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论述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及其特征
论述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及其特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后继者发展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体观点。
它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体观点。
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变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它先于人而存在,是“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历史性属性,是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统一。
二是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它不断地“生成着和消逝着”以及循环着,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遵循客观规律且相互转化,其运动的量是不变的。
三是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四是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它反对孤立的、非此即彼的认识方式,主张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运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界,它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实践性。
它主张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对认识自然界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是历史性。
它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认识自然界也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
三是辩证性。
它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
四是批判性。
它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说”,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以下是 7 条关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的文案:1.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啊,它可具有直观性呢!就像你直接看到天上打雷闪电,就觉得那肯定是某种自然力量在起作用,而不会去想特别复杂的东西呀。
比如古代人看到太阳每天升起落下,他们就直观地认为太阳有它固定的运行规律,不就是这么简单直接嘛!2. 它还有整体性呢!嘿,这就好比一整个大自然是一个大拼图,各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呀。
就像水、空气、土地,它们都是组成大自然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相互作用着,难道不是吗?想想如果没有水,土地能生长作物吗?这不就是整体性的很好体现嘛!3.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发性也很明显呀!就好像小孩子自然而然地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和认知一样。
早期人类不就是自发地去观察和理解自然现象嘛,比如看到下雨了,就会想到是不是老天爷在落泪呀,这多么自然又有趣呀!4. 具有猜测性也是它的特点哟!你想啊,古人对于很多他们不理解的现象,不就得靠猜测来解释嘛。
像看到天上出现奇怪的光影,就猜那是不是神仙显灵啦。
就如同我们对未知的事情总喜欢瞎猜一样,这就是很典型的猜测性呢!5.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非科学性啦!可不是嘛,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科学呀。
比如古人认为生病是被邪祟附身了,现在我们知道这可不一定科学呀,但是在那个时候不就是他们的认知嘛,这就是非科学性的表现啦!6.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还具有辩证性哦!哎呀,这就像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样。
古人虽然对自然的理解有限,但是他们也能看到一些相互对立又统一的方面呀。
比如白天和黑夜,不就是很明显的辩证体现嘛,多有意思呀!7. 最后呀,它具有神秘性呢!就如同那隐藏在山林间的神秘气息一样。
古代人对于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就觉得神秘莫测呀。
就像那些古老的传说中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也就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神秘性的表现啦,是不是很神奇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方式,也为后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说到唯物主义,乍一听是不是感觉有点严肃?其实嘛,它就是强调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后天的。
打个比方,咱们常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是这意思。
人得先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这就像古人,他们得先了解地理气候,再去种田、打猎,才能活得好。
古代哲学家们很聪明,他们不迷信神灵,而是尝试从自然现象中寻找答案。
比如说,阴晴圆缺的月亮,他们可不会想这是神仙在调皮,而是科学地去探讨它的成因,真是了不起吧?再说说古代的自然观,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想象一下,黄河奔流不息,长江蜿蜒曲折,山川河流之间,古人用他们的智慧去解读这些自然的符号。
他们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万物相生相克,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游戏规则。
就像咱们玩“石头剪刀布”,一轮又一轮,总有胜负。
这种看法在今天也依然适用,咱们的生态环境、气候变化,都是这自然法则的体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人还总结出不少有意思的道理。
“天人合一”这句话,听上去就很有道理。
人和自然不是两个独立的存在,而是密切相关的。
你想,咱们得呼吸新鲜空气,吃地道的农作物,才能健康地活着。
所以,古人特别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他们懂得这些东西的重要性,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反观今天,咱们是否也该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呢?还有一点,古人特别讲究实践。
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比如天气变化,来决定什么时候播种、收割。
这里面可是有很多智慧的。
就像咱们现在看天气预报,古人也有他们的“预报员”。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春种秋收,农忙时节更不能马虎,干活的时候可得尽心尽力。
古人用双手去耕作,体验生活的艰辛,他们的这些经历,构成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会觉得古代人并不简单,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有值得咱们学习的地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古老,却仍然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就像“旧瓶装新酒”,古老的道理放在今天也依旧适用。
对待自然,咱们要有敬畏之心,懂得珍惜。
很多时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历程
3、辩证的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3)重大意义: a、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 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与技术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 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d、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物质观: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中国五行说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2)宇宙观——毕达哥拉斯:整个宇宙为球形,中心天体为 “中心火”
托勒密地心说
中国盖天说 浑天说
宣夜说
阿利斯塔克(前310-前230)日心说
(1)贡献
a、抛弃直观性、思辨性
猜测性;
b、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
c、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
(2)局限性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辩证的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科学进入理论概括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 “星云说”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1796年 拉普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基本特点: 直观性 思辨性
猜测性
历史地位:
标志人类开始用理性研究自 然;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 史渊源; 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哥白尼革命——1543年《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日心说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重力学说天 文 学源自地 质 学物 理 学
化 学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包括:
1.自然观的整体性和直觉性: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视为一个整体,强调
自然界的内部结构和规律,并认为人类应该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
这种整体性和直觉性表明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对自然界的重视和敬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局限性。
2.自然观的经验性和思辨性: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经验观察和思辨推理在认
识自然界中的作用。
这种经验性和思辨性表明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即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认识自然规律,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类对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的初步认识和应用。
3.自然观的自发性和不彻底性: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认识到自然界的存在和
规律,但对于自然界的具体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这种自发性和不彻底性反映了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同时也表明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空间和局限性。
综上所述,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直觉性、经验性和思辨性、自发性、不彻底性的自然观。
它强调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经验观察和思辨推理在认识自然界中的作用,但也存在对自然界具体结构和运动规律认识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
三种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三种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观点。
坚持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前提下,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某种具体的事物)当成世界的本原。
古代中国也是以认为气构成万物作为开端的,但与古希腊不同的是,古代中国并没有往气里加入别的物质,而是在西周时期认识到一气化阴阳,阴阳轮转,万物随之生息变化。
五行学说则是单独阴阳学说之外发展而来,将万事万物分由五种物质组成,即为水、火、木、金、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而由春秋战国时期直到西汉时期,阴阳学和五行学说则逐渐合并,在董仲舒的手下最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提出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前提下通常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当成世界的本原,在历史观上往往陷入唯心主义当中。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社会出现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的后世启示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的后世启示摘要:1.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概念和特点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后世的影响3.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启示正文:一、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概念和特点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公元前6 世纪的古希腊。
它主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而且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3.物质是永恒不灭的,它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
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后世的影响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的许多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等,都受到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启发,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论。
三、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启示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1.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我们要坚定地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提倡科学精神,遵循物质规律。
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按照物质的规律去办事。
3.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
我们要在继承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主义哲学。
总之,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已经过去几千年,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ppt课件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xùn)为风, 艮(gèn)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 总称为经卦, 由八个经 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 列, 则构成六十四卦。
8
我是王充,是东汉唯物主 义哲学家,一个无神论者。
自然界“的元物气体论,”大就到是我日创月造星的辰,,小到灰尘微生 物……,我究认竟为是……由我什的么“元组气成说的”? 这一问题一直 引发着人是具们有的唯好物奇主心义。性质早的在自西周初年,中国人 便提出"五然观行。说我"。的但观点是如用下一:种具体的东西作为 一切事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人信服。
2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是指古 代自然哲学家们 以古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 总结自然界及其 与人类关系所形 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 到底是什么关
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3Fra bibliotek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
4
5
6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 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 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 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 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 成朴素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 说”等。
后来,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 的自然事物,这就出现了"元气说"。
9
1.天和地都是无意志 的自然的物质实体, 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 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 无为的结果。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自然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课件
四、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更多讨论的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和对运动规律的 思辩解说,缺乏有型的物质始基思想;
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的,注重的是 辨证统一,强调自然、社会和人生统一或联系 (天人合一)
具有浓郁的思辨性质,不注重实验方法和逻辑 推理
谢谢大家的聆听!
后来,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 的自然事物,这就出现了"元气说"。
1.天和地都是无意志 的自然的物质实体, 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 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 无为的结果。
2.天是自然,而人也 是自然的产物,“人, 物也;物,亦物”, 就此割断了天人之间 的联系。
3.对于人的精神现象 我给予了唯物的解释, 从而否定鬼的存在, 破除了"善恶报应"的 迷信。
古代中国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 丁岚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概述
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 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 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 成朴素的自然观。
如“阴阳说”、“五行说”、“元气 说”等。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
义自然观是指古
代自然哲学家们
以古代科学技术
为基础,概括和
总结自然界及其
与人类关系所形
成的总的观点。
自然界和人类 到底是什么关
系呢??
古代科学技术
三、几种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行说 八卦说 元气说
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 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 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特征引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对于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理解,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05版)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05版)自然辩证法一、人类自然观演变的四大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数的神秘主义);思辨性(speculation,从概念推出存在);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对象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数理(数学化的)自然观;重视心智(Mind)的力量。
(2)主要内容:万物本原论①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 ):水是宇宙万物的始基、本原与实体。
②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r,前610—546):宇宙的本原是“无定形”或“无限”。
③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8—524):万物的本原是气。
④毕达哥拉斯(前570—490 )学派:“ 数” 的神秘主义——数是万物的本原。
⑤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480):“火”是万物的本原。
⑥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361):原子论(atomic theory )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484—322)四元素(水、土、火、气)说。
“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2)主要内容:①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mechanism):对自然的机械化理解(动物和人都是机器)。
②还原论(reductionism):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③严格的(机械)决定论(determinism):拉普拉斯妖——把上帝彻底清除出自然界3、现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主要内容:①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如下1: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
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
以直观性、思辨性和
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
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
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
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
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
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化逻辑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演化逻辑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概况。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讨论三种不同的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并探讨它们对于科学研究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在本篇长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介绍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其定义、基本概念以及关注点和观点;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核心原理和特征,还会讨论它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与启示;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其理论基础和与其他两种自然观的关系,以及它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此外,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演化逻辑”,我们将探讨演化逻辑的概述、主要模式以及其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三种不同自然观的介绍和分析,深入探讨它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并且掌握演化逻辑的基本原理。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了解这些自然观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对于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对自然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
在文章结尾处,我们将总结各个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它们在当代科学研究中可能会产生的新应用和展望。
2.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2.1 定义和基本概念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和思想。
它强调物质实体的存在和运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规律都是由于物质实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和解释。
2.2 关注点和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关注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精确描述,并寻求探索其内在规律与机制。
它强调通过感性直接经验来获取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并通过重复可验证的实证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期末简答题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P17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界的本原是同一种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世界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内部物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于在永恒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界(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拉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分别在水、气、火中寻找万物的本原;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毕达格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运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洞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
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等。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3)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论方面,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领悟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
古希腊人善于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认识认识自然界并以此获得知识。
(4)在表达思想的方式方面,古代中国人“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论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老人》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论证”,这种表达方式“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古希腊人则“最为思辨,充满着论辩、推理和证明等说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