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100题)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公共决策体制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
6)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实施政策时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
7)、政策执行矫正政策执行矫正:是指政策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不良后果的过程。
8)、政策均衡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9)、政策宣示:政策宣示: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
10)、政策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公共政策评价公共政策评价:依据一定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2)、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3政策环境创设 4提高政策绩效 5政策的法制化
二、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
(一)政策变动的含义 1.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 是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 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2.政策变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政策 变动是政策发展的必然,是政策适应变化、 与时俱进的表现。但政策变动并非都是必要 的和正确的,并非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的.
•
考虑到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调动 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 经费不足的问题,该政策还规定,罚款所得的 收入,村、乡两级分别可提成30%。政策实施 两年后,县政府发现,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 于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 中还根深蒂固,许多人宁愿交纳罚款,也要生 育第二胎、第三胎,即使需要借债来交罚款也 在所不措。有的群众甚至认为,交纳罚款就是 购买计划生育的权利,在未生育之前便预先把 罚金交上去。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干部为了 多“创收”,不管超生,只管罚款,甚至暗中 鼓励计划外生育。
3.政策终结的方式 公共政策的终结应当由公共权力机关通 过合法的程序作出决定,并以文件、公告 等形式向社会宣布终结的指令。一般说来, 政策终结的方式有这样五种: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 (4)政策合并 (5)政策缩减
二、政策终结的原因、作用和障碍
(一)政策终结的原因
(1) 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 政策问题也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 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 (2) 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的失误或局 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 执行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必须予以终止。 巴达奇的观点
1.政策终结的含义 所谓终结是指某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 的终止或结束。 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 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 的政策、政策功能、政策计划或政策组织的 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内蒙古大学
政策的变动性
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 政策系统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 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 政策变动的原因:决策者的更替、政策环 境的变迁、资源限制、政策本身的失效/低 效或者合法性受到质疑 政策变动的类型和模式:p453
2018/10/25
8
政策调整
2018/10/25
2018/10/25 11
政策终结
2018/10/25
12
公共政策的最后一个阶段
• 如果把政策过程看作某种有序的活动的话,那么,它的 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政策终结。 [美]詹姆斯· 安德森:《公共政策》 • 政策终结位于政策过程的末端,对一项政策的终结意味 着一项新的政策的开始,所以政策终结也是一个发展的 概念。 [美]丹尼尔斯:《公共项目的终结》 • 政策终结是政策过程的最后一环,是理性化政策过程的 最后结果,但也被认为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它不仅是对 一项政策的了结,而且也意味着修正或调整。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
2018/10/25 13
作为研究对象的政策终结 P468
• 1976年美国《政策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探讨政策终结的问题,编辑巴达奇在其《作为一 种政治过程的政策终结》中认为终结是政策采纳 的一种特殊场合——采纳政策A,就意味着终结 政策B。 • 学者本恩在《马萨诸塞公共培训学校的终结》文 章中提出了关于政策和组织终结的12点建议。 • 考夫曼在1976年《政府组织是不朽的吗?》和 1987年《时间、机遇和组织》这两本著作中从组 织的角度对政策终结进行了分析。 • 狄龙提出了一个关于政策终结障碍的理论框架。
主题二 公共决策体制
第 3讲 第 4讲 第 5讲 第 6讲 第 7讲 第 8讲 第 9讲 第10讲 第11讲 第12讲
公共政策的监控
四、公共政策的调整
(一)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1、客观原因 政策问题的变化; 政策目标的变化; 政策环境的改变; 政策资源的改变; 政策缺陷的暴露; 政策的副作用的加大
2、主观原因 人的观念、思想等的变化 如公众生育观念的变化
(二)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1、政策目标的调整; 2、政策方案的调整 3、执行措施的调整; 4、政策主体和作用对象的调整
(六)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与公民大体上一致 ;但它手中有公民没有的利器: 游说。
(七)大众传媒
无冕之王; 第四权力。 定期的选举; 呼吁; 评论。
(八)政策监控机制的模型
政策监控主体与客体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 关系。 政策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取决于3大要素
权力制衡; 信息对称; 利益诉求。 三者缺一不可。
(三)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1、违宪审查 2、行政诉讼
(四)政党
政党如何进行政策监控?
1、政党成员进入立法机构; 2、政党成员进入行政机关; 3、政党的组织监控; 4、政党通过舆论来监控
(五)公民
问:公民如何监督政府及其公共政策?
1、公民通过选票进行监控; 2、公民通过诉讼进行监控; 3、公民通过舆论进行监控。
多元共治解决监管难题 2016年02月04日 11 :新论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蒋硕亮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来看,要做好对市场主 体海量的经营行为的全程监管,要解决三个难点。一是监管中的信 息不对称问题;二是监管动力不足问题; 三是监管权威不够问题 。监管信息、监管动力、监管权威这三者构成监管机制优先运行的 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是确保监管效果的关键因素。三要素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共生共存。如果缺少某一个要素,监管效果就会大 打折扣。 先来看信息不对称。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情况来看,上海自贸 试验区有8万家各类市场主体,各方面需要监管的事务呈现天文数字 。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政府监管部门不可能完全掌握。尤其是对 某一个监管部门而言,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对其他监管部门的信息 难以及时掌握,所以,就单一部门而言,它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此 外,与瞬息万变的市场运行而言,政府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具有静态 性和滞后性,导致监管的滞后,甚至难以跟上。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答案解析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政策分析》满分100分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1.政策调整:答: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答: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
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
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答: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4.建议:答:建议,通常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答: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答:政策执行的方式有:行政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思想诱导方式。
其中法律方式有较高的强制性、稳定性和较普遍的制约性。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A.均衡状态B.调整状态C.终结状态D.非均衡状态【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稳定的含义。
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公共政策稳定是指现行政策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影响下,仍然保持其既定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2.政策稳定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A.政策断裂B.政策僵化C.政策均衡D.政策失效【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稳定的消极意义。
政策稳定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其消极意义表现为:过分注重稳定的政策可能使其趋于保守,甚至导致政策僵化。
3.“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D.政策变动都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析】C4.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A.方案调整B.关系调整C.措施调整D.目标调整【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措施的调整。
政策措施是指实施政策方案的具体步骤、手段和方法。
政策措施的调整是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5.下列属于政策调整的特点的是A.激进性B.渐进性C.断裂性D.突变性【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政策调整的特点。
公共政策调整是指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进行的增删、修正和更新。
政策调整具有渐进性、局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6.在我国,决策权在党和政府之间的移植是政策调整的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D.方案调整【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之一——政策主客体调整。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目标调整、政策方案调整、政策措施调整、政策关系调整和政策主客体调整。
公共政策学 第9章 政策变迁与终结 (2)[26页]
政策分解也称“政策拆分”, 即将一个政策(项目、机构) 拆分为两个或多个政策(项 目、机构)。
非线性变迁是指涉及多种变化形态的政策变迁。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9.3 政策变迁的理论
循环式变迁理论 倡议联盟框架
锯齿式变迁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间断均衡理论
公共政策学
循环式变迁理论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循环式变迁理论认为, 公共政策在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公共利益与个人 利益等价值诉求之间存在周期性摆动的现象。
西方公共政策学者开始关注政策变迁现象, 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 影 响较大的有间断均衡理论、倡议联盟框架、多源流理论等。
公共政策学
政策变迁的研究路径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政策变迁研究致力于探究政策变迁的发生过程, 识别关键驱动力量, 解释引发政策 变迁的因果关系, 总结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早期的政策变迁研究主要借助政治科学 的研究路径, 后来的研究引入了政策学习、话语联盟等新路径, 进一步深化了对政策变 迁机理的认知。
范式变迁指对原政策的核心要素做出变革, 导致政策内容出现了“质” 的变化。 所谓“范式变迁”, 即在新的思想观念支配下,政策内容出现了根本性变化, 公共政策的 价值定位做出了重大调整, 政策目标出现了重大飞跃。范式变迁是一种非常规的激进变 迁, 它不仅涉及政策目标, 还涉及价值追求的重大调整。
在政策论战中, 具有社会共识的新范式得到各方支持, 经过政策抉择和合法化途 径转化为正式的制度安排, 形成新的政策范式(见表9-1)。根据政策变迁的模式和政策 变迁的速度, 豪利特和拉梅什将政策变迁分为四种类型(见表9-2)。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创新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调整、终结与周期PPT
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
第一,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公共政策是政府实现 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制定 和实施,规范、调整和引导社会行为,实现社会控制和保障社会 秩序。因此,可以说政策的稳定就是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二,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 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就是说只要政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人们 根据自己的理性预期,相信该政策及其贯彻实施会实现他们的利 益要求,他们才会真诚地支持他,并自觉选择自己的社会行为。 第三,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政策系统保持持续 的稳定性和相应的可预见性,社会公众才能依据政策,通过理性 的计算,形成合理预期,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四,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一项政策付诸实施, 就需要投入一系列的人、财、物和技术资源,建立相关的政府组 织机构、职能、工作程序和制度,因此政策的随意变更,势必造 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第四,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改革开放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开放 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来完成的。
谢谢观看
适应,而这种对环境的认知是通过评估
和监控环节实现的。
政策调整的客观原因
公共政策问题的变化 公共政策目标的改变 公共政策环境的改变
公共政策资源的变化 公共政策局限性的暴露 公共政策的负面作用过大
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环境以及公共政策 方案等认识的深化,决定了人们总是要不断地重新认识、界定公 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目标和公共政策方案,以使公共政策真正 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在公共政策制 定和执行主体的一定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人的认识 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演化的 。当公共政策主体的认识提高和深化以后,就需要对原来的公共 政策加以纠正、补充、更新,使之更加完善。
第八章公共政策终结
第八章政策终结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政策变动、调整与终结的含义,认识政策调整和政策终结的作用,掌握政策调整与政策终结的原因、具体对象和形式,了解政策调整的程序、政策终结的障碍,并熟悉政策终结的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政策变动的原因、政策调整与政策终结的含义、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政策终结的原因、作用与障碍、政策终结的策略难点结合实际分析政策变动的模式第一节政策终结的含义、对象方式一、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对象方式(一)含义、所谓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无效的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二)、对象一般说来,政策终结的对象有四种类型:1、权力与责任政策执行首先表现为权力的履行和责任的承担,而政策的终结则预示着相应权力的丧失和相关责任的放弃。
就政策的执行机构而言,那些与政策有着切身利益关系的人,对自有权力的丧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抵触。
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政策终结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2、政策功能(服务与管制)所谓政策功能的终结,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政策功能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或管制,政策终结则预示着相应服务的停止或相关管制的撤销。
从撤销管制角度而言,说明政府在给社会松绑,当然会有良性的社会心理反应。
政府丢弃一些“紧箍咒”,老百姓当然举双手赞成。
但从停止服务角度而言,势必会使目标群体的一些既得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可能遭遇一定程度的社会心理抵抗。
3、相关组织毫无疑问,政策执行活动是组织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完成,而政策终结通常会伴随相关组织的缩减或撤销。
有些组织机构是为执行某项政策专门设立的,伴随政策的终结,这类组织机构当然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
而另一些组织,由于同时承担多种政策的执行职能,某项政策的终结并不足以导致组织的撤销,往往只是对其规模、经费等方面构成影响。
第六章 公共政策终结
案例:为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屡禁 不止
• /show/pU1Xh5BKygCnT w7A.html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令人堪忧 •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 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 相当大。 •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经贸委 连续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 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 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已发表研究报告18 000多篇,在期刊上发表论文3100篇,出版了近200 部书。在每年的几百篇研究报告中,70%是机密的, 30%是公开的。这些报告中,有“中国21世纪的空 军”、“中国的汽车工业”、“日本的防御计划”、” 日本的高科技”、“俄罗斯的核力量”、“南朝鲜与 北朝鲜”、“数字化战场上的美国快速反应部队” 等等重大课题。兰德公司被誉为美国的“思想库”、 “大脑集中营”, 它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的决策。
• 2、政策终结的作用:
• • • • 节省资源; 提高绩效; 避免僵化; 促进优化(政策人员的优化和政策组织的 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
二、政策终结的障碍
• 1.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 “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 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 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 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二节 政策调整
• /u/vw/5121208食 盐碘含量政策调整公开征求意见 • 一、政策调整的含义 • 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 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 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 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 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哪些
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哪些
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合并、政策分解、政策缩减、政策的法律化。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
一、公共政策具体包括内容
1.管理政策。
以实施罚款、奖励、禁闭等规章为重点,保证公众对公共必需品的平等使用。
2.分配政策。
通过安排、部署各种公共计划,达到全体公民都能享受使用国家天然资源及智力资源,并通过直接津贴和保险来分配财政资金。
3.分配政策。
以满足公民最低限度的物质需要为目标,把各种赋税收入引向各种援助计划。
4.立法政策。
注意力在于运用它的权力和拥有的资源来改变
整个环境。
二、公共政策特征
1.价值相关性
与政策的价值相联系的是其利益相关性,多数公共政策都涉及到对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的分配。
2.合法性
政策的合法性应该通过法定程序获得,这种法定程序可以通过立法机关通过,或者经过得到立法机关明确授权的有关部门的认可。
3.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与其合法性紧密相关,而权威性又与强制力相联系。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
2
二、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
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项政策, 可能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决策者的 变动、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资源的限制、政策 的失效或低效、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等都可能 引起政策的变动.。
3
三、政策变动的分类
1、断裂型和渐变型; 2、部分变动、重大变动和完全变动; 3、目标变动、计划或项目变动、资源变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即政府机构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而导致 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3)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或冲突导致 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4)行为理论的变化。即关于人性、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应如 何提供方面理论的变化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5)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 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或项目。
20
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 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 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 的必要,情况也一样。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 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机构的惯性;(2)机构的生命力; (3)机构的动态适应性。
21
3. 行政机关的联盟。执行某项政策而获 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 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 些反对终结的行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 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另一方 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 响的人士抵制终结。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一、前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方案和措施,其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公共政策可能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效果,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对这些政策进行终结。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终结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程序和措施来废止或撤销已经实施过时或无效的公共政策,并采取新的措施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三、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终结?1. 节约资源:废止无效的公共政策可以节约国家资源。
2. 促进效率:废止无效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3. 推动改革:针对已经失去作用或者产生负面影响的公共政策进行终结,可以推动改革进程。
4. 保护市场竞争:一些旧有的公共政策可能导致市场垄断或者不健康竞争,及时进行终结可以保护市场竞争。
5.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公共政策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需要进行终结。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程序和措施1. 政策评估:政府应该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分析其影响。
2. 公众参与:政府应该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并在决定是否终结某一项公共政策时考虑到公众的反馈。
3. 法律程序:政府应该根据相关法律程序来废止或撤销不再需要的公共政策。
4. 逐步减少:对于一些已经失去作用但仍然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政策,可以采取逐步减少的方式来终结它们,以避免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五、如何避免公共政策失效?1. 定期评估:政府应该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公众参与:在制定新的公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需求和反馈。
3. 透明度:政府应该公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情况,让公众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
4. 创新思维:政府应该鼓励创新思维,采取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六、结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为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资源、推动改革等目的而进行的重要措施。
公共政策分析12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对象
功能 组织 政策 计划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废止 政策替代 政策分解 政策合并 政策缩减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障碍
组织的持久性 代价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策略
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
学习内容: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公共政策的调整 公共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的周期
Company Logo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Company Logo
政策稳定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原因: 决策网络的相对稳定性有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从政策客体来看,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目标的长期性、政策的有效性及政策的合法性、 修改的复杂性 消极影响 政策僵化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积极作用
及时纠偏、预防失误 协调关系、有序运行 发展完善、保持稳定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终结
Company Logo
政策终结的含义
所谓政策终结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 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 施,以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 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Company Logo
公共政策的调整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内容
政策目标调整 政策方案调整 政策措施调整 政策关系调整 政策主、客体调整
Company Logo
政策调整的形式
6第五章 政策终结分析——公共政策课件
是城市的就业,住房,医疗,福利,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仍然与城市城
市户籍身份密切相连,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户籍身份证带来的福利差
距是一种社会分配的不平等。城市之间的利益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 而在扩大,1985-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从685元增加到 38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578元,二者的比差( 以后者为1)从1.7:1扩大到2.5:1,同期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差 从2.3:1扩大到3.4:1。这还不包括城市居民在住房,医疗,福利, 物价等方面所享受的补贴和待遇。1995年,仅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 的支出就高达365亿元。为了减轻国家的城市福利负担,国家采取了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并鼓励农村实行“离土不离乡”式的
就地工业化。但付出的代价是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
分散的农村工业成本甚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在利益
原则的驱动下,民工进城的潮流已难以阻挡,经济规律在自发地调整
着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状况。
•
以上材料说明政策持续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会导致政策僵化。
•
请您根据材料说明政策僵化的含义。
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
我国的户籍政策一直建立在城市和农村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这已
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甚至成为市场经济的阻碍和力量,必
须尽早予以调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限
制以及物价,特别是主要食品价格的全面市场化,城市之间的制度化
壁垒有所松动。但是,城市政策终止 三、公共政策终结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2. 公共政策 终结的障碍
行政机关的联盟 利益集团的阻碍
法律程序的复杂性
公共政策的调整和终结政策变动概述
2
二、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
政策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每一项政策, 可能影响其变动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决策者的 变动、政策环境的变化、政策资源的限制、政策 的失效或低效、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等都可能 引起政策的变动.。
3
三、政策变动的分类
1、断裂型和渐变型; 2、部分变动、重大变动和完全变动; 3、目标变动、计划或项目变动、资源变动、机
22
4. 利益集团的阻碍。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 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 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 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 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 止政策终结。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 结更为困难。
23
5. 程序上的复杂性。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 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 组织机构的撤消,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程序 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立法机关在 考虑终止某项政策或法律时,往往顾虑重重,举棋不定。 因此,许多政策经终结行为因此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
15
3、政策终结的内涵
►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 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 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如下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1)政策使命的结束; (2)失误政策的废止; (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同步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同步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政策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创新环节是公共政策的A.评估B.反馈C.制定D.执行E.监控正确答案:C解析:在政策过程中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环节的创新处于核心地位,它们的创新直接决定了政策方案和政策行动的创新。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2.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A.经济制度B.体制变革C.政治制度D.民众诉求E.执政党的变革正确答案:A,B解析:经济制度和体制变革是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
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因而随着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也要求公共政策的内容、形式发生相应的转变,政策创新就成为一种必然。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3.我国实行的政治体制注重政策的A.稳定性B.连续性C.统一性D.有效性E.法制性正确答案:A,B,C解析:我国实行的政治体制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统一性,强调政策变动的渐进性,因而我国公共政策的变动主要体现为各种形式的政策调整。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4.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政策目标B.政策方案C.政策措施D.政策环境E.政策主体和客体正确答案:A,B,C,E解析:公共政策调整是对政策系统本身的调整,主要包括政策目标调整、政策方案调整、政策措施调整、政策关系调整和政策主客体调整。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5.政策调整的内容一般是政策系统当中的某个部分,可以是A.目标B.方案C.主体D.客体E.整体正确答案:A,B,C,D解析:政策调整的内容一般是政策系统当中的某个部分,可以是目标,也可以是方案;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
知识模块: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6.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有A.政策的增删B.政策的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改革E.政策的创新正确答案:A,B,C解析: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政策的增删、政策的修正、政策的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公共政策的调整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 规律进行的,坚持尊重客观实际。
渐进调适原则。一项政策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采 取了大量的宣传贯彻手段,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 物力资源,业已在人民群众当中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 多数人也己经基本上认同和接受了该项政策,并取得了 心理上的平衡。这时,如果政策调整幅度和范围过大、 过急,人们从心理上和行动上都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就 会对政策表现出疑虑和担心,从而对调整后的政策采取 观望甚至抵触情绪。因此,政策调整的幅度和范围要考 虑到社会承受的程度,这就要求政策调整一般要循序渐 进,逐步剔除新形势下不适用的部分,保留仍然可行的 部分,同时对更新部分加大宣传力度。
7
5、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
政策的增补和删减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
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政策的增补是由于原来估计不足,或有了新的思路、
新的方法,或出现新问题、新对象,而对原有政策进行扩 充。
政策的删减是由于原定目标过高、作用范围过于宽 泛,或者存在与新形势、新情况不相适应的部分,而对政 策的有关内容进行删除和缩减。
5
政策关系调整 政策系统内部和不同政策之间存在着各种横向和纵向
的关系。 由于政策问题相互关联,因此在同一时间、同一范围
内实施的公共政策一般不只一项。但如果不同部门之间不 注意协调和呼应,就会造成政出多门的现象,这些政策往 往只从本部门的职责、利益出发,相互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和冲突,导致执行困难或执行偏差。
一、公共政策调整
1、含义 政策调整,是在政策评估和监控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
(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原有政 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的方 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 政策行为。政策的调整主要有政策的增删、政策的修正、政 策的更新等几种形式。公共政策调整有一定的程序:重新界 定问题、提出调整方案、选择调整方案、执行调整决定。
4
政策措施调整 政策措施是指实施政策方案的步骤、手段和方法。政
策措施的调整是政策调整最容易实现的一种。 例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其原因可能是步
骤安排不合理或是产生了脱节,也可能是使用的方法不当 或是采取了不合适的对策,再就是对细节问题考虑不周、 缺乏应急准备等等。这些情况都是经常出现的,也是比较 容易调整的,关键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出现的问题 进行及时的补救和修正,使执行措施更加有效和完善。
1
2、公共政策调整的特点
渐进性。政策调整是随着政策的实施而不断进行的,它是对 原有政策的修正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政策的稳定和延 续;因此在我国的实践中,政策调整的幅度一般以不影响稳 定为限,调整的办法也多是通过协商、逐步达成的。
局部性。政策调整的内容一般是政策系统当中的某个部分, 可以是目标,也可以是方案;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
重新界定问题。政策制定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信息,
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 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
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 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 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 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 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 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 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人实施阶段。政策调 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8
政策的修正 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
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修改和订正。 政策的更新
这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 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 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 整。
9
6、公共政策调整的程序
3
政策方案调整 方案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安排,对目标的调整通常也会
连带着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但更多的是在目标明确的情 况下,认识到原定方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对其进 行必要的调整。
这些不足包括:运行成本过高、运行条件过于苛刻、 负面影响过大等情况。
方案的调整要根据方案本身与实际情况的差距程度来 进行相应的变更,基本可行的只要做一些局部的修订;如 果与现实差距过大,则要做大幅度的调整甚至推倒重来, 制定新的方案。
另外,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各环节之间的 关系如果安排不当,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千扰。
因此对政策关系的调整,就是要理顺那些在实际中存 在摩擦和冲突的各个部门、各项政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 系,明确各目的职责范围,协调各方发挥作用的时机,避 免相互干扰和资源的重复浪费。
6
政策主、客体调整 在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策的主体和客体也会发
生变化。 就主体而言,由于制定或执行政策的权力机关能力不
足、机构不全、职责不清等因,造成政策效果不佳或导致 政策失误,这就应当对机构本身进行调整。
政策客体的调整指的是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的调整。 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群也是处于不断 变动之中的,环境的变化可能改变问题或人群的性质和范 围。因此,为了保证政策的针对性,必须及时调整政策的 客体。
动态性。政策调整是政策系统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 主动或被动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这就要求政 策系统要不断地作出调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发展中 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2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会发现
其原定目标偏离了客观实际,有的目标定得过高,在一 定期限内难以达到;有的目标定得过低,难以有效解决 社会问题或者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去甚远;有的则是目 标不够明确或者目标过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和力不从 心;有的则在具体期限、指标等方面限定过死,缺乏灵 活性;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应当及时对原定目 标进行校正、修订或者重新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