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精细赏析完整版
天净沙秋思的古诗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古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c7b9d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4e.png)
天净沙秋思的古诗翻译及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是否了解它的翻译和想要表达的意境呢?这首古诗的翻译和赏析已经整理好了。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天净沙秋思的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及翻译原文天净沙·秋思枯藤②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一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比较明显的特点是:1.简约与深细相依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
《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天净沙·秋思》译文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b091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a.png)
《天净沙·秋思》译文赏析《天净沙·秋思》译文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净沙·秋思》译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净沙·秋思》译文赏析篇1《天净沙·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天净沙·秋思》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天净沙·秋思》注释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⑵复恐:又恐怕;⑶行人:指捎信的人;⑷临发:将出发;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天净沙·秋思》译文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天净沙·秋思》赏析一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abcb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f.png)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露凝沙上雁声低,古木村南谢绝人。
寒腰缠雁雪,黄蘼妆台凤,晓烟疏带纱窗四。
酒斟影销思碧苔,语断黄泉百尺台。
千山晓为血溅狐颈斩,万木秋穿黄泉埋。
芦花净土官渡河畔,有冢皆无名。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首辞章。
这首诗以天净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中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杀戮和无名英雄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凄美的秋天景色。
诗人以露凝沙上雁声低为入景,通过描写古木村南谢绝人,展现了天净沙的寂寥与荒凉。
诗中的寒腰缠雁雪、黄蘼妆台凤、晓烟疏带纱窗四等描写手法娴熟,气氛凄美。
接着,诗人以酒斟影销思碧苔、语断黄泉百尺台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思索。
通过这种寓言的手法,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表达了
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无法挽回的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
黄泉、百尺台等象征性的词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几句,“千山晓为血溅狐颈斩,万木秋穿黄泉埋。
芦花净土官渡河畔,有冢皆无名。
”通过对战争和无名英雄的描写,使整首诗带有一种深沉的哲理与悲壮。
这些描述反映了作者对战乱和杀戮的痛心,以及对那些无名英雄的纪念和怀念之情。
总的来说,《天净沙秋思》通过对天净沙秋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的流转、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战乱和无名英雄的纪念之情。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9d5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c.png)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原文: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对名都语重深,只有香如故。
总胜欢笑今古里,晓风残月白云低。
更无人处那堪薄,云淡风轻近午时。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绝词。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词的开篇写下了秋天的景象:“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诗人借景抒怀,将秋日的丰收与凋零描绘得淋漓尽致。
草色烟光残照,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了远方,细细品味着这个季节的变化。
然而,无言谁会凭栏意,诗人的心事只能自己品味,而无法述说给他人听。
接下来,诗人着墨于“名都”,通过对名都的描绘,深化了诗的意境:“拟对名都语重深,只有香如故。
”名都指的是世态炎凉的都城,表达了诗人的欲言又止,将自己的思绪与情感倾诉于名都。
而“香如故”,则带有浓郁的怀旧之情,让人感叹岁月的流转。
下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总胜欢笑今古里,晓风残月白云低。
”诗人虽然生活在繁华喧嚣的环境里,但内心却感到孤独和落寞。
总胜欢笑今古里,虽然四周一片欢声笑语,但其中却无法填补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晓风残月白云低,诗人通过对风、月、云这些象征性的意象的运用,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之感。
最后一句“更无人处那堪薄,云淡风轻近午时。
”诗人感叹着人事无常,岁月荏苒。
更无人处那堪薄,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奈和寂寞。
云淡风轻近午时,则是对光阴易逝的叹息。
这句话既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天净沙·秋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内疚与思念之情。
通过对词中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表现了孤寂、荏苒和无奈的情感。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诗人成功传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使得这首词成为了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品味的空间。
【古诗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8285cacfc789eb162dc867.png)
【古诗词】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接下来分享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0d77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a.png)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及全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f6ae7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a.png)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是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出自《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⑵,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全曲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
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的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画面。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5def3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6.png)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⑵,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全曲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
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的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画面。
《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
![《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c52be4de80d4d8d05a4f7e.png)
《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天净沙·秋思》翻译赏析《天净沙·秋思》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马致远。
其古诗全文如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落日西下,断肠人在天边。
【前语】《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发明的小令,是一首闻名的散曲著作。
此曲以多种景象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边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苍凉的布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荡天边的游子在秋天怀念故土、倦于流浪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特别,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总共列出九种景象,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言语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抑扬有致,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
⑵枯藤:干枯的枝蔓。
昏鸦:傍晚时的乌鸦。
昏:傍晚。
⑶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巴望。
⑷古道:陈旧荒芜的路途。
西风:冰冷、萧条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⑸断肠人:描述悲伤沉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流浪天边、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边:远离家园的当地。
【翻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休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周围有几户人家。
在陈旧荒芜的路途上,秋风萧条,一匹疲乏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落日向西慢慢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流浪在天边。
【赏析】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因为元统治者实施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向未能实现志愿。
他简直终身都过着流浪无定的日子。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实现志愿,穷困失意终身。
所以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很短,总共只要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苍凉动听的秋郊夕照图,而且精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我国古典诗篇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融合中构成一种苍凉悲苦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篇非常考究意境的发明。
意境是我国古典诗篇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形融合、心物合一。
《天净沙秋思》原文注释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ba230ffab069dc512201cc.png)
《天净沙秋思》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①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曲牌名。
②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家。
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以断肠人
触景生情组成。
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
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
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
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
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
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
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净沙秋思被喻为秋思之祖,用了白描的手法,创造典型的环境,能够烘托出那种思乡感情。
天净沙秋思原文与翻译的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原文与翻译的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c1a823d15abe23492f4d39.png)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是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⑵,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哀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黄昏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土的地方。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土、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前两句中并无行路者本人,是以对途中景物的描写引起路人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一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359441a45177232f60a242.png)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导语:《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欢迎阅读!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赏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
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更被王国维称赞其秋思为小令之最佳者。
《天净沙·秋思》鉴赏
![《天净沙·秋思》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84083b5dd36a32d72758196.png)
《天净沙·秋思》鉴赏导读:《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5f0d28c114791711cc7917f3.png)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翻译/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赏析/鉴赏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eb64d64693daef5ef73d63.png)
《天净沙·秋思》翻译及赏析《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诗词曲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每一个诗词曲作品,都是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今天,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赏析: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与此曲感情比较相似的还有杜甫一首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
《天净沙秋思》精细赏析
![《天净沙秋思》精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38e9e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3.png)
《天净沙秋思》精细赏析天净沙①·秋思XXX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
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⑤。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词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③XXX:瘦的马。
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
④断肠人:悲哀、伤心极度者。
⑤天涯:天边。
涯,边际。
译文:XXX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XXX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一:这是XXX小令中最著名的一只,被称为“秋思之祖”(XXX《中原音韵》),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愁思。
这支散曲凝聚着作者长期的人生体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寂寞愁苦的情怀,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个骑着XXX漂泊天涯的征人。
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走在荒僻的古道上。
“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气氛,从正反两个方面牵动着游子的愁肠,引起他无限乡思。
“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团体上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一切景物也都有了下落。
这支小令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达情。
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组景物组成的画面来表达。
作者把愁思融进门面,甚至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企望的目光,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惫憔悴的身影。
作品的主题就通过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
散曲的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而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特别是开头三个“鼎足对”,由九个名词、九种景物组成,毫无雕琢,也不用动词和关联词语加以连接,而意境自现。
构成了一幅幅可资想象的画面,视觉形象特别鲜明。
赏析二: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言语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3篇)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6062f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0.png)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3篇)《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1一、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参考注释:①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曲牌名。
②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家。
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三、赏析: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净沙·秋思被喻为秋思之祖,用了白描的手法,创造典型的环境,能够烘托出那种思乡感情。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马致远(约1250—1324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年轻时热衷过功名,但仕途并不得意,后隐居杭州。
他工于杂剧,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孤雁汉宫秋》等。
《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及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d8efc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f.png)
《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及赏析《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及赏析引导语:《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学过,亦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接下来是店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欢迎阅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在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而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
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却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
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精细赏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天净沙①·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③。
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⑤。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曲子,套数由同一宫词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
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③瘦马:瘦的马。
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
④断肠人:悲哀、伤心极度者。
⑤天涯:天边。
涯,边际。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一:这是马致远小令中最着名的一只,被称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作者深沉的愁思。
这支散曲凝聚着作者长期的人生体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寂寞愁苦的情怀,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是那个骑着瘦马漂泊天涯的征人。
此时,他正迎着寒凉的秋风行走在荒僻的古道上。
“枯藤老树昏鸦”的荒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温暖气氛,从正反两个方面牵动着游子的愁肠,引起他无限乡思。
“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点睛之笔,有了它,各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一切景物也都有了着落。
这支小令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景抒情,以景达情。
全部思乡之情都通过一组组景物组成的画面来表达。
作者把愁思融进门面,甚至把抒情主人公及其坐骑瘦马组成黄昏行旅的画面,从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企望的目光,并且可以使人透视到马背上主人公疲惫憔悴的身影。
作品的主题就通过这样一幅秋郊日暮羁旅图展现出来了。
散曲的语言凝炼自然,明白如话,而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特别是开头三个“鼎足对”,由九个名词、九种景物组成,毫无雕琢,也不用动词和关联词语加以连接,而意境自现。
构成了一幅幅可资想象的画面,视觉形象特别鲜明。
赏析二: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
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
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比较明显的特点是:1.简约与深细相依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
《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
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
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
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
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诗言志。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
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
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
“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
《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赏析三:从全诗基调来看,诗中充满了一种悲凉的意味。
诗人眼中满目的苍凉,触目所及无一不撩起沉重的叹息和孤独感。
世界是那么的大可有诗人容身之地啊就算有诗人的容身之地,又可有和诗人交心的人儿啊诗人的处境像是在苍天在穹庐,空间是那样的邈远,又是那样的狭小。
邈远的让诗人眼前的事物独成一体。
他们是那样的相似却要自成一家,留出的空间是让空间来充填吗?多么的虚空,支离成碎片而不能拼凑,即使拼凑也失了整体。
空隙如一个不能愈合的伤疤存在着,这种存在成了诗人心里永远的痛。
“枯藤、老树、昏鸦”两个字一顿,读起来没有要连续的意思,都是衰老,死亡的象征,它们被空间隔绝着,立体存在在时空当中。
枯藤没有攀附在树上,昏鸦也不曾落到树枝上,就这样你是你的悲凉,我是我的肃杀,连这悲也要独自承担,孤独的诗人连流泪的理由也要说与自己来听,这是怎样的一个无声的大无边的世界,能把人的感情吞没在茫茫的时空里。
狭小到诗人生活中的“夕阳西下”,时间的轮回。
诗人的生活像是一个圈,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圈当中,每次的徘徊,即使很短的距离诗人都跨不出这个圈,然而圈外的人也走不进来。
一天的生活终到夕阳收场,纵然肝肠寸断,也无人来怜。
这小圈成了诗人独徘徊的空间。
因无人闯入,而变成天地悠悠的广大,顿觉自己只是属于广大之中的一点,孤独感随之而来,“天涯”也成了小圈的一种替换。
人往往在家里没人时感到原本人多屋小的家一下子变大了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大与小已然没有了鲜明的界限,诗人的孤独也没有了边界,像是波纹荡漾着无限的扩散,悲的意味越加浓厚。
想哭吗想!但是哭在心里,哭不出声,痛苦搁浅在肉体和灵魂上,无法喊出来。
想找人倾诉吗哪怕是个无知觉的人,我想只要是个活生生的人就好,无需他能说话,无需他能回答,只要他能和作者站在同一个空间里就行。
可是太遗憾连这样的人都不存在。
突然有了救济的暖意——“小桥、流水、人家”整个画面一下充满生气。
有了欢快的流水,动态的生机展现在眼前,先前的静态的景物,死寂的味道一扫而快。
人家的温暖让作者的心得到了慰藉。
天总不遂人愿,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莫过于再让你雪上加霜。
看看这小桥,流水,人家,纵然是美好的,但这美好不属于作者,作者还是一个人的孤独。
再反观后路——“古道、西风、瘦马”为什么美的后面藏着埋葬美的杀机,不给作者一点的希望呢?这种劈头盖脸的打击,让作者犹如在大冬天里淋了凉透骨的冰雨,冷瑟的缩在一角,眼前尽是满目的凄凉。
古道是荒凉颓败的对着作者,西风是扫落叶的对待作者,瘦马是将死的对着作者。
这些肃杀似刀锋雪剑严逼着作者,作者没有了退路,被抛弃在茫茫的宇宙空间,独自哀思,独自孤独吧!“断肠人在天涯”啊!马致远这首诗充分体现出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孤独者的欢乐无人分享,忧愁无处述说。
大凡孤独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
无聊者不会孤独,空虚者不会孤独,他们有的是孤单,寂寞。
可是要做一个孤独的人又何其难,做了一个孤独的人又何其悲伤啊!赏析四:青山遮不住悲秋。
秋,易使人悲叹,使人垂泪;秋士悲,秋女怨,九曲回肠的碎心曲,让人揪心。
上段三句二十八字,九个名词为世人绘出一山水长卷,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
而其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细致地描绘出江南的美景,而为人们所熟知。
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融的曲子,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誉,的确委实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