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当今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的过程,学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因此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
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一、充分自主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育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等教育观上的教育策略,其实质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潜能,促进学习过程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自主学习要突出学生自我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亲身去做,并且是自己愿意去做,不是被迫的。
那么该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1、关注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关注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能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课堂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更利于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使学生有方向,有“奔头”。
例如,在教学《登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再说说收获,然后就出示老师写好的本课所要掌握的问题:“列宁几次登山?怎么登的?走什么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时就有明确的方向。
2、关注学习过程,创设主动探索空间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尽可能让学生有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外部的操作活动逐渐内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学生通过实践,得到了很多种方法,但觉得在当时最好的办法还是乌鸦想出的办法。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探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
要】 德育教育是强化学生素质教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 习能 力的探索
【 关键词 】 德育;学生;道德教育
一
育的一个重要 内容,同时也 是我国在贯彻 实 施 国 家教 育 方 针 的 重 要 举 措 ,能 够 更 好 地 促 进 学 生 身 心健 康 发展 . 这就 需要 我 国 更 加 强 化 德 育教 育 , 不仅 仅 从 学校 的 角 度 出发 ,更 应该动 员全社 会参与进来 ,更好地把 德育素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只有参与教 育实践 ,参与探究 才能建立起学生 自己的 认知结构 ,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 实 际 问题 ,才 能 有 发 现 、 有创 新 。 因此 ,课 堂教学 中应实施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参与 到探 索活动 中来 ,给学生一个探究 的空 间,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亲历 自主探究 的 成功之旅 , 从 中感受数学之美, 体会探究之乐 , 获取成功之喜 , 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 才能增 强学生 的思维能力 、创造 能力 、问题 解决 能力。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 的探究性学 习能 力 呢 ? 课 前培 养学生 预 习的习惯 , . 养成 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 课前 预 习是 学 科 教学 的基 本 环 节 ,是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对 新 学 习 的 内 容 首 先 进 行 的 主 动 学 习 阶段 。 指 导 学 生 根 据 不 同 的 学 习 内容,采取 不 同的预 习方法 。对于数学概念的学 习 ,让 学 生采 用 “ 分 析 概念 本 质—— 了解概 念 内涵 与 外 延 — — 综 合 应 用 — — 联 想 升 华 ” 的 学 习 方 法 。 对 于数学性质 及定理的学习 ,
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要想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以下是一些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1.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首先,要做好自我规划,制定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学习成果。
其次,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信心,遇到困难不退缩,坚持下去。
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学会高效的记忆、思考和总结方法,培养对问题的敏锐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细品问题,发起挑战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
所以,要懂得细品问题,抓住关键点,找到问题的实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发起挑战,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寻找新的思路。
同时,也要不断尝试改善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持续探究新的问题。
3. 深挖知识,灵活应用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度挖掘,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知识的组成部分。
而且要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方法,在掌握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融合操作,提高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4. 增强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探究性学习不是孤立个体能够完成的,需要多个人协同合作。
因此要加强合作能力,学会和他人沟通和合作,多沟通、多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
5. 持之以恒,不断突破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
只有持之以恒,不断发现、发问、反思,才能不断突破,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对学习和研究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的状态。
总之,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突破。
无论是学习习惯、问题产生、知识应用、合作能力还是持之以恒等方面,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不断加以强化,才能真正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 , 数 学 的 学 习过 程 真 正变 成学 生 亲 身实 践 、 究 、 把 探 应 用 的 过 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让 学 生 既 动 手 又 动 口 , 要 既 用 眼 看又 用脑 , 多 种 感 官参 与学 习活 动 。 以 3 探 究 式 学 习 方 式 的 实 施 过 程 中 , 坚 持 “ 个 . 在 要 两 为 主 ” 一 是 以 “ 究 学 习 ” 主 , 求 让 学 生 自 己 揭 示 。 探 为 力 知识的 内在联系 和发生 、 展过程 , 独立 解决 问题 。 发 并 二 是 “ 员 参 与 ” 主 , 要 承 认 学 生 之 间 的差 异 , 要 全 为 既 又 让全 体 学 生 共 同 参 与 , 每个 学 生 个 体 得 到 全 面 、 动 使 主 的发 展 。 4 探 究 式学 习方 式 的 实 施 对 教 师 的 综 合 素 质 提 出 . 更 高 的 要 求 , 师 要 不 断 更 新 和 运 用 新 的 教 育 理 念 指导 教 教学实践 。不仅要钻研教 材 , 要 研究学生。 究学生 更 研 的认 知 特 点 和 规 律 以及 多种 能 力 的发 展 , 了解 学生 对数 学 的 态 度 , 而 设 计 出 符 合 学 生 实 际 的教 学方 案 。 从
课 改纵 横 ・ 教改前沿
如何培养小学生进Biblioteka 探究性学 习 广西贺州钟山县公安镇 中心小学(462 一 £ s21) : 卢通 喻
为 使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发 生 根 本 性 变 革 , 证 学 生 自 保 主性 、 究性地学 习数学落到实 处 , 课程 标准强调要 探 新 确立学生 的主体地位 , 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去学 习 , 促 使 学 习过 程 变 成 学 生 不 断 提 出 问 题 、解 决 问题 的 探 究 过 程 , 能 针 对 不 同的 学 习 内 容 , 择 不 同 的 学 习方 式 。 并 选 使 学 生 的 学 习变 得 丰 富 而 有 个 性 。 现 将 我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小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性 学 习 数 学 的 实 践 经 验 与 大 家 进行 探讨 。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王新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要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用最浓的情来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问题可以由老师在情境中提出,亦可由学生提出。
提出的问题要直击思维的燃点,不要跑偏而远离课题。
这样不仅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因情景的巧妙渲染,激发起了学习热情,引发了学习兴趣,同时认知系统也随之开始运转。
二、激发学习情感,营造探究氛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学习,。
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1、提供情境,培养情感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有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话题,活跃课堂真实的交流气氛,才能启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因为创设了适时的合作契机,人人有兴致,使操作和思考建立在合作之中,合作使思维深层化,解决问题的思路被明确化了,学习者能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可见,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能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觉地去合作。
2.生生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
”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
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
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讲究课堂教学策略,走“自主探究学习”之路,创造新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做法如下:一、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
在学每一篇新课文时,我总会先让学生根据题目及预习的情况提出问题。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提问的质量也有差异。
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过多出现简单问题,更好地提高提问的质量,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个学习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各人的问题,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掉,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组长写在纸条上并贴上黑板。
这样,问题的数量减少了,质量也提高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课文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解疑的能力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一一解决。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解疑的方法。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
学生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也由他自己决定。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可以自己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同学组成小组学习;我还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问题来解决,并同意他们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随时做好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不依赖于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育者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节奏的权利。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乐于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分析。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另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比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Fi d f c neA ae r rn i c m tus e oS e
2 1 O 月 ( 3) 0 0年 1 0
数学教 学 中如何培养学生探 究性 学 习的能力
马 维 荣
( 兰州市第二十一 中学 ,甘肃 兰州 7 0 6 3 0 0)
摘 要 :探 究性 学习是 以实际生 活中的具体 问题为载体 ,通过 学生 自主探 索,运用所学 知识发现 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来进行学 习。那 么,在数 学教 学 中如何培养 学生探 究性学 习
美国华盛顿 图书馆 的墙上 贴有三句话 :“ 听到了就忘记 我 了 ,我看 见了就记住 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苏霍姆林斯基也 指出 :“ 在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 这就是希 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布鲁纳也曾这样说 : “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 ”这些话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迪—— 数学教学 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去体验 、探索 、构建数学知 识 ,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 。所 以,在数学教学过程 中,我们教师 还要善于创设 适宜 的情境 ,给学生提供 自主探 索的机会 ,让学 生 自己动手操作 ,体验新知 、尝试成功 。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 关系时 ,我提前一天让学生每人准备了 4条纸带 ( m, m, 3c 4c 5cl 长的各一条 ) /,6c r m ,上课时 ,就抛出问题 :“ 三角形是由 三条线段 ,首尾顺次相连而成的图形 ,那么 ,是不是所 有的 , 只要给出三条线段 ,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呢?”在接下来的时 间里 ,就让学生带着问题 ,自己动手拼接 、尝试。最后 ,三角 形三边的关系 ,是 由学生在亲 自操作 、观察 、思考 、讨论 的基 础上概括而来的。这样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不但 掌握 了 知识 ,更是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新教材根据数学不同学习阶段有的放矢地安排了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
但我认为探究性学习不能单纯地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研究性课题,而应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应全面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立足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1、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当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什么情况下比值不变?”“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2、观察例题提出问题。
即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
如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四道例题,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哪几题是条件和问题相同,而数量关系句不同?哪几题是数量关系句相同,而条件和问题不同?哪几题单位“1”是已知的?哪几题单位“1”未知?单位“1”已知,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单位“1”未知,又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3、比较异同提出问题。
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
比较提问是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
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比较,并提出问题,学生就提出:“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正、反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在练习中尝试提问。
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在进行练习时,因为学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 如学 《 珍珠鸟》 一课 , 我让学生 边读课文边动手画 吊兰覆盖着的鸟巢 ,在体会优美
语言的同时学生感悟到了“ 我” 对 珍 珠 鸟 的关 爱 与 呵 护。 不仅 培养 了学生动脑和动手 的能力 , 而且学生在 探究怎样 画这一过程 中 , 也 就明 白了“ 我” 对小 鸟的
三、 让 学 生尽 可 能 去 “ 画”
有 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 自己已有 的知识经验进行 了合理 分析 , 大胆怀疑 、 敢于创造性地 接受知识 , 充 分展示 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
七 教 给 学 生 “ 捕鱼” 的“ 方法” 和“ 场所”
学生通过 亲眼去看 、 去体验 、 去想 象 , 从不 同的 观察角度 和思考层 面把 i l l 己所获得 的信息画下 来 、 描绘出来 , 再用语言表达 出来 , 使学生在课 堂上更好 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 , 克服学生上课 只用耳听 , 不
六、 让 学 生批 判 与 创 造 性 地 接 受 知 识 。 展 示 思 维
过 程
、
让学生尽可能去“ 想”
培养学生一个“ 敢” 字, 鼓励他们毫无顾忌地尽l 隋 去想 , 合理地去想。 如学《 圆明园的毁灭》 时, 采用多媒 体创设情境 , 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段 , 让学生看后 谈体会 , 学生便联想 到火药。 学生提 出: 中国是最早发 明火药 的 , 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 、 火枪来对付英法联 军呢?这样一来 ,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 让 学 生尽 可 能 去 “ 看”
在这里 营造 宽松 的环境 , 要求学生坚持真理 , 遵 循 事 物 的 客 观规 律 , 敢 于 怀 疑前 人 , 不唯书 , 不唯上 。
如学《 蛇与庄稼》 时, 学生大胆地说 : “ 庄稼得不到 好 收成的原因不仅 仅是被洪水淹死 了,还因为海水是 咸 的,破坏 了土壤 ,使那里 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
浅谈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这种潜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显现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疑难的质问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发现等一系列相关的素质。
一、创设情境,疑中求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活动,和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一样,它需要一种积极的精神作为基础。
心理学认为,巧妙地激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问题,只有学生感到疑问时,才会激发他去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的质疑。
例如我在教《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根据课题提问: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他是怎样数星星的?还有的学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张衡后来是否数清了星星?在教学中老师以这一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的说张衡成为天文学家后通过望远镜最终把星星数清楚了。
也有的说,宇宙浩瀚无边,他永远也数不清等。
学生的想象力因这一有较深度的问题而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问是促使学生思考的基础。
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赞赏和激励,以自己的渊博的知识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会点燃学生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
经常向学生提供多种信息让学生选择,并加入许多开放性的问题,激励学生好问。
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要随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同时亦可让学生自己研究讨论,思考论证,来获得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这样更有意义。
二、优化设计,旧中孕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的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首先导清思路。
思路反映思维过程和方法,清晰简洁的思路是成功的基本保证,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
教师要 为学生提供足够 的时间和机会 , 学生充分地 让 阅读 、 讨论 、 理解 , 在读 中感 知 , 在读 中感 悟 , 在读 中接 受情感熏 陶。 二 、 断拓展 学习语文的空间 不 语文作 为一 门基础学科 ,具有工具性 和基础性 , 但它更 是 “ 学”, “ 文科学 ”, 美 是 人 注重 审美性 和人 文性 , 内容涵盖人生 、 与社会等方 面 , 就要求我 自然 这 们进一步开放学 习语文的空间。中学语文教学为适应 新 时代 需要 , 要求 密切联 系现实 生 活 , 对学 生进 行人 文 主义教育 , 注重 : 学熏 陶与实 用能 力 的关 系 , 培养 学生主体 意识 。也就是要 注意学科之 间的融 合 , 使学 生具有进行人 际沟通 和社会 交往 的能力 , 合作精 发展 神 , 成使用 工具 = 养 和查 找资料 的 习惯 , 养搜 集和 培 处理信息 的能力 。 I j 在学习 《 l l 苏州 园林 》 一文时 , 在课 前布置 预 习作 业 , 知学 习 的重难 点 , 告 要求 学生 结成 小组来进行合 作学习 。课前让 他们预 习课文 , 通过 并 网络或 书籍 等媒介搜 集大 量有关 苏州 园林 建筑 和艺 术特色方面 的资料 , 使其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 并准备在课上交流 ; 上课时精选记 录片 《 苏园六记 》 的 片段进行播放 , 让学生欣赏 , 给他们 以直观 的艺术感受 和熏陶 ; 利用课余 时间 , 带学 生去参观 园林 , 让他们 从 亲身观摩 中真切体会到苏州园林设计 的精巧及其深厚 的文化 内涵。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做学习小结 , 并完成本 单元 的学 习成 果一 篇游记散文作业 。 教育心理学 明, 当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时 , “ 就可使学生在 学习 中集 中注意力 , 好地感知 、 更 记忆 、 思维和想象 ”, 并使他们 “ 表现 出喜悦 和求知 的欲望 , 加 强对 知识 的探索 力量 ,激起克服 困难 的意志 ” 。如 此, 通过 这一 系列丰 富多样 的学 习活动 , 生 的积极 学 性 明显地被调 动了起来 , 大部分学 生都表示乐意参 与 其 中。作业 的质量 也得到 了很 大的提 高 , 在那些描 写 园林 之美 的优美语 句 中,洋溢着种种 明快 、 自豪 、 积 极 、 的情 感和精神 。 愉悦 因此 , 语文教师 的责任 , 不仅在 于传授 学生知识 , 更要使 他们逐步形 成 良好的个性 和健 全的人格 , 促进 德、 、 、 智 体 美和谐发展 。这就必须努力 扩大语文学 习 的空间 , 放飞学生到大 自然 、 到社会 、 到网络 中去 寻觅 丰富的食粮 , 自然 对话 , 自然交朋友 , 与 和 走进大社会 , 让学生感受 社会和生活的变化 ,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 的语文 , 在生活中学语 文。在拓展了的学习语文 的空间 里 , 生的学习兴趣被 激发 了, 学 主动学 习意识 增强 了 , 探究意识 、 探究 习惯 、 探究能力都得 到了培养 。 三、 尊重 学生的主体 地位 传统 教学最常 见的模式 是教师在上 面讲 授 , 学生 在下面 听 、 。 记 这种教学方式 以教师为 中心 , 独揽课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现代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学生中,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思考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1. 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校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充足的实验课,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学校也可以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促使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结果分析。
这将为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供优越的条件。
2. 强化科学教育的综合素质教育科学探究的方法不单只有实验,还有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引导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谆谆教诲、宣传教育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展规律。
科学探究不是机械性地掌握知识点,而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观察、分析,从而形成形成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懂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3. 加强科技创新和标准化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环境,刺激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可以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收集信息、设计解决方案、实现创新成果。
此外,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标准化训练,培养他们的科学技能,如英语,数学,物理等科目。
标准化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术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4. 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教学的重心要由传统的知识点讲解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并适当地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达到探究学习的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意识,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
一、 创设情境 。 为发展探索思维提供可能 著名 的心理学家布鲁 纳说过 : 学 习的最好 刺激乃 是对 所 “ 学教材的兴趣 ” 。数学教材本是枯燥无味, 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 内容具 体化 、 形象化 , 将枯燥 内容生动 化、 趣化 , 有 激发 学生 的 求知兴趣 , 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 。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 , 分别 让学号是质数与学号是合数的 同学站起 来, 虽是一站一坐 的 这
呢?
旦学生提 问, 起初 无论质量如何 , 正确与否 , 那怕某些发 问是
可笑的、 是错误 的, 教师也要从积 极方 面加 以鼓励 , 并帮助 学生 分析错误的原 因。例如 , 在学习“ 用字母表示数 ” 这节课 时, 有一 个学生提 出来“ 生活 中常用的是 : 2千 克苹果 、O千 克大米 , 买 3
一
替学生的探 索, 过分追求“ 基本技能 ” 的熟练掌握等迎 合应试教 育的做法将逐 步离我们远 去 。取 而代之 的是 以学生的发 展为
本, 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 习。也 就是说教师要根据 学生的知识 背景、 习需要、 学 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 , 为学生提供合适 的学 习 素 材, 留给学生足够 的探索 时间和空 间, 学生在 思维发展 的 使 同时获得积 极的情感体验 。那么如 何培养 小学生 的探索意 识
“ 小数 除法 的计算 ” , 时 出现 2 . ÷2 7这样 一道题 , 98 . 学生在 确
定余数时出现 不同的意见 ,一部 分学生认 为商是 1 余数是 1 1 , 还一部分 学生认为余数是 0 1双 方争得 面红耳赤, ., 这时有 的学 生就提 出了质疑 的问题: 这个除法算 式的商是 1 , 数是为什 1余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深入地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自主,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独立探究。
这需要教师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何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通过教室布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教学语言等各个方面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活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性活动。
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自由调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包括书籍、影视资料、实物、网络资源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学习活动:1.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开展探究性学习,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实地探究实地探究是一种通过到实地考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深度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形成体验的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场景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思考和行动,深入探究知识和问题的学习活动。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中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中,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切身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主要外部条件,只要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的有趣,学的愉快,学的轻松,学的主动,学的深刻,例如在教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时,我通过制作了一组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将内容系统的展示出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热情。
首先围绕“了解当前的国际竞争”这个主题,通过视频说明目前找个需要使用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要求,认识国际竞争的实质并积极参与,由此才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
然后围绕“认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这个主题,通过视频指出中国现在面临的发展机遇,从而说明抓住机遇何迎接挑战是实现祖国腾飞的俩个侧面。
最后通过视频告诉学生,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也要增加“忧患意识”。
引出增强“忧患意识”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要树立爱国责任,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对于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勇于质疑是思维的问题,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
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问题在思想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传授——授课过程,创新的一问题为纽带,实现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如何让教案更具探究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如何让教案更具探究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在当今社会,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而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研究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我们需要设计和制定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
一、针对学生的个人差异,设计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差异设计教学目标。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一个学习团队中,有些学生可能更注重理论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提供丰富的教材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教材和资源,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查找、收集有关课堂内容的各种信息和材料。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更加灵活地应用其所学知识,锻炼其研究探究能力。
三、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我们需要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学任务应该有挑战性和针对性,学生应该有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动力。
同时,在设置教学任务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尝试,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和应用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不断创新我们需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不断创新。
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应该是自由的和充满想象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一节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中自主、独立地锻炼自身的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新知运用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以此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所以,探究性学习是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突破“重围”,实现能力提升的学习方式之一。
1.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综观人类发展史,探究作为人的一种天生本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探究。
一位科学家曾说:“什么叫科学家?科学家就是长不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那种进取心去探索问题。
”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身上越发难以见到这种宝贵的品质。
而探究性学习过程,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寻找证据、严密推理、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关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当然,这不过是学生本性的回归。
2. 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索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以类似或模拟科学家研究的方式,自主寻求或者建构答案所进行的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较多思维训练的教学环节,如提出问题的科学性、假设的可检验性、计划制定的实效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分析信息和数据的客观性等各环节,学生必须用一些重要的思维方法(如推理、类比、分析等),多角度、多渠道、周密地思考,才能保证探究活动各个环节的正常开展。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重视探究活动中的讨论和对话,以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
正如萨其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和对话,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串,通过讨论和对话来引导、训练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3. 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调查、资料搜集等探究活动,在教学时需注意统筹安排,在开展这类探究活动时应在实施前提前布置,指导学生制定探究性学习计划,合理分组和分工,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针对社会生产、生活、科研等实际问题设计活动方案,拓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谈初中语文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做无用 功的甚多 。在 学生没有充分 阅读 、 思考 的情 2 、 采用现 代教学辅助手段 , 营造 探究氛围 。 单 一枯燥 的教 习的形式 , 由于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还不 深入 , 认识也 学 手段往往使学 生的思维 容易疲倦 ,小学生 总是在活 泼好动 况下进行合 作学习 , 小组合作 加工整理的结果 与所得也是肤 浅的 、 片面 中才 喜欢去钻探 研究新的东西 。现 代多媒体 辅助教学 形象直 不很深刻 , 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 未能充分发 观 的特点容 易形 成探究氛 围 ,这就 要求教师 熟悉现 代化的教 的, 表面上看热热 闹闹 , 实质上 是流予形 学手 段 , 增 强业 务能 力。同时要开辟 第二课堂 , 在学生 中成立 挥 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 , 式, 收效 甚微 。究其原 因 , 是教师 没能真正理解 合作学 习的含 文学社 、 宣传组 、 课外活动小组 等 , 为 学生营造探 究氛围 。
感” 并学会 开放 自己 , 敢 于质疑 问难 , 敢 于发表 自己的意见 和 生的主体性 , 从 而提 高课堂效率 。
实施合 作学习是有一定 条件的 ,要 以学生个体 的 自主 学
而时下不少教 师片面地理解 合作学 习 ,追求所 谓小组 学
看法 , 能 主动思考 探究 问题 , 积 极参 与合作讨 论 , 真 正发挥学 习和独 立思考为前提 。
营 造 探 究 学 习氛 围
、
发 挥学生思维 的潜力 , 只要 说得有 1 、 课堂 氛围 的和 谐。 初 中语文教 学 中, 要想实施 高效 的课 重点词句是如何理解 的等 , 教 师应及时 表扬 。 堂教学 , 就必 须重视 调动 学习主体 的积极 性 , 创 设民主 、 平等、 道理就 算对了 ,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
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
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这就表明儿童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
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所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
要开展探究,首先是要有主题。
要形成主题就得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是学生直接提出,也可以是老师引导形成。
但最关键的还应该是让学生感兴趣的。
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而且学生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刺激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所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科学实践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问题的来源,主要从三个方面获取:一是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形成主题。
如在学习了《观察月亮》以后,教师在小结时,启发道:通过一个月的连续观察,我们除了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外,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问题呢?这时,学生纷纷发言了,“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相同吗?”“月亮每天升起的地方一样吗?”“月亮每天是在同一个地方落下的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又完全能通过他们自己的研究解决的,于是我在班上成立了一个以“月亮运动”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小组,学生兴趣很高,全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本文就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意义、实施策略及其注意问题。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发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路就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提高的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理念的诠释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探究性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体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范、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感觉等。
它不同于学法指导,是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性的方式去研读课文中的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既以课题探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季苹说:“探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探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够真正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探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教学学习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作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
进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存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
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
探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三、小学语文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探究性学习的成果.1.从生活与课本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
探究性阅读能否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探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探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探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1)从生活中设定探究课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如《飞天》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好课题。
我们班在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期间选择开展了这一课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在电视里、互联网上相关材料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本课题切合时宜,与学生生活较贴近,容易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
他们分别从“古老的传说”、“‘神五’跨越”、“‘神六’辉煌"、“永远的梦想”等内容作为探究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航天知识、探究广袤宇宙的兴趣.这一角度的选题,不仅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而且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了渠道。
(2)从课文中设定探究课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阅读教学强调实效性,而探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探究课题的设定上。
如果随便拿课文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来讨论,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却得不到要领,甚至可能钻进牛角尖。
对此,笔者的探究与实践是:①在教师引导下提出探究课题。
鉴于对探究课题的功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不能随便拿一个问题或质疑便可以充当。
探究课题是师生纵横捭阖,凝聚了课文精髓的产物,自然应当是智慧的结晶,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探究课题是设定课题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学生质疑提练出探究课题。
探究课题应当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才能最具有针对性,可以发挥最佳效益,所以,由学生提出探究课题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加以提炼、升华,而最终形成探究课题,实为最佳策略。
如研读《小珊迪》,在深读阶段,教师问学生你有哪些疑问希望在深读课文时解决吗?学生提了不少,如: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如果小珊迪不急于还钱,他就不会死,难道他不需要钱吗?“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不是哪种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疑问都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便自然提升出研读的课题是:“小珊迪是一个()的人?”学生填写了“饱受饥寒”、“关爱弟弟”、“善良”、“诚实守信”、“将信用"、“不贪小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研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研读体会。
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③通过解读课文题目得出探究课题.“题”的本意是“额头”,而“目”的本意是“眼睛".把文章的题目比之为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道出了题目对课文的重要意义.在研读一篇课文时,我们往往可以从题目中知其内蕴,窥其文意,得其意趣。
因此,从解读课题入手得出探究课题,可收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读题后,教师问学生:“读题后,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读懂课文的问题吗?”学生读题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a。
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b.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c。
表现了红军什么精神?老师就让学生围绕以上三个体现课文重点的问题来研读全文。
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深究、讨论、争辩,其间教师作适时、适度地点拨,以开阔学生的思路,理解文字内蕴.④从课后习题里带出探究课题。
教材编者设计的课后习题,既是教材的要旨所在,又集中体现了训练重点和编辑意图,由此带出的探究课题,常有较高的效能.如研读古诗《别董大》,课后习题要求说出诗中所写的景物,由此我得到启发,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剧本,并当导演,把剧本排演成一个短剧。
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诗人高适写《别董大》的背景,研究了当时诗人和琴师董庭兰(董大)的内心活动,再通过写、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⑤在趣味活动中引出探究课题。
探究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
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教师若能更多地让学生觉得有趣,则活动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教师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探究课题是:“我们已初步读懂了《鲸》这篇课文,大家对鲸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要请大家来扮演鲸,向人类介绍自己家族的特点.要介绍好自己家族的特点,就得更细致地读课文和查阅关于鲸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