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的传说

合集下载

每日一中药-仙鹤草

每日一中药-仙鹤草
每日一味中药
仙鹤草
相传有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流出鼻血,但用 什么方法都无济于事,堵住了鼻子血又从嘴里流 出来。正在这时,忽然看见一只仙鹤嘴里衔着一 根草,慢慢从头顶飞过来。正巧那根草落在他的 身边,流鼻血的秀才急忙把野草放在嘴里嚼了起 来,有了水分的滋润,嗓子不干了,口也不渴了, 没一会儿,鼻血也不流了。后来秀才功成名就, 为纪念送草药的仙鹤,就把它取名叫“仙鹤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多分枝,高30~90厘米,全体密生 长柔毛。叶互生,单数参差羽状复叶,小叶,无柄,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 长3~6.5厘米,宽1~3厘米,边缘有锯齿,托叶近卵形。总状花序顶生, 苞片细小,常3裂;花黄色,直径6~9厘米;萼筒外面有槽并有毛,顶端 生一圈钩状刺毛,裂片5;雄蕊10;心片20。瘦果倒圆锥形。
现代研究证明,仙鹤草含仙鹤草素、鞣质及少量维生素K,具有良 好的止血作用,《现代实用中药》将其列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用于 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血、痔血等。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能强壮扶正补虚,对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 色萎黄、气虚自汗、心悸怔忡等症有良好的疗效,故名脱力草。
现代研究
仙鹤草
仙鹤草为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龙芽草地上全草,性味苦、涩、平, 归经肺、肝、脾经,具有收敛止血、消积止痢、解毒消肿的功效,用 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腹泻、痢疾、 脱力劳伤、疟疾、疔疮痈肿、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 《生草药性备要》载:“(仙鹤草)理跌打伤,止血,散疮毒”。《百 草镜》载:“(仙鹤草治)跌仆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全国其它各地亦有生产。
仙鹤草
又名龙牙草、脱力草

64味中药传说故事解析

64味中药传说故事解析

六十四味中药传说故事●传说故事-白芨在中草药中有一味叫“白芨”的止血良药,性味苦、甘涩、微寒。

入肝、胃、肺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内外伤出血。

不过,它最早的名字不是叫白芨,而是叫白根。

至于为什么叫起白芨来,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从前,在一个县衙大牢里,关押着不少犯人。

看管他们的老狱卒,为人正派,心眼好,对犯人从来没有打骂过,还时常与犯人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

一天,一个叫白及的死囚忽然病危快要死了,老狱卒忙去禀告县官。

县官听后微微一笑说:“再过一个月,白及就要砍头了,现在死了,也省了我们一刀!”老狱卒听了心想:虽说白及罪大该死,但没有到死期,有病还是要给看的。

于是他瞒着县官,从外面请来一个郎中,到大牢里给白及治病,自己为他付的药费。

没过几天,白及的病就好了,为此白及很受感动。

一晃二十多天过去,白及的死期到了。

白及告诉老狱卒说:“我七次犯重罪,屡遭刑讯拷问,使肺部受伤以至于呕血。

多亏我有一秘方,皆靠此药止血恢复。

方法是,只用白根为末,米汁调服,其效如神。

”后来白及被砍头处死,其胸部被剖开后,看见肺部都有十余处伤的窍穴,都已经被填补起来,白根药的颜色也没有改变。

老狱卒牢记此方。

后转告其友张郎中,张郎中用此方救治一咳血不止的垂危病人,果然有效,一日即止血,挽救了性命。

一天,张郎中问老狱卒这药叫什么名字,老狱卒因年老记性差,只记得是白及献的方,把白根药名忘掉了,就顺口说了一句:“白及!”就这样,白根从此就有了“白芨”这个名。

●传说故事-白芍《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散,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

不仅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

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

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

宋单父也被召人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

止血良药——仙鹤草

止血良药——仙鹤草

龙源期刊网 止血良药——仙鹤草作者:清廉来源:《保健与生活》2013年第08期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芽草的全草,又有“龙牙草”“脱力草”“石打穿”等别名。

夏秋茎叶茂盛时割取,除去杂质,晒干,切断生用。

仙鹤草是传统的止血良药。

它的人药过程,在民间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古代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路经一段沙漠地带,因时值炎炎盛夏,烈日当空,热得二人汗流浃背,又渴又累。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秀才又发生了鼻出血,鼻子鲜血直流,这让另一个秀才更是慌了手脚。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让他们到哪里去寻药呢?正在此时,忽见空中飞来几只仙鹤,并从仙鹤口中掉下几根草,鼻子流血的秀才,急忙把野草放在嘴中嚼了起来,有了水分的滋润不但嗓子不干了,口渴轻了许多,而且鼻血也止了。

后来两位秀才都考中了进士,当上了七品知县,就派人到山中寻找那种野草,经多次试验应用,证明此草确实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为纪念送草的仙鹤,就把此草命名为“仙鹤草”。

仙鹤草味苦、性凉而涩,归肺、肝、脾、胃四经,因其味苦性凉,是中医凉血止血要药,临床多用于治疗咯血、吐血、鼻出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以及妇女崩漏下血等多种出血症。

此外,它还有散疮毒等作用,可用于脱力劳伤、闪挫损伤以及腰痛、热痢、滴虫性阴道炎等症的治疗。

研究表明,仙鹤草含仙鹤草素、鞣质等成分,能使凝血时间缩短,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还有消除疲劳等作用。

所以古人将其用于脱力劳伤等症的治疗,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仙鹤草还是中草药中一味抗癌良药,有很强的抗癌作用。

据《药镜·拾遗赋》记载,仙鹤草能“滚咽膈之痰,平翻胃之啰……噎膈翻胃,从来医者病者,群相畏惧,以为不治之症,余得此剂,十投九效”。

翻胃即现代所指食管癌。

研究表明,仙鹤草的提取物中至少含有12种成分,其大部分具有抗癌功效。

日本在筛选近千种天然抗癌药物后,得到3种抗癌活性最高的中药,其中之一就有仙鹤草。

它在临床上多用于食管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直肠癌等癌症的治疗。

带仙字的药都是好药——仙鹤草

带仙字的药都是好药——仙鹤草

带仙字的药都是好药——仙鹤草中草药的取名都是意味深长的,比如带仙字的药功效都很全面,效力非凡,像仙鹤草、仙灵脾(淫羊藿)、仙茅、仙遗粮(土茯苓),下面先介绍仙鹤草。

传说有两秀才上京赶考,途中一人突发鼻衄,流血不止,同伴为其用尽一切紧急止血方法,均未奏效。

正在束手无策之时,一只仙鹤从天上飞过,两人遂向仙鹤求救,仙鹤将口中衔着的小草丢下,流鼻血的秀才将其放入口中咀嚼,吞咽药汁,不多时鼻血止住了。

为了纪念仙鹤的帮助,遂将此草药命名为仙鹤草。

仙鹤草,又叫脱力草或石打穿,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茎叶,临床使用仙鹤草一般生用较多,偶有炒炭用,用于滋补多生用。

仙鹤草的根长得特像香附子,但稍微大一点,所以这两种药主治有共通的地方。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

归肺、肝、脾经,有补虚强壮、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的功效。

仙鹤草是一味常用止血药,虽然人们将它划归为止血药物,但它的功用远不仅限于止血,现在用于治疗其他一些类型的疾病同样收效显著,不妨让我们一同来关注一下。

临床上主要用于劳累过度致脱力劳伤,用于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崩漏等;治疗痢疾,以治血痢为其所长,因有收敛性,对久痢不愈者尤宜;还可用于痈肿疮疥、痔疮、滴虫性阴道炎等。

1.治疗疲乏症。

整日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精神不振属于脾气虚弱的表现,仙鹤草在治疗出血病症的同时,还具补脾益气之作用,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上述诸症效果良好。

用法:仙鹤草40克、红糖30克,先将仙鹤草煎2次合匀,分成2份,早晚各一份,饮用前将红糖融化在药液中饮用。

脱力劳伤:仙鹤草30克,大枣10枚。

水煎服,一日一剂。

2.治疗肿瘤临床应用发现,仙鹤草具有活血祛瘀,消除肿瘤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具有较好的作用,在应用时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复方中使用。

3.治疗肾炎肾炎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疾病,不管是急性肾炎还是慢性肾炎,将仙鹤草加入配方中,会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这是因为仙鹤草不但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而且能消除尿中红细胞,故治疗肾炎有佳效4.治疗糖尿病如今,糖尿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病”,给人们的生活及心理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中医的传奇故事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收载了1892种,每种中药的治疗作用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很难从文献中找出翔实的记载,而各种民间的传说却十分丰富。

上古时期把发现中药的功劳都记在神农的身上,神农之后就只能从传奇故事中去寻找根源了。

从这些传奇故事中,能知道药物用途的发展,多由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明而来,正如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例中所说“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水,近出野老”,而这些传奇故事也就成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鹿衔草”,读起来很有意思,故事说关外的山中有很多鹿,当地人常常头戴着鹿头藏在草中,并且拨动草丛发出声响,不一会儿,就引来鹿群,但是公鹿少母鹿多,公鹿轮流与母鹿交配,以致累的死了过去。

这时母鹿四散走入山谷,回来时都衔着一些草放在公鹿的口鼻旁边,公鹿经过草的香气一熏,很快就苏醒了。

这时伪装埋伏在草丛的人们立刻鸣锣放枪吓走鹿群,捡回放在那里的那些草,说这些草可以起死回生。

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也很感人,古时候有一个将军带人打猎,一只小鹿被他们打伤仓皇逃出丛林,在路边的庄稼地里遇见一位少妇,小鹿泪眼汪汪地注视着她,乞盼她能救自己一条活命。

这时打猎的人们已经追赶过来,少妇将小鹿藏在自己的裙子下面,终于躲过了打猎者的追杀。

过了几年,少妇生孩子难产,肚子痛了几天几夜没能产下婴儿,最后痛得昏死过去。

昏迷中的少妇,忽然听到了几声鹿鸣,声音似乎很熟悉,鹿的叫声唤醒了她,发现一只鹿站在面前,嘴里还含着一把草,少妇喝下那束草煎成的汤,很快就分娩了,母子双双脱离了危险。

鹿送来的那束草成了一味中草药,因为是鹿口中衔来的,人们就叫它“鹿含草”。

我们无从考证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但“鹿含草”确确实实是一味中药,有的书上称其为“鹿衔草”、“鹿蹄草”,具有祛风湿,补肾,止血的功效。

医学典故:止血良药仙鹤草

医学典故:止血良药仙鹤草

医学典故:止血良药仙鹤草此外,对出血量多急需止血者,可配伍龙骨、牡蛎。

此二味收敛固涩,且能重镇安神,既可助仙鹤草止血之功,又可使患者心神安静,防止动则扰阳,阳动则血不安之患。

寒凝血瘀可配伍炮姜。

炮姜乃干姜炮黑,减缓了干姜辛散之性,增强温中作用,偏入血分,散血中之寒并能止血。

两药相合,一擅长止血,一擅长温经,标本统筹。

以上运用中,仙鹤草均为全草入药,方顶用量颇大,常用量20∼30克,甚者可至60克。

瘀阻脉络可配伍蒲黄炭。

蒲黄甘缓性平,炒炭则味涩,入血分,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跟仙鹤草相须为用,止血之功倍增,且止血不留瘀。

笔者在处置妇科血证时利用药对颇多,现将心得先容如下仙鹤草又名龙牙草,脱力草,泻痢草,味辛涩,性微温,无毒,入肺、肝、脾经,具备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的作用。

临床常用治内、外、妇科各类出血、赤白痢疾、劳伤脱力及痈肿等。

因其药性温和,故寒热虚实多种证型均可配伍应用。

气虚不摄崩漏、月经量多、经期延伸等属气虚不摄血者,可选用岗稔、地稔与之配伍。

岗稔、地稔均为华南地域常用的草药,性味均属甘、涩、平,存在补气摄血的作用。

仙鹤草苦涩辛温,功专收敛。

两相配伍,一提一涩,止血效佳。

传说有两秀才上京赶考,途中一人突发鼻衄,流血不止,错误为其用尽所有紧迫止血方式,均未见效。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只仙鹤从天上飞过,两人遂向仙鹤求救,仙鹤将口中衔着的小草丢下,流鼻血的秀才将其放进口中咀嚼,吞咽药汁,未几时鼻血止住了。

为了留念仙鹤的辅助,遂将此草药命名为仙鹤草。

阴虚血热可配伍二至丸。

女贞子味甘苦性微凉,入肝肾经,能滋肾水,益肝阴;旱莲草味甘酸,性凉,补益肝肾之阴,兼有凉血止血之效。

三药合用,止血治其标,滋阴治其本,相辅相成,于肝肾阴亏、虚火迫血妄行者最宜。

神奇止血的仙鹤草

神奇止血的仙鹤草

神奇止血的仙鹤草仙鹤草,单听这么一个名字,就可以断定其背后必然隐藏着非同一般的传说故事。

古时候,在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的一座楼内住着一位老人。

老人一边行医,一边修仙,很受乡亲们的尊重。

一日,一只黄鹤落在楼前,发出哀哀的叫声。

乡亲们争先恐后前来围观,老人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也想出楼看个热闹。

当见到一只流血的黄鹤卧在地上时,老人话没多说就去采来一把草药,将拧出的草药汁滴于黄鹤的伤口处,很快就止住了血。

之后,在老人的精心照顾下,黄鹤不久就康复了。

也许是这位老人的修行的机缘到了,一日清晨,老人向乡亲们辞行后,乘着黄鹤飞往天上去了。

乡亲们才知道这位老人已经成仙,而黄鹤则是仙界派来迎接老人的使者。

虽然老人已经乘着黄鹤飞远,但乡亲们依然十分怀念老人。

后来,乡亲们把老人称为仙人供养了起来,把老人住过的楼称为“黄鹤楼”,把老人乘坐的黄鹤称为“仙鹤”,把老人给黄鹤治病的草药称为“仙鹤草”。

唐代大诗人崔颢有诗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中的主要故事,就是描写老人和乡亲们之间的思念之情。

当然,老人驾鹤成仙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诗中更多地表达了诗人感叹自己的境遇之情。

但是“仙鹤草”确确实实有其实物,并且也对止血有着神奇的作用。

■在诗歌的熏陶下,我们记住了那个久负盛名的黄鹤楼。

而因此流传开来的仙鹤草,却鲜为人知。

真正的仙鹤草不仅具有止血的作用,而且还能够用于治疗扭伤肿痛。

内服可以用于治疗血热出血,外敷则可以养伤退肿,真不愧是仙人的发明。

仙鹤草大多生长在荒地、山坡、路旁或者草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夏秋季节,在其枝繁叶茂还没有开花的时候,割下全草,除净泥土,晒干之后就可以入药了。

仙鹤草的主要功效是止血、健胃。

胃口好了,身体才能好。

并且,其不论熬汤内服还是捣成汁液外敷都能起到一定的功效。

中医认为,仙鹤草性味苦涩而平,有收敛止血、补虚杀虫、解毒消肿等功效,甚至对于神疲乏力、面色萎黄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中草药传说故事集锦 附图

中草药传说故事集锦 附图

1、当归2、莲花3、金银花4、菊花5、女贞子6、仙鹤草7、何首乌8、益母草9、续断10、车前草11、升麻12、菟丝子13、茯苓14、杜仲15、三七16、灵芝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1、当归古时候,有个青年名叫王福,勤劳善良,靠采药与母亲相依为生。

离他家几百里外有座高山,据说山上长有很多神奇的药草,由于山高路险,加上毒蛇猛兽横行,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无回。

王福很想去探个究竟。

他想自己身强力壮,应该无所畏惧。

当他征求母亲意见时,其母想挽留儿子,不便直说,就建议他娶了亲,成了家再走。

王福遵照母亲意思,择期成家。

成家后,仍念念不忘进山之事。

最后终于有一天,他对泣不成声依依不舍的妻子说:“我若三年不归,你可另嫁他人。

”次日,毅然出门上山去了。

母亲日盼夜望,转眼三年过去了,仍不见儿子回来,估计必死无疑。

王母通情达理,遵照儿子的托咐,劝媳妇改嫁。

谁知媳妇改嫁不到半月,王福竟满载名贵药材而归。

他见妻子改嫁,后悔不已。

见面时,他指着药材说:“原来打算卖掉药材,给你置衣物首饰。

如今你既已改嫁,就把这些药材送给你吧。

”两人抱头痛哭。

新妇悲痛感伤,忧郁成疾,月事不调,骨瘦如柴。

她拿起王福带回的药材,生啖活吞,企望中毒,了却此生。

谁知吃了以后,她反而月经通调,日益康复。

后人便取唐诗中“正当归时又不归”中的“当归”两字,做了此药名称。

2、莲花很久很久以前,辽东半岛,在渤海与黄海交界处一个地方叫做普兰店。

普兰店东三华里处有一片水乡,水乡深处,有一片莲花怒放的地方,人们叫它谷泡或叫莲花湖畔。

湖里住着一位美丽而善良的莲花仙子。

湖两岸百姓在莲花仙子的呵护下过着美满祥和的温馨生活。

可是这些朴实善良的人们和百姓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将发生一次惊天动地的劫难。

渤海湾里住着一条凶狠、丑陋的蛟龙王子,他听说莲花湖里住着一位非常美丽动人的莲花仙子,领着这里的百姓过着安逸的生活,就决定占领这个地方,霸占莲花仙子,让当地的百姓听从他,为他效力。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茵陈 (1)白芍 (2)益母草 (3)麻黄 (4)续断 (4)黄精 (5)贝母 (6)金银花 (7)女贞子 (8)仙鹤草 (8)何首乌 (9)车前草 (9)升麻 (10)菟丝子 (10)茯苓 (11)龙胆草 (11)杜仲 (12)半夏 (13)三七 (14)银杏 (14)当归 (16)知母 (16)人参 (17)白头翁 (18)菊花 (19)柴胡 (20)莲花 (20)灵芝 (21)鱼腥草 (21)丁香 (22)茵陈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

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都还没有找到治这种病的办法,我也无能为力啊”!病人见华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脸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料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而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光的了。

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个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习去”。

那人回答说:“我没有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那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吧?”“药也没有吃过”。

“这就怪了!” “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这就对啦!草就是药。

你吃了多少天?” “一个多月。

” “吃的是什么草啊?” “我也说不清楚。

” “你领我看看去。

” “好吧。

”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

”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疸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

”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黄疸病人下药治病。

但连试用了儿次,病人吃了没有一个见好的。

华佗还以为先前的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叮问:“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没错。

”华佗想了想又问:“你吃的是儿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 “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百草发芽。

也许三月里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治害黄疸病的人吃。

抗癌良药仙鹤草

抗癌良药仙鹤草

[转] 抗癌良藥仙鶴草
2012-10-16 21:49
[转] 抗癌良藥仙鶴草
早在明代,我國醫學家蔣儀就將仙鶴草用於治療食道癌和胃癌。

他在醫著中寫道:“滾咽隔之痰,平翻胃之穢”,咽隔翻
胃是古人用以形容食道癌和胃癌的病症,“從來醫者群相畏懼,以為不治之症。

”“余得此劑,十投九效”癌症患者服食仙鶴草後,如“饑荒之粟,隆冬之裘”。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仙鶴草提取液對小鼠肉瘤S—180,黑色素瘤B—22,B—16,瓦克氏瘤W—256,海藍癌細胞
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小鼠腹水癌亦有治療效果。

據分析,仙鶴草提取液至少含有12種成分,其大部分均呈抗癌性。

《朝日新聞》曾報導:日本在篩選近千種天然藥物中,得到3種抗癌性最高的活性物質,其中之一就是仙鶴草。

仙鶴草水煎液對癌細胞抑制率達100%,還可增加白細胞的數量,提高機體對癌細胞的免疫力,尤其是對癌症患者體質虛弱而伴有出血症者,療效更為顯著。

日本《漢方研究》認為:傳統的化療藥既殺傷癌細胞也殺傷癌細胞,而仙鶴草既可殺傷癌細胞,又有利於正常細胞,實屬一種罕見的抗癌中藥。

採用仙鶴草治療癌症時,應使用地上全草,去掉根部,每次120克(洗淨),大棗100枚,粳米(或糯米)100克,入砂鍋中煎取濃汁500毫升,待粳米與大棗煮粥快成時,兌入仙鶴草汁,者沸後即可食用,每日2次,連服1—2個月。

摘自《上海中醫藥報》。

白及、仙鹤草

白及、仙鹤草

很久以前,长江中有片小洲叫鹦鹉洲,洲的不远处有一座 楼,楼内住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懂医道,一边义务行医, 一边养性修行,深受四乡敬重。在晚秋的一天,不知从何方飞 来一只黄鹤,扑棱棱落在了楼前,并发出凄惨的哀鸣。众乡亲 围上前去,见黄鹤满是血,就纷纷议论,有说黄鹤想飞回家乡, 迷失了方向,便摔下来;有说黄鹤受了伤,故意落在这里,祈 望有人救它等等。老人闻声出楼,看了看流血的黄鹤,便钻进 楼后的山林里,一会儿,他采来了一把羽毛样叶子、开盈盈白 花的野草,洒抹在黄鹤的伤口上,没多久就止住了血。之后, 老人精心喂养黄鹤,黄鹤也很快就康复了。又过了些时日,一 天清晨,老人向众乡亲辞行后,乘着鹤飞往天上去了。乡亲们 猜测,老人已经成仙,而黄鹤正是仙界派来迎接老人的。但他 们都不知老人究竟寻了哪里。后来,乡亲们就把老人住过的楼 称“黄鹤楼”,把老人给黄鹤疗伤的野草叫“仙鹤草”。
中。 功效: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用于咳血、吐
血、治流鼻血有特效、疟疾、脱力劳伤、痈肿。 药品名称:仙鹤草(龙茅草、黄龙尾、脱力草)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例如:胃癌、食管癌、 肝癌、宫体腺癌、乳腺癌、白血病。 (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例如:血热咯血、咳 唾脓血、湿热便血、泻痢有血、崩漏下血、气虚衄血。 (3)养伤退肿,用于损伤肿痛。例如:疔疮肿痛、乳 痈初肿。
传说古代有位会稽将官,为保护皇帝从关外回京而自 己身负重伤,皇帝很感动,命太医抢救,血止住了,断了 的筋骨亦被接上了,就是肺部被箭射穿,呼吸困难, 口吐 鲜血,病情很危险。于是,皇帝下令张贴榜文,征召天下 能人医治。这天,一位老农拿着几株叶像棕榈叶,根像菱 角肉的草药,献给皇帝道:“把这药草烘干磨成粉,一半 冲服, 一半外敷。”将官用药后,果然肺伤愈合,嘴里也 不吐血了。皇帝大喜,要封这位老农做官,他不要,赏他 银子,他也不要。皇帝问他:“你有什么要求呢?”老农说: “我什么也不要,我只请您把这味药草, 叫太医院编入药 书,公布于天下,使更多的人能治好肺出血。”皇帝连连 点头道:“好!好! 这药叫什么名字呀?”老农回答:”还 没有名称呢,就请皇帝给它取个名字吧!”皇帝想了一下, 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老农说:“我姓白名及。”皇 帝说:“那就称这味药叫白及吧。”

【健康宣教】中草药:仙鹤草的传奇故事与功效食疗

【健康宣教】中草药:仙鹤草的传奇故事与功效食疗

【健康宣教】中草药:仙鹤草的传奇故事与功效食疗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

因怕误了考期,他俩马不停蹄地赶路;都累得气短体虚。

一天,他们走进了一片荒滩,又渴又饿,无处歇脚。

其中一个因连日劳累火气上升,突然鼻子流血不止;另一秀才急忙用布条帮他塞鼻子。

可血又从嘴里直流出来。

“这可怎么办?”急得那个秀才不知所措。

他想,有点水或一块湿润的石头该多好呀!正在秀才们干渴难忍的时候,听到“唰”的一声;只见一只仙鹤从他们头上飞过。

口鼻冒血的那位秀才,羡慕的张开两臂喊道:“仙鹤啊,把你的翅膀借我一用,让我飞出这个鬼地方吧!”仙鹤受惊,一张嘴,叼在嘴上的一根野草掉了下来。

另一个秀才捡起野草说:“翅膀借不起,先拿它润润嗓子吧。

”那个口鼻流血的秀才接过野草,塞进嘴里嚼起来。

不知怎么的嚼了不大一会儿,口鼻流血止住了。

两人高兴极了:“哈哈,仙鹤送仙草来了。

”后来,这两个秀才总算没有耽误考期;几年过去,都做了官。

有一天两人见面,想起赴京途中在荒滩的遭遇和仙鹤送来的仙草。

他们问了许多医生都不知此草为何物。

他们想个办法,把这种草的样子画成图,命人照图寻草。

这样找了好几年,总算把它找到了。

为了纪念送药的仙鹤,就把这种草命名为“仙鹤草”。

仙鹤草来源于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仙鹤草的性味苦、涩、平,归心经和肝经。

具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的功效。

主治各种出血证,久泻久痢,寒热疟疾,气血亏虚脱力劳伤。

仙鹤草的功效1、收敛止血仙鹤草味涩收敛,功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出血证。

因其药性平和,大凡出血而无淤血滞者,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2、截疟仙鹤草有截疟之功,治疗疟疾寒热,可单以仙鹤草研末,于疟发前2小时吞服,或水煎服。

3、涩肠止泻仙鹤草味涩收敛,能涩肠止泻利。

具有特别好的止泻作用,它能消灭人类肠道的细菌与病毒,可阻止肠道炎症滋生,而且具有明显的收敛和涩肠功效,能让人类肠炎腹泻的症状尽快减轻,特别是人们出现肠炎,导致大便带血时及时用它煎水喝就能让病情好转。

仙鹤草为什么又叫“脱力草”

仙鹤草为什么又叫“脱力草”

仙鹤草为什么又叫“脱力草”导读:仙鹤草尤其以它的止血功效突出,药性平和没有明显的偏性,寒热虚实可以广泛应用。

一听到仙鹤草这个名字,相信不少的朋友都想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而且对于它具体的功效和作用也很感兴趣。

今天,就让小编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仙鹤草具体的功效方面的知识吧~仙鹤草的名字由来传说,古时候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有一人突发鼻衄,流血不止。

束手无策之时,有一只仙鹤从天上飞过,并丢下口中的小草,流鼻血的秀才将小草拾起来后放入口中咀嚼并吞咽其药汁,不一会鼻血便止住了。

为了纪念仙鹤的救助,秀才便将这味中草药命名为仙鹤草,这名字流传至今。

仙鹤草这味药在《中药学》教材里被归属为收敛止血药物一类。

《现代实用中药》当中记载:“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

运用于肺病咯血,肠出血,胃溃疡出血,子宫出血,齿科出血,痔血,肝脓疡等症。

”据现代药理研究,仙鹤草浸膏能收缩周围血管、所含主要成分之一仙鹤草素能显著缩短出凝血时间、增加血小板数量,可见其止血效果是确切的。

仙鹤草是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地上部分,有意思的是,东芽叫鹤草芽,是一味驱虫药。

药性苦,涩,平,归心经、肝经,功效比较多,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仙鹤草作为止血药最大的特点就是药性平和,没有明显的偏性,寒热虚实可以广泛应用。

它的收敛性不是特别强,就是说不容易留邪,也不容易留瘀,基本上除了邪气不盛的都可以用。

加上止血的作用明显,所以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另外,仙鹤草又具有补虚之功,江浙一带又叫“脱力草”。

在民间,体力活干的多,用力过度了,脱力了,可以用仙鹤草和大枣一起煎汤,能够加快体力恢复,改善疲劳。

还可以和鸡,猪肉炖煮,治疗劳伤过度,产后不足等“脱立”证。

仙鹤草以其收敛补虚之功,广泛用于泄泻,盗汗,咳嗽等症。

正因为如此,对于低血压患者,传统方案习惯用补中益气汤,在其加仙鹤草30g,效果更加显著而迅速。

而对于妇人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加仙鹤草30g,也能够更快收效。

古代医生不知道的秘密:仙鹤草疗眩晕

古代医生不知道的秘密:仙鹤草疗眩晕

古代医生不知道的秘密:仙鹤草疗眩晕仙鹤草,以“龙牙草”之名最早见于《本草图经》(1061年),明代的《滇南本草》(不详)称其为“黄龙尾”,至《增订伪药条辨》(1927年)名“仙鹤草”,稍后的《滇南本草图谱》(1945年)则有“脱力草”之名。

仙鹤草与马鞭草形似,李时珍未能将之区别开来,《本草纲目》将《名医别录》的马鞭草并入《本草图经》的龙牙草。

《增订伪药条辨》载:据炳章详细考证,龙芽草当分二种:金顶龙芽即仙鹤草,紫顶龙芽即马鞭草,石打穿即石见穿,别有一物。

可见精医娴药的曹炳章先师对仙鹤草进行了详细的基质甄别。

古代中药学专著记载是药不多见,择要如下。

《本草图经》载“治赤白痢”,《百草镜》载:“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打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

”《滇南本草》:“调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红崩白带,面寒背寒,腰痛,发热气胀,赤白痢疾。

”依古籍记载,现代总结其主要功效为: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复力,用于各种出血证、痢疾、疟疾、劳力过度等。

实践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紫癜较多。

又有抗癌之效,比如较为流传的朱良春之抗癌单刃剑方中就以此大剂量为主。

尚有降糖之功,与以降糖作用闻名的翻白草属于近亲植物。

此外取其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也有人取小剂量仙鹤草用于止咳,存此待考。

浙江省瑞安县张常春1974年于《新中医》首先以验方报道了用重用单味仙鹤草治疗以突发旋转性眩晕为特征的美尼尔氏综合征,方用仙鹤草二两,水煎频服,连续服用3-4天,观察多例,效果满意。

四川南部县米树民按张常春方法治疗9例,随访7例,均无复发,其用法为:仙鹤草60克,加水500ml,煎至300ml,每服100ml,日服3-5次,连服3-5日。

吉林省双迁县人民医院刘继琦治疗42例美尼尔氏病且全部治愈,最短治愈时间为1日,最长治愈时间为6日,方用仙鹤草50-100克水煎,每日1剂,分2 次服下。

黑龙江前哨医院王清贵、戚进以此治疗美尼尔氏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药用仙鹤草100-120克加水500ml,煎至40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5天为一疗程,均治1-2个疗程。

(6)[转载]中医故事

(6)[转载]中医故事

(6)[转载]中医故事中医故事---止血良药仙鹤草仙鹤草,又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系蔷薇科。

龙芽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全草。

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传说有一年夏天,两个秀才进京赶考。

他们生怕误了考期,顶着烈日不停赶路。

一天,两人来到一处荒滩,又热又累,有一个秀才劳累过度,突然流起了鼻血,他们只好停了下来。

正在焦急之时,只见空中有只仙鹤衔着草飞了过来。

流鼻血的秀才不禁张开双臂,喊道:“仙鹤带我飞出这鬼地方吧!”仙鹤受了惊吓,一张嘴,叼着的一根草掉了下来。

流鼻血的秀才正口干舌燥,拾起落下的草放入口中,咀嚼起来,不多时,鼻血竟止住了。

对此,两人高兴极了:“哈哈,仙鹤送仙草来了!”停了一会儿,两人又继续赶路,总算没耽误考期,并且考中了进士,当了七品官。

为了感谢仙鹤的送药之情,便给那草起名为“仙鹤草”。

正好其叶有白色柔毛,类似仙鹤之羽毛,也算名副其实。

仙鹤草属于收敛止血药,其味苦、涩,性平,归肺、肝、脾经,具有收敛止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仙鹤草有凝血、止血、抗菌等作用,可治疗各种出血之证(如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咯血、衄血),有较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健康报作者:河南省鄢陵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葛建国中医故事---滋补肝肾菟丝子菟丝子又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主要产自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

相传,从前有一个牧童,特别喜爱饲养兔子。

一天,牧童不慎将一只小兔子的腰打伤了,就随手把它放入田野吃草。

几天后,小兔子竟神奇地活蹦乱跳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牧童百思不解,他又将另一只受伤的小兔子放到田野里,并暗中观察,只见小兔非常喜欢吃一种茎为橙黄色,丝状,缠绕在植物上的不知名小草,不几天这只受伤的小兔也伤愈了。

此时,牧童的爷爷腰痛顽疾复发了,终日卧床不起。

仙鹤草的故事传说

仙鹤草的故事传说

仙鹤草的故事传说
仙鹤草为蔷薇科龙芽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为一味传统的止血良药,而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江南名胜,这两者似无相涉,但一则故事传说却道出了其间的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仙鹤草的故事传说吧!
很久以前,长江中有片小洲叫鹦鹉洲,洲的不远处有一座楼,楼内住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老人懂医道,一边义务行医,一边养性修行,深受四乡敬重。

有年晚秋的一天,不知从何方飞来一只黄鹤,扑棱棱落在了楼前,并发出凄惨的哀鸣。

众乡亲围上前去,见黄鹤满是血,就纷纷议论,有说黄鹤想飞回家乡,迷失了方向,便摔下来。

有说黄鹤受了伤,故意落在这里,祈望有人救它等等。

老人闻声出楼,看了看流血的黄鹤,便钻进楼后的山林里,一会儿,他采来了一把羽毛样叶子、开盈盈白花的野草,洒抹在黄鹤的伤口上,没多久就止住了血。

之后,老人精心喂养黄鹤,黄鹤也很快就康复了。

又过了些时日,一天清晨,老人向众乡亲辞行后,乘着鹤飞往天上去了。

乡亲们猜测,老人已经成仙,而黄鹤正是仙界派来迎接老人的,但他们都不知老人究竟寻了哪里。

后来,乡亲们就把老人住过的楼称“黄鹤楼”,把老人给黄鹤疗伤的野草叫“仙鹤草”。

很多年后,唐代有个叫崔灏的诗人游历黄鹤楼,听到了这个传说,便诗兴大发,留下了千古诗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后来,大诗人李白也来到黄鹤楼,也诗兴大发,但看了崔灏的诗,他没敢多写。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石打穿(仙鹤草)

石打穿(仙鹤草)

石打穿(仙鹤草)石打穿(仙鹤草)铁筅帚葛祖方∶一名龙芽草、石见穿、地胡蜂、地蜈蚣。

百草镜∶地蜈蚣与神仙对坐相似,惟叶上有紫斑为别,且神仙对坐草之花,每节两朵,此则攒聚茎端,或三四或五六相聚为别,疑即石见穿。

龙芽草生山土,立夏时发苗布地,叶有微毛,起茎高一二尺,寒露时开花成穗,色黄而细小,根有白芽,尖圆似龙芽,顶开黄花,故名金顶龙芽。

一名铁胡蜂,以其老根黑色,形似之,又一种紫顶龙芽,茎有白毛,叶有微毛,寒露时抽茎,开紫花成穗,俱二月发苗,叶对生贴地,九月枯,七月采。

按∶石打穿纲目于有名未用下列之,只言止骨痛大风痈肿,不言他用。

而葛祖遗方载其功用甚广,并有诸名考之。

百草镜∶龙芽二种与地蜈蚣俱非一物,论其功用∶石打穿治黄胆,地蜈蚣治跌扑黄胆。

故百草镜因其用相同,于地蜈蚣下注,疑即石打穿,于龙芽草下注,亦名石见穿。

治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崩痢肠风下血,明明二种功用各异,不知葛祖方何以混为一?此书传自明末,或有舛讹,或有的识,未敢妄议,附识于此,以俟再考。

敏按∶蒋仪药镜拾遗赋云∶滚咽膈之痰,平翻胃之哕,石打穿识得者谁?注∶噎膈翻胃,从来医者病者群相畏惧,以为不治之症。

余得此剂,十投九效,不啻如饥荒之粟,隆冬之裘也。

乃作歌以志之。

歌曰∶谁人识得石打穿,绿叶深纹锯齿边,阔不盈寸长更倍;圆茎枝抱起相连。

秋发黄花细瓣五,结实匾小针刺攒,宿根生本三尺许,子发春苗随弟肩。

大叶中间夹小叶,层层对比相新鲜。

味苦辛平入肺脏,穿肠穿胃能攻坚。

采掇茎叶捣汁用,蔗浆白酒佐使全。

噎膈饮之痰立化,津咽平复功最先。

世眼愚蒙知者少,岐黄不识名浪传。

丹砂句漏葛仙事,余爱养生着数言。

据歌中所言形状,则又似铁筅帚,故并存其说而附录之。

癸丑,余亲植此草于家园,见其小暑后抽苔,届大暑即着花吐蕊,抽条成穗,俨如马鞭草之穗。

其花黄而小,攒簇条上,始悟马鞭草花紫,故有紫顶龙芽之名。

此则花黄,名金顶龙芽,与地蜈蚣绝不相类,因此草亦有地蜈蚣之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

一天,他们路过一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

这时,正值炎炎夏日,烈日当空,猛烈的阳光晒得他们浑身燥热,大汗淋漓,疲惫不堪。

可偏巧他们葫芦里的水也喝光了。

干渴至极的两人想找个荫凉的地方稍微休息一下,但环顾四周却不见一棵树、一间屋。

为此,他们只好叹口气,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走啊走啊,不知又走了多少路,他们其中的一个秀才因体力不支,加上平时素有内热,鼻子竟汩汩地流出血来,染红了被汗水浸湿的衬衫,此时他感到身发虚,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上。

另一个秀才见了,慌忙伸手扶住他,慢慢地坐在地上,同时焦急地对他说:“怎么啦?不要慌嘛。

”流鼻血的秀才无力地摇摇头,说不出话来。

他们心里明白,如果血流不止,不就命归黄泉考不到功名了吗?考不到功名事小,辜负了父老乡亲重托事大呀!焦急之中,他们的目光不禁四处寻索,希望从哪里发现一间屋、一家药店。

可是,屋和药店没有出现。

在这个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就连解饥止渴的树叶子也没有呈现在他们眼前。

忽然间,一只身姿娇健的大鸟向他们飞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他们头顶,在他们头顶上方盘旋。

两个秀才手搭凉棚,眯起眼睛,朝大鸟望去,啊,原来是一只仙鹤。

此时,它的嘴里正衔着一根草,绕着他们飞翔,久久不肯离去。

望着仙鹤,两个秀才不禁想到:如果它能送来止血药,能载着我们去京城赶考该多好啊!于是他们禁不住扯开喉咙,用沙哑的声音喊:“仙鹤,仙鹤,可不可以请你给我们带来止血药,载我们去京城赶考呢?”仙鹤似乎听懂了他们的话,嘴一张,衔着的那根草掉了下来,晃晃悠悠地落在两个秀才的跟前;与此同时,它发出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唱着歌渐渐离他们远去。

身体稍好的那个秀才说:“它虽然没有带药给我们,又不能载我们去京城赶考,但给我们送来了这根草,用它来润润嗓子也不坏吧。

”于是把那根草递给流鼻血的秀才。

流鼻血的秀才把草接过来,塞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

由于有了草中水分的滋润,秀才的嗓子不干了;他继续咀嚼,渐渐地鼻血也不流了。

俩秀才高兴极了,立即从地上起来,继续赶路。

到了京城,经过考试,他们分别中了状元和榜眼,上任后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做了很多好事,受到皇上的恩宠和大家的称赞。

功成名就之后,他们就去当年落难的地方。

经研究得知,仙鹤丢下来的这种草性味苦、涩、平,全草具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痢之功效,可用于呕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女子胞出血、胃肠炎、痢疾等疾病的治疗。

为了纪念那个艰难的日子和缅怀送草药的仙鹤,状元和榜眼一致把那种草命名为“仙鹤草”。

之后,医圣神农把这种草写进《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又把它载入《本草纲目》,一直延用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