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发行动因、宣告效应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转债发行动因、宣告效应影响因素比较研究可转换债券因为本身自带的看涨期权性质,相较于一般的公司债券可转债的票面利率更低,而和一般的股票公开发行相比,可转债不但可以延缓股权稀释的
进程且能以高于现行股价的价格售出股票,将公开发行对公司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基于理论研究的角度,发行可转债被当作一种成本低的债务融资方式,也可看成一种“后门的”权益融资方式。而从其在在我国资本市场实际运用的现实来看,与公司债券、公开增发等融资方式相比,可转债的使用次数并不多、每次的发行规模并不大。可见,理论分析和市场实践出现了冲突。
而公司融资的基本逻辑是,如果投融资的基本目标是股东财富或公司价值最大化,那么公司在融资方式选择时一定会考虑外部市场的反应或信号传递效应;
于是,公司有动机将一些利好因素传递出去,至少将经营管理的真实信息传递出去。那么,趋动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的因素,对可转债选择的影响和对公告效应的影响应该是一致的,否则这个信号就是误传并可能因此有损公司价值。按照这一逻辑,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可转债
发行宣告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比较上市公司、投资者对可转债选择判断的角度、依据是否一致,进而解释上述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细分为三大层次。
首先,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上市公司选择了可转债而不是选择公司债券、公开增发、配股等其它直接融资方式。其次,这些可能影响可转债选择的因素,是不是影响了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宣告后的市场反映,又是如何影响的。最后,本文比较了这些因素对可转债选择和可转债宣告效应不同的或相同的影响及其意义。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主板市场中发行可转债、公司债、配股、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文献研究选择了财务风险、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代理成本、资本结构、公司规模和市场行情、股权稀释度反映公司自身素质、市场行情、发行要素共三大类八大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事件研究法、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比较了这些因素对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和宣告效应的影响。
研究发现,只有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股权集中度显著影响了上市公司对可转债的选择;资产负债率与可转债选择负相关,即资产负债率越高
企业越倾向选择可转债外的其它融资方式,而后两者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可
转债。本文根据事件日超常收益和(-1,0)的累积超常收益,认定可转债具有显著为负的宣告效应;回归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公司规模、股权稀释度显著影响了宣告效应,而且资产负债率或股权稀释度与宣告效应负相关,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公司规模与宣告效应正相关。可见,就我国主板市场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风险、公司成长性、股权结构影响了其对可转债的选择;而市场的投资者在评价可转债融资选择的时候,主要的价值判断依据是公司财务风险、成长性、资产规模,以及可转债发行对原有股本的稀释度等因素。最为重要的是,当一个公司资产负债率越低的时候,或者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越快的时候,公司越
倾向于选择可转债,而这个时候公司,投资者越看好可转债的发行,公司的市值也会提高。
而市场行情、发行条款本身对公司、投资者的选择和判断都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