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中药科学性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医中药科学性的思考

王 涛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 450052)

关键词:中医;中药;科学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28(2007)05-0013-02

2006年4月,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张功耀教授发表了《告别中医中药》一文。提出“以文化进步的名义、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1]。10月6日,张功耀教授再次发出倡议,要求支持告别中医中药的人士进行签名,让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系,使其真正回归民间。一时间,在医学界甚至是全社会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10月10日,卫生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取消中医中药的言论和做法,至此,这场争论才暂时画上了句号。

纵观中医中药的近现代史,我们发现,类似的争论从未停歇过。并且,关于中医中药的争论往往围绕着同一个问题进行,那就是“科学”。中医中药究竟科学吗?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却也是我们讨论中医药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对中医中药持有偏见的人普遍持有的一个观点是“中医学缺乏科学性,应该将其废除。”正如张功耀教授所倡导:“以科学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

其实,张教授并不是第一个对中医中药科学性置疑的学者。许多人,比如余岩、严复、鲁迅等都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过质疑。香港肾科专家陈文岩在2001年3月3日的《信报》上更有以下论述:“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西中”[2],进而断言“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同时符合科学却又相互矛盾的医学,既然西医是科学的,那么中医必然是不科学的”。

1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坚持的一个原则

首先,在我看来,中医是否科学似乎并不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在现代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保障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重任就是完全由中医来承担的,因此,中医的有效性是勿庸置疑的,完全没有必要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来验证其“科学性”。

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在西方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学是极少数仍然被广泛认可的传统科学之一,在传统医学领

收稿日期:2006-11-23

作者简介:王涛(1979-),男,河南安阳人,硕士学位,助教。域更是一支独秀。这是为什么呢?临床疗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命题。中医学的价值决不在于她是否能用现代科学解释,而在于它的治疗价值。“有为才能有位”,我们现在对中医进行研究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它的临床疗效上,而不是对西方科学的刻意迎合。

2 什么是科学

当然,如果非要推敲中医是否科学的话,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回答下面的问题:什么是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医学)?

首先我们看什么是科学。

“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但由于科学本身受到哲学、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因此,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一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可以发现,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体系具有其局限性,它的发展离不开在一定宇宙观指导下形成的哲学方法(除了宇宙观以外,哲学方法的形成还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哲学方法一旦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指导人类实践,哲学方法这种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易经》中有非常恰当的表述,“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说,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几乎所有知识的获得,都受到特定宇宙观支配下的哲学方法的影响,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当然也不例外。

总的来说,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宇宙观不外乎两种,古希腊“天人对立”的宇宙观和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他民族的宇宙观都是介于两者之间,要不从属于古希腊,要不从属于中国,不能自成体系。在古希腊“天人对立”宇宙观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性的文化特征,例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

·

13

·

立、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等等。我们日常所指的科学,就是在西方哲学思想指导下发展形成的一套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基础假设和理论是决定论、还原论、机械唯物论和元素论。事实上,包括西医在内的西方科学的每一个分支都透露着“天人对立”宇宙观的痕迹。而“天人合一”宇宙观则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追求融合、协调、中庸,中国的哲学文化虽有儒、道之分,但其矛盾远不如西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科学与宗教之激烈(有人把中医学看作唯心的哲学,这实际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误解,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所有中国文化的产生既不完全靠唯心也不完全靠唯物,靠的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或者说是悟性)。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这样一种和西方科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可见,当我们沿着科学※知识※哲学※宇宙观这条线索探究到宇宙观这个源头时,就会发现,原来承载人类知识体系的科学并不是没有“国界”的,它至少可以分为中国(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

进一步,既然科学有中西之分,那必然就意味着现代科学(准确地说应该是现代西方科学)并不是绝对的科学,并不能作为评判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

宇宙观在中、西医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天人对立宇宙观※对抗的西方哲学※决定论、元素论※西方现代科学※西医天人合一宇宙观※中庸的中国哲学※取类比象、悟性※中国传统科学※中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都是向绝对真理的仰望和逼近”,可见,真理本身并不偏执,那么从属于真理的科学呢?当然也就不能作为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而对中医药持偏见者往往是将讨论的起点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即:一切不符合现代科学的都是错的或“伪科学”的。这是多么偏执的认识!

“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科学”。答案应该是:人类的知识应该分为两个大的体系,西方科学和中国科学(东方科学)。既然现代西方科学不是唯一的科学,那么西医也就不会是唯一的医学。就是说,两种医学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之上的,就像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不仅无法借鉴,而且无法比较。如果非要用西方科学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来评价中医各系统要素的构成,探讨中医学基本原理的内涵,并确定其定义,认为和现代科学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应该淘汰的话,那么中医必然是处处不科学、处处要被淘汰的。

应该指出,上述认识实际上是由于对科学定义的片面理解造成的。退一步,即使按照达尔文的科学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中医同样是科学的,中西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疾病这一事实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只不过由于指导思想不同,他们发现的规律不同,形成的理论不同罢了。从西方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医固然难以理解,但是设想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理解西医呢?恐怕也不会容易多少。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医学是现代西方科学以外的另一种科学。

3 摆脱科学情结,给中医药以发展空间

中华民族一直应用中国传统哲学方法创立文明及文化,进行着科学发现与发明,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7世纪前得以领先世界,完全是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获得的。具体到中医学,它正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几千年医学实践的结晶,是真正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经验医学”。

在中医科学性这个问题上,20世纪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看得十分透彻。1953年,爱因斯坦在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J·E·斯威策的复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大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上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3]”研究医学史也可以发现,当中国医学在世界闪烁其耀眼光辉的同时,限于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直到18世纪,西医在许多领域尚不能与中医同日而语(可以思考一下疫苗和抗生素发明之前西医的状况)。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医生和技师们的本领,比大多数汉学家愿意承认的强得多”,这确非溢美之词。

此外,应该看到,这一场事关中医中药废存的争论实际上也暴露出了中医中药在当今科学共同体大环境下的尴尬境遇。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认为,关心中医发展的人更加需要保持稳定的心态,更加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2006年10月10日,在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这一征集签名要求废除中医中药的行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明确表示,“中医药既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支持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煞。”[4]这是对中医药极为慎重和清醒的看法。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实践持续了几千年,其有效性举世公认,必然有其合理的内核,现代科学没必要也不能够来评判其“科学性”,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有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 27(4):14-17.

[2]陈文岩.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西中[N].信报,2001-3-3.

[3]中西医之间的距离[EB OL].http: f?kz= 97871140.

[4]卢曙光.一场告别与捍卫中医的“论战”[N].郑州晚报,2006-10 -18.

(编辑:李 华)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