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影传播内容及特征
简述新主流影视剧的叙事特征和传播策略
新主流影视剧的叙事特征和传播策略一、新主流影视剧的叙事特征1. 多元化的题材和题材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影视剧题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主流影视剧呈现出多元化的题材,涵盖了都市生活、古装武侠、奇幻冒险、爱情家庭等多个领域。
并且在题材上也不断进行创新,以符合观众对影视剧内容的新鲜感和多样性需求。
2. 角色形象塑造深入人心新主流影视剧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越发注重人物的内心戏和情感表达,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与情感连接。
影视剧在塑造角色时也更注重性格的张扬和个性化,呈现出更加真实、立体的角色形象。
3. 剧情讲究逻辑和内在逻辑在叙事上,新主流影视剧更加注重剧情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角色的行为和情节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逻辑推动。
这样的叙事特征使得影视剧的情节更加连贯,观众更加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加深对影视剧的认同感。
4. 叙述方式更加大胆和多样化新主流影视剧在叙事方式上更加大胆和多样化,包括时间线的交错、跳跃叙述、视角切换等手法被广泛运用,使得观众在观看时更加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这种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也展现了编剧和导演对影视剧叙事的创新和突破。
二、新主流影视剧的传播策略1. 评台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新主流影视剧的传播策略中,评台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关键。
各大电视台、视瓶全球信息站会根据影视剧的特点和目标观众裙体,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策略,通过投放广告、制作花絮、举办发布会等形式来扩大影视剧的传播范围,并提高知名度和口碑。
2. 网络推广与社交媒体营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剧的传播途径也逐渐向网络推广和社交媒体营销转移。
制作方会通过博博、信信、抖音等热门社交评台,发布影视剧的宣传片、海报、剧照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并进行话题讨论,从而扩大影视剧的影响力和话题热度。
3. 艺人营销与出境宣传艺人作为影视剧的重要代言人和传播力量,对影视剧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作方和艺人经纪公司会通过艺人的代言、参与综艺节目、海外宣传等方式,提升影视剧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与支持。
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及其发展策略探析
Vo 1 . 3 4. No. 1
J a n . 2 0 1 4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4 6 5 4 ( 2 0 1 4 ) 0 1 — 0 1 9 3— 0 2
微 电影 的传播特征及其发 展策略探析
陈 权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9 )
第3 4卷 第 l期 2 0 1 4年 1月
湖 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ou r na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Te c h n o l o g y J
— — — — — — — — —
一
( 一) 制作者 的原创性 微 电影 中有一种 类型 就是侧 重于 说 出 自己的故 事 , 其
、
微 电 影 相 关 概 述
( 一) 概念界定 所谓微 电影 , 顾 名思义 , 就是 指微 型 电影 , 又 被称 之为
微影。它具体就是指通 过各 种新媒 介平 台进 行播放 , 并在 移动状态和短期休 闲状态 下进行观看 的一种 电影式 视频短 片, 其 虽然 微小 , 一般 来说 时 间不超 过 3 0 0秒 , 制 作周 期仅 有一周或数周 , 投资规模 仅有几 千到几万元 的鲜 明特征 , 但 是, 它也具有完 整的策划体系和 系统制作 系统 , 也具 有完整 的故事情节 。微 电影 所涉及 的 内容和 主题往 往都 是幽 默 , 时 尚, 公益或商业性的 , 可 以独立 出现 , 也 可 以以系统 性 的 故事情节 出现 。它没有艺术 性与商业性 的限制 。它 具有 门 槛低 , 制作周期短 , 发行 方式 相对 简单 ; 互 动性 、 开 放性 、 娱 乐性强 ; 创作环境 自由, 表 达机会更多等优势 。 ( 二 )产生背景 微 电影 的初次尝试最 早是在 2 0 0 1 年, 当时 的美 国八位 顶级导演推 出了具有 鲜 明个性 与创新 性的 电影短 片 , 而 我 国的微 电影则最早是 由香 港导演伍仕贤推 出的微 电影 。真 正让微 电影在大众 中发 生轰 动效 应 的是 2 0 1 0年凯迪 拉 克 推 出的《 一触 即发 》 , 从 而使得微 电影这 种新媒 介形 式正式 出现 。我们 可以说 , 微 电影 就是 为 当今新媒 体量 身定 做 的 种 网络传播影 片。它在某 种意 义上 来讲 , 属 于 网络短 剧 的一种变体 。它 的制 作 由业 余逐 步发 展到 专业 , 规模 也 日 益扩大 , 流程也 日益完善和正规化 , 从而使得微 电影 的制作 变得愈发精致 , 其受关注的程度也 日益提高 , 并依 托着新媒 体 的丰厚土壤迅速发展 开来。
电影文化的特征
02 电影文化的特征
多样性
1 2 3
类型多样
电影涵盖了各种类型,包括剧情片、喜剧片、动 作片、科幻片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喜好和需求。
风格多样
电影在风格上也呈现多样化,从现实主义到浪漫 主义,从自然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各种风格应有 尽有。
题材多样
电影的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化 等多个领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听体验。
技术创新
电影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 电影,再到现在的数字化电影,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为电影带来了新的表 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叙事创新
电影在叙事手法上也不断突破创新,通过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手 法,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03
艺术创新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也不断创新,融合了绘画、音乐、
数字化与网络化传播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更加便捷地传播到世界各 地,提高电影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民间参与与草根创作
随着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更多民间创作和草根电影将有机 会被发掘和传播,丰富电影文化的多样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艺术的影响
创新表达
电影通过影像、声音和表 演等元素,为艺术创作提 供了新的表达方式和可能 性。
拓展题材
电影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 法为传统艺术形式提供了 新的拓展空间,丰富了艺 术创作的题材和形式。
促进跨媒介合作
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文 学、音乐、戏剧等相互融 合,促进了跨媒介的合作 与创新。
对科技的影响
电影文化的特征
目录
• 电影文化的定义与概述 • 电影文化的特征 • 电影文化的影响 • 电影文化的未来展望
论融媒体时代中国网络电影的形态特征
网络自制电影主要是利用网络为媒介和平台,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一种新兴电影。
网络自制电影碎片化叙事比较明显,互动性叙事较强,叙事大多化繁为简。
网络自制电影具有审美直觉性,一些优秀的网络自制电影使我们的心灵受到良好的熏陶,能给人一种美感与愉悦感。
[1]网络自制电影运用互联网思维,重视网感与影感并重。
要从跨媒介叙事入手,完成文本在不同媒介载体中的多角度衍生,实现网感与影感的弥合融汇。
要把握当下大众文化与时代脉搏,精准触摸跨越媒介的交叠受众群体,不断提高网络电影互动性传播的效率。
融媒体时代,各媒介之间的链接与融合为网络自制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往往是多个平台联动为网络自制电影做传播。
网络自制电影依托于独特便捷的互联网资源,增强与受众的交互性,增加用户粘性。
在娱乐消费的人群中,粉丝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而存在。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粉丝被视为是可以变现的社会文化资本。
因此,在市场的自然驱动与竞争下,网络自制电影市场的结构也在不断重塑与变化。
这种变化表现在对粉丝的认知重塑与赋权。
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内容创作者认识到粉丝的力量及可开发性,网络自制电影内容创作者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才能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
粉丝不再是站在边缘地带自说自话的人,一些粉丝积极参与到网络自制电影的创作中。
创作团队应从观众出发,打造网络自制电影精品。
坚持以用户为核心,就是要满足受众在各个不同领域、场景的诉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创作网络自制电影;同时延长内容的产业链,多方位地整合资源,为优质网络自制电影打造合适的平台。
相比2018年的“分账狂欢”,“减量增质”更适于2019年中国网络电影市场。
双备案制度的政策①倒逼行业发展以及“网络电影”作为统一称谓规范的内容②凝聚行业共识,推动网络电影从粗放式、杂耍式向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网络短片、微电影、网络大电影、网络电影的阶段更迭,标志着中国网络电影发展迎来新拐点。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作为网络电影的主要传播渠道,平衡网感与影感,呈现以互联网思维方式提供优质内容的发展趋势。
网络电影传播内容及特征研究
、
网 络 电影传 播 内容分 析
( 一 )丰 富性 网络 电影 内容 的丰 富 多 彩 一 方 面 源 于 网络 电影 创 作 主 体 的 多元 化 ,另 一方面 则 源 于 网络 电影创 作技 术 及传 播 的 门槛越 来越
传统电影内容通常是经过专业机构或组织拍摄、加工而成,
低 。与传 统 电影 相 比, 网络 电影 的制 作 不需 要大 的投 入 ,大 的制 并 由专 门的渠道传播,因而传统电影传播内容所代表的是大众文 作 ,完成 一部 网络 电影 ,只 需要 简单 的 设备 、简 单 的人 员 ,甚至 化 ,虽 具有 较 强 的艺术 性和 思想 性 ,而 网络 电影 内容大 多是 电影
创特 色鲜明等特征 。 网络媒 介的传播 特征 决定 了网络 电影具 有去 中心化传播 、互动
( 二 )叙事 风格 多样 1 . 小叙 事成 为 主流 与 传 统 电影 的宏 大 叙 事相 比, 网络 电影 更 加注 重 个体 的话 语表 达 ,通常 以微 叙 事的 内容 出现 。传统 电影 一 直 以宏大 叙事 为 核心 内容 ,导 演 从一 开始 就 以文 化精 英 的身份 ,他 们 更多 选择 的 是宏大 叙事 。 网络 电影 创作 的低 门槛为 广 大 电影爱 好者 创 作 电影提 供 了保
来 越 容 易操 作 ,个体 对 网络 电影 制作 的 的参 与程 度越 来 越 高,在 影 更 多的 足来 自网 民,关注 的是个 体 生命 、个 人生 活 。在 网络 文 当前 的 网络 视频 环境 中 ,火 爆 的网络 电影很 多都 是 网 民独立 创 作 化 背 景 中, 网络 电影 不再拘 泥 于 引经据 典 ,而 是努 力挖 掘个 体 生 的 。不 同 的个体 拥 有不 同 的教 育背 景 、不 同的 性格 、不 同的创 作 命 的真谛 ,发 表感 慨 、反 思生 活 。每 一个 网络 电影 创 作者 都 以 自 理念 , 也创 作 出 了风 格 迥异 的 网络 电影 ,这 极 大地 提高 了网络 电 身 独特 的视角 去观 察 世界 、提 炼 生活 ,并 以 网络 电影 这一 艺术 形 影 内容 的丰 富性 ; 同时 ,与 传统 电影创 作相 比, 网络 电影 的制 作 式 展 现 出来 ,其原 创 的价 值取 向成 为 网络 电影 迅速 发 展 的最根 本
微电影
3.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 直接驱动力 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 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 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例 如《纵身一跃》就是蔡康永用Sumsung Galaxy拍摄出来的。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 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发布,这也正 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 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 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
2、微电影是Web3.0的必然产物
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 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一句话 概括为Web3.0 造就了微电影。企业广告的 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 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 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2011年广电总局 更是办不了“限娱令”,“限广令”更是进 一步压缩了电视植入式广告的空间。此时, 活化的软性植入方式必然是未来企业广告的 走向。
(四)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
微电影改变了传统电影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
式,其传播模式呈现双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 这种新型的电影传播模式,颠覆了由固定银 幕和封闭场所构成的物理空间,受众可自由 点播、点评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且受众对电 影的操控性增大,暂停、回放、跳跃甚至利 用软件进行改编,这使受众的自我表达得到 了最大阐释。
(二)传播渠道主要利用新媒体播放 传统电影的播放渠道主要是院线,而微电影不走 院线播放,其播放平台主要是新媒体,如电脑、3G 手机等,受众观影更加便捷。由于电脑和手机体积 较少,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适合 在流动状态播放,如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 具上播放,这就使影片有可能随时随地的播放,受 众面更加广泛;另一方面,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让 每个人都有可能随时接触到网络媒体,对微电影的 获取、接收、观看都变得更加容易。
微电影广告的表现手法和传播特点
微电影广告的表现手法和传播特点作者:王芳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1期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快速增长的媒体时代,媒介形态更加多元化,人们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为此,受众的消費方式和阅读方式也随之出现了“碎片化”的特征趋势。
在“微”传播时代的大背景下,电影界和广告界的相互融合,促使出现了又一个表达方式,那就是微电影广告。
微电影广告是一个全新的广告形式,将会对传统的广告表现形式产生强大的冲击,一种新的生命力往往有着强大的发展趋势。
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人们对微电影广告的界定各种各样,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笔者将从微电影广告的表现手法和传播特点为主要切入点来分析微电影广告。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背景表现手法传播特点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1-0-02一、微电影广告产生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生活的节凑和步伐逐渐加快,微博这样一种社交方式推着我们加快进入碎片化的信息时代。
“微”文化无处不在,“微”的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电影在网络上已经逐渐成熟,广告商已经看到了微电影存在的商业利益,用微电影的表达方式给产品量身定做符合产品推广的故事情节。
微电影广告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电影语言这种类似观赏电影的审美体验被观众所喜爱,影响力非同一般。
2010 年 12 月,《一触即发》的凯迪拉克的微电影广告在央视全球首映,与它有关的搜索词“一触即发、凯迪拉克、吴彦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热点。
因此,这部微电影广告的首映标志着“微电影广告”的正式出现。
二、微电影广告的表现手法1.以电影手法为主要叙事方法尽管微电影的广告最终目标是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但是在内容上,依然是采用电影的拍摄手法。
微电影广告综合运用声画效果,让故事透过镜头,令故事充满伸缩度,并通过质感展现出来。
近几年中国网络电影发展
52021在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全方位发展之下,在媒介融合的技术驱动之中,在网络电影产业“减量提质”的命题之前,中国网络电影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交融之路如何发展,中国网络电影类型建构和叙事美学如何另辟蹊径,带着这些困惑和问题尝试对近年中国网络电影进行复盘思考,从市场发展、类型建构、叙事表达、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中国网络电影而言,2020年确实是“最坏的时代”和“最好的时代”。
2014年爱奇艺主办“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称谓概念。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实行,为中国网络电影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019年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举办,“网络大电影”正式摘“帽”,将“网络电影”作为通过互联网发行的电影统一称谓确定下来。
2020年上半年有25部国产网络电影超过千万票房,其中《奇门遁甲》分账票房超过5300万,《双鱼陨石》在豆瓣获得超过7分的高分,一系列“既叫座也叫好”的网络电影让人眼前一亮。
至此,中国网络电影历经“初创”“发展”“转型”几大阶段后,开启了网络电影新浪潮的大幕。
然而,这也是最为艰难的时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院线电影的生产、制作、放映被迫按下“暂停键”,在无形中给网络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促进其发展。
然而当疫情退却,国产网络电影再次遭遇院线电影,尤其是像《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等国产大片接踵而至,网络电影的关注度必然受到影响。
此外,近年美国流媒体平台集体发力,Netflix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流媒体娱乐服务公司,迪士尼收购了HULU后,形成了旗下包含Disney+、HULU、ESPN的流媒体传播阵列,华纳传媒在原有HBO 品牌渠道的基础上,推出全新HBO MAX在线视频平台,NBC环球、苹果TV推出旗下的全新流媒体平台,纷纷在“空间维度”和“内容维度”拓展全球市场,因此中国网络电影出现了双重挑战。
电影中的媒介与传播——从《晚安,好运》和《公民凯恩》看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从《晚安,好运》和《公民凯恩》看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摘要:电影《晚安,好运》和《公民凯恩》通过两位主人公对待新闻专业主义的不同表现,启发我们对大众媒介社会功能进行思考。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有必要重视大众传播媒介的公益性功能的发挥。
公益性功能区别于宣传功能和商业性功能。
此外,我们也对大众媒介的公益性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大众媒介社会功能公益性功能从《晚安,好运》和《公民凯恩》看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我们的历史将由我们来构造。
在未来的50年或100年,史学家将找到三大电视网保存的一些记录画面。
他们将会发现这黑白或彩色的画面折射出我们在对现实世界时的堕落、逃避、以及置若罔闻。
现在的我们富有、臃肿、安逸并且自满。
我们对令人不快或烦忧的事务具有一种固有的抵触,我们的大众传媒体现了这一点。
”这些话,即使放在今天也足够令人振聋发聩。
这是电影《晚安,好运》中的主角——爱德华•默罗在影片中的一段获奖感言。
他所获的奖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选择说出了这段话。
在没有电视的时代,他早己因为在战争中通过广播将圣保罗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灾情报道出去,却没有因为几步之遥的爆炸声而后退闻名世界,名垂青史。
不管影片塑造的爱德华•默罗的形象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我们看到了一名在对抗麦卡锡主义的过程中无所畏惧的具有专业表现的媒体人。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爱德华•默罗尝试用新闻追踪事实, 事实高于一切,为了追求事实,他不惮于牺牲个人利益。
有爱德华•默罗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同样也会有把大众媒介当做工具来满足一己私欲的人。
凯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公民凯恩》这部影片通过凯恩身边的人对他的回忆来结构全片,刻画出凯恩这个著名人物的一生。
凯恩的形象塑造参考了新闻史上和爱德华•默罗一样出名的人物——赫斯特。
只不过他留给新闻界的并不是令人钦佩的专业主义追求,而是“黄色新闻”的泛滥。
被冠以“黄色小报大王”之名的赫斯特,为了报纸大卖,极尽能事利用这一媒介煽动社会情绪, 导致美西战争的最终爆发。
211022472_中国武侠题材网络电影发展探析
HOT TOPIC 专题·中国网络影视研究2020年以来,在全行业提质减量的大背景下,《奇门遁甲》(2020)、《目中无人》(2022)、《千里不留行》(2022)等武侠题材网络电影接连上线,以一种崭新的样貌通过电脑、手机等小屏幕重新走近武侠爱好者,给观众带来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审美体验。
这种“熟悉”来自于传统武侠文化的浸润,而这“陌生”恰恰是武侠题材在网络时代探索新生的最好表征。
武侠题材网络电影既坚守着武侠传统,又专注于其“网感”新生,既保持了类型特色,又致力于不同类型元素的融合再造,以超越视觉奇观的游戏图景,赓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武侠文化在当下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
近年来,网络电影无论是在题材拓展、还是类型创新以及叙事和审美上都呈现出新的发展气象,比如原创作品的数量上升、优质内容增多、题材多元发展、类型融合创新,以及注重主流价值表达等,提质减量成效明显。
这其中,武侠题材网络电影的频繁亮相,引人注目。
以2022年为例,《目中无人》更是赢得了大量武侠爱好者的较大认可,豆瓣评分高达7.1分①。
除《目中无人》外,《青面修罗》《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千里不留行》等作品的出现,尽管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但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基于院线电影和剧集市场近年来在武侠题材领域的明显衰落,网络电影领域的《倩女幽魂:人间情》(2020)、《奇门遁甲》等多部武侠题材作品的接连上线,似乎要来一场针对武侠题材的“文艺复兴”,这也成为当下网络电影发展和研究过程中无法忽视的现象。
一、武侠与网络电影何以结缘?那么,网络电影缘何选择武侠题材?一方面,武侠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根基。
武侠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以武侠文化为表现核心的武侠小说更具有深厚和广泛的受众基础。
中国传统武侠题材影视剧基本都改编自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是中国武侠文化的影视化呈现,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精神。
以中国香港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武侠题材影视剧不仅满足了东方观众的武侠想象,而且更以其东方文化气质获得了世界人民的青睐,这也是中国香港武侠电影能够风靡全球、武侠题材影视剧在国内流行多年的社会文化基础。
[影视广告,特点]现代影视广告特点与应用
现代影视广告特点与应用一、特点1、共时性影视广告语言的传播更多的依赖于传播环境的好坏,并对时空环境有特定的要求,大部分传播行为的发生时不可逆的,因此是一种共时性接受。
和所有的艺术文本一样,因影视艺术固有的开放性特征,使其传播接受过程体现反复性和集聚性。
这也是现代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影视广告的传播如同影视是一样的,具有反复性,指文本的可多次阅读。
一部电影第一次你没有看懂时,你可以反复进电影院观看,甚至在线下载反复观看。
广告传播的积聚性是指受众对文本意义的阐释是积累式的,一点一点的,最后达到贯通和理解。
尽管影视广告的传播和影视艺术一样,作为活动影像,都是时间的艺术,但影视广告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对其传播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影视广告传播的共时性首先体现在其文本结构的逻辑性及社会性生成而带来的受众的共时性接受,换言之,影视广告文本的共时性结构决定着其传播接受的共时性。
影视广告不是一种典型的叙事文本,而是逻辑性结构,受众在接受影视广告文本时,随时随地的都能对其作出阐释和反映,随时随地的都能快速地感应品牌或产品信息,而无须等到结尾才揭开谜底。
例如麦当劳一部戛纳广告节的广告影片。
画面的情节是一个坐在摇椅中的可爱儿童,瞪着大眼央视前方,随着摇椅的摆动,他的脸部表情也随之变化多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随着镜头的上移,窗外出现了醒目的麦当劳标志,原来吸引他的就是“麦当劳”。
因为摇椅的摆动,婴儿时而看见麦当劳标志,时而又看不见,看见时便笑,看不见就哭。
麦当劳标志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则简洁而幽默的广告,给受众以深刻的印象。
产品信息重复出现,受众对产品符合的联想贯穿始终。
广告受众对影视广告信息的反映不是建立在一个点上,而是一个画面上。
产品或品牌信息反映在这个画面的任意点上,你从任意点切入进去,都会感受品牌内涵的光芒。
2、瞬时性影视广告传播的共时性还与影视广告媒介发布的规则以及广告的瞬时性相关。
所谓影视广告媒介发布的规则指的是影视广告时间的当下性和不可逆转特征。
网络电影研究-网络电影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㊀网络电影的艺术特征 57㊀第四章㊀网络电影的艺术特征网络艺术的兴起拓宽了传统意义上艺术形式的范围,打破了传统的艺术类型规范.它是除了网络以外无法在其他媒介中或以其他方式体验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第一节㊀网络艺术的审美追求现代社会思想㊁文化的解放,唤醒了人的自尊㊁自信㊁自立㊁自主之心,使人萌发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互联网由于自身的突出特性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一种交往方式都广阔的交往平台,为沉溺于物欲焦虑中的现代人搭设了一个平等对话㊁畅所欲言的家园,使得人们追求自由的理想有了实现的可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艺术,不但超越了传统艺术的审美属性,而且展示了自由创造㊁感性张扬的特征.一、追求自由的审美理想艺术创作自由指的是艺术家对创作活动各种必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自觉运用审美感知㊁审美情感㊁审美想象㊁审美理解等艺术创作手段去能动地认识和 改造 客观世界的精神生产实践过程.电脑技术的普及降低了艺术创作的58㊀ 网络电影研究门槛,不管是否受过专业的系统教育,也不管是否有着过人的才华,只要愿意并且掌握简单的操作技术,人们就可以主动参与网络艺术的创作.在亲自参与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人在亲自活动中对人类活动的理想意象的瞬间把握,这一过程伴随着紧张㊁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活跃的形象,热烈欢快的情感 .①可以说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创作也是一种审美体验.网络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体验是将现代人的理想㊁创造以艺术的方式变为现实.网络艺术创作目的的非功利性形成了创作动机的自由.网络写手 李寻欢 在«新的春天就要来临»中这样写道: 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它于文学的意义是:借助网络这个工具 回归民间 ,这在文学低迷的时代里必将对文学基础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如果从内在的特质研究,我觉得网络文学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它来自 网络父亲 的精神内涵:自由,不仅是写作的自由,而且是自由的写作;平等,网络不相信权威,也没有权威,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权利;非功利,写作的目的是纯粹表达而没有经济或名利的目的;真实,没有特定目的的自由写作会更接近生活情感的真实. ②在创作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欲望,进行自由自在的创作,不必刻意迎合他人.这种网络艺术审美活动没有任何直接的功利性和实际的需求,只有自由的创造㊁游戏和感受.摆脱了实用功利性束缚的审美关照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劳苦之感,使网民产生出一种超常的幸福体验,从而进入到一种自由的精神境界之中,获得最大满足.网络的交互特征为网民创造了互动的自由.自由的表达㊁自由的创作㊁自由的互动,这些在现实世界里很难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世界中得以实现,这是一种既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又可以充分体验快感的艺术形式.例如由美国制作①②王一川:«审美体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29页.许鹏:«新媒体艺术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第四章㊀网络电影的艺术特征 59㊀播出的«地点»讲述了住在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海滨一幢住宅里的七个年轻人的爱情生活故事.与传统制作不同的是,«地点»制作方邀请普通观众参与到影片的制作中,观众可以随时调出演员的背景资料以及剧情介绍,通过电子邮件与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者保持联系,并可随心所欲地延续剧情.观众的意见受到了尊重,不但提高了该片的收视率,而且充分体现了观众追求自由互动的愿望.总之,网络给了人们精神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张扬个性的自由,舒展自我的自由.网络艺术追求自由的审美理想实现了艺术自由和个性化的精神内涵,艺术的自由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二、追求平民快乐的审美需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本我㊁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本我包含了人的本能冲动,依照快乐原则行事,超我符合现实原则,代表了社会道德和良知,两者常常处在矛盾中,现实原则压制着或延迟了快乐原则的实现.这种情况在具有幻想性的艺术世界里是不存在的,艺术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并与现实世界分离开来,快乐原则得以实现,压抑的欲望得以释放.网络艺术与传统艺术一样具有追求快乐㊁满足消遣的娱乐功能,这种快乐是纯粹的快乐,没有道德的目的,也没有沉重的历史使命感. 如果说网络的人性化体现为游戏,网络的本质属性是自由的,那么网络艺术的审美特征便是快乐 快乐的创作产生创作的快乐,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快乐地嬉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在快乐中走向艺术,走进审美,这便是网络版的审美主义文化图景. ①这种快乐是平民化的快乐,网络艺术的平民化一方面是创作者主动关注平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趣味,其作品中的审美理想㊁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象具①欧阳友权:«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现状与特征浅析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发展现状与特征浅析作者:王博鹏王秀峰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1期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已不局限于在电视和电影媒介播出,新媒体平台成为重要的纪录片播出阵地。
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这一崭新的媒介下受众的欣赏习惯与媒介传播规律出发,来探讨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同时以优秀新媒体纪录片《遇见你》为例,来分析新媒体纪录片的特征,并指出新媒体纪录片与互联网思维的关系。
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片特征;网生纪录片;互联网思维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098-02新媒体纪录片,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平台上播出的纪录片而已,并不认为与传统的电视或电影等媒介上播出的纪录片存在显著区别,但是近几年随着新媒体平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播出的纪录片逐渐产生出异于普通纪录片的典型特征,新媒体纪录片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纪录片类型。
一、新媒体纪录片的概念新媒体是指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的,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
若我们将新媒体看作是平台,那么新媒体纪录片从简单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新媒体平台上播出的纪录片,但是这仅仅是新媒体与纪录片在简单意义上的相加。
正如话剧在进入电视媒介之后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从而演变为适合电视媒介播出的电视剧一样,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两种艺术形式的堆砌,而是两种深层次的属性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新媒体纪录片也是如此,它是指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纯网生的纪录片类型。
相对于传统纪录片而言,新媒体纪录片在内容、形式及传播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更加适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和欣赏习惯。
二、我国新媒体纪录片的现状首先,依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末,我国网民规模为6.88亿,同比增长6.1%,互联网渗透率已达50%,网民数量稳居全球第一。
微电影特征
微电影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微电影这一行业了,它是自“微博”之后的又一热门话题和媒体形式。
微电影核心是讲故事,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影视内容的精简版,另一类是商业广告的电影版,将广告做成电影,或者将广告植入其中,如中信银行、海南之心在微电影《心房》中的植入,这类微电影具有商业属性,就是要把一个观众不愿意看的广告以故事形态让观众有看的欲望。
这类以商业宣传的微电影有以下几个特征:
1、软性化宣传微电影从剧本的编纂就是专门为企业设定的,其目的与广告是一样的,但是它没有了广告那样的生硬宣传方式,采用了更加柔和的宣传,通过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从而让观众在非常愉悦的心境下主动接受企业的相关信息,可以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空间。
2、成本低微电影在投拍成本上相对低廉,但其主要花费却在后期传播上。
比起传统广告,首先,微电影的演员不需要是名人,传统广告主要是借助明星效应;其次,传统广告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而微电影不需要花费高额的广告费投放到电视媒体,微电影主要通过网络视频、手机等传播,费用相对低。
3、传播便捷当前的网络已经普及化,后期传播时把微电影放在几大名站上推广,就能起到不错的效应。
因网络的特征,受众都是在自主选择对网站上内容的观看度,所以只要微电影有特点,能震撼受众,受众就能以愉悦的心态接受故事内容,对于微电影中的植入企业也有了个好的概念,是以感化人的心灵达到宣传目的的手段。
4、广告电影化微电影有明确的营销传播诉求点,诉求方式更加坦诚、自然、直接。
因无时间限制,情节完全可控,也为创意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传统广告的时间都控制的比较严格,也就相当于一部微电影是在整合该企业的多个广告,一部微电影中甚至可以把一个品牌所做的所有其他宣传整合到这一部电影中来。
从“夹缝求生”到“逆风翻盘”——数字时代网络电影的叙事特征、境遇解析与未来路向
34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网络电影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业态直接影响着推进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建设。
网络电影不是“网络+电影”的简单交叠,它主要是“利用网络为媒介和平台,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一种新兴电影。
”[2]以实时弹幕、虚拟现实等数字化的方式出现,让观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向式观影,转而寻求参与式、互动化的观影模式。
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网络电影的发展实现了从“杂草丛生”到“向阳生长”的转变。
在数字时代,如何使网络电影始终“一路向阳”,如何利用好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契机更快促进网络电影生态的良性建构,如何发展网络电影更好实现影视产业繁荣与文化强国战略,是当前亟待思索的现实问题。
一、内嵌与同行:数字时代网络电影的叙事特征电影叙事是电影情节铺展和价值建构的重要方式。
数字媒介的迅猛发展使互动共享的参与式文化更加繁荣,网络电影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其叙事特征也必然会被打上数字时代的烙印,体现出明显的参与感,呈现出崭新的特征——由“单向度式”向“多线程式”转变,具体表现为叙事题材由单维到多样交叠、叙事情感由单向到多重交融、叙事符号由单一到多元交织、叙事空间由单域到多维交互。
(一)叙事题材多元探索与院线电影相比,网络电影在题材类型上更丰富多样,这也是网络电影实现从“野蛮生长”到“向阳而生”的重要着力点。
一是主旋律题材不断涌现。
不同于一般网络电影的泛娱乐化特征,主旋律题材网络电影对巩固与传承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如李志文执导的《血战狙击岭》(2021)和翌翔执导的《浴血无名·奔袭》(2023)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叙事题材,刻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死而生的信念与勇气;罗乐执导的《勇士连》(2022)以“抗日战争”为创作源泉,传递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
二是想象力题材不断创新。
网络电影一般以魔幻奇闻、仙游武侠、灾难科幻等想象力作品为题材,进行虚拟美学的呈现和视觉奇观美学的营造。
媒介融合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的“双维度”发展探究
77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任何一种媒介都是另一种媒介的延伸:语言媒介可看作是扩展人类思维的媒介,文字媒介可看作是语言媒介的扩展,而印刷媒介的出现则增强了文字媒介的传播。
新媒介的出现必然使承载信息的媒介向另一种媒介延伸,诞生更新的媒介形态,而人类的感知方式也会随着媒介环境发生改变。
“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处于网络化的环境中,生活在一个媒体和媒介关系所构成的媒介体验的世界。
媒介不仅是讯息,在媒介转化与应用层面还形塑着人类的感知。
按照罗杰•费德勒的媒体进化论:“一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不会淘汰旧媒体,他们会共同生存并且会在旧媒体的提出上加强和综合原来媒体的特点,旧媒体要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生存必须适应和进化,也会塑造和改变现实。
”[1]新的媒体诞生将使人们对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认识,新媒体的发展赋予艺术以无限的创作和想象空间,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也是如此。
在“互联网+5G”所构建的新的媒体体验世界中,“看电视”从最初的打开电视机、家人围坐客厅、看电视节目的媒介消费行为,变为现在利用各种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而“看电影”也不再限于电影院的沉浸式体验,从“看电影”转变为看“电影”,电影的媒介消费行为从形式关注转向到内容关注;同时,在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介形态的交织作用下,传统的电影和电视媒体演化出新的媒介形态,出现更多新的媒体和媒介关系,媒介间的边界也由清晰变得模糊,逐步演进为一个新旧媒体的共融共生的“媒介融合”新语境。
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当代电影传播的“大媒体”意识确立,电影的媒介属性更为凸显。
回顾电影的发展历程发现:电影媒介身份的自我认同始终存在,对新媒介的反应和包容始终保持着积极态度。
就像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对于广播媒体、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对于电视媒体,以及当下网络时代的电影对于网络视频、手机媒体等,在新旧更迭的媒介发展历程中电影一直以积极、包容的状态,从容“应对”每一种新媒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