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新知探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第一课《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第一课《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如果6厘米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 厘米,则2×6 + x = 20,解得x = 8.
由以上讨论可知,其他两边的长分别为7 厘米,7 厘米或6 厘米,8 厘米.
课堂小结
边、顶点、内角
A
概念
(直角、 锐角、钝
c
b

按角分 角)三角

分类 形B
a
C
形 按边分
性质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厘米. (1)若已知腰长是底长的2倍,求各边的长; (2)若已知一边长为6厘米,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1)设底边长为x厘米,则腰长为2x 厘米. x + 2x + 2x = 20, 解得 x = 4.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4cm,8cm,8cm.
(2)如果6 厘米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厘米,则6 + 2x = 20,解得x = 7;
所以,三角形的特征有: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连接.
探究新知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②顶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③内角:相邻两边组成的角.
顶点A

边c
边b
顶点B
角 边a
角 顶点C
探究新知
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一个三角形三边边长的是
( C)
A.1,1,2
B.1,2,4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精品教案

随堂练习 1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解:共有6个三角形,分别是: △ABD,△ABE,△ABC, △ADE,△ADC,△AEC.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周长为20cm,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第一种情况:当腰长为6cm的时候,底边长为20-6-6=8(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分别为6cm,8cm. 第二种情况:当底边长为6cm的时候,腰长为(20-6)÷2=7(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分别为7cm,7cm.
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边
边、顶点、角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三角形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之差 小于第三边
拓展提升 1
1、已知三条线段的比例分别为1:3:4,3:3:6,3:4:5,其中可以 构成三角形的有几个? 解:1个,序号为.
假设中边长为1,3,4,因为1+3=4,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假设中边长为3,3,6,因为3+3=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假设中边长为3,4,5,因为3+4>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
归纳: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两 条较短的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即可.
新新知知探探究 究
例2:用一条长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2xcm. 由题可得: x+2x+2x=18, 解得x=3.6.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初二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课件PPT初二优秀公开课
例2 已知:如图,AB=AC,AD=AE,BD=CE. 求证:∠BAC=∠DAE.
分析:要证∠BAC=∠DAE,而这两个角所在 三角形显然不全等,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 将它转化为证∠BAD=∠CAE;由已知的三组相等线段可证明 △ABD≌ △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D=∠CAE.
探究新知
这说明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新知
②三条边
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分别为3cm、4cm、6cm .它 们一定全等吗?
3cm
4cm
6cm
6cm 4cm
4cm 6cm
3cm
3cm
探究新知
做一做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 AB ,B′C′
=BC, A′ C′ =AC.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
D HC
课堂小结
边边边
内容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简写成 “SSS”)
应用
思路分析 书写步骤
结合图形找隐含条件和现有 条件,找准备条件
四步骤
注意
1.说明两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条件应按对 应边的顺序书写 2.结论中所出现的边必须在所证明的两 个三角形中
课后作业
作 业 内 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 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 习
3.已知△ABC ≌ △DEF,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A
D
B
①AB=DE
④ ∠A=∠D
C
E
② BC=EF
⑤ ∠B=∠E
F
③ CA=FD
⑥ ∠C=∠F
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的乘除学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的乘除学案

制作人: 卢艳威 编制时间: 2015- 12- 10 学生姓名: 初二 班15.2.1分式的乘除(第一课时)(预习展示课)学习目标:1.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2. 使学生会用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入新课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在体育课上进行长跑训练,甲跑完1000米用t 秒,乙的平均速度是甲的平均速度 的3500t 倍,丙用相同的时间跑完了800米。

这次训练中: (1)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甲的平均速度是丙的平均速度的多少倍?(二)新知探究:(相信同学们是最棒的!)你会计算分数的乘除法吗?()27135⨯ ()27235÷如果把上面的数字都变成字母a,b,c,d,那么我们便得到了 , 用语言描述为,分式的乘法法则: 分式的除法法则: ;(三)应用新知:类型一: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单项式的乘除法例1 计算()34132x y y x()32225224ab a b c cd -÷友情提示: (1)运算结果应 .(2)分式除法应:“变除为 , 颠倒”。

(3)运算中,分式的乘除运算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 ,再计算结果。

类型二: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乘除法例2 计算()2224411214a a a a a a -+--+- ()22112497m m m ÷--友情提示: (1)遇到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将多项式 ,以便约分。

(2) 当出现符号困难时可以先将多项式按照 (或者升幂)排列后再分解因式。

类型三:应用实际例3 . 今年春天,小明的爸爸选择在两块边长都为a 米(a >1)的正方形试验田分别种植了“丰收1号” 和“丰收2号”两种不同品种的小麦。

后来试验田进行了改造建设,1号试验田的正方形里修建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水池, 2号试验田沿正方形四周向内修建了宽度为0.5米的小路。

到了秋天,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500千克。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

新设计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这为过渡到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另外这节课内容是本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并且将要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1. 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 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2. 探索并理解“边边边”判定方法, 会用“边边边”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3. 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了解作图的道理.3学情分析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 ,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为主体, 又将客体的原则下, 展现获取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

考虑初二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让学生自学、互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

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产生动手操作的愿望4重点难点重点: 构建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 “边边边”判定方法. 难点: 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教学过程5.1 第一学时5.1.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已知△ ABd A A B' C ,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 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 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 一条边为3cm.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6cm.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探索、归纳3. 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 做一做: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 8cm 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它们全等吗?作图方法:先画一线段AB,使得AB=6cm再分别以A B为圆心,8cm、10cm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记作C,连结线段AC BC,就可以得到三角形ABC使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6cm,AC=8cm,BC=10cn先任意画出一个△ ABC再画出一个△ A B' C',使A B' = AB,B' C = BC,A' C' = AC.把画好的厶A B' C'剪下,放到△ 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1. 讨论作法. 2. 比较、验证结果. 3. 探究、发现、总结规律.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制作与讨论中, 及时发现问题, 因势利导.画法:⑴画线段B' C =BC ;⑵分别以B'、C为圆心,BA、B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⑶连接线段A B' ,A' C'.学生动手操作活动3【活动】应用规律拓展延伸例题[例]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思考独立完成活动4【练习】知识梳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 SSS”学生理解记忆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活动5【练习】达标检测如图,△ ABC和厶EFD中,AB =EF, AC =ED,点B,D,C,F在一条直线上.⑴添加一个条件,由“ SSS可判定△ ABC^A EFD;⑵在⑴的基础上,求证:AB// EF.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作业内容:课本P37页习题中的1,2.作业要求:在练习上独立完成活动7【活动】板书11.2.1 三角形全等判定(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 SSS”.活动8【活动】反思本节课在难点的突破、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手操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是在以后教学中, 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1) 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如纸、剪刀、圆规等), 分组时, 优差互补, 让人人学有所得。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 负整数指数幂 课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5.2.3整数指数幂 第1课时 负整数指数幂 课件
知识点 负整数指数幂
为了使上述运算适用范围更广,同时也可 以更简便地表示分式,数学中规定:
负整数指数幂:一般地,当n是正整数时, a -n
1 (a≠0). an
这就是说a-n(a≠0)是an 的倒数.
新知探究
知识点 负整数指数幂
am·an=am+n这条性质对于m,n是任意整数的情形仍然使用.
你可以用负整数指数幂或0指数幂对于其他正整数指数 幂的运算性质进行验证,看看这些性质在整数指数幂范 围内是否还使用.
解:(2)原式
1 (a2
-
1 b2
)
(1 a
1) b
1 (a2
-
1 b2
)
(1 a
-
1) b
(1 1 )(1 - 1 ) (1 1 )(1 - 1 )
a bab (1 1)
a
ba (1 - 1)
b
ab
ab
1-111 ab a b
2. a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 )
A.a<b<c
B.b<a<c
C.a<c<b
D.c<a<b
课堂训练
3.(2021•定兴县一模)计算
A.2-7
B.27
C.-48
的结果为( A ) D.-4-8
4.(2021•绥化)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果a≠0.则有a▲b=a﹣2+ab+
|﹣b|,那么(﹣ )▲2的值是( B )
当指数为负数和0时,一定要保证底数不是零.
新知探究
2.计算:
(1)a2b-2·(a-2b)3;
(2)(3x2y-2)2÷(x-2y)3;
(3)(3×10-5)3÷(3×10-6)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14.3.2 公式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14.3.2 公式法


提公因式法
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3.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探究新知
探究
你能把下面4个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并求出你
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吗?
a a² a
ab a ab a b²b
b
b
b
同学们拼出图形为:
探究新知
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求? (a+b)2 = a2+2ab+b2
探究新知
辨一辨:下列多项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来分解因式,为什么?
(1)x2+y2
×
(2)x2–y2

★符合平方差的形 式的多项式才能用
(3)–x2–y2 (4)–x2+y2 (5)x2–25y2 (6)m2–1
–(x×2+y2) y√2–x2
(x√+5y)(x–5y) (m√+1)(m–1)
平方差公式进行因 式分解,即能写成: ( )2–( )2的形式.
这两项都是数或式的平方,并且符号相同.
(3)中间项和第一项,第三项有什么关系?
是第一项和第三项底数的积的±2倍.
探究新知
完全平方式: a 2 2ab b2
完全平方式的特点: 1.必须是三项式(或可以看成三项的); 2.有两个同号的数或式的平方; 3.中间有两底数之积的±2倍.
探究新知
简记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 凡具备这些特点的三项式,就是完全平方式,将
答:剩余部分的面积为36 cm2.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1)992–1能否被100整除吗? (2)n为整数,(2n+1)2–25能否被4整除?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

巩固练习
如右图,已知△ABD≌△ACE,∠C=45°, AC = 8, AE = 5,则∠B = 45°, DC = 3 .
8D
C
5
A 5E B
探究新知
例3 如图,△EFG≌△NMH,EF=2.1cm,EH=1.1cm, NH=3.3cm. (1)试写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解:(1)对应边有EF和NM,FG 和MH,EG和NH;
链接中考
2. 如图所示,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A'B'C,
使点A'落在BC的延长线上.已知∠A=27°,∠B=40°,则
∠ACB'为___4_6___度.
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 ∠ ACA'=∠A+∠B=27°+40°=67°. 再由△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A'B'C,得到 △ABC≌△A'B'C, ∴∠ACB=∠A'CB'. ∴∠ACB–∠B'CA=∠A'CB'–∠B'CA, 即∠BCB'=∠ACA'. ∴∠BCB'=67°. ∴∠ACB'=180°–∠ACA'–∠BCB'=180°–67°–67°=46°.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2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或线段的值 例2 如图,△ABC≌△DEF,∠A=70°,∠B=50°, BF=4,EF=7,求∠DEF的度数和CF的长.
解:∵△ABC≌△DEF,∠A=70°, ∠B=50°,BF=4,EF=7, ∴∠DEF=∠B=50°,BC=EF=7, ∴CF=BC–BF=7–4=3.
你能指出上面两 个全等三角形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某个居民小区C附近有三条两两相交的道路MN,
OA,OB,拟在MN上建造一个大型超市,使得它到OA,
OB的距离相等,请确定该超市的位置P.
A
M
小区C
P
O
N
B
课堂检测
2. 如图所示,已知△ABC中,PE∥AB交BC于点E,PF∥AC
交BC于点F,点P是AD上一点,且点D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
∠BOC=180°-70°=110°.
探究新知 方法点拨
由已知,O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得 O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再利用三
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
探究新知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图形
C P
C P



OP平分∠AOB
PD=PE
已知 条件
PD⊥OA于D
PE⊥OB于E
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探究新知 分别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用刻度尺量一量,每组
垂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证明这 个结论吗? 发现: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段相等.
探究新知
证明结论
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
△ABC三边的距离相等.若∠A=40°,则∠BOC的度
数为( A )
A.110° B.120° C.130° D.140°
解析:由已知,O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三条角 平分线的交点,AO,BO,CO都是角平分线, 所∠B以C有O=∠C∠BAOC=O=∠AB1 ∠OA=CB12 ,∠AB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初二上册 15.1.1从分数到分式(示范课例)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初二上册 15.1.1从分数到分式(示范课例)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805570s x 5510+x s 10+x s x 55805570s 15.1 分式15.1.1 从分数到分式敎學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是分式概念的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理解分式的意义,明确分母不得为零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敎學重点分式的概念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的条件敎學难点利用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求未知数的值敎學过程近年来随着中国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基建能力也是越来越享誉全球,2018年中国又一超级工程正式建成,那就是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桥隧全长约55千米,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让珠江西岸与香港首次实现直接陆路相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将原来3小时的车程缩短至半个小时。

情境引入请同学们思考:1、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千米,若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需要多长时间?2、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约s 千米,若速度每小时70千米,通过沉管隧道需要多长时间?3、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千米,若以每小时x 千米的速度,需要多长时间?4、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约s 千米,若速度每小时(x+10)千米,通过沉管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回答:通过观察发现,前两个是我们学过的分数、整式,那后两个不认识的我们称之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五章分式 从分数到分式一、探究新知1、观察式子: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师生总结:相同点:从形式上都具有分数 A B形式;A 、B 、都是整式 不同点:前两个分母中不含字母,后两个分母中含有字母.2、分式定义:3、试一试:判断:下列式子那些是整式?那些是分式?,75-x ,3b a +,11a +,123+-a b ,54c b +.3π学生回答 4、已知分式242+-x x ,则 (1)当 x=1 时,分式的值是多少?(2)当x=-2时,你能求出分式的值吗?(3)当x=2时,分式的值是多少?学生讨论思考:求解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我们知道,要使分数有意义,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知探究
1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75X 2.8+375 X 4.9+375 X 2.3吗?
375X 2.8+375 X 4.9+375 X 2.3
观察:这个算式可以看成是 3个因式的和,每 =()X(
+ + ) 个因式中都有一个公因数 ______ ,我们把这个 =()X( ) 公因数提出来,计算就简便了。

2仿照上述方法,把多项式 ma mb mc 写成积的形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式ma+mb+mc 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 ___________ ,我们称之为 __________ . 3练一练:找出下列多项式的公因式,并写在后边。

(1) 3X 2 + x
( 2) 4x + 6 (3) 3mb 2— 2nb (4) 7y 2— 21y 3 2 2 /、32 23
,、2 2 (5) 8a b + 12a b — ab ( 6) 7x y — 42x y
(7) 4a b -2ab + 6abc (8) 7(a — 3) -b(a — 3)
( 9) 9abc — 6a 2b 2 + 12abc 2 思考:通过上边的练习你会确定一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吗? 一个多项式的公因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① 系数:公因式的系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字母:公因式中的字母应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指数: 相同字母的指数应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一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可以是 __________ ,还可以是 _____________ 。

4填空
2 2 (1) ma + mb+mc=m(
) (2) a b + ab =ab( ) (3) 3x 2— 6X 3=3X ( ) (4) 9abc — 6a 2b 2+ 12abc 2=3ab(
) 思考:上面的各小题你是如何填出来的?
类似的,多项式 ma + mb+mc 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 __________ ,我们称之 为 _______ ,把它提出来,多项式 ma + mb+mc 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的 ,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 提公因式法 务必牢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