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的文言文虚词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虚词归纳

一、之

1、“之”在文言文中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他们”、“它”、“这”、“我”等。如:

(1)(《桃花源记》)——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2)(《愚公移山》)——之,代事,指愚公挖山,可译作“这件事”。

(3)(《狼》)——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2、“之”可译作结构助词“的”《为学》)

3、“之”在三种情况下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句中表示宾语前置或定语后置,作为倒装句的标志;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用。例如:

(1)《愚公移山》)——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陋室铭》)——之,倒装句(宾语前置)的标志。

(3)《马说》)——之,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志。

(4)《马说》)——之,起调节音节作用。

4、《为学》)

二、其

1、“其”在文言文中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们”或“他(她、它)们的”,有时也作指相当于“这”、“那”、“其中”。如:

(1《狼》)——其,译作“它们”。

(2《桃花源记》)——其,译作“它们的”。

(3《核舟记》)——其,起指示作用,指舟子,相当于“那”

(4《狼》)——其,译作“其中的”。

2、“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或表示推测语气。

(1)《马说》)——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

(2)《马说》)——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3)《愚公移山》)——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

三、而

“而”字可以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因果等关系。

1、表并列关系,可译作“并且”、“又”等或不译。如:

(1)《醉翁亭记》)——而,译作“又”。

(2)〈论语〉十则》

2、表承接关系,可译作“然后”、“就”,或者直接用逗号代替。如:

《扁鹊见蔡桓公》

3、表转折关系,可译作“却”、“可是”,也可用本字。如:

(1)《〈论语〉十则》

(2)《狼》

起追赶。

4、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别的字如“地”,或不译。如:

(1)《愚公移山》)——面对着两座大山居住。

(2)《岳阳楼记》)——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5、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而”。如:

(《醉翁亭记》

无尽。

6、表示递进关系,可译成“而且”。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

四、于

“于”作介词,相当于“在”、“到”、“向”“对”“从”“比”“给”等。如:

(1)(《出师表》)

心的。

(2)(《出师表》)

(3)(《出师表》)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出师表》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以

1、“以”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物件,译为“把”、“用”、“拿”等,如:

《狼》

.....(《核舟记》.....

《出师表》

2、“以”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作“靠”、“凭借”、“按照”等,如:

(1《曹刿论战》

(2《马说》

3、“以”作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作“来”、“用来”;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表示原因,可译作“因为”。如:

(1):先帝之灵(《出师表》)——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2)先帝之明(《出师表》)——伤了先帝的之明。

(3《出师表》

4、“以”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

《陈涉世家》

六、焉

1、“焉”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如:

《愚公移山》

2、“焉”作指示代词,相当于“于之”(在其中)。如:

(《〈论语〉十则》

3、“焉”作句末语气词,可译作“啊”“呢”等,也可不译。如:

(《爱莲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七、为

1、“为”表示由动词“做”延伸出去的含义:“制造”、“设置”、“雕刻”、“担任”等。如:

《公输》)——“为”可译为“制造”。

《核舟记》)——“为”译为“雕刻”

(3)“为屯长”(《陈涉世家》)——“为”可译为“担任”。

2、“为”表示判断动词,可译为“是”。如: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3、“为”,作动词,可译为“成为”、“作为、当作”。如:

(1)为坻,为屿,(《小石潭记》)——“为”可译为“成为”。

(2)以丛草为林(《闲情记趣》)——“为”可译为“作为、当作”。

4、“为”,作介词,可译为“被”、“于、在”、“对、向”、“给、替”等。如:

(1)士卒多为用也(《陈涉世家》)——“为”可译作“被”。

(2)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为”可译作“于、在”。(3)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为”可译作“对、向”。

(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为”可译作“给、替”。

5、“为”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因为”。如: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6、“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如:

何命焉为(《公输》)——有什么见教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