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导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任安书》导学案(五)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在自习或自主时间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掌握文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用25分钟把预习案、探究案完成,剩余时间完成训练案。

2、重点预习:第六段的文意。

3、把有疑问的题或词中的句子做好标记或写到后面的“我的疑问处”。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遭遇。

2、体会作者隐忍苟活、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学会面对人生重大

挫折进行思考,养成对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3、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前活动】

一、背诵课文第五段,小组成员互查。

二、名句默写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皆意有所郁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来者。

③、《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知识链接】了解《史记》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1、“本纪”

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2、“表”

所以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3、“书”

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世家”

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5、“列传”

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七十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这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

总之,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

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预习案】

朗读第六段,结合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把握文意,将重要的词语语义标注在课文中。

【探究案】

探究课文第六段

一、朗读环节(自由读、单读、齐读)

二、积累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则仆偿前世之责

2、解释加点的字

网罗天下放失

..旧闻考.之行事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通.古今之变

草创未就.就.极刑而无愠色

..

偿前辱之责.

3、翻译重点语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三、问题探究1、本段作者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本段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史记》的有关情况?这和上文有何联系?

【课堂小结】本段内容:效法古代圣贤忍辱负重,退而著书。

【课堂反思】

1.本堂课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训练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思想的一组是()

①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