞机,把冯如高高举起。
经测定,冯如的飞机首飞竟达2640英尺,比莱特兄弟的首飞纪录还要远1788英尺。
几天后,旧金山的一家报纸发文报道了这次试飞的消息。
标题是:《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
飞机从设计到试航成功,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
冯如以他卓绝的天才,丰富的创造力,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冯如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正在遭受西方列强奴役的中国人民,使他们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孙中山先生看到冯如的成功表演时,感叹道:“中国大有人才呀!”四、青冢埋伟士1910年冯如在美国又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性能更好的飞机。
这架飞机机翼长29.5英尺,翼宽4.5英尺,内燃机30马力,螺旋桨每分钟转动1200转。
当年10月,旧金山举办国际飞行比赛,冯如驾驶着他新设计的飞机参赛,以700多英尺的飞行高度和65英里的时速分别打破了一年前在法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的世界纪录,荣获优等奖,再一次使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了西方。
冯如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
外国报刊对冯如的报道冯如的名声越来越大,不惜重金聘用冯如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
为了争夺制空权,欧美各国都在积极发展航空事业,他们拼命地网罗航空方面的专业人才。
冯如一心想的是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想的是为中国多制造一些飞机,所以他断然回绝了各国的聘请,仍然寻找机会为祖国服务。
当时的清政府也在着手筹建空军,他们托人到美国找到冯如,希望他回国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