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税收公平原则2
税收公平原则归纳为哪些呢
![税收公平原则归纳为哪些呢](https://img.taocdn.com/s3/m/b45360e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6.png)
税收公平原则归纳为哪些呢税收原则之⼀。
它是关于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各纳税⼈的原则,即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随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当,并使各纳税⼈之间的负担⽔平保持平衡。
公平税负原则曾被亚当.斯密列于税收四⼤原则之⾸。
公平包括公正、平等、合理等。
公平税负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重含义。
横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相同的纳税⼈负担数额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不同的⼈负担不同数额的税收。
西⽅经济学家曾就税收如何公平地分配于纳税⼈,提出过诸多观点,⼤体可归纳为以下⼏种:(1)受益负担公平说。
亦称“受益原则”。
如亚当.斯密、卢-梭等⼈曾根据社会契约论和税收交换学说,提出过的受益原则。
其认为,凡是受⾃政府提供的福利多的多纳税,这才是公平。
即根据纳税⼈从政府提供服务所享受利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和其税负应为多⼤。
享受利益多的多纳税,享受利益少的少纳税,不享受利益的不纳税。
(2)天赋能⼒公平说。
这是⼀种较为古⽼的公平学说,其依据⼈们的天赋基础准则,即征税应不妨碍⼈们按天赋才能进⾏收⼊分配。
如果⼈们的税后收⼊符合⼈们的天赋能⼒差别,则税收是公平的。
(3)最⼩牺牲或最⼤效⽤说。
即若征税后能使社会的收⼊获得最⼤效⽤的,税收就是公平的。
(4)量能负担说。
亦称“⽀付能⼒说”。
即根据纳税⼈的纳税能⼒,判定其纳多少税或其税收负担多⼤。
纳税能⼒⼤的多纳税,纳税能⼒⼩的少纳税,⽆纳税则不纳税。
近代,由于西⽅社会财富和个⼈所得分配⽇趋不均,税收作为矫正收⼊分配悬殊差距的作⽤也⽇趋重要,公平税负原则也⽇益受到重视。
更多的西⽅经济学者认为,税收按每个⼈的纳税⼩来负担才是公平的。
税负公平问题是税收理论中的关键问题之⼀,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准则。
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浅析
![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194ab027d3240c8547ef47.png)
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浅析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作为税收基本原则的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也伴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逐渐呈现出来。
二者如何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也愈来愈引起经济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重点就人们对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税收基本原则税收原则,就是政府征税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
税收原则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如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提出平均税负的朴素思想,对土地划分等级分别征税;春秋时代的政治家管仲则更明确提出“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原则,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来确定税负的轻重。
西方则在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税收原则,如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初步提出了“公平、便利、节省”等税收原则。
但一般认为,最先系统、明确提出的税收原则是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即“税收公平原则,税收确实原则、税收便利原则、税收节省原则”。
此后,税收原则的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集大成者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四方面九原则”,即财政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原则即节省原则。
而在现代西方财政学中,通常又把税收原则归结为“公平、效率、稳定经济”三原则。
综合关于税法基本原则的论述,均是围绕财政收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政策三方面而论,他们认为的最高原则就是“效率”和“公平”。
我国经济学界也认同此种观点,并且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也是我国税法基本原则。
二、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指税收活动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它要求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经济发展的妨碍。
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认识
![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6315e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9.png)
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认识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税收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税收的公正和经济合理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含义和作用。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的大小进行纳税,即高收入者应该承担更高的税负,而低收入者则应该享受较低的税负。
公平原则体现了税收的公正性,旨在避免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税收的公平原则有四个基本要素:纳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和税收承担者。
纳税依据是指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基础,如个人收入、企业利润等。
税率是指根据纳税依据计算得出的具体税款数额,可以根据不同的纳税依据采取不同的税率。
税收优惠是指针对某些特定纳税人或者特定行业进行减免税负的政策措施。
税收承担者是指最终应当负担纳税义务的主体,可以是个人、家庭或企业等。
公平原则的实现对于税收制度设计非常重要。
如果税收制度设计不公平,可能会导致富人过轻纳税,贫困人群过重纳税,加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因此,税收制度应该根据人们的经济能力划分纳税群体,采取渐进税率的方式,高收入者承担更高的税负,低收入者享受较低的税负。
另外,税收制度还应该避免对某些纳税人进行不公平的差别对待,减少纳税漏洞和避税行为。
税收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应该能够确保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税收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可能会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税收制度设计应该遵循经济效率的原则,即尽可能减少税制对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
税收的效率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税制的简洁性、税负的合理性、税收的稳定性和纳税成本的降低。
税制的简洁性是指税制设计应该简单明了,避免出现过多的税种和税率,减少税制的复杂度和繁琐性,从而降低纳税人的成本和行政成本。
税负的合理性是指税收应当根据不同的经济主体的经济能力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纳税人承担的税负与其经济能力相符。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5b9964c08a1284ac85043fc.png)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原则的提出及其含义早在17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提出了公平、便利、节省的税收原则,18世纪尤斯蒂提出的六大税收原则就包括了“平等课税”,亚当·斯密从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四大课税原则。
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原则是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其中社会公正原则包含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普遍原则是指课税应毫无遗漏地遍及社会上的每个人,不能因身份、地位等而有所区别,平等原则是指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应当按其能力的大小纳税,能力大的多纳,能力小的少纳,无能力的(贫困者)不纳,实行累进税率。
1美国当代著名财政学家理查·穆斯格雷夫也提出:“税负的分配应该是公平的,应使每个人支付他合理的份额。
”2穆斯格雷夫进一步指出:“根据纳税能力原则的要求,拥有相同能力的人们必须交纳相同的税收。
而具有较高能力的人们则必须交纳更多一些。
前者即称之为横向公平,后者则称之为纵向公平。
在这一原则下,横向公平只适用于最基本的平等方面。
”3我国有学者对税收公平原则作了如下定义:税收公平原则通常是指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
4那么,如何衡量税负的公平呢?通常所说的衡量税负公平的准则或标准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机会原则、受益原则和负担能力原则。
机会原则要求以纳税人获利机会的多少来分担税收。
获利机会相同的纳税人纳相同的税,获利机会多的纳税人多纳税。
进一步来说,纳税人获利机会的多少是由其拥有的经济资源决定的。
受益原则要求按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获得的受益程度大小来分担税收。
负担能力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
5笔者认为,不同性质的税收衡量税负公平的标准并不相同,受益税以受益1郭庆旺等编著:《当代西方税收学》,第209-217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美]理查·A·穆斯格雷夫、皮吉·B·穆斯格雷夫:《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邓子基、邓力平编译,第188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6cca0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1.png)
试分析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鱼与熊掌可以兼得—浅谈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摘要:“公平”和“效率”是税收两⼤基本原则.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并不是根本对⽴、互相⽭盾的.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可以做到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强调“公平”但绝不能忽视“效率”;在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然等各组成部分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税收;公平;效率。
前⾔税.国家的基⽯;税收.乃国之⾎脉。
税收作为政府进⾏调控宏观和国民收⼊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段.对整个社会经济运⾏以及个⼈⽣活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保证税收调控作⽤发挥关键在于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这两个重⼤课题。
不仅因为公平和效率是征税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且因为公平与效率之间经常发⽣⽭盾.使征税⼈经常处于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境地。
然⽽.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并不是根本对⽴、互相⽭盾的.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体。
正确认识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就会调动企业和个⼈的积极性.使社会⽣产充满动⼒和活⼒.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
⼀、税收以公平为本的内涵古⼈云.“天公平⽽⽆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私.故⼩⼤莫不载。
”公平.是当今法治社会的价值追求。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纳税⼈所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且在纳税⼈之间保持均衡。
税收公平是税收制度的重要原则.能对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出合理的评判。
在最早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威廉?配第提出的税收三原则中.公平原则为其核⼼。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亚当?斯密在税收四原则中.公平原则列为⾸位。
税收作为政府进⾏调控宏观和国民收⼊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段.对整个社会经济运⾏以及个⼈⽣活有着重要影响。
税收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平.特别是个⼈所得税的公平将直接影响到每⼀个公民的“社会平等感”.进⽽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般认为.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从税收公平原则解析个人所得税改革
![从税收公平原则解析个人所得税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fab1e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c.png)
从税收公平原则解析个人所得税改革1. 引言1.1 税收公平原则的重要性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其在整个税收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财务能力分配,让每个纳税人在税负和税收负担上都得到公平对待。
通过实现税收公平原则,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公平和稳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税收制度的信任和认可。
税收公平原则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尤为重要,因为个人所得税是直接与纳税人个人财务能力挂钩的税种。
如果个人所得税制度不公平,就会导致财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时,必须充分考虑税收公平原则,确保个人所得税制度能够按照纳税人的财务能力进行公平分配,让每个纳税人都能够承担相应的税收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税收制度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个人所得税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方面,部分高收入人群逃避征税,导致税收公平不足;个人所得税对低收入群体的负担过重,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公。
为了实现税收公平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个人所得税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2. 正文2.1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1. 提高税收公平性: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税收的公平性。
当前个人所得税存在着很多漏洞和不公平之处,比如高收入者逃税漏税的问题比较严重,而低收入者却需要承担更重的税收负担。
通过改革,可以使税收更为公平合理,让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收入水平缴纳相应的税款。
2. 刺激经济增长:个人所得税改革还旨在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通过降低税收负担,可以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经济活动,增加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3. 促进社会公平:个人所得税改革还可以帮助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试论税收公平及在法律上的体现(1)
![试论税收公平及在法律上的体现(1)](https://img.taocdn.com/s3/m/a4a625c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d.png)
试论税收公平及在法律上的体现(1)常说:税收是国家的命脉。
由此可见,税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税收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与保障,而纳税人是否足额纳税自然成了税收的保障。
在纳税上,如果政府征税不公,则征税的阻力就会很大,偷逃税收也会随之增加,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矛盾乃至政权更迭,自然也就谈不上一个国家的正常发展了。
因此,在税收问题上,我国将税收公平原则提升为了税收的四个基本原则之一,并通过立法加以确立和保障。
一、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强调税收公平的论述。
在现代社会,税收公平原则更是各国政府完善税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但税收怎样才算公平,在不同时期,往往标准不同,理解也不同。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税收公平经历了一个从绝对公平转变到相对公平,从社会公平拓展到经济公平的发展过程。
传统税法学理论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方面内容。
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税收。
税收横向公平的衡量标准有三种:一是按照纳税人拥有的财产来衡量;二是以纳税人的消费或支出为标准;三是以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所得为标准来测定。
从各国税制实践来看,大多采取较为现实可行的第三种标准。
一般认为,横向公平至少具有下述几方面的要求(1)排除特殊阶层的免税;(2)自然人与法人均需课税;(3)对本国人和外国人在课税上一视同仁,即法律要求课税内外一致。
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税收纵向公平情况下,国家对纳税人实行差别征税的标准有两种:一是“受益原则”,主张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数量,根据纳税人从政府征税中获得利益的多少来确定;二是“负担能力原则”,是根据纳税人纳税能力大小来判断税负是否公平。
试论税收的公平原则
![试论税收的公平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ebc75ddbed5b9f3f80f1c86.png)
试论税收的公平原则A1043 01号李鑫宇税收是国家的命脉。
由此可见,税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税收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与保障,而纳税人是否足额纳税自然成了税收的保障。
在纳税上,如果政府征税不公,则征税的阻力就会很大,偷逃税收也会随之增加,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矛盾乃至政权更迭,自然也就谈不上一个国家的正常发展了。
因此,在税收问题上,我国将税收公平原则提升为了税收的四个基本原则之一,并通过立法加以确立和保障。
那么,税收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又怎样才能使税收对所有纳税人都作到公正对待呢?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强调税收公平的论述。
在现代社会,税收公平原则更是各国政府完善税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但税收怎样才算公平,在不同时期,往往标准不同,理解也不同。
从税收公平原则的发展历史来看,税收公平经历了一个从绝对公平到相对公平,从社会公平到经济公平的发展过程。
税额的绝对公平,即要求每个纳税人都应缴纳相同数额的税。
在税收实践上的反映,就是定额税和人头税的盛行。
瓦格纳将公平的标准从绝对公平发展到相对公平,即征税要考虑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纳税能力大的,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则少纳税,它要求税制应实行累进税率。
如今,在理论上,相对公平又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在西方税收中,公平通常是指社会公平。
而在现实中,税收原则事实上不仅包括社会公平,还包括经济公平。
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即对所有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相同情况同等对待,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增值税的流行、公司税税率以比例税率为主等都是这种公平的体现。
其次是对于客观上存在不公平的因素,如资源差异等,需要通过差别征税实施调节,以创造大体同等或说大体公平的客观的竞争环境。
同时,税收公平原则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了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税收的形式公平从抽象的法律人格的意义上来要求国家平等地对待一切纳税人,而税收的实质公平则要求在税收的制定与实施中国家要充分考虑到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追求个案的公平。
简述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
![简述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6a4b3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9.png)
简述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的征收和使用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以保证税收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一、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税收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税收的公平原则包括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两个方面。
1.纵向公平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该根据个人或企业的收入水平和财富状况来确定税率和征收标准,即“能力原则”。
这种原则认为,收入高的人或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而收入低的人或企业则应该承担较少的税收负担。
这样可以保证税收的公平性,避免富人和穷人之间的财富差距过大。
2.横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该对不同的人或企业采取相同的税率和征收标准,即“平等原则”。
这种原则认为,同样的收入和财富应该承担同样的税收负担,避免因个人或企业的不同而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公平。
二、效率原则效率是税收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税收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
税收的效率原则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1.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是指税收应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
这种原则认为,税收应该通过税率和征收标准的调整,引导个人和企业在资源配置上做出最优的选择,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2.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应该具有行政效率,即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应该简单、便捷、透明、公正,避免出现过多的行政成本和税收漏洞。
这种原则认为,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个人和企业的干扰和影响,从而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和管理效率。
三、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的关系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中,必须兼顾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避免出现公平和效率的矛盾。
例如,如果税收过于重视纵向公平,采取过高的税率和征收标准,可能会导致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下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行政效率。
反之,如果税收过于重视效率原则,忽视纵向公平,可能会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影响税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税收公平主义原则名词解释
![税收公平主义原则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f4561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2.png)
税收公平主义原则名词解释
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税收本身的公平,即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保持均衡.
1.税收的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并且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纳税人之间的税收负担差别要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的差别相适应.可以说横向公平是纵向公平的前提条件,只有同等条件的纳税人之间实现公平,不同条件的纳税人之间才会实现公平.
2.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
要使税收既做到横向公平,又保证纵向公平,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楚公平是就何而言的,即要确定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税收公平与否.税收理论界对税负公平标准大体有三种解释,即:受益原则、机会原则和负担能力原则.
(1)受益原则
衡量税收公平的受益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应该按纳税人从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大小来分摊.
(2)机会原则
衡量税负公平的机会原则是指税收负担按纳税人取得收入的机会大小来分摊,即按纳税人支配的生产要素的量来分摊.如果纳税人支
配的生产要素相等,在平均资金利润率决定价格的条件下,就是获得盈利的机会相等,对他们应征收相同的税赋;否则,纳税人的税负应有所差别.
(3)负担能力原则
衡量税负公平的负担能力原则是指税收负担按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的大小来分担.。
浅谈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两原则
![浅谈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两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448e47a1ed9ad51f01df29e.png)
与效率 的 同 时
,
把 侧 重 点放在 效率上
,
资本 主 义 国家则 应 采用超 额 累 进 税制 亦 即兼顾 公 平 与效率 的 同 时
效率 原则 的前 提下
求 得最 大的 公 平
把 侧重 点放在 公 平 上
(
下转第3提 高会扩 大消 费
干预
、
增 加储 蓄和 私 人投 资
,
是 指税 收的 课 征 应 当有 利 于 鼓 励 企 业 增 加 投资
。
、
提 高效 益
并 调 动 劳动者 的 生 产 积 极 性 和 创 造性
,
如果 税 率 过 高
税
负 过 重 以 及 因征 税 办 法 不 合理 造 成 投 资者 和 生产经 营者 的 税收 边 际 利 润 下 降 和 职 工 收入 的长
。
图中
口 百分 比
,
0 1表 示 收 入 百 分 比
,
O P 表示人
45
’
,
联 结两 对 角 的 直 线 (
。
线 ) 是
绝 对 平均 曲 线 O Y
这条 线 (
O Y
) 上 的 任
o
萝
O 几
一 何 点表 示总 人 口 中每 一 定百 分 比 的人 口 所
拥有 的收入
比
。
,
在 总 收入 中 也 占一 定 的 百 分
。 ,
。
低 税 率 将会 减少政 府对 经济 的过 份
,
使市 场机制 较 自由 地 运行
, ,
而 少 优 惠 则 会 减 少 企 业 对 税 收 优 惠 的 依赖 性 在 竟争 中求发 展
,
创 造公 平税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637445433d4b14e84246840.png)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10-2316:53在当代社会里,制定一个良好税制,应符合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节省等要求。
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两项最基本的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的意义在当代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
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
例如,要是纳税人如实申报并依法纳税,必须使其相信税收是公平征收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公平的。
如果人们看到与他们富裕程度相同甚至远比他们富裕的邻人少缴很多税甚至享受免税待遇,如果人们认为现实税制存在着偷漏税或避税的现象,纳税人的信心就要下降,纳税人很可能会因此而千方百计地逃税以至抗税。
另一方面,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或悬殊差距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爆发革命或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也正是自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平等”原则置于税收诸原则之首的原因所在。
那么,税收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又怎样才能使税收对所有纳税人都作到公正对待呢?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这称作“横向公平”(亦称作“横的公平”或“水平公平”)。
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这称作“纵向公平”(亦称作“纵的公平”或“垂直公平”)。
可见,公平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来说的,而不是税收本身的绝对负担问题。
或者说,税收公平问题不能孤立地看税负本身,而要联系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
税收负担要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适应。
(二)衡量税收公平标准如何确定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问题,实质上是衡量税负公平标准的选择问题。
税收效率及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及公平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3d3b919b8f67c1cfbd6b82f.png)
一、税收公正、效率原则的理论内涵(一)税收公正原则的理论含义税收公正原则就是指政府收税要使各个纳税人蒙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挑水平保持均衡。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税收负担的公正,包含税收的横向公正——同样纳税能力的人缴纳同样的税和纵向公正——不通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一样的税;二是税收的经济公正,即经过税收体制成立时机同样的经济环境,实现起点的公正。
;三是税收的社会公正,即经过税收体制对社会成员个人的收入进行调节,以收税或补助方式实现社会成员间利益上的相对公正,实现结果的公正。
公正是税收的基来源则,在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公正原则列为首位。
税收公正,第一是作为社会公正问题而遇到重视的。
税收原来就是政府向纳税人的无偿征收,固然有各种应当收税的原由,但从利益的角度看,收税毕竟是纳税人利益的直接减少,所以,纳税人对收税能否公正、合理,自然就格外关注。
在现代经济中,税收公正原则事实上不单包含社会公正,还包含经济公正。
税收的经济公正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即对全部纳税人同样对待,以便为其创建一个合理的税收环境,促进经营者进行公正竞争。
其次是关于客观上存在的不公正要素,如资源天赋差异等,需要经过差异收税实行调理,以创建大概同样或说大概公正的竞争环境。
经济的发展使各种经济组织成为重要的纳税主体,与个人对比,它们要求经济方面的公正比社会公正更急迫、更现实。
并且,经济公正也是税见效率原则的必定要求。
税收公正,特别是经济公正,对我国向市场经济系统转轨过程中的税制建设与完美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为,我国市场发育还相当不健全,致使不公正竞争的外面要素许多,同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系统也有待进一步完美,所以,怎样使税制更具公正,为市场经济发展创建一个公正合理的税收环境,是我国进一步改革税制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税见效率原则。
这里的效率,往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也就是收税过程自己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资成本最小;二是经济效率,就是收税应有益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或许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6bef21b59eef8c75fbfb3e0.png)
论税收公平原则摘要:本文在梳理税收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找出我国税收在公平环节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个人所得税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字:税收公平个人所得税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有关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
本文主要研究税收公平原则。
简单来说,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负担必须在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在各种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主体的地位必须平等。
根据这一原则,国家必须普遍征税,平等征税和量能课税。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历史发展最早提出税收公平原则的是威廉.配第。
他的主要观点有两个:其一,国家在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中应把握税收的经济效果。
其次,征税应公平而无偏袒。
而第一次将税收公平原则提升到理论高度,明确而系统阐述的是亚当.斯密。
他的税收公平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取消免税特权,国家应保持税收中立,不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最后应按负担能力征税。
到了瓦格纳时期,他进一步发展了税收公平原则。
瓦格纳认为,税收不应只将满足财政需要为唯一目的,更多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他讲税收公平原则总结为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后者指的是纳税人的税负应与能力相适应。
到了20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税收公平原则被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指的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等的税收。
纵向公平指的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
因此如何判断纳税能力是缴纳数额的关键。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西方国家税收公平原则发生了重大变革,首先,由注重效率到注重公平。
因为,到了这一时期,他们普遍更重视比例税制,而不是累进税制,并且个人所得税地位降低,这将在后文有更详细的阐述。
其次,由注重横向公平到更注重纵向公平。
二,我国税收公平原则的现状与问题在横向公平方面,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要纳税且税率相等,即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在税收方面受到同等对待。
税收职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税收职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19a6a0e7cd184254b353588.png)
税收职能税收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税收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其具体表现则为税收的作用。
税收作为政府的一种分配行为,在性质上属于经济活动中的分配范畴,因此,税收的职能作用,也只能从税收与经济的关系中来考察。
一、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税收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越发展,税收越重要。
税收与经济的紧密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
经济决定税收,这是前提。
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并从根本上决定新税种的产生、发展和更替。
商品生产、贸易的发展和繁荣,使商品课税成为可能,而跨国经济的发展又促使税收分配范围的国际延伸,国际税收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不仅如此,不同税种的构成、不同税制模式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如今,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知识经济发展迅速,这些无疑都预示着税制将随经济的发展而面临新的创新和发展。
税收依赖于经济,只是一个方面。
从税收研究角度讲,更重要的还在于另一方面,即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随着税收分配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税收职能也随之拓展,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也不断扩大。
这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财政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的日益加强。
正因为如此,税收也随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二、税收筹集国家财政收入的职能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首要职能,有的将其简称为税收的财政职能或财政收入职能。
由于税收分配是一种无偿分配,税收收入又具有及时、充裕、稳定、可靠的特点,因此,税收一直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的80%以上都是通过税收筹集的。
税收的财政职能决定了税收在财政中的重要地位。
税收与财政同属于分配范畴。
虽然税收是财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财政分配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这种独特的地位,不仅表现在税收具有独特的调控功能,而且税收活动对财政的意义重大。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637445433d4b14e84246840.png)
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10-2316:53在当代社会里,制定一个良好税制,应符合公平、效率、稳定、确实、便利、节省等要求。
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两项最基本的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的意义在当代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
一方面,税收的公平性对于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
例如,要是纳税人如实申报并依法纳税,必须使其相信税收是公平征收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公平的。
如果人们看到与他们富裕程度相同甚至远比他们富裕的邻人少缴很多税甚至享受免税待遇,如果人们认为现实税制存在着偷漏税或避税的现象,纳税人的信心就要下降,纳税人很可能会因此而千方百计地逃税以至抗税。
另一方面,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或悬殊差距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爆发革命或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也正是自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平等”原则置于税收诸原则之首的原因所在。
那么,税收公平的含义是什么?又怎样才能使税收对所有纳税人都作到公正对待呢?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这称作“横向公平”(亦称作“横的公平”或“水平公平”)。
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这称作“纵向公平”(亦称作“纵的公平”或“垂直公平”)。
可见,公平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来说的,而不是税收本身的绝对负担问题。
或者说,税收公平问题不能孤立地看税负本身,而要联系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
税收负担要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适应。
(二)衡量税收公平标准如何确定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问题,实质上是衡量税负公平标准的选择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税收的公平
班级 商A1043班 学号 23号 姓名 万坚坚
一公平正义:税收公平的精神内核
从税收公平原则的发展历史来看,税收公平经历了一个从绝对公平到相对公平,从社会公平到经济公平的发展过程。
税额的绝对公平,即要求每个纳税人都应缴纳相同数额的税。
税收公平就是要考虑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纳税能力大的,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则少纳税,它要求税制应实行累进税率。
如今,在理论上,相对公平又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在西方税收中,公平通常是指社会公平。
而在现实中,税收原则事实上不仅包括社会公平,还包括经济公平。
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
其次是对于客观上存在不公平的因素,需要通过差别征税实施调节,以创造大体同等或说大体公平的客观的竞争环境。
同时,税收公平原则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了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税收的形式公平从抽象的法律人格的意义上来要求国家平等地对待一切纳税人,而税收的实质公平则要求在税收的制定与实施中国家要充分考虑到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追求个案的公平。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公平正义是形式的,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后,形式的平等带来了强势经济群体与弱势经济群体在利益分配上的极大失衡以及弱势经济群体在意思表达上的阻碍,即形式上的公平正义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此时,人们开始通过推进实质上的公平正义对形式的公平正义加以修正和限制,税法上的实质课税原则可谓实质公平正义对形式公平
正义的修正。
当然由于自由是法的首要价值,而形式上的公平是与自由相连的,因而在税收的形式公平与税收的实质公平关系上,税收形式公平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税收的实质公平是处于辅助地位的。
由此可见,在税收公平原则的发展过程中,“公平正义”的内涵虽然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其精神内核的地位是从未改变的。
二诚实信用:税收公平的现实要求
就诚实信用的本质而言是为了维护某种秩序,这种秩序体现为一定的利益平衡,或体现为一定道德基础的可供依赖,其核心是公平。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的诚信契约,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私法的重要原则也被引入到公法领域,成为对社会利益保护的重要原则。
诚信原则的重要法理在于不能背叛对方对自己言行的信赖,将其引伸到税法领域可以认为是一种合理期待原则,即只要纳税人对政府有一种出于自然正义的合理期待,那么政府就不得随意变更或剥夺这种信赖,同样道理,政府获得纳税人诚实信用的对待也是政府的一项权利,政府可以依据这项原则排除追求不正当利益的纳税人的行为。
可见,在税法领域诚实信用原则的核心是诚实信守税法,征税机关在征税时要严格地按照其法定权限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做出征税行为,纳税人则应诚实守信,心存善意,自主自愿纳税。
总之,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以税收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共同遵守诚信义务为前提,惟有此,形式上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彰显,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行为才能在源头上得以阻却,社会公共利益才能得以实现。
三构建和谐社会与我国税收公平原则的完善
税收公平原则作为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贯穿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全过程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
对照构
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税收公平原则仍有待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税收的横向公平与税收的纵向公平是税收公平的最为基本分类,这两类税收公平在贯彻过程中是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但是,在我国税收立法中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对内资企业征收所得税是按照固定税率而不是按照累进税率而征收,可谓考虑横向公平有余,考虑纵向公平不足;而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被设计为从5%到45%,这种税率设计则照顾到纵向公平,忽视了横向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利益分配均衡,社会富有激励机制,因而在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贯彻上需要将两者兼顾。
第二,在强调税收的形式公平的基础上,我们应注意到实质公平在税法中的要求,即实质课税原则对税收法定主义所体现的形式公平的修正。
征税机关在适用实质课税原则时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不要因为税收实务中存在税收要素的不明确、不确定而放弃对实质课税原则的适用,造成税款流失;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对实质课税原则的滥用,避免对纳税****益造成侵害。
第三,现代法的合法性基础是程序理性,因而我们不能仅仅讨论税收的实体公平,更要看重税收的程序公平。
但是,在现实的税收执法中,征税机关常常采取程序虚无主义或程序工具主义的作法,滥用税收自由裁量权,严重地侵害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树立纳税****利意识之外,关键在于要建立起征税机关税收程序合法性的监督机制,并把诚实信用原则引入到税收程序中,从而实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调节。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需要稳定充足的税收来源,更需要公平的税收环境,因而在税法的立法与实践中贯彻税收公平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