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肠道病毒

合集下载

肠道病毒教案

肠道病毒教案

赣南医学院教案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微生物学任课老师:刘志春教务处编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型别、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2.掌握轮状病毒的致病性;3.熟悉肠道病毒的种类、共同特性、COX病毒与ECHO病毒的致病性;4.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5.了解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一)重点: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与特异性预防;2.轮状病毒的致病性。

(二)难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理。

(三)疑点: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设计:1.利用投影和板书进行授课;2.结合生活实际及临床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3.语言表达结合板书功效,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增强效果。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和板书五、时间安排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2分钟)2、讲授新课:肠道病毒的种类、共同特性(5分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概述(3分钟)、生物学性状(12分钟)、致病性(18分钟)、免疫性(3分钟)、微生物学检查法(2分钟)、防治原则(8分钟)、COX病毒与ECHO病毒的致病特点(5分钟)、急性胃肠炎病毒(20分钟)3、小结及布置思考题(2分钟)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环视全体同学,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如发生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先简要复习呼吸道病毒,引入本次课内容。

(三)板书设计第27章肠道病毒一、分类二、共同特征第一节脊髓灰质炎病毒概述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形态、基因组及功能、病毒蛋白(二)培养特性(三)抗原组成及血清型(四)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二)致病过程(示意图)(三)临床表现隐性感染、显性感染(轻型、无菌性脑膜炎、麻痹型)(四)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一)病毒分离与鉴定(二)血清学试验(三)快速诊断四、防治原则(一)主动免疫salk疫苗和sabin疫苗(二)被动免疫第二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一)致病特点(二)致病类型第28章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一节轮状病毒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结构(如图)(二)分型(三)病毒培养(四)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七、小结:本堂课主要讲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防治原则,轮状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nterovirus)1.肠道病毒:(1)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2)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3)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1)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分1、2、3三型(2)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分A、B两组;(A组:包括A1~A22、A24型;B组:包括B1~B6型;)(3)埃可病毒(ECHO virus):包括1~9、11~27、29~33型(4)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3. 脊髓灰质炎病毒:①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②脊髓灰质炎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

(1)临床意义:①传播途径:经粪-口途径感染,潜伏期2~10天②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隐性感染者③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顿挫型脊髓灰质炎、无麻痹性脊髓灰质炎、麻痹型脊髓灰质炎1~2%(2)致病机制:(3)生物学特性:①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②衣壳含4种蛋白(VP1~VP4),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是抗体结合位点;VP4在核心内部与RNA结合。

(4)培养特性:①细胞:人胚肾、人胚肺、猴肾细胞、Hela、HEp-2、Vero等②最适温度:36~37℃CPE:培养3~5天出现③抵抗力较强(5)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与处理标本:粪便、发病早期的咽部分泌物等2.病毒分离与鉴定:人或猴肾原代细胞、Hela、V ero等细胞24~48小时可出现典型CPE3.抗原检测:ELISA法4.核酸检测:用RT-PCR等方法5.抗体检测:单份血清检测IgM,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升高4倍(6)减毒活疫苗:①剂型:Ⅰ型、Ⅱ型、Ⅲ型;②用法:口服(温水);③机理:产生分泌型IgA,阻止病毒入血;4.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柯萨奇病毒是1948年在美国纽约州柯萨奇镇,从一名疑似脊髓灰质炎患者粪便中用接种乳鼠的方法首次分离出的,因而得名。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病毒体直径约27nm,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共有 60个壳粒,无包膜; 2. 核酸类型为+ssRNA,起mRNA作用,有感染性, MW 2.5×106 ; 3. 衣壳壳粒由VP1、VP2、VP3和VP4 4种不同结构蛋白 组 成。VP1、VP2和VP3暴露在病毒体表面,具有黏 附作用,是抗体结合的位点。 VP4在核心内部与RNA 结合,与维持病毒的构型有关。
埃可病毒
四、防治原则
为预防感染,婴幼儿应避免与急性出疹性发热病患者接触; 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在婴儿腹泻流行期间应进行体检,防止 携带者传播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
1969年以来分离的肠道病毒新血清型,不再将其归属于 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统称为新型肠道病毒。 按抗原排列顺序分别命名为肠道病毒68、69、70、71和72 型。 68型是从患支气管炎或肺炎儿童的呼吸道分离出来的。 69型是从墨西哥Toluca地区一名健康儿童直肠拭子中分 离出,尚未发现与人类任何疾病有关。 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 71型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 72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将在肝炎病毒一章中叙述。
病毒传染性强,在卫生条件不良、人群密集的地区传播 迅速,1969~1971年在非洲和东南亚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大流行,有数百万人发病。 本病起病急,潜伏期为1d,病程8~10d,主要侵犯眼结膜, 引起结膜下出血,愈后良好。 该病毒还具有一定的嗜神经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出 现腰骶部脊神经根炎引起下肢麻痹。
新型肠道病毒
一、肠道病毒70型 肠道病毒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病毒。 该病毒不同于其他肠道病毒,首先是它不具有肠道嗜性,病毒 存在于眼结膜,由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其次是病毒最适增殖温度较低,为33℃,这一性质与其优先 感染眼结膜有关。培养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修订稿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修订稿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摘要肠道病毒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以综合症出现,一种综合症可有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

目前除脊髓灰质炎外,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或呼吸道传播,所以对肠道病毒感染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小RNA病毒科,有67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甲型肝炎病毒以及新型病毒。

目前常用的检测肠道病毒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方法也使得肠道病毒的检测快速化与准确化。

关键词肠道病毒/诊断/分类1 肠道病毒形态特点肠道病毒是球形、无包膜、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肠病毒属在酸性pH下,在病毒制品中可观察到空衣壳,有时可观察到少量(1%)的重颗粒。

组单一的VPg蛋白,但不编码L蛋白。

不同肠道病毒及肠道病毒与鼻病毒间整个序列一致性大于50%,一种肠道病毒不同株之间整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5%。

病毒主要在肠道中,也能在、和其它一些中复制。

大多数病毒无明显症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轻、脑炎、肌炎、和炎。

耐酸和脂溶剂,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污水和粪便中活数月。

2肠道病毒的分类2.1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症的典型临床经过六个阶段(、前驱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

期间表现为低热及、、、不安、嗜睡、、症、、过敏,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最后多遗留下终生残疾。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分泌物传染。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长期携带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

微生物学:C26 肠道病毒

微生物学:C26 肠道病毒

小儿秋季腹泻与霍乱的区别
比较项 小儿秋季腹泻
霍乱
病原体
感染途径
流行季节
易感人群
主要致病 因素
主要临床 表现
临床治疗
第26章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是经消化道感染,在肠道中复制增殖, 但引起的主要疾病却在肠道外的一大 类病毒。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共72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 柯萨奇病毒(CoxV)(29个型) 埃可病毒(ECHOV)(32个型) 新型肠道病毒(EV)(4个型) 鼻V和甲型肝炎病毒也是肠道病毒
3. 分组和分型
根据VP6分为A~G7个组,A组还可分为4个 亚组,14个G血清型(VP7血清型),19个P血 清型(VP4血清型)
4. 抵抗力——较强
在粪便中存活数天至数周; 耐乙醚、酸、碱和反复冻融; 室温下相对稳定,56℃30min可被灭活; 消毒剂敏感,95%乙醇是最有效的灭活剂。
感染 CV B3的细胞
3. 抵抗力——较强
在污水或粪便可存活数月 耐酸(pH3.0-5.0作用1-3h保持稳定) 耐蛋白酶和胆汁作用 对乙醚、热和去垢剂有一定抗性
4. 临床感染特点
主要经粪-口传播,幼儿多发。 多为隐性感染,少数显性感染。 胃肠道疾病少见,常引起多种肠外感染性
疾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myelitis PV)
简称脊灰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V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
致驰缓性肢体麻痹 患者以小儿多见
(又称小儿麻痹症) WHO已将其列为第二 个全球消灭的V感染性 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同共性) 基因组与编码蛋白
+ssRNA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 衣壳表面的结构蛋白VP1~3带有可

肠道病毒ppt课件

肠道病毒ppt课件
5
致病机制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6 亡
➢生物学特性
1.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 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肠道病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 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 手足口病等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 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18
一、肠道病毒70型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病毒。
不具有肠道嗜性,存在于眼结膜,由接触传播。 最适增殖温度低,为33℃,与其优先感染眼结 膜有关。 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19
二、肠道病毒71型
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重要病因,有时导致死亡。在某些地方特 别是在日本和瑞典,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 流行。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分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分A、B两组
A组:包括A1~A22、A24型 B组:包括B1~B6型 埃可病毒(ECHOV): 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
13
生物学特性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Polio victims
Professor sabin
防治
▪ 一般预防:隔离患者、保护水源、注意饮 食卫生
▪ 特异预防:口服减毒活疫苗 ▪ 紧急预防——丙种球蛋白
预防
接种三价混合灭活疫苗(Salk苗);或
口服三价混合减毒活疫苗(Sabin苗)。
灭活Salk苗
接种途径
注射
诱生IgG
+
诱生SIgA
-
阻止经肠道感染 -
冷冻保存
-
用于免疫缺陷患 -
者有致病作用
免疫持久力 较短
减毒活Sabin苗 口服 + +
+ +
+
较长
脊髓灰质炎死活苗的比较
项目
活疫苗 (OPV) 死疫苗 (IPV)
接种方法 口服糖丸
肌肉注射
抗体产生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血清抗体
间接免疫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稳定性
差,不易保存
▪ 核酸检测: 核酸杂交、PCR
防治原则
▪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密消毒可 能污染的物品
▪ 疫苗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IPV、OPV) 其它尚无疫苗
脊髓灰质炎病毒
▪ Polio virus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脊髓前角运动 神经细胞受损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下肢俗称小儿 麻痹
▪ 分3个血清型I、II、III,以I型多见
柯萨奇A组
5、眼病
6、流行性胸痛 7、心肌炎和心包炎
柯萨奇B组
免疫性
▪ 感染后可获得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 ▪ 以体液免疫为主
中和抗体IgG、IgM,分泌性IgA ▪ 母亲的抗体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

期末总结-医学微生物学-肠道病毒

期末总结-医学微生物学-肠道病毒
道内复制、引起人类相关疾病的胃肠道感染病毒;
引起症状主要在肠外
属于小 RNA 病毒科下的肠道病毒属,是一类生物学性状相似、病毒颗粒非常小的+ssRNA
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属甲-丁种感染人类
迄今发现 100 多种不同血清型的人肠道病毒,主要有脊髓灰质炎病毒、科萨奇病毒和埃
引起大流行,重症率和死亡率高于前者;好发于 6 个月至 3 岁儿
童,主要是手、足、臀部皮肤的皮疹和舌黏膜水疱疹等,可伴发
热;以夏季多见
无菌性脑膜炎:几乎所有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
瘫有关,但多由柯萨奇 B 组和柯萨奇 A7、柯萨奇 A9 引起;病人
先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然后出现颈项强直和脑膜刺激症
致 病 致 病 受体分布广泛,包括神经系统、心、肺、胰、黏膜、皮肤等;肠
性 与 性 道中增殖,引起肠道症状少;不同病毒引起相同疾病,同型病毒
免疫
可引起几种不同疾病(详见表 26-2)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柯萨奇病毒 B 组(CVB)是最常见的病
原体,引起成人和儿童原发性心肌病。在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

巴组织器官内增殖,释放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扩散到靶组织
(非神经组织)中再次增殖并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少
数感染者,病毒科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脑干和脑膜等;其受体是 ICAM 中的 CD155 分子,分布于人脊髓
前角细胞、背神经根细胞、运动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和淋巴细胞;
人的心肌组织中均可查到其基因组。CVB 的 2APRO 可破坏肌养蛋
白而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其机制
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和免疫病理机制引起心肌细胞损伤,部分病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2)传染源:病人、无症状带毒者 (3)流行季节:深秋初冬季(“秋季腹泻”) (4)表现:发热、水样腹泻、伴呕吐
重者脱水和酸中毒,导致婴儿死亡 (5)免疫:SIgA
B组:引起成人腹泻,仅见于我国 C组:发病率低,多散发 D-G组:引起动物感染
三、微 生 物 学 检 查
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电镜、ELISA 2、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PAGE电泳;RT-PCR 3、细胞培养
---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包)炎、手足口病等
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与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呼吸道或眼部粘膜 致病特点:所致疾病谱复杂; 病毒主要在肠道增殖感染,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不同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病毒可引起不同疾病
• 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和新肠道病毒(EV)71型:无菌性脑膜炎 偶见: 病毒→脊髓前角运动神经C→弛缓性肢体麻痹

事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把脊髓灰质炎列为继天花之后 记 第二个计划消灭的传染病。
OPV 和 IPV 的 比 较
项目 接种方法 抗体产生 细胞免疫 间接免疫
稳定性 副作用
免疫效果
活疫苗 (OPV)
口服糖丸 /滴剂 血清抗体、分泌抗体
有 能通过接种者粪便 排毒免疫更多人群 差,不易保存 毒力回复 有引起VAPP危险性 更好
中和试验IgM
基因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
聚合酶联反应(PCR )
四、防 治 原 则
(一)主动免疫 1. 灭活疫苗(也称Salk疫苗) (inactivated poli vaccine,IPV)
经甲醛灭活后混合制成 2. 减毒活疫苗(也称Sabin疫苗)

肠道病毒的微生物检验

肠道病毒的微生物检验

和使用合适 型号 的留置针 , 严格技术操作和规范的消毒管理 , 掌握操作规 范和 技巧 , 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局部情况 , 可减少穿刺 失 误率 ,提高静脉 留置针 的使用效果 。除 了需要我们在 临床有扎实 的专业技 能 外, 还要有较 强的责任心 、 细心 , 护理工作是 一项连续 的工作 , 积极抓住每一个 环节 , 我们就有更 大的进步 , 只有进步了才能更好 的服 务患者 , 减轻患者 的痛 苦是我们每个医护人员 的责任 。 编辑, 孙杰
参考文献:
【 1 ] 陈国伟( 中 ) , 郑宗锷( 蔓) 主编 现代心脏内科学【 M】 第1 版 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 1 9 9 4 : 7 4 5 [ 2 】 刘玉慧, 等 右心 系统感染性心 内膜 更[ I 】中华 医学杂志, 1 9 8 9 , 6 9 : 5 4 [ 3 ] 薜淦兴, 等. 感染性心 内膜 是的手术 治疗Ⅱ 】中华外科 杂志, 1 9 9 1 , 2 9 : 4 ( 1 8 .
1临 床 资 料
2讨 论
随着超声心动检查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率明显提 高 ,也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 学, 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都发生 了显著变化, 非典 型病 例越来越 多 { 。如右心感染性心 内膜炎 , 其发病率较 左心系统明显较 少, 主要发生 于新生儿及注射毒 品成瘾 的成年人。本组 5例( 1 炎 3 4例分析
聂秀琴 . 段 玉琴
( 内 蒙古 阿拉 善 盟 中心 医 院超 声 科 . 内蒙 古 阿拉 善 盟 7 5 0 3 0 0 1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 3 4例 感 染性 心 内膜 炎 的 临 床 资 料 。 结果显示 3 2例 患 者 在 超 声 心 动 圈 中均 发 现 心 瓣 膜 赘 生 物 对 诊 断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另 外机 械 辩 发 生 感 染性 心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肠道病毒 ppt

《病原微生物学》课件 肠道病毒 ppt
二、问答题:
1、简述流感病毒的抗原构造及其与变异性的关系。 2、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哪些?分别引起哪些疾病? 3、简述肠道病毒在生物学性状方面的共同特征。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何特点? 5、肠道病毒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18
• 致病性:人为其唯一宿主,临床症状多样化
轻微上感或腹泻 迟缓型肢体麻痹,但较脊髓灰质炎轻 其他: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手足口病、
先天性心脏病等 • 同型持久免疫力 • 目前无特异防治方法
11
(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CHO病毒)
• 生物学特性与脊髓灰质炎V.和柯萨奇V.相似 • 目前分31个血清型 • 主要引起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导致智
感染
传 染
机制: 源
死亡
延 髓
免疫性
病 毒
消化道
局部细 胞增殖
SIgA
隐性或轻 型感染
随粪便 排出体 外
病毒血症
IgM 发热等全 IgG 身症状
血脑屏障
中枢神 经系统
顿挫感染
脊髓灰质 运动神经元
麻痹期
免疫性:同型牢固免疫力。
6
7
微生物学检查
1、病毒分离与定型 早期取患者粪便 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初步诊断) 型特异性血清中和试验(最后诊断)
免疫力:短暂,易重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
1、电镜或免疫电镜法:直接观察形态结构
2、细胞培养
3、其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核酸杂交、PCR、ELISA等
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
治疗以及时输液治疗、纠正电解质 紊乱、防止脱水及酸中毒、减少死 亡率为主。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抗原漂移、抗原转换、SSPE、 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

医学微生物-(鲁凤民)25 b11病毒肠道-PPT精选文档

医学微生物-(鲁凤民)25 b11病毒肠道-PPT精选文档
成人腹泻、胃肠炎,爆发流行,B组 4、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Thank you
VP4,VP2,VP3,VP1 VPg
VPg, Pro, Pol Poly A
5’
P1区
P2, P3区
3’
P1区:结构蛋白, VP1~3: 中和抗原, VP1:病毒吸附, VP4:病毒脱壳穿入 P2, P3区: 非结构蛋白:病毒复制和组装 VPg:病毒合成和装配 Poly A:加强感染性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北京大学医学部 病原生物学系
徐国民
病理楼334室 XGM410163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1~3型 柯萨奇病毒 A组1~22, 24型 B组1~6型 埃可病毒 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68~71型
共同生物学特性:
OPV: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儿童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柯萨奇病毒, ECHO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Coxsakie virus, ECHO virus and New Enteroviruses
在肠道细胞中增殖,但主要不是引起胃肠道 疾病。致病特点为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 症状,同一种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病人,隐性感染者 (1:100)
2、传播途经 粪-口途径
3、临床特点
儿童易感:1~5岁 隐性感染:90% 嗜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骨骼肌 迟缓性麻痹后遗症:0.1~2%, 不对称, 不规则
4、免疫性
牢固的久免疫(同型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人工被动免疫:丙球,胎球 人工主动免疫: Salk疫苗(TIPV) ,灭活疫苗 Sabin疫苗(TOPV) ,减毒活疫苗 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病毒(VAPV):<1% Sabin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 >1%, <15% Sabin

肠道微生物是什么(两篇)

肠道微生物是什么(两篇)

引言概述:肠道微生物是指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各类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总称。

这些微生物组成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肠道微生物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本文将继续探讨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它们在人体中的具体作用。

正文内容:一、肠道微生物的种类1.双歧杆菌(Lactobacillus):它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天然存在于人体中,被广泛应用于制作乳酸菌饮料和酸奶。

双歧杆菌可以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2.腐败菌(Bacteroides):它们主要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物质,释放出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如丙酸和丁酸。

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提供能量,并调节肠道pH值,维持良好的肠道环境。

3.球菌(Enterococcus):它们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球菌可以增强肠道表皮细胞间的连接,增强屏障功能,预防有害菌入侵。

4.酵母菌(Saccharomyces):它们是一类真菌,在人体肠道中也有广泛分布。

酵母菌可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5.嗜盐菌(Halomonas):它们是一类耐盐菌,在盐湖等高盐环境中生长繁殖。

嗜盐菌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二、肠道微生物的作用1.消化与吸收功能:肠道微生物参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过程。

它们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物质、蛋白质和脂肪,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

这些有益物质可以提供能量,调节肠道pH值,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调节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

它们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维护肠道屏障:肠道微生物可以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防止有害菌的入侵。

它们可以增加肠道黏膜的厚度,增强肠道表皮细胞间的连接,形成一个天然的障碍,阻止有害菌进入肠道。

4.合成维生素和代谢物: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预防
对象:未感染者 主要为儿童、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者
人工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人工主动免疫:
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小结
1.肠道病毒的种类及共同特点。 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 3.轮状病毒的形态特征。 4. 甲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致病性。
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甲肝患者和隐形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
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 1988年上海曾暴发甲肝大流行
HAV的致病性
粪-口途径传播
口咽部或唾液 腺中早期增殖
肠道与局部 淋巴结中大 量增殖
通过胆汁随粪 便排出体外
肝脏为最终靶 器官(病毒直 接损伤或免疫 病理作用)
优 类似自然感染途径 点 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
产生间接免疫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
致病特点:在肠道中增殖 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不同型别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症状, 同型病毒也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谱复杂。
手足口病
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 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 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大小不等的球形 双层衣壳,衣壳辐射呈轮状 双链RNA病毒,分11个节段
轮状病毒的分组
根据内衣壳的抗原性,可分为7个组: A、B、C、D、E、F、G
A组 ——婴幼儿秋季腹泻 是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病原体
致病性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易感人群:6个月~2岁的婴幼儿 发病季节:秋冬季
IgG型抗体则可存在多年
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检测抗原:ELISA
抗体的检测: 感染早期——检测抗HAV IgM 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抗HAV IgG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 IgG,效价比4倍以上, 表明近期HAV感染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 所有废弃物均需严格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水源 饮食卫生 加强粪便管理
入血并形 成病毒血 症
临床表现
流感样症状(发热、疲乏、食欲不振、厌食、恶心) 肝肿大、压痛和肝功能损害 黄疸(眼黄、皮肤黄、尿黄)
HAV的免疫性
HAV只存在单一的抗原(HAVAg和抗-HAV ) 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
价抗-HAV IgM型抗体在感染后仅持续3-6个月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
新型肠道病毒72型
HAV的电镜照片
Feinstone (1973)
HAV的生物学性状
无包膜 呈20面体立体对称
属小RNA病毒科
单股正链RNA
生物学性状与肠道病毒类似
HAV的其他生物学特性
培养特性 恒河猴胚肾细胞株对HAV敏感
抵抗力 比其他肠道病毒更耐热,100oC 5分钟可灭活 对乙醚、酸处理(pH=3)均有抵抗力 氯消毒、甲醛处理均可破坏其传染性
病毒分离检查
细胞培养
血清学诊断
取双份血清进行免疫学试验,若血清 抗体有4倍或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
RT-PCR
直接检测病毒核酸
防治原则
一般预防:隔离患者、保护水源、 注意饮食卫生
特异预防:疫苗
紧急预防:丙种球蛋白
人工主动免疫
IPV,Salk
(注射灭活疫苗)
OPV,Sabin
(口服减毒活疫苗)
致病机制
病毒在 小肠黏 膜绒毛 细胞内 增殖
细胞溶解死亡,微 绒毛萎缩、变短和 脱落
腹泻
腺窝细胞增生和 分泌增多
严重时导致脱水 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临床表现
水样腹泻,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 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黏液
伴发烧、呕吐和腹痛 部分病例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少数患儿因脱水和酸中毒引起死亡
肢体弛缓性麻痹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暂时型 永久型
延髓麻痹 (极少数)
呼吸、心脏衰竭死亡
病毒
经口
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
10%
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
隐性感染,90% 无症状或轻微
粪便排毒
顿挫感染,5% 呼吸道、胃肠道及全身症状 (发热、不适)
第二次病毒血症
1%-2%
非麻痹型(无菌性脑膜炎)
微生物学检查
检测病毒:电镜法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 RT-PCR
细胞培养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隔离、消毒、洗手
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生素“有害无益” 注意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
10%
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
隐性感染,90% 无症状或轻微
粪便排毒
顿挫感染,5% 呼吸道、胃肠道及全身症状 (发热、不适)
第二次病毒血症
1%-2%
非麻痹型(无菌性脑膜炎)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疼痛等
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麻痹型—肢体麻痹
暂时型 永久型
延髓麻痹(极少数)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 有71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埃可病毒) 新型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无包膜小球形病毒(D=24~30nm) 衣壳蛋白20面体立体对称 核酸为单股正链RNA 耐酸、耐乙醚 粪-口途径传播 隐性感染多见 不同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病毒可引起不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疼痛等
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麻痹型—肢体麻痹
暂时型 永久型
延髓麻痹(极少数)
呼吸、心脏衰竭死亡
临床特征
90%为隐性感染 5%出现顿挫感染 1%~2%为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
脑膜炎 0.1% ~2%出现弛缓性肢体麻痹 极少数发展为延髓麻痹
微生物学检查
同临床表现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
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 ,俗称小儿麻痹症。
生物学特性
无包膜 二十面立体对称 单股正链RNA
结构蛋白VP1~VP4
分三型:Ⅰ、Ⅱ、Ⅲ
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致病机制:两次病毒血症
病毒
经口
肠粘膜细胞及淋巴组织增殖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新型肠道病毒71型(EV71) 最为常见。
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飞沫传播、密切接触
急性胃肠炎病毒
呼肠病毒科 杯状病毒科
腺病毒科 星状病毒科
轮状病毒 “经典”人类杯状病毒 小圆形结构化病毒( SRSV ) 肠道腺病毒 星状病毒
轮状病毒(rotavirus)
呼吸、心脏衰竭死亡
病毒
经口
隐性感染,90% 无症状或轻微
肠粘膜细胞及淋组织中增殖
顿挫感染,5% 呼吸道、胃肠道及 全身症状(发热、不适)
第二次病毒血症
1%-2% 侵犯
非麻痹型(无菌性脑膜炎)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疼痛等
中枢神经系统
麻痹型—
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