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文化遗址、开展传统文化体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将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我还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可以讲述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精神的伟大。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讲授新知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学生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通过深入研究儒家、道家、佛家等学派的理念,学生将能够理解传统文化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学生也将学习到传统文化在艺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我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核心价值。我会讲解儒家、道家、佛家等学派的理念,以及它们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我还会介绍传统文化在艺术、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表现形式,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此外,学生还将探讨民族精神的内涵和表现。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将能够理解民族精神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将学习到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将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以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首先,我将以故事化的方式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重要人物和思想,我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华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四哲学与文化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以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为主线,穿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提交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排版整洁,符合学术规范。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学生应根据教师反馈进行改进。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作业质量。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巩固: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拓展: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深入研究相关课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4)理解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1.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一)引入新课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盖多样,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板书)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板书)阅读与思考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准刻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刻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用于雕刻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竹雕、木雕、沙雕、冰雕、果核难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进行的雕刻。
从我国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8世纪、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都体现着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查阅资料,品读老子这句话,谈谈为什么在今天发展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以上述雕刻、文学等发展的事例来看,你认为该如何实现文化创新?学生回答:略。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4.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1.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2.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促进师生互动。
4.设计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举办诗词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应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珍惜、传承和弘扬。
2.案例分析:请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案例背景、具体表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字数不少于800字。
3.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作品,形式不限,如PPT、短视频、海报等。作品要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精神,同时要求每组撰写一份作品说明,阐述创作思路和心得。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个方面,如孝道、礼仪等,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需提出研究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最终撰写一篇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字。
5.演讲比赛:组织一次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演讲稿需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b.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化,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3.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核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案例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享资源、共同探讨,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间的交流与分享,有助于学生借鉴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实现共同提高。
3.课后反思: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明确的目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深化感悟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手段和现实生活案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深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种情境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将优秀品质内化为自身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他们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自强不息等核心价值观。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6.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套课堂测试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要求题型丰富,难度适中。
3.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弘扬民族精神”等。
2.小组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全班交流:组织全班同学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
1.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学生在合作探究、思考问题时,可能存在观点分歧,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包容性思维。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多元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学科素养。
3.重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涵。例如,通过讨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内容标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辩证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提示:以“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为议题,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可结合对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可开展“寻找共同的文化记忆”的访谈。
组织“制作家乡的文化名片”等活动。
可搜集有关资料。
寻找并讨论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标识。
学业要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节在单元中的地位、主要内容框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的第三课时,是第七课的落足点,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课文包括两目,第一目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包括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措施;第二目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作用、发展、弘扬与培养。
本章节内容虽多但较为简单,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并贴近生活实际的时政素材,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元素,探寻文化实质,感受文化影响,坚定文化自信。
《哲学与文化》不能将哲学教学与文化熏陶分割开来。
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兼顾家国情怀与理论学习,将哲学与文化相结合,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迷思概念、思维障碍...)第一,文化理论部分难度较哲学部分低,议学材料也十分丰富。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选择新鲜有力度的时政素材,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更好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越性。
第二,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了解较多,且十分感兴趣,这为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反馈的习惯。
3.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4.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5.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建议。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
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我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主要思想流派,以及诗词、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4.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2.通过案例分析,提出问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教师以PPT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等。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2、探究设置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政,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思。
3、重点难点处理得当,通过师生合作答疑解惑,深化理解,提高了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4、注重情感价值观渗透并升华。
通过多种形式,让政治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5、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参与性强,班级、小组合作精神得以很好的体现。
(二)不足
1.呈现方式上:本框题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知识点的罗列和探究问题的配套,有利有弊吧!如果使用多种呈现方式,比如辩论、角色扮演等充分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运用,可能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会更强,课堂效果会更好。
2、时间分配上:前松后紧,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多,处理习题过于仓促。
3、老师的点拨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第一,讲得太多,可以更加简洁到位;第二,探究环节应该更加灵活、更加走进学生内心,点拨可以更加到位。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不断探求其中“乐趣”的同时,我也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2019)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难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知识梳理区】知识点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_______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_________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__________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_________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_______社会生活和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_____、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________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知识点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表现:(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__________、勤劳勇敢、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
(2)核心:_______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________这个主题。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__________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_________。
(2)表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____________、伟大团结精神、伟大________。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_______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2.你了解哪些民族英雄及其事迹,他们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3.你认为在现代社会,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简要回顾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详细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2.运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访谈、演讲等,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提高实践能力。
4.结合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英雄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本章节的教学导入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一段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视频作为开场,视频中包含丰富的历史画面、古典诗词、传统艺术等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随后,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各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鼓励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三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说出两位民族英雄及其事迹,分析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征,以及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等品质。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恩华》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学习本框内容,学生要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清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明确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作用及新时期的主题。
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从全书的构成系统来说,第三单元是对前面两个单元内容的拓展,是全书的内核所在,;从本课的内涵系统来说,该课是对中小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全书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培养学生对世界先进的政治文明、中国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保持民族团结、社会安定、顾全大局的热情,坚持实现中华民族全面统一的信心,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新时代爱国的基本理念,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通过项目化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科学研究意识,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架构。
3.公共参与:通过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情分析1、学生经过前面两框题的学习,深刻感受了先进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并进一步认识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
2、高二学生已经开始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并且自我意识与思辨意识也逐步提高,正是思想、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养成的时期。
因此采用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项目进行和落实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以爱国为内核的中华民族精神,提炼和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忱。
3、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特长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在资料搜集、电脑使用、绘画手工、演讲口才等方面的特长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合理划分,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四、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的特点及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五、教学难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2022-2023统编版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州亚运”背后的民族精 对民族精神内 学 习 这 部
神。
涵 的 自 主 学 分的内容,
播放杭州亚运会 习,以小组为 培 养 学 生
超然视频,激发学生共 单位分析三则 自 主 学 习
鸣,感受体育精神的震 材料体现的民 的习惯,提
撼力量。通过三则材料 族精神,加深 高 学 生 自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 对民族精神内 助 教 育 的
精神的讲解引导学生 实际在理解伟 神 与 中 华
把伟大抗疫精神与其 大抗疫精神同 民 族 精 神
他精神结合起来思考, 时,分析其与 关 系 的 探
分析各个时期民族精 中华民族精神 究 使 学 生
神与中华民族之间的 之间的关系, 明 确 各 个
关系。进而分析总结出 进一步思考各 时 期 的 民
民族精神的“不变” 个时期民族精 族 精 神 是
式引入新课。
备。
进入本节
课学习。
新课
【启发】
【互动】学生 学 生 通 过
环节一:感受杭州 通过课前搜集 自 己 的 查
亚运会传统与现代碰 的杭州亚运会 找 资 料 感
撞的中国式浪漫。 文化元素,结 受 杭 州 亚
请学生上台介绍 合课前对“两 运 会 对 优
搜集的杭州亚运会文 创”知识的自 秀 传 统 文
教 学 目
关键 能力
的关系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体会民族精神的内 涵及表现,阐述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
标
民族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应用能力: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认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
代,认同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3.兴趣与动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感兴趣,但可能受限于以往的学习方式,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较为表面。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本章节教学的关键。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族精神。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要求:调查报告需包括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重难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仁、义、礼、智、信等,并理解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特别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的核心要义。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2.设计文化交流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
-要求:活动方案需包含活动目的、具体流程、参与人员及预期效果。
3.制作文化主题手抄报: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如诗词、书法、民间艺术等,制作一份手抄报。
-要求:手抄报需包括主题介绍、图片展示、个人感悟等部分,版面设计美观、内容丰富。
5.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稿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文档、教育平台等,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
-逐个呈现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配以生动的案例或故事,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知识的内化;
-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的讲授方式有助于学生逐步吸收和掌握知识点,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
这些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培养他们的应用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反馈:
-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他们自己总结学到了什么;
-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的故事或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讲述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深,容易停留在表面;
-部分学生对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可能缺乏学习动力;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4.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知识的内化。
2.设计自我评价表,让学生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
2.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并了解其在历史人物和现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3.学会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品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案例背景中,我以实际案例为主线,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时代责任感。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措施。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
2.学生答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惑:教师针对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7.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包括儒、道、佛三大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它们代表了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创设情境:教师简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4.导入新课:通过以上环节,教师顺利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希望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教师从儒、道、佛三大思想体系出发,详细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仁爱、忠诚、宽容、和谐等。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案-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3课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措施。
2. 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
3.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4.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学科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懂得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作用,以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公共参与: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措施;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作用。
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查阅反映民族精神的相关文献资料,搜集爱国主义的事例,搜集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案例。
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反映民族精神的相关文献资料,搜集爱国主义的事例,搜集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案例。
情景导入导入一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导入二视频导入:超燃国风MV《大运会遇上三星堆》我听过三千年前蚕从鱼凫唱的歌也看过金杖刻下古蜀更迭里的梦西南边神鸟鸣日神树通天许下愿纵目面立人间展开了画卷我看过堆列三星闪耀显古蜀之眼也听过激扬青春向上唱诵的赞歌2023年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班级:姓名:【课程标准】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学习目标】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明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阐明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弘扬?【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基础感知】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实现创造性转化的要求:(1)标准:(2)途径:(3)目标:2.实现创新性发展的要求:(1)标准:(2)途径:(3)目标: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基本内涵:(2)中国人民的精神品质:2.爱国主义(1)地位:(2)作用:3.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发展的(1)时代性特征:(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精神动力+精神特征+精神火炬+结晶)5.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预习自测】1. 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的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是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是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亘古不变。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5.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探究拓展】情境材料一:央视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由主持并朗诵诗词。
以明星或普通人为代表的经典传唱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经典诗词,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深层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以当下伟大抗疫精神为题材,展示中国精神。
讨论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国家如何推进?作为一名时代青年,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材分析本框题是哲学与文化的第七课第三框,是整个课本内容的升华,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明确生活的意义。
本框分两目:第一目讲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二目讲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本框题是第七课整个知识的升华。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2.法治意识: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对开创党和国家发展新局面起着巨大作用。
3.政治认同:认识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公共参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全员参与,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有前面的知识做铺垫,将更加容易掌握该内容。
学生在十二课中已经学习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对相关概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同时,该内容与八、九课中的内容紧密关系,特别是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要善于能联系前后知识点,再对该内容进行复习,将会掌握得更好。
高中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所以教会学生通过当下的伟大抗疫精神自我激励,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特点、做法。
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知识建构(两名学生课前在黑板板书)
1、一名学生板书整个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2、另一学生板书第七课第二框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构建体系时要学生注重横向和纵向结合,展示构建依据。
(二)疑问解答
1、思考并列举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疑问
2、除了导学案中的易错点,你还有那些补充?设计意图:让学生集思广益,多角度思考文化生活的注意点。
(三)课堂参与出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素材,以文字资料的形式展示伟大抗疫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五个问题:
1、受表彰的几位“人民英雄”是你的偶像吗?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伟大抗疫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伟大抗疫精神就是
中华民族精神吗?
3、伟大抗疫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我国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这对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有何作
用?国家应当如何推进?
5、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你将如何把伟大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分小组充分展示,师生共同探讨升华主题。
聚焦时政: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三)反思总结归纳主观题答题要点
1、核心价值化为行动
(1)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等)(2)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品德修养、劳动精神、奋斗精神、责任担当等
2、关键能力主动训练
(1)知识获取能力(信息搜索、知识整合等)
(2)实际操作能力(信息转换、语言表达等)
3、必备知识结构化掌握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思想
(四)课后作业1、倡议书学生代表展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倡议书,号召同
学们动员起来!
2、举办班级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