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浅析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浅析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浅析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必要性作者:王冠来源:《法制博览》2016年第12期摘要: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所面临的挑战与德国、法国民法典制定时面临的挑战不可同日而语,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尤其是在这个有着几千年不重视个人人格的封建传统国家,对人的关注与保护愈发重要。

人格权法在民法中的独立成编不仅有助于完善民法的内在体系而且也能在民法上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格权法体系。

众所周知,有思辨能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笔者认为“人之为人”,应然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一切法制的正当性源泉。

溯源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以理性定位“人”的内涵,力图求证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从而揭示人格权最为本质的特征,即人格。

关键词:民法典;人格权;人格尊严;独立成编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5-0262-01作者简介:王冠(1993-),女,满族,辽宁营口人,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一、加强人格权保护的必要性人格权制度逐渐发展成一项新型民事法律制度,虽然在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中的地位并不十分重要,然而随着一百多年的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法治的完善,人格权的地位日益突出。

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而必须具备的人身权利。

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各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即各种新型人格利益被上升为人格权并受到法律严格的保护。

除了传统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自由权、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权利以外,还出现了许多新型人格权例如谈话权、亲吻权、个人情感权。

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窃听电话、信息泄露等现状必须加以改善。

人格权制度逐渐发展成一项新型民事法律制度。

随着一百多年的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法治的完善,人格权的地位日益突出。

国外的许多判例都将这些内容上升为人格权高度地加以保护,我国也要及时加强立法。

二、人格权可以独立成编的理由(一)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完善民法典体系的内在要求民法典体系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规则体系,也可以说是将民法的各项规则有机地组合在民法典中的逻辑体系。

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

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

人格权法能否独立成编我国民法“草案”将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学界对此褒贬不一。

关于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的必要性,支持者给出的理由很多,例如提升人格权法的地位,加大人格权保护力度;突破大陆法民法典的历史窠臼,创新中国民法典立法模式;开发人格权的利用,促进人格利益的合法交易等等。

但我并不赞成人格权独立成编,理由有如下五点:第一,从权利主体看,法人没有也不应该享有人格权,人格权法应当独立成编的观点将明显有违民法典总则与分则之间的逻辑;人格权的客体是人格,人格的含义虽有多种,但作为权利客体的人格是指物质性人格要素和精神性人格要素的结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事实资格,而不是作为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格(权利能力),而法人既不具备物质性人格要素,也不具备精神性人格要素,因而法人自身不具备产生和享有人格权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第二,支持人格权法应独立成编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新类型的人格利益不断涌现,而我国《民法通则》列举的人格权难以保护这些新类型的人格利益,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独立的人格权编,形成一种开放的人格权法体系,不断扩大人格权保障的范围。

从权利类型看,“已经成熟”的人格权只有7种,一般人格权也只需要一个条文就可解决,不需要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第三,从权利的性质看,人格权不是一种支配权,人格权法不必包括人格权的得失变更的规定,条文数很少,不足以独立成编;人格权是一种受尊重的权利,一种人身不可侵犯的权利,而不是一种支配权。

由于人格权不是支配权,导致人格权关系只有发生与消灭,而无移转和变更,权利人既不能将自己的人格权转让给他人,也不得通过法律行为或其他措施加以限制。

而且,人格权的发生和消灭与自然人的出生和死亡是同时进行的,自然人一出生即获得法律人格,也就获得各种生命、身体、健康、名誉等人格权利;在其死亡时,其法律人格归于消灭,其生前享有的各种人格权利也就不复存在。

第四,从权利内容看,人格权的权能更多的体现为消极权能,即排除他人对人格权的侵害或者妨害,内容单薄,难以独立成编;所谓“人格权的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单独设立人格权分编 切实强化人格权保护

单独设立人格权分编 切实强化人格权保护

单独设立人格权分编切实强化人格权保护人格权是人类基本权利之一,它涵盖了个人的尊严、自由、隐私和名誉等方面,是人们自我保护和自我表现的基本法律保障。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人格权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单独设立人格权分编已经成为强化人格权保护的一个必要举措,这一举措能够更好地保护个人的人格权,也能够实现国家法律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一、设立人格权分编的必要性第一,人格权保护的法律地位有待提升。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人格权保护以散见于不同法律条款或有关规定的形式存在。

这种散见的保护形式给人格权保护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和难度,无法针对特殊的人格权问题进行有力措施。

如果单独设立人格权分编,可以更好地落实保障人格权的法律地位,彰显其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人们更加重视人格权,增强其保护意识。

第二,时代发展与科技变革对人格权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们生活在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使人格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涉及到的领域也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

通过单独设立人格权分编,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加强对人格权保护的全面思考和整体规划,让个人的人格权在新时代得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

第三,扩大人格权保护的覆盖面。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中,人格权的保护范围较为狭窄,只涉及到了一些个人基本权利。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人格权保护需求也日益丰富,需要更全面的法律保障。

如果单独设立人格权分编,可以扩大人格权保护的覆盖面,针对个人在各个领域的人格权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规定和保护,为人们的人格权提供更加全面和有力的保障。

二、人格权分编的立法体系和内容人格权分编指的是将人格权保护的法律规定集中放在同一个编篇内,确立人格权保护的法律地位,并规范个人的人格权利。

在立法体系上,人格权分编应设立在《民法典》或《刑法典》或《行政法典》中,作为一个独立分编或章节存在。

试论人格权在民法典体系中应独立成编(吕 健)

试论人格权在民法典体系中应独立成编(吕  健)

试论人格权在民法典体系中应独立成编吕健上传时间:2003-12-19[摘要]: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体系化是民法典的内在要求,但是在如何安排民法典体系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比如在关于人格权在民法典中应该是什么地位以及其能否成为民法典中独立的一编,学者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笔者认为人格权一种重要的人身权,应当在法典中独立成编。

[关键字]:民法典、体系化、人格权当前,正在制定的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就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提交的草案进行了一次讨论。

这是新中国的第四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我们希望这次民法起草工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结果,诞生一部21世纪的、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世界潮流的新型民法。

在历史上,在建国以前中国已经先后有《大清民律草案》、《中华民国民法》,但无论是《大清民律草案》,还是《中华民国民法》都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

因为广大人民群众连糊口都难以为继,根本就不可能去进行投资、购置新房、旅游、以及享受种种民法上规定的自由。

建国以后我们也进行了3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分别是在:1954-1957年、1962-1964年、1979-1982年,但都因为历史的原因或是条件不成熟而中途停止,所以人们对这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的希望便更大了。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有几个理论问题在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人格权在民法典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即人格权能否独立成编问题。

所谓民法典的体系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规则体系,也可以说是将民法的各项规则有机组合在民法典中的逻辑体系。

(1)体系化和系统化是民法典的内在要求,近代意义的法典都是非常的追求体系化与逻辑性的。

我国的正在制定的民法典也要在体系化上下功夫。

以下将从人格权的概念及组成谈起讨论人格权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在民法典中应否独立成编的问题。

一、人格权的概念及组成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固有的由法律确认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权利。

人格权为什么要独立成编?

人格权为什么要独立成编?

王利明:人格权为什么要独立成编?文章标签:民法典编纂人格权人格权法编[ 导语]随着民法典编纂进程的推进,民法典体例的安排备受关注。

一个顺应时代的民法典应当体现人文关怀理念,而人文关怀理念的引入首先就表现在应当将人格权单独作为民法典中的一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在《人文关怀与人格权独立成编》一文中谈到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 内容]一、人格法单独成编彰显了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

人文关怀是当代民法的价值理念,近代民法以交易为中心,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体系被视为以财产权为中心延伸和展开,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是服务于当时交易活动和财富的创造社会需要,在整个民法的价值体系中,意思自治作为单一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民法规则始终。

在此种模式下,人格权始终找不到其应有的位置,或者是处于民事主体制度中,作为自然人的固有权利作出简单规定,或者是作为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作为侵权的一种特殊形态加以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民法人文关怀的内涵日益丰富,地位日益突出,不仅体现于民法的具体制度,而且其对整个民法的外在体系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人文关怀之所以成为21 世纪民法典的时代精神,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对人的尊重和保护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与此相适应,人类自尊自重和追求高质量物质精神生活的意愿在民法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第二,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使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在这一背景下,认为契约自由即可直接导向社会正义的传统观点已严重脱离现实。

如果现代民法中没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加以弥补,将造成更严重的社会不公的问题。

第三,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也对民法人文关怀提出了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民法人文关怀理念发展的新动力。

因此,人格权法独立成编虽然主要是一个立法技术和外在体系问题,但是外在体系会对内在价值体系产生影响,导致内在体系中新的理念的产生和展开,反过来也会使新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人文关怀,得到进一步彰显。

论人格权之独立成编

论人格权之独立成编

论人格权之独立成编作者:包展硕周秀娟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15期摘要:《民法典》施行之前,我国法律对于人格权的规定存在许多空白。

在民法典分则编纂过程中,学界对于如何更好保护人格权、人格权是否应该独立成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的宪法化”所导致的结果,而我国民事立法不采纳德国民法典之进路是国情使然。

在民法典总则部分对各项人格权的内容作出规定,将十分复杂,不符合总则的抽象性特点,而关于人格权保护特殊规则集中规定在人格权编中更为适宜,在人格权编全面、详细规定商品化人格权问题,是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民法“以人为本”的“人法”特点,对我国民事立法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人格权;独立成编;民法典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5-0083-03一、人格权独立成编乃唯一现实之选择《民法典》施行之前,我国法律对于人格权的规定存在许多空白,以至于层出不穷的人格权纠纷难以找到妥善的解决依据,而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格权制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使得本就薄弱的人格权立法愈加苍白无力。

在民法典分则编纂过程中,学界对于如何更好保护人格权、人格权是否应该独立成编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完善人格权立法迫在眉睫。

那么,应该如何完善立法以保护人格权?有三个思路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侵权责任编中解决人格权问题。

作为对世界民事立法影响最大的民法典之一的《德国民法典》,即是通过消极保护方法,在侵权法部分规定了人格权。

国内许多学者提出在侵权责任法中解决人格权保护问题。

但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人格权保护条文真的具有可行性吗?众所周知,侵权责任法是权利救济法,其立法目的是保护各种权利不受侵犯。

侵权责任法的性质与立法目的决定了其内容不是从正面对人格权进行确权,而应该是明确侵权责任。

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各位民法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侵权责任法是救济法,若没有规定主体权利的内容,则有悖于救济位于确权之后这个理论顺序。

关于民法典中有关人格权问题的研1

关于民法典中有关人格权问题的研1

关于民法典中有关人格权问题的研究人格权法属于民法的基本内容之一。

1986年,我国制定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虽然这部法律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民法典,但是在该法律中,第五章也就是“民事权利”这一章是按照民法典分则的体例编制的。

其中这一章的第四节规定了“人身权”,而对于人身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主要规定了人格权,并且是将它作为独立的一节而规定的。

其规定的具体内容包括生命健康权、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婚姻自主权。

同时也采用了对人格权保护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

虽然这种规定在当时并非十分完善,但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新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采用这种形式来对人格权作出规定并予以保护。

毫无疑问,这种开创性的立法给中国民事立法的进步,给中国的人格权立法的奠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人格权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我国学者在制定民法典草案和研究其体例时,学者提出了三种思路:1、制定单独的一编人格权。

由王利明教授牵头、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的一批民法学者起草和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中就坚持的是这一观点。

该建议稿将人格权置于总则编之后,人格法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规定了一般人格权等关于人格权的一般规定。

之后用五章的篇幅,规定了四组具体人格权和其它如人格利益,这五章分别是关于物质性人格权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规定、关于标表型人格权即权、名称权、肖像权的规定、关于评价性人格权即荣誉权、名誉权、信用权的规定、关于自由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以及其他人格利益权的规定2、采用《瑞士民法典》的做法,在民法典总则的“民事主体”部分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主要代表人物为梁慧星教授1,该学者认为,单独编制一编在以往的民事立法中没有先例,且人格权所包括的内容并不多,也会与其他编的内容不协调、不和谐,使民法典缺乏形式美。

所以,单独规定人格权法编的主张不可取。

论人格权独立成编

论人格权独立成编

论人格权独立成编作者:卞京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民法典制定工作的展开,关于民法典的体系问题在学界是众说纷纭,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格权是否要独立成编。

人格权作为一项新兴的权利,在德、法等国家的民法典中规定甚少。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格权制度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因此,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人格权独立成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笔者不揣浅陋,试通过本文论述人格权独立成编。

【关键词】人格权;民法典;独立成编;民事权利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3-0063-03人格权制度作为确认并保护生命、健康、身体、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的民事权利,自上世纪初尤其是经历了二战的屠杀和蹂躏之后,人格权制度逐渐受到各国人民以及立法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民法典体系对于我国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确立人格权法的独立地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人格权的历史与发展(一)国外的人格权发展史在远古社会,对人格权的保护仅限于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但是当时的保护是采取同态复仇的方式。

虽然现在看来是一种相当野蛮的惩罚方式,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下,这算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方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逐渐产生了用金钱赔偿的方式替代同态复仇。

由于金钱的赔偿是由当事人协商确定的而不是法律规定的,因此这种赔偿并不是现代法意义的赔偿而是对受害方放弃同态复仇的相应补偿。

但是不管如何这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为今后建立损害赔偿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自由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强制赔偿制度。

最初的强制赔偿制度也只适用于一些轻微的伤害,对于重伤害以及杀人仍然可以选择赔偿或者同态复仇,直至罗马最高裁判官法才最终确立了对人身健康和生命的侵害完全采取强制性的金钱赔偿方式。

在此之后的查士丁尼《国法大全》规定了对人私犯的侵权之债,这是真正意义上对物质性人格权的损害赔偿的法律保护。

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理由

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理由

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的理由在现代社会,人格权法的独立成编可谓是个大新闻。

你想啊,人格权就像是每个人身上的一层保护膜,没了它,简直是裸奔啊!试想一下,大家每天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摸爬滚打,心理负担不轻,有时真希望有个法律能替自己撑腰。

这一成编,真是及时雨,给了大家一份安心和保障。

说到底,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光明正大地挂在法律的牌子上,不被别人随意侵犯。

为什么要独立成编呢?嘿,这个问题可深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人格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像以前,大家总觉得,哎,反正我就是我,没人会关心我的隐私,结果一不小心,个人信息就被随便买卖,真是让人心里一阵恶心。

独立成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人格权不是小事,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自尊和尊严。

法律有了这个专门的保护条款,大家才会觉得,这个社会对我的存在是认可的,听着就舒服吧?再说了,独立成编还有个好处,就是让法律条款更加明确。

像以前,大家对人格权的认识可能有些模糊,甚至有些人连自己的人格权是什么都搞不清楚。

现在独立成编之后,法律上对人格权的定义、保护方式都变得清晰了,让人一看就懂。

这就像是把一团乱麻理顺了,明明白白的,让人心里有底,不会再有那种“我该怎么办”的迷茫感。

再往深处想,独立成编也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你想,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法律的变化,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相当于给社会上每个人发了一张明白纸。

大家都知道,侵犯别人隐私、随意抹黑都是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心里自然会有所顾忌。

这样一来,社会风气就会慢慢好转,大家都愿意守规矩,哪怕是一点点的小事,也会变得更加尊重他人。

独立成编后,相关的法律教育也会更加普及。

就像小时候家长总说的,知识就是力量。

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大家对自己的人格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做“傻傻的鱼”,任人宰割。

人们不仅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还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简直是双赢的局面啊!作为法律的一部分,人格权法的独立成编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你看看现在,网络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格权保护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前言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权利和尊严的保护。

人格权则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领域。

人格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效力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其保护也一直是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的方向之一。

在法律的保护下,个人的人格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在实践中,人格权的保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将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以期更好地保护人的人格权。

人格权的概念人格权是指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是人通过法律享有的人格尊严和自由自主的权利。

人格权包括对生命、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的绝对保护权,其中更加重要的是人的人格尊严。

人格权是一种涉及个人尊严和尊重的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的人格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在现行法律体系中,人格权的保护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重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下所示:人格权保护法律不够完善人格权保护法律在国内的立法中尚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法律规章的欠缺和不完善导致现行的人格权保护法律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虽然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人格权的规定,但仍可发现法律上的不完善,如人格权标准难以具体、审判实践误区等。

人格权保护责任难以明确人格权保护责任涉及的主体,包括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其责任难以明确,特别是在一些具体案例中,大家难以确定责任归属。

同时,其执法步骤和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缺乏创新性、及时性和前瞻性等。

人格权保护的权威性有待加强在现行法律体系下,人格权保护的权威性有待加强。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民事纠纷处理、司法实践难度大等问题,使得人格权保护的权威性难以具体化。

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面对现行法律体系下人格权保护的各种问题,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完善法律制度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将有助于完善法律制度,增强人格权保护法律规章的严谨性和具体性,使之更好地保障公民的人格权。

独立的人格权编,能够更准确地体现民事纠纷和劳动用工等问题提升人格权保障力度,帮助诉讼当事人在司法实践中获取更好的权利保障。

论民法典中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之必要性

论民法典中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之必要性

法学研究法制博览2019年07月(上)论民法典中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之必要性金桐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随着《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人格权法是否应当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是当下学界热议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人格权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同时,人格权法律也应当脱离民法典总则,独立成编,应当认识到,在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人格权不仅仅是身份利益的体现,同时也具有财产价值。

《草案》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新思路,同时也有部分制度需要加以完善。

人格权法独立成编,是创新同时也是挑战。

关键词:人格权;民法典;独立成编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9-0075-02作者简介:金桐(1994-),女,兰州大学,法律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一、人格权的概念及相关的争论(一)法理角度的人格权概念解析梁慧星教授曾经提出,人格权的概念具有不可定义性①。

笔者认为,人格权的确具有抽象性,比较难以作出十分贴切又通俗的定义,但这并不是说这一概念是不可被定义的,学科技术水平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是能够给模糊的概念作出清晰的定位的。

所谓人格权,其实就是一种民事权利,只不过它与人自身密切相关,与债权、物权等权利相比有其独特的属性,人格权的概念需要与以下几个概念加以明确区分。

第一,人格权与人格是不同的。

人格首先是一种资格,是人之为人,所拥有的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和能力。

其次,从客体角度来说,人格也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是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的②。

人格权就是基于人格基础上,民事主体所获得的从事民事活动、承担民事义务的权利。

有的学者认为,因为人格权与人格密不可分,相伴相生,所以人格权无法独立成编。

这一观点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诚然,人格权的确与人格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重合的,但是,也要认识到,在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的当下,也时常出现二者分离的现象,比如人体器官的定性问题。

王利明:对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的三点看法杨立新:不能因为有争论就放弃人格权独立分编

王利明:对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的三点看法杨立新:不能因为有争论就放弃人格权独立分编
王利明:对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的三点看法杨立新:不能因为有争论就放弃人格权独立分编
免责声明:本刊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觉侵权,欢迎联系小编!王利明:对人格权法独立成编的三点看法中国法学创新网 王利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民法典编纂的体系问题,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已经明确宣布:在民法总则制定之后,将要制定合同、物权、婚姻、继承、侵权责任等编。关于分则的体系,有人问是不是借鉴了德国民法典体系,实际上我们和德国是不一样的,我们把侵权责任和债法分离,所以实际上侵权责任单独一编,和德国民法典的体例是不一样的。这里特别用了一个“等”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张荣顺副主任在民法总则通过之后,在会议上一再强调,“等”字这个含义,就是说关于分则究竟制定几编,还没有最后定论。张荣顺副主任讲,也可能是七编,也可能是八编,究竟是多少编,也希望学者提出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个“等”字确实值得研究,即使把这个“等”字去掉,民法典确定为六编。即使最后颁布通过了,它的体系未来还是需要与时俱进。 法国民法典曾经是三编制的代表,但是最近法国民法典修改突然增加了第四编,把担保单独成立一编。法国曾经是三编制的经典代表,但居然自己否认了三编制,这就是根据时代的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变化。荷兰民法典通过之后,后来也新增加了好几编。 我个人认为,对民法典体系的研究和探讨永远是一个进行时。并不是说法典通过了,就终结对它的讨论,我认为我们作为学者还应当不断研究,这也是当前民法典编纂中的重大问题。据我了解,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强烈呼吁要增加人格权编,而且态度非常坚定,正在拟定独立成编的建议稿。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的有关领导在有关座谈讨论会上都表示支持人格权独立成编。最高人民法院同时还提出要增加知识产权、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作为两编。据我了解,知识产权法学会也强烈呼吁要增加知识产权编,认为民法典如果不把知识产权纳入进来,民法典本身就不能体现时代性,我觉得这个很值得我们民法学界好好研究。借这个机会我还是想谈一下,在民法总则通过之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人格权的立法,特别是呼吁制定独立成编的人格权法,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结合民法总则,我稍微谈一下: 首先,民法总则第二条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做了重大的改变,调换了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顺序,民法调整的对象首先是人身关系,然后是财产关系。这个调换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修改,而是突出了对人身关系调整的重要性,突出了民法对于人身关系的高度重视。人身关系主要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身份关系将来在分则如婚姻家庭、继承中会有所体现,如果人格关系不能在分则里体现,那就不符合第二条的规定。从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体系结构来看,财产关系都已经独立成编,人格关系始终没有体现,这是有缺陷的。 第二,民法总则只用了三个条文来规定人格权,这实际上是为分则人格权独立成编预留空间。从近几十年,许多国家民法典的最新发展来看,虽然人格权没有独立成编,但都大大加强了对人格权的保护。有人认为,民法总则三个条文足够。但民法通则都用8个条文对人身权进行规定,民法通则颁行以来社会发展了30多年,但在我们的民法总则中仅三个条款进行规定。这是否体现进步?值得思考。当然,如果侵权责任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未尝不可。但是侵权责任法很难从人是对姓名权权利内容的限定解释。但这个立法解释不能放到侵权责任法里面,侵权责任法不可能包括此内容。那么我们对人格权的保护怎么能说是做到了全面的、完整的立法保护呢? 第三点,民法总则第一次规定了隐私权、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保护,但是还需要靠分则来进行完善。 其一,民法总则规定了隐私权三个字,但远远不够。21世纪是人格权的世纪,近几十年互联网高科技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利,但有一个共同的副作用,就是给我们带来隐私权威胁。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是技术的发展,但隐私权危险是巨大的威胁,对整个法律是最严重的挑战。不少国家包括美国制定了系统、完善的隐私法,美国的隐私法非常完整;法国民法典第一次修改时就增加第九条,将对隐私的保护作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从第九条可以看出当今时代对隐私的保护非常重要。仅仅隐私权三个字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保护,需要做大量的规定。 其二,民法总则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重大进步,但相关条文只是提到了个人信息的保护,并没有规定个人信息权,迄今为止,有92个国家通过专门法律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大多数国家明确规定个人信息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如果我们的法律不能承认它是一种权利,那么就无法具体规定它的内容,无法将其与其他相关权利相区别,尤其是在未来专门性法律为其提供专门的保护。 有人说:个人信息保护通过行政法保护最恰当,最能够提升保护的位阶。大家都知道,个人信息保护最重要的是确认个人信息权为一项民事权利。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是最有效的方法,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信息安全维护,比如网站或其他机构收集到我们的个人信息之后,有必要采取合理的防护手段,维护我们的信息安全。然而这种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维护完全由政府来做是很困难的,因为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好的办法是,赋予个人一定的权利,同时为保管信息的主体设定相应的义务,一旦权利人发现信息安全与义务人所采取的措施不符,有重大的信息安全隐患,权利人可以直接向义务人请求消除隐患。我认为,这是最有效的信息保护方式。通过政府进行保护,虽不能说毫无作用,但很可能收效甚微。这就需要我们民法详细规定个人信息权的具体内容。 其三,民法规定了数据的保护,然而,对于数据权利究竟系何种权利,尤其是数据中所包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并没有详细说明。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许多机构的主要业务就是收集并处理大量敏感个人信息,然而这里隐藏了许多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的风险。有些人认为,通过匿名化处理,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就能很好地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我认为,技术手段的进步,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个人究竟对数据享有何种权利,尤其是对其中的信息和隐私享有何种类型的权利,这是我们人格权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若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大数据的开发将会带来无法掌控的危险。现在许多地方开始建立智慧城市,需要开放数据,然而哪些数据可以开放,哪些数据不宜开放,同样涉及到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民法总则》规定了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构成了所有人格权的价值基础,它也构成了所有民事权利保护的价值基础。如今改革开放已逾三十年,我们经济总量也已跃升世界第二,人民群众的基本温饱已经解决,让每一个人吃得饱、穿得暖,让每一个人活得有尊严,这是人民群众向往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法典应当承担的社会使命。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应当加强人格权保护的力度,尽量充实人格权保护的规则,尽可能保护每一个人的尊严,使人格权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系王利明教授在民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上的主题发言,内容未经发言人审阅。

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人格权的意识逐渐增强。

在保护人们的基本权利方面,人格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行的人格权法律制度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

因此,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权编,成为了保障人格权的必要手段。

人格权法律制度的薄弱点在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人格权是可以通过多个法律来进行保护的,但由于这些法律的立法部门不同,法律内容的重点和核心不一致,从而导致人格权的实质保护存在缺失。

其主要表现如下:法律难以全面反映人格权的特征针对不同人格权的保护,我国现行的人身、财产、合同等多个领域的法律内含有相关保护条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人格权保护方面的重视。

然而,由于这些法律各自存在于不同法典中,且多数岗位法律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导致法律实施中存在许多不足。

此外,多数法律的调整对象过于狭窄,无法全面反映人格权的特征。

人格权相关法律难以协调运作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相关法律条款难以统一,人格权的保护往往会存在盲区。

前述诉讼过程中,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的人格权遭到侵害,但是要求接受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的任何一种途径,却面临着难以协调运作的难题。

独立成编可以改进人格权法律制度针对现行人格权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独立成编显然具备多项优势,可有效改善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

具体来说,成立一个独立的人格权编,有如下几个好处:有基于全面保护人格权理念的构建机制在独立成编的制度下,人格权的保护将建立在一套全面保护人格权理念的框架下。

这种理念不仅可以建立全球最先进的法律体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从而建立一个具有自主特色的人格权保护机制。

提高维权效率和保护力度人格权编的成立会让维权变得更加易行、即便是对那些较为激烈的案件也可以简便调动。

在多数情况下,只需要提起一个人格权诉讼,在这一诉讼中可以对可能侵害到人格权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保护,让人格权维权的效率和保护力度都得到提高。

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综述

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综述

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综述1. 引言1.1 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综述的背景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是对个人人格权利在法律体系中独立而全面的规定和保护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领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法制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人格权作为个人最基本权利之一,逐渐受到法律的重视和保护。

人格权作为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权利,对于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的背景主要源于对人格权保护的迫切需求和对法律体系完善的期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人权利意识的提高,人格权在法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在现行法律体系中,人格权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对人格权独立成编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规定和保护人格权,成为学术界和法律实践中的热点议题。

本文旨在对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人格权的定义和特点、法律保护、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研究热点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完善人格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和实务指导。

1.2 研究意义人格权是每个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了个人身体、名誉、自由、隐私等多个方面。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于加强人格权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保护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成为必然趋势,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研究人格权的独立成编可以促进司法实践的进步和规范。

人格权在具体案例中往往面临着边界模糊、权利与利益冲突等复杂情形,通过系统研究和规范处理,能够为司法实践提供更加明确和有力的指导。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研究还有利于推动社会公众对人格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人格权的内涵和边界,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权利,从而更好地维护和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的意义重大且深远,对法律体系、司法实践和社会公众都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人格权独立成编研究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通过深入研究人格权独立成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格权在法律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规范和保障公民的人格权。

使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

使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

使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1. 本文概述在深入探讨《使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这一重要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人格权的法律地位及其在民法典中的重要性。

人格权是指个人作为法律主体所固有的、与个人身份密切相关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这些权利是个人尊严和自由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格权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分析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必要性,探讨其在民法典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立法技术完善人格权的保护机制。

通过对现行法律的梳理和比较,本文将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以期为我国民法典的完善和发展贡献力量。

2. 人格权的历史演变古代社会中,人格权的概念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家族、宗族制度。

在这些社会结构中,个人的名誉、荣誉和身份受到重视,这些可以视为人格权的早期体现。

例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家族荣誉和个人名誉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认为维护家族名誉是每个成员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人格权逐渐成为法律保护的重要内容。

在近现代,随着人权观念的提升,人格权开始得到更为明确的界定和保护。

例如,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强调个人尊严和自由,为人格权的法律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民法典开始明确规定个人的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人格权的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侵权等问题日益突出,这要求法律对人格权给予更加全面和独立的保护。

许多国家的民法典对人格权进行了独立成编,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中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人格权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格权被赋予了独立的地位,其内容和保护范围得到了明确和扩展。

未来,人格权的保护将继续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人格权的内涵和外延可能会进一步扩展。

法律将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保护个人在数字时代的基本权利。

论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论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论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一、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一)人格权的概念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以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以及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各种权利。

人格全是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并以独立的人格所应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权利。

人格权具有多种分类,在对人格权的内涵进行界定的最重要的分类是一般人格权与特别人格权。

一般人格权是关于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权利,特别人格权法律就特定人格利益所规定的权利。

(二)人格权的特征分析人格权作为体现公民人格利益的一项权利,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人格权基于自然人出生和法人成立这一事实而取得,与民事主体的存在共始终。

人格权是法律对主体进入社会的资格的确认,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相脱离,不论个人是否意识到这些权利的存在,人格权都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专属权利,只能由每个民事主体自己享有。

在一般情况下,人格权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不可与民事主体的人身相分离。

第三,人格权是维护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必备权利。

民事主体不享有人格权,就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甚至根本不可能作为主体存在。

第四,人格权是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

这种人格利益大都体现为一定的精神利益。

与一般的有形财产利益不同,人格利益是主体行为与精神活动的自由和完整的利益,是以民事主体的精神活动为核心而构成的。

二、现代民法中人格权制度的新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需要,现代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1)人格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地位的凸显。

在传统民事权利体系中,不存在与财产权等量齐观的独立人格权,民事权利仍然以财产权为核心,整个民法基本上基于对财产权的保护而构建了自身的体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权保护的逐步重视,那种把人的存在归结为财产权益的拜物教观念已经过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重视个人感情和感受对于人存在的价值,重视精神创伤、精神痛苦对人格利益的损害。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重要意义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重要意义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重要意义作者:彭勇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33期摘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民法典,民法典从制定到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这不仅是我国民法的一大创新,更是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聚焦于人的精神境界和精神追求,印证了民法的以人为本价值。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意味着什么?公民个人利益保护有哪些新变化?“人格权”版是否规定人工智能转化,人类基因,语音优势等?本文将对人格权进行深入的解释。

关键词民法典人格权编体系结构亮点作者简介:彭勇,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商。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11.182一、案例介绍(一)隐私权案例2014年10月11日,庞立鹏委托陆超登录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网站)订购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去哪儿网”)。

票务代理单位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沙星旅票务代理公司(以下简称星旅)。

去哪儿网订单详情页面显示,登记订购的旅客信息是庞立鹏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联系方式和报销信息均为陆超及其手机号码,以**58结尾。

2014年10月13日,庞立鹏接到一条来历不明的短信,称其原定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

号码不详,也没有类似短信发给陆超。

陆超拨打东方航空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客服人员确认航班正常,并提醒庞立鹏收到的短信应为诈骗短信。

2014年10月14日,东航客服电话向庞立鹏手机号码发出通知,通知航班时刻表调整。

当晚19时43分,陆超再次致电东航客服中心确认航班时间,并告知航班已取消。

庭审中,陆超证明自己购买了庞立鹏的车票并告知了后续情况,并确认了在本案中购买车票时没有保留庞立鹏的手机号码。

东方航空方面表示,庞立鹏可能是东航的常客,因此有了庞立鹏此前预留的电话号码。

庞立鹏向法院提起诉讼,称富纳航空和东航泄露的个人信息包括其姓名、手机号码和以**49结尾的行程(包括起飞时间、地点和航班信息),并声称富纳和东航应承担连带责任。

我国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的法律意义

我国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的法律意义

我国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的法律意义
刘维
【期刊名称】《大陆桥视野》
【年(卷),期】2022()6
【摘要】2021年1月1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中国法治史上里程碑的事件。

其中,最大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就是人格权独立成编。

实践证明,人格权独立成编有效应对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维护了人格尊严,全面保护了人格权,完善了民法典体系,体现了民法注重人文关怀。

【总页数】3页(P70-71)
【作者】刘维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人格权相关立法问题研究人格权独立成编是中国民法典的不二选择
2.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姓名权与其他\"人格权\"的区分\r——兼及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立法建议
3.浅议人格权在民法典中能否独立成编
4.人格权类型化与我国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问题的思考
5.关于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之浅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的必要性
一、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人格权的概念
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以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以及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各种权利。

人格全是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并以独立的人格所应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权利。

人格权具有多种分类,在对人格权的内涵进行界定的最重要的分类是一般人格权与特别人格权。

一般人格权是关于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权利,特别人格权法律就特定人格利益所规定的权利。

(二)人格权的特征分析
人格权作为体现公民人格利益的一项权利,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人格权基于自然人出生和法人成立这一事实而取得,与民事主体的存在共始终。

人格权是法律对主体进入社会的资格的确认,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相脱离,不论个人是否意识到这些权利的存在,人格权都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人格权是民事主体的专属权利,只能由每个民事主体自己享有。

在一般情况下,人格权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不可与民事主体的人身相分离。

第三,人格权是维护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必备权利。

民事主体不享有人格权,就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甚至根本不可能作为主体存在。

第四,人格权是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

这种人格利益大都体现为一定的精神利益。

与一般的有形财产利益不同,人格利益是主体行为与精神活动的自由和完整的利益,是以民事主体的精神活动为核心而构成的。

二、现代民法中人格权制度的新发展
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需要,现代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人格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地位的凸显。

在传统民事权利体系中,不存在与财产权等量齐观的独立人格权,民事权利仍然以财产权为核心,整个民法基本上基于对财产权的保护而构建了自身的体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权保护的逐步重视,那种把人的存在归结为财产权益的拜物教观念已经过时,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重视个人感情和感受对于人存在的价值,重视精神创伤、精神痛苦对人格利益的损害。


(2)人格利益的类型化与具体人格权不断发展。

随着人格权观念的深化,民法理论和实务逐步将一些人格利益确认为具体的人格权利形态。

人格权的保护范围不断拓展,具体人格权不断增多。

(3)隐私权的内涵和外延迅速拓展,在现代民法中日益重要。

沃伦和布兰代斯在最初提出隐私权概念时指出:“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应当受到保护的原则像普通法一样古老,但是该原则也应当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赋予其新的性质和内容。

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化要求确认新的权利。

”因此,他们呼吁应当尽快确认隐私权制度。

(4)人格权的商品化。

商品化的人格权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权与财产权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商业化的利益,任何人侵害这种商品化的人格权,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除了生命、健康、自由等权利之外,几乎其他所有的人格权都可以商品化。

例如,名称可以注册为商标,也可以成为商号。

(5)人格权日益受到国际条约的保护。

人格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有关人权的国际公约所确认的权利都成为人格权存在的依据。

例如,《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

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和攻击。

三、人格权应该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
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是我国民法典草案拟定过程中的焦点,我们制定民法典应当贯彻以人为本,充分注重对个人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保护的精神。

尤其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对人的关注与保护愈发重要。

而民法是权利法,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保障。

民法又是人法,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使命。

人格权独立成编将在法律上确认一种价值取向,即人格权应当置于各种民事权利之首,当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人格利益。

第一,人格权独立成编是符合民法典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

并且认为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典不存在独立的人格权编,本身是有缺陷的。

因为民法本质上是权利法,民法分则体系完全是按照民事权利体系构建起来的。

从民事权利的角度来看,人格权应该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民法的调整对象来看,人格权理所当然独立成编。

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一点不仅得到了立法的确认,而且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两类基本的社会关系,财产关系因民法的调整而表现为各类财产权,而人身关系作为与人身相联系并以人身为内容的关系主要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在民法上应当表现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第三,人格权独立成编,并不会造成原有体系的不和谐,相反是原有体系的完整展开。

如前所述,民法典的分则体系是按照民事权利结构构建的。

将人格权确认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其实还是在按权利体系构建整个民法典的体系,可以说将其
独立既继受了既有的权利体系,又是对这一体系的适当发展。

第四,一旦侵权法独立成编,也就必然在体系上要求人格权单独成编。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我国民法学者大多主张,将侵权行为法单独成编,在民法典中集中规定侵害各种民事权利的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说到底旨在保护各项民事权利,这就需要首先在民法典的分则中具体规定各项民事权利,然后再集中规定侵权的民事责任,从而才能形成权利与责任的逻辑结合和体系一致。

第五,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我国民事立法宝贵经验的总结。

1986年的民法通则在民事权利一章中单设了人身权利一节,这是一个重大的体系突破。

我认为,民法通则关于民事权利一章的规定为我国未来民法典整个分则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在“人身权”一节中,民法通则用8个条文的篇幅对人身权作出了较为系统和集中的规定。

在“公民”和“法人”、“民事责任”中,都有许多涉及对人身权的确认和保护的规定。

在一个基本法中,规定如此众多的人格权条文,这在世界各国民事立法中是罕见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民法通则将人身权与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相并列地作出规定,这在各国民事立法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此种体系本身意味着我国民事立法已将人格权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相并列,从而为人格权法在民法典中的独立成编提供了足够的立法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