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作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也是

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不仅受到幼儿园、幼儿教师的重视,而且在一些大型的研讨活动中,经常会有集体教学活动观摩,这些教学活动都是经过充分准备的,是优秀的集体教学活动,具有示范作用,也用来共同交流和研讨。提问是集体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提问是否准确得当,直接关系活动的质量,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对公开课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研究样本和方法

公开课是优秀教师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为此,本研究选取7个公开课教学活动课例(全国性电子白板教学活动3个,省级公开课3个,市级公开课1个)为研究样本,对活动中提问的次数、所设计的问题、幼儿回答、提问的发起人、教师的应答等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一些不足,

并提出了发展性的建议,。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见表1。

表1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次数过多

教师都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并很注重在教学活动中提问的应用,但教师提问次数过多,如大班数学活动《对称王国》提问

66次,小班数学活动《鞋子找朋友》提问56次,大班手工活动《竹勺小人》提问45次,小班科学常识《它们睡着了》提问19次。主要表现为活动过程以提问为主,从活动开始到结束都是教师在提问,给予幼儿操作的时间甚少,即使幼儿在做竹勺小人或对折纸时,教师也在旁边小声提问个别幼儿。提问可使幼儿有了更多思考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体现。但是,过多的提问又让幼儿马上回答,会减少幼儿深入思考的机会,也会导致“满堂问”或“满堂灌”的情况,结果导致教师高度控制教学活动,不能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问过多容易使活动的领域教育特点不明显,活动的重点不明确。如,大班手工活动《竹勺小人》,幼儿做竹勺小人的时间较短;在中班科学活动《小熊的影子》中,幼儿自由探索、思考的机会很少,基本上都是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探索,这不利于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能力。

(二)设计的问题简单

问题应有一定难度,才会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比较简单,是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闭性问题,幼儿只需回答“是”、“对”。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被禁锢,更没有问题意识。有的问题难度在同一层次,教师总是简单重复,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幼儿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如,在小班数学活动《鞋子找朋友》中,教师为了让幼儿认识鞋子的特征以及鞋子朋友的

特征,连续让幼儿认识4次,虽然鞋子的颜色各不相同,但问题相同处很多,如鞋子的颜色、带子、扣子等。

(三)集体提问和指定提问多

在活动中,教师害怕纪律乱,一般以集体问答和指定回答为主,偶尔也有自由回答。教师会有意无意地避免幼儿回答问题或提问,即使有幼儿回答了,教师也不应答,仍然指定幼儿回答同样的问题。如,在《竹勺小人》和《青花瓷瓶》中,指定回答较多,同一个问题,有时会指定5~7名幼儿回答。指定回答时,一般会指定能力强的幼儿,能力弱的幼儿就失去了回答问题的机会。指定回答时,教师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话语:“你说”、“你来说”、“你来说说”、“你说说看”、“请你来说”、“你哪”等。如果指定回答多,那就意味着这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会显得罗嗦。如,在大班综合素质活动《青花瓷瓶》中,教师指定幼儿回答次数较多。师:他们名称是什么?幼1:青花瓷瓶。师:看到蓝色,你想到什么?你说。幼2:……(说不上来)师:慢慢想,以后再说。师:你说。幼3:想到天上白云。师:你说。幼4:大海。师:你说。幼5:湖水。师:你说。幼6:蓝色的龙。师:你说。幼7:清澈的小河。

(四)老师提问,无幼儿提问

幼儿积极有效地互动才能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长期处于统治地位,认为幼儿在课堂中整齐划一、有秩序才是好。教师满足于组织活动,不认真关注动态过程

中的主动互动。在这几节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问中居于主动性、决定性的地位,都是教师提问,无幼儿提问,提问全是教师发起的,幼儿只是被动地应答。在提问中,教师存在着话语霸权的现象,阻碍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严格控制教育教学活动,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牵着幼儿被动地学习。

(五)老师反馈时表扬不多、经常重复幼儿的回答

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关注自己要讲的内容,却忽略幼儿的反应和思考,存在不健全的倾听现象。所谓不健全的倾听,是指“教师只倾听能满足自我需要(如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产生自我成就感)的声音,对那些可能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声音却加以排斥和压制。”[4]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敏感性低,与自己答案一致大加表扬,一旦不一致,就把幼儿的思路拉回到既定的内容上,害怕偏离预设内容,不注重生成新的内容。有时对幼儿的答语不做回应,好像没听见似的,这样会使幼儿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长此以往,幼儿回答得更少,或不回答。然而,幼儿对教师的问题很敏感,并立即给予答复。

教师应答的方式有称赞、表扬、简单重复、否定等。通过分析发现,教师在应答幼儿时,对于幼儿的回答表扬不多,而且表扬语单一,有的教师经常用:“嗨!嗨!你真棒!”“真棒!”“我们真棒!”等进行表扬个别幼儿没有做正确或说错了,教师不加以引导,还问其他幼儿:“对不对”,其它幼儿大声说:“不对”,

这样的应答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有的教师经常会简单重复幼儿的答语,目的是强调,是为了让其他幼儿听清楚,也是一些教师的习惯用语,这样就会导致语言不简练。如,在《竹勺小人》活动中,教师回应时不断重复幼儿的答语。师:它还有那么多好朋友,你们最想把竹勺变成故事里哪个小精灵?你说。幼1:爱生气。师:爱生气。师:你呢。幼2:小害羞。师:小害羞。师:你呢。幼3:小害羞。师:也是小害羞。师:还有没有?你说。幼4:开心果。师:开心果。三、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策略

(一)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每个幼儿都有被关注的需要,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

‘看到’,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到’。被‘看到’不仅仅是被认出来,对一个孩子而言,被老师‘看到’意味着被承认作为一个存在的人,一个独特的人和一个学习的人。”[5]因此,教师要熟悉、了解每个幼儿,分析他们个性差异,发现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关注他们的需要。应站在每个幼儿角度,用宽容的态度,充分理解幼儿。不要急于把“真理”给幼儿,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积极地等待,积极引导。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以便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创设平等的环境,使每个幼儿敢想、敢说,幼儿活动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保证。对于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等幼儿,应多提供帮助、指导和鼓励。要有一些自由回答的机会,也可采用轮流回答,不用总是指定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