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盈量计算表格-标准

合集下载

一重过盈装配计算表

一重过盈装配计算表

一重过盈装配计算表
摘要:
一、引言
二、过盈装配计算表的概念与作用
三、过盈装配计算表的编制方法
四、过盈装配计算表的应用领域
五、总结
正文:
一、引言
过盈装配计算表是机械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工具,用于辅助工程师在进行过盈装配时,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部件的尺寸和配合要求。

本文将对过盈装配计算表的概念、作用、编制方法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二、过盈装配计算表的概念与作用
过盈装配是指在装配过程中,零件的公差带比装配体的公差带大,使得零件装配时产生的一种预紧力。

过盈装配计算表就是为了帮助工程师在进行过盈装配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部件的尺寸和配合要求,以确保装配的顺利进行。

三、过盈装配计算表的编制方法
过盈装配计算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装配体的结构形式和装配关系;
2.分析各零件的装配尺寸和公差要求;
3.根据装配尺寸和公差要求,计算出过盈量;
4.根据过盈量,编制出过盈装配计算表。

四、过盈装配计算表的应用领域
过盈装配计算表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轴承、齿轮、螺纹等部件的装配过程中。

通过使用过盈装配计算表,可以大大提高装配效率,降低装配误差,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五、总结
过盈装配计算表是机械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对于工程师在进行过盈装配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配合过盈量简单计算

配合过盈量简单计算

符号数值Unit 系数d f 7mm C a d a 15mm C i d i 3mm a l f 8mm b Ea 117500N/mm-2cE i 69000N/mm-2νa 0.25-νi 0.34-塑性材料屈服强度σsa 0N/mm-2脆性材料抗拉强度σba 270N/mm-2塑性材料屈服强度σsi 325N/mm-2脆性材料抗拉强度σbi 0N/mm-2q a 0.466667q i 0.428571µ0.125转矩M 0N.mm 轴向力F x 57.727N 承受转矩P fmin 0承受轴向力P fmin 2.62500N 传递力P fmin 2.62500N/mm-2e amin 0.00026mm e imin 0.00030mm δemin 0.00055mm 塑性材料p famax 0N/mm-2脆性材料p famax 86.715N/mm-2塑性材料p fimax 132.653N/mm-2脆性材料p fimax 0N/mm-2p fmax 86.715N/mm-2F11906.970N e amax 0.00933mm e imax 0.00976mm δemax 0.01910mm 冷却αa-810e-6/°C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结合压力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被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直径变化量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结合直径包容件外径被包容件内径结合长度包容件弹性模量包容件泊松比被包容件泊松比包容件直径比被包容件直径比横向过盈连接的摩擦因数以HAIMA正时链机油喷嘴(被包容件:铝件)与缸体(包容件:铸铁件)配合为例计算喷嘴尺寸公差包容件线膨胀系数被包容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结合压力联接件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结合压力包容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直径变化量被包容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直径变化量联接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包容件不产生塑性变形的传递力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的计算式过盈联接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过盈量的计算式包容件强度被包容件强度含义包容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结合压力被包容件弹性模量考虑热胀冷缩量的变形差(-40°C-20°C)注:手动输入值结论值1.8068181.110.4480880.6423360.408163HM缸体上正时链机油喷嘴安装孔尺寸及公差示例:HAIMA名称名义值精度等级上公差下公差缸体安装尺寸7H80.0220.000。

过盈量计算

过盈量计算
已知条件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名称 包容件外径 结合直径 被包容件内径 结合长度 表面粗糙度 包容件的屈服极限 包容件的弹性模量 被包容件的屈服极限 被包容件的弹性模量 被包容件的破松比 包容件的破松比 摩擦系数 传递扭矩 符号 数值 117 34.5 0 21 0.0008 单位 mm mm mm mm mm
计算公式
结果 46.30841841
单位 N/mm^2
说明
Pfmin=
2*M/π
*Dl^2*Ll*μ
2
被包容件直径比
Qi=Di/Dl
0
3
包容件直径比
Qa=Dl/Da
0.294871795
4
包容件传递负荷所需要的最 小直径变化量
eamin=Pfmin*D
l*Ca/Ea
0.010823717
mm
Ca=
5
Da Dl Di
Ll
Raa=Rai σ Ea σ
i max a max
400 N/mm^2 220000 N/mm^2 400 N/mm^2 220000 N/mm^2 0.3 0.3 0.11 200000 N.mm
Ei Vi
Va
μ M
序号 1
计算步骤和结果 计算内容 传递负荷所需的最小结合压 力
mm
14
联结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 许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δ
sman=
eamax+eimax
0.068700761
mm
1.490459
0.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26487
0.5
被包容件传递负荷所需要的 最小直径变化量

极限与配合 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资料

极限与配合 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资料
Pxi Pxe
列里的白色方格中填入已知条件值,深 框为手填框,黄色方框为自动计算值。
(参考标准 GB/T 5371)
公式
—— —— —— —— —— ——
与被包容件粗糙度符号相同 与包容件粗糙度符号相同 —— ——
—— —— —— —— —— —— —— ——
2 最小过盈量
数值
单位
0
N·mm
70000
——(例如 u 等等)
——(例如 H7/u6 等等)
填填入入所所选选定定配配合合后后的的最最小大过有盈效量过:盈
量:
[
pm
in
]
[
m in
df
]
2 Ca Ea
(S
a Ci Ei
S
i
)
Ft min [ pmin ] d f l f
[ pmax]
df
[ max]
Ca Ea
Ci Ei
3 初选基本过盈量
δb
4 确定基本偏差代号
——
5 选定配合 6 选择配合后的最小过盈量 7 选择配合后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8 传递载荷的最小结合力
—— [δmin] [δmax]
[pmin]
9 最小传递力
Ft min
10 传递载荷的最大结合力
pmax
11 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12 被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σa max σi max
a
max
[
pmax] a

a
max
[
pmax] b
i
max
[
pmax] c
Ft min>Ft; a max< sa (或 ba ); i max< si (或 bi )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1.确定压力p;1)传递轴向力F2)传递转矩T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F f=πdlpf≥F,故因需保证Ff[7-8]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f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配合尺寸同前,则M f =πdlpf·d/2因需保证M f ≥T.故得[7-9]① 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 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

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 值压 入 法 胀 缩 法联接零件材料 无润滑时f 有润滑时f 联接零件材料结合方式,润滑 f钢—铸钢 0.11 0.08 钢—钢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 0.125钢—结构钢 0.10 0.07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甘油,结合面排油干净0.18钢—优质结构钢 0.11 0.08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0.14钢—青铜 0.15~0.20 0.03~0.06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以后,结合面脱脂0.2钢—铸铁 0.12~0.15 0.05~0.10 钢—铸铁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铸铁—铸钢 0.15~0..25 0.15~0.10 钢—铝镁合金 无润滑 0.10~0.153) 承受轴向力F 和转矩T 的联合作用 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7-10]2. 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 P 时的过盈量为Δ=pd(C 1/E 1+C 2/E 2)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应为[7-11]式中:p ——配合W 问的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Pa ; d ——配合的公称直径,mm ;E 1、E 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 C 1——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 C 2——包容件的刚性系数d 1、d 2——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mm ;μ1、μ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过盈联接1.确定压力p;1)传递轴向力F2)传递转矩T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Ff =πdlpf因需保证Ff≥F,故[7-8]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f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 ,配合尺寸同前,则Mf =πdlpf·d/2因需保证Mf≥T.故得[7-9]①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

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压入法胀缩法联接零件材料无润滑时f 有润滑时f 联接零件材料结合方式,润滑f钢—铸钢0.11 0.08 钢—钢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25钢—结构钢0.10 0.07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甘油,结合面排油干净0.18钢—优质结构钢0.11 0.08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0.14钢—青铜0.15~0.20 0.03~0.06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以后,结合面脱脂0.2钢—铸铁0.12~0.15 0.05~0.10 钢—铸铁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铸铁—铸钢0.15~0..25 0.15~0.10 钢—铝镁合金无润滑0.10~0.15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7-10]2. 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时的过盈量为Δ=πδ(X1/E1+X2/E2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应为[7-11]式中:π??配合Ω问的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α;δ??配合的公称直径,μμ;E1、E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M∏α;X1 ?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X2 ?包容件的刚性系数δ1、δ2 ?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μμ;μ1、μ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

圆柱面过盈联结过盈量计算

圆柱面过盈联结过盈量计算

1、轮毂和轴的过盈配合是忽略了键和键槽影响;
2、黄色表格烂内数据结果为公式计算结果,绿色表格栏内结果为手动输入结果。

1参数符号单位数值
2传递扭矩T N·mm62600000 3轴向力Fa N26000 4摩擦系数μ0.1 5配合有效长度l mm280 6配合面直径d mm250 7T与Fa算术平方根A501474.5 8所需最小压强Pmin Mpa22.80347 9被包容件内径d1mm0 10包容件(轮毂)外径d2mm400 11被包容件材料泊松比v10.3 12包容件材料泊松比v20.3 13引用系数C10.7 14引用系数C2 1.982051 15被包容件材料弹性模量E1Mpa210000 16包容件材料弹性模量E2Mpa210000 17最小过盈量δxminμm72.80961 18被包容件表面粗糙度Ra1μm 1.6 19包容件表面粗糙度Ra2μm 3.2 20两配合压平高度之和uμm7.68 21装配前最小过盈δminμm88.16961。

过盈量计算公式及数据计算表格

过盈量计算公式及数据计算表格
0
211000 140000 0.277
0.27
0.723 1.75823125
0 0.44296296 3.4265E-06 1.2559E-05 0.46111535 0.67193859
0.5
95823.38291 8011.988537
0.12 785 390 980 540 15.45 11.96 27
材料抗拉强度
配合长度 配合直径 包容件外径 被包容件内径 配合面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配合面轮廓算数平均偏差 量配合面压平高度之和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装配环境温度 转配间隙 弹性模量
泊松比
Pmax2 Pmax2 Pmax1 PMAX1 T Fa μ σs1 σs2 σb1 σb2
l
d d2 d1 Rz Ra u α T Δ E1 E2 v1 v2
0 0 0
列8 列9 备注 值
列10 单位 大
8011.988537 16752.33967
521.7894975 358.0760971
481.210293
115.0720266
240.6051465
69.4229516 -55.652632
195 135
0.12 785 390 980 540 15.45 11.96 27
F
N
应力值 配合面压强
包容件最大应力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被包容件最大应
传递载荷所需最 小压强
传递扭矩 传递轴向力 同时传递扭轴时
零件不产生塑性 变形所允许的最 大压强
σmax σmax σmax
Pmin MPa Pmin MPa Pmin MPa
MPa
包容件 被包容件 基本参数
变换系数

极限与配合 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

极限与配合 过盈配合的计算和选用

ea max
8
被包容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直径变 化量
ei max
9
联结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容许的最大有效过盈 〔δe max


表4 选择配合的步骤和校核计算
1
选择的配合,其最小过盈量 (保证能传递给定的载荷):
[δmin]
2
选择的配合,其最大过盈量 (保证联结件不产生塑性变形):
[δmax]
13 判定结果
——
14 包容件的外径扩大量的最小值 15 包容件的外径扩大量的最大值
Δda min Δda max
16 被包容件的内径缩小量的最小值 17 被包容件的内径缩小量的最大值
实现纵向过盈联结的最大压入力 解脱纵向过盈联结的最大压出力 压装设备应具备的的压力至少为
Δdi min Δdi max
3 初选基本过盈量
δb
4 确定基本偏差代号
——
5 选定配合 6 选择配合后的最小过盈量 7 选择配合后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8 传递载荷的最小结合力
—— [δmin] [δmax]
[pmin]
9 最小传递力
Ft min
10 传递载荷的最大结合力
pmax
11 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12 被包容件的最大应力
σa max σi max

a
max
[
pmax] b
i
max
[
pmax] c
Ft min>Ft; a max< sa (或 ba ); i max< si (或 bi )
damin
2 [ pmin]d aqa2 Ea 1 qa2
damax
2 [ pmax]d aqa2 Ea 1 qa2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1.确定压力p;1)传递轴向力F2)传递转矩T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F f=πdlpf因需保证Ff≥F,故[7-8]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f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配合尺寸同前,则M f=πdlpf·d/2因需保证Mf≥T.故得[7-9]① 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

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压入法胀缩法联接零件材料无润滑时f有润滑时f联接零件材料结合方式,润滑 f钢—铸钢0.11 0.08钢—钢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25钢—结构钢0.10 0.07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甘油,结合面排油干净0.18钢—优质结构钢0.11 0.08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0.14钢—青铜0.15~0.20 0.03~0.06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以后,结合面脱脂0.2钢—铸铁 0.12~0.15 0.05~0.10 钢—铸铁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铸铁—铸钢 0.15~0..25 0.15~0.10 钢—铝镁合金 无润滑 0.10~0.153) 承受轴向力F 和转矩T 的联合作用 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7-10]2. 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 P 时的过盈量为Δ=pd(C 1/E 1+C 2/E 2)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应为[7-11]式中:p ——配合W 问的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Pa ; d ——配合的公称直径,mm ;E 1、E 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 C 1——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C 2——包容件的刚性系数d1、d2——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mm;μ1、μ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1.确定压力p;1)传递轴向力F2)传递转矩T3)承受轴向力F与转矩T得联合作用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3.计算过盈联接得强度;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配合面间所需得径向压力p过盈联接得配合面间应具有得径向压力就是随着所传递得载荷不同而异得。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得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得轴向摩擦阻力F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得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得过盈联接设配合得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得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F f=πdlpf≥F,故因需保证Ff[7-8]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得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得摩擦阻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力矩Mf设配合面上得摩擦系数为f① ,配合尺寸同前,则M f=πdlpf·d/2因需保证M≥T.故得f[7-9]① 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得大小与配合面得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

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3) 承受轴向力F与转矩T得联合作用此时所需得径向压力为[7-10]2、过盈联接得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得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 P时得过盈量为Δ=pd(C1/E1+C2/E2)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得最小过盈量应为[7-11]式中:p——配合W问得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Pa;d——配合得公称直径,mm;E1、E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得弹性模量,MPa;C1——被包容件得刚性系数C2——包容件得刚性系数d1、d2——分别为被包容件得内径与包容件得外径,mm;μ1、μ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得泊松比。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1.确定压力p;1)传递轴向力F2)传递转矩T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Ff =πdlpf因需保证Ff≥F,故[7-8]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f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 ,配合尺寸同前,则Mf =πdlpf·d/2因需保证Mf≥T.故得[7-9]①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

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压入法胀缩法联接零件材料无润滑时f 有润滑时f 联接零件材料结合方式,润滑f钢—铸钢0.11 0.08 钢—钢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25钢—结构钢0.10 0.07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甘油,结合面排油干净0.18钢—优质结构钢0.11 0.08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0.14钢—青铜0.15~0.20 0.03~0.06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以后,结合面脱脂0.2钢—铸铁0.12~0.15 0.05~0.10 钢—铸铁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铸铁—铸钢0.15~0..25 0.15~0.10 钢—铝镁合金无润滑0.10~0.15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7-10]2. 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 ∏时的过盈量为Δ=πδ(X1/E1+X2/E2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应为[7-11]式中:π配合Ω问的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α; δ配合的公称直径,μμ; E1、E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M∏α;X1 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X2 包容件的刚性系数δ1、δ2 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μμ; μ1、μ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1.确定压力p;1)传递轴向力F2)传递转矩T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F f=πdlpf因需保证Ff≥F,故[7-8]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f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配合尺寸同前,则M f=πdlpf·d/2因需保证Mf≥T.故得[7-9]① 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

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压入法胀缩法联接零件材料无润滑时f有润滑时f联接零件材料结合方式,润滑 f钢—铸钢0.11 0.08钢—钢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25钢—结构钢0.10 0.07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甘油,结合面排油干净0.18钢—优质结构钢0.11 0.08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0.14钢—青铜0.15~0.20 0.03~0.06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以后,结合面脱脂0.2钢—铸铁 0.12~0.15 0.05~0.10 钢—铸铁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铸铁—铸钢 0.15~0..25 0.15~0.10 钢—铝镁合金 无润滑 0.10~0.153) 承受轴向力F 和转矩T 的联合作用 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7-10]2. 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 P 时的过盈量为Δ=pd(C 1/E 1+C 2/E 2)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应为[7-11]式中:p ——配合W 问的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Pa ; d ——配合的公称直径,mm ;E 1、E 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 C 1——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C 2——包容件的刚性系数d1、d2——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mm;μ1、μ2——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量与装配力计算公式.

过盈联接1.确定压力p;1)传递轴向力F2)传递转矩T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2.确定最小有效过盈量,选定配合种类;3.计算过盈联接的强度;4.计算所需压入力;(采用压入法装配时)5.计算包容件加热及被包容件冷却温度;(采用胀缩法装配时)6.包容见外径胀大量及被包容件内径缩小量。

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过盈联接的配合面间应具有的径向压力是随着所传递的载荷不同而异的。

1)传递轴向力F当联接传递轴向力F时(图7-20),应保证联接在此载荷作用下,不产生轴向滑动。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外载荷F的作用下,配合面上所能产生的轴向摩擦阻力F,应大于或等于外载荷F。

图: 变轴向力的过盈联接图: 受转矩的过盈联接设配合的公称直径为人配合面间的摩擦系数为人配合长度为l,则Ff =πdlpf因需保证Ff≥F,故[7-8]2)传递转矩T当联接传递转矩T时,则应保证在此转矩作用下不产生周向滑移。

亦即当径向压力为P时,在转矩T的作用下,配合面间所能产生的摩擦阻力矩Mf应大于或等于转矩T。

设配合面上的摩擦系数为f① ,配合尺寸同前,则Mf =πdlpf·d/2因需保证Mf≥T.故得[7-9]①实际上,周向摩擦系数系与轴向摩擦系数有差异,现为简化.取两者近似相等.均以f表示。

配合面间摩擦系数的大小与配合面的状态、材料及润滑情况等因素有关,应由实验测定。

表7-5给出了几种情况下摩擦系数值,以供计算时参考。

表: 摩擦系数f值压入法胀缩法联接零件材料无润滑时f 有润滑时f 联接零件材料结合方式,润滑f钢—铸钢0.11 0.08 钢—钢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25钢—结构钢0.10 0.07 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甘油,结合面排油干净0.18钢—优质结构钢0.11 0.08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0.14钢—青铜0.15~0.20 0.03~0.06 在电炉中加热包容件至300℃以后,结合面脱脂0.2钢—铸铁0.12~0.15 0.05~0.10 钢—铸铁油压扩孔,压力油为矿物油0.1铸铁—铸钢0.15~0..25 0.15~0.10 钢—铝镁合金无润滑0.10~0.153)承受轴向力F和转矩T的联合作用此时所需的径向压力为[7-10]2. 过盈联接的最小有效过盈量δmin根据材料力学有关厚壁圆筒的计算理论,在径向压力为 ∏时的过盈量为Δ=πδ(X1/E1+X2/E2 ×103,则由上式可知,过盈联接传递载荷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应为[7-11]式中:π配合Ω问的任向活力,由式(7~8)~(7~10)计算;M∏α; δ配合的公称直径,μμ; E1、E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弹性模量,M∏α;X1 被包容件的刚性系数X2 包容件的刚性系数δ1、δ2 分别为被包容件的内径和包容件的外径,μμ; μ1、μ2 分别为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泊松比。

过盈量计算

过盈量计算

结合长度
lf
mm
7 输出
摩擦系数
μ
/
0.1 输入
qn
df dn
qn / 0.729166667 输出
qi
di df 2T 2 d f l f
qi
/
0 输出
pf
pf
MPa
445.674175 输出
p f d f 1 qn 2 en v n 2 e En 1 q n n p f d f 1 qi 2 ei v i 2 e Ei 1 q i i
0.27848337 输出
0.054595086 输出
e n ei
δ
0.333078457 过盈量
过盈量计算
名称
符号
单位
变量
备注
接触面直径
df
mm
35 输入
外径

dn
mm
48 输入
内经
di(mm)
mm
0 输入
包裹体弹性模量
En
N/mm^2
200000 输入
被包裹体弹性模量
Ei
N/mm^2
200000 输入
转矩
T
N.mm
600000 输入
包裹体泊松比
Vn
/
0.3 输入
被包裹体泊松比
Vi
/
0.3 输入
过盈量计算名称符号单位变量备注接触面直径dfmm35输入外径dnmm48输入内经dimmmm0输入包裹体弹性模量ennmm2200000输入被包裹体弹性模量einmm2200000输入转矩tnmm600000输入包裹体泊松比vn03输入被包裹体泊松比vi03输入结合长度lfmm7输出摩擦系数01输入qn?dfdnqn0729166667输出qi?didf2t2?dflf?qi0输出pf?pfmpa445674175输出?pfdf?1?qn2?en??vn?2??een?1?qn?n?pfdf?1?qi2?ei??vi?2??eei?1?qi?i027848337输出0054595086输出??en?ei0333078457过盈量

红套过盈量确定

红套过盈量确定

(1)铜套热套前的检验①内径应加工到图样或工艺规定的尺寸(须考虑热套时过盈量),外径每边应放1~2mm的加工余量。

加工后,用内径千分尺测量铜套内径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

②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2MPa,并在此压力下至少保持5分钟,轴套不得有任何裂纹或渗漏现象。

③测轴套与轴的配合过盈量,具体见表6-11所示数值,并做好原始记录。

测量时使用的内、外径千分尺应相互核对,并消除误差。

表6-11 轴套与轴配合的过盈量单位:mm顺号轴颈直径D 平均过盈量(按轴颈%)备注1 ≤1000.08~0.122 >100~200 0.07~0.113 >200~300 0.06~0.104 >300~400 0.05~0.095 >400~500 0.04~0.086 >500~600 0.035~0.0757 >600~800 0.03~0.0658 >800~1000 0.025~0.05(2)铜套热套后的检验①复精加工后,轴套接缝处应进行油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得低于0.2MPa,并在该压力下至少保护5分钟,轴套接缝处不得有任何裂纹或渗漏现象。

试验结束后,应将泵油空间用红粉白漆或环氧化树脂等捻没封死,泵油孔用螺塞或其他办法闷死。

②检验轴颈直径、跳动量等数据,验收要求测量方法同前。

测量记录见表6-9(其中的图形改为铜套结构,其余相同)。

一般300-400度热压合过盈量的简化计算刘逸民设计热压合时,可以按选定的材料求得若干过盈量,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且可一次计算求得最佳设计尺寸;避开常规过盈量的烦琐计算。

这样,热压合技术就容易普及和推广。

一、按材料求得过盈量的简化式推导热压合大部分是钢,且是实心轴(d1=0),配合面间压强pmax与过盈量δmax的传统式为:(1)强度校核式为:把包容件的外内径d2/d之比值m,过盈量δmax换算为过盈量比n=103δmax/d,取钢弹性模量E=21×104MPa,代入上式,得无量纲式为:若在(1a)式添加,可改为提出计算,结果是无单位的量,且是小数,其表达式为:(4)过盈量(5)把式(4)代入(1a)、(2a)、(3a)式得:(1b)(2b)τ2max =xσS≤τS=(0.6~0.7)σS,MPa(3b)式中σt2max——最大切应力,MPaτ2max——最大剪应力,MPa当然,可用(4)式把过盈量比n改写成103=σSx/1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包容件直径变化系数
被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最小直径变化量
传递负载所需的最小有效过盈量
包容件内径轮廓算数平均偏差
被包容件外径轮廓算数平均偏差
包容件的压平深度
被包容件的压平深度
考虑压平量的最小过盈量
包容件允许最大结合压强系数 包容件允许最大结合压强系数 被包容件允许最大结合压强系数 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塑性材料包容件)查表获取 ຫໍສະໝຸດ 表获取80.9917355 ℃
GBT 5371-2004 极限与配合 过盈配合
的计算和选用.pdf
单位
mm mm
N.mm N N
N.mm2 N.mm2 N.mm2 N.mm2
mm mm
mm N/mm2
\ \ N/mm2 \ Mpa mm mm mm mm mm mm mm
N.mm2 N.mm2 N.mm2 N.mm2
备注
查表获取
对实心轴qi=0 查表获取 查表获取
Ca也可以查表 查表获取 查表获取
数值
220.00 140.00
0.07 3.14 270000.00 100 2456.581647 0.36 0.01 0.36 0.36 240.00 170.00 0.92 0.77 0.0137 69000.00 0.34 11.862 200000.00 0.30 3.664 0.0015 0.0152 0.0016 0.0016 0.0026 0.0026 0.0254 0.0830 0.0868 0.2014 14.9342 9.5472 168.2076 108.7810
Ci也可以查表 按表面粗糙度在下拉菜单中选取
也可查图获得
29.45 180.00
N/mm2 取Pfa max和Pfi max中较小值,在下拉菜单中选取 MPa
220.00 835.00
MPa MPa
查表获取
1080.00
MPa
199395.560
N
1.1139
mm
0.1187
mm
1.2326
mm
0.6290
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脆性材料包容件)
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塑性材料被包容件)
不产生塑 性变形所 允许的最
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脆性材料被包容件)
符号
df lf u π M Fx Ft Pfmin Pfmin Pfmin Pfmin da di qa qi eamin Ea va Ca Ei vi Ci eimin δemin Raa Rai Sa Si δmin a b c Pfa max Pfa max Pfi max Pfi max
不产生塑 性变形所 允许的最 大过盈量
配合选择
装 配 参 数
连接件不产生塑性变形所允许的最大结合压力 包容件屈服极限 包容件强度极限 被包容件屈服极限 被包容件强度极限 连接件不产生塑性变形的传递力 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最大直径变化量 被包容件传递载荷所需最大直径变化量 连接件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有效过盈量 初选基本过盈量 实际孔尺寸 上极限偏差 下极限偏差 实际轴尺寸 上极限偏差 下极限偏差 实际最小过盈量 实际最大过盈量 最大连接结合压强 需要的压入力
需要的压出力
装配最小间隙 热膨胀系数 包容件加热温度
Pfa max σsa σba σsi σbi Ft eamax eimax
δemax δb
Dhole
Dshaft
[δmin] [δmax] [Pfmax]
Pxi
Pae
Δ a t2
说明: 1、数值栏中红色(淡色80%)填充项参数需要填写或选择; 2、备注栏中蓝色填充项参数可以通过查表获取更精确值; 3、表格参照GB/T 5371-2004进行编制;
mm
220.00 0.08 0.03
220.00 0.196 0.154
mm 推荐按照GB/T 1800.2~GB/T1800.4和GB/T 1801中规定选择
mm
-0.0740
mm
-0.1660
mm
绿色代表尺寸合理
3.966
MPa
26853
N
34908
N
40279 0.03 11
N mm 10^-8/℃
项目
参数
配合直径
配合长度
传递负载 所需的最 小结合压

配合面静摩擦系数 圆周系数 扭矩 轴向力
传递合力
传递扭矩
承受轴向力
传递力
传递负载所需要的最小结合压力
包容件外径
被包容件内径
包容件直径比
被包容件直径比
包容件传递负载所需要的最小直径变化量
包容件弹性模量
包容件泊松比
传递载荷 所需最小 过盈量
包容件直径变化系数 被包容件弹性模量 包容件泊松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