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合集下载

体适能的评估方法与标准重新审视

体适能的评估方法与标准重新审视

体适能的评估方法与标准重新审视体适能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水平,包括有氧能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

评估体适能的方法和标准对于个人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体适能评估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现有的方法和标准也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

本文将对体适能的评估方法与标准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解。

1. 传统的体适能评估方法和标准传统的体适能评估主要采用身体测量和功能性测试的方法,如身高、体重、肌肉力量测试、有氧耐力测试等。

这些评估方法较为简单直观,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传统的评估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只注重某一方面的评估,忽视了身体其他方面的素质水平。

2. 新兴的体适能评估方法和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体适能评估方法和标准逐渐受到关注。

其中,基因检测和生物标记物的应用为体适能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信息和生物标记物,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体适能水平,为个体提供精确的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建议。

心理学和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也为体适能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对体适能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评估体适能时也应考虑这些因素。

3. 重新审视体适能评估标准的必要性传统的体适能评估标准主要基于总体人群的数据,忽视了个体差异。

然而,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评估体适能时也应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

个体化的体适能评估标准将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体适能水平,为个体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方案。

4. 总结与回顾体适能评估方法与标准的重新审视是必要且有益的。

传统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存在着局限性,新兴的方法和标准为体适能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个体化的体适能评估标准将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体适能水平,为个体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方案。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体适能评估的新方法和标准,以满足个体健康管理和运动训练的需求。

体适能评估

体适能评估

体适能评估体适能评估是由专业的健康管理和运动科学团队进行的一种系统化的身体能力和功能评估,以了解个体的体能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并且为个体合理进行训练和制定健康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将介绍体适能评估的步骤和内容。

一、体适能评估的步骤1. 健康问卷调查: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运动史、疾病史、疼痛情况、运动喜好等信息。

2. 生理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肌肉量、体脂率等指标的测量。

3. 功能评估:测试个体的柔韧性、耐力、肌力和协调性等身体功能。

4. 运动评估:根据个体的所选项目进行运动测试,例如:跑步、游泳、举重、灵敏度测试等。

二、体适能评估的内容1. 体格测量指标: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量、骨密度等指标的测量,可以了解个体的体型、肥胖状况和骨骼健康状况。

2. 环境适应能力评估:测试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例如:耐寒、耐热、耐高原等。

3. 动态平衡评估:测试个体在站立、行走或运动中的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水平。

4. 柔韧性评估:测试个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度,例如:腰部灵活度、肌肉伸展度等。

5. 肌肉力量评估:测试个体肌肉力量的水平和平衡性,例如:腿部力量、核心肌群力量等。

6. 心肺耐力评估:测试个体在不同负荷下的氧耗能力和耐力水平,例如:负荷跑步测试、三分钟踏板测试等。

体适能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健康目标,从而提高个体的体能水平、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并且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体适能评估时,应选择专业的健康管理和运动科学团队进行评估,他们会根据个体的特点和目标进行针对性的评估测试,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体化的运动和训练建议。

总之,体适能评估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健康目标,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体适能评定理论及方法健康评估

体适能评定理论及方法健康评估

一、健康状况问卷
【第一部分】 个人信息
健身指导员应该随时掌 握这些信息,以备需要时联 系运动参加者的家庭成员和 医生。
【第二部分】个人病史
病史和家族史信息能 够帮助健身指导员制订适 当的身体活动计划以及确 定对参加者进行相关知识 教育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态度
健身指导员可以帮助参加者改变这些 行为,建立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适能评定理论及方法健康评 估
学习目标:
• 明确对参加体育活动者进行健康状况 评估的目的。
• 掌握为不同健康水平的体育活动参加 者制订运动计划的原则。
• 掌握运动中医学监督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健康状况评价
五方面的评估:
• 是否存在被确诊的疾病。 • 是否存在着促使某些疾病发生的潜在的危险
因素。 • 是否存在着某些疾病征候或症状。 • 是否有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 • 体适能测试结果。
mlkg-1min-1
三、运动医务监督的具体操作
运动建议应建立在对参加者当前身体 状况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参考医 生等专业人员关于限制因素的建议。对 于在某些体适能成分项目上水平较差的 参加者,进行针对性的运动使这些方面 得以提高。
对于参与剧烈运动健 身计划者而言,建议他们 在开始运动前应该进行详 细的医学检查,或要求他 们填写健康问卷也是简便 易行的方法。
小时的中等强度运 动
身体健康状况
关节炎
过长的时间用于驾驶、
听力缺失
搬运、坐或站立
接受过背部、眼睛、 痛风
肺部和颈部手术 腰背疼痛
测试值
体脂率 女子<15 % 或 >30%;男 子<6% 或 >25 %
仰卧起坐<10 坐位体前屈<15cm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第二章 健康评估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第二章 健康评估
• 目的。 • 心血管、肺部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的主要症状或体征。 • 运动前健康筛查的过程。 • 自我筛查方法。 • 运动前健康筛查流程、应用。 • 心脏康复和医疗体适能机构患者的危险分层。 • 小结
运动前健康筛查的目的
• 对所有准备参加运动的个体进行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分层)。 • 分层的依据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数量和确诊的心血管疾病、代谢
健康评估
学习重点
• 对参加体育活动者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的目的。 • 为不同健康水平的体育活动参加者制订身体活动锻炼计划的
原则。 • 运动中医学监督的基本原则。
为何要进行健康评估
• 帮助活动参加者确定他们当前的健康状况。
• 参加者存在已经被确诊有严重健康问题,并正在接受治疗。 • 经过医生和健康工作者的详细分析,确认参加者没有健康问题或
PAR-Q+
ACSM 运动前健康筛查流程
• 首先要确认个体目前是否有规律运动习惯,以便于确定这些个体是否已经适应 了规律的体力活动的用力程度,对于还没有适应者,运动可能会对其心血管系 统产生过度的负荷并增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
• 有运动习惯的参与者是指其有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的运动习惯,并在过去的3个月进行至 少每周3天、至少30 min强度的运动。
试结束后送其回家。 • 如果运动测试是用于诊断目的,病人最好能够停止服用心血管处方药,但必须得到内科医生许可。 • 如果测试是出于功能评估或开具运动处方的目的,患者应继续按日常需要服药,测试中的反应将与运动训
练中预期的反应一致。 • 参与者应提供所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次数,尤其是测试前最后一次实际服药量。
• 运动测试前必须获得参与者充分的知情同意。 • 确保参与者了解运动测试或运动计划的目的及相关风险,并能随时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专题体适能与国民体质健康体适能的类别行为修正健康体适能计划心肺管理肌力与肌耐力肌肉柔软度营养与身体组成测量与评价的三性理论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身体发育评价体适能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论文撰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国国民体质监测1995—2005年10年间,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显着的改善(1)福建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有明显的提高,增加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平均每10年身高增长1?cm、体重增加0.5?kg”的世界范围内人群平均增长速度。

(2)身体形态的发育基本符合一般规律,男女形态发育基本上经历了两次交叉。

(3)身体发育匀称度有所改善。

它预示着,福建省近10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得到提高,“豆芽菜”体型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4)福建省学生身体形态生长速度有整体加速趋势,突增期开始的时间、突增高峰出现的时间和突增期结束的时间有所提前。

(5)身体素质中城乡男女学生速度素质、城市学生爆发力素质总体水平提高。

(6)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大幅度下降。

城乡男女生的群体营养状况大幅度提升,都出现分布曲线明显右移的趋向。

(7)学生低血红蛋白的检出率大幅下。

(8)学生牙齿保健状况显着得到改善。

1995—2005年10年间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1)身体形态发育的城乡学生差异依然存在。

近10年来,福建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乡村显着低于城市。

(2)身体机能(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水平显着下降。

伴随着城乡男女生身体生长水平总体的提高,2000-2005年福建省学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的总体水平却全线下跌。

(3)乡村学生爆发力素质总体水平下降;近5-10年来,男生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成绩总体水平下降,近5年来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总体水平下降; 1995-2000年城乡男女学生立位体前屈成绩总体水平下降;反映耐力素质的小学生50X 8往返跑、1000米跑(男中、大学生)、800米跑(女中、大学生)的总体水平下降,说明福建省城乡男女学生的心肺功能在逐年下降,而心肺功能不善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原因,因此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体适能评估——精选推荐

体适能评估——精选推荐

体适能评估体适能评估——体位分析体位分析可进⾏两个部分的测试:姿态评估(静态)和台阶测试(动态)。

两者都不属于常规的体能测试范围,但是可⽤于再次邀约会员来做体测。

具体操作⽅法如下:姿态评估⽬的:①了解关节、⾻骼、肌⾁的排列,使以后的训练更安全有效;②及时纠正体位偏离可以帮助完善体型,避免产⽣⾻骼问题。

使⽤⼯具:铅垂线、私教板、瑜伽垫、姿态评估表。

注意事项:进⾏姿态评估时必须着紧⾝服装或尽量少穿⾐服,露出膝盖和⼩腿,⾚⾜,保持⾃然放松的姿态评估⽅法:1.利⽤铅垂线进⾏测⾯观评估:⽿垂—头部—颈椎—肩胛⾻—胸椎—腰椎—⾻盆—膝关节2.利⽤私教板进⾏背⾯观评估:头部—肩部—肩胛⾻—胸腰椎—下肢3.湿⾜测试;姿态评估表评估⽇期:评估教练:体适能评估——台阶测试⽬的:①估计最⼤摄氧量,使以后的⼼肺功能训练更加安全有效;②进⾏动态的体位分析,对姿态评估做出补充建议。

使⽤⼯具:30厘⽶台阶、秒表、节拍器、台阶测试表。

注意事项:……测试⽅法:①计算受测者的最⼤⼼率(男性220-年龄;⼥性226-年龄)并在图表上画⽔平线;②以4拍循环开始----上、上、下、下,按阶段对应台阶次数进⾏测试;③测试分5个阶段进⾏,每个阶段进⾏2分钟后测量⼼率和⾃觉运动强度。

如果⼼率低于最⼤⼼率的80%,⾃觉运动强度低于14的话,可继续进⾏下⼀阶段的测试;直接受测者报告⾃觉运动强度超过14或者⼼率达到最⼤⼼率的80%;④把每⼀阶段记录的⼼率画在图标上,然后练成⼀条直线。

将这条直线继续延长,与最⼤⼼率的⽔平线汇合,形成⼀个交点。

从交点开始画⼀条垂直线并接触底线,与底线的接触点便是估算的最⼤摄氧量。

Heart Rate ⼼率(beats/minute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step level 阶段ⅠⅡⅢⅣⅤ每分钟台阶次数 15 20 25 30 35Results Tables 测试结果Norm for Aerobic Capacity 最⼤摄氧量的标准表格(ml/kg/min )训练秘籍——纠正体位偏离不是所有体位偏离都可以改善的。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身体成分测试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身体成分测试

谢谢大家!
根据测量仪器周波信号不一可分为单、低、 高周波测量仪(图3)。高周波测量仪,周波 信号直接穿过细胞,因此个体差异小,结果 准确。随着BI法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不断 有站立式、手捏式、手脚并用式测量仪问世.
11、CT法 (Computed Tomography)
CT法即计算机断层摄像法。基本原理是利用X光射线穿过人体对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 扫描,由对侧探测器接收透过层面后的X线按其强度比例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然后 经过摸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后进入计算机,计算机就把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进行 运算,排列成短阵,这些数字短阵可储存于磁盘或光盘中。最后再经过数字/模拟转换器, 把数字或矩阵转换成矩阵排列的图像就形成了CT图像,可以显示,拍片。利用CT测量脂 肪面积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评价脂肪区域性分布的方法之一。
7、空气置换法 (the air displacement method)
被测者进入溶器内,根据溶器内的空气量的 变化测量身体成分的一种全新方法。
空气置换法的测量原理同水下称量相同,用全 身的密度来计算出脂肪量和瘦体重的百分比。当被 测者进入空气置换仓内几秒钟,感受器计算压力测 出人体排出的空气量,精确地分析身体成分,确定 脂肪及瘦体重的基准值,包括密度、体脂量、体脂 率、瘦体1 重等
增减体重的关系
小结
身体成分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14种测量法各具特色。BI法、皮脂厚度卡钳法、BMI、WHR 法应用极为广泛。近来B超测量法已越来越朝着普及的方向发展,在临床试验及大样本 群体的测量中十分普及,它不仅能测量皮下脂肪,而且能测量内脏脂肪。密度法(多采 用水下称重法),作为身体成分测量的金标准,被广泛用来评定其它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但这种方法需要特殊设备,结果受肺残气量,腹腔内内气体及体液总量的影响。DXA法 其价值与密度测量法相似测定效果甚至更好。

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

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指标及测试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健康体适能的那些事儿!你知道不,健康体适能可是关乎咱身体好坏的重要指标呢!那都有啥测试指标和方法呀?咱细细道来。

先说说心肺耐力,这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呀!你想,要是发动机不给力,车能跑得快跑得远吗?咱测试心肺耐力可以通过跑个步啥的,看看能坚持多久、跑多远。

这就像检验发动机的动力够不够强劲一样。

还有肌肉力量,那就是咱身体的“大力士”呀!没点力气,搬个重物都费劲,更别说干其他体力活了。

测试肌肉力量可以做做举重之类的动作,看看能举起多重的东西。

这就像看看咱这“大力士”到底有多大力气。

柔韧性也很重要哇!就像一根橡皮筋,要是太僵硬,那可容易出问题呢!咱可以通过一些伸展动作来测试柔韧性,看看能伸展到什么程度。

你想想,要是身体像根硬邦邦的木棍,那得多难受呀!身体成分也不能忽视呢!别以为体重轻就万事大吉了,还得看看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合不合理。

总不能一身肥肉还觉得自己挺健康吧!那测试方法都有啥呢?比如跑步测试心肺耐力,找个合适的场地,撒开腿跑起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这可不是随便跑跑就行的哦,得认真对待呢!测肌肉力量,那就得准备点合适的器材,别到时候举个太轻的东西,啥也测不出来。

柔韧性测试,可得慢慢伸展,别一下子太猛了,把自己拉伤了可不好玩。

测试身体成分,可以用一些专门的仪器,或者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

咱可别小瞧了这些测试指标和方法,它们就像咱身体的晴雨表。

通过它们,咱能知道自己的身体处在啥状态。

要是发现有问题,咱就得赶紧想办法调整呀!不然等出了大毛病,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你说,咱是不是得重视起来?别总觉得自己身体好着呢,啥也不在乎。

健康这东西,就像财富一样,得好好守护呀!平时多注意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做做这些测试。

这样咱才能一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别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后悔当初没好好保养,那时候可就晚啦!。

体适能评价标准

体适能评价标准

体适能评价标准
体适能评价标准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肺耐力:评价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氧耗能力和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心率、呼吸频率、耗氧量等指标来测量。

2.肌肉耐力:评价个体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所能承受的负荷和持续时间,通常通过多次重复所能承受的负荷量和时间来测量。

3.柔韧性:评价身体关节的灵活性和范围,可以通过测量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来评价。

4.速度和敏捷性:评价个体在快速运动和变换方向等方面的反应能力和速度,可以通过测量个体短跑、侧跳等指标来评价。

5.平衡和协调性:评价个体在运动中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可以通过测量静态和动态平衡、运动协调等指标来评价。

综合评价以上方面的指标可以得出个体的整体体适能水平,从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改善措施。

健康体适能测试与评价

健康体适能测试与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九)计算目标体重
体脂率正常范围:男子为12%-18%,女子为16%-25% 身体脂肪含量=当前体重×体脂百分率 非脂肪体重=当前体重-身体脂肪含量 目标体重=非脂肪体重/(1-希望达到的体脂率水平)
五、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 肌肉力量:肌肉进行最大收缩时产生的力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一)肌肉力量的测试与评价 1、测力计测量法 ——常用于测量握力、腿力和臂力。 2、1RM测量法 ——用于确定肌肉动力性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可以测量不同肌肉群的最大力量,如前臂屈肌、腿的伸肌、肩关节周围肌群等。 测量时先选取接近但小于受试者最大负荷的重量。在每次成功完成动作后休息2-3min,然后按照5kg、2kg、1kg的顺序增加重量,直到最大。 3、等速测量法 等速测力仪为电子机械化的力量测量系统,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速度控制设备,在测试时预先设定肢体运动速度,当肢体运动的速度带达到预设速度后,仪器就会产生一个顺应性的阻力,来使肢体保持该设定的运动速度。因此,在关节运动的全程都可以测量到肌肉最大收缩产生的力量。 将等速测力仪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后,就可以记录并显示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力量曲线。曲线的最高点被称为峰力矩,代表着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三)代谢性体适能
#2022
01
02
1、1.6km 步行测试
适用人群:所有年龄和体适能水平的人。测试时受试者在跑道上尽可能快地步行,在结束即可测量10s 的心率。 推算公式:VO2max=132.853-0.0769(体重) -0.3877(年龄)+6.315(性别)-3.2649(时间)-0.1565(心率) 公式中体重单位为磅,1磅=0.4536kg;年龄单位是年,性别赋值为女性=0,男性=1,心率单位:次/分。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一、Health 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Wellness 字面上是“良好”的意思,而从其含义上看,则更接近于一种以达到整体健康、幸福、财富为目标的个人健康的做法,强调个人的责任,通过采用能够增进健康的合理生活方式来实现。

健康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具体,它是许多方面的良好状态的总称:社会方面,能够很好的演绎社会角色,胜任角色的不断变更,不会对他人的生活、工作造成危害。

身体方面,能够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没有不良嗜好。

有着经常检测身体的意识,积极维护自己身体的健康。

情绪方面,情绪健康至关重要,具有良好情绪的人一定具备一个健康的心态。

其表现在在面对失败时,乐观、败不馁。

胜利是不骄傲。

并且能够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职业方面,干一行爱一行,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处理问题以及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智力方面,思维开阔、具有创新意识,能应对一切挑战。

环境方面,空气新鲜、食物健康、水流清澈,人均居住空间合理。

精神方面,能够均衡的看待自己与他们,理解宽容的与人和谐相处。

这就是健康的全部体现,人们要努力像这样的目标前进,这样人们的生活才是健康并且有价值的。

体适能一词最早由美国人于上世纪50 年代末提出,是国外运动生理学专家们总结出的相关体育测量与标准的新理念的一个辅助性的概念,其主要是评定人体运动素质及其健康状况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标准。

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是从体育专业学科的角度出发,体适能是一个评价测量健康水平的综合指标。

体适能不过是用来判定一个人有没有足够的精力在应对完每天从事工作之后享受闲余的娱乐生活。

并且还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体适能的结构、层次、分类模式包括两个基本机能,一方面是评价人体是否具有基本的运动能力的指标,将其分为运动体适能或是也称之为竞技体适能,其包括的机能主要是:灵敏性、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速度。

另一个是与健康有关的身体机能,也称之为健康体适能,其包括的机能主要是:身体成分、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心肺耐力。

体适能 评估方法和标准

体适能 评估方法和标准

体适能评估方法和标准体适能评估方法和标准体适能是指个体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完成各种身体活动的能力。

它包括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组成等方面。

体适能评估是评估个体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体适能评估方法和标准。

1.心肺耐力评估心肺耐力是指个体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中,心肺系统提供氧气和能量的能力。

常用的心肺耐力评估方法包括跑步机测试、步行测试和自行车测试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跑步机测试,其评估标准是根据个体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等因素来确定最大摄氧量(VO2max)。

2.肌肉力量评估肌肉力量是指个体肌肉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

常用的肌肉力量评估方法包括卧推测试、引体向上测试和深蹲测试等。

其中,卧推测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评估标准是根据个体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最大卧推重量。

3.肌肉耐力评估肌肉耐力是指个体肌肉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持续产生力量的能力。

常用的肌肉耐力评估方法包括仰卧起坐测试、俯卧撑测试和侧卧起坐测试等。

其中,仰卧起坐测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评估标准是根据个体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最大仰卧起坐次数。

4.柔韧性评估柔韧性是指个体关节和肌肉在活动范围内的可伸展性。

常用的柔韧性评估方法包括坐位体前屈测试、肩关节后伸测试和髋关节外展测试等。

其中,坐位体前屈测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评估标准是根据个体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来确定最大前屈距离。

5.身体组成评估身体组成是指个体身体各部分的组成比例,包括脂肪、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等。

常用的身体组成评估方法包括皮褶厚度测试、生物电阻抗测试和X射线吸收测试等。

其中,皮褶厚度测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评估标准是根据个体年龄、性别和身体部位等因素来确定皮褶厚度和身体脂肪百分比。

综上所述,体适能评估是评估个体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可以评估不同方面的体适能,从而为个体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第37页,此课件共53页哦
二、未来体适能目标
实施体适能与健康计划时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1.测体适能
实施锻炼计划之前测定各健康体适能要素的状况
2.再评估 实施计划两个月后,对健康体适能的各项要素进
行 再评估并记录。
3.近期目标
选择一或两个构成要素,作为未来两个月内努力 完成的目标.
第38页,此课件共53页哦
一周内是否减了0.5kg或是体脂率降低1%。
第40页,此课件共53页哦
3.设定的目标需切实可行
假如目前的体重是70kg,而把目标体重设定 在体脂率20%、体重为50kg时,像这样在两个月内 要减体重20kg的计划,不但不可能完成,而且是 不利于健康的。
第41页,此课件共53页哦
4.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第7页,此课件共53页哦
早期的健康概念
远离疾病和身体虚弱病 症的一种身体状态。
第8页,此课件共53页哦
WHO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 1947年)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
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
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
第9页,此课件共53页哦
健康五要素说
第10页,此课件共53页哦
精神
身体
坐式生活型態
第34页,此课件共53页哦
Don’t Let this Happen to You!!
第35页,此课件共53页哦
第二节 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性
一、制订身体活动计划的基本原则 二、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运动—耗能3-6倍于基础代谢的运动 剧烈运动—耗 能6 倍 于基础代30页,此课件共53页哦
第31页,此课件共53页哦

第32页,此课件共53页哦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指导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指导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实验指导一、形态测量1 >体重器材: 杠杆秤或弹簧称。

方法:被测者应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只穿贴身短裤<女生可加乳罩或背心),轻轻站立于秤台中央,身体不与其他物体接触,并保持平稳,直至测量完成。

测量者移动游码至杠杆平衡后读数。

2 > 身高器材:身高坐高计。

方法: 被测者赤足,背靠立柱以立正姿势站立,足尖分开60。

,足跟、骶骨正中线和两肩胛间三处与立柱紧贴。

头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使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躯干伸直,两手自然下垂。

测量者站在被测者侧方,轻移滑动游标板贴紧被测者头顶,测量者平视水平压板读数。

二、测量与评价指数法(一> 显示人体各部分长度的指数1. 坐高,身高指数即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反映躯干的长短.(坐高 / 身高>✶100评价: 美国18--20岁平均51.9--52日本18--20岁平均54.1中国18--20岁平均53.9欧美白种人标准: <52短躯干型。

52--53中躯干型。

>53长躯干型.2.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Manou Riers Skelic Index>反映下肢的长短,指数越大下肢越长.[(身高 - 坐高> / 坐高] ✶100评价: 74.9以下超短腿型。

75.0--79.9 短腿型。

80--84.9 亚短腿型。

85.0--89.9 中腿型。

90--94.9 亚长腿型。

95.0--99.9 长腿型。

100.0以上超长腿型.3.肩臂长指数 2倍上肢长 + 肩宽评价: 超过身高为正常4.小腿长指数该指数是反映大小腿的比例[(下肢长 - (小腿长 + 足高>> / (小腿长 + 足高>] ✶ 100评价: 男在95以下,女在96以下即为小腿较长.指数越小,小腿越长.5.跟踺长指数该指数是反映跟踺长与小踺长间的比例[跟踺长 / (小腿长 + 足高>] ✶ 100评价: 男女均在50即为跟踺较长.指数越大跟踺愈长.(二> 显示人体各部分围度的指数1. 艾利斯曼指数:胸围 - 1/2身高评价: 据国外资料报道:>0胸廓发育良好。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

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一、说明(一)大纲依据根据上海体育学院2003年制定的教学一览中教学计划制订本大纲。

(二)适用对象、总时数和学分数适用对象为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教学时数为32学时,2学分。

(三)编写大纲的指导思想和执行大纲的注意事项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是一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体育活动和健康、健康评估、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人体测量的内容与方法、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身体成分、心肺机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腰背部的功能、健身运动指导、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等。

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体育健身、教学和训练过程中主要身体机能及形态的测量方法及其正确的评价。

能为个人、团体和社区的体育活动参加者提供体育锻炼方面的科学指导,促使他们从事积极的、有规律的适量的运动锻炼。

三、教学内容安排(形式和时数分配列表)四、内容纲要及基本要求(一)绪论健康和体适能掌握体适能的概念、各组成要素;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含义;熟悉生活方式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了解体育活动和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影响体适能和健康的因素;体适能测评的发展简史及趋势。

(二)健康评估掌握为不同健康水平的体育活动参加者制订运动计划的原则;掌握运动中医学监督的基本原则。

熟悉了解运动医务监督的具体操作(三)测量评价的基本理论掌握测量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的概念及分类;熟悉测量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的检验方法;熟悉评价的基本形式;了解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的影响因素。

(四)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掌握各种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了解能量消耗单位表示的意义。

(五)身体成分掌握体重和身体成分对健康的影响;掌握身体形态的测量内容。

熟悉身体成分、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了解能量平衡在减体重和维持体重过程中的作用;了解身体形态测量的意义。

(六)心肺机能及其改善掌握运动锻炼中的超负荷原则和特殊性原则。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第一章 绪论

健康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第一章 绪论
剧烈运动会增加 心肌梗塞和猝死 的风险。
激烈运动引起 死亡,多与先 天性心脏缺陷、 心肌炎有着密 切的联系。
解决这类问题 的关键是在开 始运动前,进 行有针对性的 医学检查和运 动负荷试验。
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预防
根据ACSM 和AHA 的声明,降低较大强度运动中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策略包括:
1.专业健康护理人员应了解运动相关事件的病理基础,从而可以对参加体力活动的 儿童和成年人进行大致评估。 2.体力活动活跃的个体应了解心脏病的前驱症状并在类似症状出现时及时寻求医学 治疗。 3.高中和大学运动员应接受有认证的专业人员进行的运动前筛查。 4.运动员应了解其心脏状况或通过已有指南在竞赛前对家族史进行评估。 5.健康护理机构应确认其工作人员接受过处理心脏急诊的训练,并有专门的计划及 相关急救设备。 6.对于体力活动活跃的个体应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能力、日常活动水平和环境来调 整他们的运动计划。
人类致死原因越来越多的与生活方式相联系。
对健康认知的改变 03
早期免于感染性疾病的浅析以防止过早死亡→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与健康
调节和改善生理机能,促进健康
稳定和积极的情绪
不良的心理情绪
生理机能紊乱,疾病发生
生活方式与健康
身心健康的实践
基本的健康目标
社会方面 身体方面 情绪方面 职业方面 智力方面 环境方面 精神方面
第三节
终身体适能计划与健康
预期寿命与生理年龄
衰老
预期寿命与生理年龄 问卷调查表
未来体适能目标
实施健身计划之前确 定各健康体适能要素 的状况。
选择一个或两个构成 要素,作为未来两个 月内努力完成的目标 。
实施计划两个月后, 对健康体适能的各项 要素进行再评估和记 录。

(完整word版)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考试复习资料(最新版)

(完整word版)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考试复习资料(最新版)

1.测量的可靠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者使用相同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体适能:从体育学角度评价健康的一个综合指标。

指机体有效与高效执行自身能的能力,也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

3.体型: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4.测量的有效性:所选择的测量手段在测量欲测对象时的准确性程度。

5.测量的客观性:不同测试者或同一测试者对同一受试者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6.百分位数法:以大样本调查资料的中位数为基准值,以其它百分数为离散距进行分等级评价的过程。

7.身体成分:是身体脂肪含量和非脂肪组织分别占体重的百分比。

8.BMI:体重指数,是一个参照个体的身高来评价其体重是否合理的简易指标。

9.测量与评价:测量是将一些可以测得的物理量、非物理量转换为数值或记号,进行资料汇集、信息收集的过程。

评价则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分析作出价值判断,赋予被测量事物某种意义的过程。

10.骨龄:是儿童少年骨骼发育(钙化)程度,同骨发育标准比较求得的发育年龄。

11.靶心率:通过有氧运动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时有效而且安全的运动心率范围。

12.热价:1克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13.氧热价:机体每消耗1L氧所能够产生的热量。

14.运动风险:运动训练和体适能测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包括运动损伤、诱发心血管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15.生活方式:人们长期受一定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思的反映。

16.基础代谢率:机体在静息状况下为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热量。

17.超负荷原则:要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运动者所做的运动必须达到某个基本阈值,即运动量的最低要求要超出平常所习惯的负荷。

18.上肢长: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19.跟腱长: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

填空:1.身体形态测量内容主要有体格、体型、身体成分、身体姿势测量2.上肢全长是测量肩峰点至中指点的垂直距离3.上臂部皮褶厚度的测量部位是肩峰与上臂后鹰嘴连线中点与肱骨平行4.身体成分测量方法水下称重、皮褶厚度、超声波,常以水下称重为效标,而皮褶厚度适于群体测量。

体适能评估五大标准

体适能评估五大标准

体适能评估五大标准
体适能评估有五大标准,分别是:身体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耐力、柔软素质、瞬发力。

以下是对这五个标准的介绍:
1.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
保持在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有重要意义。

2.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
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3.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
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4.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
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5.瞬发力:指反应时间,是其他体能(速度、反
应时间、肌力、敏捷性、协调性)的综合表现。

反应时间好,应付危机处理的能力较佳。

这些标准对于评估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运动和健康计划。

体适能方法

体适能方法

1、常用的体适能评定方法2、常用体适能训练手段与方法一、灵敏的评定方法140灵敏是指人体在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的变换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与速度、力量、体型、疲劳和神经类型等因素有关。

这种能力1力量练习都属于这种力量练习方法2、动力性退让收缩练习方法是指肌肉在拉长状态下以远端固定收缩克服外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

跳深练习和有水平速度的单腿连续跳跃、双腿跳跃练习都可以很好的发展这种练习方法。

3、等动力量练习方法li是指在等动力量练习器械上进行的肌肉抗阻力始终恒定的力量练习方法。

它被认为是发展最大力量和避免受伤的最好的力量训练方法。

4、超等长收缩练习方法是指肌肉在外阻力作用下在缩短中被拉长,进行超等长收缩。

例如跳跃运动员起跳腿伸肌群在脚着地时就是这种收缩。

5、静力性练习方法是指不改变肌肉长度、张力变化的力量练习方法。

67手段12345、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手段各种徒手的蹲起、跳起、跳跃、跳台阶等力量练习6、利用专门力量训练器械的练习手段利用各种综合、单一功能的、专项的力量训练器械进行力量练习7、电刺激力量练习手段二、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方法1、持续训练法是指较长时间内以一定的强度持续工作的练习方法。

2、间歇训练法在一定训练时间内,严格规定练习的强度、练习的间歇时间和恢复心率的练习方法。

3、重复训练法456手段:耐力素质12345无氧耐力12、原地或行进间车轮跑3、高抬腿跑转加速跑4、间歇后蹬跑5、反复跑有氧耐力1、规定时间跑2、规定距离、时间跑3、变速跑4、重复跑5、越野跑三、发展速度素质的基本方法12采用强化3可4手段:123、俯卧撑听信号跑4、听信号转身起跑5、听枪声起跑发展动作速度1、听口令或节拍器摆臂2、原地快速高抬腿或支撑高抬腿3、仰卧高抬腿4、悬垂高抬腿5、快速小步跑发展移动速度的手段1、小步跑转加速跑234518秒,重复6—82手段12、利用轻器械练习利用短棍、绳、橡皮筋等做拉伸练习3、利用外部阻力练习利用同伴的助力、重力等做拉伸练习4、利用自己体重的练习悬垂、摆、震等练习5、利用专项器械的练习利用体操器械、投掷器械、武术器械等做拉伸练习6、发展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踢、摆、压、转、绕环、屈伸、震等灵敏性基本方法1234567手段123451、协调性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但具有较强可塑性2、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训练协调性,动作越复杂,动作难度越大,越要加强协调能力的训练3、无论何种项目,都可利用体操、技巧、弹网、舞蹈、健美操、球类等项目的技术动作发展本专项的协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专题体适能与国民体质健康体适能的类别行为修正健康体适能计划心肺管理肌力与肌耐力肌肉柔软度营养与身体组成测量与评价的三性理论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身体发育评价体适能常用的统计处理方法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论文撰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国国民体质监测1995—2005年10年间,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福建省城乡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有明显的提高,增加的幅度远远超过了“平均每10年身高增长1cm、体重增加0.5kg”的世界范围内人群平均增长速度。

(2)身体形态的发育基本符合一般规律,男女形态发育基本上经历了两次交叉。

(3)身体发育匀称度有所改善。

它预示着,福建省近10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得到提高,“豆芽菜”体型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4)福建省学生身体形态生长速度有整体加速趋势,突增期开始的时间、突增高峰出现的时间和突增期结束的时间有所提前。

(5)身体素质中城乡男女学生速度素质、城市学生爆发力素质总体水平提高。

(6)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大幅度下降。

城乡男女生的群体营养状况大幅度提升,都出现分布曲线明显右移的趋向。

(7)学生低血红蛋白的检出率大幅下。

(8)学生牙齿保健状况显著得到改善。

1995—2005年10年间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1)身体形态发育的城乡学生差异依然存在。

近10年来,福建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乡村显著低于城市。

(2)身体机能(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水平显著下降。

伴随着城乡男女生身体生长水平总体的提高,2000-2005年福建省学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的总体水平却全线下跌。

(3)乡村学生爆发力素质总体水平下降;近5-10年来,男生斜身引体、引体向上成绩总体水平下降,近5年来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总体水平下降; 1995-2000年城乡男女学生立位体前屈成绩总体水平下降;反映耐力素质的小学生50X 8往返跑、1000米跑(男中、大学生)、800米跑(女中、大学生)的总体水平下降,说明福建省城乡男女学生的心肺功能在逐年下降,而心肺功能不善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原因,因此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4)屈光近视已经发展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

从性别来讲,尤其是女生,从地域来讲,尤其是城市的学生屈光近视严重。

(5)肥胖学生大幅度攀升,尤其是城市大学女生。

2000—2010年10年间,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身体形态机能大部分素质(速度、下肢爆发力、柔韧性、耐力)营养不良检出率乳牙与恒牙的患龋率城乡女生肥胖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000—2010年10年间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城乡差异依然存在身体形态生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肺活量/体重水平落后于9.5期间水平力量耐力素质下降屈光近视率上升低血红蛋白的检出率上升男生肥胖率上升体适能与国民体质健康◆概念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身体健康:指个体处于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了解营养、环境、疾病预防等知识,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强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保持性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和被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个体的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顷应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

本《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和发展运动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高中学生具有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要求高中学生获得和应用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所需要的体能。

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兴运动类项目:新兴的运动类项目是指国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二者区别*体质表示一个人身体方面的内在机能和由这些机能所决定的现实状态以及综合反映,外延较小,范畴较窄,具有长期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健康表示一个人身心、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外延较大,但健康的状态通常是短期的,具有流动性、易变性等特点。

*体质是身体状况和身体能力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健康表示一个人对自身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自我感觉和这方面的实际状况的一致、符合,是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体质是一个中性词,它只表示一个人身体的客观状态及实际能力,而不表示一个人的本质。

健康是一个褒义词.如果—个人健康,除了说明他有较好的体质外还表示他勇于进取,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是对一个人各个方面积极认可。

*评价体质状况多可定量,通过对各项测试指标的评定来确定一个人的体质状况,也可作一定程度的定性评价,如根据一个人的形态结构,运动能力等来评价。

健康状况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从体质与健康的内涵来看,健康要比体质高一个层次,即健康包含体质,而体质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

健康是目的,体质是手段,我们通过身体锻炼和医疗保健,使体质得到增强,但最终的目的却是改善自己的健康状态,使生活更幸福。

二者联系*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

失去了良好的体质,健康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首先必须有良好的体质;健康是良好体质的归宿和最终目标。

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增强体质,最终是为了增进健康,享受生活。

*从体质与健康的外延来看,健康内在地包含着体质,体质只是健康的一个方面,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具有一致性,增强体质最终是为了增进健康,增进健康是人们的最终目标。

*体质与健康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并非线形关系.体质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健康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体质,就表示他有良好健康的可能性,或者说,他可能会有较高的健康水平,因为较高的健康水平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质基础上的,但有良好的体质却未必就有健康,健康与体质并不成正相关。

健康与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质的强弱。

同是健康的人,其体质可能干差万别;体质差不多的人,其健康状况也可能大相径庭。

◆健康四维观☆身体健康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吃得快便得快☆心理健康*良好的个人性格*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健康五维观1 身体健康(1) 身体健康不仅指无病,而且还包括体适能。

(2) 体适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

(3) 亚健康亚健康阶段轻度身心失调状态潜在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亚健康在不同人群的表现年龄地区个性特征2 情绪健康情绪稳定性: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

3 智力健康其指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大脑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4 精神健康其指理解生活基本目的的能力,以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体的能力。

5 社交健康其指形成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此能力使其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

1 生理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2 生理异常或疾病引起心理或行为方面疾病3 心理健康影响生理体适能的类别◆良好体适能的相关因素☆体能通过体育锻炼获得。

☆体能的保持与长期的锻炼密不可分。

☆体能与科学的饮食方法、良好的口腔卫生、足够时间的休息和放松相关。

体适能的分类1 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适能2 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竞技体适能1 速度快速移动的能力。

2 力量短时间内克服阻力的能力。

3 灵敏性活动过程中,快速而准确地变化身体移动方向的能力。

4 神经肌肉协调性反映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和平衡觉与熟练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5 平衡运动或禁止站立时保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

6 反应对某些外部刺激作出的生理应答。

健康体适能1 心肺耐力: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

2 柔韧性: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3 肌肉力量:一块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

4 肌肉耐力:一块肌肉或肌肉群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肌肉收缩的能力。

5 身体成分:包括肌肉、骨骼、脂肪和其他成分。

行为修正◆遗传因素☆形态☆机能☆体能☆疾病◆后天因素☆环境*自然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1) 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营养适宜、消除不良习惯及控制精神压力。

2) 我国几种主要死因与四类因素的关系3)健康的生活方式俄罗斯:经常运动+情绪稳定+合理饮食健康长寿= 懒惰+烟+酒美国:每天有规律的三餐每天吃早餐每周三次适量运动不抽烟保持适当体重保持适当睡眠不喝或少量喝酒情绪稳定*消极情绪忧郁、焦虑、愤怒、紧张、怨恨、悲伤.❑植物性神经紊乱.❑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积极情绪愉快、高兴*自我调节✓自尊心✓调整期望值✓转移注意✓角色互换✓提高自我修养✓权衡利弊◆体育锻炼的健康益处☆预防心血管病☆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骨裂☆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型☆减缓心理应激☆延年益寿◆体育锻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知晓自己目前的体能与健康状况2 了解自己的锻炼动机3 设置锻炼目标的关键在于:设置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写下锻炼目标,并放在每天看到的地方。

设置的目标应是可以测量。

设置可达到的目标。

设置达到目标的具体日期。

当实现一个目标后,设置另一个可达到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