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人教版)】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第一课时)-练习题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后提能集训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后提能集训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基础达标]题组一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及群落的物种组成1.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捕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C.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B 【解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种间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活,B错误;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为镶嵌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2020·江西南昌联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答案】C 【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等。

题组二种间关系3.(2020·河北衡水检测)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按蚊幼虫和藻类是捕食关系D.鱼类和按蚊幼虫是捕食关系【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A正确;疟原虫也可以感染按蚊,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按蚊之间是寄生关系,B错误;按蚊幼虫以藻类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C正确;鱼类以按蚊幼虫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D正确。

4.下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A B C D【答案】A 【解析】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A、D符合这一特点,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因此被捕食者个体数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个体数后增加后减少,则A中Ⅰ表示捕食者,Ⅱ表示被捕食者,D中Ⅱ表示捕食者,Ⅰ表示被捕食者,A正确、D错误;B中两种生物呈现“同生共死”的变化特点,应为互利共生关系;C中两种生物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特点,应为种间竞争关系。

2022版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1)

2022版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1)

第1节群落的结构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1.(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月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答案: C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B正确;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C错误;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正确。

2.(2020山东泰安二中高二考试)河里生活着一种和鳑鲏鱼共生在一起的无齿蚌。

当雌鱼快产卵时,就游到河蚌身边,把产卵管插进贝壳缝隙里,将卵产在蚌体内,雄鱼则紧随其后,也把精子产在蚌体内,使卵受精。

受精卵在蚌体内孵化成小鱼,逐渐长大。

当小鱼即将离开蚌体时,蚌将自己的幼子寄存在小鱼的鳃腔中,鱼又成了小蚌的“保姆”了。

小鱼到处游动,待小蚌能独立生活时,便从鱼鳃中脱落,沉到河底,逐渐长大成蚌。

经以上描述分析,无齿蚌种群和鳑鲏鱼种群之间的关系为( )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原始合作答案: C解析:无齿蚌和鳑鲏鱼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彼此不能正常生存,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所以选C项。

3.(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末)判断一个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C.个体体积最大的物种D.繁殖和传播能力最强的物种答案:A解析: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对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是群落中优势种最重要的指标,A符合题意;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有可能是寄生生物,不一定是优势种,B 不符合题意;群落中个体体积最大的物种不一定是优势种,C不符合题意;群落中繁殖和传播能力最强的物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例如细菌、病毒繁殖和传播能力强但不一定是优势种,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2章 2.1 群落的结构 同步练习 (1)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2章 2.1 群落的结构 同步练习 (1)

人教版(新教材)生物高中选修第二册 2.1 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光的利用有关B.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C.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D.植物的垂直分布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在某大型果园中进行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A.草菇和果树的生态位是指它们在群落中占据的空间位置B.该果园群落的丰富度是该群落中各种群的数量之和C.光照、水分等资不均匀分布使该果园的种群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D.果树和草菇的间种提高了对空间和环境资的利用率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稻田中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B.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受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C.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D.捕食者的存在往往有利于降低被捕食者之间的竞争强度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5.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A.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完全相同B.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C.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D.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6.群落的结构广义上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等。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B.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应进行合理密植C.某风景区不同地段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7.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

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5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节群落的结构必备学问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学问点1 群落的概念1.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海洋中的全部鱼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C.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D.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2.[2024·江西上饶高二统考期末]群落水平上探讨的问题不包括( )A.丰富度和空间结构 B.诞生率和死亡率C.物种组成和生态位 D.互利共生和捕食学问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3.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更B.区分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C.群落中的优势种会始终占据优势地位D.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固定不变的B.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物种肯定占据优势C.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群落中全部生物的总数量称为物种丰富度学问点3 种间关系5.[2024·山西高二统考期末]海葵固着于借居蟹的螺壳上,借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借居蟹供应爱护。

以上信息说明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是( )A.原始合作 B.寄生C.种间竞争 D.捕食6.[2024·四川成都高二校联考期末]下列生物之间为寄生关系的是( )A.小狗与其身上的跳蚤B.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C.大豆根与根瘤菌D.以老鼠为食的老鹰和蛇7.[2024·湖北十堰高二统考期末]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关系变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曲线不能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B.图乙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的种间关系C.甲、乙两图表示的生物种间关系可能相同D8.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群落水平结构的形成往往与地形的变更、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因素有关D.引起森林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光照9.[2024·浙江杭州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足球场中低矮的草坪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一片竹林的竹子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C.多边界、岛屿化等特征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群落中植物的水平结构表现为物种的匀称分布10.[2024·青海西宁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于盐碱度等条件的差异会导致群落中的生物呈现镶嵌分布B.在垂直方向上,有的生物可以同时利用几个不同的层次C.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关于群落季节性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动物的迁徙行为与群落季节性变更亲密相关②群落的季节性变更与植物接受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③植物生命周期的季节性是影响群落的季节性变更的因素之一④蝙蝠习惯夜晚活动,蜜蜂习惯白天活动,这是群落季节性的体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削减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13.[2024·湖北武汉试验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生态位表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群落的物种组成[题型一群落的概念]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群落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不包括微生物C.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答案 B解析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A、C正确,B错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D正确。

2.(2020·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C.生态系统 D.生物圈答案 A[题型二群落的物种组成]3.下列有关丰富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B.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C.群落中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D.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称为丰富度答案 C解析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

一个种群只有一个物种,种群中生物个体数目只能表示种群的大小。

4.下列关于群落物种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群落中物种地位与其数量呈正相关B.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基本上是不发生变化的C.群落中物种组成恒定不变D.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答案 D解析群落中物种地位还与其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程度有关,不一定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A错误;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在不断的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中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C错误。

知识点二种间关系5.下列每句诗中所含的生物,不构成种间关系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答案 C解析“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说明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是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不构成种间关系,C符合题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牛羊生活在同一片草原,牛羊会构成种间竞争关系,牛羊与草构成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重难点及练习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 群落的结构重难点及练习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生命观念:植物分层现象的内容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

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位、每种群落特定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2.科学探究: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知识点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群落在01相同时间聚集在02一定地域中03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重要的因素。

(2)称为物种丰富度。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优势物种:在群落中,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往往占据优势。

(4)。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知识点二群落的种间关系1.原始合作(互惠)(1)定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但分开后,各自02也能独立生活。

(2)举例:海葵和寄居蟹。

2.互利共生(1)定义: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2)(真菌和藻类共生体)。

3.捕食(1)。

(2)举例:翠鸟捕鱼。

(3)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4.寄生(1)定义: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

(2)举例:马蛔虫与马;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5.种间竞争(1)定义:09相互排斥的现象。

(2)举例: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与斑鬣狗。

(3)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知识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1)。

(2)决定因素①植物的分层a.,资源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作业课件 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作业课件 第2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8. 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态不同,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图b中3个物种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图a
图b

9. [2023江苏高三阶段练习]群落内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食 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上分化,这种在同一区域,由于种间竞争关系而导致的 对环境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称为同域共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食性相同的两种鸟类是无法在同一区域内长期共存的 B.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生态位重叠度降低 C.菜粉蝶幼虫啃食叶片,而成虫吸食花蜜不属于同域共存 D.同域共存机制有利于维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稳定性
(4)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不__同__生__物__充__分__利__用__环___ _境__资__源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协__同__进__化___的结果。 [解析]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 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 食性相同的两种鸟类可能会发生生态位分化,从而在同一区域内长期共存,可 以同域共存,A项错误;种间竞争可导致相应生物对环境需求发生错位,种间竞争的 结果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生态位重叠度降低,B项正确;菜粉蝶幼虫和成虫属于同一个 物种,菜粉蝶幼虫啃食叶片,成虫吸食花蜜并没有形成种间竞争,所以不属于同域共 存,C项正确;同域共存机制可减缓种间竞争,所以同域共存机制有利于维持群落的 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稳定性,D项正确。
6. [多选][2023江苏徐州校考阶段练习]为了解 大树杜鹃(一种珍稀植物)的群落环境,研究人员 对大树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等 特征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BCD ) 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样方面积应有所不同 C.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 D.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

高二生物同步课课练: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新人教版

高二生物同步课课练: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新人教版

生物同步课课练: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课堂巩固】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种群的___________。

群落的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1)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__________为食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

如_______________。

(2)竞争是指_________生物相互争夺_____和____________等。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___________,有时表现为一方_________,另一方处于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寄生是指一种生物(_________)寄居于另一种生物(____________)的_________或__________,摄取_____________的养分以____________的现象。

如________________。

(4)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_______在一起,相互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3.群落的空间结构:(1)在群落中,各个生物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现象。

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___有关。

这种垂直结构明显提高了群落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练习第1节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题组一群落及其物种组成1.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2.下列哪项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3.下列有关群落和优势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外貌不会随时间发生变化B.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物种丰富度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D.草原群落中羊草占据显著优势,过度放牧会影响羊草的优势地位,不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题组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4.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改变采样的时间不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5.(2022·天津高二质检)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样方法可以求得某植物的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记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题组三种间关系6.下列种间关系对应正确的是()①菟丝子只有缠绕在菊科等植物上才能生存②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都能生存,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一种全部死亡另一种仍能正常生长③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这种异于寻常的生存方式,给双方都带来好处——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地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A.原始合作、寄生、种间竞争、捕食B.种间竞争、寄生、捕食、原始合作C.寄生、捕食、原始合作、种间竞争D.寄生、种间竞争、原始合作、捕食7.如图可以表示种间竞争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8.请判断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9.下列诗句描述的群落种间关系属于捕食的是()A.《紫藤》“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B.《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C.《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D.《凌霄花》“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10.有蚜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基础检查]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A、B两项都没有包含所有生物,C项没有包含细菌等生物,D项包含了全部生物。

答案:D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同一座山的山顶生草甸、山腰长松林、山脚种作物,这种分布主要是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B项正确;不同种类的淡水鱼由于食性不同,占据不同的水层,捕食不同的食物,C项正确;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而常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

答案:A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B.群落中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D.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与地形有关解析: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A项正确;群落中动物的分布受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动物的水平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B项错误;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C项正确;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B4.下列各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 )A B C D解析: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A、D两项符合这一特点。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节群落的结构必备学问基础练1.20世纪80年头初,洪湖由于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2005年通过实行禁止污水入湖,渔民上岸、退田还湖,清除外来物种“水花生”“水葫芦”,复原原有土著沉水植物黄丝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被,投放螺、蚌等综合治理措施,洪湖重新获得了“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等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供应相宜的生存环境C.“水葫芦”破坏水体食物链,杀死底栖生物,变更生物群落水平结构D.藻类能汲取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获得养分而大量生长2.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探讨的问题中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丰富度3.(2024安徽淮南一中段考)南京玄武湖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更,探讨表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pH,而养分盐浓度对玄武湖的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浮游细菌和底层细菌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B.细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具有合理的空间分布C.玄武湖浮游细菌数量越多,生物群落丰富度越大D.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类型和物种组成随季节变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更4.下列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纳样方法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纳标记重捕法C.进行这类探讨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觉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5.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形成林窗。

探讨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

据此图不能推断出(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削减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6.(2024江苏南通联考)大树杜鹃为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因量少而珍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作业含答案

第1节群落的结构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某群落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群落为增长型C.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物种一般不同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不同种群占据着不同的空间和资源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特征,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种群分布、种间关系等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C )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包括多个方面B.生态位也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相同D.生态位越宽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解析: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部分相同,并非完全相同。

3.如图分别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图1可以表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B.图2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C.图3可以表示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D.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种间关系,甲表示菟丝子解析: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寄生关系,甲表示大豆。

4.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D.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解析: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进行调查,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也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中;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5.如图,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

2.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结构(第1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个体视角
系统:彼此间相互 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 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 整体。
器官、系统及功能 萌发发育、开花结果
内环境稳态 稳态的调节 遗传与变异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种群视角
内因
迁入
迁出
死亡 年龄
出生 性比
单独培养Synedra
单独培养Asterionella
虚线表示培养液中硅酸盐含量
混合培养
3.种间竞争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 的现象被称为种间竞争。
竞争—相互抑制
4.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4.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螳螂:母吃公是捕食关系吗? 乌鱼吃掉部分子代,保证优势存活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 集合,叫作Fra bibliotek物群落,简称群落。
视角决定问题
系统:彼此间 相互作用、相互依 赖的组分有规律地 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生物圈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个体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细胞视角
组成细胞的物质 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功能、代谢 细胞的一生 基因表达
不同种类的细胞
A
A.过度放牧导致草原优势物种由羊草变为碱蓬
B.人工林中刺儿菜的数量随林冠层郁闭度而变化
C.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中老龄人口所占比例
D.某种鱼成体和幼体分别生活在水体底层和表层
什么是群落?
问:稻田里的所有生物,能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看物作,一如个大系脐统圆吗扁?螺、中国 圆田螺、苏氏尾鳃蚓、羽摇蚊的幼虫等。在稻田中饲养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 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 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高中生物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新

高中生物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新

群落的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D[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A、B、C项都没有包含所有生物,D项包含了全部生物。

]2.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B[一块农田中的田鼠与杂草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豌豆和杂草会竞争水肥和光照等,B正确;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故D错误。

]3.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 )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C[麝牛是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两项错误。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项正确。

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D项错误。

]4.如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稻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A、B、C曲线所示。

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不同的两种生物,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因此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竞争关系,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是捕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生物学年级高二学期秋季学期
课题第2章第1节群落的结构
教科书书名:《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 年 5 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课后练习
1.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鱼类、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下列实例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
3.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
...群落水平的是()
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丰富度
4.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我国的海南到东北,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
D.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5.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的指标是()
A.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
B.在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
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
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
6.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7.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8.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9.研究人员通过放置阻止鱼类通过的网筛,将一条溪流分成不同河段。

他们将鳟鱼放入其中一些河段(A组),另一些河段未投放(B组)。

10天后,分别统计两组河段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水藻(无脊椎动物的食物)的数量,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这条溪流中的全部生物称为。

(2)据图一可知,放入鳟鱼的A组河段中无脊椎动物的数量较,这与两者的捕食关系吻合。

据图二可知,水藻数量较多的是组河段。

10.为研究更格卢鼠(一种啮齿动物)对其它小型啮齿动物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定若干50m×50m的区域,用围墙隔离各区域后进行实验。

将半数区域中的更格卢鼠移走,这些区域的围墙上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但小型啮齿动物可通过。

另外半数区域保持原样,这些区域围墙上的孔洞较大,更格卢鼠和小型啮齿动物均能通过。

研究者连续记录三年的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研究区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在本研究中,各个50m×50m的区域在选择时应注意,保证研究区域具有代表性。

(2)对比每次捕获的数据可知,与有更格卢鼠区域相比,无更格卢鼠区域内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较,说明更格卢鼠和小型啮齿动物之间存在关系。

(选做)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选做)金合欢树上生活着两种蚂蚁——蚂蚁M和蚂蚁P。

蚂蚁M和蚂蚁P均在金合欢树上筑巢,并从金合欢树上获取营养。

作为“回报”,蚂蚁M能保护金合欢树,使其能抵御食草动物和竞争性植物。

蚂蚁P则没有给植物“回报”。

请回答问题:
(1)蚂蚁M与金合欢树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研究者统计保留蚂蚁和去除蚂蚁的金合欢树上,由病原微生物导致损伤叶片的
百分比,结果如图1;单位面积叶片上的细菌总数,结果如图2。

据图1和图2推测,蚂蚁M能显著提高金合欢树抵御_______的能力,判断依据是________ 。

(3)植物体内水杨酸是一种调节植物抵御病原体的有机物。

为获得支持上述推测的其他证据,研究者进一步检测两种蚂蚁都存在和仅有蚂蚁P时,金合欢树体内水杨酸含量相对值,结果分别为11.26和5.46。

据此推测,蚂蚁M可能通过________,从而保护金合欢树。

【参考答案】1.A 2.D 3.A 4.A 5.A 6.D 7.C 8.B
9.(1)群落(2)少;A
10.(1)群落;随机取样(2)多(高);竞争
(选做选择) A
(选做非选择)
(1)共生
(2)病原微生物侵袭;去除蚂蚁M比去除蚂蚁P引起病原微生物导致损伤的叶片百分比提高更显著,去除蚂蚁M比去除蚂蚁P时,单位面积的细菌总数增加百分比高
【解析】
4. 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项错误;不同群落生物物种数目是不同的,即丰富度是不同的,B项正确;从我国海南到东北,森林群落的物种数目随着温度逐渐降低而逐渐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小,C项正确;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其结构越复杂,D项正确。

8.解析:水稻和青蛙之间不争夺食物和空间,没有竞争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青蛙与稻飞虱之间是捕食关系,故B项正确;病毒V寄生在水稻体内,故C项错误;水稻和病毒V为寄生关系,故D项错误。

(选做选择)解析:分析图a,物种1、2、3相互间共用资源较少,每个物种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也较少,因此种内竞争较激烈,而种间竞争较弱。

分析图b,物种1、2、3相互间共用资源比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但是每个物种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因此种内竞争较弱,其中物种2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最少,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