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源的特性测试

合集下载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实验一:测量光纤耦合效率【实验简介】:光线主要用于通信、光纤传感、图像传送以及光能传递等方面。

由于光纤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线内部的损耗越来越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光源与光纤之间的耦合效率是提高系统传输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光纤特性,种类2.掌握光纤耦合的基本技巧及提高耦合效率的手段3.熟悉常用的耦合方法【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输出光功率:0.78mW光纤输入光功率:1.9mW耦合效率为:0.78/1.9*100%=41.1%【实验思考总结】耦合时,因为起始的光强较弱,用探测器检测效果不明显。

可以先用目测法,观察输出光斑的亮度。

等到达到一定的亮度之后,在接入探测器,观察示数。

调节时,首先调节高度,然后调节俯仰角,最后在调节左右对准度与旋转方向。

实验二:测量光纤损耗【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单模光纤的衰减值,了解测量光纤损耗的常用方法:插入法(实际测量中很多器件的插损、损耗都使用这种方法)。

【实验原理】: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光的注入系统输入到短光纤中,并通过光纤活动连接器与光功率计接通。

首先测量短光纤的输出功率P1,然后通过光纤连接器接入被测光纤,测量长光纤的输出功率P2,则光纤的总损耗为被测光纤的长度为L,则光纤的损耗系数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数据】:光纤长度L:6km波长为1310nm的数据电流(mA)22.5 17.0 7.3P1(dBm) -7.1 -9.9 -13.2 P2(dBm) -9.2 -12.8 -15.5 损耗A(dB) 2.1 2.9 2.5 损耗系数0.44 0.41 0.383 (dB/km)波长为1550nm的数据电流(mA)25.4 16.2 13.6 P1(dBm) -6.9 -10.0 -11.1 P2(dBm) -8.7 -11.9 -12.9 损耗A(dB) 1.8 1.9 1.8 损耗系数0.30 0.32 0.30 (dB/km)实验三:测量光纤的数值孔径【实验简介】:光纤的数值孔径大小与纤芯折射率、纤芯-包层相对折射率差有关。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实验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实验
3.由于光纤表面的随机畸变或粗糙所产生的波导散射损耗;
4.光纤弯曲所产生的辐射损耗;
5.外套损耗。
这些损耗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石英光纤的固有损耗机理,像石英材料的本征吸收和瑞利散射,这些机理限制了光纤所能达到的最小损耗;二是由于材料和工艺所引起的非固有损耗机理,它可以通过提纯材料或改善工艺而减小甚至消除其影响,如杂质的吸收、波导散射等。
2.接上交流电源线,先开交流开关,再开直流开关K601,K602,五个发光二极管全亮。
3.接通数字基带信号产生模块(K40)、光收发合一模块(K20)的直流电源。
4.将光跳线将1310nm光发机与光功率计连接起来。
(dB)(3)
光纤损耗测试实验测试方案:本实验利用剪断法测量光纤损耗,由于光纤的损耗很小,一般为0.2~0.5dB/km,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则至少需要数千米的光纤,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建议使用小可变衰减器来代替光纤进行实验。在后继实验步骤中我们以小可变衰减器代替光纤进行,实验方框图如图6所示。如果实验条件允许则将光纤代替小可变衰减器即可。
8.用光功率计测量此时的光功率P2。
9.拆除小可变衰减器。
10.用光功率计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P1。
11.代入(1)式计算即得光纤损耗值。
12.抬起J502,关闭直流电源,拆除导线。
13.光功率计及拆除扰模器上的光纤,将实验箱还原。
B、光纤弯曲损耗测量
1.连接导线:将数字基带信号产生模块T402与光收发合一模块T201连接。
光纤弯曲损耗测试实现方案:因为光纤1550nm的弯曲损耗大于1310nm的弯曲损耗,本实验测试光纤传输此两种波长时的弯曲损耗,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将一段光
纤连接在1310nm的光发机与光功率计之间,向光发机的数字驱动电路送入一伪随机信号(长度为24位),保持注入电流恒定,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P1,将光纤按图6-7(a)所示方法在扰模器上缠绕,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P2,代入(1)式即可计算出光纤弯曲半径为R1时的光纤损耗。将光纤按图7(b)所示方法在扰模器上缠绕,测得此时的光功率为 ,代入(1)式即可计算出光纤弯曲半径为R2(R1<R2)时的光纤损耗。将1310nm光收发合一模块改为1550nm,重复上述实验。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XX学号时间地点实验题目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关系曲线2、根据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三、实验仪器1、ZY12OFCom23BH1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FC接口光功率计1台3、FC-FC单模光跳线 1根4、万用表1台5、连接导线 20根四、实验步骤1、用导线连接电终端模块T68(M)和T94(13_DIN)。

2、将开关BM1拨为1310nm,将开关K43拨为“数字”,将电位器W44逆时针旋转到最小。

3、旋开光发端机光纤输出端口(1310nm T)防尘帽,用FC-FC光纤跳线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功率计输入端连接起来,并将光功率计测量波长调整到1310nm档。

4、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之间的电阻值(电阻焊接在PCB板的反面),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IR110)。

5、将电位器W46(阈值电流调节)逆时针旋转到底。

6、打开交流电源,此时指示灯D4、D5、D6、D7、D8亮7、用万用表测量T97(TV+)和T98(TV-)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97,黑表笔插T98)。

8、慢慢调节电位器W44(数字驱动调节),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精确到0.1uW。

9、做完实验后先关闭交流电开关。

10、拆下光跳线与光功率计,用防尘帽盖住实验箱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端口,将实验箱还原。

五、实验报告结果1、根据测试结果,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的大小。

光通讯实验报告

光通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光传输的特性。

2. 掌握光通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通讯系统中的信号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

4. 分析光通讯系统中的噪声影响及降低噪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通讯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作为光源,将电信号调制到光波上,通过光纤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将光信号解调为电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光源:激光二极管2. 发射器:光发射模块3. 接收器:光接收模块4. 光纤:单模光纤5. 光纤连接器:SC型光纤连接器6. 光功率计7. 光衰减器8. 光耦合器9. 光纤测试仪10.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四、实验步骤1. 光源调制实验:(1)将激光二极管连接到光发射模块。

(2)将光发射模块连接到光纤。

(3)利用实验软件设置调制信号,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调制效果。

2. 光纤传输实验:(1)将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到光纤的两端。

(2)将光衰减器连接到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之间。

(3)调整光衰减器,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光纤传输效果。

3. 噪声分析实验:(1)将光接收模块连接到光纤。

(2)在光接收模块前加入噪声源,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分析噪声对传输效果的影响。

(3)采用滤波器等方法降低噪声,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降低噪声的效果。

4. 光耦合器实验:(1)将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分别连接到光耦合器的两个端口。

(2)调整光耦合器,观察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验证光耦合器的性能。

5. 光纤测试实验:(1)将光纤连接器连接到光纤。

(2)利用光纤测试仪测量光纤的长度、损耗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源调制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调制信号成功调制到光波上,并观察到光功率计的输出变化。

2. 光纤传输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纤传输效果,并观察到光衰减器对传输效果的影响。

3. 噪声分析实验:通过实验,分析了噪声对传输效果的影响,并验证了降低噪声的方法。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

光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测量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性能参数,并分析影响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一)光的发射光通信中,光源是关键组件之一。

常用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亮度、窄线宽、方向性好等优点,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的通信;发光二极管则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光谱较宽等特点,适用于短距离、低速通信。

(二)光的传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现象。

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可传输多个模式的光,但其传输带宽较窄,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单模光纤只允许传输一个模式的光,具有低损耗、大带宽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高速通信。

(三)光的接收光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用的光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PIN)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PIN 光电二极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灵敏度相对较低;APD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工作电压较高,噪声较大。

(四)调制和解调在光通信中,需要对电信号进行调制,将其加载到光载波上进行传输。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强度调制(I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接收端,需要对光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的电信号。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用到的设备主要包括:1、半导体激光器及驱动电路2、光纤跳线及耦合器3、光功率计4、示波器5、信号源6、误码测试仪四、实验步骤(一)搭建光通信系统1、将半导体激光器与驱动电路连接好,调节驱动电流,使激光器输出稳定的光信号。

2、通过光纤跳线和耦合器将激光器的输出光信号耦合到光纤中。

3、在接收端,将光纤输出的光信号接入光接收器,并连接到后续的电路中。

(二)测量光功率1、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

2、在光纤的不同位置测量光功率,观察光功率的衰减情况。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华北电力大学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华北电力大学
3、CMI解码电路的功能:CMI解码器接收光接收机送来的CMI码,把这种码型变换为单极性非归零码。其设计思路是采用串并变换电路把串行码变成并行码,即把CMI码的每一组00、11或01码中的奇数码和偶数码分离开来,变成奇偶分列的、时序一致的码序列,再用判决电路逐一加以比较,判决输出传号还是空号,从而解出单极性信码。
同组人
实 验 目 的
1、了解光时域反射计(OTDR)的工作原理。
2、掌握使用光时域反射计测量计算光纤长度、衰减、断裂、总回损及熔接、连接器和总损耗等参数。
3、分析光纤的传输特性。
4、了解光纤光缆的结构和学习光端面的处理。
5、掌握光线切割的使用方法。
6、学习掌握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方法。
实 验 原 理
一、OTDR基本原理
二、眼图测试
眼图是在同步状态下,各个周期的随机信码波形重叠在一起所构成的动态波形图,其形状类似一个眼睛故名眼图,它是观察是否存在码间干扰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将时钟输入示波器的通道1、伪随机码的输出接示波器的通道2,缓慢调整示波器的同步旋钮即可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眼图,实际上眼图就是随机信号在反复扫描的过程中叠加在一起的综合反应。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光收端机输出端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估算出光收端机码间干扰的大小,其中:
答:、CMI码的编码规则:A、对于二进制“0”被编码成为前后得A1和A2(A1为“0”电平,A2为“1”电平)两种幅值的电平,每种幅值占单位时间间隔的一半(T/2),即在CMI码中为“01”码。B、对于二进制“1”用幅值电平A1和A2来编码。A1或A2都占满了一个单位时间间隔(T),即在CMI码流中为“00”或“11”码;对于相继的二进制“1”,这两个电平相互交替。这也就是前一个二进制“1”编为A1,(即“00”)则后一个二进制“1”就编A2,反之,前一个二进制“1”编为A2,(即“11”)则后一个二进制“1”就编A1,即在CMI码流中以“00”和“11”信号相互交替。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光纤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光纤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科技学院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20-- 2021 年度第 2学期)名称:光纤通信原理综合实验院系:信息工程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杨再旺王劭龙设计周数:1周成绩:日期:2021年6月实验名称实验一: LED的P-I 特性测量实验仪器光功率计、光纤、直流电流源、LED光源同组人实验目的测量数据,描画LED光源PI特性曲线,求出阈值电流实验原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P-I特性曲线理论上是输出功率与注入电流成正比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使用光功率计和LED光源,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保持实验室温度:20℃),通过改变直流电流来观察输出功率的变化,从而绘出P-I特性曲线。

实验步骤:1.用光纤把光功率计和激光器连接,通电。

2.保持温度为定值3.改变电流的数值观察功率计变化4.绘图实验数据:讨论与结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本次实验,在记录数据的时候由于机器灵敏度太高而测得的数据不是很准确,但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画出了特性曲线,跟理论结果差不多。

实验名称实验二:光纤通信系统的码型变换、波分复用器的性能测量实验仪器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示波器、光功率计,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同组人实验目的记录CMI编译码波形记录测量波分复用解复用器插损和隔离度实验原理CMI编码原理:CMI编码的编码规则是:用交替的"11"和"00"两位表示基带中的一位"1";用"01"表示基带中的一位"0"。

波分复用器性能实验原理:光波分复用器是对光波波长进行分离与合成的光器件,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的一个端口作为器件的输出/输入端,而N个端口作为器件的输入/输出端。

当作为对光波波长起合成作用的器件时,从N个端口各自注入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一个端口处将获得按一定光波波长顺序分开的光波信号;当器件作为解复用器时,注入到入射端的各种光波信号,将分别根据其波长的不同,传输到对应的不同出射端口(N个端口之一).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各端口可以作为输入端口,也可以作为输出端口.实 验 内容 与步骤CMI 编码:1.连接线路,连接示波器 2.分别观察记录原始波形、cmi 编码和译码后的波形。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归纳(参考)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归纳(参考)

实验一用户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户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2、了解实现用户接口电路功能芯片Am79R70的主要性能和特点二、实验容1、掌握用户线接口电路的主要功能2、了解Am79R70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了解接续的原理及其各种语音控制信号的波形三、实验仪器1、ZY1804I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系统1台2、20MHz 双踪数字示波器1台3、机2部4、连接导线20根四、实验原理1、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及其作用在现代通信设备与程控交换中,由于交换网络不能通过铃流、馈电等电流,因而将过去在公用设备〔如绳路〕实现的一些功能放到“用户电路〞来实现。

在程控交换机中,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

根据用户机的不同,用户接口电路可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与模拟相连,数字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终端相连〔如ISDN〕,而在此实验箱中采用模拟用户接口电路。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时最大的压力应是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开展,各种集成的SLIC相继出现,他们大都采用半导体工艺或是薄膜、厚膜会合工艺,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已实现了通用化。

在程控交换机中模拟用户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馈电〕,R〔振铃〕,S〔监视〕,C〔编译码〕,H〔混合〕,T〔测试〕,O〔过压保护〕七项功能。

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ding〕:向用户话机馈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V,环路电流不小于18mA。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损坏电路和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75Vrms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用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灯信号已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源的PI特性测试
y=[,387,,,,,,,,,,,,];
plot(x,y)
xlabel('I/mA');ylabel('P/uW');
title('实验得LD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
gridon;
对实验结果曲线图的阈值电流部分进行局部放大,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进行了光源的P-I特性测试实验,结合了书本上的知识,我对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3)用同轴电缆线将25号光收发模块P4(光探测器输出)连至23号模块P1(光探测器输入)。
2、将25号光收发模块开关J1拨为“10”,即无APC控制状态。开关S3拨为“数字”,即数字光发送。
3、将25号光收发模块的电位器W4和W2顺时针旋至底,即设置光发射机的输出光功率为最大状态;
4、开电,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光源的P-I特性测试】功能。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因为是初次接触,还有些不习惯,从这第一个实验开始对实验箱的每个模块进行熟悉,中间在读数的时候,我们测得的数据波动的很厉害,不能稳定地读数,所以只能取中间值进行采集。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多组数据进行了测量。我们首先由u=(V)测量至u=(V),发现了P-I大致的规律,后又估计在u=(V)左右对应有阈值电流,故又在此范围附近多测量了几组,使最终结果更精确。最后根据我们的数据绘出了实验测得的LD光源P-I特性曲线,曲线与理想情况还有些偏差,我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可能有实验温度的影响和测量过程中读数与记录的误差等,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与理论基本吻合。可以从曲线上看出,阈值电流在左右,阈值功率在左右。
实验步骤: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

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光纤的测试实验报告一、引言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光纤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对光纤进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光纤测试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带宽和衰减等性能指标,以评估光纤的质量和性能。

三、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光纤测试仪、光源、光功率计、光纤连接器等。

2. 实验方法:(1)传输损耗测试:将光源与光纤连接,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光纤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传输损耗。

(2)带宽测试:采用频域反射法(FDR)进行带宽测试,通过测量光纤的频率响应曲线,计算带宽。

(3)衰减测试:使用光源和光功率计,测量光纤在不同长度下的输出功率,计算衰减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传输损耗测试结果:经过多次测试,得到光纤的传输损耗为0.5 dB/km。

传输损耗越低,表示光纤的质量越好,传输距离越远。

2. 带宽测试结果:通过频域反射法测试,得到光纤的带宽为10 Gbps。

带宽越高,表示光纤的传输速率越快,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需求。

3. 衰减测试结果:在不同长度下进行衰减测试,得到光纤的衰减值为0.2 dB/km。

衰减值越低,表示光纤的信号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远。

五、实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本次测试的光纤传输损耗较低,说明光纤的质量较好,适合用于长距离传输。

2. 光纤的带宽达到了10 Gbps,能够满足目前大部分数据传输需求。

3. 光纤的衰减值较小,表明光纤的信号传输效果良好,适用于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光纤的传输损耗、带宽和衰减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可以评估光纤的质量和性能,为光纤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光纤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光纤传输技术成为了信息传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传输具有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传输、医疗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光纤传输的原理和性能,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实验一:光纤传输原理验证实验目的:验证光纤传输的原理,了解光纤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光纤,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

2. 打开光源,观察接收器是否能够接收到光信号。

3. 通过改变光源的强度和频率,观察接收器对光信号的响应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光源工作时,接收器能够接收到光信号,并且随着光源强度和频率的变化,接收器对光信号的响应也相应变化。

这说明光纤传输是通过光信号的传输来实现的。

光信号在光纤中以全内反射的方式传播,通过光纤的折射和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

实验二:光纤传输性能测试实验目的:测试光纤传输的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长度为100米的光纤,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

2. 设置测试仪器,记录光纤传输的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3. 通过改变光源的强度和频率,观察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测试了光纤传输的带宽、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

结果显示,光纤传输具有较大的带宽,能够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传输距离方面,光纤传输的损耗较小,可以支持较长的传输距离。

传输速率方面,光纤传输速率高,能够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实验三:光纤传输的局限性实验目的:了解光纤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实验步骤:1. 将光纤连接到一个强光源和一个接收器。

2. 改变光纤的弯曲程度,观察光信号的传输情况。

3. 改变光纤连接的角度,观察光信号的传输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光纤被弯曲或连接角度改变时,光信号的传输会受到影响。

光纤传输需要保持较小的弯曲半径和恰当的连接角度,以确保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光纤参数测量实验报告(3篇)

光纤参数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纤的基本特性和结构。

2. 掌握光纤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光纤连接、衰减、色散等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纤作为一种传输信息的介质,其性能参数直接关系到光通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本实验主要测量以下光纤参数:1. 光纤长度:通过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量光纤的长度。

2. 光纤衰减:通过插入损耗测试仪测量光纤在特定波长下的衰减。

3. 光纤色散:通过色散分析仪测量光纤在特定波长下的色散。

4. 光纤连接损耗:通过插入损耗测试仪测量光纤连接器的插入损耗。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光纤测试仪:包括光时域反射仪(OTDR)、插入损耗测试仪、色散分析仪等。

2. 光纤跳线:用于连接测试仪和被测光纤。

3. 被测光纤:用于测试的光纤。

4. 光纤连接器:用于连接被测光纤和跳线。

四、实验步骤1. 光纤长度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OTDR上。

- 启动OTDR,进行光纤长度测量。

- 记录测量结果。

2. 光纤衰减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插入损耗测试仪上。

- 选择测试波长,设置测试参数。

- 进行衰减测量,记录结果。

3. 光纤色散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色散分析仪上。

- 选择测试波长,设置测试参数。

- 进行色散测量,记录结果。

4. 光纤连接损耗测量- 将被测光纤连接到跳线上,再将跳线连接到插入损耗测试仪上。

- 进行连接损耗测量,记录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光纤长度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X米-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长度准确。

2. 光纤衰减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Y dB-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衰减符合要求。

3. 光纤色散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Z ps/nm·km-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色散符合要求。

4. 光纤连接损耗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A dB- 分析: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被测光纤连接器质量良好。

光纤通信 实验1 实验报告 光源的 P-I 特性测试实验

光纤通信 实验1 实验报告 光源的 P-I 特性测试实验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名称:实验1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实验姓名:班级:电17-3学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得分:序号:42实验1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 D 的P-I 特性。

2、掌握光源P-I 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模块2、2 号数字终端&时分多址模块3、25 号光收发模块4、23 号光功率计模块5、示波器三、实验内容光源的P-I 特性测试四、实验原理数字光发射机的指标包括:半导体光源的P-I 特性曲线测试、消光比(EXT)测试和平均光功率的测试。

接下来的三个实验我们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I(mA)LD 半导体激光器P-I 曲线示意图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th 表示。

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发射,输出荧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发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

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相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 尽可能小,Ith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

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

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山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

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

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 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 发出光,当电流大于Ith 时,则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 的线性关系。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纤通信的原理、方法和特点,掌握实际操作光纤通信系统的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并熟悉基本的光通信设备的使用技能。

2. 实验原理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学纤维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通过纤维传递,再由接收装置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处理。

光源产生激光,经过透过器调整光强度,之后由发射器向光纤输入光信号。

光纤是将光信号通过光纤的全反射,由光源发出光束的入口被光纤捕获,从而实现了光信号的传输。

接收端利用接收器将传输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接收、解析和处理。

整个过程非常迅速而且非常高效。

3. 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用仪器有:光源、透过器、发射器、光纤、接收器及接收端的处理器。

4. 实验步骤(1)将光源与波长调整器连接,并将波长调整器波长改为1310nm,紧接着连接透过器。

(2)将透过器波长调整为1310nm,并将其连接到发射器。

(3)将发射器附着在光纤的末端,特别是朝向光源的位置。

注意正确调整发射器的位置和方向,以确保光能够被准确的输入到光纤中。

(4)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到接收器,并调整接收器的定位和调整角度,以便更好的接受光信号。

(5)通过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其接到处理器中。

(6)可通过一系列的测试诊断工具对数据传输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来保障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光纤通信传输速度高,传输品质稳定,具有高带宽,同时还可以承受长距离传输,在实现高速率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光纤通信比传统的WIFI传输速度快得多。

6. 实验感悟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光纤通信的原理和运行过程,了解了各个光通信设备的性能和特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感光纤通信传输速度的高效简洁性,并对传统的有线网络传输方式有了更多的认识。

光纤通信是未来网络通信的重要手段,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它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实验名称
光源的P-I特性测试
指 导
教 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
2、掌握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模块、2号、25号模块 各一块
LD半导体激光器P-I曲线示意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th表示。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辐射,输出(荧光)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辐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类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的线性关系。
5、用万用表测量R7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直流电压档,然后将红表笔接TP3,黑表笔接TP2)。读出万用表读数U,代入公式I=U/R7,其中R7=33Ω, 读出光功率计读数P。
调节功率输出W4,将测得的参数填入表格。
P(uW)
u(V)
I(A)
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如下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2号模块TH7(DoutD)连至25号光收发模块的TH2(数字输入),并把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4设置为“ON”,使输入信号为全1电平。

光纤传输实验_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 掌握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纤传输系统的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的一种通信技术。

光纤具有传输损耗低、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传输实验主要包括光源、光纤、光电探测器等部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光源:LED光源、激光光源等。

2.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等。

3. 光电探测器: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等。

4. 光功率计:用于测量光功率。

5. 光时域反射仪(OTDR):用于测量光纤长度、损耗等。

6. 光纤连接器:用于连接光纤。

7. 光纤测试架:用于固定光纤和仪器。

四、实验内容1. 光源与光纤的连接(1)将光源与光纤连接器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2)将连接好的光纤插入光纤测试架。

2. 光功率测量(1)将光功率计与光源输出端连接。

(2)开启光源,调整光功率计,记录光功率值。

3. 光纤损耗测量(1)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

(2)开启光源,调整光功率计,记录光纤输入端的光功率值。

(3)将光纤连接器拔掉,记录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值。

(4)计算光纤损耗:光纤损耗 = (光纤输入端光功率 - 光纤输出端光功率) / 光纤输入端光功率。

4. 光纤长度测量(1)将光纤的另一端连接光电探测器。

(2)使用OTDR测量光纤长度。

5.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1)将光纤连接器拔掉,记录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值。

(2)调整光源功率,观察光功率变化。

(3)调整光纤长度,观察光功率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源与光纤的连接牢固,无光泄露现象。

2. 光功率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功率值稳定。

3. 光纤损耗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纤损耗较低。

4. 光纤长度测量结果符合实验原理,光纤长度准确。

5. 光纤传输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光源功率和光纤长度的增加,光功率逐渐降低。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了光纤传输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北邮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谱特性测试

北邮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谱特性测试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光谱特性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Q6319光谱分析仪(optical spectrumanalyzer)的使用。

2、熟悉激光器光谱特性的有关概念,并用相关方法进行测量。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结果
1、仪器测试及扫描参数
扫描波长围SPAN WL=10nm
扫描的起始波长START WL=1313.50nm
扫描的结束波长STOP WL=1323.50nm
2、中心波长和3dB带宽
中心波长λc=1318.4nm
3dB带宽Δλ=1.2nm
3、最小边摸抑制比(SMSR)
最小边摸抑制比2.18dB 4、-20dB谱宽
中心波长λc=
-20dB带宽Δλ=
5、光谱功率
光功率-16.77dBm=21.03μW
三、实验总结
这次试验有4个手动实验和1个演示实验,总体来说都不难。

通过这次试验,我学会了光谱分析仪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且对光谱特性的各个参数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验指导的指导下,这部分手动实验做得还算顺利。

在操作方面唯一出了点小坎坷的环节就是在测3dB带宽和-20dB谱宽的时候,出现了不允许设置参数的情况,我们询问了老师,老师给我们之处了问题后,实验才顺利进行下去。

这次实验加深了我对光纤以及光纤通信的更形象的认识,相对于比较抽象的光纤通信理论课,这次试验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也使我们稍微了解到一些工程仪器,我觉得很充实!。

光纤传输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特性实验实验报告

光纤传输特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光纤传输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光纤传输信号损耗的测量方法;3. 了解光纤覆盖层的保护作用和光纤附加噪声。

二、实验仪器1. 光纤传输箱;2. 光纤光源;3. 光纤接收仪;4. 光纤带宽检测装置;5. 光源电源。

三、实验原理1. 光纤传输基本原理:光纤传输是利用光在纤维中的反射和折射来传输信息的一种方式。

光纤由纤芯、包层和裸露纤芯组成,光信号通过射入纤芯,然后沿着纤芯的光轴传播。

纤芯是光传输的核心,包层则用于保护光传输中的信号。

2. 光纤传输信号损耗的测量方法:光纤传输中的信号衰减主要包括衰减损耗和连接损耗。

衰减损耗是指光信号沿光纤传输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信号强度的损失。

连接损耗是指光纤之间的连接所带来的光信号损失。

测量光纤传输中的信号损耗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光纤接收仪读取光源发出的光强度,然后与光源发出的光强度进行比较,计算信号损耗。

3. 光纤覆盖层的保护作用:光纤的包层主要用于保护光纤的传输信号,减少信号损耗。

光纤的包层一般由石英、聚合物等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能够使光信号在纤芯中传播时发生全内反射。

同时,包层还能够阻止外界的干扰信号进入纤芯中。

4. 光纤附加噪声:光纤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附加噪声,如光源的热噪声、光纤中的射频噪声等。

这些噪声会对信号的传输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光纤传输信号的质量,需要对光纤信号进行接收时进行噪声的抑制。

四、实验步骤1. 打开光纤传输箱,接通光纤光源和接收仪的电源;2. 将纤芯连接器插入光纤光源的输出接口,将接收仪的接收端与纤芯接收端连接;3. 在光纤光源仪器上设置输出功率为一定的数值,如10mW;4. 使用光纤带宽检测装置测量光纤传输的带宽;5. 测量信号损耗,调整光源的输出功率,记录不同功率下的信号强度;6. 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分析1. 光纤传输的信号损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功率下信号的损耗率,并观察信号损耗与功率之间的关系;2. 光纤传输的带宽:根据光纤带宽检测装置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光纤的带宽范围;3. 光纤传输的附加噪声:观察实验数据中的噪声情况,并分析噪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光源的PI特性测试
plot(x,y)
xlabel('I/mA');ylabel('P/uW');
title('实验得LD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
gridon;
对实验结果曲线图的阈值电流部分进行局部放大,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进行了光源的P-I特性测试实验,结合了书本上的知识,我对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如下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2号模块TH7(DoutD)连至25号光收发模块的TH2(数字输入),并把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4设置为“ON”,使输入信号为全1电平。
(2)用光纤跳线连接25号光收发模块的光发输出端与光收接入端,并将光收发模块的功能选择开关S1打到“光功率计”。
P-I特性就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没有扭折点,P-I曲线的斜率适当的半导体激光器:Ith小,对应P值就小,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没有扭折点,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3)用同轴电缆线将25号光收发模块P4(光探测器输出)连至23号模块P1(光探测器输入)。
2、将25号光收发模块开关J1拨为“10”,即无APC控制状态。开关S3拨为“数字”,即数字光发送。
3、将25号光收发模块的电位器W4与W2顺时针旋至底,即设置光发射机的输出光功率为最大状态;
4、开电,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光源的P-I特性测试】功能。
2、23号模块(光功率计)一块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122112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1122112

光纤通信[摘要]本实验通过在光学平台上对光纤特性的研究,从而得到光源与塑料光纤的耦合效率为0.609,又利用“截断法”测得光纤损耗系数为507.3dB/km。

之后由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全反射以及在输出端测量数值孔径的“远场光斑法”,测出商务光纤的数值孔径NA为0.123。

接着利用光的干涉原理研究光纤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最后使用通信电路板和示波器观察通信系统中各部信号变化,模拟语音电话光通信。

[关键词]光纤全反射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耦合一、[引言]光线是光导纤维的简称。

它是工作在光波波段的一种介质波导,它能利用光学全反射原理将光的能量约束在波导界面内,并引导光波沿着光纤轴线方向传播。

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发表的《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只要设法降低玻璃纤维中的杂质,就能够获得能用于通信的、传输损耗较低的光导纤维”。

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率先研制成功了损耗为20dB/km的石英光纤,实现了高锟的想法。

如今光纤的损耗已经可以达到0.2dB/km。

没有光纤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时代。

光纤通讯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源于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通信用量大、传输距离远;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光纤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敷设和运输;材料来源丰富,节约了大量有色金属铜;耐化学腐蚀,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光纤除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外,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光纤光学的基础知识;学习测量光线数值孔径和损耗特性的方法;了解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光纤语音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

二、[实验原理]1.光纤的构造: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涂敷层及套塑四部分构成。

2.光纤的模式:光纤的模式分为矢量模和标量模两大类。

m=0,1,2,3,…n=1,2,3,4,…下标m表示该模式的场分量沿光纤横截面圆周方向的最大值有m对;下标n表示该模式下的场强分量沿光纤横截面径向有n对最大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如下说明进行连线:
(1)用连接线将2号模块TH7(DoutD)连至25号光收发模块的TH2(数字输入),并把2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4设置为“ON”,使输入信号为全1电平。
(2)用光纤跳线连接25号光收发模块的光发输出端和光收接入端,并将光收发模块的功能选择开关S1打到“光功率计”。
(3)用同轴电缆线将25号光收发模块P4(光探测器输出)连至23号模块P1(光探测器输入)。
2、将25号光收发模块开关J1拨为“10”,即无APC控制状态。开关S3拨为“数字”,即数字光发送。
3、将25号光收发模块的电位器W4和W2顺时针旋至底,即设置光发射机的输出光功率为最大状态;
4、开电,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光源的P-I特性测试】功能。
5、用万用表测量R7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直流电压档,然后将红表笔接TP3,黑表笔接TP2)。读出万用表读数U,代入公式I=U/R7,其中R7=33Ω,读出光功率计读数P。
调节功率输出W4,将测得的参数填入表格。
P(uW)
u(V)
I(A)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波形等):
1、实验过程:
LD半导体激光器P-I曲线示意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激光二极管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启动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该特性有一个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th表示。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辐射,输出(荧光)光功率很小,通常小于1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辐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直线关系。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类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的线性关系。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因为是初次接触,还有些不习惯,从这第一个实验开始对实验箱的每个模块进行熟悉,中间在读数的时候,我们测得的数据波动的很厉害,不能稳定地读数,所以只能取中间值进行采集。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多组数据进行了测量。我们首先由u=(V)测量至u=(V),发现了P-I大致的规律,后又估计在u=(V)左右对应有阈值电流,故又在此范围附近多测量了几组,使最终结果更精确。最后根据我们的数据绘出了实验测得的LD光源P-I特性曲线,曲线与理想情况还有些偏差,我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可能有实验温度的影响和测量过程中读数与记录的误差等,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与理论基本吻合。可以从曲线上看出,阈值电流在左右,阈值功率在左右。
首先可以学习到,P和I分别为激光器的输出光功率和驱动电流,I和P都有其阈值。当I小于阈值电流时,激光器发出的是自发辐射光;当I大于阈值电流时,发出的是受激辐射光,光功率随驱动电流的增加而增加。故一般信息的传输采用调制的方法,一般在I大于其阈值电流的线性区间上进行调制。且激光器输出光功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激光器的阈值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二是外微分量子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温度升高时,输出光功率明显下降,达到一定温度时,激光器就不辐射了。P-I特性也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依据,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阈值电流尽可能小,没有扭折点,P-I曲线的斜率适当的半导体激光器。
y=[,387,,,,,,,,,,,,];
plot(x,y)
xlabel('I/mA');ylabel('P/uW');
title('实验得LD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线图的阈值电流部分进行局部放大,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进行了光源的P-I特性测试实验,结合了书本上的知识,我对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2、23号模块(光功率计)一块
3、FC/PC型光纤跳线、连接线若干
4、万用表一个
实验内容:
激光器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类似于正向二极管的特性。该实验就是通过测量输出功率和电流关系,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验证P-I的线性关系。最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光源P-I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
数字光发射机的指标包括:半导体光源的P-I特性曲线测试、消光比(EXT)测试和平均光功率的测试。接下来的三个实验我们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验接线与结果显示图:
在主控&信号源模块,选择光纤通信菜单,在其中选择选择第一个实验,光源的P-I特性测试。
2实验结果记录
测得参数填入表格如下:
P(uW)
u(V)
I(A)
P(uW)
u(V)
I(A)
最后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用Matlab绘出光源P-I特性曲线图如下:
Matlab绘制曲线代码如下:
x=[19,18,,13,,,,,,,,,,];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光纤通信实验室实验日期:2014年12月11日
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实验名称
光源的P-I特性测试
指导
教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
2、掌握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模块、2号、25号模块各一块
P-I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没有扭折点,P-I曲线的斜率适当的半导体激光器:Ith小,对应P值就小,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大;没有扭折点,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