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逻辑1.5 (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规则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说明
1. 关于假设消去的顺序问题,为了保证各间接推理规则的正常使用, 规定:当有多个假设时,消去的顺序必须从最后一个假设开始消去。 2. 关于证明的终止问题。一个证明已终止;当且仅当所有的假设被消 去,且结论命题公式已经引出。如果用证明的格式判断:当第一行是前 提时,终止的结论命题公式应与第一行命题公式对齐;当第一行是假设 时,终止的结论命题公式应比第一行命题公式前移几格。 3. 关于推理规则的可靠性问题。前面曾给出可靠性的一种说法。与之 等价的另一种说法是:若前提均为永真命题公式,则应用诸推理规则所 得到的命题公式均为永真命题公式。 利用这种说法,很容易判断前提引入规则及各条直接推理规则的可靠 性。由于假设引入规则本身不是独立的,因此它的可靠性应与间接推理 规则放在一起来说明。
例如“ , ┝ ”意为在推理过程中,若及已经引出,那么便 可直接引出 。此规则所表示的逻辑关系是: () 。 当然,在以后的形式推理过程中,不进行后者的解释。
一般来说,间接推理规则上有下述形式 “若 , |= ,则 ┝ ” 意指:若在前提集下,利用新的假设(额外假设)能够证明,则可消去 假设而直接引出 。然而在增加了假设之下引出的诸命题公式直到在以 后的证明过程中不允许再引用。
1.5
命题演算的形式推理
1.5.1 形式推理的一般概念 1.5.2 命题演算的自然推理系统 1.5.3 形式推理证明举例
1.5.1 形式推理的一般概念
通过前几节的介绍,不难发现大多数逻辑演算问题都与逻辑蕴涵的判断 有关。可以用下面的事实说明这一点。 1) 永真 当且仅当 2) 永真 当且仅当 3) 当且仅当 且 因此,研究 便成为逻辑演算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在数理逻辑中,研究形式推理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规则为主的自然推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以应用为背景。因此, 自然推理比较接近人们的直观,一般人容易接受。 一种是公理系统的方法。公理系统方法理论性较强,适用于从事数理逻 辑专门研究的理论工作者。 下面我们讨论自然推理的方法。因此,以下提到的形式推理均指自然推 理。
1.5.3 形式推理证明举例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 |= () |= () () |= |= () |= |= () |=
一、直接引入规则
1) 前提引入规则,记为P。 可根据需要随时引入一个前提。 2) 假设引入规则,记为H。 可根据需要随时引入一个假设。 尽管前提与假设均可随时引入,但前提的引入是无后果的,而假设的 引入最终必须用间接规则消去。事实上,假设的引入往往是由某个间接 规则所启发的。因此,为了明确假设最终由哪个间接规则消去,并使证 明过程清晰自然,容易判断,我们约定:在每次引入一个假设时,应将 所引入的命题公式比上一行的命题公式后移几格,并在说明部分的规则H 之后注明启发该假设的规则名称。 例如,说明部分为“H(+)”表示该假设是由间接规则+所启发的。 当消去一个假设时,则将所引入的命题公式与该假设引入前的命题公 式对齐。前提的引入不需要考虑消去问题,因此只需与上一行的命题公 式对齐,并在说明部分写上P即可。
+(i)(j)
_ (i) _ (i)
+ (i) + (j) _(i)(j)
+ (i) (j)
_ (i) _ (i)
三、间接推理规则
1) 否定引入规则,记为+ , 其形式为 若 , (i) |= (j) , (k) , 则 ┝ (l) + (j)(k) | (i) 注意:在引入假设时,说明部分应写成H(+ )。 2) 否定消去规则,记为_ , 其形式为 若 , (i) |= (j) , (k) , 则 ┝ (l) _ (j)(k) | (i) 注意:在引入假设时,说明部分应写成H(_)。 3) 析取消去规则,记为_ , 其形式为 若 |= (i) , 且 (j) |= (l) , 且 (k) |= (m) , 则 ┝ (n) _(i)(l)(m) | (j)(k) 注意:第j行与第k行的说明部分均应写成H(_)。 4) 蕴涵引入规则,记为+ , 其形式为 若 , (i) |= (j), 则 ┝ (k) + (j) | (i) 注意:第i行的说明部分应写成H(+)。
直到引出,则称此命题公式序列为在前提1,2,…,n下关于结论的一个 证明 1,2,…,n |= (*) 有时为了方便将前提集用表示,即 = {1, 2, …, n}。 关于(*)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下式解释: 12…n
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推理规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直接推理规则, 另一类为间接推理规则或称为假设消去规则。 一般来说,直接推理规则具有下述形式 1,2,…,n┝ 意指:若在推理过程中 1,2,…,n 已经引出,则根据此规则可引出 。 如果用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那么此规则的含义可理解为 1 2 … n
下面仅以蕴涵引入规则为例加以说明,其它两条间接推理规则的说明 由留作课后习题。 设 = 12…n,于是按照前面关于推理规则所表示逻辑关系,蕴 涵引入规则是指 若 ,则 事实上 ( ) ( ) ( ) () 于是有 ( ) 永真当且仅当 () 永真。 因此,如果已证明出 ,即 ( ) 永真,则有() 永真,即 。 故当为永真命题公式时,则必为永真命题公式。这就说明蕴涵引 入规则是可靠的。
例3 如果小张缺席,那么不是小李就是小王缺席;如果小李缺席,则 小张就不会缺席;如果小赵缺席,则小王不会缺席。所以,如果小张缺席, 则小赵不会缺席。 解 命题符号化的形式为 A (BC) , B A , D C |= A D 其中 A: 小张缺席,B: 小李缺席,C: 小王缺席,D: 小赵缺席。
二、直接推理规则
1) 合取引入规则,记为+,, 其形式为 (i) , (j) ┝ (k) 2) 合取消去规则,记为_ , 其形式为 (i) ┝ (j) (i) ┝ (k) 3) 析取引入规则,记为+ , 其形式为 (i) ┝ (k) (j) ┝ (k) 4) 蕴涵消去规则,记为_ , 其形式为 (i) , (j) ┝ (k) 5) 等价引入规则,记为+ , 其形式为 (i) , (j) ┝ (k) 6) 等价消去规则,记为_ , 其形式为 (i) ┝ (j) (i) ┝ (k)
例1 如果天气晴朗,并且没有考试,则他们就外出郊游;结果他们并 没有外出郊游,而且也没有考试。所以,天气不好。 解 命题符号化后的形式为 (PQ) R , RQ |= P 其中 P: 天气晴朗。Q: 他们考试。R: 他们外出郊游。 例2 如果下雨,则交通困难;如果他们准点到达,则交通不困难。所 以,如果他们准点到达,则没有下雨。 解 命题符号化的形式为 P Q , R Q |= R P 其中 P: 天下雨。Q: 交通困难。R: 他们准点到达。
自然推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允许直接引入前提或假设,然后应用一 些给定的推理规则,逐步引出一系列命题公式,直到所要证的命题公式 (结论)被引出。 设 1,2,…,n, 是命题公式。如果在1,2,…,n的假设下,根据一些给 定的推理规则(直接的或间接的),可以构造出一个命题公式序列 1, 2,…,m
例如,“若, |= ,则 ┝ 。” 意为:若在增加了假设之下能够证明,则可消去假设而直接引入 。
由于间接规则的应用,若将诸前提i也看成是额外假设,可能导致具有 下述形式的证明: |= 这时称为可证命题公式。 如果用真假性来解释,可证命题公式即为永真命题公式。这条性质通常 称为可靠性。
1.5.2 命题演算的自然推理系统
自然推理系统的证明是按行进行的,而且每行只能写一个命题公式。其 一般格式如下 <标号部分> <命题公式> <说明部分> 1) 标号部分给出证明的步骤,而且是从第一步开始,逐步增加。如第i步 写成 (i) 等。 2) 命题公式为在本章中所定义的命题公式。其中不能带有命题公式定义 以外的字符,如逗号等是不允许的。 3) 说明部分是指出引入该命题公式的根据。一般来说,总是给出规则名 及某些辅助说明,以便验证。关于这一点,在下面给出规则时再作具体的 说明。 对于一行中各部分的位置做如下约定:标号部分及说明部分各行之间应 对齐,即下一行的相应部分的第一个字符与上一行应对齐。命题公式部分 除规则中有其它约定外,也应对齐。同时一行各部分之间也应留有适当的 空位,尤其是在命题公式与说明部分之间。
作为本节的结束,下面对如何评价一个形式推理系统做一点说明,以 便对一般的形式推理系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于给定的一个形式推理系统,一般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即可靠性、完备性、独立性。 关于可靠性,在前面已做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其次是完备性。就自然推理系统而言,完备性是指命题演算中的所有 永真命题公式均为该系统的可证公式。例如,命题演算中所有与的逻 辑蕴涵关系,均应在自然推理系统中得到证明。 这样,从理论上讲, 所有用真值表法或分析指派法能够证明的逻辑蕴涵关系,均可通过前面 定义的规则集给出证明。 最后是独立性。就自然推理系统而言,独立性是指如果从该系统中去 掉某一条规则,那么该系统就不是完备的。换句话说,该系统中的每一 条规则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性质的证明比较复杂,这里不做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参阅有关 参考书。
例4 若他竞技状态不好,他就不会取得好成绩;若他竞技状态良好, 他就会获得金牌;他要么取得好成绩,要么不参加这次比赛。所以,他如 果参加比赛,就会获得金牌。 解 命题符号化的形式为 P Q , P R , Q S |= S R 其中 P: 他竞技状态良好。 Q: 他取得好成绩。 R: 他获得金牌。 S: 他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