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理论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司空图论 “ 思 ” 与 “ 境 ” 的关系 、 司空图论“ 的关系——“思与 思与 境偕” 境偕”说: 在《与王驾评诗书》中,司空图提出: “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这是 讲意境的基本性质,“思”,可理解为创作 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侧重于创作主 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是激发诗情意 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境”与 “思”相偕(即二者同在),相互融会,这 就产生了作品的意境世界。这种思想的渊源 可以追溯到刘勰、皎然,但比他们表述得更 清楚,并用“思与境偕”概言之,应是司空 图独特的体会。
5、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提出了“有我 之境”和“无我之境”之说。他说词“有有 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 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 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他 的论述和所举的例子来看,所谓“有我之境” 即是在作品中能比较明显地看出作者主观色 彩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 则是诗人主观色彩较为隐晦、物我完美地统 一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他又引用西方 美学思想中有关优美和壮美的区别来概括这 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无我之 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 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李贽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反理学、 反传统的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是当时体 现人性觉醒、思想解放潮流的主要代表 人物,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1) “童心”说; (2)李贽对《水浒传》的评论; (3)李贽文学思想的影响。
1、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童心” “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 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 出于童心焉者也。”什么是“童心”呢?他 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因此,所谓童 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 心,真情实感,是不受“道理”、“闻见” (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也就 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是与封建礼教相对立 的人类自然情感。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 作的源泉,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 是唯一的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认为 《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是 “天下之至文”,给予很高的评价。
1、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 、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 王国维“境界”说是他在《人间词话》里提出 来的。《人间词话》开宗明义就说:“词以境界 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 维“境界”说的提出,当是受到了西方美学家思 想,特别是康德、尼采、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并 在中国古代文论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他 在自撰而托名樊志厚的《人间词乙稿序》里说: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 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 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从以上 引文,可见“意”与“境”二者之重要。但以意、 境二者论文并不从王氏始,唐代皎然以来许多文 论家都曾经从不同角度论述到意境问题。只是到 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 统、深刻的水平。
2、司空图的“韵味”说: 、司空图的“韵味” 对于诗歌意境的特殊性质,司空图从鉴赏 角度,把“味”作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 了出来,就是“韵味”说。他在《与李生论 诗书》中强调诗歌要有“咸酸”之外的“醇 美”之味,这就是他的“韵味”。“韵味” 说本于钟嵘“滋味”说,但有发展变化。什 么是“韵味”的具体所指呢?那就是诗歌应 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 之象”、“景外之景”。笼而言之,就是指 诗歌要有丰富的醇美韵味,而这种韵味必须 含蓄在诗歌的语言意象之外。这并不是任何 一篇作品都有的,只有有意境的作品才具有 这种韵味。他认为这种诗能“使味之者无极, 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3、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说: 、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 宋诗所缺少的正是唐诗的“兴趣”, 即缺少唐诗那种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 往往“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 “以才学为诗”。严羽以“妙悟”和 “兴趣”为其理论基础,提出了“诗有 别材、别趣”之说,批评反对宋诗的议 论说理、夸饰才学的倾向。
3、李贽文学思想的影响: 、李贽文学思想的影响: 李贽的童心说是与明七子派的复古摹 拟诗论观相对立的,并且成为稍后的公 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另外,他 对《水浒传》的高度评价对后来金圣叹 等人肯定《水浒传》的观点也当有所影 响。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1)王国维的“境界”说的提出; (2)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 (3)关于“隔”与“不隔”; (4)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 境”; (5)王国维文艺美学思想的意义和 影响。
首先,它要求诗歌内容必须表现诗人的独 特审美感受,即“情性”。 其次,“别趣”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必 须做到“不落言筌”、“无迹可求” 。 诗歌的这种“别趣”,前人也多有论述, 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 诗品》);“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 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 矣”(《六一诗话》)等。
司空图是晚唐的重要诗人,著名的诗 歌理论家。司空图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 深入、精辟地阐述了诗歌的意境理论。 学习司空图诗论,就是要掌握他的诗歌 意境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论“思”与“境”的关系,提 出 “思与境偕”说; (2)把“味”作为诗歌的第一要义, 提出“韵味”说; (3)追求含蓄蕴藉的诗歌意境,提 出“四外”说; (4)司空图诗论之影响。
2、严羽的“兴趣”说: 、严羽的“兴趣” “妙悟”是就创作主体而言,“兴趣” 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是诗人 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严羽特别推重“盛唐气象”,认为盛唐 诗歌即具有这种审美特征,他说:“盛 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 “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 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 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 关系,都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 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 味。
3、司空图论“四外”说: 、司空图论“四外” 司空图在论述诗歌 “意境”时,追求含蓄 蕴藉的境界,提出“四外”说。“四外”说, 包含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 中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 之象”和“景外之景”,这也就是司空图 “韵味”说的具体内容。笼统地说,都是指 丰富的醇美韵味;分而言之,则是指作品的 无尽的情致,启人深思的理趣和能让鉴赏者 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这种情 致、理趣、境象,在作品中都是潜伏着的假 存在,要依靠鉴赏者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去体 会、召唤、再现出来。
3、“造境”与“写境” 《人间词话》论造境与写境: 有造境,有写境,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所 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 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 境,要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要合乎自然, 故也。 故也。” 造境” 虚构之境” 写境” “造境”即“虚构之境”,“写境”即 写实之境” “写实之境”。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造成 了两种不同的境界, 了两种不同的境界,文艺就分成了理想与 写实两派。 写实两派。
6、王国维文艺美学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王国维文艺美学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1)王国维《人间词话》对以意境为中心 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 并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标志着 中国文学理论从古代进入了现代阶段。 (2)王国维的“意境”说理论虽是在总结 古典文艺思想,并在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基 础上产生的,但只有到了王国维的手中,这 种意境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 阶段。 (3)王国维的文艺思想对现当代文学理论 和文学批评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就诗而言,“妙悟即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 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真觉,一种感 悟。显然,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 律,所以,严羽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 本色”。即认为“妙悟”是诗歌创作的当行 本色。由于“悟有浅深”,各个诗人悟的深 浅不同,因而造成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 的不同和诸家体制的高下不同。
4、司空图的影响: 、司空图的影响: “韵味”说、“四外”说是司空图对 诗歌意境理论深入而又精辟的阐述,对 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如宋代严羽的“兴 趣”说、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王 国维的“境界”说都受到司空图诗歌理 论一定的影响。
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沧浪诗话》
(1)以禅喻诗的“妙悟”说; (2)“兴趣”说; (3)“诗有别材、别趣”说; (4)严羽诗论的影响。 其他,如他对宋诗学古的批评,强调学诗 要以“识”为主和提出衡量诗歌的五个方面 的特征等也很重要。
2、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 、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 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人间词话》 有具体的说明。1.他总结了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 有关意境的美学特征的论述,指出“境界”具有 “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特征,这和宋代严羽的 “兴趣”、清代王土禛的“神韵”一样,体现出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色。2.王国维指出, “境界”、“意境”具有真实自然之美,他说: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 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柔装束之态。以 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能写 真景舞、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 界。”不仅要求内容方面的情景之真,而且要求 艺术表现方面自然传神,造语平淡,尽弃人为造 作之痕。惟有如此,作品才能具有“不隔”特点 的自然真切之美。
“别材”之“材”,通“才”,才能之意, 指诗歌创作要有特别的才能,而不是学了 许多书本知识就能写好诗的。是与学问、 知识无关的才能。他认为,韩愈学问高出 孟浩然,但韩诗远逊于孟诗。 “别趣”之“趣”,是就诗的审美 特征而言的。是指诗歌要有美的形象,感 发人的意志,激动人的感情,能引起人的 审美趣味。 这里的“趣”便是“兴趣”,便是“尚 意兴而理在其中”的理趣,而不是宋诗里 充斥着的说教的道理、性理。
4、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王国维的“ 不隔”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还提出了“隔” 与“不隔”的观点,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不 隔”。所谓“不隔”,当是指语言清新平易, 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自然真切之美,不见人 工雕琢之痕。反之,“隔”则是指语言雕琢, 用典深密,精工修饰而缺乏平淡自然之美。 “不隔”的思想吸纳了西方重视艺术直觉作 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同时更是受到了中国 古代文艺美学思想,如钟嵘的“直寻”、司 空图的“直致”、严羽的“妙悟”、王夫之 的“现量”、王土禛的“神韵”等理论观点 的影响,并与之一脉相承。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李贽对《水浒传》的评论: 、李贽对《水浒传》的评论: 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里对《水浒传》 里作了专门的评论。当时正统文人排斥通俗 文学,李贽首先把《水浒传》放在与正统诗 文相同的地位,说它是“发愤之所作也”, 这就把它与《史记》排在相同地位了。他还 肯定《水浒传》描写的人物都是“忠义之 士”,其事迹也都是爱国爱君的忠义之举, 从创作动机的严肃性和创作内容的正义性两 方面,李贽都对它作了充分的肯定。这在当 时是离经叛道的言论,体现了他反礼教、反 传统的一贯观点。
4、严羽诗论的影响: 、严羽诗论的影响: 严羽诗论对后代有极大影响。他以禅 喻诗,开了后世诗论以禅喻诗的先声, 影响深远;其次,他的“兴趣”说继承 钟嵘“滋味”说、司空图“韵味”说, 影响了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王国 维的“境界”说;另外,他的“体制、 格力、气象、兴趣、音节”的论述,是 对古代诗歌审美特征的总结,有益于后 人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探讨,但也造成了 后代诗论里复古思想的蔓廷。
1、以禅喻诗的“妙悟”说: 、以禅喻诗的“妙悟”
严羽的诗论观点最重要的是“以禅喻诗”, 提出“妙悟”说。他把汉魏至晚唐诗与佛 教的大小乘做了一番比较,然后说:“大 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提出 了“妙悟”说。“妙悟”说是严羽以禅喻 诗的核心。“妙悟”本是佛教禅宗词汇, 指主体对世界本体“空”的一种把握。 《涅盘无名论》说:“玄道在于妙悟,妙 悟在于即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