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技术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开发技术进展
一、油气田开发的过程描述
油气田开发是一个不断重复、完善、探索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科学探讨系统,其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震勘探阶段:这个阶段人们通过投入巨大的资金发现油气藏。主要是通过打第一口探井,进行试井分析,初步落实油气藏;
二是评价阶段,通过获得评价井的资料,经过现代试井测试与分析,落实油藏储量、面积的大小和产能等。
三是投入开发阶段:主要是进行开发方案设计,部署开发井,大规模的投入石油开采。
四是调整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开发技术,不断的调整开发方案,获得最大产量。
二、油气田开发的特点
油气田开发具有如下的特点:
油气田开发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改变油藏生产使之更符合生产的过程。
油气藏是流体矿场、必须将其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
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一口井的双重作用即生产与信息的作用。
油气田开发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工程。
三、我国油气田的基本特点(六类)
1、中、高渗透性多油层砂岩油藏---大庆
储层特点:渗透性好,层多、层薄
开发特点:合层开采、分层开采
2、稠油疏松砂岩油藏---辽河
储层特点:埋深浅、渗透性好
流体特点:流体粘度高、难于流动
3、裂缝--孔隙性碳酸岩底水油藏--华北
储层特点:存在裂缝、产量高
开发特点:水往裂缝中窜、采收率低
4、复杂断块油藏---华北
储层特点:储层小、储量低
开发特点:很难形成井网
5、低渗砂岩油气藏---长庆、四川德阳新场气体
储层特点:渗透率很低、自然产量很少
开发特点:开发前先进行压裂
6、裂缝--孔隙砂岩油藏---吉林油田
储层特点:既存在孔隙、又存在裂缝
开发特点:既要利用裂缝又要避免裂缝带来的危害。
四、油气田开发工程目前面临的难题
1、新发现的油田多为低渗透、难动用。
目前在东部和西部发现的油田中,一般都是低渗透、难动用的储量,目前新发现的油田,有80%以上都是这类储量。
2、老油田开发处于高含水期,含水率达到80%以上,有的达到90%
以上。
如大庆油田是我国特大油田(是世界级的大油田)已经稳产了25年。
3、新发现的油田还有很多是深埋藏、高粘度的油田。
目前在东部和西部发现的油田中,有部分是深埋藏(5000米以上)高粘度(10000厘泊)。
4、三次采油面临投入产出低的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次采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但是,面临成本高低效率的问题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五、油气田开发工程急需研究的问题
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问题。
目前的我国注水开发的油田,一般的采收率在25%-35%的范围内,还有大量的原油滞留在储层中,无法开采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2、提高单井产量的问题。
目前的我国注水开发的油田,一般的采收率在25%-35%的范围内。
3、提高开发的经济效应。
目前我过开发石油面临经济效应的问题---经济效应比较差。
4、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5、寻找老油田的剩余油分布。
6、寻找新的后备资源的问题。
六、油气田开发技术应用进展。
油气田开发技术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学习探索,初步掌握油田开发方法和技术。
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先后开展了玉门老君庙L油藏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二三四区的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研究与编制,逐步开展注水开发的现场试验,研究相应的采油技术。在这个阶段,初步掌握了油田开发地质、油藏工程设计、注水工艺、人工举升、水力压裂及井下维修作业等基本的油田开发与采油工艺技术。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自主创新,建立了陆相沉积油藏注水开发和分层开采的工艺技术系列
主要是随着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陆相湖盆沉积油藏的相继投入开发,在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通过对陆相湖盆沉积油藏的研究,相继创立了早期注水,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改造、分层研究、分层管理等一整套分层开采工艺技术,同时创立了断块复式油藏滚动勘探开发程序和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系列。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发多种类油藏,形成不同油藏开发模式和配套工艺技术。这一阶段,形成了以任丘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古潜山油藏,采用了边、底部注水、稀井高产开发方式;以孤岛为代表的常规稠油油藏采用了高压强化注水、大泵提高采液量等开发方式及先期防砂、堵水调剖、掺水降粘的工艺技术;以大庆喇嘛甸和中原濮
西油田为代表的气顶油藏采用了先采纯油区、后采油气缓冲区及气区,在油气边界气区注水建立隔离带的开发程序和开发方案;对低渗—特低渗透性油田采用了早期注水、压裂投产和保护油层等系列化开发方式及工艺技术,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以注水开发为主体的油田开发方式及采油工艺技术。
第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调整提高,组织老油田调整,开发稠油、高凝析油等特殊油藏,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首先是发展了提高水区采收率技术,主要是针对已经全面进入高含水才有阶段,含水上升和原油产量递减速度加快的老油田,组织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数值模拟和先进采油技术的科技攻关,对高含水油田进行了全面开发调整。其次是研究稠油技术,攻克深井蒸汽吞吐工艺,打开了稠油开发新局面。攻克了深井(1000—1600米)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工艺技术,包括油藏工程开发设计方法和以隔热技术为中心的高压、高温注蒸气的采油技术。三是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攻关,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掌握了聚合物驱油室内评价、现场试验方案设计以及油田现场实施的地面—地下工艺流程技术。
第五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执行“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油气开发科技高速发展。一是东部注水开发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全面开展“稳油控水”技术攻关,提高水驱采收率、延长稳产期。主要形成了以细分沉积相为主的油藏精细描述、水淹层测井和油藏开发精细数值模拟技术。二是发展了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是通过七五、八五攻关,形成了系统的聚合物驱油技术,成为了注水开发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