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详解
BP神经网络详解-最好的版本课件(1)
月份 1
销量 月份 销量
2056 7
1873
2
2395 8
1478
3
2600 9
1900
4
2298 10
1500
5
1634 11
2046
6
1600 12
1556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MATLAB实现
➢%以每三个月的销售量经归一化处理后作为输入
P=[0.5152
0.8173 1.0000 ;
0.8173
计算误差函数对输出层的各神经元的偏导
数
。 o ( k )
p
e e yio w ho y io w ho
(
yio(k) h who
whohoh(k)bo)
who
hoh(k)
e
yio
(12oq1(do(k)yoo(k)))2 yio
(do(k)yoo(k))yoo(k)
(do(k)yoo(k))f(yio(k)) o(k)
1.0000 0.7308;
1.0000
0.7308 0.1390;
0.7308
0.1390 0.1087;
0.1390
0.1087 0.3520;
0.1087
0.3520 0.0000;]';
➢%以第四个月的销售量归一化处理后作为目标向量
T=[0.7308 0.1390 0.1087 0.3520 0.0000 0.3761];
BP神经网络模型
三层BP网络
输入层 x1
x2
隐含层
输出层
-
y1
z1
1
T1
y2
z2
-
2
图神经网络使用方法详解
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s,GNN)是一种用于处理图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可以有效地对节点和边进行建模,从而在推荐系统、社交网络分析、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图神经网络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准备、模型构建、训练和调参等方面。
一、数据准备在使用图神经网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图数据。
图数据由节点和边组成,每个节点可以表示一个实体,比如用户、商品或者社交关系,而边则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处理图数据时,需要将其转化为适合图神经网络处理的格式。
一种常见的表示方法是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它可以将图中节点和边的关系以矩阵的形式进行表示。
此外,还可以使用节点特征矩阵(Node Feature Matrix)来表示每个节点的特征向量,从而将节点的属性信息引入到模型中。
二、模型构建在数据准备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构建图神经网络模型了。
图神经网络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消息传递(Message Passing)的方式来更新节点的表示,从而实现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聚合。
常用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包括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和GraphSAGE等。
这些模型在消息传递的方式、节点表示的更新规则和参数设置上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
三、训练与调参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训练和调参。
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常见的深度学习技术,比如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和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来优化模型的参数。
此外,还需要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调优,比如学习率、正则化系数和隐藏层节点数等。
通过反复训练和验证,可以找到最优的模型参数和超参数。
四、应用与拓展经过训练和调参后,图神经网络模型就可以用于具体的应用场景了。
在推荐系统中,可以利用图神经网络来实现个性化推荐,通过学习用户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
神经网络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数学模型,通过多层神经元的连接和传递信息来实现各种任务。
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是一种在图像识别和处理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神经网络模型。
1. CNN的基本结构CNN的基本结构由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
输入层接收原始图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神经网络能够处理的形式。
卷积层是CNN的核心部分,通过卷积操作提取图像的特征。
池化层用于减少特征图的尺寸,提高计算效率。
全连接层将特征图映射到输出层,实现对图像的分类或回归。
2. 卷积操作卷积操作是CNN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
它通过将图像与一组卷积核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特征图。
卷积核是一个小的矩阵,通过滑动窗口的方式与图像进行逐元素相乘并求和,从而得到特征图中的每个像素值。
卷积操作的好处在于它能够保留图像的空间关系和局部特征。
通过不同的卷积核,CNN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特征,例如边缘、纹理和形状等。
这使得CNN在图像识别任务中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3. 池化操作池化操作是CNN中的另一个重要操作。
它通过将特征图的某个区域进行统计汇总,得到一个更小的特征图。
常见的池化操作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池化操作的目的是减少特征图的尺寸,提高计算效率,并且具有一定的平移不变性。
通过池化操作,CNN可以对图像的细节进行抽象,从而更好地捕捉到图像的整体特征。
4. 全连接层全连接层是CNN中的最后一层,它将特征图映射到输出层,实现对图像的分类或回归。
全连接层的每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接,通过学习权重参数来实现对不同类别的判别。
全连接层在CNN中起到了决策的作用,通过学习到的权重参数,可以将特征图的信息转化为对图像类别的预测。
5. CNN的训练过程CNN的训练过程主要包括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两个阶段。
在前向传播中,输入图像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的计算,得到输出结果。
神经网络中的最优传输算法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最优传输算法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它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来实现各种复杂的任务。
在神经网络中,信息传输的效率对于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研究者们提出了最优传输算法。
最优传输算法是一种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它的目标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使得信息传输效率最高的传输方案。
在神经网络中,最优传输算法可以用来优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以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和性能。
最优传输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连接权重,使得信息在神经网络中的传输路径更加直接和高效。
具体而言,最优传输算法通过计算信息传输的路径长度和传输速度的关系,来确定最佳的连接权重。
在神经网络中,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阈值,当输入信号超过阈值时,神经元会激活并将信号传递给下一层神经元。
最优传输算法通过调整连接权重,使得输入信号能够更快地超过阈值,从而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
最优传输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梯度下降算法。
梯度下降算法通过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来确定连接权重的调整方向和步长。
具体而言,梯度下降算法通过迭代的方式,不断调整连接权重,直到找到使得目标函数最小化的最优解。
除了梯度下降算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最优传输算法,如牛顿法、共轭梯度法等。
这些算法在不同的问题和场景中有着不同的适用性和效果。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不同的最优传输算法,来选择最适合特定问题的算法。
最优传输算法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优化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以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和性能。
最优传输算法还可以用来解决神经网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尽管最优传输算法在神经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最优传输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其次,最优传输算法的性能受到初始参数和目标函数选择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们需要仔细选择最优传输算法,并进行参数调优和模型优化。
BP神经网络详解与实例_2样版
kjkjkhjk
10
脑神经信息活动的特征
(1)巨量并行性。
(2)信息处理和存储单元结合在一起。
(3)自组织自学习功能。
kjkjkhjk
11
神经网络基本模型
电脉冲 输 入 树 突 细胞体 信息处理 形成 轴突 传输 突 触 输 出
图 12.2 生物神经元功能模型
kjkjkhjk
12
神经元的数学模型
kjkjkhjk 4
ANN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揭示物理平面与认知平面之间的映射,了 解它们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机理,从而揭示思 维的本质,探索智能的本源。 (2)争取构造出尽可能与人脑具有相似功能的计算
机,即ANN计算机。
(3)研究仿照脑神经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将在模
式识别、组合优化和决策判断等方面取得传统计
kjkjkhjk 16
2、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
众多神经元之间组合形成神经网络,例如下图 的含有中间层(隐层)的B-P网络
kjkjkhjk
17
clk
c
k j
k cq
W11
c1 Wp1 … W1j cj Wpj Wij Wi1
… …
W1q cq
输出层LC
Wiq Wpq
W V1p bp Vhp V np
15
kjkjkhjk
或
e x ex f ( x) x , x e e
1 f ( x) 1.
注:若将阈值看作是一个权系数,-1是一个固定的 输入,另有m-1个正常的输入,则(1)式也可表 示为:
y f ( wi xi )
i 1
m
(1)
• 参数识别:假设函数形式已知,则可以从已有的 输入输出数据确定出权系数及阈值。
神经网络算法的代码实现详解
神经网络算法的代码实现详解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它通过构建多层神经元网络来实现对数据的学习与预测。
本文将对神经网络算法的代码实现进行详细解析,通过Python语言实现。
1.数据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
训练数据是用来训练神经网络的样本,通常包含一组输入数据和对应的输出数据。
测试数据则是用来测试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
2.构建神经网络结构接下来,我们需要构建神经网络的结构。
神经网络通常由多层神经元组成,每层神经元与上一层的神经元全连接。
我们可以使用Python的Numpy库来创建神经网络的结构,其中的矩阵运算能够高效地实现神经网络算法。
3.定义激活函数神经网络中,每个神经元都需要一个激活函数来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非线性的结果。
常用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函数、ReLU 函数等。
我们可以在构建神经网络结构时定义激活函数。
4.前向传播前向传播是指从输入层开始,逐层计算神经元的输出,直到输出层为止。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矩阵运算实现,其中每一层的输出都是上一层输出与权重矩阵的乘积再经过激活函数处理得到。
最终,输出层的输出即为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
5.反向传播反向传播是指根据预测结果,逐层更新权重矩阵,以使得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尽可能接近。
反向传播算法通过计算误差项,逆向更新权重矩阵。
误差项的计算根据损失函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用的损失函数有均方误差、交叉熵等。
6.更新权重矩阵根据反向传播算法计算得到的误差项,我们可以更新每一层的权重矩阵。
更新的方法一般是使用梯度下降算法,通过计算每个权重的梯度值以及学习率,来逐步调整权重的取值。
7.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可以开始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训练过程即是重复进行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以不断更新权重矩阵。
通过多次迭代,使得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逼近真实结果。
8.测试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完成后,我们需要使用测试数据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测试,以评估其性能。
神经网络中的时空注意力机制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时空注意力机制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通过模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学习和处理。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时空注意力机制是神经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网络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时空信息。
一、什么是时空注意力机制?时空注意力机制是指神经网络在处理时空数据时,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关联性,对不同位置和时间上的信息进行加权处理的一种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让网络能够在处理时空数据时,更加关注重要的部分,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果。
二、时空注意力机制的工作原理时空注意力机制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注意力权重的计算和特征的加权求和。
1. 注意力权重的计算在时空注意力机制中,网络需要计算每个时空位置的注意力权重。
这个权重表示了该位置对于整体任务的重要性。
计算注意力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使用注意力机制中的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自注意力机制通过计算每个位置与其他位置的相似度,得到一个注意力权重矩阵。
这个矩阵可以表示不同位置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帮助网络更好地理解时空数据。
2. 特征的加权求和计算得到注意力权重后,网络需要将这些权重应用到原始特征上,得到加权后的特征表示。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简单的矩阵乘法来实现。
通过将注意力权重与原始特征进行点乘,再将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加权后的特征表示。
这个加权后的特征表示可以更好地捕捉时空数据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
三、时空注意力机制的应用时空注意力机制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视频分析在视频分析中,时空注意力机制可以帮助网络更好地理解视频中的动作和关系。
通过对视频中每一帧的特征进行注意力加权求和,网络可以更好地捕捉到关键帧和重要动作,从而提高视频分析的效果。
2. 自动驾驶在自动驾驶中,时空注意力机制可以帮助车辆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和交通情况。
神经网络使用方法及步骤详解
神经网络使用方法及步骤详解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神经网络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相互连接的计算模型,它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网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一、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之间通过连接进行信息传递。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权重,用来调整信号的传递强度。
神经网络通过不断调整权重,从而学习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
这个过程称为训练。
二、神经网络的训练步骤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一组有标签的训练数据。
标签是指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如果要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来识别手写数字,那么输入就是一张手写数字的图片,输出就是对应的数字。
2. 网络结构设计:接下来,需要设计神经网络的结构。
神经网络通常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负责接收输入数据,隐藏层用来提取特征,输出层用来产生结果。
3. 权重初始化:在训练之前,需要对神经网络的权重进行初始化。
通常可以使用随机数来初始化权重。
4. 前向传播: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将输入数据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前向传播。
前向传播是指将输入数据从输入层经过隐藏层传递到输出层的过程。
在每个神经元中,输入数据将与权重相乘,并经过激活函数处理,得到输出。
5. 计算损失:在前向传播之后,需要计算神经网络的输出与标签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损失。
常用的损失函数有均方误差和交叉熵等。
6. 反向传播:反向传播是指根据损失来调整神经网络的权重,使得损失最小化。
反向传播通过计算损失对权重的导数,然后根据导数来更新权重。
7. 权重更新:通过反向传播计算得到权重的导数之后,可以使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来更新权重。
优化算法的目标是使得损失函数最小化。
8. 重复训练:以上步骤需要重复多次,直到神经网络的损失收敛到一个较小的值为止。
三、神经网络的应用神经网络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图像识别是神经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之一。
MATLAB中的神经网络算法详解
MATLAB中的神经网络算法详解一、引言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生物神经元工作原理的计算模型,具有模式识别、分类、优化等各种应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进行复杂计算的问题。
而神经网络算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
MATLAB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数值计算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神经网络算法库。
本文将通过对MATLAB中神经网络算法的详细解释,展示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广泛应用。
二、神经网络基础1. 神经网络结构神经网络由神经元(或称为节点)和连接这些神经元的权重组成。
一般而言,神经网络通过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来进行信息传递。
常见的神经网络结构包括前馈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
前馈神经网络是最常见的神经网络结构之一。
它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不会存在回路。
循环神经网络则允许信息在网络中进行循环传递,这使得它能够处理具有时序特点的数据。
2. 权重与偏置在神经网络中,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权重,用来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强度。
权重值可以是正、负,以及接近于零的任意值。
权重值越大,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除了权重,神经网络中还存在一个偏置值,用来表示神经元的激活阈值。
3. 激活函数激活函数决定了神经元的输出结果。
常见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函数、ReLU函数等。
激活函数的引入可以使神经网络模型拟合非线性问题。
三、MATLAB中的神经网络算法1. 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在MATLAB中,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工具箱来建立神经网络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网络的架构,包括输入层的节点数、隐藏层的节点数、输出层的节点数等。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MATLAB提供的函数创建一个神经网络对象,设定各层的节点数以及激活函数类型。
2. 训练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是一个优化问题。
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损失函数来衡量模型在训练数据上的拟合程度。
MATLAB提供了多种优化算法,如反向传播算法、遗传算法等,用于调整网络中的权重和偏置,从而最小化损失函数。
神经网络中的图网络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图网络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间相互连接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解决各种问题。
近年来,图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网络模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网络中的图网络,探讨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图网络的基本概念图网络是一种基于图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它将数据表示为节点和边的集合,节点表示数据的特征,边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
图网络通过学习节点和边的特征,来实现对图数据的分类、回归和生成等任务。
图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图卷积层、图注意力机制和图池化操作。
图卷积层是图网络的核心组件,它通过聚合节点周围的特征来更新节点的表示。
图注意力机制可以学习节点之间的重要性权重,从而更好地捕捉节点之间的关系。
图池化操作用于减少图的规模,提取图的全局特征。
二、图网络的应用领域图网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社交网络分析、推荐系统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在社交网络分析中,图网络可以用于识别社区结构、预测用户行为和发现关键节点。
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中的节点和边的特征,可以揭示社交网络的结构和演化规律,为社交网络的管理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在推荐系统中,图网络可以利用用户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个性化程度。
通过构建用户-物品图,可以利用图网络的聚合和注意力机制来学习用户和物品的表示,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推荐。
在生物信息学中,图网络可以用于蛋白质折叠预测、基因表达分析和药物发现等任务。
通过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图网络的发展趋势图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网络模型,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图网络需要处理大规模图数据,如何高效地处理大规模图数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有一些基于采样和近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大规模图数据,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高图网络的可扩展性。
其次,图网络的解释性和可解释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学习和调整权重来实现对输入数据的分类和预测。
而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解析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包括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反向传播算法的原理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基于梯度下降法,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网络中各个权重的偏导数来更新权重。
其核心思想是将输出误差从网络的输出层向输入层进行传播,并根据误差的梯度来调整网络中的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二、反向传播算法的步骤反向传播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前向传播:将输入数据通过神经网络的各个层,得到输出结果。
2. 计算损失函数:将网络的输出结果与真实值进行比较,计算损失函数的值。
3. 反向传播:从输出层开始,计算损失函数对网络中每个权重的偏导数。
4. 权重更新:根据偏导数的值和学习率,更新网络中的权重。
5. 重复以上步骤:重复执行前向传播、损失函数计算、反向传播和权重更新,直到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
三、反向传播算法的应用反向传播算法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图像分类: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学习到图像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分类。
2. 语音识别: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利用反向传播算法,可以实现对语音信号的识别和转录。
3. 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学习到文本的语义和语法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处理和理解。
4. 推荐系统:利用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实现个性化的推荐。
四、反向传播算法的改进虽然反向传播算法在神经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计算量大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法,如随机梯度下降法、正则化、批量归一化等。
五、结语神经网络中的反向传播算法是实现网络训练和权重调整的关键步骤。
通过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结合,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和调整权重,实现对输入数据的分类和预测。
神经网络中的多尺度卷积操作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多尺度卷积操作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从输入数据中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或回归等任务。
神经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卷积层,而多尺度卷积操作则是卷积层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多尺度卷积操作是指在卷积层中使用不同大小的卷积核进行卷积操作。
为什么要使用多尺度卷积呢?这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尺度的特征对于识别和分类任务都有一定的贡献。
例如,在图像分类中,较小的卷积核可以捕捉到细节特征,而较大的卷积核可以捕捉到整体特征。
因此,使用多尺度卷积操作可以提高神经网络对输入数据的感知能力。
在神经网络中,多尺度卷积操作可以通过不同大小的卷积核来实现。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使用一组不同大小的卷积核,并将它们的输出进行拼接。
例如,可以使用3x3、5x5和7x7大小的卷积核,然后将它们的输出在通道维度上进行拼接。
这样,神经网络就可以同时获得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
除了不同大小的卷积核,多尺度卷积操作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步长来实现。
步长是指卷积核在输入数据上滑动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步长可以提取更多的特征信息,而较大的步长可以减少计算量。
因此,在设计神经网络时,可以根据任务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步长。
多尺度卷积操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池化操作。
池化操作是指将输入数据划分为不重叠的区域,并从每个区域中提取一个值作为输出。
常见的池化操作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在多尺度卷积操作中,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应用不同的池化操作。
例如,可以在较小的尺度上使用最大池化,而在较大的尺度上使用平均池化。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神经网络对输入数据的感知能力。
总结起来,多尺度卷积操作是神经网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提高神经网络对输入数据的感知能力。
通过使用不同大小的卷积核、不同的步长和不同的池化操作,神经网络可以同时获得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
这对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语音识别等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神经网络时,多尺度卷积操作并不是一定要使用的技术。
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详解
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详解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已经在各个领域展现了出色的性能。
然而,要让神经网络发挥出其最佳的性能,就需要使用优化算法来调整网络的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神经网络优化算法。
一、梯度下降法梯度下降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参数的梯度,然后以负梯度的方向更新参数,从而使损失函数逐渐减小。
梯度下降法有两种形式:批量梯度下降法(Batch Gradient Descent)和随机梯度下降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批量梯度下降法在每一次迭代中使用全部训练样本计算梯度,因此计算效率较低。
而随机梯度下降法每次迭代只使用一个样本计算梯度,计算效率更高,但是由于随机性的引入,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二、动量法动量法是一种改进的梯度下降法,旨在解决梯度下降法在参数更新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问题。
动量法引入了一个动量项,用于加速参数更新,并且可以帮助跳出局部极小值。
动量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参数更新时,不仅考虑当前梯度的方向,还考虑历史梯度的方向。
通过给历史梯度引入一个权重,可以使参数更新更加平滑,避免了陷入局部极小值的困境。
三、自适应学习率方法梯度下降法和动量法都需要手动设置学习率,而且学习率的选择对算法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自适应学习率方法,如Adagrad、Adadelta、RMSprop和Adam等。
这些自适应学习率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参数的历史梯度信息自动调整学习率。
具体来说,这些方法会根据参数的梯度平方和或其他统计信息来更新学习率。
这样一来,参数的学习率会根据梯度的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数据分布和问题。
四、正则化方法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过拟合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过拟合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正则化方法,如L1正则化、L2正则化和Dropout等。
CNN(卷积神经网络)详解
CNN(卷积神经网络)详解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用于处理具有类似网格结构的数据。
这种网络结构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
CNN采用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等多种不同的层来提取特征。
一、卷积层卷积层是CNN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层,它可以检测不同的特征,比如边缘、颜色和纹理等。
通常情况下,卷积层的输入是一个彩色或者灰度的图像,输出则是不同数量的“特征图”。
每个特征图对应一个特定的特征。
卷积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叫做卷积核(Kernel),也就是滤波器。
卷积核是一个小的矩阵,它在输入数据的二维平面上滑动,将每个位置的像素值与卷积核的对应位置上的值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得到卷积层的输出。
通过不同的卷积核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特征。
二、池化层池化层是CNN中的另一种重要层,它可以对卷积层的输出做降维处理,并且能够保留特征信息。
池化层通常是在卷积层之后加上的,其作用是将附近几个像素点合并成一个像素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小数据量,同时也可以使特征更加鲁棒。
池化层通常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
最大池化是从相邻的像素中寻找最大值,即将一个矩阵划分成多个小矩阵,然后寻找每个小矩阵中的最大值,最后将每个小矩阵中的最大值组成的矩阵作为输出。
平均池化则是简单地取相邻像素的平均值作为输出。
三、全连接层全连接层,也叫做密集连接层,是CNN中的最后一层,它将池化层输出的结果转化成一个一维的向量,并将其送入神经网络中进行分类或者回归预测。
全连接层通常使用softmax或者sigmoid等激活函数来输出分类结果。
四、CNN的应用CNN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图像分类、物体检测、人脸识别、文字识别等。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图像分类,即将一张图片分为不同的目标类别。
通过卷积层和池化层不断地提取出图像的特征,然后送进全连接层对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
神经网络中的LSTM与GRU模型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LSTM与GRU模型详解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和工作方式的计算模型,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取数据的特征,并进行复杂的预测和分类任务。
在神经网络中,LSTM(长短期记忆)和GRU(门控循环单元)是两种常用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它们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长期依赖性。
LSTM模型是由Hochreiter和Schmidhuber于1997年提出的,它通过引入门控机制解决了传统循环神经网络中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
LSTM模型中的核心组件是记忆单元(memory cell),它可以存储和读取信息,并根据输入和上一时刻的状态进行计算。
记忆单元由一个遗忘门(forget gate)、输入门(input gate)和输出门(output gate)组成,它们通过sigmoid函数将输入和状态进行加权求和,并通过tanh函数进行非线性转换。
遗忘门决定了哪些信息需要从记忆单元中删除,输入门决定了哪些信息需要存储到记忆单元中,输出门决定了哪些信息需要输出到下一时刻。
这种门控机制使得LSTM模型能够有效地处理长序列数据,并具有记忆和遗忘的能力。
此外,LSTM模型还可以通过堆叠多个记忆单元来增加网络的深度,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与LSTM相比,GRU模型是由Cho等人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简化的门控循环单元模型。
GRU模型只包含更新门(update gate)和重置门(reset gate),它们通过sigmoid函数和tanh函数来控制输入和状态的更新。
更新门决定了上一时刻的状态对当前时刻的影响程度,重置门决定了上一时刻的状态对当前时刻的遗忘程度。
相比于LSTM模型,GRU模型的参数更少,计算量更小,训练速度更快。
同时,GRU模型也具有较好的长期依赖性和记忆能力。
因此,在一些资源受限的场景下,如移动设备上的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任务中,GRU模型更为常用。
除了LSTM和GRU模型,还有一些其他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如双向循环神经网络(Bidirectional RNN)和递归神经网络(Recursive Neural Network)。
神经网络中的RNN和LSTM模型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RNN和LSTM模型详解在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计算模型。
它通过学习数据的模式和规律,能够进行分类、预测等任务。
其中,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简称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简称LSTM)是两种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
RNN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神经网络,它通过将当前的输入和之前的状态结合起来,来预测下一个状态。
与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不同,RNN在处理序列数据时能够考虑到上下文的信息。
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中,RNN可以根据前面的单词来预测下一个单词,从而生成连贯的句子。
然而,传统的RNN模型存在着“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
当序列长度较长时,梯度会逐渐消失或爆炸,导致网络无法有效地学习长期依赖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STM模型应运而生。
LSTM是一种特殊的RNN变体,它引入了门控机制来控制信息的流动。
LSTM 单元中的三个门: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分别用来控制输入、记忆和输出的权重。
通过这种方式,LSTM能够有效地捕捉长期依赖关系,并且能够更好地处理序列数据。
具体来说,LSTM模型通过输入门来决定哪些信息需要被记住,通过遗忘门来决定哪些信息需要被遗忘,通过输出门来决定哪些信息需要输出。
这种门控机制使得LSTM能够在处理长序列时保持较为稳定的梯度,并且能够更好地捕捉序列中的重要特征。
除了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LSTM还引入了一个细胞状态(cell state),用来存储和传递信息。
细胞状态在整个序列中保持不变,只有通过门控机制来更新和调整。
这种机制使得LSTM能够在长序列中有效地传递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序列的上下文。
总结一下,RNN和LSTM是两种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处理序列数据。
RNN通过循环的方式将当前输入和之前的状态结合起来,来预测下一个状态。
然而,传统的RNN模型存在着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问题。
神经网络中的生成对抗神经网络详解
神经网络中的生成对抗神经网络详解生成对抗神经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简称GANs)是一种由两个神经网络组成的模型,其中一个网络被称为生成器(Generator),另一个网络被称为判别器(Discriminator)。
GANs 的目标是通过生成器网络生成逼真的数据样本,使其能够欺骗判别器网络,从而达到生成高质量数据的目的。
1. GANs的基本原理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之间的对抗学习来提高生成器的性能。
生成器的目标是生成与真实数据样本相似的数据,而判别器的目标是将生成器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数据区分开来。
在训练过程中,生成器和判别器相互竞争,不断优化自己的参数,以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2. 生成器网络生成器网络的作用是将一个随机噪声向量作为输入,并通过一系列的神经网络层来生成与真实数据样本相似的数据。
生成器网络通常采用反卷积(Deconvolution)层或转置卷积(Transposed Convolution)层来实现数据的上采样,从而将低维噪声向量转换为高维的数据样本。
生成器网络的参数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以使生成器生成的数据更加逼真。
3. 判别器网络判别器网络的作用是将生成器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数据进行区分。
判别器网络通常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来提取数据的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将提取的特征映射到一个概率值,表示输入数据是真实数据的概率。
判别器网络的参数也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新,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区分生成器生成的数据和真实数据。
4. GANs的训练过程GANs的训练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初始化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参数;- 从真实数据中随机采样一批数据样本;- 通过生成器网络生成一批与真实数据样本相似的数据;- 将生成的数据和真实数据混合在一起,作为判别器的输入;- 训练判别器网络,使其能够更好地区分生成的数据和真实数据;- 训练生成器网络,使其生成的数据能够欺骗判别器,使判别器无法准确区分生成的数据和真实数据;-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生成器和判别器的性能达到预期。
详解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
详解循环神经⽹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本⽂结构:1. 模型2. 训练算法3. 基于 RNN 的语⾔模型例⼦4. 代码实现1. 模型和全连接⽹络的区别更细致到向量级的连接图为什么循环神经⽹络可以往前看任意多个输⼊值循环神经⽹络种类繁多,今天只看最基本的循环神经⽹络,这个基础攻克下来,理解拓展形式也不是问题。
⾸先看它和全连接⽹络的区别:下图是⼀个全连接⽹络:它的隐藏层的值只取决于输⼊的 x⽽ RNN 的隐藏层的值 s 不仅仅取决于当前这次的输⼊ x,还取决于上⼀次隐藏层的值 s:这个过程画成简图是这个样⼦:其中,t 是时刻, x 是输⼊层, s 是隐藏层, o 是输出层,矩阵 W 就是隐藏层上⼀次的值作为这⼀次的输⼊的权重。
上⾯的简图还不能够说明细节,来看⼀下更细致到向量级的连接图:Elman networkElman and Jordan networks are also known as "simple recurrent networks" (SRN).其中各变量含义:输出层是⼀个全连接层,它的每个节点都和隐藏层的每个节点相连,隐藏层是循环层。
图来⾃wiki:为什么循环神经⽹络可以往前看任意多个输⼊值呢?来看下⾯的公式,即 RNN 的输出层 o 和隐藏层 s 的计算⽅法:如果反复把式 2 带⼊到式 1,将得到:这就是原因。
2. 训练算法RNN 的训练算法为:BPTTBPTT 的基本原理和 BP 算法是⼀样的,同样是三步:1. 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2. 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项值,它是误差函数E对神经元j的加权输⼊的偏导数;3. 计算每个权重的梯度。
最后再⽤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更新权重。
BP 算法的详细推导可以看这篇:下⾯详细解析各步骤:1. 前向计算计算隐藏层 S 以及它的矩阵形式:注意下图中,各变量的维度,标在右下⾓了,s 的上标代表时刻,下标代表这个向量的第⼏个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让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神经网络。
这是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神经网络。
红色的是输入层,绿色的是输出层,紫色的是中间层(也叫隐藏层)。
输入层有3个输入单元,隐藏层有4个单元,输出层有2个单元。
后文中,我们统一使用这种颜色来表达神经网络的结构。
图1 神经网络结构图设计一个神经网络时,输入层与输出层的节点数往往是固定的,中间层则可以自由指定;神经网络结构图中的拓扑与箭头代表着预测过程时数据的流向,跟训练时的数据流有一定的区别;结构图里的关键不是圆圈(代表“神经元”),而是连接线(代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每个连接线对应一个不同的权重(其值称为权值),这是需要训练得到的。
除了从左到右的形式表达的结构图,还有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是从下到上来表示一个神经网络。
这时候,输入层在图的最下方。
输出层则在图的最上方,如下图:图2 从下到上的神经网络结构图二神经元2.结构神经元模型是一个包含输入,输出与计算功能的模型。
输入可以类比为神经元的树突,而输出可以类比为神经元的轴突,计算则可以类比为细胞核。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元模型:包含有3个输入,1个输出,以及2个计算功能。
注意中间的箭头线。
这些线称为“连接”。
每个上有一个“权值”。
图3 神经元模型连接是神经元中最重要的东西。
每一个连接上都有一个权重。
一个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就是让权重的值调整到最佳,以使得整个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
我们使用a来表示输入,用w来表示权值。
一个表示连接的有向箭头可以这样理解:在初端,传递的信号大小仍然是a,端中间有加权参数w,经过这个加权后的信号会变成a*w,因此在连接的末端,信号的大小就变成了a*w。
在其他绘图模型里,有向箭头可能表示的是值的不变传递。
而在神经元模型里,每个有向箭头表示的是值的加权传递。
图4 连接(connection)如果我们将神经元图中的所有变量用符号表示,并且写出输出的计算公式的话,就是下图。
图5 神经元计算可见z是在输入和权值的线性加权和叠加了一个函数g的值。
在MP模型里,函数g是sgn函数,也就是取符号函数。
这个函数当输入大于0时,输出1,否则输出0。
下面对神经元模型的图进行一些扩展。
首先将sum函数与sgn函数合并到一个圆圈里,代表神经元的内部计算。
其次,把输入a与输出z写到连接线的左上方,便于后面画复杂的网络。
最后说明,一个神经元可以引出多个代表输出的有向箭头,但值都是一样的。
神经元可以看作一个计算与存储单元。
计算是神经元对其的输入进行计算功能。
存储是神经元会暂存计算结果,并传递到下一层。
图6 神经元扩展当我们用“神经元”组成网络以后,描述网络中的某个“神经元”时,我们更多地会用“单元”(unit)来指代。
同时由于神经网络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有向图,有时也会用“节点”(nod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神经元模型的使用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有一个数据,称之为样本。
样本有四个属性,其中三个属性已知,一个属性未知。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三个已知属性预测未知属性。
具体办法就是使用神经元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个已知属性的值是a1,a2,a3,未知属性的值是z。
z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
这里,已知的属性称之为特征,未知的属性称之为目标。
假设特征与目标之间确实是线性关系,并且我们已经得到表示这个关系的权值w1,w2,w3。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神经元模型预测新样本的目标。
三单层神经网络(感知器)2 结构下面来说明感知器模型。
在原来MP模型的“输入”位置添加神经元节点,标志其为“输入单元”。
其余不变,于是我们就有了下图:从本图开始,我们将权值w1, w2, w3写到“连接线”的中间。
图7 单层神经网络在“感知器”中,有两个层次。
分别是输入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里的“输入单元”只负责传输数据,不做计算。
输出层里的“输出单元”则需要对前面一层的输入进行计算。
我们把需要计算的层次称之为“计算层”,并把拥有一个计算层的网络称之为“单层神经网络”。
有一些文献会按照网络拥有的层数来命名,例如把“感知器”称为两层神经网络。
但在本文里,我们根据计算层的数量来命名。
假如我们要预测的目标不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向量,例如[2,3]。
那么可以在输出层再增加一个“输出单元”。
下图显示了带有两个输出单元的单层神经网络,其中输出单元z1的计算公式如下图。
图8 单层神经网络(Z1)可以看到,z1的计算跟原先的z并没有区别。
我们已知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可以向多个神经元传递,因此z2的计算公式如下图。
可以看到,z2的计算中除了三个新的权值:w4,w5,w6以外,其他与z1是一样的。
整个网络的输出如下图:图10 单层神经网络(Z1和Z2)目前的表达公式有一点不让人满意的就是:w4,w5,w6是后来加的,很难表现出跟原先的w1,w2,w3的关系。
W来表达一个权值。
下标中的x代表后一层神经元的因此我们改用二维的下标,用,x y序号,而y代表前一层神经元的序号(序号的顺序从上到下)。
w代表后一层的第1个神经元与前一层的第2个神经元的连接的权值。
根据以例如,1,2上方法标记,我们有了下图。
如果我们仔细看输出的计算公式,会发现这两个公式就是线性代数方程组。
因此可以用矩阵乘法来表达这两个公式。
例如,输入的变量是12[]3Ta a a ,,(代表由a1,a2,a3组成的列向量),用向量 a 来表示。
方程的左边是[12]T z z ,,用向量 z 来表示。
系数则是矩阵 W (2行3列的矩阵,排列形式与公式中的一样)。
于是,输出公式可以改写成:g( W* a) = z这个公式就是神经网络中从前一层计算后一层的矩阵运算。
3.效果与神经元模型不同,感知器中的权值是通过训练得到的。
因此,根据以前的知识我们知道,感知器类似一个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做线性分类任务。
我们可以用 决策分界来形象的表达分类的效果。
决策分界就是在二维的数据平面中划出一条直线,当数据的维度是3维的时候,就是划出一个平面,当数据的维度是n 维时,就是划出一个n -1维的超平面。
下图显示了在二维平面中划出决策分界的效果,也就是感知器的分类效果。
图12 单层神经网络(决策分界)感知器只能做简单的线性分类任务。
四两层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1.引子两层神经网络是本文的重点,因为正是在这时候,神经网络开始了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
Minsky说过单层神经网络无法解决异或问题。
但是当增加一个计算层以后,两层神经网络不仅可以解决异或问题,而且具有非常好的非线性分类效果。
不过两层神经网络的计算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较好的解法。
1986年,Rumelhar和Hinton等人提出了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算法,解决了两层神经网络所需要的复杂计算量问题,从而带动了业界使用两层神经网络研究的热潮。
目前,大量的教授神经网络的教材,都是重点介绍两层(带一个隐藏层)神经网络的内容。
2.结构两层神经网络除了包含一个输入层,一个输出层以外,还增加了一个中间层。
此时,中间层和输出层都是计算层。
我们扩展上节的单层神经网络,在右边新加一个层次(只含有一个节点)。
现在,我们的权值矩阵增加到了两个,我们用上标来区分不同层次之间的变量。
例如()y x a 代表第y 层的第x 个节点。
1z ,2z 变成了(2)1a ,(2)2a 。
下图给出了(2)1a ,(2)2a 的计算公式。
图13 两层神经网络(中间层计算)计算最终输出z 的方式是利用了中间层的(2)1a ,(2)2a 和第二个权值矩阵计算得到的,如下图。
图14 两层神经网络(输出层计算)假设我们的预测目标是一个向量,那么与前面类似,只需要在“输出层”再增加节点即可。
我们使用向量和矩阵来表示层次中的变量。
(1)a ,(2)a , z 是网络中传输的向量数据。
1W 和2W 是网络的矩阵参数。
如下图:图15 两层神经网络(向量形式)使用矩阵运算来表达整个计算公式的话如下:g(1W * (1)a ) = (2)ag(2W * (2)a ) = z由此可见,使用矩阵运算来表达是很简洁的,而且也不会受到节点数增多的影响(无论有多少节点参与运算,乘法两端都只有一个变量)。
因此神经网络的教程中大量使用矩阵运算来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至今为止,我们对神经网络的结构图的讨论中都没有提到偏置节点(bias unit )。
事实上,这些节点是默认存在的。
它本质上是一个只含有存储功能,且存储值永远为1的单元。
在神经网络的每个层次中,除了输出层以外,都会含有这样一个偏置单元。
正如线性回归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中的一样。
偏置单元与后一层的所有节点都有连接,我们设这些参数值为向量 b ,称之为偏置。
如下图。
图16 两层神经网络(考虑偏置节点)可以看出,偏置节点很好认,因为其没有输入(前一层中没有箭头指向它)。
有些神经网络的结构图中会把偏置节点明显画出来,有些不会。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明确画出偏置节点。
在考虑了偏置以后的一个神经网络的矩阵运算如下:g( W(1)* a(1) + b(1)) = a(2)g( W(2)* a(2) + b(2)) = z需要说明的是,在两层神经网络中,我们不再使用sgn函数作为函数g,而是使用平滑函数sigmoid作为函数g。
我们把函数g也称作激活函数(active function)。
事实上,神经网络的本质就是通过参数与激活函数来拟合特征与目标之间的真实函数关系。
初学者可能认为画神经网络的结构图是为了在程序中实现这些圆圈与线,但在一个神经网络的程序中,既没有“线”这个对象,也没有“单元”这个对象。
实现一个神经网络最需要的是线性代数库。
3.效果与单层神经网络不同。
理论证明,两层神经网络可以无限逼近任意连续函数。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面对复杂的非线性分类任务,两层(带一个隐藏层)神经网络可以分类的很好。
下面就是一个例子(此两图来自colah的博客),红色的线与蓝色的线代表数据。
而红色区域和蓝色区域代表由神经网络划开的区域,两者的分界线就是决策分界。
图17 两层神经网络(决策分界)可以看到,这个两层神经网络的决策分界是非常平滑的曲线,而且分类的很好。
有趣的是,前面已经学到过,单层网络只能做线性分类任务。
而两层神经网络中的后一层也是线性分类层,应该只能做线性分类任务。
为什么两个线性分类任务结合就可以做非线性分类任务?我们可以把输出层的决策分界单独拿出来看一下。
就是下图:图18 两层神经网络(空间变换)可以看到,输出层的决策分界仍然是直线。
关键就是,从输入层到隐藏层时,数据发生了空间变换。
也就是说,两层神经网络中,隐藏层对原始的数据进行了一个空间变换,使其可以被线性分类,然后输出层的决策分界划出了一个线性分类分界线,对其进行分类。
这样就导出了两层神经网络可以做非线性分类的关键–隐藏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