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政问责机制的探索和思考
行政问责制学习心得 (3)
行政问责制学习心得 (3)
行政问责制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习行政问责制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行政问责制能够对于官员的行为负责任。
我们要求官员必须有责任心,遵守法律法规,公平地实施管理,如果有违规行为,就要严惩不贷,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正义性和公平性。
其次,行政问责制能够有效地约束干部官员的行为。
干部官员也必须有自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守法,做到“清正廉洁”,真正做到正直、尽责、用心的工作,有效地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再者,行政问责制能够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服务,筹划利用行政空间,增加民生保障能力,用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最后,行政问责制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只有完善行政问责制,维护社会正义,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培养公民素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使社会持续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学习了行政问责制,让我明白了其中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不能妄加滥施法律的原则。
同时,我也深知政府和官员要认真负责任地执行职责,作出艰苦而正确的选择,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行政问责制学习心得 (2)
行政问责制学习心得 (2)
行政问责制学习心得(2)
行政问责制是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依法对工作失职、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的领导干部及其它相关人员进行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
它既能增强行政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又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维护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在学习行政问责制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问责已经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效工具。
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理性性,以及行政管理的民主化、依法化。
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必须坚持以法治思维为主导,依靠法律体系框架,严格遵守行政责任制度,以依法履行职责为明确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行政组织党性规约和法律规约的作用。
此外,行政问责制的实施也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在行政责任追究过程中要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要求实行“科学严格、公开公正、原则明确、适当灵活”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总之,行政问责制是一种维护正义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以及维护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实施行政问责制应以加强科学管理,彰显法治精神,增强行政责任的意识,增强对行政责任的认可为原则,坚持“公开、公正、原则明确、适当
灵活”的方针,全面深入推进行政问责制的实施。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思考及建议
行政问责制度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执行过程中缺乏操作性和规范性,导致问责效果 不佳。
制度更新滞后
行政问责制度更新滞后,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和问责环境的变化,影响问责的实施效果 。
行政问责的执行难题
01
执行力度不够
行政问责执行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违规行为
得不到有效遏制。
行政问责的成效评估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包括媒体报道、政府报告、学术研究等来进行。同时还可 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问责制度的看法和 意见。
04
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行政问责的制度缺陷
制度设计不完善
现有的行政问责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导致问责主体不明确,问责范围不清晰,问责程序不 规范,影响问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023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思 考及建议》
目 录
• 引言 • 行政问责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分析 • 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对行政问责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时期,行政问责制 度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行 政问责制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因此,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 推进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以期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案例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多 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文献资料调查主要是对国内 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以了解行政问责制度的 发展历程和现状;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典型案例进行深 入剖析,以揭示行政问责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 题;专家访谈则是通过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交流,以 获取对行政问责制度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最新】关于行政问责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行政问责制建设的几点思考魏雷顺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对于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问责制建设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笔者经过调研,作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行政问责制的涵义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对于“责任政府”有这样的描述:“在这种政府体制里,政府必须对其公共政策和国家行为负责。
当社会对其投不信任票或他们提出的重要政策遭到失败,表明其大政方针不能令人满意时,他们必须辞职。
”责任政府应当是负有责任并能够被追究责任的政府。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责任政府意味着要有保证政府实现的责任控制制度,这套控制制度就是对政府履行责任的保障激励与不履行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也就是政府问责制。
实施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
二、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责任追究制度在我国早已有之,历史上,凡事故或事件发生之后都要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制始于非典事件的官员问责,并逐步走上探索制度化、规范化之路,在中央政府强势的问责行动和民间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行政问责办法、规定。
行政问责的实施,在推动“责任政府”构建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区、市)启动了行政问责制的相关办法。
----2003年8月,国内首个政府行政问责办法——《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出台。
规定8种情形应追究行政责任,包括虚报浮夸或瞒报、迟报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损失的;治政不严,对上隐瞒问题,对下包庇、袒护、纵容的;指使、暗示下属部门或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在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处理重特大事故以及在防治疫情中未按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或损失的,等等。
构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
关及其 公务人员的问责 。 因此, 目前 中国行政 问责实践中较为突 出的问题是 问责主体缺乏法定 的明确性 ,执政党 与政府权 力机 关的定位较 为模糊 , 而异体 问责相对 薄弱 , 特别是各级人大作 为
中 国 的权 力 机 关 , 问 责效 能 尚 未充 分 实 现 和 发 挥 。 其
纪 处 分 , 至移 送 司法 机 关 依 法 处 理 。 不 仅 要 求 犯 错 违 法 要 追 直 它
承 担 相 应 否 定 性 制 裁 的 责任 。承 担 责 任 的 主 要 方 式 有 : 开 道 ] 公 歉、 责令 作 出 书面 检 查 、 报 批 评 、 开 谴 责 、 勉 、 通 公 诫 引咎 辞 职 、 责 令辞职、 免职 、 职 、 政 处 分 、 撤 行 司法 处 理 等 。 之 , 政 问责 制 作 总 行 为系统化 的政府治理规 范, 明确 权 力 、 定 责 任 、 全 程 序 和 经 界 健 常 化 、 度 化 的追 究 责 任 是 其 核 心 内 容 。 需 要 强 调 的 是 , 政 问 制 行
㈠ 问责主体不明确 ,异体 问责相对 薄弱 我国现行行政 问
责 主 要 是 同体 问责 , 几 乎 全 部 是 由 上级 政府 或 党 组 织 促 成 启 动
的,作为权力机关和代议机构的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反而未能主
动 起 到 监 督 的 作 用 。 这种 由政 府或 党 组 织 责 令 人 大 选 举 或 任 命 的 官 员 辞 职 , 离 了人 大 与 政 府 之 问 的 监 督 与 被监 督 的关 系 。 背 行 政 问 责 的 重 点 应 是 异 体 问 责 , 即行 政 系 统 之 外 的 主 体 对 行 政 机
、
行政 问责制的内涵 行政 问责的主体 , 是指“由谁 问” 既有
关于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关于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摘要:构建责任政府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又是对政府公共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的制度安排,行政问责制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制度载体。
一个社会的优良治理结构的基础即是一套公平、高效、负责任的制度体系。
这种思维范式对于理解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特点同样也是适用的。
随着人们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 我国也逐步走上制度反腐的道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在制度反腐的“制度”谱系中,科学合理的行政问责制是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制度反腐、问责文化、问责力、界定职责权限、问责法制建设、问责主体多元化、问责文化建设一、行政问责制的涵义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二、行政问责制的功能和意义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行政问责制的建立与推行,推动我国政府进一步走向“制度反腐”,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刚性”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推行行政问责制而逐步营造出浓厚的“问责文化”,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软件”支撑。
制度要件与文化因素的有机结合不断孕育和提升着行政问责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着更深层次迈进。
(一)通过推行行政问责制进一步走向“制度反腐”,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刚性”保障构建责任政府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又是对政府公共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的制度安排,行政问责制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制度载体。
一个社会的优良治理结构的基础即是一套公平、高效、负责任的制度体系。
这种思维范式对于理解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特点同样也是适用的。
随着人们对反腐倡廉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 我国也逐步走上制度反腐的道路。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思考及建议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思考及建议
行政问责是指对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过错、失职、渎职等行为进
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在中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
一些问题。
思考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现行的行政问责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需要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建议制定专门的行政问责法,明确行政问责的程序和标准,提高
问责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问责力度与公正性方面:目前行政问责普遍存在力度不足、不公正的问题。
应该加
大问责的力度,确保问责措施有实际效果,并且严格按照程序和法定权限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问责过程的监督,确保问责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责任追究的范围和对象方面:目前行政问责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的领导和相关责任
人身上,但实际上行政失职、渎职的责任可能涉及更广泛的范围。
建议明确问责对象
的范围和界限,确保对失职渎职行为的所有责任人进行追究。
4.问责与激励相结合方面:行政问责不仅仅是一种惩罚措施,更应该与激励相结合,
形成有效的问责激励机制。
对于履职优秀的行政人员应该采取奖励措施,激励其更好
地履职,同时对失职渎职的行政人员进行问责。
综上所述,要推动行政问责的发展,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问责力度和公正性,明确问责对象的范围和界限,并与激励相结合。
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问责的作用,促进公共行政的规范化和效能提升。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思考及建议
问责方式多样化
行政问责的方式多样化,包括诫勉、通报批评、组 织调整、纪律处分等,根据不同情况和问题采取相 应的问责方式。
问责力度加大
随着行政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问责力度也 不断加大,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行政问责的效果评估
01
促进依法行政
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各 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提 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05
结论与展望
对行政问责发展的总结与评价
问责制度逐步完善
随着行政问责制度的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为问责工作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01
问责实践不断丰富
各级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丰 富的问责经验,形成了多样化的问责方 式和手段。
02
03
问责效果日益显现
行政问责在提高政府效能、促进依法 行政、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 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02
维护群众利益
03
推动反腐倡廉
通过行政问责追究相关人员的责 任,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增强 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反 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腐败 行为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行政问责的效果评估
针对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1. 完善制度体系: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体系,包括明 确问责主体、对象、程序、方式等。
责制度。
03
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制度设计不完善
问责程序不规范
目前行政问责制度缺乏统一、规范的程序,导致问责过程随意性 较大,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问责范围不明确
对于哪些行为需要问责、哪些人员需要承担责任等关键问题,制度 规定不够清晰,导致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
学习行政问责制心得:勇于担当,做好问责制工作
学习行政问责制心得:勇于担当,做好问责制工作做好问责制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必须要有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并且做好问责制工作,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职业素养的表现。
在整个工作中,问责制是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当前一切都要严格依法依规进行的背景下,问责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将下面几点我在学习行政问责制中体会到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工作有所启发。
一、强化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首先必须要强化责任意识。
这是做好问责制工作的前提。
行政人员在整个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足够的了解,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管理范围和管理范围外的工作范围的关系等等,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摸索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问责制工作。
强化责任意识,不仅是在行政问责制工作中,更是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必须时刻谨记的。
二、正确执行问责制度正确认识和执行问责制度是做好问责制工作的另外一方面。
问责制度是指,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错误、疏漏,及时进行追责问责,严肃处理,以期改进工作质量。
行政问责制对于公务人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求提高自信,乐于助人,尊重和服务公民,依法依规、公正无私,恪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特别要遵守问责制度,做到问责有据、公正权威,对于追责问题要有统筹、全局的思考,坚持从制度上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深入落实问责责任,加大问责力度,不断推进问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强化能力,是做好问责制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问责制是行政主动公开和接受问责的一种制度,这个制度既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是对公务人员职责的维护。
一个优秀的行政人员,通常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沉着冷静、坚强果断的工作态度和决策能力。
当前落实行政问责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落实行政问责的实践与思考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问责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在政府问责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出成就,干部工作作风和干部形象得到明显转变和提升。
但在行政问责方面我们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如问责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问责程序执行不够规范、问责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等,为深入了解当前落实行政问责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南昌县为例进行调研,以期为更好地抓实当前行政问责工作提供些许思路和参考。
一、南昌县开展问责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南昌县始终把干部问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下发了《南昌县科级干部问责办法(试行)》、《南昌县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问责办法(试行)》等多项问责制度,逐步完善了全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体制机制,行政问责日益规范化、常态化。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5年南昌县共有40多起效能问责,问责单位30个,问责干部中乡科级占总人数的44%,股级干部占总人数的29.1%,普通干部占总人数的26.9 %,被问责干部中乡科级占多数。
从问责分布年份看,整体呈现逐步升高再逐步降低趋势。
2012年10起;2013年6起;2014年20起;2015年6起。
随着问责办法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广大党员干部重视程度的加强,问责人数在逐年增加后开始明显减少,抓作风建设和落实问责逐步成为自觉和习惯。
从问责情形看,40多起效能问责中监管不到位、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擅离岗位,工作时间打牌娱乐、上网购物、炒股、手机游戏等违反作风建设的情形,其中涉及一岗双责27起,占问责情形的64.2%。
从问责处理结果看,被问责的党员干部中被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的资格、扣减绩效工资的占大多数,占问责处理人数的67.1%;解聘、免职、调离岗位、停职检查、党内警告处分等,占问责处理人数的20.1%。
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的资格、扣减绩效工资占处理结果的绝大多数。
二、落实问责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南昌县问责基本情况及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党委主体责任意识淡漠,只挂帅不出征现象依然存在一是党委(党组)思想认识不到位。
关于行政问责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行政问责制建设的几点思考魏雷顺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地各级政府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对于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问责制建设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笔者经过调研,作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行政问责制的涵义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对于“责任政府”有这样的描述:“在这种政府体制里,政府必须对其公共政策和国家行为负责。
当社会对其投不信任票或他们提出的重要政策遭到失败,表明其大政方针不能令人满意时,他们必须辞职。
”责任政府应当是负有责任并能够被追究责任的政府。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责任政府意味着要有保证政府实现的责任控制制度,这套控制制度就是对政府履行责任的保障激励与不履行责任的责任追究制度,也就是政府问责制。
实施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
二、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责任追究制度在我国早已有之,历史上,凡事故或事件发生之后都要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行政问责制始于非典事件的官员问责,并逐步走上探索制度化、规范化之路,在中央政府强势的问责行动和民间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行政问责办法、规定。
行政问责的实施,在推动“责任政府”构建的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区、市)启动了行政问责制的相关办法。
----2003年8月,国内首个政府行政问责办法——《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出台。
规定8种情形应追究行政责任,包括虚报浮夸或瞒报、迟报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损失的;治政不严,对上隐瞒问题,对下包庇、袒护、纵容的;指使、暗示下属部门或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在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处理重特大事故以及在防治疫情中未按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或损失的,等等。
行政问责制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问责制通过明确各级行政人 员的职责和权限,规范行政行为 ,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
性。
提高行政效率
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问责机制有助于 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推诿扯皮和敷 衍塞责的现象。
促进依法行政
行政问责制要求行政人员依法行政 ,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
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制度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多元化问责主体
未来行政问责的主体将更加多元 化,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和官员, 还可能包括社会组织和公众等。
科学化问责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行政问责的方 式将更加科学化,如大数据分析 、舆情监测等将被广泛应用于问
责工作中。
国际化接轨
我国行政问责制将逐渐与国际接 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问责理念 和制度,推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政 问责的范围、程序、方式和责任追究 等具体内容。
加强监督与考核
加强对行政人员的监督与考核,确保 其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并及时发现 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建立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包括问责主体 、问责对象、问责程序、问责方式等 ,确保问责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性
保障公共利益
行政问责制可以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通过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 和纠正不当行为,防止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促进政府廉洁高效
行政问责制可以促进政府廉洁高效。通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可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 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03
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对行政问责制的认识与理解
学习行政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行政问责制心得体会
学习行政问责制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行政问
责制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制度,它能够有效地约束和监督行政机关的行为,保障公民的
权益,促进政府的公正、透明和高效。
首先,行政问责制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集中体,有责任为
人民服务,并管理好公共资源。
行政问责制要求政府官员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必须以人民的
利益为先。
其次,行政问责制促进了政府的透明和公正。
在行政问责制下,政府官员需要接受公
众和上级部门的监督和评估,必须按照法律和规定的程序履行职责,并对自己的决策
和行为承担责任。
这使得政府的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在公正性方面也得到了保障。
我
认识到透明和公正是政府权力行使的基本要求,能够提高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最后,行政问责制提高了行政效能。
通过建立问责机制,政府官员在履行职责时会更
加谨慎和努力,以避免受到问责。
这也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学习行政问责制的过程中,我认识到高效的行政机构需要建立严密的问责制度,以
保证政府的工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
总的来说,学习行政问责制让我认识到政府的职责和义务,为政府官员的行为提供了
规范,促进了政府的透明和公正,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
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
参与问责过程,监督政府的行为,推动政府的改革和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
实现政府为民的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公正的社会。
学习行政问责制的心得体会
学习行政问责制的心得体会
学习行政问责制的心得体会有以下几点:
1. 维护法律尊严与公平正义:行政问责制是一种对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行为进行监督和
追究责任的制度安排,其核心是保障法律尊严和公平正义。
通过行政问责制,能够及
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机关违法和不作为等问题,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 落实政府职责和权力:行政问责制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做到公正、廉洁、高效。
只有政府公正行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升
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3. 促进政府工作透明化和规范化:行政问责制要求政府工作透明化和规范化,加强信
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这样可
以减少腐败和不当行为的发生,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4. 强化责任追究和纠错机制:行政问责制强调对责任的追究和纠错,能够遏制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
通过建立健全的行政问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
正错误和失误,防止问题的积累和集聚。
5. 建立良好的政府与民众关系:行政问责制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政
府及其工作人员应积极回应民众诉求,接受监督和批评,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人民群
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总的来说,学习行政问责制要求我们坚持法治思维,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廉洁、高效
服务,不断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只有通过行政问责制的落实,才能有效提升
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共3篇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共3篇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1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随着我国不断发展,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管治手段在政府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行政问责制是指对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追究责任,以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利益。
本文将围绕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发展和实践进行讨论和探究。
一、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和意义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概念中,问责的主体是指政府或者政府的代表人物,被问责的对象是政府实施行政职能的机构或者个人,问责的方式是以行政手段追究相关机构或个人的责任。
这种问责制的存在,不仅可以督促政府进行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满意度,也可以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协同,从而推进国家的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加强了对行政问责制的重视和建设。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履行职责不当或不作为的负责人员,应当根据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由他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给予问责;情节严重的,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又表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职务,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接受人民的监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问责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奠定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基础和规范。
从此以后,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就开始进入高潮,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问责制的规范与实效。
三、行政问责制的实践探索行政问责制的实践探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我国,问责机制已经逐步建立,但真正健全完善的问责制度还有待加强。
问责机制是否得到落实,是考验问责制度实际效果的重要标准。
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人员问题,二是制度问题。
1. 人员问题在问责机制的落实过程中,问责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思考及建议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思考及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问责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社会监督机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行政问责是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职权行使过程中未履行法定义务、违法失职、枉法从事、滥用职权等行为所进行的检查、审查和责任追究。
行政问责是行政监督的形式之一,它是行政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在法律上已经有了明确的规范。
《行政监察法》中明确规定了行政问责的内容、程序和责任追究方式等,为行政问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完备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监察、审计、纪检等多种形式,这些都为行政问责提供了保障。
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在行政问责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存在触犯法律法规、不履行职责、违反廉洁要求等行为,但其行为并未被及时正确地问责,这给社会信仰的建立和政府形象的提升带来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行政问责虽然有法律规范,但在实践中,存在程序不规范、问责标准不明确、问责流程繁琐以及问责效果不佳等问题,这增加了问责工作的难度和提供有效问责的成本。
二、建议行政问责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问题,但这也为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明确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和标准。
要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制定更为明确的行政法规和标准,为行政问责提供更加明确的依据。
2、加强问责制度建设。
要完善问责程序和标准,建立科学的问责流程,确保问责的规范有效执行,同时,也要加强问责力度,增强问责的威慑力和实际效果。
3、加强专业问责队伍建设。
要重视问责机构和问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素质,让他们能够熟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能够独立、公正地进行问责工作。
4、顺应社会需求,促进问责信息公开。
行政问责是政府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追究,而社会监督则是问责的重要来源。
因此,加强问责信息公开,切实履行行政问责的公开透明要求,让社会各界能够及时了解问责情况和进展,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局面。
对我国行政问责体制建设的思考
对我国行政问责体制建设的思考摘要: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态势良好,已经在广泛推行。
各地省、市、县、区纷纷出台《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初步建立了各地的行政问责机制。
但必须看到,我国目前的行政问责制,还主要是一种事后追究机制,主要作用是惩戒效应。
不能盲目夸大其对责任政府构建的作用,倘若不解决体制的漏洞,只是一味地追究失职官员的责任,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怪诞局面:官员一批一批地辞职,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该制度仍处于发育成长阶段,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行政问责;体制建设;法规一、我国推行行政问责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没有统一立法当前,我国行政问责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有问责之事,而无问责之法,即存在严重的制度资源稀缺。
目前,行政问责制适用的法规、条例比较多,散见于各种政策文件中,其中既有党的条例,也有政府的法规;既有中央出台的,也有地方政府制定的。
从各地制定的行政问责制的规章来看,无论是在问责的客体和主体、问责的程序上均.未明晰化,问责的范围、惩处的尺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仅仅以这些文件为依据来追究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所负有的失职之责,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后盾就难免显得牵强,实际执行起来缺乏持续性和惩戒性。
2、内部问责存在缺陷目前,我国行政问责的主体还限于政府部门内部上级对下级的问责,这是一种行政内部问责,是由政府行政首长或上级政府对部门首长、下级政府、政府工作人员的问责制度,对外部问责特别是政治问责基本上不涉及。
这种局限于上级对下级问责的制度,在上级与下级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很难保证问责结果的公正性。
启动问责的权力掌握在行政机关领导人手里,问责往往取决于行政首长的意愿和意志,这就很难避免主观随意性。
在这一制度下,还存在上级追究下级责任,而上级责任无人追究的问题。
3、人大问责虚化人大政治问责权的主要方式——质询和罢免。
在行政问责法制中,各级人大本应成为行政问责的生力军。
对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对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思考摘要: 行政问责制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宪政民主政体下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一个重要实现途径,实施行政问责制既是推进民主政治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又是政府实现高效廉洁的必要基础,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本文综合分析当前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实现途径, 从而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以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行政问责;监督主体;行政透明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一、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历程在我国,自从2002年,香港颁布实施高官问责制以来,行政问责制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
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03年我国“非典”事件的出现进一步推动着行政问责的发展,行政问责制在我国政府机关中开始向常态化运行。
2003年5月12日中央关于行政问责制度的实践探索,《公共卫生突发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遵循的原则和各项制度和措施,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有关组织和公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003年8月27日通过的《行政许可法》,规定了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也明确规定了违反本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了质询、询问、罢免或撤换的规定。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党员干部给予相应处分。
2004年4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权责统一、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对民主决策,完善行政监督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以及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等作了明确规定。
行政问责制的实践与思考
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单一部门的问责可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推动跨部门之间的协同问责, 形成合力,提升行政问责的效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政府 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行政问责制应运而 生。
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原则
01
权责对等
政府及其公务员在行使权力的同 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平
03
02
公开透明
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追责过程和 结果应当公开透明。
及时有效
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追责应当及 时有效,不拖延。
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问责程序
制定统一、规范的问责程序,明确问责主体 、客体、范围、流程等,确保问责过程中程 序正当、规范有序。
扩大问责范围
将抽象行政行为、政策制定等纳入问责范围,建立 全面的问责体系,确保官员对所有不当行为负责。
加强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力度,确保官 员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对于违法违纪 行为及时予以惩处。
实践现状的成因分析
01
制度设计缺陷
02
思想观念束缚
行政问责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 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导致实践中难以操作和执行。
一些官员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缺乏 责任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对于行政 问责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03
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行政问责制 实践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有效 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导致官员滥用职 权、以权谋私等问题。
通过提高公众对行政问责制的认 识和参与度,增强社会监督力量 ,推动行政问责制的健康发展。
行政问责制的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关于行政问责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行政问责工作的几点思考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参与到政府行政监察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政府要求监察机关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人和事启动问责,这里面就涉及到行政问责工作。
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行政问责工作的实践,试着从行政问责的概念、依据、方式、主体、程序、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行政问责的概念问责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就是对失责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过去,官员权力很大,但出事以后不直接承担责任,除非他个人出了问题了,才按党纪政纪追究。
问责,则是即便你个人没有问题,但是你的责任范围之内,职务范围之内,出了问题也要承担责任。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事故的增加,我们引进了国外政府管理模式,逐步开始关注行政问责。
行政问责开始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此后随着问责的深入,逐渐形成制度化。
关于行政问责的概念,需要注意行政问责与党内问责的区别:党内问责是由党组织按照职责权限,追究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
行政问责,是指一级政府对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有关人员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二、行政问责的依据相比于党纪党规的系统化、制度化,目前我国在行政问责制度建设方面比较薄弱,行政问责还没有专门的、完善的成文法,只是散见于一些规定和条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虽对行政问责有所阐述,但其更多的是为行政问责工作提供法理依据。
对监察机关来说,行政问责的依据主要有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包括省级及较大的市级以上政府规章及部门规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行政问责机制的探索和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夏星雨摘要:强化行政问责机制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要求,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职能由经济建设向社会服务职能开始转变,行政监督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本文以武汉市掀起的治庸问责风暴为例,探讨治庸问责对提升政府能力的效果,分析这项机制存在治庸问责监督缺乏长效机制、治庸问责的力度和范围较小、治庸问责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善治庸问责制度体制、强化外部监督、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提升公职人员的素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治庸问责行政问责行政监督一、问题的提出行政问责制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和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方面均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①政府的职能由经济建设向社会服务职能开始转变,行政监督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
行政问责萌发于对重大责任事故的追究。
这可以追溯到1979年“渤海二号”钻井船翻沉和1988年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列车侧翻。
②实践领域的展开追溯到2003年“非典”事件。
“非典”疫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得治庸问责被提上日程。
也给政府和公民之间带来隔阂,所以必须采取行政问责的手段才能给公民一个交代。
结合武汉市掀起的“治庸风暴”,实施“治庸计划”。
整理武汉市治庸问责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进而分析这项机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已有的文献重点关注这项机制的理论性研究,很少结合具体的案例。
本文从具体的案例入手,积极探索新的行政问责模式。
二、武汉市治庸问责机制的现状及成效(一)武汉市治庸问责机制的现状2011年4月6日,武汉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全市掀起“治庸风暴”,实施“治庸计划”。
武汉市政府希望通过这次“治庸风暴”行动解决公共服务部门“庸、懒、散”的问题,进而能够优化武汉市的投资环境并未武汉市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并且使公职人员作风可以得到根本的转变。
正是由于武汉市的治庸问责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并且使得武汉市治庸问责的先进经验被推广到湖北全省,与此同时“治庸”的工作也被写入湖北省2012 年度的政府报告中。
治庸问责的这项计划得到了省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全社会也在响应,全省的企业和群众都对这次治庸问责工作大力支持,希望这项工作可以得到真正的落实,改变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重建政府的公信力。
针对这次治庸问责,武汉市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并且制定了《关于对党政机关干部“庸、懒、散”行为问责的暂行办法》,这个办法中明确的规定了若干问责情形,具体的问责方式和相关的问责程序。
市政府下发《关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推动武汉跨越发展的决定》,讲行政责任划分到每一个人使得每一个政府公务人员都提高警惕,并①张润君,金锋.行政问责视域下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J].理论探讨, 2014(6):143-146②余凌云.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之省思[J].法商研究, 2013(3):92-100真正落实自己的责任。
随后武汉市政府出台了《市编办关于全面清理规范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这套方案旨在完善职能的交叉问题,使得每个部门各司其职。
各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改进了原有的制度,提升公共部门的效率,公职人员的作风也得到了改善。
武汉市的监督形式多样,不仅采用电话问政的形式和新闻媒体的安放曝光,还有行政中心的办公投诉和来自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
在多种的形式下,引起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激发了各个主体监督的热情,充分体现了监督的作用,真正的将这项监督落到实处。
(二)武汉市政府实施治庸问责的成效武汉市的治庸问责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效主要表现在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降低行政成本和为社会和市场注入活力三个方面中首先在工作作风方面。
四年来,该市通过治庸问责行动共问责5499人,干部级别如表1所示。
表1 武汉市治庸问责干部级别、人数四年来,武汉市对“文山会海”等26个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
72个集中整改项目、30个专项整治项目已基本整改落实到位,市直单位2482个项目已全部整改完成,新建、修订、废止各类制度2200项。
自此治庸问责迈入新常态,使得行政问责深入人心。
政府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也得到转变,作风的转变提升了武汉市政府的形象,与此同时也提升了武汉市政府的公信力。
治庸问责工作不仅在工作作风上成效显著,在降低行政成本发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治庸问责工作的开展极大的减少了公共资源的损耗,极大的降低了公共成本。
促使武汉市各个公共部门在使用公共资源的时候进行权衡和思考,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达到了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效率的目的。
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公共部门在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治庸问责强化了公共管理部门的约束机制,促使政府的行为更加科学高效,减少了“庸、懒、散”的现象。
治庸问责工作的开展为社会和市场注入了活力。
治庸问责工作通过对各部门职能的重新界定,完善职能体系,解决职能交叉的问题,提高各部门的配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行政职能体系。
通过一套完整的职能体系,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也更加明确,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为社会和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以上举措,市民的监督渠道得到拓宽,公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得到落实,调动了公民参与监督的热情。
三、武汉市政府实施治庸问责的主要问题(一)治庸问责监督缺乏长效机制通过武汉市治庸问责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这种行政问责活动仅仅只是依靠政府发布的文件来执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文件的强制力,治庸问责行动又当如何开展?因此治庸问责除了靠文件的强制力外,更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问责制度,进而为行政问责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杜绝公职人员的失职,用一个长效的机制制约公职人员。
通过一个健全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保证公职人员行使执行公务的权力,还可以确定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应该履行的职责,进而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升和公民权利的落实。
因此建立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对武汉市的发展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
(二)治庸问责的力度和范围较小治庸问责的力度小。
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单位部门在执行的时候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到绩效层面和公共管理者的能力层面,无论是从问责的深度还是问责的力度这都是远远不够的并且问责停留在违反工作纪律和制度的表面上并且仅对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治理。
而武汉市治庸问责的问责对象还包括有工作效率低、工作的创新力不足和工作业绩没有突破之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次治庸问责工作并没有得到公职人员的足够重视。
治庸问责范围较窄。
武汉市政府所开展的治庸问责行动主要集中在对上级领导的监督,而忽视了对基层干部的问责。
虽然高层领导在公共管理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并不是负有全部的责任。
武汉市的治庸问责主要是对局级领导和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问责,但是忽略了对科级领导这些中层干部的监督以及公职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中的懈怠绩效问题。
因此本次的治庸问责的范围上比较狭窄,没有深入到基层干部中。
(三)治庸问责的动力不足治庸问责的动力不足表现在内部动力不足和外部动力不足两个方面,治庸问责的动力还有待加强。
治庸问责的内部监督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行政机关,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
然而我国的这种内部监督往往来源于监督主体,这种停留在监督主体的监督形式往往会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
治庸问责的内部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察、上级机关的监督等。
一些公共管理部门在内部勤政监督上的主动性不强,主要靠从外部发现问题和揭露问题;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肢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
主要包括法制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
伴随我过法治社会的健全,外部监督也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中,但是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究其原因,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部监督的独立性不强,导致监督达不到预期效果;新闻媒体及网络虽然在外部监督的作用上日益显著,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针对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触及到;企业在监督政府行为的时候,往往因为自身利益的问题不敢揭露出来。
因此外部监督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问责制度也无法达到最优点。
社会监督的缺失是我国行政问责的严重问题,缺少来自社会的监督和评价,群众的意见无法影响到公职人员的任免和升迁,群众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
政府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是收到了社会舆论的制约,直接影响到行政问责的效果。
武汉市的治庸问责虽然采取了电视问政的形式来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政府也做出了努力,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了。
提升社会监督将会是武汉市治庸问责的工作重心。
四、改善治庸问责效果的建议(一)完善治庸问责制度体制治庸问责要得到真正的落实,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制,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完善规章制度,用法律的强制力来保障治庸问责的顺利进行,将治庸问责真正落实。
其次还应加强配套制度的建设,借助媒体和网络的力量,加快信息公开化,并加强问责的同名度,保障公民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并且我国目前所实行的问责制度主要是依赖于中央下发的文件开展行动,所以要健全行政问责体系,从中央到地方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加快行政问责的立法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问责的范围、效力等问题,明确政府的责任,使问责体系标准化、规范化。
有了制度的保证,行政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建立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对我国的民主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建立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同样要加大党政体制内的监督力度。
纪检监察机关要担当起治庸问责的监督职责,应以武汉市“治庸问责”开展初期的雷霆手段、霹雳之势把内部监督深入执行下去,切实发挥内部的监督的应有作用。
③③陈露倩. 公职人员勤政监督长效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治庸问责”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三)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的信息公开,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府事务的重要途径,是人民群众实现知情权的重要方式。
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的信息公开也势在必行。
在新的时代下,政府也面对着新的挑战,只有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积极回应人民诉求、保持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才能将政府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保持民众与公共管理部门的互动交流,才能够保障公信力的实现。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国的发展,各级政府的信息公开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必当全力推进。
但是从实践来看,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信息公开的数据不够详细,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问题。
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时候,要注重政务的深度和范围,在人民所关心的问题上更应该着重的进行这项工作,进而提高人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和积极性。
各级政府加快政府信息公开,从根本上转变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