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技术
细菌的培养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指在体外环境中使用特定培养基和其他条件来促进细菌生长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大量培育细菌,从而进行有关细菌的研究和应用。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
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
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
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
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
培养时应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温度、pH值、时间,对氧的需求与否等)。
一般操作步骤为先将标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做分离培养。
再进一步对所得单个菌落进行形态、生化及血清学反应鉴定。
培养基常用牛肉汤、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血液等和某些细菌所需的特殊物质配制成液体、半固体、固体等。
一般细菌可在有氧条件下,37℃中放18~24小时生长。
厌氧菌则需在无氧环境中放2~3天后生长。
个别细菌如结核菌要培养1个月之久。
由于细菌无处不在,因此从制备培养基时开始,整个培养过程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否则外界细菌污染标本,会导致错误结果;而培养的致病菌一旦污染环境,就会引起交叉感染。
以疾病诊断为目的进行的培养,要选择合适的标本(血、尿、便、脓液、分泌物等),并应结合临床情况解释所得结果。
以光合细菌培养方法为例。
光合细菌培养的方法,按次序分为容器、工具的消毒,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管理四个步骤。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参考、此处从略。
(二)培养基的制备1.培养用水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淡水种,菌种培养可用蒸馏水,生产培养可用消毒的自来水(或井水)配制。
如果培养的光合细菌是海水种,则用天然海水配制培养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时,不能用磷酸氢二钾,应用磷酸二氢钾,不然会产生大量沉淀。
2.灭菌和消毒菌种培养用的培养基应连同培养容器用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
小型生产性培养可把配好的培养液用普通铝锅或大型三角烧瓶煮沸消毒。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接种、培养技术ppt课件
目的要求
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从 而获得若干种细菌纯培养技能。 掌握几种接种技术。
21
实验材料
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10套、无菌移液管1mL2
支、10mL1支。
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活性污泥或土壤或湖水1瓶, 无菌稀释水90mL1瓶、9mL5管。 其它:接种环、酒精灯、恒温箱。
22
c. 第三次蒸煮之后基本无菌,但为了确保无菌仍要放 在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h,确定无菌才能使用。
18
实验程序4
(培养基和玻璃器材的灭菌方法)
过滤除菌法: 不能用加热灭菌的 液体物质(如维生 素、血清),一般 可用细菌过滤器进 行除菌。
19
第二部分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
种技术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9
实 验 程 序2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3. 调pH值:用10% NaOH调pH至7.6,用精 密pH试纸对照。 4.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于5支试管,其余全部 倒入250mL锥形瓶中,分别塞上棉塞。注意 不要污染棉塞和瓶口。 5. 包扎成捆,挂上标签,注明何种培养基。 6. 灭菌备用:培养基灭菌后必须在37℃下恒 温培养24h,确定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实验二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灭 菌及接种、培养技术
1
第一部分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2
目的要求
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3
实验材料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等。
高压蒸气灭菌锅、烘箱、细菌过滤器、酒精灯。 其它: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烧杯、玻 璃珠等。
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培养方法-精品医学课件
革兰染色法
Gram staining
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涂片制作方法; 2.掌握革兰染色法和细菌的基本形态; 3.了解革兰染色法的临床意义。
二、革兰染色原理
原理
细胞壁学说 等电点学说 化学学说
革兰阳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形成网状 结构,乙醇处理时,脱水 引起网状结构孔径变小, 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 复合物不易脱去
实验步骤和方法
1)连续划线分离法:①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后取标 本少许;②左手持平板,五指固定平皿盖边缘,向外反 转手掌,装有培养基的平板于手掌内用拇指、小指和 无名指固定,并将平板边缘稍微提高呈现30~45度角, 置酒精灯前上方5~6cm;③右手持已取材的接种环, 先在平板一端涂布,然后快速大幅度左右来回以密而 不重的曲线形式作连续划线接种,使整个平板布满曲 线④划线完毕,将平板作好标记,置35℃孵育18-
革兰阴性菌
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 脂类物质含量高,乙醇处 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 胞壁的通透性增加,结晶 紫-碘复合物易脱去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1.标本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培养物。 2.试剂 :革兰染液。 3.其他 :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 细菌涂片制备 ⑴涂片: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按无菌的方法取1~2环生 理盐水于载玻片上,按无菌的方法各取葡萄球菌和大肠埃 菌 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均匀研磨,涂好的菌膜直径 1cm左右。 ⑵干燥:室温下自然干燥或于酒精火焰半尺高处烘干。 ⑶固定:火焰加热法。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与载 玻片粘附牢固,染色时不致于被染液和水冲掉。
培养方法
2 二氧化碳培养法 (1)二氧化碳孵箱:能自动调节二氧化碳的含量和温度, 使用较为方便。 (2)烛缸法:取有盖磨口标本缸或玻璃干燥器,在盖及磨 口处涂以凡士林。将接种细菌的培养基放入缸中,点燃 缸内蜡烛,加盖密封。当蜡烛燃烧时会消耗缸内氧气并 产生CO2,随着缸内氧气的逐渐减少,蜡烛会自行熄 灭,此时缸内CO2浓度约为5%左右。 (3)化学法(重碳酸钠一盐酸法):(自学)
(完整版)细菌培养技术
第二节细菌培养检测技术节概述细菌的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实验中基本技术之一。
大多数细菌均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只有将细菌培养出来才能对它进行研究和鉴定知识点导航一.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人工制品。
适宜的培养基能使细菌在体外迅速生长繁殖,便于对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别。
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菌用培养基和特殊培养基。
(一)基础培养基只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最基本营养成分,应用最广泛,为制备多种培养基的基础,常见的有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二)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腹水或酵母浸膏等有机物,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需要或增菌用。
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中添加鸡蛋、马铃薯、甘油等。
(三)选择培养基利用不同种类细菌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而制成,使分离菌大量繁殖而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含有的抑制剂能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或使其生长不佳,有利于目的菌的检出和识别。
选择培养基多为固体平板,用于从标本中分离某些特定的细菌。
(四)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某些特定成分,如糖、醇类和指示剂等,用于检查细菌的各种生化反应,以资鉴别和鉴定细菌。
(五)厌氧菌用培养基专性厌氧菌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故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半胱氨酸、硫乙醇酸钠等还原剂,降低培养基中氧化还原电势,并应与外界空气隔绝,使培养基本身为无氧的环境。
(六)特殊培养基为某些需要在特殊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培养之用。
如高渗盐增菌培养基、高渗糖增菌培养基、改良Kagan氏培养基等。
二.培养基的制备制备一般培养基的主要过程基本相似,包括调配、溶化、调整pH、过滤、分装、灭菌及检定和保存。
三.细菌检验室的注意事项及无菌技术细菌培养必须随时为防止污染和病原菌的扩散而进行操作,即无菌操作。
细菌检验室的注意事项如下:1.细菌的培养应在接种罩或无菌室内进行。
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细菌的人工培养技术操作方法
细菌的人工培养技术操作方法
细菌的人工培养技术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并根据需要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抗生素。
2. 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使用无菌工具和无菌培养器具,并对培养瓶、试管等容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通过过滤器灭菌。
3. 接种菌液:将需要培养的细菌菌株接入培养基中,可以通过接种环、接种棒等工具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或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菌液。
4. 培养条件控制:根据所培养菌株的需求,调整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浓度、光照周期等。
5. 培养时间控制:根据所培养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特性,确定适当的培养时间,通常在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以上。
6. 观察生长情况:定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数量和形态。
7. 存储和分离:根据需要,可以对培养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液氮或低温冷
冻保存细菌菌株。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外界的细菌污染。
- 对于不同的细菌菌株,根据其生长特性和需要,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的调整。
- 定期清理培养器具和培养环境,防止细菌过度生长或污染。
- 在操作培养菌液时要小心避免产生溅射和气溶胶,防止细菌感染。
- 对于属于生物安全级别2以上的病原菌,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实验室条件。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考点◇ 基本条件◇ 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细菌培养的方法◇ 细菌的生长现象◇ 细菌L型的检查【内容讲解】细菌培养是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内,并在适当的环境内,使细菌生长和繁殖。
分离培养是指从标本中培养出细菌或者从混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将各个菌种分别同时培养出来。
一、基本条件(一)细菌实验室(二)无菌实验室(三)基本设备和器具(一)细菌实验室标本接种、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等工作都要在此完成。
1.细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室内环境受到外界的污染。
且室内禁用风扇,避免细菌的播散。
2.细菌室必须安装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操作台上面lm处,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
对其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
3.室内应备有消毒剂,用于试验中发生菌液洒溅时的及时消毒处理。
同时还应备有供工作人员浸手用的盛有消毒剂的水盆、肥皂及自来水源等。
4.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洗,地面至少一周用消毒剂擦洗l次。
5.对接收的标本、无菌器具、用过的物品等应明显分开并放在指定位置。
同时要对用过的物品及时进行灭菌处理。
6.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
同时室内应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二)无菌实验室无菌实验室是细菌实验室内用于无菌操作的小室,其内部装饰、消毒条件要求更严格。
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
2.用前应以紫外线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彻底消毒。
3.在无菌室中一般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及传染性强的细菌的接种,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他操作。
4.无菌室内应仅限操作人员进入,而且进入无菌室应着隔离衣和专用鞋,操作时戴口罩,随时保证室内的无菌状态。
5.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用超净工作台代替无菌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操作。
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
6.无菌室应配备空调设备,保证不因室温而影响工作。
(三)基本设备和器具温箱、C02培养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高压蒸气灭菌器、干烤箱;冰箱和冷藏柜;接种器具,包括接种环和接种针;pH计;火焰灯或酒精灯;平皿、试管、吸管等玻璃器皿,以及离心机、天平等。
细菌培养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是临床实验室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其重要
性不仅在于通过细菌培养可以诊断多种感染病,还在于建立了临床微
生物学的基础。
以下是细菌培养在临床中的意义:
1. 细菌培养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感染病诊断方法。
医生们
可以在患者感染的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后采集样本,送到临床实验室进
行细菌培养。
实验室技师可以通过培养细菌快速并准确地鉴定病原体,并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细菌培养还可以确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细菌培养是
最经济和可靠的方法,可以确定病原细菌的敏感性和抵抗性,从而提
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敏结果,根据
患者个体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
3. 细菌培养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对疾病感染患者的样
本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室技师可以检测到某些病原体是哪种菌株,这
对于对疾病的流行和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进行全球监
测和比较各种不同地区的菌株是非常重要的,以此管理和预防细菌抗
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4. 细菌培养可以预测和预防潜在的细菌感染风险。
细菌培养可
以在感染前就发现菌株,预先制定预防措施以控制这种细菌在人体中
的扩散。
细菌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之一,对于医学研究和患者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做好细菌培养工作,不仅仅因为它可以
对生命进行保护,同时也因为每次细菌培养都是医学研究的重要一步。
细菌培养与鉴定
细菌培养与鉴定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
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许多生物学实验的基础。
通过细菌的培养与鉴定,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代谢特点以及对它们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为科研与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细菌培养技术细菌的培养是指将细菌微量悬浮液转移到富含适宜营养物的培养基中,通过提供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氛等条件,使细菌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细菌培养技术包括无菌操作、选用适宜培养基、菌液接种、培养条件控制等环节。
1.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培养细菌的前提,也是避免培养中出现杂菌的关键步骤。
无菌操作要求工作台、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都必须经过高压灭菌或酒精消毒处理。
实施无菌操作时,操作者需穿戴手套、口罩和实验服,严格遵守无菌区域的规范。
2. 选用适宜培养基培养基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混合物,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包括琼脂培养基和石蜡培养基,而液体培养基包括大量种类,如肉汤培养基、蛋白胨培养基等。
在选择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的细菌种类和所需研究目的来确定。
3. 菌液接种菌液接种是将细菌悬浮液接种到培养基上的过程。
在接种前,需要用火焰对接种环或接种棒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取适量的细菌悬浮液接种到培养基表面或混合物中。
接种完毕后,要立即将培养皿上的接种环或接种棒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4. 培养条件控制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和氧气氛等。
不同细菌对这些条件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在培养细菌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特性进行合理的控制。
一般来说,细菌的培养温度在25-37摄氏度之间,pH值为7左右,氧气氛可以是无需氧、微需氧或需氧等。
二、细菌鉴定技术细菌鉴定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遗传特征进行观察和检验,以确定细菌属种的过程。
细菌鉴定的技术手段包括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标题:院感细菌培养引言概述:院感细菌培养是指对医院感染病例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对院感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医院了解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指导临床治疗,预防院内感染的传播。
本文将从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结果解读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细菌培养的原理1.1 细菌的生长特点: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迅速增殖。
1.2 营养需求:细菌在培养基中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矿物盐等,以支持其生长和繁殖。
1.3 条件要求: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氧气和pH值等条件,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细菌培养的方法2.1 选取培养基:根据细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如富含血液的富营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2 接种细菌:将患者样本或分离的纯培养物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无菌技术避免外源性污染。
2.3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三、细菌培养的操作步骤3.1 样本采集:从患者体液、分泌物或组织中采集样本,避免外部污染。
3.2 培养基接种:将样本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的培养基上,避免交叉污染。
3.3 培养观察: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四、细菌培养结果的解读4.1 菌落鉴定:根据菌落的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种类。
4.2 生化试验:进行生化试验,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等,进一步确认细菌种类。
4.3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指导临床治疗。
五、细菌培养的应用5.1 临床诊断:通过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病例的病原体,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5.2 感染控制:对院内感染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及时发现感染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防感染的传播。
5.3 药物研发: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指导新药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在清洗、干燥后必须经正确的 包裹和加塞后才能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
培养基:是指人工
配制的适合细菌生
长繁殖的综合营养
基质。
水
01
03
抑制剂
05
02
04
06
营养物质:蛋白胨、 肉浸液、牛肉膏、 糖醇类、血液、鸡 蛋和动物血清、生 长因子、无机盐类
凝固剂:琼脂、明 胶
假设2ml培养基矫正pH至7.4时需0.1mol/L NaOH 0.12ml,现有培养基1000ml,求需 加NaOH的量。
设需加NaOH的量为Xml。
2:1000=0.12:X
X=
0.12×1000
= 60ml 0.1mol/L NaOH
2
60÷10=6ml 1mol/L NaOH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05
第三区划线
02
灭菌接种环
04
灭菌接种环
06
灭菌接种环
连续划线法
细菌培养法
一般培养(需氧培 养):
○ 培养温度: 35℃(采用恒 温培养箱)
○ 培养时间: 18~24h
二氧化碳培养法: 烛缸法、二氧化 碳培养箱
厌氧培养法:厌 氧培养箱、厌氧 袋、厌氧罐、疱 肉培养法、硫乙 醇酸盐法等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接种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成
单个菌落,以便获得纯菌。 ★方法: ★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少的标本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穿刺接种法 :用于观察细菌动力 斜面接种法 倾注培养法:用于细菌计数
分区划线法
细菌培养技术
只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边缘清晰。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四)接种方法
6.倾注培养法:用于细菌计数。
将上述已接种细菌的培养基置37℃恒温 培养箱中孵育18~24h,观察细菌的生 长现象。
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菌落
定义:指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形成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菌落特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 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
细菌培养技术
南华大学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内容
常用细菌培养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一、常用细菌培养方法
需氧培养法(一般培养)
适用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培养。 培养温度:37℃(采用恒温培养箱)。 培养时间:18~24h。
二氧化碳培养法
适用于奈瑟菌属和布鲁菌属等苛养菌培养。 可采用烛缸法、二氧化碳培养箱。
接种
接种后灭菌接种环
(四)接种方法
1.平板划线接种法: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
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以便 获得纯菌。
方法:
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 较多的标本。
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 较少的标本。
分区划线法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连续划线法
一、常用细菌培养方法
微需氧培养法
适用于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微需氧菌 培养。
可采用抽气换气法。
厌氧培养法
适用于专性厌氧菌培养。 厌氧培养箱、厌氧袋、厌氧罐、疱肉培养法、
硫乙醇酸盐法等。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细菌培养技巧
生物制药技术实验中的细菌培养技巧细菌培养在生物制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培养细菌,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菌产物,如药物、酶或其他生物化合物。
在进行细菌培养实验时,掌握一些关键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菌培养技巧,以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1.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培养基是细菌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来源。
在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时,我们需要考虑细菌的种类和所需的生长条件。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LB培养基、青霉素/链霉素培养基和大肠杆菌培养基等。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家来确定合适的培养基。
2.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细菌培养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进行任何实验前,我们必须确保操作区域和实验器具的无菌。
这包括使用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的器具、穿戴无菌手套和市肠菌浸泡酒精消毒等。
所有的实验步骤都必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外源性细菌的污染。
3. 准确计量和配置培养基在细菌培养实验中,正确计量和配置培养基是确保细菌生长的关键。
每种培养基有特定的成分比例,我们需要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和配置。
使用称量仪器,确保避免测量误差,遵守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
4. 控制培养温度和pH值不同的细菌对培养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控制培养温度和pH值对细菌生长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细菌在37℃左右的温度下生长最佳。
pH值通常在6.5到7.5之间为最适宜范围。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实验要求,合理调节培养温度和pH 值,以促进细菌的快速繁殖和产物产生。
5. 防止细菌之间的传染在进行细菌培养实验时,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同细菌株之间的传染。
细菌株应当分别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每个实验步骤完成后,及时清洁操作台、器具和培养皿,以确保下一步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控制培养时间和浓度培养时间和细菌菌落的浓度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培养时间过短会造成产物产量不足,而过长可能会导致产物降解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控制培养时间和浓度需要根据细菌的生长特性和实验需求进行优化。
细菌培养的名词解释
细菌培养的名词解释细菌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和增殖细菌。
在细菌学和微生物学领域,细菌培养是一项基础而关键的技术,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菌的特性、生命周期、代谢途径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细菌培养基细菌培养基是细菌在实验室中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的组合。
它提供了细菌所需的碳源、氮源、矿物盐、维生素和其他生长因子。
根据不同的细菌要求,培养基可以分为富含和贫含营养物质的两类。
富营养基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而贫营养基则有助于筛选特定细菌或检测其特定能力。
二、细菌培养技术1. 纯培养细菌的纯培养是指在无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培养单一种类的细菌。
这对于研究细菌纯系的特性和行为至关重要。
纯培养可以通过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菌落,然后分离菌落进行单独培养实现。
2. 静态培养静态培养是将细菌接种在不搅拌的培养容器中,让其在静态条件下生长。
这种培养方式适用于需要深入研究细菌生长特性、生产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某些微生物学实验。
3. 摇床培养摇床培养是将培养容器放置在摇床上,通过摇晃来提供均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细菌的生长。
这种培养方式适用于细菌的批量培养和大规模生产。
4. 连续培养连续培养是一种维持细菌生存的方式,通过保持稳定的微生物生境来实现。
在连续培养中,培养物中的细菌会连续地流过培养设备,同时新的营养物质不断添加,废弃物也会被移除。
这种培养方式适用于维持微生物种群和研究微生物生命周期。
三、细菌培养的应用领域1. 药物研发细菌培养在药物研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细菌,研究人员可以测试和筛选抗生素、抗菌药物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性。
细菌培养还可以用于寻找新型抗生素或其他化合物,以解决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2. 食品安全细菌培养在食品安全领域也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细菌来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病原菌和致病细菌。
这有助于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食品中毒等食品卫生问题。
3. 生物技术细菌培养在生物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二.接种技术(分离纯化技术)
方法 用具
方法
平板划线法
接种环或接种针
分区划线,形成单细 胞菌落。划线前后和 两次划线之要间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 移液管,涂布器
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后(每次稀释10倍) , 取样,用涂布器涂
用途
分离,鉴别
分离,鉴别,计数
梯度(系列)稀释:(1)方法:取样品1ml,放入9ml无 菌水中,每次稀释10倍,重复操作。
第二部分.细菌的培养技术 (分离和计数)
第一节.细菌的培养技术(分离和计数)
一.培养基的配制技术 (一)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种类
功能
碳 无机: CO2、NaHCO3 提供碳骨架,用于合成 源 有机: 糖类,脂肪,蛋白质 有机物,提供能源物质
氮 无机: 铵盐、硝酸盐、N2 源 有机: 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实验4:将突变体a1和a2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 数日后出现菌落。 探究实验4中出现菌落的原因(要求: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设计实验程序,预期实验结果,分析相 应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第一节.细菌的培养技术(分离和计数)
(三)固体平板培养基配制程序 1.称量:天平 2.溶解:加热 3.调PH值:PH试纸、NaOH、HCl。 4.包扎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5.倒平板:培养皿,超净台 6.固体平板培养基应倒置存放
细菌的纯培养技术—制备培养基
3. 目的明确
实验室一般培养:普通常用培养基; 遗传研究:成分清楚的合成培养基; 生理、代谢研究:选用相应的培养基配方。
例如枯草芽孢杆菌: 一般培养:肉汤培养基或LB培养基; 自然转化:基础培养基; 观察芽孢:生孢子培养基; 产蛋白酶:以玉米粉、黄豆饼粉为主的产酶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的4个基本原则: 1. 营养协调; 2.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3.目的明确; 4. 经济节约
1. 营养协调
营养物质的浓度适宜; 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适宜。
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也直接影响微生物的 生长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 影响较大。
C/N比:培养基所含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 摩尔数之比。
缺乏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用来分离固氮微生物
抑制剂:
青霉素(抑制G+细菌)
分离G-细菌
抗生素 氯霉素,链霉素(抑制细菌) 分离酵母菌,霉菌
放线菌酮(抑制酵母,霉菌) 分离细菌,放线菌
染料
结晶紫:抑制G+
分离G-
胆盐:抑制G+
分离G-
孟加拉红:抑制细菌、放线菌
分离酵母,霉菌
其它 叠氮化钠:抑制霉菌 分离乳酸菌
凝固剂特点和种类
理想的凝固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不被微生物液化、分解和利用; ②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③凝固点的温度对微生物无害; ④不会因高温灭菌而受到破坏; ⑤透明度好、凝固力强; ⑥配制方便,价格低廉。
琼脂和明胶用作凝固剂的性能比较
凝固剂 微生物利用程度
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
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培养细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和繁殖细菌。
一般的细菌培养方法包括选择培养基、接种细菌、培养及分离纯种细菌。
选择培养基是培养细菌的第一步。
培养基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细菌特性。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使用琼脂糖等寒温糖作为凝固剂,制成平板或斜面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大规模繁殖细菌。
接种细菌是培养细菌的第二步。
接种细菌的方法包括无菌传递和接种环。
无菌传递是将细菌样品通过分离技术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
接种环则是使用采样环或细菌刷将细菌样品轻轻划过培养基表面。
细菌的培养可分为无氧培养和有氧培养。
无氧培养是将细菌培养在不含氧气的环境中,通常使用封闭的试管或培养皿。
有氧培养则是将细菌培养在含氧气的环境中,利用培养皿上开放的表面以及摇床或微孔膜供氧。
在培养过程中,细菌可能会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因此为了保持纯度,常需要进行单菌分离。
分离纯种细菌的方法有分离斑法和传代分离法。
分离斑法是通过制作稀释系列将细菌稀释至单菌状态,然后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培养后形成单独的细菌群落。
传代分离法则是通过多次传代来分离并繁殖纯种细菌。
细菌培养的环境因素是培养成功的关键。
温度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根据不同的细菌,选择适当的生长温度可以促进细菌生长。
光照也可能是细菌培养的关键,一些细菌对光照特别敏感。
pH值也是影响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细菌对pH的要求不同。
此外,也需要注意培养基的氧气含量、盐度以及营养物质的浓度等因素。
总结起来,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接种细菌、有氧/无氧培养以及纯种分离等步骤。
细菌培养的环境因素也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通过良好的细菌培养技术,可以繁殖出高纯度和大量的细菌,为细菌学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烧灼 后冷却,左手握持菌种管和液体培养基管;以右手掌心与小指、 小指与无名指分别夹取棉塞,将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灭菌;用 已灭菌的接种环沾取菌种,迅速将菌种伸进倾斜的液体培养基 管内,在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取出接种环并在火焰中 烧灼灭菌,两试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后,将棉塞分别塞于原试管。 直立试管,菌种即混合于液体培养基中。
(3)斜面培养基接种法:用于细菌纯培养或菌种保存。方 法与液体接种法相似:左手握持斜面培养基时,应将其斜 面朝上。管口经火焰灭菌后,将已沾取菌种的接种环(或 接种针)伸进管内,先从斜面的底部轻轻斜面正中垂直刺 入底部,再抽出在斜面划“Z”形线至顶端。
(二)细菌培养技术
将已接种细菌的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 即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菌的生长现象。但标本中菌量很少或生长 速度缓慢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则需培养1周甚至1个月才能观 察到其生长现象。
实训提示
1.细菌接种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接种前应确定培养基无污染(如液体培养基应澄清、透 明)。 3.平板划线应注意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的角度(30-45°), 运用腕力使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滑行;避免接种环划破培养基, 影响分离培养结果。 4.穿刺接种时,接种针应在培养基内直行,不要左右移动。 5.根据细菌对气体、温度等条件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方 法。
250ml
四、实训步骤
(一)细菌接种技术
1.常用接种工具的使用 (1)接种针:用镍铬合金或白金丝制成,长5-7cm, 一端固定在约20cm的铝制杆上,铝制杆的另一端套 有隔热绝缘柄。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和 液体培养基接种。 (2)接种环:是镍铬合金或白金丝的前端弯曲成34mm密闭环状。主要用于固体平板和斜面划线接种, 以及液体培养基接种。
2)分区划线法:将平板培养基分成4(或5)个区域进行划 线。此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用接种环沾取少许细菌 标本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一角,以“Z”字形不重叠连续划线作 为第一区,其范围不超过平板的1/4;然后将接种环烧灼灭 菌,冷却后于第二区再作连续划线,在开始划线时与第一区 的划线相交数次;完成后将接种环烧灼灭菌,继续按上述方 法,分区划出第三、四区。
六.实训结果
观察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琼脂平板:划线应疏密得当,经培养后则形成一定 数量、彼此分离的单个菌落,且菌落性状应符合该 细菌的特征;无或少出现污染菌落。划线原始区的 菌落密集、细小,成菌苔状生长,3、4划线区的菌 落呈单个分布,易于观察菌落特征。 2.液体培养基:应观察到均匀浑浊,或沉淀,或出现 菌膜或培养基颜色改变等现象,且符合该细菌的特 征。 3.斜面培养基:应形成纯化的菌落或菌苔,无污染菌 出现。 4.半固体培养基:有鞭毛的细菌经培养后,穿刺线应 模糊;无鞭毛的细菌经培养后,穿刺线应清晰。
2.无菌操作技术
(1)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罩内进行。 (2)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罩在使用前后需要用消毒 液擦拭,再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3)所有器具、培养基等均需严格灭菌,使用过程中不能 与外界未经消毒的物品接触,切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4)无菌试管、烧瓶等容器在开塞之后及塞回之前,口部 均须在火焰上通过2-3次,以杀死可能附着于管口、瓶口 的细菌或可能从空气中落入的杂菌。 (5)接种环(针)每次使用前后,均应在火焰上彻底烧灼 灭菌,金属棒部分亦须通过火焰灭菌。 (6)操作完毕,应消毒剂洗手,再用自来水冲洗。
实训思考
1.无菌操作技术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有何意义? 接种细菌时应怎样做到无菌操作? 2.为什么采用平板划线分离培养可以分离得到 纯种细菌? 3.穿刺接种时,接种针为什么不能在培养基内 左右移动? 4.如何区别平板上的目的菌落与污染菌落?
实训四
一、实训目的
细菌培养技术
-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1.学习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2.学会无菌操作技术,为细菌鉴定、控制等技能奠 定基础。
二、实训原理
纯种分离:将待分离的细菌标本进行适当的稀释,使 细菌细胞尽量呈分散状态,从而生长形成单个菌落。 再将单个菌落移种至合适的培养基中,经培养可得到 大量纯种细菌。
(4)穿刺接种法:适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方法: 用接种针取菌种,从培养基表面正中垂直刺入至接近 但不能达到管底,然后原路抽出。
(5)倾注平皿法:可用于饮用水、药物等检品的微生物数 量测定。方法:取经适当稀释的检品1ml置于无菌培养皿中, 再注入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15-20ml,混匀,静置 待其凝固后放培养箱内培养至规定时间,作菌落计数,即可 计算出检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3.基本程序:灭菌接种环(针)→稍冷却,沾取细 菌标本→进行接种(启盖或塞、接种、加盖或塞) →接种环(针)灭菌。 (1)平板划线接种法:目的是将混有多种细菌的标 本,经划线分离使其单个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
常用平板划线法:
1)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少的细菌标本。用已烧 灼灭菌的接种环沾取适量标本,于平板培养基表面做“Z” 字形连续划线,逐渐向下延伸直至划完整个平板表面。
三、实训材料与设备
1.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蒸馏水等。 2.器材:三角瓶、试管、量筒、吸管、电磁炉或电炉、手 提式高压灭菌锅、天平、报纸或牛皮纸、白线绳、pH试纸等。 4.分组:每组4人,共12组 内容 数量 所需体积 总体积 液体 4支试管 20ml 斜面 4支试管 20ml 半固体 4支试管 20ml 平板 8块平皿 16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