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
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
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交际中,对语言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白”,其中的“明白”的意思是表达的内容要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不要产生歧义,而影响交际的效果。
歧义就是表意不明,甚至会造成语病。
1、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该句中的“一边”是个多义词,既可表示“其中一边”,也可表示“每一边”。
这两个意义同时并存,从而产生歧义。
2、热爱人民的总理在这个短语中,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组合的方式。
其组合的方式实际有两种:A.热爱人民的总理B.热爱人民的总理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亦即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的意思是“总理热爱人民”,B句的意思是“人民热爱总理”。
二、语句歧义现象的诸种类型(一)词语的兼类和多义1、词语兼类黎锦熙老先生说:“词无本品,依句辨品。
”“品”即词类。
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词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词语兼类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兼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1、我要热饭。
在这个语言单位里,“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活用为动词。
既可表示“我要什么东西”的意思,也可表示“我要做什么”的意思。
该句中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两种:A.我要热饭B.我要热饭2、词语多义我们知道,单义词在汉语词汇中是少数,而词语的多义性是其词语的特点。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可以受到某些限定,很少发生歧义现象。
但在有些环境里,歧义现象依然存在。
2.1: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表述存在歧义,建议
表述存在歧义,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人类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歧义经常出现。
歧义指的是一个词语、短语或语句存在多种可能的意思或解释,这种多义性可能导致理解的不准确或混淆。
歧义的出现是因为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需要通过上下文来解读和理解对方的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歧义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和误解。
在商业谈判中,一句话的歧义可能被不同的人理解为不同的承诺或解释,从而导致合同争议或商业关系破裂。
在个人关系中,歧义也会导致隔阂和误解,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话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歧义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语言的多样性和语境的复杂性。
在一些情况下,一个词语可以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意思,这就给交流带来了困难。
此外,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时,往往无法把所有的细节和信息都传达清楚,这也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避免歧义对交流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寻找解决歧义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探讨歧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歧义问题。
通过增强交流的准确性和清晰度,我们可以避免许多交流中的误解和困惑,提高交流质量和效果。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探讨表述存在歧义的现象,并提出解决这些歧义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展现问题和解决方案,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表述存在歧义的问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2. 歧义的定义和表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明确定义什么是歧义,并从不同角度展示歧义在表述中的具体表现。
我们将探讨歧义对有效沟通和信息传递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引发的误解和混淆。
3. 歧义产生的原因:本节将深入探讨导致表述存在歧义的原因。
我们将讨论语言的多义性、词汇选择不当、句法结构模糊、文化差异等因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歧义产生的机制。
4. 歧义的影响:这一部分将重点探讨歧义对沟通和交流的负面影响。
我们将讨论在不同场景下歧义可能导致的误解、争议和冲突,并强调准确表述的重要性。
句子出现歧义的原因
句子出现歧义的原因
(1)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2)由句法关系不明产生的歧义。
(3)由语义关系含糊造成的歧义。
(4)由层次不清产生的歧义。
歧义解释: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歧义造句:
实验一考察句法歧义句条件下,心理负荷与时距估计的关系。
为解决句法分析中的结构性歧义,引入了语义相关度计算。
查询解析可能相差甚远,因为描述与位置的关系很复杂,更何况还存在拼写错误、语言歧义和不良数据等。
也许歧义的最普通的原因是由于粗心导致的词序。
这样,每当您对一个句子中的一个单词的含义拿不准时,就可以将鼠标悬停于该单词上方,这时静态消除歧义信息将显示为一个弹出窗口。
语言的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歧义结构的化解与翻译仍无定法。
1。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中歧义现象:
汉语歧义现象是在汉语(即汉语标准语)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字语言现象,即
相同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
汉语歧义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可以说也是文化和历史熏陶的结果。
汉语中的歧义,使文本的表达立意遭到严重的错误解读。
因此,在日常应用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歧义的现象,从而清晰明确地展示信息,准确地传达信息。
比如,在生活中,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不能用歧义句,而应采取增补或改写将歧义句进行纠正。
另外,熟悉汉语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有助于帮助我们判断谚语和比喻等词语表达
中所含歧义现象。
例如,在传统中国,结婚和死亡也是概念上的同义词,这种歧义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往事。
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视角来深入地分析表达歧义的文本,比如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及比较语言学和语义学等学术视角。
这些都可以有助于更好地探究歧义的现象,并加以研究,以达到消解歧义的目的。
总结起来,汉语歧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文章清晰、文意明确,可以从历史文化和语言学视角研究、认识歧义现象,从而有效消解歧义,实现更加准确的交流。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绪论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
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
”、“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
”,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
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
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
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
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
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
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
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一、“名词(表处所)+动词+着+名词语”格式先来举两个例子:a.戏台上摆着鲜花。
b.戏台上演着京戏。
这两个句子格式相同,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句式。
论“歧义”
论“歧义”在语言学中,歧义指一个词语或语句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释或意义。
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或者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那么就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歧义”这个话题,分析其原因、种类以及对我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歧义的原因在于语言本身虽然是一种相对精确的符号系统,但它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同一单词可能有不同的词性,而不同的语境、语调、语速等也会影响某个单词的含义。
同样,某些表达方式的语法结构也会导致歧义,比如复合句和倒装句等。
其次,歧义有很多种类。
最简单的是词义的歧义,即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例如“银行”既可以指金融机构,也可以指河边的岸边。
还有语法上的歧义,即相同的语法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他看到了女孩和她的妈妈”,是指女孩和女孩的妈妈还是女孩和说话者的妈妈不清楚。
再比如语气和语调上造成的歧义,例如两个人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走过来,一个人说“天啊,她好漂亮啊”,有可能是在称赞她的美貌,也可能是在惊讶她巨大的体型。
最后,歧义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歧义的存在导致我们经常需要进一步询问或者解释,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沟通上的不便。
有时候,歧义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医疗错误、法律纠纷等。
在商业活动中,歧义也给交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双方产生误解和不满。
为了避免歧义的出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语言的语境和语气,确保自己的表达清楚、简洁、准确。
如果对方的话有歧义,我们也需要善于主动询问和解释,以便彼此更好地理解。
对于某些场合的语言,可以提前进行共识、定义,减少歧义的出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写作文章时注意逻辑、文法等方面,以确保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综上所述,歧义是语言交流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歧义的本质和存在的原因,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就能更好地减少歧义产生的风险,提高沟通效率和交流质量。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歧义是语言 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巧妙地运用歧 义现象 , 突出语言的表现力 , 使语 言含蓄、 表里 双关 ,
体 现 特 定 的语 用 价 值 。
1 . 歧 义 对拓 展 文 学的 意 义 空 间
文学 是 语 言 艺 术 ,作 者 有效 地 利 用 歧 义 的意 义 未确 定 性 和多 义 性 特 点 , 使 语 言 明晰 又 含 蓄 , 以拓 展
一
( 3 ) 变换 句式 , 有时也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 , ①A . 台上摆着酒席 。酒席摆在 台上 。 B . 台上摆着酒席 。台上正在摆着酒席。
3 . 利 用 语 境
、
歧 义 的 类 型
对于歧义类型的描写 , 赵元任在《 汉语 中的歧义 现 象》 作过 概括的论述 , 可 以有不 同的分类 角度 , 根 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 的语境 中,把歧义 分 为词汇歧义和语篇歧义 ;根据说话者或作文者是 否有意造成歧义 , 把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 义等。 现在 ,我们从歧义产生 的语言系统 内部的根源 角度 , 把歧 义分 为语 汇歧义 、 语法歧义 、 语用歧义 。 这 种 分 类 最 能 反 映 语 言形 式 和 内容 之 间 的种 种 关 系 。
1 彳4 用语 音
( 1 ) 轻声。轻声 可以帮助 区别词性 和词 义, 有时 还 能 区别 不 同的 语 法 关 系 。 例如 , ①他爬过山没有? ②我想起来 了。
作品的意义空 间, 使之 含义深远 , 从 而使作 品富有美 学价值 , 显示 出语 言具有 的独特魅力。如 : 雪莱 的诗 “ 冬天来 了, 春天还会远吗? ” 其有意造成的具体 意向 和抽象意 向之 间的象征性语 用歧 义,使得诗超 出了 字面的限制 , 给读者留下 了丰富 的想象空间。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
谈汉语的歧义现象1.概说所谓歧义,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是一种“语富”现象。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存在的一种重要语言现象。
歧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误解的麻烦,也为文学作品的魅力增添了奇妙的一笔,所以我们要了解歧义,掌握它的结构类型、产生原因、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规律,以使它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2.歧义的类型和原因分析歧义的类型在汉语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
赵元任《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曾对歧义现象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根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语境(上下文或现实情境)之中,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与话语歧义;根据歧义语言片段引起或造成歧义的可能性的大小,把歧义分为高度歧义与低度歧义……黄德玉认为“语言中的歧义与言语中的歧解都离不开语境”,并据此把语境分为“语言内语境和语言外语境”。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的歧义可分为两大类: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和非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
2.1语言因素产生的歧义语言因素涉及到语音、语义和语法,它可以细分如下:2.1.1语音2.1.1.1音同形异。
如:(1)这是一个gōngshì。
“gōngshì”这个语音形式可以表达“公式、公事、宫室” 等不同书写方式和意义,但用于书面或进入不同语境时则变成了单义,不会引起误解。
2.1.1.2音同形同这是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上都易造成歧义的情况。
如:(2)请立即上马。
在书写上只有一种形式,可在意义上却可表达为:“工程上马”或“某人跨上马背”。
脱离了上下文,对句子的理解就容易产生分歧。
2.1.1.3音异形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多音字造成句子歧义的情况。
如:(3)这头发长(cháng或zhǎng)得奇怪。
这种情况只能导致书面歧义。
2.1.2语义词的语义不总是单一的,因而在表达时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理解,即常说的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这是很常见的。
有一个文字游戏,老张向老李借钱,欠条写成:“老张借小李Χ元钱。
浅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浅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胡国俊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
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
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
例如: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
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
“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
例如:①你为什么打他?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
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
例如: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句子歧义归纳总结语文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然而,语言本身的特点使得句子往往存在着歧义,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句子歧义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运用。
一、句子歧义的定义句子歧义是指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这种歧义可能是因为词汇的含义多义性,也可能是因为句子结构的模糊性或者陷阱。
了解句子歧义的存在并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句子,对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准确表达思想非常重要。
二、词汇歧义的例子1. “他看见了一只大鸟。
”这句话中的“大鸟”是指体型较大的鸟类,但从上下文中无法确定具体是哪一种大鸟。
2. “他喜欢读书。
”这句话中的“读书”可以指阅读,也可以指读书写字。
3. “孩子们高兴地跑着进了教室。
”这句话中的“进了教室”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已经跑进了教室,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正跑着去进教室。
1. “张三没有跑步。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张三本身没有进行跑步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张三没有进行跑步这个行动。
2. “老师让学生拿起书。
”这句话中的“拿起书”可以理解为老师让学生进行拿书这个动作,也可以理解为老师让学生将书拿在手中。
3. “小明说刘翔比他跑得快。
”这句话中的“他”既可以理解为小明,也可以理解为刘翔,造成了句子的歧义。
四、语境歧义的例子1. “这个问题太难了。
”这句话中的“太难了”具体有多难是无法确定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理解。
2. “请所有同学回答问题。
”这句话中的“所有同学”在语境上不明确,是指全班学生还是指部分学生?3. “张华说他喜欢她。
”这句话中的“他”和“她”具体指的是谁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1. 确定词义: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
2.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要素的关系。
3. 根据语境理解:通过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句子的意义。
4. 多角度思考:在不同的语境下,思考句子的可能理解,并推敲最合理的解释。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如: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
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
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一、歧义的种类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
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2、学生家长都来了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3)语义特征不同造成的歧义最后,我们来看语义特征不同造成歧义的现象。
但当语义特征有多种意思时,句子便会产生歧义!如:11、小张租了一辆车“租”既可以理解从他人处取得,也可以是给予,到底是小李将车借给别人了,还是说小李从他人那里借到了车?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因为语义特征指代不明致使产生歧义的现象在我们的口语交际中数不胜数,二、歧义的作用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 在其产生后也必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歧义现象也不例外。
在言语交际中, 我们可以把它的作用概括为两类: 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 一) 积极作用交际者善动心思, 巧用歧义话语, 则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
汉语交际中句子歧义现象的探析
汉语交际中句子歧义现象的探析摘要歧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及类型,积极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深入探究歧义句在层次结构和语义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以期达到正确使用句子、利于交际的目的关键词:歧义句原因分析方法句式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歧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交际中影响表达与理解的情况绝非偶然。
例如“他什么人都认识”,既可以理解为他交游广泛,认识的人多,也可以理解为他的知名度高,很多人都认识他。
“人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把“才”理解为副词,也可以把“才”与“人”结合在一起理解为“人才”。
“出租汽车”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等等。
歧义现象的研究对于揭示形态不发达的汉语语法很有意义,它能发现隐藏在语言形式背后的语法要素,汉语有词类这个语法范畴,句子有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等语法方面的规则一歧义产生的原因及类型词、短语、句子都有歧义现象,内因是语言内部存在着大量同音词、多义词、兼类词和同形结构等,外因有交际场合、背景、听话人敏感程度、社会经历、文化程度、联想能力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语音方面1 同音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能产生歧义例①:我想起来了a.“起来”读“qǐlá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b“起来”读“qǐlai”时,表示“我想到了”2 多音词在书面语中由于没有注音,常会产生歧义例②: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a.“还”读“hái”指“仍旧”,表示“他仍然欠款1000元”;b.“还”读“huán”指“归还”,表示“他归还了欠款1000元”3 不同的语音停顿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而造成歧义例③:我们两个人分一个西瓜a.“我们/两个人分一个西瓜。
”表示“我们每两个人分一个西瓜。
”b.“我们两个人/分一个西瓜。
”表示“我们两个人合分一个西瓜。
”(二)词义方面1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例④:我就管他a.“就”表示“只”;b.“就”表示“偏”2 兼类词造成的歧义例⑤:这辆车没有锁a.“锁”为名词,表示“这辆车没有配锁”;b.“锁”为动词,表示“这辆车没有锁上”(三)语法方面1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⑥:昨天没有学习文件a.“学习/文件”构成偏正短语,表示“学习的文件”;b.“学习/文件”构成动宾短语,表示“学习文件活动”2 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1)数量短语作定语易产生歧义例⑦:两个学校的学生来到人民公园a.划分为“两个/学校的学生”表示“学校的两个学生来到人民公园。
浅析现代汉语歧义句
浅析现代汉语歧义句在我们平时的说话、写作中,明白清晰,简言意赅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而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这就是歧义现象。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关系,揭示语法规律很有意义。
“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句的解释说明如:“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一是说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但也可以解释。
如:“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
又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句话中猎人和狗谁死谁活难以分清。
在这种句子里,有多重的解释方式,让人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一种,就会让人产生误解。
如果一个句子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解释,就会产生歧义。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有的字音词音可以清读也可以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这里的“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音使句子有两种意义。
读qǐ lá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时,表示我想到了。
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我是上海人”这句话,没有特殊的意思,只要按语法重音的规律来读,把“上海人”稍稍加重一点儿就可以。
如果把把重音放在“是”上,那么潜在的意思就很明确,即有人说你不是上海人,而你把重音放在“是”上就是纠正对方的说法。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就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2、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表示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
表示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
表示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表示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3、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
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使用语言时往往会遇到歧义现象,即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或理解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在语言学中被广泛研究,因为它对于语言理解和语言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包括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一个词语有多个不同的含义或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常见于多义词。
例如,“球”这个词可以指代体育比赛用的球,也可以指代地球。
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可能会发生转变,导致歧义产生。
另外,词汇歧义还可能由于发音相似而产生。
例如,“花”和“话”在口语中容易混淆,造成交流上的困扰。
二、语义歧义:语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意义上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这种歧义现象通常由于词语之间的关系模糊或语义结构不明确而产生。
例如,“我看见了她的孩子”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解释:我看见了她的孩子,或者我看见了她,她的孩子也在场。
这个句子的意义依赖于上下文的信息和语境的理解。
三、语用歧义:语用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短语在使用时可能具有不同的意图或表达方式。
这种歧义现象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语境有关。
例如,“你可以关上门吗?”这个句子可以是一种礼貌的请求,也可以是一种命令。
这个句子的意义在于发话人的语气、面部表情和上下文的背景。
四、处理歧义的方法:为了避免歧义产生,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些处理歧义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词语或句子的具体意义。
上下文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表达的含义。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语音、语调和语气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还包括非语言因素,如语音和语调,它们可以用来强调或解释表达的意思。
此外,逐渐增加的语境信息和背景知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含义。
结论:语言学中的歧义现象是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它使得语言更加灵活和丰富。
然而,歧义也可能导致交流上的误解和困扰。
了解和解决歧义现象对于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他人意图至关重要。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
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
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加深入。
一、多义句所谓语法歧义指的是句子的多义现象。
一个词不止一个意思叫做多义词,那么一个句子不止一个意思也可以叫做多义句。
多义句有两种:1.句子里有某个(些)词是多义词,因此,句子相应的就成了多义句,例如:他一天不吃饭也不行。
“饭”或指米饭,或指每天定时吃的饭食。
与此相应,这个句子也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说他一天也不能饿着,另一种意思是说他天天都得吃米饭。
这种多义句不牵涉句子的结构,是词汇范围里的事,与语法无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2.语法上的多义句,例如:“反对的是少数人。
”离开了一定的上下文,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因为其中的“反对的”可以指“反对者”(施事),也可以指被“反对者”(受事)。
这个句子不止一种意思,跟“反对”这个具体的词的意义无关,因为我们把“反对”换成别的动词,句子还是可能两种意思。
例如:看的是病人关心的是她母亲扮演的是一个有名的演员援助的是中国相信的是傻瓜事实上,只要动词是双向的,句子都可能有两种意思。
由此可见,这些句子的“多义性”是代表这些句子的抽象的“句式”所固有的,并不是组成这些句子的那些具体的词的词义引起的。
二、产生歧义的原因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把多义句式分化为单义句式,那就说明我们在语法结构上找到了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
目前,能够用来分化多义句式的依据不外乎:组成成分的词类;层次构造;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
以下分别讨论这四种情况。
(一)比较“在黑板上写字”(后简称S1)和“在家里吃饭”(后简称S2)的构造都是“在+MP+D+M”,但是,这两个句子是有区别的。
S1可以变换为:把+M+D+MP。
S2不能这样变换。
在S1里,“在+MP”表示的是人或事物(M)的位置。
在S2里,“在+MP”表示的是事件(D+M)发生的场所。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
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
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一)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
如:(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
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
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为复杂的。
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4)a.咬死猎人的狗b.咬死猎人的狗(5)a.重要的书和手稿b.重要的书和手稿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
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
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
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
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交际中,对语言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白”,其中的“明白”的意思是表达的内容要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不要产生歧义,而影响交际的效果。
歧义就是表意不明,甚至会造成语病。
1、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该句中的“一边”是个多义词,既可表示“其中一边”,也可表示“每一边”。
这两个意义同时并存,从而产生歧义。
2、热爱人民的总理
在这个短语中,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组合的方式。
其组合的方式实际有两种:
A.热爱人民的总理
B.热爱人民的总理
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亦即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的意思是“总理热爱人民”,B句的意思是“人民热爱总理”。
二、语句歧义现象的诸种类型
(一)词语的兼类和多义
1、词语兼类
黎锦熙老先生说:“词无本品,依句辨品。
”“品”即词类。
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词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词语兼类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兼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1、我要热饭。
在这个语言单位里,“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活用为动词。
既可表示“我要什么东西”的意思,也可表示“我要做什么”的意思。
该句中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两种:
A.我要热饭
B.我要热饭
2、词语多义
我们知道,单义词在汉语词汇中是少数,而词语的多义性是其词语的特点。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可以受到某些限定,很少发生歧义现象。
但在有些环境里,歧义现象依然存在。
2.1: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这个句子中两个“新”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可分别改为“陌生”“新鲜”。
2.2:小王在火车上写字。
“在火车上”实际是个多义短语,由于对其具体部位没有进行限制,我们无法知道小王是在火车的车厢上还是在火车的桌几面上写字,亦或在桌几面的纸上写字。
(二)多种结构层次
1、一个语言单位具有多种结构关系,也就产生歧义,而且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1.1:参考资料:这个短语既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表示资料的性质;也可理解为动宾关系,表示一个动作。
1.2:鲁迅研究:这个短语既可理解为主谓关系,表示“鲁迅在做什么”;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表示研究的对象是鲁迅。
2、一个语言单位具有多种层次
2.1:如“热爱人民的总理”
2.2:对售货员的意见:这一短语即可理解为“售货员提出的意见”,也可理解为“人们给售货员提出的意见”。
其层次划分如下:
A、对售货员的意见
B、对售货员的意见
此类歧义现象在语言运用中也较普遍。
(三)不同语序产生的歧义
所谓语序就是语言中各个成分安排的次序。
3.1、女工工作做得好,可以解决一些女工特有的切身问题。
该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些女工”,还是“一些问题”?如果是“一些问题”,那么语序最好这样安排:“女工特有的一些切身问题”,让表领属的词语放在前面。
(四)施事、受动关系造成的歧义
我们知道,在一个语言单位中,主语既可以是施事者,也可以是受动对象。
4.1、某同学热爱劳动。
4.2、老师批评了某同学。
这两句中的“某同学”,在句1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在句2中是受动对象,即动作被支配的对象。
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主语到底是施事者亦或受动对象,是很难或无法判定的。
4.3、我去上课。
“我”既可指施动者——教师(授课者),亦可指受动对象——学生。
4.4、鸡吃过了。
是“鸡吃过了(东西)”,还是“吃过了鸡”?
(五)量词造成的歧义
有一些量词既可以修饰限制人,也可以修饰限制物;既可以用于甲物,也可用于乙物。
5.1、三个出版社的编辑
该短语中量词“个”可以限制“出版社”,表示“出版社”的数量;也可限制“编辑”,相当于“位”。
此句的结构层次也会有别:
A、三个出版社的编辑
B、三个出版社的编辑
(六)语音的轻重
有些词语重读、轻读,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如“东西”,既可表方位,也可指一般事物名称。
6.1、我想起来了。
“起来”重读表示“我想做什么”,而轻读则表示“回忆起来”。
在这个语句中,“起来”的词性也是不同的:一个是一般动词,一个是趋向动词。
该句中的“想起来”的语法关系也有所不同:一个是动宾关系,一个是动补关系。
(七)不同联想造成的歧义
由于环境、受者的情况不同,对一个语言单位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7.1、今天吃饭,大家不准用筷子。
从逻辑上讲,否定形式不能表达一个肯定的判断。
用否定的判断表达一个肯定的意义,违反了逻辑推理中的同一律。
该句中“不准用筷子”,不能确定是采取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
如可理解为:
A、什么器具都不用,用嘴直接在碗里吃。
B、用手或刀、叉等器具吃。
(七)语音停顿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位文人到寺院里去见和尚朋友,天晚了,又下了雨。
这位和尚不想让朋友留宿,于是就写了这样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而这位文人是决意要留下来的,于是提笔断句,变成这样:“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则笑话讲的就是因句读不同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理解。
这八种歧义现象有时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
科长也该检查
对这个短语,我们可作如下3 种理解:
A、“检查”是多义词,可作“检讨”解,亦可作“查看”解。
在表示“查看”的意思时,又有两种意思:
B、“科长”是施动者,表示“科长也该检查(工作)”的意思。
C、“科长”是受动者,表示“也该检查科长(的工作)”。
即这个短语既有词语多义引起的歧义,又有施动者和受动对象难以判定而引起的歧义。
三、如何分析语句是否存在歧义现象?
一个语言单位既是一个语法结构单位,又是一个语义单位,又是一个语音停顿的单位。
在对歧义现象进行分析时,应牢牢把握这一点。
如“对售货员的意见”理解为“给售货员提出的意见”时,可作如下结构层次的分析:
对售货员的意见
其“对售货员”是一个介宾结构,表达的意思是“意见是对售货员的”,其停顿为“对售货员的/ 意见”。
1、分析一个语句是否存在歧义现象,主要应从语法入手,对其语法结构关系进行分析。
因为语法结构关系的分析既是语言分析的基础,又是歧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多种层次结构、多种语法关系、可以限制多种事物的量词、语音的轻重等都可以通过结构层次关系的分析而得到解决。
2、其次,从词类、词义上作分析,看语句中的词语是否是兼类词、多义词。
3、从施动者和受动对象角度,用变换语序的方法作分析,让被分析对象分别去充当主语、宾语。
4、从逻辑角度作分析,看是否符合逻辑规则。
四、怎样消除语句歧义现象?
1、提供可消除歧义的语言环境。
如: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可在其前面加上“我弟弟得了阑尾炎”,或在其后加上“他母亲没病”分别表示这个歧义短语的两种不同的意思。
2、增减或变换词语(包括虚词)。
如:参考资料
可加虚词“的”表示修饰关系。
3、变动语序。
如:许多孩子种的花
可调整为“孩子种的许多花”。
4、改用准确、明晰的词语。
如: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可将“一边”改为“每一边”或“其中一边”。
5、改换量词。
如:两个学校的老师
可改为“两位学校的老师”。
6、用语要符合逻辑规则。
用语符合逻辑规则,即符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