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聚合(3)方案

合集下载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

员工培训与参与
1 2
提供培训和支持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逐 步聚合实施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员工参与
通过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逐 步聚合实施过程,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3
培养员工意识和能力
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逐步聚合实施的认 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应对策略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
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引 进和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竞争力。
推动绿色发展
企业应积极响应环保政策,推 动绿色生产,降低能耗和排放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供应链管理
企业应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 供应链透明度和协同效率,降 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关注政策变化
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 时调整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
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制定详细计划
分析现状
对现有系统或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设计聚合方案
根据目标和原则,制定详细的聚合方案,包括技术选型、系统架 构、数据迁移等。
制定实施计划
将聚合方案细化为可执行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 所需资源等。
逐步实施与监控
按计划实施
按照实施计划逐步推进聚合工作,确保每一步都符合预期目 标和原则。
作提供参考。
03
关键成功因素
领导层的支持与推动
制定明确的愿景和战略
领导层需要明确公司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 所需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提供资源和支持
领导层应确保逐步聚合实施所需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包括人力、 物力、财力和时间等。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界面缩聚 ⒈ 基本概念
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 形成两种单 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形成两种单 在两种溶液的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 体溶液 ,在两种溶液的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并很快形成聚 合物的这种缩聚称为界面缩聚。 合物的这种缩聚称为界面缩聚。 在实验室中把己二酰氯溶于三氯甲烷中, 在实验室中把己二酰氯溶于三氯甲烷中 把己二胺溶于水中(水呈碱性 以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 把己二胺溶于水中 水呈碱性,以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 水呈碱性 以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氯化氢),
苯核和羰基对分子刚性的影响超过醚键对分子柔性的影 苯核和羰基对分子刚性的影响超过醚键对分子柔性的影 因而PC分子的刚性还是相当大的 致使PC的玻璃化温度较 响,因而 分子的刚性还是相当大的 致使 的玻璃化温度较 因而 分子的刚性还是相当大的,致使 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 高,Tg=145℃~150℃,PC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 ℃ ℃ 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 刚性分子链彼此缠绕,不易解除 不易解除,使分子间相对滑移比较 刚性分子链彼此缠绕 不易解除 使分子间相对滑移比较 困难,因此 的熔点也较高, 因此PC的熔点也较高 困难 因此 的熔点也较高 Tm=220℃~230℃。 ℃ ℃ 异丙撑基使PC形成稳定的二次结构 形成稳定的二次结构——原纤维状结构 异丙撑基使 形成稳定的二次结构 原纤维状结构 (完全伸展的分子链组成的纤维状晶体 。 完全伸展的分子链组成的纤维状晶体)。 完全伸展的分子链组成的纤维状晶体 原纤维状结构混乱交错在一起组成疏松的网络,使高聚物 原纤维状结构混乱交错在一起组成疏松的网络 使高聚物 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空隙, 从而具有很高的冲击韧性。 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空隙 从而具有很高的冲击韧性。 聚碳酸酯的性能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聚碳酸酯的性能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外观:由于合成PC时催化剂不同 时催化剂不同,PC显示不同的颜色。 显示不同的颜色。 外观:由于合成 时催化剂不同 显示不同的颜色 用三乙胺做催化剂时产品为白色透明的树脂(或略带微 用三乙胺做催化剂时产品为白色透明的树脂 或略带微 黄色); 黄色 ; 用苯甲酸做催化剂时,产品为浅红色 产品为浅红色; 用苯甲酸做催化剂时 产品为浅红色;用醋酸锂作催化剂 产品为浅紫色; 产品为暗紫色。 时,产品为浅紫色;用醋酸钴作催化剂时 产品为暗紫色。 产品为浅紫色 用醋酸钴作催化剂时,产品为暗紫色

《逐步聚合反应》课件

《逐步聚合反应》课件

逐步聚合反应的热力学机理
逐步聚合反应的热力学机理涉及聚合 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
自由能的变化与单体分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聚合产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等因素有关。
在聚合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决定了 聚合反应是否能够自发进行。当聚合 产物的自由能低于单体分子时,聚合 反应自发进行。
逐步聚合反应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 下进行,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单体分 子活化并形成聚合物链。
逐步聚合反应
目录
• 逐步聚合反应概述 • 逐步聚合反应的机理 • 逐步聚合反应的条件与影响因素 • 逐步聚合反应的实例 • 逐步聚合反应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逐步聚合反应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逐步聚合反应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逐步聚合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涉及 低分子量单体或预聚物通过逐步增长 的方式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
逐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机理
逐步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机理涉及 聚合速率的变化,通常表现为随 着聚合度的增加,聚合速率逐渐
降低。
在聚合初期,活性中心浓度较高, 聚合速率较快。随着聚合度的增 加,活性中心浓度降低,聚合速
率逐渐减缓。
聚合速率的快慢与单体分子的结 构、引发剂或催化剂的种类和浓
度、反应温度等因素有关。
高压可以促进某些单体的均聚反应, 而对共聚反应的影响较小。因此,压 力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聚合体系而定 。
溶剂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介电常数对逐步聚合反应有重要影响。极性溶 剂有利于增加聚合物与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聚 合速率和产物分子量。
溶剂的纯度和残留杂质也可能影响聚合反应的进行,因此应 选择高质量的溶剂。
催化剂的影响
催化剂可以显著降低聚合活化能,提高聚合速率。不同类 型的催化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不同,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是 获得所需聚合物的重要因素。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与特点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与特点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与特点
在文库项目中,逐步聚合是一种重要的组织信息的方法,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四种常见的逐步聚合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

方法一:分类逐步聚合
分类逐步聚合是将信息按照不同的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然后逐步展开每个类别或属性的细节。

这种方法适用于整合多方面的信息,并将其有条理地呈现给读者。

通过分类逐步聚合,读者可以逐步了解各个类别或属性的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整体信息。

方法二:时间逐步聚合
时间逐步聚合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信息逐步呈现给读者。

这种方法常用于介绍事件发展的过程或历史演变。

通过时间逐步聚合,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帮助他们建立起时间轴,更好地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结果。

方法三:逻辑逐步聚合
逻辑逐步聚合是按照逻辑脉络将信息逐步展开,使读者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考路径理解信息。

这种方法常用于引导读者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通过逻辑逐步聚合,读者可以逐步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好地掌握信息的内在逻辑。

方法四:深度逐步聚合
深度逐步聚合是将信息从表层逐步深入,逐步揭示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概念或问题的解析,帮助读者逐步深入思考和理解信息。

通过深度逐步聚合,读者可以通过不断深入的层次逐步解析信息,领悟信息的深层含义,提升对信息的认知水平。

在文库项目中,不同的逐步聚合方法可以根据信息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灵活运用。

通过合理地运用逐步聚合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提升信息传达的效果和价值。

逐步聚合的方法有哪三种

逐步聚合的方法有哪三种

逐步聚合的方法有哪三种在进行信息整合和处理时,逐步聚合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逐步聚合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混乱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内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信息。

逐步聚合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下面将逐一介绍。

1. 筛选汇总筛选汇总是逐步聚合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不断筛选和过滤信息,将信息从大到小、从杂乱到有序地汇总起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所需信息的范围和关键点,然后逐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信息,最终把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理。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信息中找到需要的部分,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 演绎归纳演绎归纳是逐步聚合的另一种方法,通过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逐步将信息从片段性和零散性整合为有机结构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我们可以从已知的信息出发,逐步进行推断和演绎,找出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然后再将这些推断得出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得信息更加系统和清晰。

3. 层层递进层层递进是逐步聚合的另一种方法,通过逐层深入和递进展开,将信息逐步展开和扩展,形成一个渐进式的整合过程。

我们可以首先从整体出发,把信息进行初步分类和整理,然后再逐步从细节出发,深入到各个方面,逐层递进地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使得信息的范围和深度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整合结果。

通过上述三种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逐步聚合在信息处理和整合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无论是筛选汇总、演绎归纳还是层层递进,都是在有效利用信息的基础上,通过逐步聚合的方式,使得信息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从而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和目的。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大家在处理信息时更加有条理和高效。

1。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聚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数据聚合是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数据集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四种逐步聚合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聚合基于规则的聚合是一种最简单的聚合方法。

它基于一组规则来合并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将数据聚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缺点是需要手动编写规则,而且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数据。

2. 基于统计的聚合基于统计的聚合是一种更加复杂的聚合方法。

它基于统计学原理来合并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来合并数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动计算统计指标,但缺点是可能会忽略一些特殊情况。

3. 基于机器学习的聚合基于机器学习的聚合是一种更加智能的聚合方法。

它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来合并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聚类算法将数据聚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动学习数据的特征,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4. 基于深度学习的聚合基于深度学习的聚合是一种最先进的聚合方法。

它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来合并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将图像数据聚合在一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自动学习数据的特征,并且可以处理非常复杂的数据,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数据聚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不同的聚合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聚合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第七章 逐步聚合

第七章 逐步聚合

逆反应是解缩聚,这种化学降解使相对分子质量 降低,且分布变宽,如聚酯合成中的醇解和酸解。
H (OROCOR`CO ) m ( OROCOR`CO) n
OROH OH OH
大分子链之间的链交换反应(可逆的),不影响体 系分子链的数目,却有利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均匀化、 分布变窄,并使体系黏度下降。

反应可停留在任何阶段,中间产物能够分离出来。
大多数杂链聚合物、许多带芳环的耐高温聚合物、 许多功能高分子、许多天然生物高分子、无机聚合 物都是通过逐步聚合合成的。 因此,逐步聚合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 一,占有很重要地位。
7.1.1 逐步聚合单体
逐步聚合反应通式:
nHOOC—R —COOH + nHO —R —OH

动力学终止
由官能团完全失去活性造成。
(1)单官能团物质封端
(2)环化反应:
分子内、分子间环化反应,与缩聚反应是一对 竞争反应,可通过增加单体浓度,降低反应温度尽 量避免环化反应。
(3)反应官能团的消除 一定条件下,单体、低聚物等容易发生官能团 脱除反应或发生变化而失去反应能力。
7.3.2 1

高分子化学
第 7 章 逐步 聚 合

本 章 内 容




逐步聚合概述 官能团的反应活性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的基本过程 线形逐步反应动力学 线形缩聚反应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及影响 因素 线形逐步聚合反应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体形逐步聚合 逐步共聚反应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征
线型缩聚反应平衡及相对分子质量控制 与分布;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PPD-T (Kevlar纤维、芳纶)
均苯四酐
对甲叉二苯二胺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
逐步聚合是指将多个小的元素逐渐合并成一个大的元素,这种方法在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中非常常见。

以下是四种逐步聚合的方法:
1. 层次聚类
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逐步聚合方法,它将数据集中的每个点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簇,并通过不断地将相邻的簇合并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层次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文本分类等领域。

2. K-Means 聚类
K-Means 聚类是一种迭代算法,它通过不断地调整簇中心点来逐步聚合数据。

首先随机选择 k 个中心点,然后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这些中心点的距离,并将其归入最近的簇。

接着重新计算每个簇的中心点,并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收敛为止。

3. DBSCAN 聚类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它可以自动发现任意形状和大小
的簇,并且能够识别噪声。

该算法通过定义半径为ε 的邻域和最小包含 minPts 个点的核心对象来确定簇的边界。

4. 分层聚合
分层聚合是一种逐步聚合的方法,它将数据集中的每个点视为一个单独的簇,并通过不断地将相似度最高的簇合并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聚类结果。

该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和链接策略来实现不同的聚类效果。

总之,逐步聚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隐藏的结构和规律,并为后续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上四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处理。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课题。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即通过逐步积累和整合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利用和创造,成为了许多组织和个人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围绕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展开讨论,探讨其意义、目标、方法和实施步骤。

首先,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意味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在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和资源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如何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更大的价值,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将分散的资源逐步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

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为了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创造。

通过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可以将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和创造。

那么,如何实施逐步聚合的方案呢?首先,需要明确资源整合的范围和目标。

不同的组织和个人面临的资源和需求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资源整合的范围和目标。

其次,要制定具体的整合方案和步骤。

在明确了资源整合的范围和目标之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整合方案和实施步骤,包括资源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利用等环节。

最后,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整合方案。

资源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变化。

在实施逐步聚合的方案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要充分考虑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风险。

资源整合涉及到各种资源的获取和利用,需要充分考虑到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和风险,避免因为资源整合带来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要注重资源整合的创新和价值创造。

资源整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种资源堆积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创新和价值创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综上所述,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案是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逐步积累和整合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利用和创造,对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6逐步聚合

第三章6逐步聚合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叫做官能度。 醋酸和乙醇都只有一个官能团能参加酯化反应,因此该 体系称为1-1体系。
6.2.2 缩聚反应
如果采用二元酸和二元醇所谓2-2官能度体系进行酯化 反应,情况和1-1体系有所不同。当一分子二酸和一分 子二醇缩合一次,形成的二聚体因含有羟基和羧基端, 可以进一步与原料酸或醇或和另一个二聚体的分子缩合, 如此进行下去,就得到线型高分子聚酯。―线型缩聚。
.
2. 少量活性中心迅速和单体加成,使链增 长。单体相互间,或与聚合物间不能反应。 3. 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从轶 聚体到高聚物时间极短,不能停留在中等 聚合度阶段。在聚合全过程中,由于凝胶 效应,先后聚合度稍有变化。 4.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逐渐减少,聚合物 转化率相应增加。
2.任何两种(单体和聚合物)间均能缩合, 使链增长。无所谓活性中心。 3. 单体、低聚物、高聚物间任何两分子都 能反应,使分子量逐步增加,反应可以暂 时停留在中等聚合度阶段。 4.聚合初期,单体几乎全部缩聚成低聚物, 以后再由低聚物转变成高聚物,转化率变 化甚微,反应程度逐步增加。 5. 延长缩聚时间主要是提高分子量,而转 化率变化较少。 任何阶段,都由聚合度不等的同系物组成。
在缩聚过程中,聚合度稳步上升。延长聚合时间主要目的 在于提高产物的分子量,而不是提高转化率。缩聚早期, 单体的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量却很低。因此在缩聚反应 或逐步聚合反应中,转化率是无意义的,用反应程度来描 述反应的深度。
反应程度P的定义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N0-N)占官 能团数N0的分率 参加反应官能团数 反应程度P = N0-N N0 =1- N N0 起始官能团数
nHOOC
COOH OCH2CH2OH CO n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

逐步聚合的四种方法概述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逐步聚合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逐步改进模型和优化结果。

逐步聚合的目标是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增加特征或变量,从而不断提升模型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逐步聚合方法,并详细讨论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逐步前向选择逐步前向选择(Forward Stepwise Selection)是一种逐步聚合的方法,通过逐步添加变量来构建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一个空模型;2.遍历所有可选变量,每次选择一个能够使模型性能最大化的变量;3.将该变量添加到模型中;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逐步前向选择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量较小。

然而,它仅仅考虑了当前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可能忽略了其他变量的重要性。

逐步后向选择逐步后向选择(Backward Stepwise Selection)是逐步聚合的另一种方法,与逐步前向选择相反。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一个包含所有变量的模型;2.遍历所有可选变量,每次选择一个能够使模型性能最小化的变量,即对模型贡献最小的变量;3.将该变量从模型中剔除;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逐步后向选择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所有变量对模型的影响,可以排除掉对模型贡献较小的变量。

然而,它需要计算多个模型,并且计算量较大。

逐步混合选择逐步混合选择(Hybrid Stepwise Selection)是逐步前向选择和逐步后向选择的混合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化一个空模型;2.遍历所有可选变量,每次选择一个能够使模型性能最大化的变量;3.将该变量添加到模型中;4.检查模型中的每个变量,如果发现有某个变量对模型性能影响较小,则剔除该变量;5.重复步骤2、3和4,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逐步混合选择的优点是综合了逐步前向选择和逐步后向选择的优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量。

然而,它需要进行多次迭代,可能消耗较长的时间。

逐步递归选择逐步递归选择(Recursive Stepwise Selection)是一种迭代的逐步聚合方法,用于改进模型的预测性能。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

四、 乳液缩聚
单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并以乳液状分散于
水中进行缩聚的方法
组分组成

分散介质==水 单 体 分散相
(4)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常需在惰性气体(N2或 CO2)保护下进行 (5)反应后期需在高真空下进行
工业上
当聚合物熔融温度不超过300℃时都可用此法生产 对于熔融温度较高的聚合物以及在高温下易分解的单
体,不适宜用此法
熔融缩聚物可直接进行纺丝、成片、拉幅或切粒,再
经洗涤、干燥得成品
涤纶、聚酰胺、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等都用此法生产
二、 溶液缩聚
单体加适当催化剂,在溶剂中进行的
聚合方法称为溶液缩聚
工艺特点
(1)温度较低,反应缓和且平稳
(2)有利于热量交换,避免局部过热
(3) 不需高真空,要求单体活性较高
缺点是成本较高,设备利用率生产
三、 界面缩聚
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互不相溶的两个溶剂中,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张裕玲
职业教育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逐步聚合方法
熔融缩聚
溶液缩聚 界面缩聚 乳液缩聚
一、熔融缩聚
体系通常由单体、少量的催化剂及分子量 调节剂组成

常在单体和聚合物熔点以上(高10-25℃) 的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缩聚反应称为熔融缩聚

工艺特点
(1) 工艺简单,可间歇进行,也可连续进行,是 研究的比较充分的一种缩聚反应 (2)T较高,200℃~300℃ (3) 反应时间较长
在两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
用于不可逆聚合,属多相体系
常使用高活性单体,速率快
常在适当搅拌下进行反应
特 点
1、低温、高速、产物分子量高 2、设备简单 3、操作方便 4、对单体纯度和配比要求不高 缺点: 1、要求单体活性高,故价格较贵; 2、溶剂用量多,处理回收麻烦 限制了它 的工业应用 例子有聚碳酸酯、聚芳酯、聚酰胺等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_四种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_四种

逐步聚合实施方法四种
在实施项目或计划时,逐步聚合实施方法是一种旨在逐步完善和推进项目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项目,确保项目目标得以实现。

下面将介绍四种常见的逐步聚合实施方法,供大家参考。

1. 渐进模糊
渐进模糊是一种逐步聚合实施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项目初始阶段允许一定程度的模糊和不确定性,随着项目的推进逐渐减少这种模糊性。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适应项目需求的变化和复杂性,同时也能够让项目团队更灵活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2. 迭代增量
迭代增量是另一种常见的逐步聚合实施方法,项目团队将项目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迭代周期都会交付一定的成果和价值。

通过多次迭代,项目逐步完善并实现项目目标。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团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

3. 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注重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变化的逐步聚合实施方法,团队通过短周期的迭代开发来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

敏捷开发强调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和需求的变化响应,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项目交付的价值和客户满意度。

4.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一种风险驱动的逐步聚合实施方法,项目团队在每个阶段均考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和降低风险。

螺旋模型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都会逐步完善和调整项目计划,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综上所述,逐步聚合实施方法是一种有效管理项目的方式,能够帮助项目团队灵活应对变化,减少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团队,项目经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推进项目。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逐步聚合(3)方案

逐步聚合(3)方案
1.98 0.01
当反应程度P =0.99或0.995时:
19
注意:
与线形缩聚分子量控制中的第二种情况不同 在于:虽然同是加入单官能团物质,但单体
aAa和bBb不等摩尔!
20
凝胶点理论小结
1. Carothers法
等当量时
非等当量时
2. Flory法
21
习题:已知醇酸树脂配方为亚麻油酸:邻苯二甲 酸酐:丙三醇:丙二醇的物质的量为0.8:1.8:1.2: 0.4,判断该体系是否会发生交联,并求凝胶点。
根据反应程度的定义,t 时参加反应的官 能团数除以起始官能团数即为反应程度。
7
出现凝胶化时, Carothers
认为Xn ∞,这是其理论基础。
则凝胶点时的临界反应程度为:
Carothers方程
8
例:求2 mol甘油(f=3)和3mol苯酐(f=2)反 应的凝胶点。 (f=2.4)
上述例子的凝胶点为:
分子带有的官能团数.
5
式中fi、Ni分别为第i种单体的官能度和分子数。 例:求2 mol甘油(f=3)和3mol苯酐(f=2)的 平均官能度。
6
(b) 凝胶点与平均官能度的关系 设:体系中混合单体的起始分子总数为N0 则:起始官能团数为 N0f
t 时体系中残留的分子数为N 反应消耗的官能团数为 2 (N0-N)
1).涤纶树脂(PET)
2).聚碳酸酯(PC)
3).聚酰胺(PA) 4).全芳聚酰胺
尼龙66,尼龙1010 尼龙6
5).聚砜和聚苯醚砜等
30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第2章 逐步聚合-3 [兼容模式]

第2章 逐步聚合-3 [兼容模式]

15
高分子化学
2.7 体型缩聚
根据P-Pc关系,体型聚合物分为三个阶段: 预 P < Pc,甲阶聚合物,良好的溶、熔性能 聚 PPc,乙阶聚合物,溶解性变差,仍能熔融 物 P > Pc,丙阶聚合物,不溶、不熔 体型缩聚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关于凝胶点的理论。 出现凝胶点时,并非所有的功能基都已反应,聚合体系中既含有 出现凝胶点时 并非所有的功能基都已反应 聚合体系中既含有 能溶解的支化与线形高分子,也含有不溶性的交联高分子,能溶 解的部分叫做溶胶(Sol),不能溶解的部分叫做凝胶(Gel). 交联高分子既不溶解也不熔融,加热也不会软化流动,称为热固 性高分子(Thermoset).
17
高分子化学
2.7 体型缩聚
2. 凝胶点的预测 2 (1) Carothers(卡洛泽斯)理论
当反应体系开始出现凝胶时,认为数均聚合度趋于无穷大,然后 根据 P-Xn关系式,求出当Xn 时的反应程度,即凝胶点Pc。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两官能团等物质的量

单体的平均官能度: f 是指混合单体中平均每一单体分子带有的官能团数
2( N0-N ) 2 2 N 2 2 (Xn=N0/N) P= = - = - N0 f f f N0 f f Xn
20
高分子化学
2.7 体型缩聚
1 2 出现凝胶化时, P = (1 - ) Carothers 认为X n f Xn
这是其理论基础 则凝胶点时的临界反应程度为:
2 Pc = f
本 章 内 容
1
高分子化学
2.6 逐步聚合方法
逐步聚合方法
熔融缩聚
指反应温度 高于单体和 缩聚物熔点, 反应体系处 于熔融状态 下进行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两官能团不等当量(两基团数不相等)
对于两单体官能团不等当量,平均官能度的计算 方法是:用非过量组分的官能团数的二倍除以体 系中的分子总数。
f=
2非过量组分的官能团数 体系中分子总数
对于上述情况:
这样低的平均官能度,表明体系只生成低分子物,
不会凝胶化。
11
这种平均官能度计算方法也适用于两种以上 单体非等物质量的情况。 对于A、B、C三种单体组成的体系: 分子数分别为Na、Nb、Nc 官能度分别为fa、fb、fc 单体A和C含有相同的官能团a 且a官能团总数少于b官能团总数(官能团b过量) 单体平均官能度按下式计算:
解:本题可以采用Carothers法计算凝胶点。
亚麻油酸 邻苯二甲酸 丙三醇 丙二醇
官能度 物质的量 基团数 合计
1
2
0.8
1.8
0.8
3.6
4.4
3
2
1.2
0.4
3.6
0.8
4.4
22
反应的羟基与羧基基团数相等,因此体系的平均官能 度为:
f (1 0.8 21.8) (31.2 2 0.4) 2.1 0.8 1.8 1.2 0.4
12
a、b两官能团的摩尔系数 r为 单体C的a官能团数占a总数的分率为ρ,则:
13
将单体平均官能度公式整理,再将r、ρ式代入
fa=fb=2,fc>2 的情况较多,代入上式,化简
14
代入Carothers方程,化简
此式是两官能团不等当量时,计算凝胶点的关系式 使用此式时应注意:体系 fa=fb=2,fc>2,体系
1).涤纶树脂(PET)
2).聚碳酸酯(PC)
3).聚酰胺(PA) 4).全芳聚酰胺
尼龙66,尼龙1010 尼龙6
5).聚砜和聚苯醚砜等
30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实测: Pc< 0.833
产生误差所原因: 实际上,凝胶时Xn并非无穷大,
仅为几十,此例为24。 这是Carothers理论的缺点。
9
再如,1mol甘油和5 mol苯酐反应,若按上式计 算:
Pc=0.922
实际上,1mol甘油和3mol苯酐反应后,端基被 封锁,余下的2mol苯酐不再反应,上述结果是 错误的,对于不等当量的情况,用上述方法计 算是不适用的。
中a官能团数小于b;Pc是对官能团a的反应程度
而言;记住r和的特定关系式. 可直接计算出单体的平均官能度,代入
15
如:根据醇酸树脂配方计算Pc
配方 (A) 官能度 原料 (mol) 官能团数 (mol)
亚麻油酸
1
1.2
1.2
苯酐
2
1.5
3.0
甘油
3
1.0
3.0
1, 2-丙二醇 2
0.7
1.4
合计
24
熔融缩聚在工艺上有以下特点: 1)反应温度高,一般在 200-300℃ 之间,比生成的聚
合物的熔点高10-20℃。不适合生产高熔点的聚合物。
2)反应时间长, 一般都在几个小时以上。
3)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缩聚物的分子量。 4)为避免高温时缩聚产物的氧化降解,常需在惰性
气(N2、CO2)中进行。 5)为获得高分子量产物,聚合后期一般需要减压,甚至
= 2.095
代入:pc=
2 f
Pc = 0.955 达到高反应程度,可出现交联固化!
17
3)Carothers方程在线形缩聚中聚合度计算的应用

整理
对于原料非等当量比,平均官能度按非等
当量比计算,就可求出某一反应程度P 时的Xn。
பைடு நூலகம்
18

单体摩尔数
如 己二胺
1
己二酸
0.99
己酸
0.01
官能团摩尔数 2
2.6 体形缩聚和凝胶点的预测
1.体型缩聚
某一2官能度单体与另一官能度大于2的单体先 进行支化而后形成交联结构的缩聚过程,体型缩聚 的最终产物称为体型缩聚物,又称热固性聚合物。
热固性聚合物: 不溶、不熔的交联聚合物,只能 成型一次。
热塑性聚合物: 加热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 中的聚合物,可多次成型加工。
根据反应程度的定义,t 时参加反应的官 能团数除以起始官能团数即为反应程度。
7
出现凝胶化时, Carothers
认为Xn ∞,这是其理论基础。
则凝胶点时的临界反应程度为:
Carothers方程
8
例:求2 mol甘油(f=3)和3mol苯酐(f=2)反 应的凝胶点。 (f=2.4)
上述例子的凝胶点为:
在高真空下进行。
25
2.溶液缩聚——单体在溶剂中进行的一种聚合反 应. 溶剂可以是纯溶剂,也可以是混合溶剂。 溶液缩聚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方法,其规模仅次 于熔融缩聚。 用于一些耐高温高分子的合成,如聚砜、聚酰 亚胺、聚苯醚。
26
溶液缩聚的特点如下: 1)聚合温度低,常需活性高的单体.如二元酰氯、
二异氰酸酯。 2)反应和缓平稳,有利于热交换,避免了局部过热,
体型缩聚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凝胶点理论。 在凝胶点以后,交联仍在进行,溶胶量不断减少, 凝胶量相应增加。
4
3.凝胶点的预测 Carothers理论 当反应体系开始出现凝胶时,认为数均聚合度趋
于无穷大,然后根据 P-Xn关系式,求出当Xn 时的反应程度,即凝胶点Pc。
分两种情况讨论:
1)两官能团等当量(等基团数) (a)单体的平均官能度:混合单体中平均每一单体
1)单体活性高,反应快,可在室温下进行,反应 速率常数高达104105 L/mols。
2)产物分子量可通过选择有机溶剂来控制,大部分 反应是在界面的有机溶剂一侧进行。
3)对单体纯度和当量比要求不严格,反应主要与 界面处的单体浓度有关。
4)原料酰氯较贵,溶剂回收麻烦,应用受限。
29
2.8 重要线形缩聚物
由于体系的平均官能度大于2,因此该体系
能发生交联,凝胶点为:
pc

2 f

2 2.1

0.95
23
2.7 逐步聚合方法
1.熔融缩聚——单体和聚合产物均处于熔融状 态下的聚合反应.
最简单的缩聚方法,只有单体和少量催化剂.
优点: 产物纯净,分离简单 通常以釜式聚合,生产设备简单 是工业上和实验室常用的方法
副产物能与溶剂形成恒沸物被带走。
3)反应不需要高真空,生产设备简单。
4)制得的聚合物溶液,可直接用作清漆、胶粘剂等。
5)溶剂的使用,增加了回收工序及成本。
27
3.界面缩聚:将两种单体溶于两种互不相溶 的溶剂中,混合后在两相界面处进行的缩聚 反应。
癸二酰氯+CHCl3
已二胺+H2O
28
界面缩聚的特点:
分子带有的官能团数.
5
式中fi、Ni分别为第i种单体的官能度和分子数。 例:求2 mol甘油(f=3)和3mol苯酐(f=2)的 平均官能度。
6
(b) 凝胶点与平均官能度的关系 设:体系中混合单体的起始分子总数为N0 则:起始官能团数为 N0f
t 时体系中残留的分子数为N 反应消耗的官能团数为 2 (N0-N)
2
2.体型缩聚的特征
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凝胶化现象。 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 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
称为凝胶点,用 Pc 表示。
该点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 折点。
3
根据P-Pc关系,体型聚合物分为三个阶段: P < Pc:甲阶聚合物,良好的溶、熔性能(预聚物)。 P Pc:乙阶聚合物,溶解性变差,仍能熔融。 P > Pc:丙阶聚合物,不溶、不熔。
4.4
8.6
羧基官能团数少于羟基,以羧基计算平均官能度
f2,预计不能形成凝胶
16
配方 (B) 亚麻油酸
苯酐 甘油 1, 2-丙二醇 合计
官能度 1 2 3 2
原料 (mol) 官能团数 (mol)
0.8
0.8
1.8
3.6
1.2
3.6
0.4
0.8
4.2
8.8
羧基官能团数=羟基官能团数
f=
8.8 4.2
1
体型缩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1)分子链在三维方向发生键合,结构复杂. 2)不溶不熔、耐热性好、尺寸稳定性好、力学
性能优异. 热固性聚合物的生产一般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先制成聚合不完全的预聚物(分子量300~5000), 为线形或支链形,液体或固体,可溶可熔。
第二阶段:预聚物的固化成型,预聚物在加热条件下, 进一步反应、交联固化,成不溶、不熔、尺寸稳定的 产品。
1.98 0.01
当反应程度P =0.99或0.995时:
19
注意:
与线形缩聚分子量控制中的第二种情况不同 在于:虽然同是加入单官能团物质,但单体
aAa和bBb不等摩尔!
20
凝胶点理论小结
1. Carothers法
等当量时
非等当量时
2. Flory法
21
习题:已知醇酸树脂配方为亚麻油酸:邻苯二甲 酸酐:丙三醇:丙二醇的物质的量为0.8:1.8:1.2: 0.4,判断该体系是否会发生交联,并求凝胶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