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经济一般原理
01《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3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
![01《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3第三节 货币及其属性](https://img.taocdn.com/s3/m/d7e4aaafb14e852458fb57b4.png)
(二)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加快商品流通,加深商品 经济的内在矛盾。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量与待售商品价格 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铸币: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态、重量、成色并标明面 额值的金属货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 有价值。需要现实的货币(通货)。
二、市场机制
(四)风险机制
风险机制是指市场主体为谋取自身最大经济利益而参与 市场竞争时可能遭受亏损甚至破产的压力,迫使市场主体在 市场竞争中作出明智决策的机制。
三、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得 以贯彻的形式,在现实经济中,价值规律正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 用的: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 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价值规律通过竞争机制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 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经济作用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和两极分化。
社会生产是如何实 现有序发展的?
价值规律在支配 商品经济的发展。
头脑风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
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一、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作用
1、价值规律能够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 在各个生产部门 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 不断改进生产技术, 改善经营管 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篇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PPT精品文档5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PPT精品文档59页](https://img.taocdn.com/s3/m/cb278a23b84ae45c3b358c79.png)
一、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反 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
用来交换
劳动产品
根据定义思考:以下哪些 是商品?
原始的土地 同学买来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自家酿造的米酒 商店中正在出售的货物 自己的生活用品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
1、概念: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这说明在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共同的、 在量上可以作比较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东西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而是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人类劳动。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就是商品的价值。
四、商品的价值
1、价值的概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 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对立统一
1、统一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 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表现在:
①具体劳动反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永恒的自 然属性;抽象劳动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 有非永恒的社会属性
②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抽象劳动 则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特点
(1)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可以有多种 使用价值
(2)具有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或阶级属性,只是体现人 与物的关系
(3)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非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4)是社会使用价值(满足别人和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5)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三、商品的交换价值
1、交换价值的概念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 的劳动的二重性
问:商品为什么具有价 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
• “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https://img.taocdn.com/s3/m/0197cc16b7360b4c2e3f646e.png)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91d894a7302768f993917.png)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https://img.taocdn.com/s3/m/32659c58192e45361066f5b8.png)
①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 ②加强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的管理; ③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程度; ④提高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规模和效能; ⑤改善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二、市场价值的确定——个别价值的平均化
1、市场价值:即商品社会价值,是通过部门内 部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即由占生产显著大量的中 等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的
某一企业提高了自己的劳动生产率,一小时生产 100支钢笔,则该企业每小时创造的价值为多少?该企 业每只钢笔的价值为多少?
(0、1元/只)
(3)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由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同样一件产品所 花费的时间就越短,成本就越低,因此企业要赚钱,就必 须使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使 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交换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它 们受时间、地点、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性(不可分割):作为商品,必须 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 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 西,就不可能有价值;
矛盾性(不可兼得):二者是互相排斥 的,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既 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案例分析
劳动价值论是说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这与商品价 值的分配或企业资产的界定和归属是两回事。
北大方正的新资产价值肯定是该企业的劳动者(含 管理者)创造的,这毫无疑问。可是,依照按生产要 素所有权分配的原则,作为国家所有制的北京大学出 资,理应获得应有的股份。因而在重新界定企业资产 的过程中是一个兼顾国家、企业与个人利益的问题, 与价值创造没有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https://img.taocdn.com/s3/m/e9dc7f6a856a561253d36f7a.png)
在同等技术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总产量
18年甲乙两企业生产M商品,甲产量为12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10小时, 乙企业产量为8万件,每件生产时间为5小时,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总时间:120+40=160万小时 总产量:12+8=20万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60/20=8小时
商品的价值和交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
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 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 而不会是商品
商品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体现商品的社会
属性。
马克思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
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需要通过商品能够交换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来体现)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它们中间必定存在着共同的可以 相互比较的东西——人类劳动。
商 品
目 录
01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商品开始?
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任务 之一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 化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资 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不是自然经济),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生产(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采取了商品生产的形式。 体现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生产关系, 是商品经济中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因此马经 的研究从商品经济的细胞——商品开始。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 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5818a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a.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https://img.taocdn.com/s3/m/293919c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b.png)
逻辑结构
第一节首先说明全部理论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二 节分析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二重属性即二因素,也就是使 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及其关系,重点说明商品价值的质的 规定性;第三节进而分析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从而 说明商品二因素的由来,重点说明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 性;第四节回过头来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说明货币的 起源和本质;第五节进一步分析货币的各种职能,说明 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价值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新特点,揭 示了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从而说明了货币与商品的辩 证关系;第六节通过分析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揭示商品 生产的本质,具有总结的性质;第七节是对资产阶级政 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批判。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可能是别的。不是伦理 学的范畴。
第二节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 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
不是商品(例如自用品,有劳动,但不交换;空气 阳光既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只有通过 交换,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得到实现。 矛盾性: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为了得到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反之,为了得 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正是这种矛盾产生了 交换的必要性。
但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样一点:并非在任何时 候抽象劳动都形成价值,都采取价值这种形式,而 只有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才是如此。
价值是由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形成的,它是凝结 状态的抽象劳动;商品之所以具有二重性,是由于 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写道:“一 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 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 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 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 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与货币](https://img.taocdn.com/s3/m/88a94b0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9.png)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本章重点: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价值形式、货币等概念;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劳动二重性原理和价值规律。
本章难点: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单价值形式。
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3、商品的使用价值总是构成一定经济制度下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的特征1、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的特征1、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3、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形态无关;4、是社会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特征1、形成商品的价值;2、反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劳动二重性的意义1、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基础。
马工程 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PPT
![马工程 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fd132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f.png)
“自动化生产创造价值论” 自动化生产创造价值论是从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着眼认识价值来源的,
自动化生产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但价值量并没有增加。 该理论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生产下的商品价值创造归因于机器自动化(如果
这一理由成立,蒸汽机也是价值创造主体了),而没有看到自动化生产创造出 来的价值,在实体上仍然是凝结在科技产品中的科技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知识价值论”
地证明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使用,以及相应的劳动产品的占有与分配,决定了劳
动的私人性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则决定了劳动的社会性质。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
1.私人劳动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成为社会总劳动的 一部分。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商品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一、商品二因素
对商品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重要地位。马克思 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 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 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解剖学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商品是马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 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这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 定的,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2.使用价值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章 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章 商品](https://img.taocdn.com/s3/m/0430a14ba417866fb84a8e59.png)
在当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怎 样理解技术、管理与价值创
造的关系?
三、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1.含义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计算方法:产品量/时间;时间/产品量
2.理解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社会必 劳动生产率 要劳动
时间
商品的 使用价 同一劳动在同一 价值量 值量 时间创造的价值
劳动 时间
劳动量
价值量
一、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
1.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2小时 10小时
甲
8小时
生乙
产生丙
者产生
者产
者
个别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 价值所要的劳动时间”
例: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布生产经营者。 当时绝大部分布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 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 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20小时。 请问: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 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 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的获奖证 书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颁发,每人并获得500万元的最高奖金。其中, 50万给个人,450万做科学研究经费。
到目前为止,北大方正已向学校上缴了2500万元,是当时投资的 62.5倍,他们上缴投入开发的费用,等于国家10个实验室的总投资。
眼下,方正集团正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造,一是为了使公司在目前的转 换机制上有一个突破,和国际大型企业接轨;二是从社会上筹集到一 笔资金,作为发展资金;三是使公司职工,既是公司的老板,又是打 工的,增强责任感。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be9b362aeaad1f346933fc3.png)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https://img.taocdn.com/s3/m/a6337d92964bcf84b8d57b0c.png)
个别劳动时间是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 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产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 与其成正比。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决定:
– 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生产资料的条件
使用价值随着人们 的认知而不断丰富。
• 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 或精神内容,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商品使用价值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 变化
• 作为交换的物质承担者。要从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价值中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 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 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 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 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 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 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程度决定的,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因而 它们的衡量标准是相对的。
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 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是 一种绝对的量,不能自己表现出来, 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才能获 得表现。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或两种 属性。
2.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经 过具有私人劳动性质的商品生产过程生产 出来的商品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价值 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d03a5953e518964bcf847cf3.png)
第三节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 的不可逾越性 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2、历史进步性
第二,自然经济中各经济单位分散生产、互不往 来,具有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特性,束缚技术 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中各经济单位互相 依赖、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的特征。 各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在经济交往中发展自己,在 互相竞争中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三、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3、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4、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 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是商品生产者按着自己的打算和自己的利益进 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的社会性 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 行的劳动。 商品交换过程的完成意味着私人劳动转化为社 会劳动。
第一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第三节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的不可逾越性
第一节 自然分工和自然经济 一、自然分工
1、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 要也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内容: 需要的无限 一是生存资料的需要; 性与多样性 二是享受资料的需要; 产生了分工 三是发展资料的需要。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1、商品经济的定义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 联系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 二、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 •
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 专门从事工具制造的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 来; 商人出现并与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
3.商品经济
(1)含义: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 济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2)必备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 所有。
第一篇 商品经济一般原理
第一章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学习目标:
• •
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价值量 的决定、比较和变化; • 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 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 理解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从而正确认识 商品和货币; • 能够运用所学的价值规律理论,分析市场经济 生活中的事例。
产业革命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里程碑,也 是市场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
市场经济产生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近代市场经济阶段 现代市场经济阶段
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联系主要表现在: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所反映的都是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它们都遵循价值规律,两者从覆盖 面和影响范围而言是一致的。 区别主要表现在: 相对应的范畴不同; 发展阶段不同。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各不相同的劳动,就是具 体劳动。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商品使用价 值的多样性。 • (二)抽象劳动 撇开其具体特点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 说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就是指抽象劳动构成商品 的价值实体。
3.自然经济的特征
——是一种自给自足型经济。 ——是一种封闭型经济。 ——是一种保守型经济。 ——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二)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1.社会分工的含义 在全社会范围进行的生产或劳动分工,既包 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 又包括将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 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社会 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值是互相 排斥、互相对立的。
(1)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商品虽然是使用价 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它只能直接表现为使用价 值,却不能把自己表现为价值,生产者要获得商品 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 (2)从购买者的角度看,商品虽然具有使用 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但对购买者有意义的只是商品 的使用价值,而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他却不 能不支付商品的价值。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 对立统一
4.商品经济的特征 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 • •
5.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或小商品经济; 发达商品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市场经济源于商品经济,市场与商品经济是 共生物。与商品经济相同,市场也产生于原始社 会末期,但这时的市场是为使用价值而交换的场 所,是市场的原始形态。
第二节 商品及其属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质的方面看: 1.各种商品由于其物理的、化学的、几何的等 自然属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使用价值。 2.同一种物品,由于它具有多种属性,也可以 有多种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与任何一般劳 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一样,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 内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2.自然经济——与自然分工相适应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是一种为了直接 满足生产者自身(包括生产者个人及其经济单位) 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产生于原 始社会,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自然经 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共同体经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 济。
第一节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 产生及其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自然分工与自然经济 分工是指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包括: 自然分工 社会分工
1.自然分工
自然分工的两种形式: 一是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在纯生理的基础 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二是因地域资源的差异从而在自然产品差异性基 础上形成的自然地域分工。
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进 行交换的原因:
因为它们包含着同质的但不同数量的人类劳 动,即包含着大小不等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大小 决定着商品之间交换的量的比例。可见,价值是 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 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以各自的价值 为基础进行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 劳动。因此,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其 劳动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属性,也是商 品的本质属性。
(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表现在: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缺一不可。 (1)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 物,也就没有人需要它,即使在这种物品的生产 上耗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没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2)有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 品,没有凝结人类劳动在里面,因而没有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3)有些物品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 但如果不进入交换,生产中耗费的劳动也就不能 形成价值,它也不是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从量的方面看:
任何物品都可以用一定的数量表示出来。不同 的物品,由于性质不同,其计量尺度就不同。同一 种物品在不同的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由于 人们的习惯不同,其计量尺度也会不同。
(二)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 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2.一般人类劳动:作为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 出和耗费,任何商品生产者都是相同的、无差别 的,这种相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称为一般人 类劳动。 3.价值: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 成了商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