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文化
邯郸民俗文化资料
邯郸民俗文化资料1、武安傩戏武安傩戏是一种元宵节特有的习俗。
据了解,傩舞是古代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到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
最初以面具戏为主,逐步发展为傩戏、赛戏、队戏等十余种形式,且分布较广,全市各乡村几乎都有。
傩戏以其恢宏的气势,神秘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改变了以往“长江以北无公认戏”的断言。
2、抬花桌永年区的抬花桌习俗,也是元宵节一道靓丽的风景,每年正月十五,该县临洺关镇及其周围各村便挑起自己精心装饰的花桌,吹吹打打地抬上街比试。
表演时万人空巷,争相观看。
据了解,永年抬花桌相传在明清时期就已流行。
为祈祷五谷丰登,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由当地的“清乐会”精心装饰各具特色的六乘花桌,每个花桌由八人抬着,向镇中心的观音阁出游汇聚,表演风趣、滑稽、技艺高超而别具风采,深受群众喜爱。
3、曲周龙灯曲周龙灯又称龙舞,河北省曲周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在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在曲周县城进行精彩的表演,观看的人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曲周龙灯舞法多变,计有二十多种招式,其中以钻龙、滚龙、盘龙最为精彩。
钻龙分钻头和钻尾二式,舞龙人鱼贯从龙头或龙尾钻过;盘龙分盘头和盘尾两招,舞龙者叠起罗汉让龙缠绕人身,巍然屹立;滚龙是让龙在地上翻滚,舞龙人从龙身上翻腾飞越;舞龙分两法,一是在行进间进行,让龙摇头晃尾,如太空遨游,一是原地抡舞使龙上下翻飞左右盘旋,意为神龙发威,气吞山河,极为壮观。
4、抬阁抬阁,又称擡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
作为中国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
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抬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磁县西光禄村一些老艺人介绍,西光碌村可以说世世代代玩“抬阁”,旧社会每逢好年景,正月十五期间有钱人家就要组织村民巡街表演,而且人人参与,以此庆祝丰收,祈盼风调雨顺。
邯郸文化传统内容
邯郸文化传统内容
邯郸文化传统。
邯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源远流长,代代
相传,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
邯郸的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建筑、文学、艺术和民俗等方面。
在建筑方面,邯
郸的古建筑群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古代的城墙、古街、古庙等都是邯郸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邯郸人民对历史的珍视和传承。
在文学方面,邯郸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
自古以来,邯郸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他们的诗词歌赋,反映了邯郸人民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成为了邯郸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方面,邯郸的传统手工艺术也是独具特色。
陶瓷、织锦、雕刻等工艺品在
邯郸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现了邯郸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成为了邯郸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此外,邯郸的民俗文化也是邯郸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节日、习俗、民间故事等都体现了邯郸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为邯郸的文化传统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邯郸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也是对当代社会的
启示和指引。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邯郸的文化传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的文化魅力。
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邯郸的文化传统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我们的城市增添更多的文化魅力。
河北邯郸历史文化介绍
印象·邯郸
印象·溢泉湖
邯郸渊源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3100年前
殷纣王时期邯郸 一名就已经出现
春秋时
邯郸属于晋地此时已是闻名 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比较发达的著名城市
公元前22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 分为三十六郡,邯郸市邯 郸郡的首府
1954年
1月1日,邯郸市 由“专辖市”改为 “省辖市”
北齐石窟坊20家。1915年茅台酒 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
邯郸文化
邯郸——十大文化,源远流长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 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Future
邯郸文化
邯郸——十大文化,源远流长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 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自1843年成立至今,一 直坚持传统的手工酿造技 艺,在国际威士忌领域屡 获嘉奖。
磁山文化
在十七世纪随着蒸馏技术的 引进,特别是十九世纪在法 国皇帝拿破仑的庇护下,科 涅克地区一跃
女娲文化
当地生产的“茅台酒”, 历史悠久,18世纪中叶即 有酒坊20家。1915年茅台 酒在
曹魏建安文化
当地生产的“茅台酒”,历 史悠久,18世纪中叶即有 酒坊20家。1915年茅台酒 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
邯郸红色文化简介
邯郸红色文化简介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赵国、魏国和燕国的领地。
秦统一六国后,置九江郡,属河南地。
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韩信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井陉之战”,与汉军对峙于今河北井陉山(今河北井陉县境内)。
公元202年至公元220年间,以东汉末年曹操为核心的北方各政权曾先后在这里发生过十八次大规模战争。
邯郸是著名的中国书法之乡。
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历代书法家曾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墨迹。
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渭(字文清),就是邯郸人。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出了一
代书法宗师傅山、当代书画大师王铎、当代书画大师吴作人、当代书画大家启功等一大批书坛名宿,涌现出了著名书法家高洪波、薛涛、周海婴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邯郸历史文化名人辈出。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名相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君子之一)、毛遂自荐的毛遂等人都是邯郸人。
—— 1 —1 —。
邯郸历史文化
成语典故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 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 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 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围魏 救赵”、“邯郸学步”、“完璧归 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 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 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 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边区革命文化
主要分布在涉县、武安一带,129师司 令部旧址为其代表。刘伯承、邓小平及其 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 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 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 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 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
历史地域文化——赵文化
公以元胡前服3骑86射年为赵代敬表侯的迁赵都文邯化郸,。其基本内 涵为开放公、元进前取3、07包年容,,赵展武现灵出王赵推国行在以逐“鹿胡 中原服时骑所射表”现为出中的心改的革军创事新改精革神。。所她谓是“中胡华服 民族骑古射老”文,化指的学源习头胡之人一的,短是打华扮夏服文饰化,与同北时 方草也原学游习牧他文们化的的骑交马汇、、射融箭合等和武升艺华。的结晶。 她丰厚博“深胡、服魅骑力射四”射使、赵光国彩的照军人力,显是著邯增郸强, 地域成文为化战中国的后代期表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强秦抗
2005年,邯郸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 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成语典故 之都”称号。
考古文化——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 1972年发现于邯郸西南30公里 处的磁山镇,是华北地区首次 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 遗存。考古试掘出土文器物 6000余件,其中“粟”、“核 桃”、“家鸡骨”的发现,改 写了世界家鸡养殖史、粟的种 植史和核桃产地史。
邯郸历史文化
邯郸历史文化邯郸作为春秋战国时"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具有158年的辉煌历史。
1、武灵丛台是邯郸的象征。
这里现已开辟出丛台公园,位于市中心。
武灵丛台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有天祈、花苑、妆阁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只有"连聚非一"的建筑布局与风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赵苑古迹群位于市区西北部,占地2100亩,有插箭岭、梳妆楼、照眉池、铸箭炉等遗址,是古赵历史兴衰演变的见证。
一九九五年新建了赵苑旅游区;一九九七年又建了邯郸成语典故苑。
在此基础上,去年市政府把赵苑旅游区更名为插箭岭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插箭岭公园占地面积千余亩,以古迹和园林为主要特色,计划用3年至5年时间建成。
还有赵王城,回车巷,学步桥,赵王陵等遗址。
熟语“贫贱之交不可忘”,经常被人们引用,也知道它最早见于《南齐书.刘悛传》;但,“贫贱之交”四字溯源何处,就很少为人所知了。
其实,“贫贱之交”四字溯源何处,就很少为人所知了。
其实,“贫贱之交”和“知人不易”两语,都与平原君、虞卿有点关系。
虞卿,是有正直节操的贤臣,不是一般的播弄口舌以求富贵的游说之士。
他穿着草鞋,扛着雨具,第一次见到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就赐给他黄金二千两,白璧一对;第二次见到赵孝成王,他就当上了赵国上卿。
所以人们称他虞卿。
早先,魏国国相魏齐,为了避祸,逃到他的朋友平原君家里藏了起来;因为秦国国相范雎,以前曾受过魏齐羞辱,所以秦昭王想抓到他为范雎报仇,于是秦王就写了封口气和好的信给平原君,说:“我早就听说过您的高尚行为,您如果有幸过访我,我愿意和您痛痛快快地喝十天酒。
”平原君害怕秦国,又相信秦王的诚意,果真来到秦国了。
不想秦王和平原群只喝了几天酒,就变了脸威胁说:“昔日周王得到吕尚,尊为太公;齐醒公得到管夷吾,敬为仲父。
现在范君也是我的叔父。
范君的仇人,在您的家。
但愿您派人回家把他的头拿来,不然的话,我不让您回国!”平原君回答说:“和尊贵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卑贱;和富有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贫困。
邯郸文化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 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也是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 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 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 的观台镇与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 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 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 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 汉族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 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 发展奠定了基础。
赵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文化形成的核心 区域就在河北邯郸。邯郸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长达 一个半世纪之久。在此期间培育出一大批著名人物。以 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 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 。
赵文化后期一分为三,一部分入晋文化体系,一部分属 邢文化脉络,另一部分则变种为邺文化。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 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说法二:[24] 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 姓。
说法三:《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 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 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
国城市建筑的范。全城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 这种布局方式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特别是它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 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借鉴和参考价值。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
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 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响堂山 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 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 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13万字,是 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也是北朝书 法艺术的精品。
邯郸文化脉系
毛遂自荐
• 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 工作。
黄粱一梦
• 相传唐朝时期,一为名叫 吕翁的道士因事要到邯郸, 巧遇一名姓卢的书生。卢 生渴望得到荣华富贵,吕 翁一番劝解不见成效,便 让卢生在他的枕头上睡觉, 让他在梦中得到荣华富贵。 卢生在梦里历经大起大跌, 最后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 年。卢生做完梦后醒来, 发现店主人蒸的黄米饭还 没有熟。成语流传至今, 用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 场,短促而虚幻。
黄粱一梦(另一版本)
• 吕洞宾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一位羽士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 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 鹤岭,你想跟我一起去吗?”吕洞宾凡心未尽,没有答应。这位云房 先生就是钟离权。 • 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 他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 满堂,极尽荣华;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孑然 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 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良犹未熟,一梦到华肴”。 吕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 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 的也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遂弃家拜钟离 权为师,入终南山修道。吕洞宾有了道术和天遁剑法,斩妖除害为民 造福。
历史意义
• 改进了军队的服装装备,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 车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 种 • 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其实用功能 • 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 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 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 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秦汉时 期全国各民族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邯郸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邯郸东填池赛戏
• 2006年6月6日省政府公布邯郸东填池赛戏 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属戏曲类别。 •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河北省邯郸市邯 郸东填池赛戏、武安市武安赛戏、涉县的 涉县赛戏与山西省朔州市赛戏合并为赛戏, 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属传统戏剧类别。
• 邯郸东填池赛戏分布于邯郸经济开发区东填池村, 其成形期在元代中期至顺年间(1330—1332年), 至今已有670多年历史。自元代后期至明代为其 发展、成熟期。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为其昌盛 期。建国后一度停演,为其转折期。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后,为其抢救、复苏期。自1984年以来至 今,东填池赛戏已恢复演出多次,作为中国最古 老的剧种之一,引起了国家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 视,曾多次到东填池考察和调研。 • 邯郸东填池赛戏是在迎神赛社中形成的以娱神为 主兼以娱人的古老戏剧形式,赛的本意是报祭, 即具仪仗、鼓乐、百戏的迎神祭祀活动,迎神的 目的是敬天地,求得风调雨顺,以使民众免受饥 荒之苦。
贞元增酒传统酿造工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007年7月2日省政府公布邯郸市贞元增酒传统酿造工艺入选河 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属传统手工技艺类别。 • 邯郸市地处华北平原,自古就有“冀南粮仓”和“名酒之乡” 之称。该地区跨东经114°-115°,北纬36°-37°,属暖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因而种植的高粱、 小麦等农作物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加之特定地域地下水资 源丰富,水质甜净,优越的地理、经济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得 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邯郸酿酒走过了一 条从发酵酒到蒸馏酒的演变过程,古老的传统工艺延绵传承, 是我国浓香型大曲酒的发祥地之一。
滏阳河灯
• 2006年6月6日省政府公布邯郸市马头镇和张庄桥 村滏阳河灯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属文化空间类别。 • 邯郸市马头镇位于邯郸市主城区南15公里,张庄 桥村位于邯郸市正南方,都在滏阳河畔。《魏都 赋》注云:“鼓山又名滏山,滏水源出山麓。” 故名滏阳河。滏阳河绵延通畅数千年,河灯文化 源远流长。滏阳河灯以其特定的地域性、宗教性、 娱乐性和独创性,成为中原河灯文化的代表之一。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文化脉系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8000余年的历 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鸡泽毛遂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成 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多项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女娲文化
01 文化脉系
03 战国时期
目录
02 辖内概况 04 历经事迹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是指女娲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邺城文化(曹魏建安文化)、石窟文化、梦文化、磁 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但是有学者提出了邯郸十三大文化脉系的说法,在此 基础上增加先商文化、运河文化、大名府文化三条脉系。
辖内概况
邯郸,河北省省辖市,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主城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之一。地 处河北省南部,西依太行,东接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四省区域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都达158年;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在 临漳邺城建都, 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邯郸东部北京大名府成为北宋北京; 清代,邯郸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邯郸市是刘邓大军诞生地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历经事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国人 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在邯郸诞生。左权、徐向前、刘伯承都安葬在此。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介绍词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介绍词
1. 邯郸古代文化脉系:邯郸地处中原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文明之一,涌现出大量的文化遗产,如古代衙门、庙会、祭祀仪式等。
2. 邯郸皇家文化脉系:邯郸曾是北方王权的政治、文化中心,拥有许多王府、皇宫等建筑群,展现出皇家文化的魅力。
3. 邯郸民俗文化脉系:邯郸民俗丰富多彩,有独特的婚俗、祭祀、年俗等传统文化,如婚礼迎亲、院落灯会、祭祀仪式等。
4. 邯郸宗教文化脉系:邯郸地区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形成了多元化的宗教文化融合与发展。
5. 邯郸艺术文化脉系:邯郸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曲艺、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6. 邯郸文学文化脉系:邯郸是中国文化名城之一,有许多文化名人与文学巨匠,如李白、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邯郸美食文化脉系:邯郸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如邯郸烤鸭、石家庄驴肉火烧等,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领略邯郸独特的魅力。
8. 邯郸科技文化脉系:邯郸是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地区,有许多著名科学家、理论家出生于此地,如陈省身、邓稼先等,他们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9. 邯郸体育文化脉系:邯郸人热爱体育运动,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如邯郸马球、篮球等,在国内外赛场上享有盛誉。
10. 邯郸商贸文化脉系:邯郸是中国的商贸大市,拥有悠久的商贸文化历史,如驿站商贸、商贾互市、商业会馆等,展现出邯郸商贸文化的独特魅力。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
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
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
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
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
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
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介绍词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介绍词邯郸是河北省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作为中国北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邯郸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脉系。
本文将介绍邯郸的十大文化脉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一、齐名文化脉系邯郸作为中国历史名城之一,承载着丰富的齐名文化。
齐名,即以文化名世。
邯郸的齐名文化脉系源远流长,涵盖了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邯郸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二、诗词文化脉系邯郸是众多文人墨客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诗词创作。
诗词文化脉系是邯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邯郸的文人们通过吟诵和创作,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诗意和韵味。
三、书画文化脉系邯郸自古以来就是书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书画文化脉系源远流长。
邯郸的书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展示了邯郸人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四、音乐文化脉系邯郸的音乐文化脉系丰富多样。
从传统的民间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邯郸人民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音乐文化脉系不仅展示了邯郸的音乐才华,也体现了邯郸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
五、戏曲文化脉系邯郸的戏曲文化脉系源远流长,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邯郸的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戏曲文化脉系不仅展示了邯郸的艺术才华,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
六、民俗文化脉系邯郸的民俗文化脉系丰富多彩。
从传统的节日庆典到各种民间习俗,邯郸人民一直保持着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民俗文化脉系展示了邯郸人民的独特风情和生活方式。
七、建筑文化脉系邯郸的建筑文化脉系丰富多样。
从古代的宫殿和城墙到现代的高楼大厦,邯郸的建筑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工艺。
建筑文化脉系反映了邯郸人民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创造力。
八、美食文化脉系邯郸的美食文化脉系丰富多样。
从传统的邯郸烤鸭到现代的各种特色小吃,邯郸的美食吸引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美食文化脉系展示了邯郸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创新。
九、民间艺术文化脉系邯郸的民间艺术文化脉系独具特色。
邯郸十大文化
邯郸十大文化脉系2008-04-20 21:42:30 原文地址:/s/blog_48e2b409010091oe.html [查看原文]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
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
赵文化滥觞于舂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
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
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
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
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
邯郸历史文化景点
邯郸历史文化景点邯郸位于冀鲁豫交界处,它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战国时期是赵国的都城,在汉代是当时有名的五大都会之一。
邯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璀璨,邯郸有“成语之乡”的美称,邯郸学步、完璧归赵、黄粱美梦、负荆请罪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就诞生在这里,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现有名胜古迹500余处,今天就来看介绍一下其中一部分:1、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王,共158年,至赵王迁八年(前228年)为秦国所占。
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
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至今仍雄伟壮观,它对于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城布局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总面积512万平方米。
遗址周围保留着残高3至8米蜿蜒起伏的夯土城墙,内部有布局严整、星罗棋布的建筑基台,地下有面积较大的十几处夯土基址,四周有城门遗迹多处。
西城比较完整,近正方形,边长约1420米,遗址上现存五座大土台,其中部偏南有一座长285米,宽265米,高19米的“龙台”,是当时宫殿主体建筑基址。
东城与西城仅一墙之隔,南北最长处1442米,东西最宽处926米,城内中部偏南尚存南北对峙的两大土台,相传是赵王阅兵点将的“南将台”和“北将台”,两台之间及南北均有地下夯土基址。
北城为不规整的正方形,除西墙南段地面尚有部分残墙外,其余仅有地下墙址。
遗址西部的土台,面积仅次于“龙台”,与西墙外侧的土台东西对峙,也是一组殿宇建筑群基址。
2、将军岭,位于涉县。
1986年后,因刘伯承、徐向前元帅,黄镇、李达、王新亭上将等原八路军一二九师领导人的骨灰相继撒在这座山冈上,将军岭由此得名。
邯郸历史文化_PPT
地理位置
• 邯郸位于河北省 南端,西依太行 山脉,东接华北 平原,处于河北、 河南、山西和山 东交界处。
邯郸
古老的城市
邯郸历史悠久,文 化源远流长。 早在7300多年前, 这里就孕育了新石 器时代早期的磁山 文化,磁山先民们 就在这一带建立了 自己的家园,创造 了举世闻名的“磁 山文化”。
• 成语典故文化
• 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有着不解之缘,在 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 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 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 “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 “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
•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 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 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 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 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 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 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 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 奠定了基础。
历史古迹
• 武灵丛台
•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 位于市中心丛台公园内。武 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 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 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 称"武灵丛台"。 • 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 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 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 国。
• 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 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 (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 (公元1830年)遇地震毁坏。现在我们所见之 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 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 • “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 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聚非 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 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 •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 观赏赋诗。
邯郸的民间工艺有哪些传统
邯郸的民间工艺有哪些传统
邯郸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间工艺传统。
以下是邯郸的一些传统民间工艺:
1. 邯郸剪纸:邯郸剪纸以手工剪纸技艺独特而闻名,其精细的纸质切割图案常用于装饰和艺术表现。
2. 邯郸皮球:邯郸皮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制作和游戏过程中体现了邯郸人民的智慧与技艺。
3. 筑城泥塑:邯郸历来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当地民间艺人擅长用筑城泥塑技艺制作各种军事模型,以表达对战争的纪念和对英雄的崇敬。
4. 邯郸刺绣:邯郸刺绣以其精致的刺绣工艺闻名,纹样多样,色彩鲜艳,常用于装饰各种衣物和家居用品。
5. 民间编织工艺:邯郸地区盛产芦苇,当地民间工艺中的编织技艺十分发达,如编织竹木器、编织草帽等。
6. 扎染工艺:邯郸地区的扎染工艺源远流长,采用天然植物染料,通过织物上的手工打结,形成美丽的花纹。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邯郸传统民间工艺,还有许多其他工艺,如铜器制作、木雕等,都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河北邯郸的家乡风俗
河北邯郸的家乡风俗家乡风俗是指某个地方特有的习俗和风格,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而河北邯郸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家乡风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河北邯郸的家乡风俗。
1. 婚礼习俗在河北邯郸,婚礼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婚礼通常在农历的春秋两季举行。
婚礼前,新郎要送娘家礼物,以示诚意。
婚礼当天,新郎要骑着花轿,由彩车护送到新娘家。
新娘则穿着华丽的婚纱,戴着红色的头饰,以示喜庆。
婚礼上,亲友们会给新人祝福,并享用丰盛的酒席。
2. 迎春庙会每年的春节期间,邯郸市都会举办盛大的迎春庙会。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表演,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居民前来观赏。
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美食,如麻花、糖葫芦等。
此外,庙会上还有许多摊位出售各种特产和手工艺品,是一场集观光、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盛会。
3. 祭祀活动河北邯郸人民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尤其崇拜土地神和祖先。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作物丰收。
在祭祀仪式中,人们会燃香、献花、奉祭食品,并进行舞狮、舞龙等传统表演,以示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
4. 制陶工艺邯郸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
制陶工艺在邯郸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邯郸的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人们可以在邯郸市的陶瓷工艺品市场购买到各种精美的陶瓷制品,如花瓶、茶具、餐具等。
5. 舞狮表演舞狮是河北邯郸的传统表演艺术之一。
舞狮在邯郸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舞狮表演通常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进行,人们用精心制作的狮头和狮身,模拟狮子的动作,以娱乐观众。
舞狮表演不仅展示了邯郸人民的勇敢和智慧,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愿。
6. 邯郸饺子邯郸的饺子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
邯郸饺子以其鲜香可口、色香味俱佳而闻名。
邯郸饺子的馅料丰富多样,如猪肉、牛肉、羊肉、蔬菜等,口感鲜嫩。
在邯郸,人们常常会在节日或家庭聚餐时品尝这道美味的传统佳肴。
历史文化名城邯郸
历史文化名城——邯郸这是一座古老文明和现代风采相融汇的城市,她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临华北大平原,,总面积一万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896万。
她450公里到北京,640公里达天津,680公里抵青岛,京广、京深铁路,高速路一路南下穿梭而过,107、309国道到这里交汇,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之地。
邯郸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个,文物保护点1500多处,就象珍珠般地遍洒在郁郁紫山下,涓涓滏水旁。
邯郸有着可爱的历史和文化,磁山出土的谷类农作物,惊现了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赵王城披着厚重的岁月尘埃,成为现存战国时期最完整的王城;端庄巍峨的武灵丛台风采依然;黄梁梦寄寓着对人生的感悟;铜雀台昂扬着曹魏的雄劲;回车巷记载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娲皇宫,把神话传说用动静结合的建筑依托在峭壁上;响堂寺,把佛教艺术精雕细刻于一洞洞石窟里;走一走石壁陶墙的彭城街,千年不断的磁州窑火烨烨生光;听一听学步桥的故事,既有几分对刻意模仿者的嘲讽,又有几分对亦步亦趋者的调侃;看一看绿草野花中的北朝墓群,《兰陵王入阵曲》犹在耳旁;练一练被西方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太极拳,体会一下什么叫出神入化、刚柔并济、博大精深……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两千多年,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多次考证,磁山文化距今已有7300多年,把中国新石器时代提前了一千多年,为考证农业发展、家禽养殖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的证据.1973年到1986年,河北的省、市、县考古专家在这里曾多次进行发掘,在发掘面积不足一万平方米的地方,出土文物就达五千余件,并发现房基、窑穴、祭祀器物和家鸡骨骸等。
特别是分布密集的长方型窑穴,就是当时储藏粮食所用的粮库。
在发掘的88座储藏室中,发现已陈腐的谷类农作物,按现在的比重和容积计算它可储藏谷类农产品五万多公斤,充分显示了中国原始农业的规模和水平,为人类研究农业起源提供了根据,也证实了中国是世界最早栽种谷类农作物,饲养家鸡的国家,推翻了始于埃及的说法。
邯郸成语文化
其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
因人成事
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 舍本逐末 三人成虎 以卵击石 鹿死谁手 中饱私囊 箭在弦上 罚不当罪 安然无恙
三寸之舌 奇货可居 背水一战 攻难守易 顶天立地 赏罚分明 市道之交 天经地义 巧夺天工 叶公好龙 当局者迷
伤弓之鸟 不遗余力 围魏救赵 犹豫不决 前倨后卑 瓜田李下 欺世盗名 以人为镜 不学无术 乐极生悲 掩耳盗铃
利令智昏 羽毛未丰 无功受禄 举措失当 白云亲舍 生灵涂炭 死有余辜 取而代之 燕雀处堂 唱筹量沙 董狐之笔
攻难守易 徙宅忘妻 犯颜直谏 乌合之众 山鸡舞镜 怙恶不悛 人人自危 左提右挈 天下无双 坐享其成 天夺之魄
结束语
古赵都邯郸,是一个让人因深厚的古文化而值得回 味的城市。文化底蕴是历史的一种积淀。它莫可名 状,却也悠然不尽。踏访邯郸,在融入历史文化元 素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人们探寻到了现代邯郸 的历史印痕,也更感受到在演绎传承中的邯郸古文 化魅力。“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便是对邯郸古 文化的有力注解 。 我们要以“胡服骑射”的精神发展邯郸的现代文化 产业,激活邯郸古文化的“黄粱美梦”。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据文 献记载,原为木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改成石拱桥。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桥 名出典于《庄子· 秋水》篇 。黄粱美梦 Nhomakorabea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说古时 候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路过邯郸投宿店家,穷困潦倒, 失意落魄,独自慨叹,恰遇吕洞宾也路过此地,见此情形打算 开导开导他,就给了他一个瓷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开始 做梦,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出身富庶人家的美若天仙的女子为妻, 又进京考中了进士,继而到处建功立业,当了宰相,后被妒贤 嫉能的奸人陷害险受牢狱之灾,后来转危为安,子孙满堂,终 老而死。梦到了死,卢生就惊醒了,一看店主做的黄米饭还没 熟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邯郸的历史文化,可以归纳为十大文化体系。
赵文化: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是所表现得出的改革创新精神。
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和融合的过程。
她丰厚博沉、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的代表。
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雄人物。
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
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人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
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国核桃的最早发现地。
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
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农具,以石质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在涉县的古中黄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
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
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
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
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石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
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宫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
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
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娲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曹魏建安文化: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之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
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的奇观。
北齐石窟文化: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过云冈、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
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
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
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会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1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是和校勘中国佛教世纪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著追求。
产生于唐代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
从古到今,黄粱梦一梦以及由此演绎、=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
黄粱梦的美妙股市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日本小学的教科书。
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化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
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粱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黄粱梦文化底蕴和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
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
从北齐时就已经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厂。
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绵延千年,窑火不息。
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
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鹏程”、“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
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成早了宋金元时期民间此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
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灿烂的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
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
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
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引导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
永年因而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
如今,以杨露禅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邯郸作为国际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
据不完整统计,有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捡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的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的一枝奇葩。
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
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
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
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历史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
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一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奖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邯郸那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
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
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于的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
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
《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
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
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裂了全国百个爱国以教育示范基地。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
这座古老都城的遗址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郊,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
我国著名文学家刘邵在<<赵都赋>>中写道,赵王城,"百里周回,九衢交错,三门旁开,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
由此可以想见当年赵王城的恢弘气势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邯郸是具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
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
它将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构筑了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调。
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
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
由此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伴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邯郸再度复兴,使冀南的区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郸城。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真正走向复兴,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