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阅读理解题(解析版)

专题20 阅读理解题(解析版)
专题20 阅读理解题(解析版)

专题20阅读理解题

考纲要求:

阅读理解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新题型,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新的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它能较好地体现知识的形式、发展的过程.要求学生理解问题,并对其本质进行概括及迁移发展.

基础知识回顾:

阅读题共有三类:(1)图文型(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2)表文型(用文字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条件和问题);(3)改错型.无论哪种类型,其解题步骤分为三步:(1)快速阅读,把握大意;(2)仔细阅读,提炼信息或方法;(3)总结方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式.应用举例:

类型一、新概念问题:

【例1】对于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a◎b=(a+b)2﹣(a﹣b)2.若(m+2)◎(m ﹣3)=24,则m=____________.

【答案】﹣3或4

【解析】根据题意得[(m+2)+(m﹣3)]2﹣[(m+2)﹣(m﹣3)]2=24,

(2m﹣1)2﹣49=0,

(2m﹣1+7)(2m﹣1﹣7)=0,

2m﹣1+7=0或2m﹣1﹣7=0,

所以m1=﹣3,m2=4.

故答案为﹣3或4.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A (x 1,y1),B (x2,y2)规定运算:①A B=( x1+ x2, y1+ y

);②A B= x1 x2+y1 y2③当x1= x2且y1= y2时A=B有下列四个命题:

2

(1)若A(1,2),B(2,–1),则A B=(3,1),A B=0;

(2)若A B=B C,则A=C;(3)若A B=B C,则A=C;

(4)对任意点A、B、C,均有(A B )C=A ( B C )成立.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答案】C

【解析】(1)、A⊕B=(1+2,2-1)=(3,1),A?B=1×2+2×(-1)=0,所以(1)正确;

(2)、设C(x

3,y

3

),A⊕B=(x

1

+x

2

,y

1

+y

2

),B⊕C=(x

2

+x

3

,y

2

+y

3

),

而A⊕B=B⊕C,所以x

1+x

2

=x

2

+x

3

,y

1

+y

2

=y

2

+y

3

,则x

1

=x

3

,y

1

=y

3

,所以A=C,所以(2)正确;

(3)、A?B=x

1x

2

+y

1

y

2

,B?C=x

2

x

3

+y

2

y

3

而A?B=B?C,则x

1x

2

+y

1

y

2

= x

2

x

3

+y

2

y

3

,不能得到x

1

=x

3

,y

1

=y

3

,所以A≠C,所以(3)不正确;

(4)、因为(A⊕B)⊕C=(x

1+x

2

+x

3

,y

1

+y

2

+y

3

),A⊕(B⊕C)=(x

1

+x

2

+x

3

,y

1

+y

2

+y

3

),

所以(A⊕B)⊕C=A⊕(B⊕C),所以(4)正确.

故选C.

类型二、图表问题:

【例3】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我们称这种三角形为倍角三角形.如图1,倍角△ABC中,∠A=2∠B,∠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倍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1)我们先从特殊的倍角三角形入手研究.请你结合图形填空:

三三角形角形角的已知量

图2 ∠A=2∠B=90°

图3 ∠A=2∠B=60°

(2)如图4,对于一般的倍角△ABC,若∠CAB=2∠CBA,∠CAB、∠CBA、∠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a,b,c,三边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作出猜测,并结合图4给出的辅助线提示加以证明;

(3)请你运用(2)中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若一个倍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6,求第三边长.(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答案】(1),;(2);(3)第三边的长为或或或4或.

【解析】

(1)

三角形角的已知量

图2 ∠A=2∠B=90°

图3 ∠A=2∠B=60°

(2)猜测a,b,c的关系是=,延长CA至D,使AD=AB(如图4);

∵AD=AB,∴∠D=∠ABD,∴∠CAB=∠D+∠ABD=2∠D,

∵∠CAB=2∠CBA,∴∠D=∠CBA,

又∵∠C=∠C,∴△CBD∽△CAB,

∴=,即=;

(3)①当a=5,b=6时,

由(2)得:=,解得c=﹣(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a=6,b=5时,=,解得c=;

③当a=5,c=6时,=,解得b=﹣3(负值舍去);

④当a=6,c=5时,=,解得b=4(负值舍去);

⑤当b=5,c=6时,=,解得a=(负值舍去);

⑥当b=6,c=5时,=,解得a=(负值舍去);

综上可知:第三边的长为或或﹣3或4或.

类型三、材料阅读题:

【例4】阅读下列材料:小明为了计算1+2+22+…+22017+22018的值,采用以下方法:设S=1+2+22+…+22017+22018①

则2S=2+22+…+22018+22019②

②﹣①得2S﹣S=S=22019﹣1

∴S=1+2+22+…+22017+22018=22019﹣1

请仿照小明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1)1+2+22+…+29=_________;

(2)3+32+…+310=__________;

(3)求1+a+a2+…+a n的和(a>0,n是正整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10﹣1;(2);(3).

【解析】(1)设S=1+2+22+ (29)

则2S=2+22+ (210)

②﹣①得2S﹣S=S=210﹣1

∴S=1+2+22+…+29=210﹣1;

故答案为:210﹣1

(2)设S=1+3+32+33+34+…+310 ①,

则3S=3+32+33+34+35+…+311 ②,

②﹣①得2S=311﹣1,

所以S=,

即1+3+32+33+34+…+310=;

故答案为:;

(3)设S=1+a+a2+a3+a4+..+a n①,

则aS=a+a2+a3+a4+..+a n+a n+1②,

②﹣①得:(a﹣1)S=a n+1﹣1,

所以S=,

即1+a+a2+a3+a4+..+a n=.

方法、规律归纳:

1.新概念问题: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解决关于新定义的计算、猜想等问题.

2.图表问题:结合统计、方程思想解决相关的图表问题.

3.材料阅读题:根据所给的材料,解决相关的问题.

实战演练:

1.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和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都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记p=,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为S=.如图,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若a=5,b=6,c=7,则△ABC的面积为( )

A.6B.6C.18 D.

【答案】A

【解析】∵a=7,b=5,c=6,∴p==9,

∴△ABC的面积S==6.

故选A.

2.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被誉为“东方魔板”.由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可以制作一副如图1所示的七巧板,现将这副七巧板在正方形EFGH内拼成如图2所示的“拼搏兔”造型(其中点Q、R分别与图2中的点E、G重合,点P在边EH上),则“拼搏兔”所在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________.

【答案】4

【解析】如图2中,连接EG,作GM⊥EN交EN的延长线于M.

在Rt△EMG中,∵GM=4,EM=2+2+4+4=12,

∴EG===4,

∴EH==4,

故答案为4.

3. 已知x>0,现规定符号[x]表示大于或等于x的最小整数,如[0.5]=1,[

4.3]=5,[6]=6……

(1)填空:

1

3

??

??

??

=__ __,[8.05]=__ __;若[x]=5,则x的取值范围是.

(2)某市的出租车收费标准如下:3 km以内(包括3 km)收费5元,超过3 km的,每超过1 km,加收1.2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用x表示所行的路程(单位:km),y表示行x(km)应付的乘车费(单位:元),则乘车费可按如下的公式计算:

当0<x≤3时,y=5;

当x>3时,y=5+1.2([x]-3).

某乘客乘出租车后付费18.2元,求该乘客所乘路程的取值范围.

【答案】(1)1;9;4<x≤5(2) 13km<x≤14km

【解析】试题分析:(1)接材料上提供的计算方法,就是表示若是整数,就是数本身,如果是一个小数,是指比这个数较大的最小的整数,计算即可;

(2)直接把y=18.2代入解析式求x的范围.

试题解析:(1)1;9;4<x≤5

(2)因乘客付费18.2元>5元,故乘客乘

车路程超过3 km,根据题意,可知

5+1.2([x]-3)=18.2,

∴[x]-3=11,∴[x]=14,∴13<x≤14.

故该乘客所乘路程的取值范围为13km<x≤14km.

4.如图,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

示例:即4+3=7

则(1)用含x的式子表示m=;

(2)当y=﹣2时,n的值为.

【答案】(1)3x;(2)

【解答】解:(1)根据约定的方法可得:

m=x+2x=3x;

故答案为:3x;

(2)根据约定的方法即可求出n

x+2x+2x+3=m+n=y.

当y=﹣2时,5x+3=﹣2.解得x=﹣1.

∴n=2x+3=﹣2+3=1.

5.阅读以下材料:

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plcr,1550﹣1617年),纳皮尔发明对数是在指数书写方式之前,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Evlcr,1707﹣1783年)才发现指数与对数之间的联系.

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a x=N(a>0且a≠1),那么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

log

a N,比如指数式24=16可以转化为对数式4=log

2

16,对数式2=log525,可以转化为指

数式52=25.

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

log

a

(M?N)=log a M+log a N(a>0,a≠1,M>0,N>0),理由如下:设log a M=m,log a N=n,则M=a m,N=a n,

∴M?N=a m?a n=a m+n,由对数的定义得m+n=log a(M?N)

又∵m+n=log a M+log a N

∴log a(M?N)=log a M+log a N

根据阅读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1)将指数式34=81转化为对数式;

(2)求证:log a=log a M﹣log a N(a>0,a≠1,M>0,N>0)

(3)拓展运用:计算log69+log68﹣log62=.

【答案】(1)4=log381;(2)见解析;(3)2

【解答】解:(1)4=log381(或log381=4),

故答案为:4=log381;

(2)证明:设log a M=m,log a N=n,则M=a m,N=a n,

∴==a m﹣n,由对数的定义得m﹣n=log a,

又∵m﹣n=log a M﹣log a N,

∴log a=log a M﹣log a N;[中国教&^~育出#*版网]

(3)log69+log68﹣log62=log6(9×8÷2)=log636=2.[中&国教育@出版~网^*] 故答案为:2.

6.【定义】配方法是指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华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这种方法称之为配方法.例如:可将多项式2x 2x 3++通过恒等变形化为

()2

22x 2x 3x 2x 12x 12++=+++=++的形式,这个变形过程中应用了配方法.

【理解】对于多项式2x 4x 5-+,当x = 时,它的最小值为 . 【应用】若22a 2ab 2b 4b 40++++=,求a b 的值.

【拓展】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有22a b 4a 10b 29+=+-. (1)若c 为整数,求c 的值.

(2)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答案】【理解】2, 1;【应用】4a b =;【拓展】(1)c 的值为4,5,6;(2)12. 【解析】 【理解】2 1

【应用】∵2222440a ab b b ++++=, ∴2222440a ab b b b +++++=. ∴()()2

2

20a b b +++=. ∴0a b +=, 20b +=. 解得2a =, 2b =-. ∴()224a b =-=.

【拓展】(1)∵2241029a b a b +=+-, ∴22410290a b a b +--+=. ∴224410250a a b b -++-+=. ∴()()2

2

250a b -+-=. ∴20a -=, 50b -=.

解得2a =, 5b =.∴37c <<. ∵c 为整数,∴c 的值为4,5,6.

(2)2,2,5(舍去)与5,5,2两种情况,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

7.如果函数y=f(x)满足:对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内的任意x1,x2,

(1)若x1<x2,都有f(x1)<f(x2),则称f(x)是增函数;

(2)若x1<x2,都有f(x1)>f(x2),则称f(x)是减函数.

例题:证明函数f(x)=(x>0)是减函数.

证明:设0<x1<x2,

f(x1)﹣f(x2)=﹣==.

∵0<x1<x2,∴x2﹣x1>0,x1x2>0.

∴>0.即f(x1)﹣f(x2)>0.

∴f(x1)>f(x2).∴函数f(x)═(x>0)是减函数.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面的问题:

已知函数f(x)=+x(x<0),

f(﹣1)=+(﹣1)=0,f(﹣2)=+(﹣2)=﹣

(1)计算:f(﹣3)=________,f(﹣4)=________;

(2)猜想:函数f(x)=+x(x<0)是_______函数(填“增”或“减”);

(3)请仿照例题证明你的猜想.

【答案】(1)﹣,﹣;(2)增;(3)增函数,证明见解析.

【解析】(1)∵f(x)=+x(x<0),

∴f(﹣3)=﹣3=﹣,f(﹣4)=﹣4=﹣

故答案为:﹣,﹣

(2)∵﹣4<﹣3,f(﹣4)>f(﹣3)

∴函数f(x)=+x(x<0)是增函数

故答案为:增

(3)设x1<x2<0,

∵f(x1)﹣f(x2)=+x1﹣﹣x2=(x1﹣x2)(1﹣)

∵x1<x2<0,

∴x1﹣x2<0,x1+x2<0,

∴f(x1)﹣f(x2)<0

∴f(x1)<f(x2)

∴函数f(x)=+x(x<0)是增函数.

8.规定:如果一个四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边相等,那么称此四边形为广义菱形.根据规定判断下面四个结论:①正方形和菱形都是广义菱形;②平行四边形是广义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广义菱形;④若M、N的坐标分别为(0,1),(0,﹣1),P是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一点,PQ垂直直线y=﹣1于点Q,则四边形PMNQ是广义菱形.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④;

【解析】①根据广义菱形的定义,正方形和菱形都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邻边相等,①正确;

②平行四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没有一组邻边相等,②错误;

③由给出条件无法得到一组对边平行,③错误;

④设点P(m,m2),则Q(m,﹣1),

∴MP==,PQ=+1,

∵点P在第一象限,∴m>0,

∴MP=+1,∴MP=PQ,

又∵MN∥PQ,∴四边形PMNQ是广义菱形.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9.定义:有三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叫三等角四边形.

(1)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求∠A的取值范围;

(2)如图,折叠平行四边形纸片DEBF,使顶点E,F分别落在边BE,BF上的点A,C处,折痕分别为DG,DH.求证:四边形ABCD是三等角四边形.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1)∵∠A=∠B=∠C,

∴3∠A+∠ADC=360°,

∴∠ADC=360°﹣3∠A.

∵0<∠ADC<180°,

∴0°<360°﹣3∠A<180°,

∴60°<∠A<120°;

(2)证明:∵四边形DEBF为平行四边形,

∴∠E=∠F,且∠E+∠EBF=180°.

∵DE=DA,DF=DC,

∴∠E=∠DAE=∠F=∠DCF,

∵∠DAE+∠DAB=180°,∠DCF+∠DCB=180°,∠E+∠EBF=180°,

∴∠DAB=∠DCB=∠ABC,

∴四边形ABCD是三等角四边形

10.(1)阅读理解

如图,点A,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连接AB,取线段AB的中点C.分别过点A,C,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F,G,CF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D.点E,F,G的横坐标分别为n﹣1,n,n+1(n>1).

小红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并运用几何知识得出结论:

AE+BG=2CF,CF>DF

由此得出一个关于,,,之间数量关系的命题:

若n>1,则____________.

(2)证明命题

小东认为:可以通过“若a﹣b≥0,则a≥b”的思路证明上述命题.

小晴认为:可以通过“若a>0,b>0,且a÷b≥1,则a≥b”的思路证明上述命题.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证明(1)中的命题.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1)∵AE+BG=2CF,CF>DF,AE=,BG=,DF=,

∴+>.

故答案为:+>.

(2)∵+﹣==,

∵n>1,∴n(n﹣1)(n+1)>0,

∴+﹣>0,

∴+>.

专题十三信息给予题

炸药 钢水 钢锭 干冰 CO 2 专题十三 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2.20世纪26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O 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一个O 4分子中含有2个O 2分子 C .O 4和O 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O 4和O 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3.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内部使用的燃料丙烷(C3H8)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以下有关“祥云”中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铝合金质轻且延展性好 B .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小 C .燃料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火炬外体的制作材料均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4.“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 、NO 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 A 、N 2和CO 2 B 、CO 2和NO 2 C 、CO 2和O 2 D 、CO 和NH 3 5. 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你认为下列中错误的是 A.碘酸钾是化合物 B.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碘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D.在KIO 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5价 6.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 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 7.葡萄糖(C 6H 12O 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 C 6H 12O 6+6O 2 →→→→→→ 6CO 2+6H 2O

中考化学 专题、信息给予题

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20. (2014年江苏镇江,20题)下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 (1-y)O]进行CO 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 .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 .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D .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答案】A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反应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碳和氧气,若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A 正确;反应①为缺铁性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物都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B 错;反应①使铁的氧化物中增加了氧的含量,降低了铁的质量分数,C 错误;整个转化反应的过程为二氧化碳在缺铁氧化物和高温条件下转变为碳和氧气的过程,D 正确。 3. (2014年江苏镇江,3题)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 B 干电池放电 C 电动车充电 D 风力发电 【答案】B 【解析】天然气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干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动车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6. (2014年黑龙江大庆,16题)目前,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B .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 .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 2O ========= 2H 2↑+O 2↑ D .燃料电池可以将H 2、O 2中的能量完全转化为电能 【答案】D 【解析】燃料电池除了将H 2、O 2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外,还转化成热能,故D 说法错误。 太阳能 光分解催化剂

专题01 信息给予题

11.(2019·潍坊)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 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La(NO3)2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 La和稀盐酸 B. La2O3和稀盐酸 C. La(OH)3和稀盐酸 D. La(OH)3和氯化钾溶液 【答案】D 【解析】镧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排在了氢元素的前边,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镧和氢气,故A错;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氧化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镧和水,故B 错;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所以氢氧化镧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镧和水,故C错;碱和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或气体生成或水生成,氢氧化镧属于沉淀不溶于水,所以氢氧化镧和氯化钾不反应,故D正确。 7.(2019·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际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秒)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温度为60℃时反应时间最短,酶的催化效率最好,当水的温度大于或小于60℃时,反应时间较长,酶的催化效率较低,所以B图符合题意。10.(2019台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原料CO2还是H2O呢?科学家鲁宾和卡门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他们利用18O作为标记物,制备了三份相同浓度的碳酸氢盐溶液,三份溶液的碳酸氢盐和水都含有不同的18O百分比,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光照,然后分析产生的氧,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资料: I.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可用16O来表示,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其中16O占99.76%(可视为100%) Ⅱ.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 Ⅲ.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1)16O、标记物18O都属于氧元素,其位置大致在元素周期表的方。 (2)如图是三个实验中,在水、碳酸氢盐、氧气各物质中18O所占氧元素的比例,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论,在答题纸的虚线框内完成第三个实验的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信息给予题》练习卷

《信息给予题》练习卷 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uSO4Na2CO3和Na2SO4将Na2CO3和Na2SO4除尽,防止对NaCl的检验造成干扰AgNO3+NaCl→AgCl↓+NaNO3检验原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NaCl 2.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受热分解后得到三种氧化物,某兴趣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_色。 猜想二: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受热分解产生的三种氧化物可能是CO2、CO和______(填化学式)。 【阅读资料】Ⅰ.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Ⅱ.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CO,会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为验证猜想二,设计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通过如下图的A、B、C三个装置,请确定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实验结论】若实验装置连接正确,当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时,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①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还有一个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___。 ②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3 H2O BAD 在C装置后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除去尾气H2C2O4H2O+CO↑+CO2 ↑3.晋祠难老泉闻名天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相关人员的帮助下,采集了晋祠水域的水样,并进行探究。【查阅资料】 ①早期晋祠水中主要含有K+、Na+、Ca2+、Mg2+、Cl-、HCO3-和少量SO42- ②Mg(OH)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③Ca(HCO3)2 能与NaOH发生反应,NaOH过量时的反应是: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 ④随着工业发展,该水域内水位下降。导致难老泉断流。且工业排放物导致水中SO42-含量日趋升高,水中高浓度 硫酸盐会引起腹泻。 【实验探究】 ⑴收集到的水样中有泥沙较大,悬浮物等,通过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澄清水样。 ⑵对水样进行浓缩,以确保实验现象明显。 ⑶验证水样中有Ca2+。 小明认为可以向水样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水样中有Ca2+。其他同学认为此方案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同学们一起修改了方案,最终成功验证了水样中有Ca2+。 ⑷是验证水样中有Cl-和SO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①第Ⅲ步中可能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2011中考真题按知识点分类(包括29个知识点+7大主题)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1、(2011年浙江杭州,21题)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 .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1)2H2O===2H2O+O2↑(2)2Na2 O2+2H20 ==4NaOH十O2↑ (3).2Na2 O2+2CO2== 2Na2CO3+O2(4)2CaO2+2H2O== 2Ca(OH)2+O2↑(5) 2CaO2+2CO2 ==2CaCO3↓+O2 (6)KC1O3不与H2 O,CO2反应 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 A.双氧水 B.过氧化钙 C.过氧化钠 D.氯酸钾 2、(2011年山东烟台,1题)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3、(2011年山东济宁,20题)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如图所示)。结合信息、图示,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实用文档

A.H+Na+0H- NO3- B.Na+ K+ Cl- OH- C.H+K+ CO32-HCO3- D.K+Ba2+Cl-SO42- 4、(2011年安徽,1题)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5、、(2011年四川眉山,13题)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下图所示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点燃”两字是某同学做的听课笔计。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此反应为H2+ Cl2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 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如Cl2 6、(2011年江苏苏州,1题)2011年1月27日上午10 点“国际化学年”启动大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 大会以“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为主题,鼓励青年 人热爱化学,庆祝国际化学联合会和居里夫人在化学领域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贡实用文档

高中化学 有机信息给予题的特点和类型 专题辅导

高中化学有机信息给予题的特点和类型专题辅导 文/陈宏兆王海富陈一 信息给予题又称为材料分析题,此类题目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单位时间内的思维变通能力以及类推能力等等。 一、有机信息题的特点及解法 这类题目直接涉及的化学知识一般是新的,有些甚至在高等学校的教材上也找不到。这些新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在题目中给予我们,要求我们通过阅读理解信息,独立思考,分析整理给予的信息,找出规律,学会利用联想、迁移、转换、重组、类推等方法来解决有关问题,使自己已有的能力能在解题中得以充分发挥。当然,要能接受并掌握给出的信息,必须具备一些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通过从要求解答的问题来说,并不困难。所以,有人指出这类试题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 例1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1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的诺尔斯(William S.Knowles)和夏普莱斯(K.Barry Sharpless)以及日本的野依良治(Ryoji Noyori)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反应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在有机物中,有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式相同,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次序也相同(即结构式相同),但原子在空间排列的方式上不同,因而具有像实物和镜像一样的两种结构,虽然非常相似,但不能重叠,这种异构现象叫对映异构。这一对映异构之间的关系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样,故这类化合物的分子叫手性分子。材料三: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就叫做手性碳原子或不对称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般是手性分子,手性分子就可能存在对映异构。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C. D. (2)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的药品制剂。苯丙醇 胺的英文缩写为PPA,结构简式为,一个苯丙醇胺分子中有_________个手性碳原子。其中一对对映异构体用简单的投影式表示为: 和 则另一对对映异构体的简单投影式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题型突破一信息给予题练习新人教版

题型训练(一) 1.用CO 2和NH 3合成尿素[CO(NH 2)2]是固定和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CO(NH 2)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 .参加反应的CO 2与NH 3的质量比是44∶17 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 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 △2CuO +X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 .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 .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 +CO 2=====点燃2MgO +C Ⅱ.H 2+Cl 2=====点燃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已知:NaClO +2HCl===NaCl +X↑+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 .“84”消毒液中NaClO 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 .“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 5.氨基钠(NaNH 2)是生产维生素A 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 ℃时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 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aNH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 .NaNH 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9% C .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4NH 3=====△4NaNH 2 +H 2↑ 6.模拟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KZ1-1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8年中考化学信息给予题

2018年中考信息给予题透析 专题透析 信息给予题又称为新情境题,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新信息、新知识,使考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思维活动中要较多地运用到比较思维、整体思维、归纳演绎思维、迁移思维、辨证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有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某一问题。 信息给予题的特点:(1)题干所给信息往往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新知识或是新情境。(2)题中信息具有启发性,可以加以充分利用。(3)解答问题时,要运用从新信息中抽象出来的新知识和新规律并将之与已有知识相联系。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题干(叙述部分)+若干简短问题 题干是向学生提供解题信息,它可以是对某一实验、生活现象或工业过程的描述,也可以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化学反应)或一系列物质间相互关系的描述。因此,它的作用是说明已知的条件、提供基础知识或为解决问题铺设台阶。 问题部分往往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一种是借助你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情境问题,或借助你已具有的能力去获得新的知识并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常以连环式、渐进式、并行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形成系列,构成对主题的比较完整的研究。问题部分的形式较多的是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得出某一化学反应新规律、得出已知物质的未知性质或未知物质的相关性质等新知识、或进行一些与情境相关的计算等,也有一些题目出现了与评价或设计相联系的新题型。 解答信息给予题的一般过程: 1、阅读理解要求认真审题,尽可能多的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2、分析所给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类比推理,将分析所得的信息概括出新知识或新方法。 我们可以用图1形象的表示出解答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模式: 图1

中考化学 考点跟踪突破第23讲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化学 考点跟踪突破第23讲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xx ,大连模拟)自行车是学生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在普通自行车(如图)的下列构件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C ) A .车把套 B .座包 C .链条 D .外轮胎 2.(xx ,北京)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 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 4TiO 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 B .纳米TiO 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C .纳米TiO 2与普通的TiO 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 .制备纳米TiO 2的反应:H 4TiO 4=====一定条件 TiO 2+2H 2O 3.(xx ,抚顺模拟)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别具香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C 2H 5OH)与食醋中的乙酸(C 2H 4O 2)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 4H 8O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B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 C .乙酸乙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 .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是化合反应 4.(xx ,德州)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5.(xx,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46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0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6.(xx,安徽)“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7.(xx,丽水)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B ) A.能导电 B.不易燃烧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8.(xx,宜昌)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 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 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次数实验前第1次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 3 2 A.第1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 g稀盐酸和1 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 9.(xx,宿迁)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如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 B ) 选项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 A 稀硫酸氯化钡溶液

初中化学信息给予题及其解法

初中化学信息给予题及其解法 信息给予题的基本结构是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构成。因此解答好信息给予题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认真审题,获取信息;二是结合问题处理信息;三是根据信息,应变创新(创设新情境)。解题中不单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即要求学生能把现场自学所得概念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抓住信息特征,将“新”、“旧”知识衔接,问题便迎刃而解。 1.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下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你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2); (3);(4)。 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字词,如“小刀切割”、“浮于水面”、“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等,归纳金属钠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硬度、密度、熔点等。 2.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氨气也有还原性。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CO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一)制取氨气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用上图中和组合(填序号)。 (二)性质探究:该小组成员用注射器抽取实验(一)中生成的未经干燥 ....的氨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并验证其产物。(夹持装置未画出,碱石灰是NaOH和CaO固体混合物): ③有同学发现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还应该在A、B之间增加一个干燥装置。于是他选择了下图中的(填“甲”或“乙”)。 ④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考点跟踪突破第23讲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第23讲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1.(2018,大连模拟)自行车是学生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在普通自行车(如图)的下列构件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C ) A .车把套 B .座包 C .链条 D .外轮胎 2.(2018,北京)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 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 4TiO 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 B .纳米TiO 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 C .纳米TiO 2与普通的TiO 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D .制备纳米TiO 2的反应:H 4TiO 4=====一定条件 TiO 2+2H 2O 3.(2018,抚顺模拟)炒菜时加入料酒和食醋,炒出的菜别具香味,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料酒中的乙醇(C 2H 5OH)与食醋中的乙酸(C 2H 4O 2)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 4H 8O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B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 C .乙酸乙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 .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是化合反应 4.(2018,德州)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 .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5.(2018,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 46 16 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 .待测值为0 C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 D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6.(2018,安徽)“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它是混合物 B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初中化学信息给予题

专题 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1.雷阵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原因之一是空气中少量氧气(O 2 )转化为臭氧(O 3),表示为: 3O 2 2O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 O 2与O 3所含原子数相等 B .O 2 转化为O 3属于物理变化 C .O 2与O 3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 .O 2 与O 3都是化合物 2.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的水分子却能通过,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 C .“筛掉”氯化钠的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 D .“筛掉”氯化钠后的海水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4.过氧化钠(Na 2O 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遇到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②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③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5.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6.2017年4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出了一种独特的锂-氮电池(Li-N 2),结构示意图见下方,该电池由锂箔做负极,多孔碳布做正极,玻璃纤维作隔板,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锂-氮电池的反应方程式:6Li+N 2=2Li 3N 。请回答: (1)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____________。 (2)Li 3N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锂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___,它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玻璃纤维是玻璃熔融状态下抽成丝制得,它属于_________(填序号)。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5)碳布作为锂-氮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碳单质的_______(填一种物理性质即可)。 二、填空题 7.金属钨(W )可做灯泡的灯丝,钨合金材料非常坚硬和耐磨、耐热,用黑钨矿(含有FeWO 4)与Na 2CO 3混合在空气中焙烧可以得到Na 2WO 4,Na 2WO 4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H 2WO 4,H 2WO 4受热分解生成H 2O 和WO 3。 (1)钨合金材料属于_______(填选项)。 放电

2020届中考化学总复习题型压轴练习卷:信息给予题

信息给予题 一、单选题 1.钛被誉为21世纪金属,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I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I除生成TiCl4以外,还可能生成CO C.反应II的原理是TiCl4+2Mg Ti+2MgCl2 D.反应II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目的是防止镁被氧化 2.如图所示的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钡溶液,当开关闭合后,不断加入稀硫酸,观察小灯泡发生的现象是 A.逐渐变暗B.逐渐变暗,直至熄灭 C.逐渐变暗,直至熄灭,最后又逐渐变亮D.逐渐变亮 3.下列物质中,可作化肥,且能促进作物茎杆粗壮,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的是()A.氯化钾(KCl)B.硝酸(HNO3) C.尿素[CO(NH2)2]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4.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B.C.D.

5.亚硝酸钠(NaNO2)常被误作食盐引发中毒事件。小杰同学根据下表资料及已有化学知识,设计了①~③三种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①在同一块金属片上同时加热两种物质,先熔化者为NaNO2 ②取少量固体分别全部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变红的是NaNO2 ③分别向15℃的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逐步加固体,溶解得多的是NaNO2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6.无色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石灰水、酚酞试液,产生的现象如表。则X是下列选项中的() A.Na2CO3溶液B.稀硫酸C.NaOH溶液D.NaCl溶液 7.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OH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

信息给予题(有机化学部分)的解析

卢老师家教内部资料 信息给予题(有机化学部分)的解析 姓 名______ 【典型例题】 例1. 烯键碳原子上连接的羟基中的氢原子,容易自动迁移到烯键的另一个碳原子上,形式较为稳定的 羰基化合物 C C C C O H H O 有机分子内、分子间常可脱去水分子。下列反应图式中就有六步可以看作是脱水反应。所有的反应条件和其他无机物都已略去。请从图中情景推断化合物A 、B 、E 、G (有六元环)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 B_________ E_________ G_________。 解析:在解此种类型题时,要认真思考和分析,理顺各物质间的衍生关系,找出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突破口有两处:(1)是A (C H O 6104)水解后生成乙酸和B (C H O 262),由此可推断A 为乙酸和乙二醇酯化的产物——二乙酸乙二酯,B 为乙二醇。(2)D 为乙炔,根据试题所给的信息判断E (C H O 24)为乙醛。再由B 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有六元环的G ,可知G (C H O 482)应为环状化合物。 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例2. 由IIIA 族元素A 和VIA 族元素B 组成的阴离子结构如下,所带电荷x y z 、、依次为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z - y - x - A. 2,3,4 B. 2,3,2 C. 5,6,4 D. 4,3,2 解析:试题给出三种阴离子的结构式,对求离子电荷数来讲,这是一种复杂的表示形式,为解题方便,可将三种阴离子结构式分别变换成下面的简单形式: [][][]A B A B A B x y z 253624- - - 、、 因为A 是IIIA 族元素显+3价,B 为VIA 族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得下面一组关系: 答案:D 例3. 某期刊封面上有如下一个分子的球棍模型图 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 A. 卤代羧酸 B. 酯 C. 氨基酸 D. 醇钠 解析:从结构及题目提供的选项看,有四种不同颜色的球,即有四种元素,其中绿球相当于碳原子,白球相当于氢原子,关键是分析红球和蓝球。每个球结合三个原子,则蓝球代表N ,而右边的碳原子结合三个原子,则与两个红球结合时,肯定有一个是双键,经分析是氧,综上分析,此结构可表示为: H N C H C O H 22——— C 即C 为正确答案。 例4. 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 H O Cl 232);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 丙和2mol 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 H O Cl 6842 )。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解析:利用各种信息(包括分析数据,分析检测的结果,产物是由什么反应,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跟另外一些化合物有什么联系和关系等等),推测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是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中都有意义的命题。作为试题,它既可以反映考生对化学事实(结构和性质,各种反应等等)的掌握情况,又可反映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常常起拉开中上以上考试群体的功能。 按理,推结构的题目是一个赋分较大的题目,需要较多时间。但本题仅赋3分,因此,要巧解速解。利用备选项来正向验证。乙分子式为C H O Cl 232把C l 看作H ,其分子式为C H O 242,可见分子中只有一个双键(C C C O ==或,都算双键)。而乙是甲氧化的产物,因此甲中不应有双键。排除B 、C 。又知,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一 信息给予题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xx·江苏无锡)13.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 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 【答案】A (xx·山东青岛)1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9.(xx?四川乐山)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 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答案】D 9.(xx·浙江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2020中考科学专题训练 信息给予题 浙教版

2020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2.石墨烯又称单层墨,它仅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具有许多奇特的属性,包括极强的拉力,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硬度最大,熔点超过3000℃等,这种高新材料有可能代替硅成为新的半导体材料。发现石墨烯的两位俄裔科学家因此获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石墨烯的特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A.高压输电线 B.坚韧的防弹衣 C.发光二极管 D.保温隔热材料3.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 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 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 4.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 牛奶中掺水含量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C.掺水含量20%—30%D.掺水含量30%以上 5.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 离 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6.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信息·整合·方法 ——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天华学校高三化学备课组 信息给予题也叫新情境试题. 一般是把高中课本没有学习过的内容,与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设计的形式新颖的试题。这种创设试题环境使试题从“基础型”向“基础———能力型转”变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因此近几年高考不断出现新试题。 信息给予题的特点 (1)从题型结构来看,该类试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个部分组成。 (2)从所给的信息来看,信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而且信息可以以文字、图表、装置、标签等形式。 (3)从试题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往往却很基础。 (4)从题型来看,信息给予题既可以是选择题,又可以是填空题简答、实验或计算等。. 信息给予题的解答方法 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联系和迁移能力等,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1)阅读题目,明确解题要求; (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有用信息; (3)把获取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提练,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其中关键步骤是根据题目要求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例题精讲 例1.电导仪测得液态BrF3具有微弱的导电性,表明BrF3(液)中有阴、阳离子X、Y 存在,X、Y也存在于BrF2SbF6、KBrF4、(BrF2)2SnF6等离子化合物中。则X、Y的化学式分别为() (A)F―、Br3+(B)BrF4-、BrF2+ (C)F―、BrF2+(D)BrF4-、Br3+ 分析与解答:液态BrF3导电,这是超出高中生所学知识范围的,但只要根据后面的信息认真分析,也是可以作得出正确的结论,BrF2SbF6能导电,其中存在阳离子BrF2+,阴离子SbF6-,KBrF4能导电,存在阳离子K+和阴离子BrF4-,(BrF2)2SnF6导电存在阳离子BrF2+、阴离子SnF6-,而液态BrF3能导电,必然存在这样一个电离方程式:2BrF3==BrF2++BrF4-,这样就可以得出正确选项为B。 例2.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 2K2FeO4 + 8H2O = 3Zn(OH)2 + 2Fe(OH)3 +

专题一、信息给予题

一、选择题 11.(2019·山东潍坊)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La和稀盐酸B.La2O3和稀盐酸 C.La(OH)3和稀盐酸D.La(OH)3和氯化钾溶液 【答案】D【解析】La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氢气,La2O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La(OH)3和HCl能直接反应生成LaCl3和水,La(OH)3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与KCl反应,故选D。 14.(2019?湖南湘潭)在A+B C+D的反应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C和D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将20gA和30gB混合,则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一定为50g D.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也有生成铜,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若将20gA与30gB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生成的C 和D的总质量为50g,否则小于50g;若A和B为两种化合物,生成的C和D也为化合物,且反应时A、B相互交换了成分,则为复分解反应。 6.(2019·浙江金华)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秒)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 A.B. C.D. 【答案】B 【解析】除去奶渍所需时间越少,说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越好,从表中数据可知在60℃的水温时,去污时间最短,说明在60℃的水温时,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都会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