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合集下载

钡胶条标记法测胃肠动力

钡胶条标记法测胃肠动力

钡胶条标记法测胃肠动力1. 引言钡胶条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测量胃肠道的运动情况。

该方法通过在患者口服钡胶条后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从而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钡胶条标记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 原理钡胶条标记法是基于钡剂的X射线吸收能力与其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可以了解胃肠道的蠕动情况。

钡胶条在胃肠道中的运动速度与胃肠道的蠕动速度相对应,从而可以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空腹,一般要求至少8小时内禁食。

•准备好钡胶条、X射线设备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器材。

3.2 检查过程1.患者口服钡胶条。

2.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连续的X射线检查,记录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情况。

3.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并记录相应的时间点和位置。

4.根据观察到的钡胶运动轨迹,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3.3 注意事项•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或对钡剂过敏的情况。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平静,配合医生的操作。

4. 应用钡胶条标记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评估胃肠动力的正常与异常情况。

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钡胶条标记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

通过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医生可以判断胃肠道的蠕动情况是否正常,并进一步评估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4.2 胃肠道功能评估钡胶条标记法可以评估胃肠道的蠕动速度和协调性,帮助医生判断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

通过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可以了解胃肠道的蠕动情况,从而评估胃肠道的功能状态。

4.3 药物疗效评估钡胶条标记法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医生可以在口服钡胶条前后进行连续的X射线检查,观察钡胶在胃肠道中的运动轨迹的变化,从而评估药物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5. 结论钡胶条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测量胃肠道的运动情况。

胃功能三项

胃功能三项

胃功能三项
胃功能三项是指胃动力、胃酸分泌和胃粘膜保护三个方面的功能。

胃动力是指胃肌肉的收缩和运动,把食物从食管推送到小肠。

胃动力的正常功能可以保证食物在消化道中顺利进行,从而有效地吸收营养。

一些常见的胃动力障碍包括胃胀、胃痉挛等,导致消化不良、胃口差和腹痛等症状。

一些调节胃动力的药物如消食片、胃复安等可以帮助改善胃动力障碍。

胃酸分泌是指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起到杀菌、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胃酸过多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

胃酸分泌功能可以通过常规的胃酸测定和血液检查来判断。

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以通过服用抗酸药物和调整饮食来改善。

胃粘膜保护是指胃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消化酶的侵害。

胃粘膜受损会导致胃溃疡、炎症和出血等疾病。

一些常见的胃粘膜保护剂如胃腐食类药物、胃炎复方片等可以帮助改善胃粘膜受损的情况。

总之,胃功能三项是指胃动力、胃酸分泌和胃粘膜保护三个方面的功能。

它们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如果出现胃动力障碍、胃酸分泌过多或胃粘膜受损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护身体健康。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包括胃运动功能测定,肠道通过时间测定和压力测定等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介绍: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包括胃运动功能测定,肠道通过时间测定和压力测定,直肠-肛门运动功能测定,胃电图(EGG),胆道运动功能检测,胃充盈及排空功能检查,小肠充盈及排空功能检查,酸返流试验八项检查,主要检查胃肠道功能。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正常值:1. 肠道通过实践测定和压力测定食物通过肠道时间正常,并且小肠内压力正常稳定。

2. 胃运动功能测定进餐一小时后, 胃内没有或者有少量不消化标志物。

餐后胃窦收缩频率>50次小时, 平均波幅>30mmHg/2小时内, 常表明胃动力降低。

3. 胃电图中正常情况下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大于1。

正常胃电主频为2~4周/分,餐后应占75%以上。

4. 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CCK) 测量胆囊的排空指数, 正常可达70%。

5. 酸返流试验中正确时胃内pH值为1~4,高压区食管内pH值为5~7。

6. 直肠-肛门运动功能测定是直肠初始感觉值为87.3ml(P<0.05),直肠排便值为128.4ml(P<0.05),直肠疼痛值为206.1ml(P<0.05)。

胃肠道功能动力学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 肠道通过实践测定和压力测定食物通过肠道时间长或者短,并且小肠内压力大,为肠易激综合症。

2. 胃运动功能测定进餐一小时后, 胃内仍存留大部分不消化标志物, 尤其在小试餐后, 表明患者可能缺乏消化间期相收缩或收缩幅度低下。

餐后胃窦收缩频率<50次小时, 平均波幅<30mmHg/2小时内, 常表明胃动力降低。

3. 胃电图中正常常情况下餐后、餐前胃电主功率比小于1。

4. 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CCK) 测量胆囊的排空指数, < 40% 则可认为胆道功能障碍。

5. 酸返流试验中pH<4持续5min以上为阳性,为胃食管返流症。

6.胃肠道排空缓慢或者滞留,充盈时间长。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

ICS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Postoperative clinical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强、曹立幸、刘鹏、孔棣、胡志前、蒋志、陈其城、谭志健、万进、秦有、肖静、范小华、何军明、李慧、周赫。

引言胃肠动力恢复是围手术期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中医药具有独到疗效,但国内外都缺乏规范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

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胃电图和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缺乏系统性和应用规范。

因此,研究制订系统科学、可以量化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开展科学研究与开发新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能够开展手术治疗的医院,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价时使用,主要评价胃肠功能中的胃肠动力情况,由观察者完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3 术语与定义GB/T16751.1、GB/T16751.2、GB/T16751.3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胃动力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胃动力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胃动力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李莉;刘庆森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0(016)002
【摘要】胃动力检测有助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检测胃排空时间、胃容量、胃顺应性,胃内压力或胃电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反映胃动力功能,检测方法包括影像学、药物吸收试验、呼气试验、导管测压、胃电图,以及新近发展的生物电阻抗法等,每种方法均有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临床需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且尚需探索更为理想、简单、经济的检测手段.
【总页数】4页(P221-224)
【作者】李莉;刘庆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相关文献】
1.电阻抗成像胃动力功能检测的初步研究 [J], 王磊;赵舒;田云杰;邓娟;王妍;沙洪
2.胃炎患者的胃动力功能评价 [J], 刘圣蓉;李章勇;任超世;刘纯伦;方晓杰
3.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入院72小时内胃动力功能转归的研究 [J], 雷阳;韩杰;孙大勇;李明
4.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患儿胃动力功能的影响 [J], 潘彤彤;徐彰;徐辉;周晓

5.针刺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及胃阻抗图观察 [J], 陈日新;康明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是评估胃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 (PGII)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I/PGII),以及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Hp)。

PGI和PGII是胃黏膜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原,PGI主要分泌于胃体部位,PGII主要分泌于胃底部位。

PGI和PGII的比值(PGR)可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胃黏膜的损伤程度。

当PGR值低于1时,说明胃黏膜细胞分泌功能减弱,可能是由于胃黏膜受到损伤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后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Hp)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阳性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程度相关。

通过检测胃功能四项指标,可以评估胃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胃黏膜的损伤程度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胃部疾病。

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助于维护胃部健康。

胃动力检测

胃动力检测
胃肠电图 检测仪
消化内科 沈菊
发展历程
胃肠电图检测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广大 医学专家用来研究胃肠功能性疾病的一种 新的研究方法,在临床上用来诊断胃肠功 能性疾病成为比较可靠的手段。中华消化 学会于1999年制定了胃肠电图临床诊断标 准,并与国际胃肠电学会胃电图临床诊断 标准接轨,从而规范了我国胃肠电图临床 应用研究工作。
检查前准备
1.停服药物两天以上 2.一至二天禁食烟、酒、辛辣、油腻或刺激
性食物 3.空腹6小时以上 4.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紧张的精神活动 5.安静仰卧5-10分钟 6.电源要稳压,仪器要接地良好 7.排除一切干扰及咳嗽、深呼吸等影响因素
检查注意事项

3.波形反映面积:反映胃电图的功率大小,一定意 义上体现其胃肠舒缩功能。正常成人50-150。
4.波形主频率:反映胃电图波形合成的主要频率成 分,正常成人为2.4-3.7。
5.餐后/餐前功率比:反映餐前、餐后的功率变化。 正常值为〉1. 〈1胃动力不足。
2.安放电极处应以无水(或95%)酒精脱脂 3.以记录胃体、胃窦两导联为主,多导记录
增加胃小弯、胃大弯 3.接地电极位于右小腿内侧踝部 4.参考电极位于右手腕内侧
有效电极体表投影位置为:
胃体(1导联):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左旁 开3-5cm,往上1cm。
胃窦(4导联):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向右旁 开2-4cm。
原理和特点:
胃肠电图检测方式是通过体表电极无创性 采集胃肠生物电信号,利用检测提供的定量分 析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胃肠生物电信号(胃肠电 图)的特异性,了解胃肠的蠕动情况及胃肠动 力的强弱,从而为判断如FD、胃肠节律紊乱综 合症(GDS)、胃肠动力不足、肠易激综合症 (IBS)、胃动过速、胃动过缓等疾病提供科 学依据,同时也为做过胃/食管或肠道手术的 病人术前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提供 检测手段。

胃肠动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胃肠动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胃肠动力测试,探讨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为中药大黄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体重(20±2)g,共40只。

2. 实验药物:大黄提取物(以干重计)。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4. 实验仪器:胃肠动力测试仪、电子天平、手术显微镜、剪刀、镊子、注射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

2. 给药方法:大黄低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100mg/kg,大黄中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200mg/kg,大黄高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400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各组小鼠均通过灌胃方式给药,连续给药7天。

3. 胃肠动力测试:在实验结束后,采用胃肠动力测试仪对各组小鼠进行胃肠动力测试。

具体操作如下:a. 将小鼠麻醉后,固定于手术显微镜下。

b. 用手术剪刀在腹部进行开腹手术,暴露出小肠。

c. 将肝素钠溶液注入小肠,以防止血液凝固。

d. 将小肠插入胃肠动力测试仪,记录胃肠蠕动情况。

e. 测试结束后,将小鼠恢复麻醉状态,并进行缝合。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速度、蠕动频率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速度: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的胃肠蠕动速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2. 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频率: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的胃肠蠕动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胃肠神经递质、平滑肌收缩等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改善胃肠动力障碍。

六、结论大黄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为中药大黄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消化道动力性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有日渐上升趋势。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约有近50%患者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就诊,其中30% -40%最终确诊为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疾病几乎占胃肠道疾病的半数以上。

人体消化道疾病与消化道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研究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都直接依赖于消化道生理参数的检测。

如前所述,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整个胃肠道多项参数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和分析。

胃肠道动力检测是消化道腔内压力测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用于研究和诊断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胃肠疾病其它检查方法的补充和综合应用,显示了较高的临床意义。

本文根据实际的医用要求,探讨胃肠动力诊查方法。

一、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概念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体系与胃肠动力疾病(DGIM)新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例如最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

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暖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嘈杂、胸骨后痛、反胃等症状,且经胃镜等多种检查无特殊异常,病程超过12周以上而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现已获悉:新发消化不良患者中,能从组织结构方面作出解释的只是少数,多数病人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很高,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病不能工作而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显著,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于检查和评估这类疾病的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与提高。

胃肠动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理、病理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一般指胃酸、胃蛋白酶、胃黏液和胃壁电位四个指标,其解读如下:
胃酸指标:胃酸是胃中最重要的消化液之一,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胃酸指标主要反映胃酸分泌的量和质量。

正常情况下,胃酸的分泌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酸分泌量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胃蛋白酶指标: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一种酶,可以分解蛋白质。

胃蛋白酶指标主要反映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胃蛋白酶的活性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蛋白酶活性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胃黏液指标:胃黏液是胃黏膜分泌的一种液体,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胃黏液指标主要反映胃黏液分泌的量和质量。

正常情况下,胃黏液的分泌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黏液分泌量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胃壁电位指标:胃壁电位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液之间的电位差,主要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胃壁电位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较高或较低的胃壁电位都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胃功能四项指标只是对胃部健康的初步评估,如果出现相关症状或异常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治。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_01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_01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胃肠动力检查手册》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胃肠道疾病的研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内科医师而言,消化道一直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盲区。

自从有了纤维内窥镜的应用,胃肠病学家才有幸能看到消化道,并知道有否病变。

但凭此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某些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尤其是动力异常性疾病,依据视力所见是不能确定诊断的。

近年来,由于对胃肠道生理学的大量研究,从而建立了很多新的技术,如 pH 监测、胃肠测压及最近的胃电图,这些新技术已在世界各地成为胃肠道疾病研究的常规方法。

这些技术需要临床医师和临床研究者的掌握和使用。

本书作为实用手册,目的就是使任何胃肠中心都能针对疑有的功能性疾病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并告诉他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进行检查。

书中所述及的种种检查方法需要一定的胃肠道解剖学基础知识,故本书第一章复习了相关的解剖学内容,并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论述。

随后的四章是消化道各主要部位功能性疾病的检查方法。

为便于参考,每一种疾病均按相同的标题进行编写,并将最佳的诊断方法作为重点加以阐述。

1/ 3第八章叙述操作方法。

在此部分内容,我采用相同的标题(适应症、禁忌症、仪器、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检查步骤、术后注意事项、资料分析、注意事项);读者可将此书作为手册,从中迅速查阅。

本书有两章对小儿胃肠道疾病的内容,可能会使读者感到惊奇。

因为儿科疾病的诊断较为特殊,坚于无法确切叙述病情的儿童来说,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定量分析非常有用。

儿科疾病胃肠道定量检查,有时可与成人完全一样,有时则需较大的修正。

本书是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许多十分繁忙又大力鼓励我的临床研究者对本书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完成此书。

十分感谢本书的所有编写者,特别感谢 Eamonn Quigley 博士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全部内容并为本书作序。

并感谢 ManfredRitter 博士撰写动态计数检测章节、 Jonas Zaar 先生提供原始插图。

胃肠电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10通道)

胃肠电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10通道)

关于开展“胃肠电图检测”(又名胃肠动力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背景和需求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近年来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现代医学检测的发展趋势:一是无创伤性;二是用电生理学技术和方法,取得模量进行微机处理智能化。

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迄今为止对于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检查手段不外乎内窥镜检查、胃液分析、X线钡餐造影、食管压力分析等。

这些检查对患者都会带来一定的痛苦。

特别是儿童和体弱者受到的伤害可能更大。

随着胃肠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胃肠电图已作为一项电生理学的检测方法,以其优越的无痛、无创和对患者的反复跟踪检测广泛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使用。

我国先后于1987年和1999年出版了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胃肠电图临床诊断标准。

胃肠电图检测方法近似于心电图检测。

胃肠电图检测介绍(一)发展历程:1922年美国阿瓦列兹(Alvarez,W)在一名患癌的老年妇女身上记录了第一幅胃电图,1926到1932年美国汤姆帕(Tumpeer,H)从一位患幽门梗阻的老年妇女和一位5岁男孩身上记录到胃电图。

1967年法国的托马斯(Tours,P)等详细报道了健康人和胃疾患病人胃电图的变化,并在动物身上记录到胃电图,证明了胃电图的可靠性,观察了应激、进食对胃电图的影响。

70到80年代是胃电图的发展应用阶段。

1980年荷兰斯莫特(Smout,AJPM)在胃电图的解释和应用分析上作出了贡献。

他们实验证明了当胃收缩运动时胃电图的幅值增高,胃电慢波和快波可在胃电图上得以反映并识别。

我国开展胃电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首先1979年张经济教授发表了关于胃电研究的综述,1983年由合肥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合肥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生产出第一台胃电图并通过了省级鉴定。

如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胃电图的工作站应运而生,多导同时采集,病例存储等不仅方便了临床使用,更能准确检测各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胃肠动力质控标准

胃肠动力质控标准

胃肠动力质控标准?
答:胃肠动力质控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胃排空时间:正常情况下,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为4~6小时。

胃排空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提示胃肠动力异常。

因此,胃排空时间是评估胃肠动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肠传输时间:肠传输时间是指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到被完全排出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小肠传输时间为4~6小时,大肠传输时间为12~72小时。

肠传输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便秘等问题,而肠传输时间过短则可能引起腹泻等症状。

因此,肠传输时间是评估肠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3. 肛门直肠动力:肛门直肠动力是指肛门括约肌和直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能力。

这些肌肉的协调工作对于正常排便非常重要。

肛门直肠动力的异常可能导致便秘、便失禁等问题。

因此,肛门直肠动力是评估胃肠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4. 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也是评估胃肠动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提示胃肠动力异常或疾病的存在。

5. 胃肠道影像学检查:胃肠道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检查、CT、MRI等可以用于观察胃肠道的形态、蠕动情况等,对于评估胃肠动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 胃肠道生理学检查:胃肠道生理学检查如胃酸分泌测定、胃电图、肠电图等可以用于评估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和动力状态,对于诊断和治疗胃肠动力障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总之,胃肠动力质控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对胃肠动力的全面了解和准确诊断。

胃功能三项检查是什么

胃功能三项检查是什么

胃功能三项检查是什么
胃功能三项检查是一种通过不同的方法对人体胃部功能进行综合检查的方法。

它包括胃镜检查、胃蠕动测定以及胃酸测定。

胃镜检查是一种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光纤束输送器插入患者的食道和胃中,观察胃内部的情况的检查方法。

这个过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在麻醉下进行。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观察胃壁、胃黏膜以及内脏器官的变化,以诊断各种疾病如胃炎、胃溃疡、食管癌等。

胃蠕动测定是一种通过观察胃的蠕动运动来判断胃的功能情况的检查方法。

医生会给患者喂食一定量的示蠕动物食物,然后通过X光或者超声波等方法观察胃蠕动的情况,以判断胃的
排空能力、摄取能力等。

胃酸测定是一种通过测定胃酸的分泌量来判断胃的功能情况的检查方法。

医生会通过给患者喂食一定量的标记物质或者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胃中,然后通过采集胃酸样本进行检测。

胃酸测定主要用于判断胃的酸度以及胃酸分泌功能是否正常,以诊断胃酸过多或者过少等疾病。

胃功能三项检查是现代医学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胃部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这种检查方法也非常安全可靠,对患者的身体没有太大的创伤和危害。

因此,当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可以考虑进行胃功能三项检查以了解自己的胃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胃肠动力测定实验报告

胃肠动力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胃肠动力学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胃肠动力测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评估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胃肠动力是指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是食物在胃肠道的有效推进。

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胃肠动力测定实验,观察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10只,体重(20±2)g。

2. 试剂:大黄提取物、生理盐水、墨汁、乙醇、甲醛等。

3. 仪器:胃肠动力测定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大黄组(A组)和对照组(B 组)。

2. 实验前准备:(1)大黄组小鼠灌胃大黄提取物,剂量为0.1g/kg体重,对照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2)实验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实验前4小时禁水。

3. 实验操作:(1)将小鼠置于胃肠动力测定仪上,记录胃肠动力指标。

(2)在实验开始前,记录小鼠胃肠动力指数(GI)。

(3)灌胃大黄提取物或生理盐水后,每隔一定时间记录胃肠动力指数。

(4)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粪便颜色、形状、数量等指标。

4. 数据处理:(1)计算胃肠动力指数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2)比较大黄组和对照组的胃肠动力指数差异。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组小鼠胃肠动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有抑制作用。

2. 大黄组小鼠粪便颜色较深,形状较粗,数量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组小鼠粪便性状改善明显。

六、实验结论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有关。

本研究为大黄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有关。

2. 大黄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等症状。

3.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大黄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胃功能三项检查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胃是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其功能稳定对消化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慢性胃病是一类常见的胃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因此需要实验室检查以协助临床诊断。

胃功能三项检查是胃功能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其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胃功能三项检查主要包括胃酸分泌功能测定、胃粘膜屏障功能测定和胃肠动力测定。

其中,胃酸分泌功能测定是衡量胃酸分泌能力的指标,可以评估胃液的pH值、胃酸分泌量和胃蛋白酶活性。

胃粘膜屏障功能测定用于评估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可反映胃黏膜损伤程度。

胃肠动力测定测定胃肠道运动的节律、强度和频率等指标,有助于了解胃肠道的动力学变化。

慢性胃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变。

具体来说,胃酸分泌功能测定可用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因为胃酸分泌水平随着萎缩性胃炎的进展而下降;胃粘膜屏障功能测定可用于评估黏膜受损的程度和胃粘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诊断胃炎、溃疡等疾病;胃肠动力测定可以评估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异常,如胃排空障碍和胃动力低下等,有助于诊断功能性胃肠病。

然而,胃功能三项检查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

首先,这种检查方法较为繁琐,需要患者空肚,通常需要1-2小时进行,并需要专业医生参与。

其次,这种检查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人,例如曾接受过胃切除手术的患者。

此外,某些药物会影响胃功能三项检查的结果,必须在指导下停用。

总之,胃功能三项检查是评估胃功能和胃肠病变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它可以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综合评估病情,并为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临床诊断价值。

胃肠动力检查方法

胃肠动力检查方法

胃肠动力检查方法
1. 胃泌素测定法:通过检测胃粘膜细胞分泌的胃泌素水平,可以评估胃的动力功能。

2. 胃排空检查:通过口服含有放射性示踪剂的食物,然后使用核医学技术监测胃内食物的排空情况,以评估胃的排空功能。

3. 胃肠道电动力学检查:通过使用导管插入胃肠道,并连接多通道电极,记录胃肠道的电活动,以评估胃肠道的动力学功能。

4. 异常导管蠕动检查:通过使用特殊的导管插入胃肠道,并监测蠕动的情况,以评估胃肠道的动力功能。

5. 腹部超声波检查: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腹部器官的动态情况,可以评估胃肠道的动力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胃肌电活动仅控制胃动力,与幽门 或小肠无关,因此EGG和胃排空无一对 一的关系。目前认为EGG异常预示胃排 空可能延迟,而正常的EGG不可能保证 正常的胃排空。这是因为如果胃肌电活 动异常,胃动力将受损,胃排空将延迟。 但如果胃肌电活动正常,电机械偶联异 常,胃排空仍可能异常。临床上EGG异 常与胃排空关系的研究仍存在争议,
氢呼气试验
原理
氢呼气试验最早在1968及1969年介绍并应用于乳糖吸收不良的诊 断。
试验方法
1.试验前 未用过抗生素2周以上,未作过灌肠术。 2.试验前1天避免进食富含纤维素食品、麦面食、豆类及豆制品、 牛奶及奶制品\禁食、禁烟。 3. 测定氢气基础值。 4.服乳果糖10-15克(溶于100毫升温水中)后,用单向活瓣密闭 袋收集末段呼气标本,每隔15分钟收集一次,历时4-6小时。 5.用注射器抽取密闭袋中末段呼气1毫升,注入氢气气相色谱仪 进行分析。 6.为了不与小肠细菌过度孳生的出峰时间相混淆,有报告在服乳 果糖的同时口服稀钡,定时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头到达部位, 便可辨别出峰时间是在小肠抑或是在回盲部,用以鉴别是小 肠细菌过度孳生抑或是口至盲肠通过时间。
胃电图和胃动力
• 胃电图是对胃肌电活动的检测,而不是对胃 动力的直接测定。 • 胃电图主频决定了胃收缩的最大频率,相当 于胃的MMC III相的收缩频率或者相当于正 常人在进餐后的收缩频率,所以主频偏离2- 4 cpm的胃电图往往提示存在胃动力的障碍。 • 胃电图功率的相对值则反映了胃动力情况 • 胃动过速和胃动力低下有关,通常是从远端 胃窦的异位起博点起源的,这种胃动过速的 逆向传播抑制了胃有规律的协调收缩。 • 胃动过缓和胃动力的关系仍有争议,无论胃 动过缓是否抑制了胃动力,都依赖于胃动过 缓的自身特点。
胃排空
适应症: 1、4岁以上儿童 2、间歇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 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并排 除器质性疾病者需要了解胃的排空功能。 禁忌症: 1、不能自主吞咽者 2、怀疑机械性幽门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及 禁忌X线摄片者
胃肠起搏
• 胃肠起搏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胃 起搏点的电活动可被外加的电流刺激所 “驱动”(driven)。利用电子技术产生的 与人体胃基本电节律相似的生物电信息, 选择最佳的治疗频率与幅值,经体表作 用于胃体起搏点,使胃电活动产生跟随 效应(follow effect),恢复正常的胃电 节律和波幅,从而减轻或消除胃功能障 碍性疾病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导 管
肛 门 直 肠 测 压 小 气来自囊 导 管 放 置 位 置正常
力排时直肠压力及肛门括约肌压力变化分型
•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静 态 食 管 测 压 仪 器
食管测压参数
• • • • LESL 2-4cm LESP 14-21mmHg LESRR >=85% EB 远端时限 2.7-4.8 近端时限 2.5-4.1 近端振幅 51-119mmHg • UESP 40-140mmHg • UESL 3-4cm • UESRR >=85%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 ARM)
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 .
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 约肌的收缩压和力排时的松弛压、直肠 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 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 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 肠有无动力和感觉功能障碍。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指存在消 化道症状,但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 生化异常来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 病。
罗马II体系的特点和核心
1
(1)对疾病的认识从单一生物学模式转变 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 (2)建立以症状为基础识别FGIDs的排它 性诊断方法,特异的症状(群)作为某 种FGIDs 的诊断依据; (3)按部位进行分类(6类21种疾病) (4)增加了神经胃肠病学新概念,有助于 解释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和不同FGIDs症状 的可重叠特点;
单导胃电,检测胃节律异 常,不能检测慢波的传播 发展识别慢波不连续和传 播的新方法 瑞士维迪公司最新推出的 4导胃电记录仪具有分辨 多种振幅的能力和足够的 过滤装置,使得胃慢波的 直接传导能够从胃电图中 被识别,其提出的一个新 的参数—慢波偶联百分比 能用来高质量地评估慢波 的下传连续性,更有助于 对胃动力的判断。
氢呼气试验
评价
1. 呼气氢试验是一种简便、安全、非侵入性的 口至盲肠通过时间的测定方法。但影响此法的因 素较多,正常范围波动较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 控制好条件。 2. 正常人群中有2% - 21%特发性缺乏发酵糖类 产氢的菌株。在这些人中呼气氢试验受到限制。 3. 有报告呼气氢试验测定口至盲肠时间的重复 性不甚好,提出乳果糖与试餐同服可减少其变异 性。 4. 结果判断应考虑到胃运动功能。胃切除术后 口至盲肠通过时间缩短。糖尿病胃轻瘫者口至盲 肠通过时间延长。
• 国内已有有关小儿EGG应用方面的 报道,如在小儿周期性呕吐、胃炎、 消化性溃疡及消化不良等方面的研 究,认为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存在胃 肌电活动异常、节律紊乱的情况,说 明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力异常。
• 因此,EGG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但胃电节律失常不是某一个病 的特异性表现,不同疾病的EGG可有多种形 式出现,而同一疾病EGG也可有不同的表现。 EGG检测胃电变化反映胃动力情况,间接推 测运动功能,内镜及X 线钡餐检查从形态学 方面诊断疾病,二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 上不能由EGG结果套用内镜下的疾病。总 之EGG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观察、研 究某些致病因素与胃动力异常的关系以及 评价EGG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0.3 ± 0.5
0.6 ± 1.3 3.9 ± 2.7
< 1.2
20.6 ± 14.8 < 50 3 or less < 9.2
肛门直肠测压适应症
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盆底痉挛 综合征等) 大便失禁 判断存在上述疾病患儿是否需药物、 手术或生物反馈治疗
• 适应症
胃电图
· 胃轻瘫 · 评估提示有胃动力障碍症状(恶心、呕吐、餐后饱胀、 腹痛) · 检测改变胃肌电活动的药物疗效(止呕药、促胃肠动 力药) · 检测有胃肠道其他部位症状,是否也存在胃运动功能 异常: (a)检查慢性便秘患者有无其他部位受累 (b)检查胃轻瘫是否是导致GERD的原因之一 (c)预测Nissen胃底折叠术预后 (d)评价胃底折叠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
罗马II体系的特点和核心
2
(5)诊断FGIDs 前必须排除由器质性病变 导致的功能紊乱,亦即与器质性疾病伴 随的功能紊乱不能诊断为FGIDs,而且, FGIDs每种病的诊断均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标准; (6)每组疾病的发生部位、症状不同,但 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动力异常、 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相互作用、脑-肠 肽和受体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FGIDs 罗马II体系的核心是胃肠功能紊 乱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行为的生物社会-心理概念的形成。
EEG前景
国际胃电图的研究现状
• 美国陈建德:没有或极小的人为干扰情况下记录。胃电活 动异常表现为节律紊乱,异位起搏以及信号下传不偶联。 后者需用多导记录仪进行记录。 并提出慢波偶联百分比 是评估慢波连续性的新参数。 • 大量研究已表明,胃电图主功率的相对增加和胃动力增强 有关,而胃动过速和胃动力低下有关 • 许多引起胃排空延缓的临床情况与进餐后胃电图的频率、 振幅异常有关。 • 许多严重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恶心和呕吐,很可能和胃 动过速和快速型胃电节律紊乱有关。 • 引起胃电节律紊乱有多种因素,目前研究者们开始用纠正 胃电节律紊乱来评价疗效"
• 禁忌症
不能静坐或静卧的患者。
单导胃电图特点
• • • • • 可精确测量胃慢波,但不能反映锋电位 通过通带滤波和适应性滤波删除干扰噪音 从目测、描述性分析转为定量、统计学分析 采用傅立叶频谱分析精确分离胃慢波 功率比可反映餐后胃动力但不是正常活动的 指标
胃电图
如何准确地记录EGG 体表电极部位 皮肤阻抗和人为活动的干扰
% time < pH 4 total
% time < pH 4 upright
1.5 ± 1.4
2.3 ± 2.0
< 4.2
< 6.3
% time < pH 4 supine
# reflux episodes < pH 4 # reflux episodes > 5 min Longest episodes (min)
胃肠动力性疾病
(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DGIM) 明确了这是一种由神经支配调节障 碍导致的胃肠运动或感觉疾病,可 能伴有内脏感知的异常,称之为胃 肠动力性疾病。
2002,曼谷新分类
新分类的特点及核心
(1)依神经胃肠病学为基础,以客观存在 的特异性动力异常作为诊断依据,强调 了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2)按神经损害部位及动力异常特点进行 分类,诊断和命名(原发于胃肠局部神 经源或肌源性动力病和继发于全身器质 性病的胃肠动力病),以客观上能复现 的器官功能改变为其强有力的分类学基 础;
食管测压
适应证 ·评价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贲门失弛缓症,胡桃夹食管, 弥漫性食管痉挛,LES高压) 继发性食管动力障碍——硬皮病,糖尿病,慢性特 发性假性小肠梗阻(CIIP) ·GERD、pH监测前LES 定位 ·抗反流手术前除外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吞咽困难患者。
禁忌症
插管禁忌者
24 小时pH监测术前准备
患儿无需特殊准备。 术前最好空腹3~6 小时,以防餐后插 管引起恶心、呕吐及误吸 术前24~48 小时停止抗反流治疗 (a) 术前7 天停用奥美拉唑。 (b) 术前48 小时停用促动力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