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电生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静息电位 第二节 动作电位 第三节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19
静息膜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时,也就是在没有受到刺激时,其膜 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通常采用细胞内记录的方法进行测量,将一根微电 极插入细胞内,参考电极置于细胞外液,两个电极 间显示的电位差便是静息膜电位的数值。 以细胞外作为零点,细胞内均显示负电位,其绝对 值越大,静息膜电位也越大。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 一般在-40~-90 mV的范围。 神经元处于静息膜电位时,称为极化状态 (polarization),当该膜电位数值朝减小的方向变化 时,称为去极化(depolarization),若朝增大的方向 变化时,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5
出胞与入胞(exocytosis & endocytosis)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复杂的膜结构 的功能改变进出细胞的过程。
出胞:主要见于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分泌和神经 末梢的递质释放 入胞:主要是细胞的吞噬作用
16
入胞(endocytosis)
出胞(exocytosis)
18
第2章 电生理学基础
57
58
Resting
activation 激活
Recovery 复活 Active
inactivation 失活 Inactive
59
60
61
动作电位的引起与传导
动作电位的引起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局部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
62
动作电位的引起
刺激
兴奋性及兴奋
阈电位
63
20
静息膜电位发生的 机制 即电荷跨膜分布的 不均匀状态
1.
膜两侧的离子浓 度差
2. 离子通道的选择通透性 当神经细胞静息时,非门控性K+通 道通透性较大,而Na+、Cl-等通道通 透性较小。
24
3. 离子跨膜扩散平衡点位
Nernst方程
[K+]o RT ln Ek= zF [K+]i
式中R是气体通用常数,T是绝对温度.Z是离子价, F是法拉弟常数。如将有关数值代入,体温以37℃ 计算,上式可简化为:
刺
激
(Stimulus)
刺激: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任何改变。 刺激三要素: 刺激强度 刺激作用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把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都固定 在某一适当数值,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需的 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或简称阈值(threshold)。 阈值是衡量组织细胞兴 奋性高低的指标。
42
①[Na+]稍微变小,即将 细胞外液中的NaCl部分 地被蔗糖或氯化胆碱所 代替,则动作电位上升 相变慢,超射减小,传 导速度变慢(图A曲线3); ②当[Na+]减少50%时, 超射几乎减少一半,动 作电位上升相变得更慢 (图B曲线2); ③当[Na+]减少33%时, 超射儿乎完全消失(图A 曲线2)
64
兴奋性及兴奋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 的能力和特性。
兴奋:动作电位的同义词。
65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膜电 位 值 , 称 为 阈 电 位 ( 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它是所有可兴奋细胞的一项重要功能指标。 阈电位一般较静息电位的负值少10~15mV。 去极化到达阈电位→ 一定数量的Na+ 通道的开放→ Na+内流→ 膜的进一步去极化 → 更多Na+通道开放 → “正反馈”或称为再生性循环的过程→ 直至达 到Na+的平衡电位。
33
+ +
+ +
+ + 细胞外记录
+ + -
34
AP的特征
组成: 去极相:
去极化 超射 复极相: 复极化初期 后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锋电位
AP是膜两侧电位在RP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扩 布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35
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36
后电位(after-potential)
8
离子通道的三种状态
9
离子通道的类型
10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生物泵的作用逆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11
原发性主动转运
Na+ - K+ 泵
12
继发性主动转运
13
同向转运(Na/Glucose)
14
反向转运(Na/H)
43
电压钳原理(voLtage clamp)
只要固定膜电位不变,使膜电容电流为零, 则膜总电流等于离子电流。
在鰂乌贼大纤维内插入两根细铂丝,一根记录电压E',另一根记录电流I'。 记录膜电位E'输出(如-70 mV)与调定电压V(如-100 mV)通过比较器进行比 较.其差值30 mV经放大后进入一个快速电压-电流转换器(FBA),使∆V= 30 mV的电压转换成电流I',把这个反馈电流I'打人膜内,使膜电位立即发 生变化。这样就能够维持膜电压不变。 44
53
四. 动作电位的传导
1. 2. 3.
4.
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影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因素 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
54
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
1.不同的离子通道是互相独立的 2.通道是孔洞而不是载体 3.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构 4.通道对离子通透的特异性依赖于孔洞大 小、离子形成氢键的能力及通道内位点 相互作用的强度
离子置换法
左图表示在去极化作用
时通过膜的离子电流。 膜左极化56 mV,图中 A为正常海水所记录到 的总离子电流,B为用
氯化胆碱溶液代替海水
中绝大部分NaCl (90% 以上)以后所得到的曲 线,主要是IK;C为A减 去B所得到的曲线,应 为INa。
45
离子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取决于驱动力。 在电压钳位实验中,不 断改变Vm,Na+电流的 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Vm<ENa 内向INa Vm=ENa INa=0 Vm>ENa 外向Ina •反转电位:+52mV
41
1939年微电极发明以后,Curtis和Cole, Hodgkin和Huxley等人分别用毛细管微电极 测量了鰂乌贼大神经纤维兴奋时的电位变化。 结果发现动作电位大于膜静息电位,出现了 超射。1949年Hodgkin和Katz进一步做了 “钠离子对鰂乌贼大纤维中产生的动作电位 的作用”的实验。
39
膜离子电流和膜电容电流
带电离子跨膜流动产生的电流,称为 膜离子电流(Ii)。
离子电流的大小决定于细胞内外的电位差 和膜离子通道的密度。
由于胞质中正离子流动,中和膜内侧负 电荷,膜外侧正电荷因膜内负电荷吸引 力减少而离开细胞膜,产生电流称膜 电容电流(Ic)。
Im=Ii+Ic
40
三.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
55
电压依赖性通道的S4段可能是一个电压感 受器 S5和S6段之间的非螺旋区形成了通道的衬 里:分子筛
56
双闸门控制Na离子通道
m gate that response to depolarization h gate that response to repolarization Three states of Na+ channel state m h g resting state closed opened 0 active state opened opened high inactive state opened closed 0
5
经载体易化扩散
转运特征:
高度的结构特异性 有饱和现象 存在竞争性抑制
影响因素:
浓度差 可利用载体数 被转运物和载体发生反 应的速率
葡萄糖、氨基酸
6
转运物质:
饱和现象
7
经通道易化扩散
转运特征: 相对特异性 无饱和现象 闸门时开时闭 高速度 影响因素: 电-化学梯度 闸门状态 转运物质: 无机离子
神经生物学
郑州大学 基础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
1
物质转运形式
2
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3
扩散动力:分子热运动
必要条件:既溶于水,又溶于脂质。 影响因素:电-化学梯度;膜的通透性;温度。
转运物质: O2、CO2 、乙醇、脂溶性维生素
4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非脂溶性物质,借助膜上蛋白质的 作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通过细胞 膜。如:K+、Na+、Ca2+等带电离子 的转运和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转运。 经载体易化扩散 经通道易化扩散
阈下刺激也能引起该段膜中所含Na+ 通 道的少量开放和少量Na+ 内流,造成膜 轻度去极化。
70
局部兴奋的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 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电紧张性扩布: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 产生程度更低的去极化,随距离加大而迅速 减小以至消失,称为电紧张性扩布 (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局部兴奋可以总和:空间性总和与时间性总 和。
28
离子浓度梯度的维持—膜离子泵的作用
在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浓度梯度的稳定至关 重要。 实际上,神经元内存在着改变离子浓度梯度的因素, 这主要来自Na+的被动流入。 尽管神经元静息时膜对Na+的通透性很低,但是 Na+有一个从外到内的强大浓度梯度,加上细胞存 在吸引阳离子的负电位,便会促使Na+持续流向细 胞内。Na+的流人使得静息膜电位小于K+的平衡电 位(Ek)、进而导致K’的向外扩散。。 在正常神经元,这种离子浓度梯度的变化可以被膜 上的一种Na-K+泵阻止。
46
47
Hodgkin和Huxely的结论:
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对Na+和K+的通 透性依次发生了变化: 早期,Na+的膜电导增加,Na+内 流而产生了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 接着,Na+的膜电导降低,而K+的 膜电导增加,K+外流使膜电位回到静 息水平。
48
49
50
在大鼠胚胎骨骼肌细胞膜片上记录到的由Ach激活的单通道离子 电流
66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绝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
Supernormal period Subnormal period
超常期 低常期
67
68
69
局部电位
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可引起受刺激 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 局部电位或局部兴奋。
[K+]o Ek= 61.54 mVlog [K+]i
26
Membrane potential and equilibrium potential of different ions
27
1. 2.
Eion和Em总是有差距的。 静息状态下总是存在离子的跨膜运动。
推论:要维持静息膜电位,必须维持 离子的不均衡跨膜分布。
29
Na-K Pump
第二节 动作电位
概念: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是指神经 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 特殊膜电位变化.或者说是一种可沿细 胞表面传播的跨膜电位瞬间逆转。
31
一. AP的记录及AP的特征
细胞内记录
细胞外记录
32
Intracellular potential recording
早在1902年,Bernstein根据当时观察到的生 物电现象,提出了著名的膜学说。他认为神 经或肌肉细胞膜对K+有特殊的通透性,而对 较大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均无通透性。静息时, 由于膜内外K+的浓度差而形成静息膜电位; 兴奋过程的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部位膜对离 子选择通透性的消失,因此动作电位的大小 应等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这一学说不能解释以后发现的动作电位的超射 (overshoot)现象。
51
52
膜片钳发现离子通道的共同特性
1. 2. 3. 4.
开放和关闭都是突然的 只能有“开”或“关”两种状态,而 没有“半开”或“半关”。 同一通道分子,开关持续时间具有随 机性(“摆动”)。 在化学性门控通道结合了相应的化学 信号分子,或电压门控通道所在膜两 侧处于特定的电位差的情况下,“摆 动”次数增多。
37
二.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征
1. 2.
被动膜:跨膜电阻和跨膜电位差为常 数 主动膜:跨膜电阻和跨膜电位差可变; 与膜离子通道状态相关。 膜电容和膜电阻 膜离子电流和膜电容电流
38
膜电阻(Rm) 膜电导 G=1/R 膜电容 C=Q/V
膜两侧表面储存相反的电荷
各种神经元的Cm相近,但Rm存 在显著差异。
19
静息膜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时,也就是在没有受到刺激时,其膜 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通常采用细胞内记录的方法进行测量,将一根微电 极插入细胞内,参考电极置于细胞外液,两个电极 间显示的电位差便是静息膜电位的数值。 以细胞外作为零点,细胞内均显示负电位,其绝对 值越大,静息膜电位也越大。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 一般在-40~-90 mV的范围。 神经元处于静息膜电位时,称为极化状态 (polarization),当该膜电位数值朝减小的方向变化 时,称为去极化(depolarization),若朝增大的方向 变化时,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15
出胞与入胞(exocytosis & endocytosis)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复杂的膜结构 的功能改变进出细胞的过程。
出胞:主要见于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分泌和神经 末梢的递质释放 入胞:主要是细胞的吞噬作用
16
入胞(endocytosis)
出胞(exocytosis)
18
第2章 电生理学基础
57
58
Resting
activation 激活
Recovery 复活 Active
inactivation 失活 Inactive
59
60
61
动作电位的引起与传导
动作电位的引起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局部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
62
动作电位的引起
刺激
兴奋性及兴奋
阈电位
63
20
静息膜电位发生的 机制 即电荷跨膜分布的 不均匀状态
1.
膜两侧的离子浓 度差
2. 离子通道的选择通透性 当神经细胞静息时,非门控性K+通 道通透性较大,而Na+、Cl-等通道通 透性较小。
24
3. 离子跨膜扩散平衡点位
Nernst方程
[K+]o RT ln Ek= zF [K+]i
式中R是气体通用常数,T是绝对温度.Z是离子价, F是法拉弟常数。如将有关数值代入,体温以37℃ 计算,上式可简化为:
刺
激
(Stimulus)
刺激: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任何改变。 刺激三要素: 刺激强度 刺激作用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把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都固定 在某一适当数值,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必需的 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或简称阈值(threshold)。 阈值是衡量组织细胞兴 奋性高低的指标。
42
①[Na+]稍微变小,即将 细胞外液中的NaCl部分 地被蔗糖或氯化胆碱所 代替,则动作电位上升 相变慢,超射减小,传 导速度变慢(图A曲线3); ②当[Na+]减少50%时, 超射几乎减少一半,动 作电位上升相变得更慢 (图B曲线2); ③当[Na+]减少33%时, 超射儿乎完全消失(图A 曲线2)
64
兴奋性及兴奋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 的能力和特性。
兴奋:动作电位的同义词。
65
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阈电位:能进一步诱发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临界膜电 位 值 , 称 为 阈 电 位 ( 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它是所有可兴奋细胞的一项重要功能指标。 阈电位一般较静息电位的负值少10~15mV。 去极化到达阈电位→ 一定数量的Na+ 通道的开放→ Na+内流→ 膜的进一步去极化 → 更多Na+通道开放 → “正反馈”或称为再生性循环的过程→ 直至达 到Na+的平衡电位。
33
+ +
+ +
+ + 细胞外记录
+ + -
34
AP的特征
组成: 去极相:
去极化 超射 复极相: 复极化初期 后电位: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锋电位
AP是膜两侧电位在RP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可扩 布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35
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36
后电位(after-potential)
8
离子通道的三种状态
9
离子通道的类型
10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生物泵的作用逆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11
原发性主动转运
Na+ - K+ 泵
12
继发性主动转运
13
同向转运(Na/Glucose)
14
反向转运(Na/H)
43
电压钳原理(voLtage clamp)
只要固定膜电位不变,使膜电容电流为零, 则膜总电流等于离子电流。
在鰂乌贼大纤维内插入两根细铂丝,一根记录电压E',另一根记录电流I'。 记录膜电位E'输出(如-70 mV)与调定电压V(如-100 mV)通过比较器进行比 较.其差值30 mV经放大后进入一个快速电压-电流转换器(FBA),使∆V= 30 mV的电压转换成电流I',把这个反馈电流I'打人膜内,使膜电位立即发 生变化。这样就能够维持膜电压不变。 44
53
四. 动作电位的传导
1. 2. 3.
4.
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影响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因素 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
54
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
1.不同的离子通道是互相独立的 2.通道是孔洞而不是载体 3.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构 4.通道对离子通透的特异性依赖于孔洞大 小、离子形成氢键的能力及通道内位点 相互作用的强度
离子置换法
左图表示在去极化作用
时通过膜的离子电流。 膜左极化56 mV,图中 A为正常海水所记录到 的总离子电流,B为用
氯化胆碱溶液代替海水
中绝大部分NaCl (90% 以上)以后所得到的曲 线,主要是IK;C为A减 去B所得到的曲线,应 为INa。
45
离子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取决于驱动力。 在电压钳位实验中,不 断改变Vm,Na+电流的 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 Vm<ENa 内向INa Vm=ENa INa=0 Vm>ENa 外向Ina •反转电位:+52mV
41
1939年微电极发明以后,Curtis和Cole, Hodgkin和Huxley等人分别用毛细管微电极 测量了鰂乌贼大神经纤维兴奋时的电位变化。 结果发现动作电位大于膜静息电位,出现了 超射。1949年Hodgkin和Katz进一步做了 “钠离子对鰂乌贼大纤维中产生的动作电位 的作用”的实验。
39
膜离子电流和膜电容电流
带电离子跨膜流动产生的电流,称为 膜离子电流(Ii)。
离子电流的大小决定于细胞内外的电位差 和膜离子通道的密度。
由于胞质中正离子流动,中和膜内侧负 电荷,膜外侧正电荷因膜内负电荷吸引 力减少而离开细胞膜,产生电流称膜 电容电流(Ic)。
Im=Ii+Ic
40
三.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
55
电压依赖性通道的S4段可能是一个电压感 受器 S5和S6段之间的非螺旋区形成了通道的衬 里:分子筛
56
双闸门控制Na离子通道
m gate that response to depolarization h gate that response to repolarization Three states of Na+ channel state m h g resting state closed opened 0 active state opened opened high inactive state opened closed 0
5
经载体易化扩散
转运特征:
高度的结构特异性 有饱和现象 存在竞争性抑制
影响因素:
浓度差 可利用载体数 被转运物和载体发生反 应的速率
葡萄糖、氨基酸
6
转运物质:
饱和现象
7
经通道易化扩散
转运特征: 相对特异性 无饱和现象 闸门时开时闭 高速度 影响因素: 电-化学梯度 闸门状态 转运物质: 无机离子
神经生物学
郑州大学 基础医学院 生理教研室
1
物质转运形式
2
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
3
扩散动力:分子热运动
必要条件:既溶于水,又溶于脂质。 影响因素:电-化学梯度;膜的通透性;温度。
转运物质: O2、CO2 、乙醇、脂溶性维生素
4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非脂溶性物质,借助膜上蛋白质的 作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通过细胞 膜。如:K+、Na+、Ca2+等带电离子 的转运和葡萄糖、氨基酸等的转运。 经载体易化扩散 经通道易化扩散
阈下刺激也能引起该段膜中所含Na+ 通 道的少量开放和少量Na+ 内流,造成膜 轻度去极化。
70
局部兴奋的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它不是“全或无”的:在阈下刺激的范围内, 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电紧张性扩布:局部兴奋可以使邻近的膜也 产生程度更低的去极化,随距离加大而迅速 减小以至消失,称为电紧张性扩布 (electrotonic propagation); 局部兴奋可以总和:空间性总和与时间性总 和。
28
离子浓度梯度的维持—膜离子泵的作用
在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浓度梯度的稳定至关 重要。 实际上,神经元内存在着改变离子浓度梯度的因素, 这主要来自Na+的被动流入。 尽管神经元静息时膜对Na+的通透性很低,但是 Na+有一个从外到内的强大浓度梯度,加上细胞存 在吸引阳离子的负电位,便会促使Na+持续流向细 胞内。Na+的流人使得静息膜电位小于K+的平衡电 位(Ek)、进而导致K’的向外扩散。。 在正常神经元,这种离子浓度梯度的变化可以被膜 上的一种Na-K+泵阻止。
46
47
Hodgkin和Huxely的结论:
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对Na+和K+的通 透性依次发生了变化: 早期,Na+的膜电导增加,Na+内 流而产生了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期; 接着,Na+的膜电导降低,而K+的 膜电导增加,K+外流使膜电位回到静 息水平。
48
49
50
在大鼠胚胎骨骼肌细胞膜片上记录到的由Ach激活的单通道离子 电流
66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周期性变化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绝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
Supernormal period Subnormal period
超常期 低常期
67
68
69
局部电位
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可引起受刺激 的膜局部出现一个较小的去极化,称为 局部电位或局部兴奋。
[K+]o Ek= 61.54 mVlog [K+]i
26
Membrane potential and equilibrium potential of different ions
27
1. 2.
Eion和Em总是有差距的。 静息状态下总是存在离子的跨膜运动。
推论:要维持静息膜电位,必须维持 离子的不均衡跨膜分布。
29
Na-K Pump
第二节 动作电位
概念: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是指神经 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可传播的 特殊膜电位变化.或者说是一种可沿细 胞表面传播的跨膜电位瞬间逆转。
31
一. AP的记录及AP的特征
细胞内记录
细胞外记录
32
Intracellular potential recording
早在1902年,Bernstein根据当时观察到的生 物电现象,提出了著名的膜学说。他认为神 经或肌肉细胞膜对K+有特殊的通透性,而对 较大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均无通透性。静息时, 由于膜内外K+的浓度差而形成静息膜电位; 兴奋过程的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部位膜对离 子选择通透性的消失,因此动作电位的大小 应等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这一学说不能解释以后发现的动作电位的超射 (overshoot)现象。
51
52
膜片钳发现离子通道的共同特性
1. 2. 3. 4.
开放和关闭都是突然的 只能有“开”或“关”两种状态,而 没有“半开”或“半关”。 同一通道分子,开关持续时间具有随 机性(“摆动”)。 在化学性门控通道结合了相应的化学 信号分子,或电压门控通道所在膜两 侧处于特定的电位差的情况下,“摆 动”次数增多。
37
二.细胞膜的被动电学特征
1. 2.
被动膜:跨膜电阻和跨膜电位差为常 数 主动膜:跨膜电阻和跨膜电位差可变; 与膜离子通道状态相关。 膜电容和膜电阻 膜离子电流和膜电容电流
38
膜电阻(Rm) 膜电导 G=1/R 膜电容 C=Q/V
膜两侧表面储存相反的电荷
各种神经元的Cm相近,但Rm存 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