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土石坝地震安全控制标准与极限抗震能力研究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抗震设计思考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抗震设计思考陈生水;方绪顺;钱亚俊【摘要】The earthquake performances of some typical earth-rock dam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asons of earthquake damage of these earth-rock dams, particularly the Zipingpu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t i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al permanent deformation due to earthquake, the non-uniformity and incompatibility of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dam damage. The dam damages due to earthquake mainly occur in such areas as the interfac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of earth-rock dam and the sharp transition area of river valley, which requires attention dur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ams. Finally, the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 of ultimate earthquake-resistant capacity is proposed for high earth-rock dams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high earth-rock dam safety and the randomness of earthquake.%介绍了国内外几座典型土石坝的震害表现,并对这些土石坝,特别是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震害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导致的坝体附加变形以及坝体不同部位变形的不均匀和不协调是土石坝发生震害的主要原因,土石坝的各类不同材料的接触带以及河谷地形突变处是发生震害的主要部位,在大坝设计施工时需特别予以关注.最后,对高土石坝安全评价和抗震设计方法提出了若干建议,并特别指出,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和高土石坝安全的绝对重要性,有必要研究高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高土石坝;震害表现;地震安全评价;抗震设计【作者】陈生水;方绪顺;钱亚俊【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41.1我国已建和拟建的百米级以上高土石坝近百座,且大多位于高地震烈度区,这些高坝大库一旦因地震失事,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对高土石坝的地震安全应十分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以地震加速度系数为主要内容的拟静力法来分析土石坝的坝坡稳定.1964年日本新潟和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后,特别是1971年美国旧金山地震中圣费尔南多坝失事,人们发现拟静力法的计算分析结果与实际不尽相符,特别是不能正确反应土石坝坝坡地震破坏过程.为此美国和日本多位学者对地震引起的无黏性土坝基和坝坡液化破坏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1-5].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也加强了对无黏性土液化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进展[6-8].需要指出的是,高土石坝特别是百米级以上高土石坝震害的主要表现为地震导致的大坝附加地震永久变形及其引起的防渗系统损伤,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土石坝的地震动力响应和永久变形计算分析大多还采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等效线性方法,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水平总体来说尚处于近似计算分析加经验判断阶段,对高土石坝的地震安全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价仍有许多问题需深入研究.1 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要震害及分析我国的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56m,为至今国内外经受过最大地震考验且收集震害资料最为完整的土石坝.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距离该坝仅17km,持续时间达120 s,初步推算坝体基岩地震加速度峰值超过0.5g,主要震害是大坝产生了明显的变形.安装在防浪墙顶的变形标点瞬间产生了683.9 mm的沉降,位于坝顶河床中部大坝最大断面,由于余震和大坝震后应力、变形重分布,震后第5天,沉降量增大到744.3mm,并很快趋于稳定.安装在堆石坝体内850.00m高程处的沉降仪测得的最大沉降量为810.3mm,由此可以推断坝顶处(高程884.00m)的沉降量将更大.地震导致大坝上游坝顶产生的水平位移指向下游方向,最大值为199.9 mm.由于河谷形状的影响,左右两坝段的位移均指向河谷中央大坝最大断面处,岸坡较陡的左坝段位移较右坝段大,最大值为226.1 mm.地震引起下游坝坡的水平位移较上游防浪墙顶大,随着大坝高程增加,水平位移增大,下游坝坡854.00m高程处的水平位移为270.8 mm,可以推断下游坝坡和坝顶交界处的水平位移将更大.图1给出了地震引起的坝顶路面和坝顶下游人行道的开裂情况,裂缝最大宽达630.0mm,这进一步证实了下游坝坡和坝顶交界处的水平位移将更大的推断.震后观测发现,尽管下游坝坡水平位移方向指向下游,但由于震陷量大,大坝下游坝坡变形矢量却指向坝体内部,即坝体断面向内收缩,收缩量随着大坝高程的降低而减小,最大收缩量在坝顶附近,其值达92cm.地震产生的大坝永久变形导致大坝主要防渗体混凝土面板及其接缝受到了明显损伤,主要表现为:(1)大坝左岸845.00m高程以上三期面板发生大面积脱空,右岸三期面板顶部(879.40m高程附近)也全部脱孔脱空,脱空最大值达230mm.大坝左坝肩附近二期面板顶部也发生脱空,脱空最大值为70mm.面板脱空的主要原因是地震导致大坝堆石体产生的永久变形,地震永久变形随着坝高的增大而增大,而混凝土面板的整体性相对较好,面板与坝体的变形不相协调导致面板与坝体间发生脱空,一般随着高程的增加,脱空值增大,这也是三期面板顶部脱空值最大的原因.(2)大坝845.00m高程处二、三期混凝土面板间施工缝发生明显错台(见图2).错台程度从右到左逐渐加重,错台值从20mm增加到170mm.错台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面板脱空使得面板与垫层间结合力(包括摩擦力和黏结力)明显减小,不足以平衡作用在面板上地震引起的向下和向外惯性力[9],导致三期面板在施工缝这一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发生错台.加之于紫坪铺大坝二、三期面板施工缝为一水平缝,且地震时库水位(828.65m)比该施工缝高程低,致使发生明显错台.而错台程度从右到左逐渐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右坝肩相对于左坝肩平缓,右坝段坝高相对于左坝段低,故右坝段坝体震陷量相对于左坝段小.(3)多条混凝土面板结构缝发生拉压破坏.总的趋势是两坝肩附近面板结构缝受拉,河谷附近面板结构缝受压,其中大坝最大断面附近23#~24#面板结构缝挤压破坏最为严重,一直延伸至821.00m高程以下(见图3).显然面板结构缝拉压破坏与支撑面板的堆石体变形密切相关.由于河谷形状影响,地震导致的变形是左右坝段向河谷中央变形,因此两坝肩附近面板结构缝受拉,河谷附近面板结构缝受压,大坝最大断面附近地震导致的变形最大,所以破坏也最为严重.图1 下游坝坡与坝顶路面开裂Fig.1 Downstream slope and crest surface cracking图2 二、三期混凝土面板错台Fig.2 Dislocation of second-and third-stage concrete face图3 面板结构缝发生挤压破坏Fig.3 Extruding rupture of structural joint ofconcrete face(4)地震导致混凝土面板周边缝产生明显的变位,河谷地形突变处周边缝变位特别明显.如安装在左坝肩833.00m高程附近的Z2号三向测缝计测得该处周边缝的沉降量、张开度、剪切位移分别从震前的1.59,11.99和4.67mm增加到92.85,57.85和13.42mm;右坝肩靠近河床底部745.00m高程附近的Z9三向测缝计测得该处周边缝的变位值更大,其沉降量、张开度、剪切位移分别从震前的10.82,6.03和9.08 mm增加到53.86,34.89和58.39 mm,其中剪切位移在震后的第2天迅速增长为104.24 mm,已远超过室内试验得出的周边缝允许剪切位移值30mm.周边缝其它部位变位在周边缝允许变位值范围内.2 国外几座高土石坝主要震害及分析墨西哥的La Villita和Infiernilo两座高黏土心墙堆石坝也曾受过多次大地震的考验[10].其中1985年的墨西哥8.1级地震,导致距震中约75km的La Villita(最大坝高59.7m+厚砂砾石覆盖层70m)和Infiernilo(最大坝高148 m)经受了持续时间达60 s的振动,记录到的坝基基岩最大水平加速度分别为0.125g和0.13g,La Villita坝坝顶最大反应加速度为0.45g,Infiernilo坝下游马道中部(坝基以上100m)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为0.38g,据此推断Infiernilo坝坝顶中部最大反应加速度应在0.50g左右.该地震导致上述两座坝的震害非常相似,La Villita坝和Infiernilo坝坝顶黏土心墙分别产生了11和9cm的沉降,黏土心墙和堆石坝壳接触部位坝顶出现裂缝,其中La Villita坝顶出现长达350m的连续裂缝,最大缝宽约10cm,最大深度达50cm;Infiernilo坝顶黏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坝壳接触部位出现断续绵延全坝的长335m,宽0.2~15.0cm的纵向裂缝,深达黏土心墙顶部. 美国最大坝高61 m的Austrian土坝和最大坝高62m的Lexington土坝1989年也曾经受Loma Prieta地震考验,坝顶最大水平加速度分别达0.6g和0.4g,Austrian土坝4/5坝高以上范围内的上下游坝坡出现了多条纵向裂缝,最深达4.27m,两坝肩也出现了横向裂缝,其中坐落于风化岩体上的左坝肩裂缝最大深度为9.14 m,右坝肩与溢洪道接触部位裂缝最大深度为7.00m,地震导致该坝的最大震陷量达85.34cm,下游坝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33.53cm,指向坝体下游.另外日本坝高105m的牧尾黏土心墙堆石坝震后坝顶黏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坝壳接触部位也出现了深达1.5m的纵向裂缝.3 思考和建议基于以上几座典型土石坝的震害调查和原因分析,结合我们的研究实践,现就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的研究和抗震设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1)土石坝震害的各种表现,如坝体裂缝、混凝土面板脱空、错台及面板和接缝开裂等,最主要原因是地震导致的土石坝体变形及大坝各部位变形的不均匀和不协调性.因此要对土石坝的震害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首先必须准确预测地震引起的土石坝体的变形量.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以等价黏弹性模型为基础的等效线性计算分析方法,以及常规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模拟高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变形特性时存在不足[11].因此,应加快研究以提出能合理反映高土石坝筑坝材料在地震和高围压联合作用下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堆石料由于其颗粒破碎而表现出的特殊剪胀和破坏规律[12]的数学模型,同时应采用与原型坝应力水平相同的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来研究高土石坝的地震动力反应.(2)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震害易出现在坝体内不同材料的接触部位,如心墙和坝壳接触、混凝土面板和垫层接触、面板各类接缝、坝体与河谷或混凝土水工建筑物接触部位等.但目前国内外缺乏对上述接触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机理的深入研究,常用的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计算分析方法很难正确模拟上述震害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高土石坝各类接触变形和破坏机理的研究,提出能合理模拟上述接触部位在地震作用下的开裂、脱空、错台等大变形现象的分析方法.(3)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变形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设法减小土石坝的地震变形以及坝体各类接触部位变形及变形的不均匀或不协调性就成为高土石坝抗震设计的关键.对于高心墙堆石坝应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减小心墙和坝壳间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面板坝应尽可能减小面板和垫层料间变形的不协调性,同时应确保面板各类接缝,特别是周边缝具有足够适应变形的能力,以降低由于堆石体变形导致其发生损伤甚至破坏的可能性;对于坝体和岸坡或刚性水工建筑物接触部位应采用较为平缓的边坡,以尽可能减小其不均匀沉降,提高变形的协调性.对于高土石坝,震害最明显的部位是大坝4/5坝高以上、最大坝高断面附近以及河谷地形突变处附近等,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点关注.(4)尽快制定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标准.目前国内外关于砂土液化问题的研究已比较深入,相应的评价标准已较为完善.但对于高土石坝,决定其地震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地震引起的永久变形及其对防渗系统(混凝土面板及其接缝、周边缝、心墙、坝基防渗墙等)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土石坝,特别是高土石坝的震害调查、破坏性试验以及极限抗震能力计算分析等手段,尽快制定以变形和坝坡稳定为主要控制指标的高土石坝安全评价标准,以使我国大坝地震安全评价工作有章可循,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需要指出的是,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不仅与坝体本身有关,还与泄水建筑物,如溢洪道、泄洪洞及其闸门结构安全有关,应保证泄水建筑物震后启闭自如,以合理控制坝前水位,这不仅有利于大坝安全,同时还可为及时修复大坝地震损伤提供条件.4 结语目前,我国正在高地震烈度区修建一批高坝大库,一旦因地震失事,后果不堪设想.根据已有资料,目前国内外经受特大地震考验的最高土石坝应为我国坝高156m 的紫坪铺大坝,可以肯定的是300m级高土石坝的地震反应与其有着明显区别,而且汶川地震又有其特殊性,因此由紫坪铺等国内外一些百米级土石坝所获得的抗震设计经验不可能完全适用于300m级高土石坝的抗震设计.由于高坝大库安全的绝对重要性和地震的随机性,建议对200~300m级高土石坝进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以了解大坝经受何种地震会发生破坏、最终破坏形式如何、何种因素是导致大坝发生灾难性后果的控制因素等信息,以便在大坝设计和管理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大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结果对大坝抗震抢险过程中快速查明险情、科学制定抢险预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对土石坝这种具有逐渐溃决特性的坝型显得特别重要.参考文献:[1]SEED H B,IDRISS I M.Simplified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J].J Geot Eng,ASCE,1971,97(9):1249-1273. [2]MARTIN G E,SEED H B,FINN W D L.Fundamentals of liquefaction under cyclic loading[J].J Geot Eng,ASCE,1975,101(5):423-438. [3]WANG Z L.Bounding surface hydro-plasticity model for granular soils and its application[D].Davi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0.[4]ISHIBASHI I,SHERIF M A,TSUCHIYA C.Pore pressure rise mechanism and soil liquefaction[J].Soil and Foundations,1977,17(2):17-28.[5]IAI S,MATSUNAGA Y,KAMEOKA T.Strain space plasticity model for cyclic mobility[J].Soil and Foundations,1992,32(2):1-15.[6]沈珠江,黄锦德,王钟宁.陡河水库土坝的地震液化及变形分析[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4(1):52-61.(SHEN Zhujiang,HUANG Jin-de,WANG Zhong-ning.Seismic liquefaction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on Douhe earth dam[J].Journal of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1984(1):52-61.(in Chinese))[7]张克绪.饱和砂土的液化应力条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4(1):99-108.(ZHANG Ke-xu.Stress conditions of liquefaction on saturated sand[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1984,4(1):99-108.(in Chinese))[8]陈生水.复杂应力路径下无粘性土的弹塑性数值模拟[D].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1994.(CHEN Sheng-shui.A elastoplastic model for cohesionless soils under complex paths[D].Nanjing: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1994.(in Chinese))[9]沈珠江.理论土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SHEN Zhu-jiang.Theoretical soil mechanics[M].Beijing:China WaterPower Press,1999.(in Chinese))[10]United States Committee on Large Dam.Observed performance of dam during earthquakes[M].[s.l.],1992.[11]陈生水,霍家平,章为民.“5.12”汶川地震对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坝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30(6):795-801.(CHEN Sheng-shui,HUO Jia-ping,ZHANG Wei-min.Impact of the“5.12”Wenchuan earthquake on Zipingpu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 and its analysis [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8,30(6):795-801.(in Chinese))[12]陈生水,韩华强,傅华.循环荷载下堆石料应力变形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8):1151-1157.(CHEN Sheng-shui,HAN Hua-qiang,FU Hua.Stress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rockfill under cyclic loadings [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0,32(8):1151-1157.(in Chinese))。
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与抗震设计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地震导致大坝坝顶瞬间发生了最大为68.4cm的震陷,
地震后(5月17日)5天,最大震陷发展为74.3cm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坝体内部测点测得的最大震陷81.0cm位于850m
高程(坝顶高程为884m),最大震陷100cm?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坝轴向变形为由两岸向河谷中央变形,最大值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美国Hebgen土坝(坝高35m)
1959年8月17日遭遇7.6 级地震。发震断层通过 水库北岸,距右坝肩 210m。地震造成巨大涌 浪,漫顶水头高达1m (2002年新疆喀什西克尔 水库因地震溃坝)
3
地
震造成全国2380座水 库出现险情,其中四 川1803座,四川出险 的水库中有溃坝险情 的69座,高危险情的 310座,次高危险情 的1424座,绝大部分 为土石坝
Infiernilo坝顶粘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坝壳接触部 位出现断续绵延全坝长335m的宽0.2-15 cm的纵向裂 缝,深达粘土心墙顶部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美国Austrian土坝(最大坝高61 m)经受
1989年Loma Prieta地震(M=7.1)
✓ 坝顶最大反应加速度分别达0.6g ✓ 最大震陷量达85.34cm,下游坝坡的最大水平位移为
一、国内外土石坝震害表现
两座坝的震害非常相似
✓ 沉降: La Villita坝和Infiernilo坝坝顶粘土心墙分别产
生了11cm和9cm的沉降
✓ 裂缝:粘土心墙和堆石坝壳接触部位坝顶出现明显裂缝
La Villita坝顶粘土心墙和上下游堆石坝壳接触部 位裂缝长达350m的连续裂缝,最大缝宽约10cm,最大 深度达50 cm
浅述高土石坝的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研究
浅述高土石坝的地震作用效应及坝坡抗震稳定研究作者:刘永欣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6期摘要:高土石坝指的是由石料、土料、混合料等经过碾压抛填等方法筑成的水坝,对于水能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强震区,土石坝面临随时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威胁,因此,为防止出现灾难性后果,做好土石坝抗震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就国内高土石坝的地震作用效应以及坝坡抗震稳定的现状进行了综合研究。
关键词:高土石坝;地震;坝坡稳定绪论地震灾害作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便会带来惨重的损失。
我国地域广阔,地震频繁而强烈。
近几十年,已发生过多次灾害性的大地震,像1966年邢台地震,1970年通海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等都发生了重大灾害。
尤其是唐山大地震,震级7.8级,死亡24万余人,强震区内几乎一片废墟,灾害之惨重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加强地震灾害机理和抗灾措施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我国水利水电资源丰富,所建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及数量居世界前列。
土石坝一一尤其是心墙堆石坝能够就地取材而且施工简单,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坝型,约占建坝总数的90%以上。
土石坝的具体优点体现在:1)坝体由土质或沥青混凝土防渗体及若干透水性不同的土料分区所构成,筑坝材料就地取材,可节省大量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2)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其散粒体结构能较好地适应地基变形;3)施工速度快,工序简单,便于组织大型机械化施工;4)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管理方便、工作可靠,便于维修加高。
总之,土石坝具有对地形、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施工工期短,投资省等优点,在坝型选择中具有明显优势。
但是,在历次地震中,高土石坝因地震而发生滑坡、震陷、裂缝等灾害有很多,如山东王屋、冶源等土坝、北京密云白河土坝、唐山陡河土坝、辽宁石门土坝等。
我国80%的水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地区。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的水电资源优势突显出来。
土石坝抗震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
土石坝抗震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沈振中;崔娟;任华【摘要】The quasi-static force method is often used in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earth-rock dam. Because of the nonlinear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dynamic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the adoption of vertical slice method to calculate horizontal inertia force will cause error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rror mechanism, the limit equilibrium horizontal slice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se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the da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the formula of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is derived,which can meet the force and moment balance. In searching the critical surface,0. 618 optimization method of variable exchange is applied, this method can realize stratified search auto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mit equilibrium horizontal slice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eis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earth-rock dam.%在土石坝的抗震稳定分析中常采用拟静力法.地震动态分布系数沿坝高呈非线性分布,因而采用竖向条分法将造成水平惯性力计算误差,在分析产生误差机理的基础上,尝试将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应用于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中.根据极限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满足力和力矩平衡的水平条分法计算公式.运用0.618多变量轮换优选法,实现了坝体边坡分层自动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算例分析表明,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对于土石坝抗震稳定分析更为合理,其计算结果可以为土石坝的抗震稳定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6页(P145-149,166)【关键词】土石坝;拟静力极限平衡法;竖向条分法;水平条分法;危险滑动面【作者】沈振中;崔娟;任华【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312拟静力极限平衡法具有概念清晰、模型简单、公式简洁等优点,已成为各国土石坝抗震设计规范中普遍推荐和采用的抗震计算与设计方法[1-2]。
高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研究评述_李红军
2007年10月水 利 学 报SH UI LI X UE BAO 增刊收稿日期:2007208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639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479057)作者简介:李红军(1981—),男,河南南阳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岩土地震工程、土工数值计算与分析等方面研究。
E 2mail :lijunli1995@1631com文章编号:055929350(2007)增刊20178206高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研究评述李红军,迟世春,钟 红,林 皋(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在强震荷载作用下,土体将产生不可恢复的瞬时滑移变形或整体永久变形。
永久变形的发展严重危及高土石坝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如何预测土体地震后的永久变形成为高土石坝抗震性能安全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战略的需要,对高土石坝抗震性能安全评价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高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分析方法,对今后高土石坝抗震性能安全评价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土石坝;安全评价;永久变形;滑体变形;整体变形中图分类号:T U435文献标识码:A目前,我国西部的200~300m 级高土石坝越建越多[1],由于西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频繁、强度大,这些高坝能否抗御强震冲击以及它们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如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重大工程问题。
这些高坝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
因此,高土石坝抗震研究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越发突出。
作为当前高土石坝抗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滑体变形分析法和整体变形分析法。
滑体变形分析法基于Newmark [2]的刚体滑块假设和屈服加速度概念,假定土石坝的永久变形是由地震时坝坡瞬态失稳时滑移体产生的位移造成的。
整体变形分析法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动力分析结果和材料动力特性的试验成果,加以简化求出坝体整体残余变形。
简要分析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
3 . 大 坝 极 限抗 震 能 力 的 综 合 结 论 来计算振动孔 隙水压力 的产生 : 利用节点等价 体积和三维节点等价流 我们根据调查 走访 . 之 后经过研究计 算 , 暂时得 出了一个大坝 的 量 的概念 , 结合 B i n t 固结 理论 , 不仅 考虑 了孔 隙水压 力的产生 增长 , 极限抗震 能力的数据 . 当然 , 数据是否准确 . 还有待 国家政府部 门进一 而且考虑 了孔 隙水压力 的消散和扩散 . 即应用排水有效应力方法 。 步的研究 综合了高土石坝的稳定性 、 变形延展度以及防渗 体巩固度 , 2 . 动 力 反 应 分 析 方 法 与极 限抗 震 能 力研 究方 法 再加上地形地理 地貌等 因素 的考虑 . 我们 初步认为 , 大坝的极 限抗震 2 . 1 抗震安全性分析方法
0. 5 0 - - - 0. 5 5 g。
【 关键词 】 高土石坝 ; 极 限抗震 能力; 深厚覆盖层 ; 坝坡稳定性 ; 地震残余 变形
随着世 界经济 的发 展 . 水 电等 能源的重要性 日渐突 出. 建立大坝 是解决水 电能源供应 以及储备的最佳方案 。土石坝 以其 经济效益高 、 效果显著而受到世界各 国的欢迎 . 很多大 国都是大力 建造土石坝 由 此. 却引 出了一个 问题 , 土石坝承受 自然灾害 的效果如何 . 如果土石坝 无法抵御 自然灾害 . 那么 , 由此带来 的损失将是无 可估量 的 . 不论从建 造大坝所花费 的经济 已经大坝本身所带来的效益都是 巨大的损失 。 其 中. 地震 灾害对土石坝 的威 胁最大 . 本 文简要分析 了深厚覆 盖层 上高 土石坝抗震能力 . 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安全 系数 . 是整体平 均等效 的概念 . 不反映地 震过程 中安全 度的动态 变化 综合 两种方法分别算 出的安全系数 . 便可对 坝坡的抗震安全性 性进 行判 断。 2 . 2极 限抗震能力研究方法 我国 目前没有 出台针对 高土石坝极 限抗震 能力 的相关标准 . 世界 上也没有具体 的标准 . 所以. 针对高土石坝极 限抗震 能力的研究 , 我们 要从 多方面人手 . 从 多角度分析 . 找到决定 高土石坝极 限抗震 能力的 因素 . 并 且针对这些 因素进行探索 . 最终就能够得到有效结论 。 本文提 出了几个 研究的方 向 . 从高土石 坝的稳定性 、 变形延展度 以及 防渗体 1 . 动 力 反应 分 析 方 法 与 极 限抗 震 能 力 研 究 方 法 中国水科 院曾经开发 出了一种三维真非线性 动力本 构模 型 . 而土 巩固度 等几个方 面进行进一步 的探讨 。 具体包括 : 石料 的动力模型就是借鉴的该模型 该模型将土料作为一种黏弹塑性 ( 1 ) 从坝坡稳定 的角度分析大坝 的极 限抗震 能力 : 采用动力法 ( 包 变形材料在进行使用 . 模型不复杂 , 就是 由初始加荷 曲线 、 移动的骨干 括 动力时程 线法 和动力等效值 法 1来分析不 同等级 强震作用 下坝坡 曲线和开放 的滞 回圈组成 这种真非线性模型的特点是 : 研究 可引发溃坝 的坝坡失稳状 态 , 分析大 坝的极限抗 ( 1 ) 与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相 比, 能够较好地模拟残 余应变 , 用于 的地震稳定性 . 动力分析可 以直接计算残余变形 : 在动力分析 中可 以随时计算切线模 震 能 力 。 f 2 ) 从地震永久 变形的角度 分析大坝 的极 限抗震能力 : 计 算不 同 量并进行非线性计算 . 这样得到 的动力响应过程能够更好 地接近实际 等级强震作 用下大坝的地震永 久变形 , 研究 地震 永久变形与大坝整体 情况 。 分 析大 坝的极 限抗震能力 。 ( 2 ) 与基于 Ma s i n g 准则的非线性模 型相 比, 增加 了初始加荷 曲线 , 安全 的关 系 , ( 3 ) 从液 化可能性 、 单元抗震安全性及 防渗体 。 对剪 应力 比超过 屈服剪应力 比时 的剪应力 一 应变关 系 的描述较 为合 安全 的角度分析 大坝 的极 限抗震能力 : 计算 不同等级强震作用下 理: 滞 回圈是开放 的 : 考 虑了振动次数和初始 剪应 力比等对变形规律 评判 液化可能性 、 单元动力剪 切破坏 的可 的影 响 堆石坝体及地基 主要采用三维 8 结点 6面体等参 单元来模 大坝的单元抗震 安全系数 . 分析大坝 的极 限 拟. 在边界 不规则处采用 6节点 5 面体 3 棱柱单元来填充 。采用三维 能性及防渗 体的安全性 及其与大坝整体安全 的关系 , 各 向异性有厚度薄单元来模拟不 同材料 间的接触面特性 。 为 了更合理 抗 震 能力 。 ( 4 ) 综合 分析大 坝的极 限抗 震能 力 : 基 于上 述计算 结果 , 综合稳 地进行覆盖层 上高 心墙坝 的地基及坝体 的地震反 应分析 , 本文采用 了 变形 、 防渗体安全等分析大坝的极 限抗震 能力 。 有效应 力分析方法 计算 中直接利用动孔压 比与动剪应力 比关系 曲线 定 、
水利工程中土石坝抗震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
水利工程中土石坝抗震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引言:水利工程中的土石坝在面临地震时需具备良好的抗震稳定性,以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因此,研究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计算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利工程中土石坝抗震稳定性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和关键要素,并提出一种综合计算方法以提高土石坝的抗震能力。
1. 研究现状当前,对于土石坝抗震稳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动态地震响应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如应力、位移等。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揭示土石坝的抗震响应规律,为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2)强震动台试验:利用震动台模拟真实的地震情况,对土石坝在不同震等下的抗震行为进行试验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为土石坝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
(3)监测与实测研究:通过对已建土石坝的地震监测和实测研究,获取实际工程的抗震性能数据,并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分析。
这种方法对于评价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2. 抗震稳定性计算方法为了保证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需要进行合理的抗震计算。
常用的抗震稳定性计算方法包括静力分析法和动力分析法。
(1)静力分析法:该方法通过静力平衡方程和土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计算土石坝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包括重力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等。
静力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无法考虑土石动力响应。
(2)动力分析法:该方法基于土石坝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土石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稳定性。
常用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等效静力法、地震反应谱法和有限元方法等。
动力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土石的动力相互作用,但需要较为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
3. 关键要素在进行土石坝抗震稳定性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素:(1)土石物理力学参数:土石坝的抗震稳定性计算需要准确确定土石的物理力学参数,如弹性模量、泊松比、摩擦角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土石的力学响应和稳定性。
(2)地震力参数:对于土石坝的抗震计算,需要准确估计地震力的强度和动态特性。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抗震设计思考
基 金项 目:国 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资 助项 目( 0 10 4 ; 十 一 五 ” 家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0 9 A 5 B 2 ; 家重 点 9852 ) “ 国 20 B K 6 0 ) 国 基 础研 究 发 展规 划 资 助项 目( 07 B 113 2 0 C 74 0 ) 作 者 简 介 :陈 生水 ( 92 ) 男 , 苏 高 淳 人 ,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 16 一 , 江 教 主要 从事 土 石 坝 工 程 的 科 学 研 究 和 技 术 咨 询 工 作 .
峰值超 过 0 5 主要震 害是 大坝 产生 了明显 的变 形 . . g, 安装在 防 浪墙顶 的变 形标点 瞬 间产生 了 6 3 9m 的沉 8 . m
降 , 于坝顶 河床 中部 大坝 最 大 断 面 , 位 由于余 震 和 大 坝震 后 应 力 、 变形 重 分 布 , 后 第 5天 , 降量 增 大 到 震 沉
中图分类 号 : V 4 . T 6 1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0 — 4 X(0 10 一 07 0 0 9 60 2 1 ) l 0 1 — 5
我 国已建 和拟建 的百米 级 以上高 土石 坝近百 座 , 大 多位 于高地 震烈 度 区 , 且 这些 高坝 大库一 旦 因地震 失 事 , 果将是 灾难 性 的 , 后 因此 对高 土石坝 的地 震安 全应 十分 重视 .0世纪 6 2 0年代 以前 , 内外 主要 采用 以地 国
施工时需特别予以关注. 最后 , 高土石坝 安全评价 和抗震设 计方法提 出了若干建议 , 对 并特别 指 出, 考虑到地 震
的 随 机 性 和 高 土 石 坝 安 全 的 绝 对 重 要 性 , 必 要 研 究 高 土 石 坝 的极 限抗 震 能 力 . 有
简要分析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
1 概 述 2 . 3从液化可能性 、单元抗 震安全性 及防渗体安全 的角度分析 2 0 0 8年的汶川地震给人们敲醒 了警钟, 对于一些强震区的堤坝 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 计算不 同等级强震作用下大坝 的单元抗震安 安 全问题需 要特别的关注 。为 了进一步促进西部 开发, 水 电开发成 全系数, 评判液 化可能性 、 单 元动力剪切 破坏 的可能性及 防渗体 的 分析大坝的极限抗震 能力 。 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 向, 而我 国的水 电资源百分之八 十都处于 安全性及其 与大坝整体安全 的关系, 西部地区, 因此加强西部地 区的水利建设 是促进我 国经济 发展的重 3长 河 坝 的 极 限 抗 震 能 力研 究 要 因素, 这也导致近些年来我 国西部地 区水利工程 的逐 渐增多 。在 3 . 1 计算条件及输入地震动参数为了研究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 , 基岩水平 峰值加速 度为 0 . 3 7 g ) 和校核地震 ( 基岩水 平 这些建造好 的大坝之 中彳 艮 多 的大 坝疏 于高层 大坝, 这些高层大坝 的 在设计 地震( 覆盖率非常广泛, 同时在 我国的金沙江地 区还存在一 些有名 的大坝 峰值加速度为 0 . 4 4 g ) 下 的地震反应分析的基础上, 又分 别计 算了基 建筑, 这些大坝建筑是我国西部重要 的农业和工业来源。 岩水 平峰值加 速度分别 为 0 . 5 0 、 0 . 5 5 、 0 . 6 0 g和 0 . 7 0 g时的大 坝地 截止 目前, 我国的土石坝工程 是世 界上使用范围最广 的工程, 在 震反应情况, 并分别从稳定 、 变形 、 防渗体安全等方面, 对大坝的极限 数量和技术规模 方面都位 于前列, 这主要是和我 国西部地 区有关, 由 抗震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计算 时大坝水位为正常蓄水位 。 于我 国西部地区条件恶劣, 属于地震的多发地带, 因此抗震成 为建 筑 输 入地震加 速度时程 曲线设 计地震 时采用设 计地 震场地 波地 物最基本 的功能, 在技术方面 自然会有所提升 。对于高土石坝来说 , 震加 速度 时程曲线, 其他工况均采用校核 地震场地波地震 加速度 时 按不同强震等级调整输入加速度峰值 。同时输入 水平向( 顺 定 的抗震标准是其存在的方式, 然而随着我 国经济 的发展, 对于抗 程曲线, 震 的要求 尚不 明确, 因此在很多 的高层土坝建筑 中, 没有 一定的参考 河向和横河 向1 和竖向地震, 竖向地震 输入加速度峰值取为水平 向的 数据, 我国在这一 方面也提 出了很多 的方案, 做出 了众 多的研究, 初 2 / 3 。大坝有限元网格剖分情况 。 3 . 2从地震残余变形 的角度 分析大坝 的极 限抗 震能力在动力 反 步形成了一 系列 的方式和方法 。 计算 了不 同等级强震 作用下大 坝的地震 残余 变 在我国的一些水 电大坝 中, 主要是用来发 电的堤 坝 比较多, 而在 应分析 的基础上 , 堤坝 的上游部 分, 通常有一 个电站, 在下 游部分, 同样 设计 了电站 , 这 形 。 震陷倾度定义为坝项最大震 陷与最大震陷部位距岸坡距离的 比 种设计主要是为 了防止大坝水流 的破坏 。一般来说, 我国大坝 的高 值, 体现坝顶及心墙沿坝轴线震陷的不均匀性 。作为代表, 给出了输 . 5 5 g和为 0 . 7 0 g 时典 型剖 面竖 向变形 度较高 , 水位 线也较高 , 在这种 程度上才 能形成更大 的落差, 从而起 入水平峰值加速度 分别为 0 到 发 电的 功 效 。 的等值线 图。 根据我国的地震 测评结果 , 我 国的基岩主要用作大坝 的设计, 而 可见, 当输入基岩峰值加 速度 为 0 . 7 0 g 时, 大坝产生了很大的地 超过五十年的大坝可以通过测试, 而百年 以上 的大坝效率非常低。 震残余变形, 最大震陷达 2 5 4 e m, 为坝高( 不含覆盖层) 的1 . 0 6 %, 占坝 抗震分析和抗震设计 的不确定 因素很 多, 难 以确 在大坝的整个抗震过程中, 需要对坝体 的动力进行测评, 特别是 高地震残余变形下, 在地震过 程中土体 会发生位移, 这种位移作用 会随着震感 的多少而 保大坝的整体安全性 。结合相关震害 资料 分析, 最 大震 陷超过坝高 发生改变 。通常, 计算机会对整个 的震感进行科学 的分析 和研究 , 计 的 0 . 7 % 0 . 8 %时可产生 明显震害, 并 可能 导致严 重后果 。综上分析, 算 出符合 安全性能的坝坡的稳定度, 这在 文中叫做动力线法 。如果 从地震 残余变 形 的角 度来看 ,初步认 为,大坝 的极 限抗震 能力 为 5 5 ̄ 0. 6 0 g。 考虑到地震过程 中的变化问题, 在本文 中也有所 涉及 , 主要是动力等 0. 效 的 方法 。 3 . 3 不 同等级 强震作用 下的防渗墙 的安全性 根据地震反应分 析 静动力叠加后防渗墙 最大压应力出现在竖 向, 而最大 拉应 力出 动力时程线法算得 的安全系数是地震过程 中每一时刻( 瞬时) 的 结果, 安全系数, 反 映了地震 过程 中坝坡抗 滑稳定安全 系数 随时间 的动态 现在 坝轴 向, 且拉 应力范 围较大, 在此重点分析 了坝轴 向的拉 应力 。 变化过程。 而动力等效值法得到 的安全系数是地震作用下坝坡一个 不 同等级强震作用 下, 防渗墙坝轴 向静动力叠 加后拉应力最 大值见 。 总 的安全系数, 是整体平均等效的概念, 不反映地震过程 中安全度 的 表 4
覆盖层上高面板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
覆盖层上高面板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
岑威钧;张自齐;周涛;杨宏昆;卢培灿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针对地震作用下面板坝的非线性动力反应,为了准确评估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从坝坡抗震稳定性、坝体震后残余变形、坝基覆盖层液化和面板接缝变形等方面探讨面板坝的地震破坏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某覆盖层上高135 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极限抗震能力计算,结合多角度综合分析表明,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约为0.52g~0.54g,大坝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总页数】6页(P1-5,58)
【作者】岑威钧;张自齐;周涛;杨宏昆;卢培灿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水利部土石坝破坏机理与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4;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水利部土石坝破坏机理与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4;四川省清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清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清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41.4
【相关文献】
1.超高面板堆石坝极限抗震能力与安全性分析 [J], 卢羽平;窦向贤
2.拉哇高面板堆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J], 王京;朱晟
3.复杂层状岩基上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初探 [J], 张社荣;王超;孙博;王高辉
4.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J], 隋馥名
5.简要分析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 [J], 陈立彬;张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石坝抗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实意义
土石坝抗震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实意义摘要:随着生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和电的需要量都在逐年增加;而科学技术和设计理论的提高,又为水利工程特别是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大批的高坝大库型水利水电工程正在或已经兴建。
土石坝是当今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坝型,也是世界水利水电工程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对地震区的土石坝进行抗震设计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土石坝;抗震1土石坝的发展随着生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水和电的需要量都在逐年增加;而科学技术和设计理论的提高,又为水利工程特别是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大批的高坝大库型水利水电工程正在或已经兴建。
从国外看,近几年来大水库、大水电站和高坝在逐年增加,出现了一批库容在1000亿m3以上的大水库,其中,最大的是乌干达的欧文瀑布,总库容为2048亿m3;100m以上的高坝,1950年以前仅42座,现今已建和在建的有400多座。
如此多的高坝大库,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
土石坝是当今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坝型,也是世界水利水电工程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全世界超过15m的土石坝有3万多座,而在我国,各种坝高的拦河坝有86000多座,其中土石坝占95%以上[1][2]。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库容在10万m3以上的水库达85000多座,高度在15m及以上的大坝有18600多座,其中土石坝占90%以上。
土石坝主要包括均质土坝、心墙坝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3]。
早在19世纪末,国外的水力冲填坝就己经开始起步和发展,到1900年,国内外土坝总数还不超过116座,最高坝高仅61m.随着固结理论[4]5][6]、击实原理[7]、有效应力原理[8]等的形成,以及碾压机械、原位观测、施工工艺、水文学先后得到应用,世界各地的土石坝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大型碾压设备如振动碾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各种粒径的土、沙、砂砾石、石渣都能方便的碾压密实,土石坝的高度越来越高,数量也迅速增加[9],据统计,至80年代末期,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百米以上的高坝中,土石坝的比例已达到75%以上。
高土石坝的抗震设防依据与选用标准
高土石坝的抗震设防依据与选用标准
关志诚
【期刊名称】《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利枢纽、水电开发和引调水工程综合投资巨大,拟建和在建高土石坝处于高地震、深覆盖和高陡边坡工程环境,抗震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此根据已建工程抗震经验,论述复杂地震地质背景条件下高土石坝的抗震设计依据和安全状态;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的适用性;以及提高土石坝抗震性能的技术途径等问题.供探讨与参考.
【总页数】4页(P1-3,27)
【作者】关志诚
【作者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41.1
【相关文献】
1.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努力提高抗震设防水平 [J], 吕武艺
2.抗震设防:提高城市安全的闸阀——城市建设抗震设防观点集萃 [J],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J],
4.论行业抗震设防标准的研究原则和依据 [J], 陈家庚;鄢家全
5.试论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 [J], 梁亚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成果——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
科技成果——300m级特高坝抗震安全评价与控制关键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研究背景我国在西南、西北地震高烈度区,已建或在建了许多300米级特高坝。
为保障特高坝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实现在最大可信地震作用下不溃坝的战略目标,需要研究包括地震动输入、地震响应、大坝抗力这三个不可或缺且相互配套的内容,在以下六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上形成研发和创新成果,构建完整的抗震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与震灾防御技术。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坝址最大可信地震动确定、强震作用下特高坝多耦合体系的损伤演化和破坏机理、特高坝抗震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理论。
(2)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坝址近断裂最大可信地震动确定理论与方法、水库诱发地震形成机制和判别准则、基于15MN超大型动态试验机的全级配大坝混凝土试验技术和超大型动三轴仪的堆石料动态试验技术、基于精细化模型和高性能云计算的特高坝多耦合系统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特高坝大型振动台破坏试验技术、土石坝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技术、特高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特高坝震灾应急对策与防御技术。
研究内容(1)坝址地震动输入研究;拟采用地质、地震和地球物理等多种方法,识别近源发震构造,构建能够反映近断裂大震特点的震源模型,用克服点源模型缺陷的随机有限断层法确定坝址地震动输入。
研发万核万亿次量级以上,计算规模超100亿自由度的大规模并行地震波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直接得到坝址输入地震波。
基于持续十几年的水库地震监测数据,研究水库诱发地震形成机制和判别准则。
本课题为特高坝抗震分析提供地震作用。
(2)筑坝材料动态特性试验与机理研究;利用国内唯一的15MN 大型材料动态试验机、直径达1m的大型动三轴仪,开展全级配大坝混凝土动态特性和筑坝土石料缩尺效应、变形特性、强度特性及其破坏规律研究,确定筑坝材料的本构模型与基本参数。
(3)强震作用下特高拱坝多耦合体系损伤演化机理及安全评价准则研究;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千万级自由度的抗震分析软件,基于精细化网格模型和高性能云计算,实现大坝混凝土动态拉压损伤演化全过程模拟、坝肩稳定、基岩材料损伤等多因素耦合的特高拱坝地震破损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
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与减灾方法
2 调研背景资料
调研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主要国际机构和网站的相关资料,国内外主要规范、
108
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等。 (1)主要国际机构和网站 国际大坝委员会(/) 中国大坝协会(/chincold/index.htm/) 美国垦务局(http:// /) 美国华盛顿州生态管理署大坝安全办公室 (/programs/wr/dams/dss.html) 美国陆军工程师团(/) 美国大坝协会(/) 美国土木工程协会(/)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 (/ ) 新南威尔士政府大坝安全委员会 (.au/DSC/Publications/reports.shtm)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管理局大坝安全分局 (/damsafet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elibrary/) (2)主要规范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EARTHQUAKE DESIGN AND EVALUATION FOR CIVIL WORKS PROJECTS(Regulation No.1110-2-1806).Washington, DC 20314-1000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deral Guidelines for Dam
Safety—Earthquake Analyses and Design of Dams,2005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Slope Stability. EM 1110-2-1902,31 Oct 2003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CONSTRUCTION CONTROL FOR EARTH AND ROCK-FILL DAMS. EM 1110-2-1911,30 September 1995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Gene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nsideration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及安全控
制方法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佚名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13(44)1
【摘要】2012年12月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浙江宁波组织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第六次学术交流会,会上对由南科院和大连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重点支持项目“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及安全控制方法研究”进行了结题验收。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安全控制;高土石坝;灾变;模拟;地震;大连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08
【相关文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野生大豆基础生物学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评议 [J], 庄炳昌
2.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重大专项《高心墙堆石坝变形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顺利通过课题验收 [J], 邱焕峰
3.“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杂交粳稻育种及两系杂交稻现代繁种技术研究”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重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J],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特高土心墙堆石坝筑坝材料工程特性与坝体变形和渗流安全控制”工作组赴两河口水电站现场调研 [J], 江洎洧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手性催化剂研究”通过专家验收 [J], 杜灿屏;翟宏斌;梁文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土石坝坝坡地震稳定分析研究
1
1.1
有限元动力稳定和变形分析方法
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采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出大坝的震前应力和地震 时每一瞬时的动应力,根据单元的静、动应力叠加结 果可对大坝进行稳定计算,其安全系数为
n
D k Di k
i 1
。
(7)
(c
Fs
i 1
i
ni tan i )li
n
,
i i
(1)
摘 要:采用有限元动力时程稳定和变形分析方法,对不同高度大坝坝坡稳定进行分析,开展了最危险滑弧确定方法、 地震动持时对稳定和变形的影响、滑弧位置和深度以及坝坡加固范围的研究。结果表明:拟静力法采用规范建议的加 速度分布系数不能反映高土石坝实际地震反应规律,计算得到的最危险滑弧较深且滑动范围偏大,不利于确定坝坡的 加固范围;坝坡在地震过程中,最小安全系数与最大滑动量对应的滑弧并不一致且是不断变化的,有限元动力法计算 坝坡稳定时,应在每一时刻任意搜索最危险滑弧;地震持时对坝坡安全系数影响不大,但对滑动量有较大影响;不同 滑弧深度对坝坡安全系数有较大影响,存在一个临界深度,当滑弧超过临界深度时,坝坡安全系数大于 1.0;坝坡稳定 安全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系数与变形的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建议了坝坡加固的范围。 关键词:高土石坝;坝坡稳定;拟静力法;有限元动力法;加固范围 中图分类号:TV641 xubi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2)01–0139–06 作者简介: 徐 斌(1981– ), 男, 博士, 主要从事土动力学与高土石坝抗震、 粗粒土力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2.2
地震动输入
2
2.1
计算结果与分析
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
3-土石坝震害与抗震设防准则讨论-迟世春
坝高 (m)
54.86 37
覆盖层
薄层状粘土 页岩
日期
Mw
7.0 6.8
amax (g)
0.575 0.120
2 3
10/17/89 10/23/04
11 24
4
66.4
砂卵石层地 基 砂和淤泥的 混合物 松散至中密 淤泥砂混合 物
44
7/28/76
7.8
0.200
150
0.89
7.000Βιβλιοθήκη 2.5001.750
0.305 0.830 1.620 1.100 0.800 0.500
• 土石坝震害随坝型而异,心墙坝与面板坝不同。 • 心墙堆石坝震害主要形式:震陷变形、裂缝、滑坡、 渗漏。 • 此外,上游反滤料液化及上部心墙动强度不足。
• 为了减小坝壳对心墙的拱效应,常设臵较松的反滤料。但反滤 料颗粒较细,地震条件下容易发生液化需要注意。 • 在上游坝料强度有保证的前提下,上游反滤液化一般不会危险 坝坡安全。但破坏坝体的整体性,加速坝体累积变形。
1.3 墨西哥典型的土石坝地震观测成果
•地震造成坝顶两侧宽约0.2cm-15cm断续绵延坝全长 335m的两条纵向裂缝,深达不透水心墙顶部。此外, 还有长约9m宽约3.6cm的较细纵向裂缝,出现在右坝 肩2条,左坝肩1条。观测到的坝顶沉降约9cm。
①不透水料;②反滤;③过渡区;④压实堆石;⑤堆石;⑥大块堆石;⑦围堰 El Infiernillo心墙堆石坝
7.8
8.2 7.6 7.6 7.6 7.6 6.8
0.280
0.800 0.300 0.450 0.420 0.150 0.550
71
96 80 28 37 43 7
高心墙堆石坝地震动力特性及抗震极限分析
1 1 计 算 方 法 及 计 算 参 数 .
计 算采用 三维 有 限元 进行 , 模拟 了坝 体 施工 填 筑 、 库 水
蓄水 和稳定 渗流期 发生地 震 的工况 , 2为计 算划分 的 三维 图 有限元 网格 图. 力计算模 型采 用沈 珠 江提 出 的双屈 服 面弹 静 塑性模 型 . 该模 型 能较好 地 反 映 坝料 的 变形 特 性 , 数确 参 定 简单 , 可 直 接应 用 D n a 模 型参 数 , 且 u cnE一 已在 多 个 土
收 稿 日期 : 0 9—0 20 6—2 0
基 金 项 目: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研 究 计 划 ( 0 1 0 4 ; 利 部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经 费项 目( 0 8 1 1 ) 9852 )水 2 0 00 4
作 者 简 介 :李 国 英 ( 9 2一) 男 , 苏 溧 阳人 ,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 要 从 事 土 工 数 值 模 拟 及 土 石 坝 工 程 研 究 16 , 江 教 主
第 1期
2 0年 3月 01
水
利 水
运 工
程
学
报
NO .1 Ma.2 0 r O1
H YDRO . SCI ENCE AND ENGI E NIERI NG
高 心墙 石 坝地 震 动力 特性 及 抗 震 极 限分 析 堆
李 国英 ,沈 婷 ,赵 魁 芝
( 京 水 利 科 学 研 究 院 ,江 苏 南 京 南
显 . 对 而 言 , 土 石 坝 的 震 害 资 料 较 少 , 究 其 地 震 动 力 特 性 , 合 理 的 抗 震 设 计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相 高 研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 第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35 No.1 2013年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an. 2013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控制标准与极限抗震能力研究陈生水1, 2,李国英1, 2,傅中志1, 2(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2. 水利部土石坝破坏机理与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基于土石坝震害调查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针对高土石坝的坝坡稳定、坝体地震永久变形以及混凝土面板接缝位移3个影响高土石坝安全的主要因素,初步建议了相应的地震安全控制标准,并应用于高心墙堆石坝和面板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按规范设计的高土石坝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其极限抗震能力在0.50g以上,可抵抗9度以上地震而不致于出现灾难性后果;高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与相应的地震安全控制标准密切相关,按照本文建议的标准,高心墙堆石坝坝坡稳定是其极限抗震能力的控制因素,高面板堆石坝面板周边缝安全是其极限抗震能力的控制因素。
关键词:高土石坝;地震;安全控制标准;极限抗震能力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13)01–0059–07作者简介:陈生水(1962–),男,江苏高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力学与土石坝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咨询工作。
E-mail: sschen@。
Safety criteria and limit resistance capacity of high earth-rock damssubjected to earthquakesCHEN Sheng-shui1, 2, LI Guo-ying1, 2, FU Zhong-zhi1, 2(1.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210029,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Earth-Rock Dam Failure Mechanism and SafetyControl Techniques,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earthquake damage performance and the in-situ observations of earth-rock dams,a series of criteria to control the safety of high earth-rock dam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are proposed in terms of three main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slope stability,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the dam and deformation of peripheral joints. These criteria are used to study the limit earthquake-resistant capacity of a typical earth-core rockfill dam and a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high earth-rock dams can resist strong earthquakes. The limit earthquake-resistant capacity of the two cases is as high as 0.5g, which means that the two dams can perform well without catastrophic subsequences even attacked by an earthquake with degree of nine. Furthermore, the limit earthquake-resistant capacity of high earth-rock dam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safety criteria.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control the safety of an earth-core rockfill dam under earthquakes is the slope stability whil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peripheral joint is the control factor for the safety of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Key words: high earth-rock dam; earthquake; safety criterion; limit earthquake-resistant capacity0 引 言中国已建成的土石坝超过8万座,是世界上土石坝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坝高超过100 m的就有近百座。
随着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推进,一批200~300 m级的高土石坝正在或即将开工建设,它们大多位于高地震烈度区,这些高坝大库一旦因地震而出险甚至溃决,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各国学者对土石坝,特别是高土石坝的地震安全均十分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土石坝地震安全的分析评价方法[1-5],为提高土石坝的抗震设计水平,确保其地震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调查表明[6-7],土石坝震害的主要表现为地震导致大坝坝坡失稳,或使得坝体产生过大的永久变形导致防渗系统损伤甚至破坏。
值得指出的是,经受强震的土石坝,出现损伤是难免的,只要不危及大坝的整体安全且可修复,这种损伤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但───────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215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9141,51109141)收稿日期:2012–05–2560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13年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土石坝损伤到何种程度是可以接受,即土石坝的地震安全控制标准要么规定不尽合理,要么尚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目前土石坝的地震安全评价标准不明。
因此,基于土石坝震害调查和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深入研究其极限抗震能力,提出相应的地震安全控制标准显得十分必要。
1 坝坡地震稳定安全控制标准我国现行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土石坝应采用拟静力法进行抗震稳定计算”,但大量研究和工程实例表明[8-10],拟静力法不能很好反应地震动输入特性及坝体的动力反应,特别是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对非黏性土坝坡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坝坡动力稳定计算。
但无论是拟静力法或有限元时程分析法,都是以稳定安全系数小于规范规定的值作为安全控制标准,有限元时程分析法只是补充规定了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的累计时间(例如2 s )[11]。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拟静力法或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得出的滑动体仅发生在坝坡的浅表层,且不是坝体的要害部位,一般不会对大坝的整体稳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1975年海城地震中石门水库黏土心墙坝上游坝坡和1976年唐山地震中密云水库白河主坝上游防渗斜墙砂砾石保护层均发生滑动破坏,经修复后水库大坝可正常工作便是两个较为典型的案例[6]。
因此,仅采用坝坡地震稳定安全系数这一个指标尚不能很好表征土石坝的整体安全性,即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
要合理评价土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至少应采用坝坡地震稳定安全系数和滑动体的范围两个指标。
1.1 心墙堆石坝地震稳定安全控制标准对于心墙堆石坝,防渗心墙的安全决定着坝体的整体稳定。
同时,考虑到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得出的坝坡稳定安全系数普遍高于拟静力法20%以上[11],因此,建议心墙堆石坝的地震稳定安全控制标准如下:(1)坝坡稳定安全系数:采用拟静力法计算,F s <1.0,则坝坡失稳;采用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过程中,如果F s <1.2的时间累加超过2 s ,则坝坡失稳。
(2)滑动体范围:最危险滑弧通过心墙;最危险滑弧虽未通过心墙,但危及心墙安全,即满足下述剪断条件:a w sb cb ss cs F F F F F F +>+++ 。
(1)式中 F a 为心墙上游侧坝体材料的主动土压力;F w 为心墙承受的库水压力;F sb 为沿破坏面底部作用的摩擦力;F cb 为破坏面底部的凝聚力;F ss 为沿破坏面两侧作用的摩擦力;F cs 为破坏面两侧的凝聚力。
上述各作用力如图1所示,可分别用下列各式表示:211a 2s 1s 11tan 452tan 45222F B h h c ϕϕγ︒︒⎡⎤⎛⎫⎛⎫=⋅--- ⎪ ⎪⎢⎥⎝⎭⎝⎭⎣⎦,(2)2w w w 212F h B γ=⋅ , (3)sb 2tan W F ϕ= , (4)cb 222F c L B = , (5)2ss 2s 22tan K h L F γϕ=⋅⋅ , (6)()cs 2s 12F c h L L =+ , (7)式中,B 1为滑动体顶宽,B 2为滑动体底宽,L 1为心墙顶宽,L 2为心墙剪断面宽度,W 为心墙上游侧坝体材料的重量在破坏面上的分量,w γ为水的重度,1γ为坝壳料的重度,2γ为心墙料的重度,c 1为坝壳料的凝聚力,c 2为心墙料的凝聚力,1ϕ为坝壳料的内摩擦角,2ϕ为心墙料的内摩擦角,h s 为坝顶与心墙剪断面高差,h w 为剪断面以上水头。
图1 下游坝坡发生滑动后心墙受力示意图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forces acting on earth core afterfailure of downstream slope1.2 面板堆石坝地震稳定安全控制标准与高心墙堆石坝类似,如果地震只是导致面板堆石坝坝坡表面少量石块滚落或滑动体只是出现在坝坡浅表层,又不在坝体的要害部位,则不会对大坝的整体稳定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但如果滑动体使得坝顶宽度明显减小,导致防渗面板及其接缝受力状态恶化,将危及大坝整体稳定安全。
因此,建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地震稳定安全控制标准如下:(1)坝坡稳定安全系数:采用拟静力法计算,第1期陈生水,等. 高土石坝地震安全控制标准与极限抗震能力研究61F s<1.0,则坝坡失稳;采用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过程中,如果F s <1.2的时间累加超过2 s,则坝坡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