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已上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菜篮子”工程】
为缓解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让老百姓吃上 了低价菜、新鲜菜、放心菜,,农业部于1988年提 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 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 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 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 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 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副食品供 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 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 平。
到鞠躬——
清 末 中 外 官到握手 员 握 手 意 致
鞠躬、握手
见面礼:跪拜、作揖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 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 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 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
点评:本题就是从帽饰的变化考查社会观念的变化,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新课 程观。
第18讲
第19讲
单元整合
新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联,要求跳出课堂的囿束,放眼社会现实,以历史 的规律阐释社会热点,以历史的原理折射当代社会发展的个案。 201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9条《婚姻法》司法解释。其中一条规定:明 确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 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此项规定 的出台,是人民法院准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 一项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将紧密结合婚姻家庭纠纷审判工作实践,及时关注 事关民生的法律适用问题,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为依法促进家庭 关系的和睦幸福、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凤凰网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 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3.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人们的 生活质量。私家车、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迅速增长,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 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4.从负面影响而言,造成了交通堵塞,污染了环境,造成了能源危机,还带来噪 音等。
wenku.baidu.com
1、理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 背景相关联的:
①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 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 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 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 发生了变化。 ③第三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 恶现象被取缔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④第四次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 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 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外因:西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1.原因
2.特点
(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 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 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 论,尤其注重政论。
被 摧 残 的 脚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正常足与缠足比较
放足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 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我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1)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外国先进交通、通讯工具的引进。 (2)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与通讯事业,促进 中国社会的发展。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后有了更大发展。
2.变迁的特点: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 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 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 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放,促进 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 史大背景相关联?
2、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 变化?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3、 近现代史上,哪些重大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的移风易俗? 4、断发易服、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怎么回事? 5、在近代,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环境如何? 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 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6、如何看待外来文化? 7、提示
安居工程是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从1995年开始实施,是政府运用市场 机制的基本原理,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的一种手段,兼有调控住房 市场,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建设安居解困房,有助于逐步缓解居民住房困难 、不断改善住房条件,正确引导消费、实现住房商品化,最终目的是解决城 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它体现了政府对住房困难户 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史实
变
原因及影响
【链接高考】 (2011高考福建文综,13)1925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 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 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 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专题十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 型。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生活,在力度和深度 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
1、不同时期物质生活习俗;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大众传 播媒介的更新概况(史实、表现)?
2、服饰有何 的作用?说说服饰变化的特点或趋势?知道 中山装的造型的含义?
观点2: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传统文化 一步步沦丧,特别是我们过着西方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 该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小结 1、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 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过渡,社会结构发 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 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 文化带到了中国。 中国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古老而保守的传统 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化不 愿意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又来 势汹涌,伴随着这一场拉锯战,在中国社会掀起了 一场大的变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 行等方面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 如此大的变化?
外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 西学东渐: 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
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内因
经济发展: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3、分别说明旧的风俗伴随着近现代脚步的到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知道缠足怎么回事吗? 4、我国最早的铁路和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5、我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6、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报刊、影视、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各有什么侧重?
作用:服饰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作用 之外,还有时代特征。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饰 与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是身份的标志。今天呢?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更加剧烈。对于外来 文化,目前有不同的观点,现引入两种观点:进步说与文化侵 略说,你赞同哪一观点?
观点1: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 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 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陋习,与世界 接轨。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时代 变了,但是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完全 根除,比如说风俗习惯方面,有些落后的风俗虽然 经过了中华民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 开放的涤荡,但还顽固地存在,特别是在偏僻的地 区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 地、城市和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特点: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 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长 袍 马 褂
西装(外来)
中 山 装
封闭的衣领显 示了严谨治国 的理念
五权分立 五族共和
袋盖为倒笔架 寓为以文治国
耻 廉
三民 主义
义 立 礼
国 思 维
变革表现:婚姻自由、火葬、女子放足且可以接受教育并走出 家庭、破除迷信等。 ⑴婚姻风俗的变迁: ①古代社会:缔结婚约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新潮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礼俗开始 删繁就简,仿效西方新式婚礼。 ③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⑵丧葬礼节的变迁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简,出现西式葬礼,城市出现殡 仪馆和公墓,更多农村仍然是传统。 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⑶其他风俗的变迁 民国: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 官方实施公历,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楫,握手成常礼。说明了什 么变化? ⑷民众思想观念变化: 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开始走出家庭, 步入社会。
在近代,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环境如何?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 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 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足是个异 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为脚 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 小、尖、弯、香、软、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 施下,尤其是“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 子纷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裹 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
3、 近现代史上,哪些重大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的移风易俗? 政治文明的进程反映在社会生活习俗上就是社会生活的逐步文明 化和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 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
清朝入关以后,强迫所有的男子都要留辫子。服饰方面清朝官员在官场上穿 补服、朝服,普通男子多穿长袍、马褂或短衫、袄。清末,受民主思潮的影 响,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剪掉象征清朝的辫子,改穿西装,即为“断发 易服”。辛亥革命前后,这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大力推行剪辫,结辫陋习至此革除。人 们也可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 自己喜爱的服饰。 【安居工程】
(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 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 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它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之大已有别 于传统社会。
3.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