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2018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196de5910ef12d2af9e7b2.png)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总体说明:一、原则上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其他医疗机构能满足相关服务需求,未开展手术服务的城市中心区的二级中医医院可不查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手术治疗管理”和“麻醉治疗管理”,其他二级中医医院为必查。
得分按照1000分相应进行折算。
四、对于医院不存在相应情况的个别指标,指标得分在对应部分进行折算。
如医院无毒性中药饮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则指标5.3.4的“2分”扣除,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部分总分为78分,最后得分再按照80分进行折算。
五、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六、二级医院只设有党支部的,第三部分党的建设中第一章加强党的领导按照承担的责任进行检查。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111222224213224第二章队伍建设(85 分)办公室567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医务89101112131415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10分)医务1617181920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药剂2122232425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护理部262728第七章文化建设(30 分)办公室2930第八章“治未病”服务(30分)医务313233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8分)办公室34二、医院服务(15分)办公室35363738四、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8分)医务39第二章患者安全(30分)医务及护理404142第三章医疗质量(200分)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15分)医务43二、医疗技术管理(15分)医务44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40分)4546474849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90分)50。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版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4e7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2.png)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最新版
前言
在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临床科室作为医院的核心运营单元,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为了规范和指导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临床科室设置
1.1 科室设置原则
1.2 科室类型及职能
1.3 科室编制及人员配备
第二章临床科室建设
2.1 基础设施建设
2.2 医疗设备配置
2.3 信息化建设
2.4 制度建设
第三章临床科室管理
3.1 科室领导及职责
3.2 人力资源管理
3.3 医疗质量管理
3.4 科室绩效考核
第四章科室运营管理4.1 病案管理
4.2 医疗费用管理4.3 药品管理
4.4 设备管理
第五章科室发展规划5.1 科室发展目标5.2 科室特色建设5.3 科研教学工作5.4 人才培养计划
第六章附则
6.1 科室自查及评估6.2 奖惩机制
6.3 实施与监督。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解读ppt课件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776c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5.png)
核心指标四:药事管理组织下设抗菌药物管理 小组,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对医务人员 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
核心指标五:医院有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 及实施方案,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 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核心指标六:由具备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2012年版)(试评 稿)
核心指标八: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 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
核心指标九:重点专科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 应用。所抽查的1个重点专科的3份运行病历中, 执行中医诊疗方案的病历数≥2份。
核心指标十: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采购程 序符合相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并对其定期 评估。
1.2.3医院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 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调研分析(至少每年一次),并制 订针对性措施。
• 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抽查2项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 • 未定期开展调研分析或无针对性措施,不得分;
1.2.4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 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 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 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 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 析。
1.1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 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 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3分)
• 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2项具体措施的落实情 况。
• 医院未确定发展战略或未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1.2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 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 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 评价。(12分)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相关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及评审核心指标 (2012年版)(试评稿)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doc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doc](https://img.taocdn.com/s3/m/5de718c5ba0d4a7302763a3f.png)
附件7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专科建设一、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科常用中医诊疗技术。
四、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独立开展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专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有专科研究室,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并能将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
第四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定稿]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定稿]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3732d2afd0a79563d1e7247.png)
[定稿]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附件1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皮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皮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皮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皮肤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皮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皮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皮肤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应当设臵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皮肤科病房应当设臵治疗室和患者淋浴室~有条件的应当设臵药浴室、熏蒸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地砖。
开展中药临方调配的~应具备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的条件。
第九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设施配臵~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臵标准要求,见附件1,。
设臵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浴盆、水温调节与定时装臵、应急呼叫装臵、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ba88d4f90f76c661371a93.png)
查阅评审周期相关资料, 并抽查 2 项具体措施的落 实情况。
不符合,不得分。 1
医院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计
划中无具体措施,不得分;工作计划 未落实,扣 1 分;未提供工作记录、 2
相关会议记录等有效证据实施过程
的原始资料,扣 1 分。
无具体措施,每项扣 1 分;无资金投
入,每项扣 1 分;措施未落实,每项
未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扣 1 分;未 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扣 1 分;无 确定的对口支援单位,扣 1 分;无鼓 2 励措施,扣 0.5 分;措施未落实,扣 0.5 分。
人事 医务 药剂 护理
医务 牵头 (财务 人事 药剂 护理 临床)
医务 (财务 院办 临床)
财务牵 头
(人事 医务 院办)
医务 临床
5 每低于标准 1 个百分点,扣 1 分。
5
不符合要求,每个科室扣 1 分。 7
每低于标准 10 个百分点,扣 1 分。 2
院长不符合要求,扣 2 分;其他人员 不符合要求,每人扣 1 分 。
4
责任 科室 人事
5
人事
人事
人事 护理
人事 医务
人事
人事 医务 护理 药剂 科教
6
2.1.8 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 查阅上年度人事档案及相 每低于标准 5 个百分点,扣 1 分。
★2.1.1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 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
2.1.2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 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临床科 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 医类别执业医师。 2.1.3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 人员总数的比例≥60%。 2.1.4 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 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 学时)的比例 ≥70%。 2.1.5 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 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 例≥60%,同时应符合《临床科室建设与管 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2.1.6 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 比例≥60%。 2.1.7 医院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 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省级以上 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 统培训。院长应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 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科主任 经过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c12b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1.png)
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1. 引言外科医学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与管理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一份全面、详细的外科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导,以期优化外科医学科的运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外科医学科定位与目标2.1 外科医学科应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明确自身的定位与目标。
定位包括学科发展方向、研究领域、技术水平等方面,目标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
2.2 外科医学科应注重与其他科室的协同发展,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竞争力。
3. 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3.1 外科医学科的组织架构应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科研与教学部门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协作关系。
3.2 外科医学科的人员配置应根据科室规模、业务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科研人员等,保证各岗位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
4. 医疗技术与服务4.1 外科医学科应具备先进的医疗技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
并根据患者需求,引进国内外新型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4.2 外科医学科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与风险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
4.3 外科医学科应积极开展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意识。
5. 科研与教学5.1 外科医学科应加强科研创新,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竞争力。
5.2 外科医学科应承担临床教学任务,培养具备专业素质与临床经验的外科人才。
6. 资源配置与信息化建设6.1 外科医学科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包括设备、药品、耗材等,满足临床需求。
6.2 外科医学科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7. 科室管理与持续改进7.1 外科医学科应建立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380034e2bd960590c677e8.png)
附件3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
总体说明:
一、本细则适用于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30分)
第二章队伍建设(85分)
5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5分)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110分)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80分)
第六章中医护理(60分)
第七章文化建设(30分)
第八章“治未病”服务(40分)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
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40分)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5分)
二、医院服务(15分)
三、应急管理(8分)
四、临床医学教育(6分)
五、科研管理(6分)
第二章患者安全(30分)。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https://img.taocdn.com/s3/m/cbadc4d5e2bd960591c6773f.png)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
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
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经过西学中培训是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有学习证明。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
(完整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完整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74078f802768e9951e738dd.png)
附件1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皮肤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皮肤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皮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皮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皮肤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皮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皮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皮肤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皮肤科病房应当设置治疗室和患者淋浴室,有条件的应当设置药浴室、熏蒸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铺设防滑地砖。
开展中药临方调配的,应具备外用中药临方调配的条件。
第九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皮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达到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见附件1)。
设置药浴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浴盆、水温调节与定时装置、应急呼叫装置、消毒设备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皮肤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https://img.taocdn.com/s3/m/c51bb80dd1f34693dbef3e99.png)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
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经过西学中培训是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有学习证明。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对3.1.1科室命名可以《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中医专业命名,以中医脏腑名称命名,以疾病、症状名称命名,以民族医学名称命名。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有关说明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有关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0c4ea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9.png)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有关说明总体说明一、关于核心指标的判定核心指标的评分按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评分细则”的要求进行打分,而核心指标符合要求与否的判定按照评审核心指标的说明进行判定,如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2.1.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按照评分细则进行打分时按照要求“每低于标准(60%)1个百分点,扣1分。
”分值为7分,扣完为止。
但判定是否能够通过时,则按照核心指标判定的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未达到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0个百分点。
”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判定:只有当出现评分细则中不得分的情况时才认为不符合要求,而不是得分为0就判定为不符合。
如指标2.2.1“建立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只有是“未制定手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或未执行手术安全核查,不得分”的情况下,才判定为该项指标不合格,而如果是记录不完整,扣掉了3分,该项得分为0分,则不能判定为不合格。
二、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三、检查时限问题:评审前三年指2009、2010、2011三年;本年度指**年;近一年指从检查日开始前倒推的一年。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一、1.1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情况评估应查阅原始发文等原始资料。
第二章队伍建设(100)一、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相关的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二、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三、2.1.3.中药人员也包括毕业于中药专业,但职称为西药的人员。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eb789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f.png)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科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科学的指南,有助于提升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指南1.科室设置科室的数量和设置应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常见的中医临床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同时,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特色科室,如中医骨伤科、中医肿瘤科等。
2.科室布局科室的布局要合理,确保科室内流线顺畅、清洁整洁。
同时,科室内应设有等候区、诊室、检验室、治疗室等功能齐全的区域,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工作。
3.医疗设备和器械科室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应根据科室的需求进行配置。
常见的设备包括中医诊断仪器、中药煎药设备、针灸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器械的质量可靠,保持良好的维护和更新。
4.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必须保证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建议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管理指南1.医疗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工作的规范和安全。
包括建立和执行科室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2.人员培养和发展科室应注重医务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定期开展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3.信息化管理科室应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病历、医嘱、检验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泄露。
4.患者服务科室应注重提高患者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鼓励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和效果。
5.卫生安全管理科室应加强卫生安全管理,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可靠。
包括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等。
四、结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科学的指南可以指导医院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https://img.taocdn.com/s3/m/973cce22b84ae45c3b358c7d.png)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低于标准(60%)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
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对3.1.1科室命名可以《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中医专业命名,以中医脏腑名称命名,以疾病、症状名称命名,以民族医学名称命名。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名称不得含有“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字样,不得使用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名称。
三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三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4e3058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7.png)
三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级中医医院是我国综合性医院中规模较大,设备设施齐全,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
(完整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完整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https://img.taocdn.com/s3/m/8bc805980b4e767f5bcfce16.png)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
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经过西学中培训是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有学习证明。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如有内儿科、针推科等,检查时可算2个科室,即认为其设置了内科和儿科(或针灸科和推拿科)。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详细介绍(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详细介绍(三甲中医院评审)](https://img.taocdn.com/s3/m/f72d426abcd126fff7050bef.png)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第二章队伍建设(90分)说明:1.对该部分进行检查时,除查看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外,还应现场抽查部分值班人员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以验证其材料的真实性。
2.低于标准*个百分点,扣*分,举例说明如下: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要求≥60%,评分细则为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某医院实际检查结果为58.4%,低于标准(60%)1.6个百分点,则扣2分。
(下同)3.访谈时,由检查评估专家抽取确定被访谈人,每人访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访谈开始前予以说明,到时间即停止访谈。
被访谈人不能拿着文件等材料翻看。
4.对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时,原则上访谈正职,如有特殊情况可访谈副职。
5.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
计算方法为:分子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数+毕业于西医药院校,进院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的人数,分母为护理人员总数。
6.医院领导班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党政领导。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学习培训取得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专业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7.经过西学中培训是指临床类别执业医师经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有学习证明。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160分)说明:1.对3.1.1进行检查时,如有内儿科、针推科等,检查时可算2个科室,即认为其设置了内科和儿科(或针灸科和推拿科)。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doc
![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doc](https://img.taocdn.com/s3/m/a3506e35f242336c1eb95ebb.png)
附件7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专科建设一、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科常用中医诊疗技术。
四、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独立开展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专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有专科研究室,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并能将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
第四章临床科室建设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朱晓华(主治医师中医)李月荣(执业医师)
医生:海丽平(执业医师)李晶(执业医师)张阁(中医执业师)
高丽霞(中医执业师)徐鹏程(中医)护士长:郭志玲(主管护师)
护士:王晓艳(护师) 李莹莹(护师) 辛立杰(护师) 潘海波(护师)
张亚玲、付涛、马慧慧、张丽丽、苏晓艳、张玲玲、高景贞
柳彩静、耿清梅、张楠(护士)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50%
妇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隋海云(主任医师中医)副主任:李晓彦(主治医师)
医生:张云峰(中医执业医师)单德莲(主治医师)
陈华(主治医师)邵爱民(医师)霍群(医师)
护士长:王秀艳(主管护师)燕晓菲(主管护师)
护士:王东丽(护师)张秀洁(护师)刘慧玲(护士)
仇福悦(护士)姚金鹏(护士)
贾伟静(护士)赵冬丽(护士)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29%
皮肤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鲁楠楠(中医主治医师)
医生:隋艳丽(中医)孟凡伟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00%
眼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李文汗(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吴晨凤(执业医师)季雷捷(主治医师)
孙克敏、阿拉坦花
验光师:李珊珊
心血管病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刘文琪(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张铁成(主治医师中医)王志娟(中西执业医师)
李伟(执业医师中医)潘磊(中医)
龙维英(执业医师)国春学(执业医师)
护士长:范永丽(主管护师)
护士:金欣欣(护师)张倩倩(护师)牛力强(护师)成媛(护师)
胡美玲姜玉敏王聪聪王艳花李瑛杰毕鑫宇孙晓芳
李春娜(护士)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7%
主任:王金虎(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尹殿云(副主任医师)李华山(主治医师)
刘成龙(中医执业医师)杨丹(执业医师)
护士长:冯丽枝(主管护师)
护士:
护师:凌鸿雁王艳旭谢玉珍吴姗珊张维维郝丽娜陈晓杰
闫丽杰郭宏秋郑海利冀晓敏杨凤翔
护士:郭笑张晓静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40%
主任:宁玉玲(主治医师蒙医)副主任:苏桂枝(主治医师)
医生:张桂英(主治医师)于玲玲(医师)
刘冬莲(主治医师)许慧萍(主治医师)
齐天雪(中西医)
护士长:成晓杰
护士:
护师:孙红伟
护士:梅海波成英娇高伟燕马艳娇郭静王悦林艳杰
吴丽娟徐境方冉冉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4%
主任:白春明(副主任医师蒙医)
副主任:翟军萍(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张学锋(主治医师中医)王新颖(中医执业医)
高小华(中医执业医师)萨仁图雅(蒙医执业医师)
中蒙医执业医师100%
主任:白春明(副主任医师蒙医)
副主任:翟军萍(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杨扬(主治医师中医)白妍妍(中医执业医师)
王云超(中医执业医师)
中蒙医执业医师100%
骨伤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刘海波(副主任医师中医)副主任:刘国峰(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于斌(主治医师中医)李英(主治医师中医)
王恩来(中医执业医师)尹文忠(主治医师)刘月茹(主治医师)
护士长:裴向丽(主管护师)
护士
护师:罗丽娟杨秋艳暴晓坤潘赛男
护士:高艳李思慧郭文娟隋亚静裴志会刘虎赵洪光
王卫卫曹宝杰程强强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71%
主任:董显龙(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任桂英(主治医师中医)王灵学(主治医师中医)
杨光伟(中医)
护士长:冯丽枝(主管护师)
护士:
护师:凌鸿雁王艳旭谢玉珍吴姗珊张维维郝丽娜陈晓杰
闫丽杰郭宏秋郑海利冀晓敏杨凤翔
护士:郭笑张晓静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75%
主任:吴洪军(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刘维杰路忠霞张亚山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00%
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赵全良(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薛德军(主治医师)丛炳权(中医执业医师)
詹珊(中医)
护士长:姜艳波(主管护师)
护士:刘志敏王欣欣于秀娟纪东花王志强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7%
主任:刘俊伟(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曹宝军(主治医师中医)赵洪樱(中医执业医师)
孙国栋(主治医师中医)王树勋(执业医师)
李东旭(执业医师)
护士长:程国宏
护士:张秋梅陶丽艳王冬梅纪明川李晓慧马文娟王佳琪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6%
主任:蔡云飞(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张冰峰(主治医师中医)张明涛(中医执业医师)
张树林(执业医师)张学学(执业医师)
护士长:张立敏(主管护师)
护士:
护师:魏娜娜刁秀芳王丽娟杨笑然
护士:丛章春刘欢欢孟玲玲朱晓文李明洲任永利王文涛
吴瑕吴丽娟于丽娜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0%
主任:董瑞杰(副主任医师中医)
副主任:宋凤舞(副主任医师中医)董速(主治医师中医)
白燕青(主治医师)
医生:赵小星(执业医师中医)刘海玲(执业医师中医)李晓颖(执业医师中医)张术成(执业医师中医)
蒲海春(中医执业医师)何长军(执业医师中医)
于德辉(执业医师中医)王宏梅(执业医师)毛旺(中医执业医师)孙佰芹(执业医师中医)
张胜男(执业医师中医)纪文龙(中医)
张建民(执业医师中医)
护士长:兰文宏(主管护师)
副护士长:刘艳新(护师)李海艳(护师)
护士:
护师:刘百燕孙学敏刘晓静陈晓飞秦志华周洪娟陈秀丽王秀荣
护士:陈璐杨婧刘晓燕项楠张雪窦媛媛姚颖琪
张晓慧刘艳邵颖倩刘萌萌王雅文张玲玲小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87%
麻醉科人员配备:
主任:李翊堂(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韩玉琪(执业医师)石杰(主治医师中医)高柱来(主治医师)
张鑫(执业医师)周海杰(执业医师)
手术室人员配备:(14人)
护士长:邹学梅(主管护师)
护士:
主管护师:李淑玲
护师:张素梅吕晓娟李淑丽段丽丽柴君
护士:莲花曹立君刘欢欢张艳艳张立楠尹力
纪瑞娟
神志病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李淑英(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王勇(主治医师中医)曹玉新(中医执业医师)
张云河(主治医师中医)董建峰(中医)护士长:赵宏伟(主管护师)
护士:
护师:毛艳丽仇雪杰何春雨孙海丽贾学敏袁景军赵玉平
王雪琴董丽娟
护士:刘思杭孙学猛周晓丽张春玲孙兆君潘晓磊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100%
药学部人员:
主任:马广瑞(中级)
成员:吕友(主管药师)王春红(主管中药师)
张颖鑫
主任:李振江(检验师)
副主任:范向欣(主管检验师)
成员:唐广旭(主管检验师)魏国平(检验师)田晓东(检验师)
霍红(检验师)
检验士:翟军英黄成强司泽华吴志伟刘慧渊邱晓娟曹志超
张媛媛刘波齐玮林秦勤刘洁张英慧
护士:周琳
主任:孙晓光(主治医师)
医生:田志三(主治医师)马骏骥(执业医师)李英欣(执业医师)
王冰冰杨春龙
技士:孙建华
护士:徐馨馨(护师)
主任:欧阳文吉(主治医师)
医生:王明星(主治医师)王昕明孟庆敏秉高娃陈文亮刘奇
技士:张金明曹小会
护士:高凤兰(主管护师)
主任:赵宗涛(主治医师)
副主任:于显越(执业医师)
医生:
主治医师:张慧刘韦
执业医师:赵凤云张雪兵张秀娟
刘磊韩晓云齐婷刘丽娟史玲玉李亚楠
护士:范丽娟
主任:刘淑珍(主治医师)
医生:李洁何楠楠孙嫦虹尹香杰
孙永玲(中西医)
主任:王殿华(副主任医师)
医生:赵冬宁(执业医师)张敏刘兆鹏李延敏于兰兰
护士:白亚洁(护师)
主任:张桂艳(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杜世国(中医执业医师)王春雨(中医执业医师)
王小文殷占玲王伟
技士:关德印李文悦宋春杰孟凡旭张雅杰
中医执业医师100%
主任:李振江(检验师)
副主任:范向欣(主管检验师)
成员:唐广旭(主管检验师)魏国平(检验师)田晓东(检验师)
司泽华
主任:张利民
营养医师:张雪兵
营养护师:赵玉平
成员:步占华(高级技师烹饪)李晓东(高级工烹饪)郝银红
王博梁伟
内Ⅰ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宋国琴(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温秋旭(中医执业医师)孙越超(主治医师中医)单宏波(中医执业医师)管晓艳(执业医师中医)
宁晓春(执业医师中医)孟祥水(主治医师)
乌丰莉(主治医师)李勇(主治医师)护士长:李玉莲(主管护师)
护士:
护师:高亚楠邢颖哲胡国贤
护士:刘寒鎏张宣傲李小艳魏欣然刘新颖孙艳辉王志强
刘军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67%
内Ⅱ科医务人员配备:
主任:宋春林(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张营(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李飞(中医执业医师)
护士长:张美玲(主管护师)
护士:
主管护师:李凤玲董秀丽
护师:刘玲艳赵春姝李志飞
护士:陈燕燕玉荣王春艳
中医执业医师100%
外Ⅱ科医护人员配备:
主任:菅立国(主治医师中医)
医生:高海军(执业医师)李海玉(执业医师)葛俊林(执业医师)陈玉磊
护士长:郭桂珍(副主任护师)
护士:
主管护师:毛艳文
护师:张岩甄丹丹林海霞王霞妮
护士:江建敏李维红贾小翠于丽娜李宏霞于晓明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25%
治未病人员配备:
主任:董显龙(副主任医师中医)
医生:王亚丽(中医执业医师)王艳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赵新民(执业医师)
护士:张志婷(护士)郭春玲(护士)
其它:王艳琴王旭
中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