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刑法习题集
大学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刑罚从轻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答案:C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情节较轻且有悔罪表现D. 累犯答案:C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导致乙受伤B. 甲在被乙攻击时,为了自卫,使用武器反击导致乙受伤C. 甲在乙攻击他人时,为了阻止乙,使用武器反击导致乙受伤D. 甲在乙攻击自己时,为了自卫,使用过度的力量导致乙死亡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未遂?A. 甲计划抢劫银行,但在实施前被警方抓获B. 甲成功抢劫银行后逃离现场C. 甲在抢劫银行时被银行保安发现并制止D. 甲在抢劫银行时,因忘记携带武器而放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侵占答案:A, B, D2.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刑罚的量刑?A. 犯罪的性质B. 犯罪的情节C. 犯罪人的前科D. 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甲乙两人共同策划并实施了一起抢劫案B. 甲指使乙去实施盗窃,但甲本人并未参与C. 甲在乙实施犯罪时提供帮助,但甲并不知道乙的犯罪意图D. 甲乙两人各自独立实施了相同的犯罪行为答案:A, B三、判断题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对)2. 犯罪的客观方面只包括行为人的行为。
(错)3. 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对)4. 累犯是指在五年内再次犯罪的行为人。
(对)5.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刑法题库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刑法题库第一章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张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三、名词解释1.单行刑法2.附属刑法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3. 甲在醉酒状态下杀害了乙,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过失致人死亡罪C. 意外事件D. 不构成犯罪答案:A4. 以下哪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轻伤B.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轻伤C.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重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重伤答案:B6.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盗窃罪?A.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元的商品B.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元的商品C.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0元的商品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诈骗罪?A. 甲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乙的财物B. 甲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乙的信任,但未获得财物C. 甲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乙的信任,但乙未受损失D. 以上都是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抢劫罪?A. 甲以暴力手段抢走乙的财物B.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但未抢走财物C.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抢走乙的财物D. 以上都是答案:C9.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以上都是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犯罪?A.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元的商品B.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元的商品C.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0元的商品D.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00元的商品答案:B、C、D12.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轻伤B.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轻伤C.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重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重伤答案:D1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14.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1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A. 甲以暴力手段抢走乙的财物B.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但未抢走财物C.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抢走乙的财物D.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但乙未受损失答案: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大学刑法习题集

刑法习题集1、李某在各种报纸上刊登广告,号称有致富专利技术50余项出售,且声明无效一律退款。
许多人纷纷汇款购买。
李某收到汇款6000余元后携款潜逃。
李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B.虚假广告罪C.非法经营罪D.假冒专利罪2、胡某前几天与张某、李某吵架,一直怀恨在心。
某晚,胡某先后到张某、李某的打谷场(距离较远)放火,烧毁张某的稻草3000公斤,稻谷1000公斤,烧毁李某的稻草2000公斤,稻谷1000公斤。
胡某的行为构成()A.放火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常某找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替某些单位献血,以完成献血任务。
从中获利。
常某将这些人关押,集体居住,对不服看管不愿再卖血地人使用暴力。
常某构成()A.非法组织他人卖血罪B.非法拘禁罪C.强迫卖血罪D.故意伤害罪4、张某、王某两人以商谈生意为名将私营主李某骗至一空房内,强迫李某亲手定下“请立即支取9万元货款交给客户张某”的纸条,并盖上自己的印章。
随后,张、王二人持该字据从李某的企业财务室领走9万元。
则张、王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非法拘禁罪与诈骗罪5、甲某一直不喜欢其8岁的继子,某日甲又因琐事打骂继子,并用铁条将其右眼扎瞎。
甲某的行为构成:( )A.虐待罪B.虐待致人重伤罪C.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D.故意伤害罪6、警察甲某为报私仇,趁仇人乙某违章之机,将乙某非法拘押,并使用警棍殴打乙某,致使乙某伤残。
甲某行为( )A.应定为非法拘禁罪,并从重处罚B.应定为故意伤害罪C.应定为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D.甲某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是在执行公务7、钱某从A市拐骗一名16岁少女,欲卖到B市。
途中,钱某几次强行奸淫该女,并强迫其卖淫两次,则钱某的行为( )A.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强迫卖淫,应实行数罪并罚B.构成拐卖妇女罪与强迫卖淫罪,此两罪应实行数罪并罚,其强奸行为不宜单独定罪,而应作为强迫卖淫罪中“强奸后迫使卖淫的”这一从重处罚的条件C.只构成强奸罪、强迫卖淫罪,因为其拐卖行为尚未完全实现D.只构成拐卖妇女罪,其强奸行为、强迫卖淫的行为只作为法定的从重处罚条件,不宜单独定罪8、刑警队侦查员王某对犯罪嫌疑人朱某询问时用木棍、浸湿打结的麻绳抽打朱某,导致朱某背部、臀部以及双腿皮下大面积淤血,深达肌层。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过失致人死亡D. 正当防卫答案:D2.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A. 违法行为B. 违反道德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D.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杀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故意伤害他人D. 过失致人重伤答案:B4. 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但已经开始准备C.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尚未完成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被发现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自首D. 犯罪后拒不认罪答案:C6.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同一犯罪行为被多次起诉B. 同一犯罪行为被多次判决C. 犯罪后再次犯罪D. 同一犯罪行为被多次实施答案:C7.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分子从轻或减轻处罚?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抗拒抓捕答案:A8. 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是指:A. 一人实施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C.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D.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不同犯罪答案:B9. 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情节严重,但有自首情节C.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且无悔改表现D. 犯罪情节严重,但有立功表现答案:C10. 刑法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但已经开始准备C.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被发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规定的犯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受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B. 醉酒后杀人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正当防卫过当答案:AC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自首C. 犯罪后有重大立功表现D. 犯罪后拒不认罪答案:ABC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A. 购买用于犯罪的工具B. 踩点准备实施犯罪C. 已经开始实施犯罪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答案:AB5.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对犯罪分子从轻或减轻处罚?A. 犯罪后自首B. 犯罪后有立功表现C. 犯罪后拒不认罪D.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答案:ABD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李某因与王某有矛盾,故意在王某的饮水中投放毒药,导致王某中毒身亡。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刑罚加重原则答案:D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无期徒刑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正当防卫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5.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什么?A. 从轻处罚B. 从重处罚C. 免于处罚D. 视情况而定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C. 再次犯罪D. 犯罪后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答案:C7.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预备行为,是否构成犯罪?A. 是B. 否C. 视情况而定D. 不适用刑法答案:C8.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杀人C. 意外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答案:B9. 我国刑法对累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A. 从轻处罚B. 从重处罚C. 免于处罚D. 视情况而定答案:B10.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犯罪行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及其结果。
2. 阐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
答案: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从轻处罚。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犯罪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刑法在处罚时会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给予相对宽松的处罚。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新版(四川农业大学)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
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B、抢劫和绑架行为C、盗窃和绑架行为D、绑架行为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B、行为犯C、危险犯D、举动犯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
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
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B、侦查的时候C、起诉的时候D、审判的时候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新罪:先减后并)A、10年以上15年以下B、5年以上15年以下C、5年以上11年以下D、6年以上11年以下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 D )。
A、累犯B、未成年人犯罪C、立功D、犯罪动机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刑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刑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A解析:犯罪构成要件通常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虽然对量刑有影响,但不属于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
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D. 酒后驾驶但未造成任何后果答案:C解析: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
而故意伤害、盗窃和酒后驾驶都是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作为犯罪中止的法定情节?A. 主动放弃犯罪B. 犯罪未得逞C. 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发生D. 被他人阻止犯罪答案:A、B、C解析:犯罪中止的法定情节包括主动放弃犯罪、犯罪未得逞以及避免特别严重后果的发生。
被他人阻止犯罪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法定情节。
三、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部分,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同样构成犯罪。
四、简答题1. 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
答案: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1)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2)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3)防卫行为是必要的;(4)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即没有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口角,遂携带凶器前往李某家,意图伤害李某。
在张某即将进入李某家时,李某家的狗突然冲出并咬伤了张某,导致张某无法继续实施伤害行为。
问题:李某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答案:李某不构成正当防卫。
根据案例描述,李某并未实施任何防卫行为,是其家的狗自主攻击了张某。
正当防卫的主体是人,动物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
六、论述题1. 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有特殊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2)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对未成年人犯罪,可以适用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
大学生刑法题库及答案

大学生刑法题库及答案# 大学生刑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重刑主义原则答案: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打时,反击乙致其轻伤B. 甲在乙睡觉时,为报复而殴打乙C. 甲在乙醉酒后,故意推倒乙D. 甲在乙威胁要伤害他时,提前攻击乙答案:A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
犯罪预备行为在刑法中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罪。
2.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结果的不同。
()答案:正确。
故意杀人罪的犯罪结果是被害人死亡,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结果是被害人受伤。
3.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正确。
根据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确实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条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2. 什么是“犯罪未遂”?答案: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行为没有完成,犯罪结果没有发生的状态。
3. 请简述“自首”的概念及其法律效果。
答案: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或者其他国家机关、群众组织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自首的法律效果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甲因与乙有矛盾,故意在乙的饮料中投放毒药,企图杀害乙。
但由于毒药剂量不足,乙仅出现轻微中毒症状,未造成严重后果。
问题: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因为甲有故意杀人的主观故意,并且已经开始实施杀人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毒药剂量不足),杀人行为未能完成,犯罪结果未发生,符合故意杀人罪(未遂)的构成要件。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刑法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法律基础B. 刑法的宗旨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C. 刑法规范了国家机关的行为D. 刑法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法答案:D2.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故意犯罪:A. 以暴力手段抢劫他人财物B. 无意中触动他人财物导致损坏C. 醉酒驾驶机动车D. 无意中推撞他人致其受伤答案:D3.违反刑法规定,窃取他人财物总数在1000元以上,不超过5000元的,应当认定为:A. 侵占罪B. 盗窃罪C. 抢劫罪D.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答案:A4.下列哪项行为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A. 非法制造、运输、储存危险物质B. 纵火C. 故意破坏交通设施D. 故意传播恐怖信息答案:D5.以下哪个行为构成放火罪:A. 故意引发火灾B. 纵火烧毁他人财物C. 火药爆炸引发火灾D. 因过失导致火灾答案:B二、简答题1.什么是刑法?刑法是国家制定的,以刑事制裁为手段,规范社会成员基本行为的法律。
刑法主要通过对犯罪行为的认定、量刑以及执行等方面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权益。
2.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有明确的犯罪意图,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并有能力实施。
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在应当预见的情况下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预见到犯罪结果的发生,是一种由疏忽、不谨慎或者无意导致的犯罪行为。
3.简述刑法的目的和作用。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刑法通过刑事制裁来惩罚犯罪行为,对违反法律的人实施惩罚,以达到震慑和惩罚犯罪分子的目的,同时也起到预防犯罪、教育犯罪人的作用。
4.什么是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是指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
一般包括犯罪行为的客体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只有当这些要件齐全时,才能认定为某一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
5.简述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非暴力手段获取他人财物,侵占他人财物;主体要件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观要件是实施了非法占有行为,并达到了主观要求,即具有故意非法占有的主观要件。
大学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一项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手段D. 犯罪结果答案:A2. 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预备?A. 准备工具B. 制造条件C. 制定计划D. 实施犯罪答案:D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过当B. 正当防卫C. 假想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4. 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不知情答案:D6. 根据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过失致人死亡D. 盗窃答案:C7. 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是否?A. 已经实施B. 已经完成C. 已经造成危害D. 已经受到惩罚答案:B8.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A. 自动放弃犯罪B. 被他人阻止C. 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犯罪D. 犯罪已经完成答案:A9. 根据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10. 下列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A. 行为人未满14周岁B. 行为人未满16周岁C. 行为人未满18周岁D. 行为人未满20周岁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的量刑?A. 犯罪动机B. 犯罪手段C. 犯罪后果D. 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答案:A, B, C, D2. 根据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贪污B. 受贿C. 滥用职权D. 玩忽职守答案:A, B, C, D3.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犯罪目的D. 犯罪动机答案:A, B, C, D4. 根据刑法,以下哪些行为不属于犯罪?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过失犯罪D. 无罪推定答案:A, B, D5.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行为是否完成B. 犯罪行为是否造成危害C. 犯罪行为是否被实施D. 犯罪行为是否被放弃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法分则本科试题及答案

刑法分则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A. 故意杀人罪B. 盗窃罪C. 贪污罪D. 违约行为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一项是贪污罪的构成要件?A. 国家工作人员身份B. 非法占有为目的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D. 以上都是答案:D3. 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什么?A. 故意B. 过失C. 间接故意D. 疏忽大意答案:A4. 盗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 非法占有为目的B. 秘密窃取公私财物C. 使用暴力、威胁手段D. 以上都是答案:B5.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 犯罪对象不同B. 犯罪手段不同C. 犯罪主体不同D. 犯罪地点不同答案:B6. 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 使用暴力、威胁手段B.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C.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D. 以上都是答案:C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A. 故意伤害罪B. 非法拘禁罪C. 侮辱罪D. 盗窃罪答案:D8.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一项是强奸罪的构成要件?A. 以暴力、胁迫手段B. 违背妇女意志C. 与妇女发生性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D9.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主观方面是什么?A. 故意B. 过失C. 间接故意D. 疏忽大意答案:A10.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一项是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A. 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B. 使用暴力、威胁手段C.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B. 过失伤害他人身体健康C. 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答案:AD12. 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B. 侵吞公共财物C. 收受他人财物D. 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D1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诈骗罪?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C. 骗取公私财物D. 使用暴力、威胁手段答案:ABC14.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强奸罪?A. 以暴力、胁迫手段B. 违背妇女意志C. 与妇女发生性关系D. 利用妇女醉酒状态答案:ABCD15.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A. 走私毒品B. 贩卖毒品C. 运输毒品D. 制造毒品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B.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个人财产答案:A4.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不可抗力D. 意外事件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7.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A. 盗窃B. 抢劫C. 贪污D. 违约答案:D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减刑B. 假释C. 缓刑D. 保释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阻却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过失犯罪D. 无罪推定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ABD13. 以下哪些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B.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个人财产答案:BCD14. 以下哪些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ABC15.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不可抗力D. 意外事件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大学刑法法试题及答案

大学刑法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属于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C. 盗窃D.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2.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A. 明知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B. 明知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C. 明知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D. 明知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3.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过失”?A. 疏忽大意B. 过于自信C. 故意D. 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4.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A. 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尚未完成B. 为了实施犯罪,制造条件,但尚未着手实施C. 已经完成犯罪,但尚未被发现D. 犯罪后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5.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已经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C. 犯罪行为未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但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并且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非法持有枪支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非法占用他人土地D. 非法种植罂粟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实施犯罪C.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实施犯罪D.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并且有明确的分工8.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放弃犯罪C.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D.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且消除犯罪结果9.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行贿D. 接受合法的赠与10. 刑法中的“自首”是指:A.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但隐瞒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被抓获,但主动供述自己的罪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故意犯罪”?A.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B. 酒后驾车C. 故意泄露国家机密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1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未遂”?A.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并且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C.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D. 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造成法定的犯罪结果13.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过失犯罪”?A. 驾驶车辆时疏忽大意,导致交通事故B. 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C. 故意泄露国家机密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14.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刑法中的“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B.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放弃犯罪C.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D.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并且消除犯罪结果15.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实施犯罪C.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实施犯罪D.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并且有明确的分工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施。
《刑法学》总论习题集

《刑法学》习题集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A,组成B,结构C,组成和结构D,总则和分则2,下列哪个刑法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3,我国现行刑法是第()部刑法.A,一B,二C,三D,四4,我国现行刑法的实施时间是().A,1997年10月B,1979年1月C,1980年1月D,1997年3月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刑法规范由那些组成().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D,国际刑法规范2,刑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A,刑法保护的范围更加广泛B,刑法的条文最多C,刑法只能由人民法院适用D,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3,刑法总则第92条关于"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规定属于().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限制解释4,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有().A,公安部B,司法部C,最高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2,刑法的体系3,刑法的解释4,立法解释5,司法解释四,简答题1,什么是刑法学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2,什么是刑法我国刑法的性质是什么3,怎样才能学好刑法和进行刑法学研究4,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什么5,我国刑法的制定依据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在我国刑法中得以体现的6,简述我国刑法中"但书"的含义和作用.五,论述题试述我国刑法的任务.第一章刑法概述(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A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2,A D 3,B D 4,C D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它是部门法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具体包括:(1)刑法本身,如刑法的概念,性质,地位,目的,原则,适用范围等;(2)刑法规范与规定,即刑法对于犯罪与刑事责任的一般规定与具体规定;(3)刑法规范的哲学基础,即理论刑法学;(4)对刑法规范的立法解释;(5)对刑法规范的司法解释,主要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具体适用刑法的司法解释;(6)刑法适用的规律,经验与问题.2.马克思主义刑法观认为,刑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我国刑法是指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人民的意志,由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简单来讲,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的性质包括刑法的阶级属性和法律特征.(1)刑法的阶级属性刑法的阶级属性体现在刑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刑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刑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刑法的法律特征是指刑法区别于其它法律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制内容的特定性.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规范.这种特定性,是刑法得以成为特殊法律的重要原因.第二,法益保护的广泛性.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刑法不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而是以特定的调整方法使它与其它部门法区别开来.第三,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人身自由,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所以说刑法的强制手段最为严厉.第四,部门法律的补充性.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法益时,才需要刑法保护.3.研究刑法学,也和研究其他社会科学一样,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遵循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使刑法学的研究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服务.我们应该努力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刑法学的研究:第一,分析的方法;第二,比较的方法;第三,历史的方法;第四,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刑法学研究中,一定要吃透立法精神,并予以充分的阐发,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刑事立法的建议.4.刑法第1条对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据作了明确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5.刑法的制定根据分两个层次的内容:(1)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宪法是我国刑法制定的最高法律根据.刑法根据宪法具体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犯罪和刑罚的规范,用刑罚来同反对和不执行宪法原则规定的一切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作斗争.(2)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是我国刑法制定的实践根据.新刑法的制定,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具体体现在:a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规定了新型的犯罪.b总结我国长期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将罪刑法定原则等写进了刑法,删除了一些不适合现阶段实际需要的制度,如类推.c借鉴了国际社会同有组织犯罪,洗钱犯罪,恐怖犯罪作斗争的经验,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等.6,当同一条款的后段要对前段内容作出相反,例外,限制或补充规定时,往往使用"但是"一词予以表示,"但是"开始的这段文字称为"但书".但书前的内容称为"本文".但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对前段表示了相反关系,如13条的但书,教材认为是前段的补充.(2)对前段表示了例外关系,如第8条.(3)对前段表示了限制关系,如第73条第1,2款.(4)对前段表示了补充关系,如第37条.由此看来,但书对准确表达立法意图起着重要作用,解释和适用刑法时不可忽视但书. 五,论述题我国刑法的任务也称刑法的机能,刑法的作用,是指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应承担何种责任.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惩罚犯罪;二是保护人民.两者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惩罚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是目的.从保护方面来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刑法定原则最早见于().A,1215年英王签署的《大宪章》B,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1810年《法国刑法典》2,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A,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累犯从重,自首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个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刑罚人道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派生的内容有().A,禁止有罪类推B,禁止重法溯及既往C,排斥习惯法D,排斥绝对不定期刑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A,重罪重罚B,轻罪轻罚C,罪刑相称D,罚当其罪4,刘某,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符合我国刑法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的基本原则2,罪刑法定原则3,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2,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五,论述题1,试述罪刑法定原则.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立法体现.六,案例分析题甲某在公共汽车上扒窃一名乘客的钱包,内有人民币800元,盗窃刚得手即被该乘客发现,后群众将甲某扭送至公安机关.检察院对甲某提起公诉后,法院最后定罪量刑时,以此时正处在"严打"时期,社会治安不好为由,以盗窃罪从重判处甲某有期徒刑5年.请问: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B.二,多项选择题1,A B C 2,A B C D 3,A B C D 4,A B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和刑法适用中的准则,是刑事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威力,它们既有利于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又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推进法制化进程,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正性;既有利于实现刑法的目的,又有利于达到刑罚的最佳效果.2,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的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中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贯彻和体现,其含义是: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同样情节的犯罪人,在定罪处罚时应当平等;任何人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当依法受到保护,而且被害人同样的权益应当受到刑法同样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不得因犯罪人或者被害人的特殊身份,地位,或者不同出身,民族,宗教信仰等而对犯罪和犯罪人予以不同的刑罚适用.五,论述题1.罪刑法定原则的原意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处罚",其基本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其二是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其三是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可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即"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对罪刑法定原则加以表述,并在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中全面,系统地体现了该原则:第一,如同1979年刑法典一样,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犯罪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概念;明确规定了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法定化具体表现为:明确规定了刑罚的种类;明确规定了量刑的原则和各种刑罚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第二,新刑法典取消了1979年刑法典第79条规定的类推制度,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得以真正贯彻的重要前提.第三,新刑法典重申了1979年刑法典第9条关于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并作了进一步明确,具体的规定.第四,在罪名的规定方面,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已相当完备.分则条文由1979年的103条增加到350条,罪名数由1979年的130个增加到400多个.第五,在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或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法定刑的设置方面,新刑法典和其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也增强了法条的可操作性.对于大量犯罪,尽量使用叙明罪状;在犯罪的处罚规定上,注重量刑情节的具体化.2.试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立法体现.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对该原则应当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加以理解.就刑事立法而言,刑法对各种犯罪的处罚原则规定,对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制度以及对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设置,不仅要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且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在刑事司法层面上,法官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既要看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而且要看整个犯罪事实包括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要讲求刑罚个别化.现行刑法全面贯彻和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首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确立刑法分则中每一具体犯罪的法定刑的准则;罪重,法定刑也重;罪轻,法定刑也轻.其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是确定刑法总则中某些规范的依据,第三,刑法设立的主刑附加刑结合,轻重有序,上下衔接,可以灵活运用的刑罚体系,各类具体犯罪可以分割,能够伸缩,幅度较大的法定刑,为罪责刑相适应的司法适用奠定了基础.六,案例分析题不正确,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法院定罪量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本案中,甲某盗窃数额较大,已构成盗窃罪,根据刑法第264条,盗窃数额较大(500-2000元)的,应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法定刑幅度内量刑,不能因为案件处于严打期而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否则就使得被告人承担的刑罚与其犯罪轻重不相适应,造成轻罪重判,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是以()为主,兼采其他原则.A,保护原则B,属人原则C,属地原则D,普遍原则2,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犯罪().A,危害国家安全的,中国刑法才予以适用.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适用中国刑法.C,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才适用中国刑法.D无条件的一律适用中国刑法.3,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A,A国刑法B,B国刑法C,C国刑法D,我国刑法5,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我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A,保护管辖原则B,折衷管辖原则C,属地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A,刑法对地的效力B, 刑法对人的效力C, 刑法对事的效力D, 刑法对时的效力2,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才能适用中国刑法().A,犯罪地的法律也予以处罚B,依照中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C,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D,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犯罪3,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的原则,概括起来有().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三,名词解释题1,刑法的效力范围2,刑法的空间效力3,属地管辖原则4,属人管辖原则5,保护管辖原则6,普遍原则7,刑法的溯及力8,从旧兼从轻原则四,简答题1, 简述关于法定刑轻重的几种比较情况.2, 简述我国刑法中的属人管辖权.3, 简述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4, 简述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五,论述题1,试述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2,试述我国刑法对属地管辖权的规定.六,案例分析题1,纪某,李某均系中国公民,受雇于美国一轮船公司.2002年9月,该轮船停泊于法国某港口时,二人因与船长(英国人)发生争吵,合谋将船长杀死,并抢劫了其他船员的财物后逃逸.3个月后,二人被法国警方捕获,引渡回中国归案.问:对于纪某,李某的行为是否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进行处理为什么2,被告人甲某,外籍人,系我国某医科大学留学生.2003年6月10日晚7时许,我国某医科大学留学生之间发生殴斗,甲某用刀刺中另一国家留学生乙某腹部,乙某因肝脏破裂抢救无效而死亡.问:对于甲某的行为是否可以按照我国刑法进行处理为什么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D 4,D 5,D二,多项选择题1,A B 2,A B 3,A B C D三,名词解释题(略)四,简答题1. 简述关于法定刑轻重的几种比较情况.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刑较轻.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个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该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2.答: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这是对我国刑法属人管辖权的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原则上都适用我国刑法,只是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公民所犯之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刑法第10条还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这表明我国法律的独立性和国家主权的不受干预性.3.答: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该条是关于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的规定,即我国刑法对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的适用规定.根据该条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管辖,但这种管辖权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是,这种犯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必须是3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低于3年有期徒刑的轻罪不适用;二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对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则不适用.上述两方面的限制必须同时具备.该条的规定,是我国刑法保护国家和公民利益的一个重要体现,作出这样的规定,对于保护我国国家利益,保护我国驻外工作人员,考察访问人员,留学生,侨民的利益是完全必要的.4.答: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根据该规定,凡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罪行,不论罪犯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其罪行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在我国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如不引渡给有关国家,我国就应当行使刑事管辖权.论述题1,试述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刑法的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所发生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刑法的生效时间有两种规定方式:一是从公布之日起即生效;二是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刑法失效的时间即终止效力的时间,由国家立法机关规定.我国刑法的失效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了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法施行后代替了同类内容的旧法,或者由于原来特殊的立法条件已经消失,旧法自行废止.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习惯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对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这里的"处刑较轻",是指刑法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刑罚即法定刑比修订前刑法轻.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较轻.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个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该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高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2,试述我国刑法对属地管辖权的规定.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的基本原则.这里的"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根据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这里的船舶或航空器,既可以是民用,也可以是军用,既可以是在航行途中,也可以是处于停泊状态,既可以是航行或停泊于我国领域内,也可以是航行或停泊于外国领域内或公海及公海上空.根据国际条约.我国驻外使领馆内的犯罪也视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所谓法律有特别规定,是指:(1)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因而并不直接适用我国刑法的规定.(2)刑法第90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居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因而该条也属于例外的情形.(3)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刑法不在这两个地区适用.(4)现行刑法施行后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该款是针对隔离犯的特殊情况对属地管辖的具体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六,案例分析题纪某,李某在我国领域外实施犯罪,应适用我国刑法.刑法第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本案中被告人纪某,李。
大学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罪刑法定C. 罪刑相适应D. 无罪推定答案:D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B.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采取的防卫行为答案:C3.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拒不归还D. 酒后驾驶但未造成任何损害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D. 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答案:A, B, C, D5.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主观恶意较小C. 有悔罪表现D. 不再危害社会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6.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对/错)答案:对7.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对/错)答案:对四、简答题8.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的规定。
答案:累犯是指在前一次犯罪判决确定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次故意犯罪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五、案例分析题9. 李某因与邻居发生纠纷,携带凶器闯入邻居家中,造成邻居轻伤。
请分析李某的行为可能构成哪些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李某的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李某携带凶器闯入邻居家中并造成邻居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六、论述题10. 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和立功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自首是指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行法定原则答案:D2. 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3. 以下哪种情况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4. 以下哪种刑罚是主刑?A. 罚金B. 剥夺政治权利C. 有期徒刑D. 没收财产答案:C5. 以下哪种刑罚是附加刑?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死刑D. 无期徒刑答案:A6.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被判有期徒刑三年B. 被判无期徒刑C. 被判死刑D. 被判有期徒刑十年答案:A7.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假释?A. 被判有期徒刑五年B. 被判无期徒刑C. 被判死刑D. 被判有期徒刑十年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B.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时年满七十五周岁D. 犯罪时精神正常答案:D9.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减刑?A. 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B. 犯罪后积极赔偿受害人C. 犯罪后积极悔改D. 犯罪后积极检举他人犯罪答案:C10. 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适用假释?A. 被判有期徒刑五年B. 被判无期徒刑C. 被判死刑D. 被判有期徒刑十年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D. 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车辆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D. 未成年人犯罪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属于主刑?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死刑D. 罚金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

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重罪重罚原则D. 人人平等原则2.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犯罪?A. 行为人因疏忽大意造成他人伤害B.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但仍然实施C.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D. 行为人在正当防卫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B.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4. 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犯罪预备是指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B.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D.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造成损害结果5. 以下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A. 行为人因过失造成他人轻伤B. 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C. 行为人因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他人损害D. 行为人因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普遍的,不受地域限制。
()2.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3.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4. 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5. 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 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8.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但未造成预期的损害结果。
()9.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10.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并且造成了预期的损害结果。
大一刑法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对象答案:A2. 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故意B. 过失C. 犯罪目的D. 犯罪手段答案:D3. 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C4.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类型不包括以下哪项?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行政犯罪答案:D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刑罚种类?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罚金D. 罚款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犯罪目的D. 犯罪动机答案:A, B, D2.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A, B3.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 有期徒刑B. 无期徒刑C. 罚金D. 没收财产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对象答案:B, C, D5. 以下哪些不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时间D. 犯罪地点答案: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对)2. 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包括犯罪时间。
(对)3.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动机和犯罪对象。
(错)4. 犯罪的刑罚种类只有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错)5.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区别。
答案: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过失致人死亡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故意杀人D. 意外事故致人死亡答案:C2.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反击B.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进行反击C.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安全,对正在进行的暴力行为进行制止D. 为了报复他人,对已经停止侵害的行为进行攻击答案:D3. 根据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盗窃罪?A. 未经允许进入他人住宅B. 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C. 秘密窃取他人财物D. 公开抢夺他人财物答案:C4.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犯罪B. 精神正常的人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犯罪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B. 被判处拘役C.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D. 被判处无期徒刑答案:C6.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D. 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主动放弃而停止答案:B7.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自首?A. 犯罪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B. 犯罪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C. 犯罪后被他人举报,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逃避公安机关追捕答案:A8. 根据刑法,以下哪种情形构成故意伤害罪?A. 过失致人轻伤B. 故意致人轻伤C. 故意致人重伤D. 意外事故致人轻伤答案:B9.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立功?A. 犯罪后主动揭发他人犯罪行为B. 犯罪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揭发他人犯罪行为C. 犯罪后逃避公安机关追捕,并揭发他人犯罪行为D. 犯罪后被他人举报,并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答案:A10.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属于共同犯罪?A. 甲乙两人共同预谋并实施了抢劫B. 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实施了抢劫C. 甲乙两人事先没有预谋,但同时实施了抢劫D. 甲乙两人事先有预谋,但只有甲实施了抢劫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 C2.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主动放弃而停止C. 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D. 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主动放弃并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答案:B, D3.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A.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B.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犯罪C. 醉酒后犯罪D. 精神正常的人犯罪答案:A, B4.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减刑?A.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B. 被判处拘役C.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D. 被判处无期徒刑答案:A, D5. 以下哪些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立功?A. 犯罪后主动揭发他人犯罪行为B. 犯罪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并揭发他人犯罪行为C. 犯罪后逃避公安机关追捕,并揭发他人犯罪行为D. 犯罪后被他人举报,并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答案:A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习题集1、李某在各种报纸上刊登广告,号称有致富专利技术50余项出售,且声明无效一律退款。
许多人纷纷汇款购买。
李某收到汇款6000余元后携款潜逃。
李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B.虚假广告罪C.非法经营罪D.假冒专利罪2、胡某前几天与张某、李某吵架,一直怀恨在心。
某晚,胡某先后到张某、李某的打谷场(距离较远)放火,烧毁张某的稻草3000公斤,稻谷1000公斤,烧毁李某的稻草2000公斤,稻谷1000公斤。
胡某的行为构成()A.放火罪B.破坏生产经营罪C.故意毁坏财物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3、常某找一些进城务工人员替某些单位献血,以完成献血任务。
从中获利。
常某将这些人关押,集体居住,对不服看管不愿再卖血地人使用暴力。
常某构成()A.非法组织他人卖血罪B.非法拘禁罪C.强迫卖血罪D.故意伤害罪4、张某、王某两人以商谈生意为名将私营主李某骗至一空房内,强迫李某亲手定下“请立即支取9万元货款交给客户张某”的纸条,并盖上自己的印章。
随后,张、王二人持该字据从李某的企业财务室领走9万元。
则张、王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非法拘禁罪与诈骗罪5、甲某一直不喜欢其8岁的继子,某日甲又因琐事打骂继子,并用铁条将其右眼扎瞎。
甲某的行为构成:( )A.虐待罪B.虐待致人重伤罪C.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D.故意伤害罪6、警察甲某为报私仇,趁仇人乙某违章之机,将乙某非法拘押,并使用警棍殴打乙某,致使乙某伤残。
甲某行为( )A.应定为非法拘禁罪,并从重处罚B.应定为故意伤害罪C.应定为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D.甲某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是在执行公务7、钱某从A市拐骗一名16岁少女,欲卖到B市。
途中,钱某几次强行奸淫该女,并强迫其卖淫两次,则钱某的行为( )A.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强迫卖淫,应实行数罪并罚B.构成拐卖妇女罪与强迫卖淫罪,此两罪应实行数罪并罚,其强奸行为不宜单独定罪,而应作为强迫卖淫罪中“强奸后迫使卖淫的”这一从重处罚的条件C.只构成强奸罪、强迫卖淫罪,因为其拐卖行为尚未完全实现D.只构成拐卖妇女罪,其强奸行为、强迫卖淫的行为只作为法定的从重处罚条件,不宜单独定罪8、刑警队侦查员王某对犯罪嫌疑人朱某询问时用木棍、浸湿打结的麻绳抽打朱某,导致朱某背部、臀部以及双腿皮下大面积淤血,深达肌层。
次日上午询问时继续殴打犯罪嫌疑人朱某,致其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王某构成()A.刑讯逼供罪B.故意杀人罪C.虐待被监管人罪D.暴力取证罪9、周某因在其姐姐家开办的养殖场打工备受照顾,一直存有报恩之心。
当她得知不会生育的姐姐想抱养一男孩时,便一口答应由她负责抱养之事。
某日下午,周某来到某县人民医院,以其表妹要来生小孩为由,事先住进了某病房。
次日下午,同病房的一孕妇产下一男婴。
次日深夜,周某趁同病房的人熟睡之机,偷偷将该男婴抱走,后又回到病房贼喊捉贼。
对周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A.拐卖儿童罪B.偷盗婴儿罪C.拐骗儿童罪D.无罪10、卢某欠下于某巨额赌债。
于某在多次索要未果后,便产生了扣押卢某寄养在其父母家的儿子(9个月大)作人质的恶念。
某日,于某邀约亲友四人到卢父家强行入室,用卢父家的一件毛衣将卢某的儿子包着抢走作人质。
因包得过紧,致使卢某的儿子窒息死亡。
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间接)故意杀人罪11、甲某在得知自己失窃的皮包是由其所认识的李某入室窃取后,十分生气,为了达到报复李某的目的,遂找到张某让其向公安机关证明其放在皮包中的人民币数额为10万元,是自己向张某所借。
张某遂向公安机关作了假证。
经查证,甲的包中只有1万元被乙盗窃。
甲某的行为应构成()A.构成伪证罪B.构成诬告陷害罪C.不作犯罪处理D.构成妨害作证罪12、赵某系某派出所民警,因多次向某师范学校学生张某求爱遭拒绝遂对张怀恨在心。
其后,张所在学校发生失窃案件,赵利用负责案件查处工作之机,故意散布张某有重大嫌疑的舆论,并捏造事实,以张某有重大嫌疑为由,将张拘留。
后因盗窃案件的犯罪人落网,张某才得以幸免受到刑事追究。
本案中,赵某构成()A.报复陷害罪B.诬告陷害罪C.徇私枉法罪D.侮辱罪13、甲男(15岁)与乙女(13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系日渐密切。
某日二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时被发现。
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自己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
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
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经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甲的行为:()A.构成奸淫幼女罪B.构成强奸罪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D.构成猥亵儿童罪14、甲为某地公安局干警,为了尽快侦破案件,对犯罪嫌疑人乙实施刑讯逼供行为,导致乙当场死亡,问:甲的行为性质()A.故意杀人罪B.刑讯逼供罪C.刑讯逼供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并罚D.行政违法行为15、甲男现年15周岁,得知丙欠其朋友乙5000元赌债,因此,在乙不知的情况下,私自将丙捆绑起来,丙反抗,于是甲男使用暴力将丙打成残废,问:甲的行为性质()A.无罪B.非法拘禁罪C.故意伤害罪D.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16、某派出所合同制民警石某在夜间巡逻,看阮某形迹可疑,怀疑其为小偷,即把其叫到所里讯问。
阮某否认偷了东西,石某便把阮某捆起来毒打,迫使其招认,结果造成阮某伤残。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非法拘禁罪B.刑讯逼供罪C.故意伤害罪D.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17、甲某遇一小男孩乙某(3岁)在公路上行走,遂产生将其拐走换钱的想法,将小孩带到其深圳的亲戚丙某家,谎称是自己的儿子,想送人收养,并要求丙某帮助联系收养人,以借机获得财物。
过去一个星期,仍然联系不到“收养人”,甲某只好将乙某从深圳接回,放到拐走乙某的公路旁。
后乙某被家人找回。
()A.甲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中止)B.甲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C.丙某的行为构成甲某的共犯D.丙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未遂)18、甲得知乙某家十分有钱。
一日深夜,甲翻窗进入乙家欲窃取贵重财物,但经翻箱倒柜后未发现任何价值的财物,正欲返回,突然瞅见了正在卧室熟睡的乙某不足1个月的儿子,于是将乙某的儿子抱走。
第二天,甲以交换儿子为条件,打电话给乙某让其筹集10万元后放于某公园的亭子里。
甲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绑架罪D.盗窃罪(未遂)与绑架罪19、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20、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
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 4000元卖掉。
对甲应当如何处理?()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21、新疆某大学的校园里长久流传着这么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一女学生在校园教学楼后的小树林里,因久候男友不至,为情所困,投缳自尽。
此后就有谣传:说有人经常看见一白衣飘逸的长发女子在小树林里游荡,逢人便焦急地问:“几点了?”在一个迷人的夜晚,一对恋爱男女躲在教学楼后的小树林里,坐在石椅上亲热,突然,在他们身后出现一白色的身影,二人一回头,发现一白衣服长发女子,只见她轻启朱唇,娇滴滴的问:“几点了?”吓得恋爱男女大叫有鬼,抱头逃窜!白衣女子从容地拾起恋爱男女留在长椅上的背包,随后离开。
类似情况在校园内发生多起,恋爱男女们也丢了N个背包,一时间校园内人心惶惶……不久“女鬼”被警察抓获。
请问:“女鬼”构成何罪()A.抢夺罪B.抢劫罪C.盗窃罪D.诈骗罪22、王某怀疑其妻与其表兄刘某有不正当关系,遂于某晚跟踪其妻至刘某住所。
进屋后,王发现其妻披头散发,正在哭泣,刘某站在旁边,王大怒,遂殴打其妻,并与刘发生争吵。
王知道刘某有百万家财,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敲诈他一笔,于是谎称到其父母家中解决问题,将刘某骗至其姘妇叶某的住所(当时叶不在家),并对刘某进行殴打、捆绑,反锁屋门将刘拘禁达一天之久。
刘某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承认与王妻有不正当关系,提出用金钱补偿,并在王的胁迫下,先后三次给家人打电话,要家人将30万元放在某公园指定场所,刘的家人并未照办。
不久,叶某返回住所,王某以实情相告,叶未加制止,并与王某一起致信刘妻,信称:刘某系卑鄙小人,现在我等控制之中,为示惩戒,速送30万元至某公园指定地点,钱到放人,不得报警;否则,后果自负。
刘妻害怕,将钱放至指定地点,并通知王。
王某叫叶某去公园取钱,叶某不敢去。
于是,王某留下叶某看管刘某,自己去取赃款。
在王外出取钱之时,刘某哀求叶某将自己放掉,并称王某心狠手辣,钱到手后,决不会放过叶某。
叶某恐惧,将刘某放掉,并和刘某一起去派出所报警,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王某。
人们赶到公园时,王某早已携款逃走。
假设王某在犯罪过程中杀害了刘某,其行为构成()A.绑架罪B.故意杀人罪C.抢劫罪D.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23、叶某恐惧,将刘某放掉,并和刘某一起去派出所报警,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王某。
人们赶到公园时,王某早已携款逃走。
叶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24、李某因下岗在家无收入,又想与女友结婚却苦于无钱,一日李某在街道散步时看见昔日邻居王某领其儿子(3岁)在玩耍,经交谈得知,王某现任某上市公司董事长,遂起歹心。
某日李某将王某的儿子拐骗至远郊的亲属家藏起来返回家后,用IC卡给王某打电话,如王某想要回儿子的话,于某日把50万元钱放在动物园靠右边的垃圾箱内,不许报案,否则就永远见不到儿子。
王某报了案,李某见阴谋未得逞,遂将王某之子杀害,案发后被抓获。
设王某突发心脏病死在路边,李某不知,恰经过此处,李见状心有嫉恨,遂起杀机,拿起砖头猛砸王某头部数十下,现问这一行为的性质?()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杀人罪(既遂)C.不构成犯罪D.侮辱尸体罪25、阮某于2001年3月驾车到外地去搞运输,在路上碰见了老朋友朱某,顺便捎带了朱某一程,两人好久不见,于是就到路边的饭店里去喝酒。
在两人都喝醉了的情况下,阮某不顾交通规则,强行驾车,在路过一个学校的时候,阮某不小心撞倒一个老师,阮某看见周围围满了人,就把老师抬上汽车,准备送医院去抢救,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阮某看到四周没人,就与朱某商量,两人将老师抬下车,扔到草丛里,这时两人听到老师说话求救,惟恐老师醒后,对他们不利,于是就挖了一个坑,将老师埋葬,致使老师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