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合集下载

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与防治

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与防治

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与防治自2014年起,西非地区爆发了一起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据统计,该疫情导致了大约1.4万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其侵袭人体时会引起高热、头痛、身体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引发内出血和休克。

本文就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与防治进行探究。

一、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外壳为膜壳。

病毒的基因组长度为18-19 kb,基因组由7个结构基因和一个非编码区域组成。

7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病毒的7个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人或动物的血、体液或器官,这会让其他人或动物感染病毒。

此外,埃博拉病毒还可经由性传播、粘膜接触、注射等途径传播,但这些途径相对较少见。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埃博拉病毒进行的研究逐渐深入。

他们已经成功地分离出病毒的RNA,解析了其基因组结构、鉴定了基因组的编码蛋白质及其功能,以及分离了病毒的蛋白质并进行了种类分析。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抗埃博拉病毒作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如可用于病毒的免疫检测、抗病毒药物开发等。

二、埃博拉病毒的防治研究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研究疫苗是预防各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埃博拉病毒疫情的防治也是如此。

近年来,已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得到开发和应用,包括重组腺病毒疫苗、重组RNA疫苗、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疫苗等。

这些疫苗通过不同的机制激活免疫系统,并产生抗体,从而保护机体不受埃博拉病毒的攻击。

2. 抗病毒药物研究目前,对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还没有特效药物。

但是,在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对抗埃博拉病毒感染有潜力的药物,如存在广谱抗病毒活性的丙酸奥司他韦、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高效抗病毒作用的广谱中和抗体等。

3.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防疫学科,其可以从微观角度探究病原体的特性和行为,并为防治疫情制定合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传染病案例探讨:国际合作抗疫(2)

传染病案例探讨:国际合作抗疫(2)

传染病案例探讨:国际合作抗疫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传染病疫情,如埃博拉、MERS、COVID19等。

这些疫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还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合作抗疫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探讨几个传染病案例,分析国际合作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和成果。

一、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爆发,迅速蔓延至多个国家。

由于病毒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当地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形势一度失控。

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迅速响应,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抗疫行动。

1. 物资援助与技术支持国际社会为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包括医疗设备、防护用品、消毒剂等。

同时,多国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前往疫区,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防控和救治能力。

2. 联合研发疫苗和药物面对埃博拉病毒的威胁,全球各国加快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进程。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了疫苗研发项目,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等国际机构也提供了资金支持。

3.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在埃博拉疫情爆发初期,国际社会加强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合作,共同制定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

同时,各国政府之间加强了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提高了全球抗疫效率。

二、2015年MERS疫情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韩国爆发,引发全球关注。

此次疫情再次证明了国际合作抗疫的重要性。

1. 国际协助调查疫情源头疫情爆发后,世界卫生组织协助韩国政府开展疫情调查,查找病毒传播途径。

同时,国际专家团队为韩国提供了疫情分析和防控建议。

2. 国际合作加强防控措施为应对MERS疫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如限制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流动、加强入境检疫等。

同时,国际航班和旅客也被要求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三、2019年底至今COVID19疫情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典型案例

公共卫生典型案例

公共卫生典型案例一、非典型肺炎疫情2003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非典型肺炎疫情,此次疫情使全球陷入恐慌。

由于当时对该疾病的了解不足,疫情蔓延迅速,造成了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关闭了疫区并加强了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

通过多项措施的实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二、埃博拉病毒疫情2014年至2016年期间,西非多个国家爆发了埃博拉病毒疫情,造成了大量感染和死亡。

该疫情的传播速度极快,且死亡率较高,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面对这一危机,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迅速提供援助,包括提供医疗和物资支持、派遣专家团队等,帮助当地政府控制疫情的蔓延。

同时,加强了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了人们的防护意识,有力地遏制了疫情的扩散。

三、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禽类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并可传播给人类。

2005年,中国爆发了一起禽流感疫情,对农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当时,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封控疫区、清洁消毒、扑杀感染禽类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此外,加强了对家禽养殖业的管理和监测,提高了防控能力,预防了类似疫情的再次发生。

四、艾滋病防治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随着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全球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例如,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推广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减少性传播的风险;提供艾滋病病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延缓病情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艾滋病的传播,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登革热疫情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疫情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控制登革热的传播,相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蚊虫防治,清除积水源,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以及疫苗研发和推广等。

重大传染性疫情历史一览

重大传染性疫情历史一览

重大传染性疫情历史一览1. 2002年非典疫情(SARS)2002年末,中国广东省出现了一种感染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的疫情。

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引发了一场重大的传染病危机。

SARS疫情导致了超过8000人感染,约有800人死亡。

2.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豚流感)2009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种甲型H1N1流感疫情,也被称为豚流感。

该病毒最早在墨西哥和美国被发现,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甲型H1N1流感疫情持续了几个月,导致了许多人感染和死亡。

3. 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4年,非洲几个国家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主要集中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等地。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出血热症状,并具有高度传染性。

这次疫情导致了上千人感染和死亡,对当地国家的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

4. 2020年疫情(COVID-19)2020年底,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一种感染引起的疫情,被命名为COVID-19。

这种病毒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传染性疫情。

COVID-19疫情造成了全球数百万人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5. 其他重大疫情除了以上几个重大传染性疫情外,还发生了许多其他疫情,如:- 1957年和1968年的亚洲流感疫情- 2003年中国禽流感疫情-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 2019年刚果埃博拉疫情等这些疫情都对人类的生命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并促使国际社会采取措施来应对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一些重大传染性疫情的简要介绍,具体数据及其他详细信息可在相关可靠来源中查证。

2014年中国十大新闻事件

2014年中国十大新闻事件

一、MH370事件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

该飞机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

事后,共有超30个国家加入搜寻救援,事件逐步变成“国际热点”。

尽管人们不放弃搜寻,但至今,飞机的下落任然是个谜,事件也因此被冠上了“离弃”的标志。

二、昆明恐怖袭击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指的是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事件。

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落网。

截至2014年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

2014年9月12日,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一审宣判,被告人伊斯坎达尔·艾海提、吐尔洪·托合尼亚孜、玉山·买买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帕提古丽·托合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三、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故4·16韩国客轮沉没事故,即4.16韩客轮沉没事件,指的是当地时间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一艘载有470人的“世越(SEWOL)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浸水事故而下沉。

船上有325名中学生,15名教师,30名船务人员,以及89名其他乘客。

此外还载有150-180辆汽车和1157吨货物。

中国大使馆证实船上有一男一女中国乘客,新华社报道,失踪名单还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学生,但未知她的国籍。

据海岸警察厅的说法,一名船上学生的家长直接向警察厅报告称渡轮于8时58分开始下沉。

截至2014年5月15日上午,“世越”号事发时搭载的476人中,172人获救,281人确认遇难,尚有23人下落不明。

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

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

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摘要】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给全球带来沉重打击;2014年埃博拉疫情暴发,引发国际关注和恐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改变世界格局。

这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对全球健康卫生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疫情爆发暴露了全球卫生体系的脆弱性,也促使各国政府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

三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醒人们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

全球健康卫生系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改革,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全球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关键词: 非典疫情, 埃博拉疫情, 新冠肺炎, 公共卫生事件, 全球卫生系统, 影响1. 引言1.1 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引言: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是对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过程。

这三起事件分别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暴发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这些事件对全球健康卫生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各国加强疫情防控、强化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抵御疫情的蔓延。

非典疫情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和关注,对中国以及其他受影响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埃博拉疫情暴发则暴露了一些国家在应对传染病疫情方面的薄弱之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

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更是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危机,对经济、社会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回顾这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加强预防意识和卫生教育,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

2. 正文2.1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是全球范围内一次严重的卫生事件。

这次疫情最初在中国广东省发现,随后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

非典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与SARS病毒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2014年十大科技事件(原创)

2014年十大科技事件(原创)

可怕的传染疾病。到2014年12月中旬病毒已
感染逾1.7万人,并导致逾6000人死亡。埃博 拉给大多数受疫情影响国家的经济、卫生系 统和政府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并迫使当地社
区为阻止疫情扩散而抛弃传统礼仪,包括擦
洗死者遗体以及在见面时握手、亲吻等。
2、人类探测器“罗塞塔”首次登陆彗星

2014年8月,经过10年漫漫旅程,欧洲航天局的“罗 塞塔”彗星探测器终于抵达67P彗星。罗塞塔的任务 是跟随这颗彗星,跟着它围绕太阳公转,探索彗星 的方方面面。11月13日,“罗塞塔”向67P彗星释放 出“菲莱”号着陆器,全世界为之关注。
10、贝壳雕刻化石改写人类发展史
考古学者发现,在印度尼
西亚地下1个约50万年历 史的贝壳化石上,出现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雕刻证 据。这项发现或将改写人 类发展的历史。国际考古 团队在东爪哇特里尼尔的 梭罗河沿岸仔细检查贝壳 化石后,得到惊人发现。 在这个贝壳化石上有之字 形的刻痕,且有被当做工 具的证据,这些证据促发 学界重新思考神秘的早期 人类直立人。根据碳测法, 这些贝壳化石的历史约有 43万年至54万年。
当地时间10月31日,英国维珍银河
公司商业飞船“太空船二号”在美 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地带坠 毁,致使飞行员一人死亡,另一人 重伤。针对此次坠毁事故的原因, 外界初步集中在“太空船二号”的 燃料使用上。而此前曾有报道说, 维珍银河曾多次收到针对此类宇宙 飞船安全的警告。美国国家运输安 全委员会执行主席克里斯托弗· 哈 特于当地时间11月1日晚些时候召 开新闻发布会称,“太空船二号” 坠毁后产生的碎片散落在了一个长 约8公里的区域,表明飞船可能是 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解体。哈特表 示,对飞船坠毁事件的调查可能会 持续12个月。而这对希望领跑新兴 太空旅游工业的维珍银河公司来说, 这显然是一次巨大的挫折。

史上重大疫情回顾

史上重大疫情回顾

史上重大疫情回顾20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疫情,这些疫情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下面将回顾史上一些重大疫情。

2002年至2003年,中国发生了一起重大的非典疫情。

该病毒最初在广东省的一家野生动物市场发现,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扩散到其他国家。

非典疫情造成了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的许多人感染和死亡。

这次疫情暴露出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不足,也引起了全球对传染病的重视。

2009年,墨西哥爆发了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

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指导各国采取防控措施。

尽管该疫情导致数千人死亡,但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最终避免了大规模传播和更大的人员伤亡。

2014年底至2016年初,西非国家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爆发了埃博拉病毒疫情。

这次疫情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造成了数千人感染和死亡。

埃博拉病毒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对当地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

国际社会迅速响应,并提供援助以帮助西非国家抗击疫情。

通过全球协作和应对措施,疫情最终得到了控制。

2019年底至2020年初,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SARS-CoV-2,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迅速攀升。

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封锁城市、实施社交隔离和戴口罩等措施来控制疫情。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许多国家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在科学家、医生和志愿者的奋斗下,新冠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并在疫苗的推出下逐渐恢复正常。

以上这些疫情展示了人类面临的传染病威胁。

尽管疫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生命损失,但也加强了全球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控制的重视。

通过各国的合作和协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

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

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和危害性的卫生事件。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给人类生命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重大威胁。

以下将回顾中外三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经过、影响和防控措施。

一、非典型肺炎2003年起,中国和世界多国相继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

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肺炎。

该病毒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短时间内就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规模传播。

在这次疫情中,中国首当其冲,各地医院人满为患,许多医护人员不幸感染,甚至有人因此丧生。

社会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行业都遭受了重大打击。

国际社会也纷纷采取措施,禁止前往疫情严重的地区旅行,加强对入境旅客的检疫等措施,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最终,在全球范围内的努力下,非典型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加强传染病的防范和控制。

二、埃博拉病毒疫情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于2014年爆发了埃博拉病毒疫情,此次疫情是自埃博拉病毒发现以来规模最大、传播速度最快的一次。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传染性极强,患者病死率高达50%-90%。

在这次疫情中,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数千人感染并死亡,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

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手,向受灾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物资支持,加强疫情防控合作。

最终,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埃博拉病毒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次疫情的爆发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病毒性疾病对全球的威胁,加强了各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全球对重大疫情的防范能力。

三、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底,中国武汉爆发了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种病毒后来被命名为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传播速度极快,疫情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成为了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关闭边境和加强防疫措施,努力控制疫情的蔓延。

2014十大国际事件

2014十大国际事件

一、MH370航班失联事件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

二、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估计,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的计算方式,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三、昆明恐怖袭击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指的是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火车站发生的一起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事件。

四、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故4·16韩国客轮沉没事故,即4.16韩客轮沉没事件,指的是当地时间2014年4月16日上午8时58分许,一艘载有470人的“世越(SEWOL)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发生浸水事故而下沉。

船上有325名中学生,15名教师,30名船务人员,以及89名其他乘客。

此外还载有150-180辆汽车和1157吨货物。

五、埃博拉肆虐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疫情,截至2014年1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美国、西班牙、马里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与塞内加尔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145例,其中6070人死亡。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七、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

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

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其总统职务,并宣布提前于同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1500字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1500字

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1500字全球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疫情,这些疫情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对全球人口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全球历史上的重大疫情。

1. 黑死病(1347年-1351年)黑死病是历史上最致命的疫情之一,也被称为鼠疫。

该疫情由细菌引起,通过跳蚤叮咬传播。

估计在14世纪的四年间,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亡,也在欧洲社会和经济结构中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2. 西班牙流感(1918年-1919年)西班牙流感是另一次严重的全球疫情。

这种流感病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为传播,估计感染了全球50亿人,致死人数约为5000万人。

西班牙流感导致了人口减少、社会动荡和经济衰退。

3. 非洲爱滋病疫情(1981年至今)爱滋病是一种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被发现。

非洲是爱滋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估计自1981年以来已有超过3500万人感染,并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这一疫情对非洲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4. SARS(2002年-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002年至2003年,SARS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感染了超过8000人,导致超过700人死亡。

SARS 对全球旅游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埃博拉病毒疫情(2014年-2016年)2014年至2016年,西非爆发了一次严重的埃博拉病毒疫情。

这一疫情导致了超过1.1万人感染并造成超过5000人死亡。

这次疫情引起了全球的恐慌,对西非地区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以上只是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疫情的例子,这些疫情都给全球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疫苗的推出,人类对抗疫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希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挑战。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作者:来源:《大自然探索》2014年第10期目前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五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9月10日,埃博拉病毒已导致五个西非国家2900多人死亡、4300人感染。

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2014年8月6日说: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

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为期90天。

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病死率最高可达90%。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自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西部非洲部分国家蔓延以来,迄今已造成3500人染病,其中1900多人死亡。

1976年,埃博拉在苏丹流行时,死亡率为53.2%,而在扎伊尔更是高达88.8%。

鉴于埃博拉的致命力,以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患者在痛苦中死去目前,埃博拉病毒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只能在痛苦和绝望的等待中死去。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和咽喉痛,稍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和肝肾功能损伤。

由于这些症状很难与疟疾、伤寒症或霍乱区分,初期感染者很可能被误诊,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埃博拉感染者只有在后期会出现内部和外部出血症状,外部出血通常在口鼻处。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患者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2023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23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8月27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称,埃博拉病毒将重创西非经济。埃博拉病毒的暴发,导致商业活动和交 通的中断可能会至少持续1个月。此外,如果埃博拉病毒继续扩散的话,也可能导致非洲大陆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 “经济和财政的恶化”。
2014年10月8日,世界银行公布报告称,根据预测,随后两年时间内由埃博拉疫情引发的经济损失将高达320 亿美元。报道指出,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三国已经由于疫情爆发而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农 业带来的经济价值分别占到三国GDP总量的39%、57%和20%,此外,西非地区铁矿和金矿丰富,西方国家很多矿业 集团都在西非设立了分公司,但由于利比里亚当地已有2000多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丧生,为防止扩散,除几条重 要的边境通道外,其他通道都已被政府关闭,矿产资源的贸易往来被迫大幅减少。
2015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已经终止。继利比里亚之 后,塞拉利昂成为第二个结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国。
2016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但在几个小时后,塞拉利昂的卫生官员 证实,塞拉利昂又有人因埃博拉病毒而死亡。
2014年1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西班牙的埃博拉疫情于2日宣告结束,世卫组织对该国为防控 埃博拉病毒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 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3月 17日在日内瓦宣布,2016年1月在塞拉利昂复燃的小规模埃博拉疫情于当日结束。
2014年10月14日,塞拉利昂球员迈克尔·拉霍德说,受到国内埃博拉疫情的影响,塞拉利昂国足在比赛中受 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受埃博拉病毒影响,塞拉利昂队最近的非洲国家杯预选赛主场比赛只能在第三方国家举行。 塞拉利昂队的大部分球员都在欧洲、亚洲或者美国踢球,自7月以后,他们就没有机会回国比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典型案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典型案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典型案例
1. SARS疫情:2002年至2003年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在中国广东省首次爆发,并很快蔓延到全国和其他国家。

该疫情导致了8000多例感染和近800例死亡。

这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对传染疾病控制的关注,促使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来防止疫情扩散。

2. 埃博拉疫情:2014年至2016年期间,西非国家几个国家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埃博拉病毒疫情。

该病毒通过血液、体液和接触感染的方式传播,迅速蔓延到几个国家,并导致数千人感染和死亡。

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关注和紧急行动,包括派遣医疗队伍和提供援助。

3. 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底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国湖北省爆发,并迅速扩散到全国和全球。

该病毒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

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旅行禁令、社交隔离和大规模检测,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WHO官方文中文

WHO官方文中文
伦理学考虑
本研究基于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埃博拉病毒病监测和应对活动期间采集 的数据。所有患者个人信息均已作匿名处理。
临床表现和病死率
我们报告总体和各个国家确诊和可能埃博拉病毒病病例患者症状频率,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 型,对截至 2014 年 8 月 17 日具有明确疾病结局(死亡或恢复)病例,进行了死亡的潜在危 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组(<15 岁,15 至 44 岁和≥45 岁)、全身和出血性表现及职业(不 论患者是否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分析。
病死率计算是死亡埃博拉病例占已知明确临床结局病例的百分比(参见补充附录 1)。为比 较起见,我们还计算了基于报告死亡数与报告病例数之比的病死率(译者注:计算的是死亡 ‐病例比,Death‐case ratio,用以估计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即分母包括了临床结局未 知的病例数。
由于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有症状患者体液来传播,早期诊断、接触者追踪、患者隔离与 护理、感染控制和安全丧葬等综合性措施可阻断传播 1。在西非本次暴发之前,发生在中非 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规模和地域范围均较小,通常大多数发生在偏远的森林地区 4。以往最 大的疫情发生在乌干达 Gulu、Masindi 和 Mbarara 等地区 5,在 2000 年 10 月到 2001 年 1 月 的 3 个月时间里共发生 425 例病例 6。当时,在国际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当地卫生部门,通 过实施严格的干预措施,减少了进一步传播 5,7,8。
我们根据病例发病的时间序列(如绘制流行过程中的每周新发病例数曲线)和估计的代间距 分布以估算 Rt12。然后,我们估计了疫情初期阶段的 R0,即基于病例发病时间的传播速度 处于最高水平的时候。为了便于与未来病例数进行比较,正如补充附录 1 所述,计算 2014 年 7 月 28 日至 2014 年 9 月 7 日这段时间的 Rt 平均估算值,是根据病例报告时间估计的, 以用于预测未来病例。在预测病例时,也考虑了 Rt 估算值的不确定性和传播过程的随机变 异性。

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2014-10-31)

埃博拉病毒感染防控(2014-10-31)

•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的留观病例,由 转运接收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 各级疾控机构应当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 报告信息的三级审核。 • 对报告的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在作出进一 步诊断后,应当及时进行订正。 • 对确诊病例还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 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后,应当按照 国家病例转运要求将病例转运至符合条件 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 使用120负压转运车,舱内相对压强应在30~-10Pa ,必要时病人入负压隔离仓。 •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分开转运,疑似病例 一车一人隔离转运。 • 医务人员严格个人防护 • 转运结束车辆严格终末消毒
对人不致病
病原学特性
• 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 4℃存放1个月后,感染性无明显变化, 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100℃5分钟即可 灭活。该病毒对紫外线、γ射线、甲醛、 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溶剂敏感。
流行病学
• 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是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 情中检出,其中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 拉河岸的一座小城,疾病因此得名埃博拉出血热。
一般检查
•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 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核左移。血小 板可减少。 •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 ALT。 •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PT)和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PTT)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 高,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全球已有523名医务人员感染埃博 拉病毒,其中269人死亡。
•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新闻发 布会,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 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就各国 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召开记者 招待会时,形容埃博拉为 “现代社会中发 生的最严重健康卫生界紧急危机”。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

病死率 51% 57% 71% 100% 44% 25% 71% 83% 41% 83% 90% 75% 82% 53% 100% 75% 68% 81% 0% 60% 65% 100% 53% 88%
(二)病原学特征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病毒。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 等多种形态,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 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 物细胞中增殖。
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
项检测阳性者
2、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埃博拉出血热疑似或确诊 病例时,应在2小时之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 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中的“埃博拉出 血热”。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 范(试行)》的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的报告。
(一)
国家 2012 刚果民主共和国 2012 乌干达 2012 乌干达 2011 乌干达 2008 刚果民主共和国 2007 乌干达 2007 刚果民主共和国 2005 刚果共和国 2004 苏丹 2003(11-12月) 刚果共和国 2003(1-4月) 刚果共和国 2001-2002 刚果共和国 2001-2002 加蓬 2000 乌干达 1996 南非 1996(7-12月) 加蓬 1996(1-4月) 加蓬 1995 刚果民主共和国 1994 1994 1979 1977 1976 1976 科特迪瓦 加蓬 苏丹 刚果民主共和国 Sudan 刚果民主共和国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 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 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疫情,截至10月1日已造成确诊或疑似病例7157例,3330人丧生。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洲联盟委员会、无国界医生组织、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已投入人力和资金控制疫情。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病原体简介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

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情形,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致病原理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

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

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感染潜伏期为2-21天。

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

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

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传播途径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

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

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
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

埃博拉病毒通过空气传染具有可能性,但未经证实,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

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

疫情发展:
2014年2月,第一次爆发于几内亚境内发生
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已导致80人感染,其中59人死亡。

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院证实埃博拉病毒应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初步报告表明此为埃博拉病毒的新菌株,
2014年4月,疑似与确诊病例已达242例,死亡142人,致死率高达58.7%
2014年5月疫情蔓延至几内亚人口两百万的首都科纳克里受灾地区不断扩大
2014年 6月,疫情蔓延至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报告病例数达625例,其中399人死亡。

2014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新闻公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累计报告的病例数已达1323例,其中729例死亡。

2014年8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最新通报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已有3069人感染埃博拉,其中1552人死亡,这几乎是埃博拉1976年首次出现以来所有死亡人数的总和。

与此同时,对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进行基因研究发现,该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发生超过300处的基因变化。

2014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称,截至9月28日疫情重灾区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57例,死亡3330人,上述国家过去三周共新增病例2800例。

9月30日,美国本土确诊了首例埃博拉患者,这也是非洲之外首次发现埃博拉患者。

2014年10月美国卫生官员表示,他们已初步圈定与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80人。

这些人目前正在接受观察,尚无人出现症状。

美国本土首例埃博拉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情况从“严重”转为“危急”。

与这名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员尚未出现发病症状。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研究成果显示,此轮在西非爆发的埃疫情源头
博拉疫情很可能源于一名生活在几内亚,已经去世的2岁“小病人”,其生前曾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

分析称,在受果蝠叮咬后,这名2岁的婴儿开始发烧,排出黑色的粪便并且呕吐,研究人员认为其是“零号”病人,此名婴儿在发病4天后,于2013年12月6日死亡。

研究人员事后追溯了这名婴儿的家族,发现了一系列埃博拉感染病毒的连锁反应。

在这名婴儿死去后,孩子的母亲出现出血症状,并在2013年12月13日死亡。

然后婴儿的3
岁姐姐也在12月29日死亡,并且症状表现为发热、呕吐等。

婴儿的祖母后来也有同样症状,并于2014年1月1日死亡。

婴儿一家所在的村庄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的边境地区。

而就在几名村庄外部的人员参加了婴儿祖母的丧礼后,陆续出现了感染症状。

由于埃博拉病毒随着前来参加葬礼的人越传越远,疫情范围越来越大。

利比里亚两埃博拉病毒死者诈尸引发恐慌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镜报》9月25日报道,近日,利比里亚两名感染埃博拉病毒后被确诊死亡的妇女突然苏醒,并开始在人群中到处行走,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恐慌。

据报道,这两名妇女分别为40多岁和60多岁,都来自利比里亚宁巴县。

其中一人在没有任何食物和医疗的环境下被隔离两天后确诊死亡。

她们在被送去埋葬的途中突然苏醒过来,现在居然在人群中到处走动。

当地民众对此感到极为恐惧。

这也是当地第一次出现埃博拉死者诈尸的情况。

目前,西非5个国家因为埃博拉病毒肆虐已经有约2800人死亡,另有5800人感染病毒。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在2015年1月以前,会有140万人死于埃博拉病毒。

目前该疫情仍不容乐观。

融化活人的僵尸病毒
埃博拉病毒可导致博拉病毒出血热,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

它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

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早期,埃博拉出血热表现为头痛、轻度目眩等与感冒相似的症状,容易被误诊。

死亡前3天左右,患者全身高烧颤抖,持续性
呕吐越来越厉害。

死亡前1天,人体胶原开始溶解,皮下组织溶化,皮肤与人体剥离,全身脏器和体表出血,全身痉挛,死在血泊之中。

埃博拉“活死人”变吸血鬼
“活死人”现象就是一种由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

在连续高烧数个小时后,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将会陷入昏迷或者昏厥状态,而这一征兆与临床死亡极为相似,所以经常被认为这个病人已经死亡。

但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这个病人忽然苏醒,并且进入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状态。

这个意识模糊的病人将撕咬所有运动的物体,包括人类和动物。

同时,这种疾病将使得病人分泌大量的唾液,并且引发内出血现象。

但是,在外人看来,这个“忽然复活的死人”嘴角流下了鲜血、眼神变得呆滞,已经变成了一个“吸血鬼”或者“诈尸”。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

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

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

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预防措施:
疫苗研制
2014年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

中国将派出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2014年8月14日,针对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蔓延的情况,华大基因联合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以待国内一旦出现疫情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