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植物生物学授课教案

植物生物学授课教案

植物生物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增强保护植物、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的定义、植物的细胞结构及功能。

2.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的分类系统、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发育阶段及特点。

4. 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方式。

5. 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实例。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植物生物学教科书。

2. 实验材料:植物标本、显微镜、显微镜片等。

3. 课件:植物生物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知识点。

2. 演示法: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显微镜观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特点。

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殖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植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 植物的分类和主要特征。

3.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4. 植物的生殖方式。

5. 植物的适应性。

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的细节。

2. 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3. 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生理机制。

4. 植物生殖过程中的遗传学原理。

5. 植物适应性的生物学基础。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节共计45分钟。

大学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大学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植物细胞观察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染色剂等。

2. 实验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叶切片。

- 染色切片。

-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细胞结构图。

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1.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无菌培养基、培养皿、剪刀、镊子、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2. 实验步骤:- 对植物种子进行表面消毒。

- 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中。

-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 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过程。

实验三:植物光合作用1. 实验材料:绿色叶片、烧杯、酒精、碘液、滴管、剪刀等。

2. 实验步骤:- 将绿色叶片浸泡在酒精中脱色。

- 将脱色后的叶片进行光照处理。

- 用碘液检测叶片中的淀粉含量。

-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

2. 实验法: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光合作用等实验操作,验证植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3. 记录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绘制实验图。

四、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和原理。

2. 实验步骤和结果。

3. 实验分析和讨论。

4. 实验结论。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2. 观察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结构。

3. 科学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新的实验方案或改进实验方法。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实验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4.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植物生物学教案

植物生物学教案

教案植物生物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基本生物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细胞结构: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

2.植物的组织结构:介绍植物的组织结构,包括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基本组织等。

3.植物的器官: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4.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5.植物的繁殖: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6.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介绍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策略,包括水生植物、旱生植物、盐生植物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3.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讲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植物实验,观察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4.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探究活动,让他们自主探索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5.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成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探究报告,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科学素养。

3.自我评价:通过让学生自我评价,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植物生物学教材。

2.实验材料:显微镜、植物样本、实验试剂等。

初中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

初中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

初中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引言: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而对于植物生长这个领域的研究和观察,无疑对初中生物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生长过程以及环境对其影响等知识。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简单又有趣的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记录其观察结果。

一、实验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初中生物学习者应能够:1.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不同部位功能;2.观察并了解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3.掌握记录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和总结。

二、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 准备小型盆栽或花盆;- 选择适合观察项目的多个植物(例如:向日葵、豌豆);- 确保提供充足阳光和水源。

2. 实验设立- 将种子均匀分布在不同盆栽中;- 提供充足阳光和适量水源;- 确保每个盆栽保持相同的温度和湿度。

3. 观察记录-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重要指标;- 通过绘制统计图表来展示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与总结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a) 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是否有差异?b) 不同环境因素如光照、水源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三、教学方法与建议1. 实践探究法本实验活动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利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习合作体验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和交流,共同道出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与交流。

3. 探究式教学法在引导性问题上,请助教采用启发式提问,鼓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四、教材拓展1. 使用生物教材请学生参考相关的生物教材来了解植物的结构,不同部位的功能以及植物的特性。

2. 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然而请助教注意在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时避免涉及政治内容和偏见观点。

五、实验活动意义与延伸应用通过此次实验活动,初中生能够对着重学习自然界中植物的基本结构、繁殖方式以及对环境因素的适应等知识得以加深理解。

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2001
实验总结
实验题目
根的形态结构与观察
实验学时
3
实验目的
1观察掌握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及其特点。
2观察侧根的发生与形成,了解根瘤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显微镜
实验材料
玉米根尖纵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毛茛根横切片、水稻幼根横切片、 鸢尾根横切片、蚕豆老根横切片、棉花老根横切片、栎根横切片、蚕豆 侧根纵切片、蚕豆侧根横切片、大豆根瘤切片、兰花菌根切片
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备注
(一)分生组织
1顶端分生组织: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和黑藻茎尖纵切片
2侧生分生组织:观察椴数三年茎横切片
(二)保护组织
1表皮:观察蚕豆叶下表皮装片、小麦叶下表皮装片、天竺癸叶下表皮装片。 注意区分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等
2周皮:观察椴树三年生茎横切片。
(三)薄壁组织
1同化组织:观察女贞叶横切片
参考资料
(含参考文 献、期刊、杂 志等)
1王英典、刘宁,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凤仙,植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明延凯,植物学教程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
实验总结
实验题目
植物的各类组织
实验学时
4
实验目的
1观察掌握植物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特征,了解其生理功能和在植物 体上的分布特点。
3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解剖观察小麦、玉米颖果的结构,并进行纵切,用碘液染色,用实体解剖显微 镜观察胚的结构。
4裸子植物的种子
解剖观察子的结构,区分种皮、胚乳、胚的各部分。
(一)种子明发和幼苗形成
每二人领取一培养皿、20粒小麦种子、一张吸水纸,培养小麦种子萌发,记录 萌发情况,一周后带来观察。记录培养时间、根和芽伸出时间、萌发种子数等。

植物生物学教案

植物生物学教案

植物生物学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植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植物的起源、进化、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的特征。

3. 明白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4. 理解植物的生理功能,如光合作用、呼吸和营养吸收。

5. 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影响。

6. 掌握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三、课程内容1. 植物生物学概述- 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2. 植物的形态结构- 根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花的结构和功能3. 植物的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植物生长的调节机制- 植物的生殖和繁殖4. 植物的生理功能- 光合作用和光合机制- 植物的呼吸和代谢- 营养吸收和转运5.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调节6. 植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研究工具和技术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评估方式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五、参考书目2. Taiz, L., & Zeiger, E. (2014). Plant physiology. Sinauer Associates, Inc.以上是本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植物生物学教案

植物生物学教案

植物生物学教案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主要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新陈代谢、植物细胞繁殖、植物的组织概念和分类和组织系统重点和难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组织的分类。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实验3学时。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课堂总结,重点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组织的分类。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R.Hook)观察软木片,发现软木由很多“小室”构成,形似蜂窝,他称其为“cell”,原意为小室,后来,随着研究的进展和细胞结构的进一步观察、发现,赋于“cell”以特定的意义,逐渐形成了“细胞”这一概念。

实际上,他当时所观察到的是死细胞的空腔,细胞内的其他结构,是后来其他学者观察所发现的。

2.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创立:植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德国):于1838年提出,所有植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动物学家施旺(Schwann)(德国):于1839年在动物研究中证实了上述结论。

并首次提出“细胞学说”(Cell theory)这一概念。

他提出:“动物和植物乃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物和植物体内”。

并明确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皆由细胞组成”。

二、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三、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一)植物细胞的形状细胞单独生活时,呈球形,但在多细胞的植物体中,由于细胞互相挤压而呈多边的立体形状,高等植物体内的许多细胞其形状的特殊更体现着形态和功能和统一。

如起输导作用的细胞呈长筒形,支持器官的细胞呈纺锤形,吸水水肥的根毛细胞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增大了它和土壤的接触面,许多薄壁细胞则常成为一种近于等径的多面体。

小学生物教案: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

小学生物教案: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

小学生物教案: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之一,它们给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同时也是我们的环境稳定的基石。

在小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透过全面而深入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以感受、发现和交流这些科学事实。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案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

一、实验简介本次实验是基于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探究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活动的乐趣。

二、实验目的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2.让学生了解育苗土、水分、阳光、温度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能力。

4.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活动的乐趣。

三、实验材料育苗土、日本忍冬种子、盆栽或盛种子的容器、清水、日光灯(或太阳光),温度计。

四、实施步骤1.为了准备种子发芽的环境,把盆栽或者盛种子的容器里充满育苗土。

2.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随机给每个人一两颗日本忍冬种子。

3.学生在育苗土的表面挖一个小坑,把种子放在里面。

再撒上少量的育苗土,把种子覆盖好。

4.制作一个标签,记录植物的品种、时间和苗龄。

5.用温水把育苗土浇湿。

一定不要冲坏种子,最好使用手提水壶或喷水器。

6.放置在适当的温暖、明亮的地方,增强植物的生长。

可以在午后将它移动到阳光下,而在晚上或寒冷的时候,将它移动到室内,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

保持室温在15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

7.用温水保持育苗土的湿度。

8.在完成所有的任务后,在种植标签上记录每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变化。

每隔一两周就去看看它的生长情况,观察它是否变甜、更健康、更矮、更胖,或者它被虫子啃咬等等。

五、实验分析1.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到植物种子的发芽和成长,植株的根系贡献和感知环境的能力。

这些都是植物生长和变化重要的内容。

2.育苗土、水分、阳光、温度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学生可以探究育苗土、水分、阳光、温度等等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式。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教案授课科目:植物学实验授课专业:生物科学授课教师及职称:曹娟云,副教授实验一、植物细胞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二、实验材料白菜、菠菜、洋葱、马铃薯、红辣椒及各种装片。

三、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⑴植物细胞:取洋葱叶肉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

⑵质体的类型:①、叶绿体:取菠菜近上表皮或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

②、有色体:取红辣椒果实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③、白色体:取白菜叶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⑶后含物:刮去马铃薯汁液制成临时装片。

⑷纹孔、胞间连丝:取柿胚乳细胞,观察胞间连丝。

取辣椒果皮观察纹孔。

⑸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洋葱根尖切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四、作业1、绘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注明各部分结构。

2、绘菠菜部分下表皮细胞,示叶绿体。

3、绘白菜叶柄部分表皮细胞,示白色体。

4、绘红辣椒部分果皮细胞,示有色体和纹孔。

5、绘马铃薯的淀粉粒。

6、绘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

实验二、植物组织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各种组织的类型和分布。

二、实验材料各种切片、装片。

三、实验内容1、分生组织:⑴顶端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分生区)。

⑵侧生分类组织---椴树茎横切(形成层)。

2、保护组织:⑴初生保护组织---豇豆叶表皮装片(表皮)。

⑵次生保护组织---椴树茎横切(周皮)。

3、薄壁组织:⑴通气组织---睡莲叶横切(气腔)。

⑵同化组织---夹竹桃叶横切(叶肉、复表皮)。

⑶储藏组织---马铃薯块茎横切(淀粉粒)。

4、机械组织:⑴厚角组织---蓖麻叶柄横切、芹菜叶柄横切(徒手切片)。

⑵厚壁组织---草纸纤维、梨果肉右细胞。

5、输导组织:⑴导管、筛管、伴胞---南瓜茎横切。

⑵管胞---松茎离析材料(临时装片)。

6、分泌结构:⑴外分泌结构---棉花茎横切(腺毛)。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与机制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与机制

大学生物学实验教案: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与机制一、实验背景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及一些藻类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机制,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该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草酸(C2H2O4)测定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方法;2.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三、实验步骤材料准备:•某种植物叶片样品(如水稻或豆类叶片)•草酸溶液(0.5 M)•高温灯或太阳能灯•密封瓶或漏斗步骤:1.将草酸溶液倒入密封瓶或漏斗中,使其底部覆盖约1厘米厚度。

2.将某种植物叶片完全浸泡在草酸溶液中。

3.将密封瓶或漏斗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如使用高温灯或太阳能灯使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4.观察密封瓶或漏斗内气泡的形成和数量变化。

记录下气泡的数量和时间。

5.在观察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因素的稳定性,如温度、光强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

可以通过记录气泡数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观察光合速率的差异。

•分析造成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

可能包括不同环境因素对叶片生理活动和碳酸盐离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讨论其在自然界和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扩展实验内容,进一步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草酸溅入眼睛或口腔。

2.实验时需控制环境因素的稳定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在植物叶片浸泡过程中,尽量避免叶片扎伤。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机制。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这些对于今后深入研究生物学相关领域或从事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

初中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

初中生物教案: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一、引言进入初中生物学习阶段,植物生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对植物生命现象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开展一次植物生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活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命周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验准备1. 实验材料:纸巾、洋葱、水杯、泡沫塑料箱、百页窗、种子等。

2. 实验步骤:(1)将纸巾铺在泡沫塑料箱底部。

(2)将洋葱切成薄片,放在纸巾上。

(3)将洋葱覆盖上百页窗,放在泡沫塑料箱内。

(4)在纸巾上撒上适量的种子,加水。

(5)将泡沫塑料箱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洋葱发芽过程:将洋葱切片放在纸巾上,用百页窗覆盖后放入泡沫塑料箱中并加水。

每天观察洋葱发芽的情况,记录下发芽时间和高度的变化,可以使用表格进行记录,以图形的方式展现植物生长的过程。

2. 观察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在纸巾上撒上适量的种子,加水,并将泡沫塑料箱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发芽时间、芽叶的形态及高度的变化,同样可以使用表格的形式记录。

3. 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学生可以分析洋葱和种子的生长规律,从而进行结果总结。

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对比洋葱和种子的发芽时间和生长速度有何区别?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水分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效果展示与讨论在实验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将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归纳整理,并进行报告展示或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将观察过程中的变化绘制成图表,及时比较和总结观察结果。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观察和理解,并展开对于植物生长的讨论。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结构特点,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实验原理:1.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

2.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 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标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2. 显微镜、显微镜片、载玻片、盖玻片等。

3. 染色剂:碘液、苏丹Ⅲ染液等。

4. 实验试剂:酒精、盐酸、甘露醇等。

四、实验内容:1. 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识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2. 观察植物组织:识别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 观察植物器官:观察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结构特点。

4. 植物染色实验:用碘液、苏丹Ⅲ染液等染色剂对植物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5. 植物生理实验: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植物细胞结构:(1)制作植物切片;(2)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细胞结构;(3)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 观察植物组织:(1)制作植物切片;(2)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组织结构;(3)记录观察到的组织结构。

3. 观察植物器官:(1)观察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结构特点;(2)描述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4. 植物染色实验:(1)制作植物切片;(2)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细胞结构;(3)选择适当的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4)观察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5. 植物生理实验:(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2)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六、实验报告要求:1. 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现象和结论等。

植物生物学Ⅰ实验教案

植物生物学Ⅰ实验教案

科学教育专业《植物生物学Ⅰ实验》教案陈模舜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8年3月植物生物学Ⅰ实验目录实验一显微镜使用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实验二植物体内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三植物根、茎的形态与结构(综合实验)实验四叶的形态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设计性实验)实验五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综合实验)实验六植物组织的水势和渗透势(综合实验)实验七叶绿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的鉴定(综合实验)实验八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设计性实验)实验九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综合性实验)实验十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综合实验)实验一显微镜使用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1、复习熟悉显微镜的结构、成像原理和使用操作规程,并熟练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2、学习写作实验报告,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提高绘图质量。

3、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形态特点及功能。

4、了解植物细胞中贮藏的内含物种类及其特性。

二、实验原理:图1-1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原理和光路图被检物体(AB)正好在物镜(O1)的前焦面(F2)之外(1-2倍焦距之间),中间像A1B1正好在目镜(O2)焦面(F1)之内,并形成正立放大虚像(A2B2)在眼球(O3)的两倍焦距(F2)之外,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正实像。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1、植物材料:洋葱鳞茎、马铃薯块茎、花生、菜豆种子、紫竹梅。

2、实验仪器:XSZ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刀片等。

3、实验试剂:I2-IK水溶液、苏丹Ⅲ染液。

四、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①机械部分:镜筒、镜臂、镜柱、镜座、倾斜关节、载物台、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

②集光系统:聚光器、虹彩光圈和反光镜。

③光学部分:物镜、目镜。

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送:轻、稳、小心,右手握臂,左手托镜座。

②操作规程:对光,调焦,先低后高,先近后远。

③复原:使用完毕,使显微镜复原,送回原处。

3.显微镜的保养维护图1-2 SK200生物显微镜部件名称(二)、洋葱鳞叶表皮细胞1、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从洋葱鳞茎上掰下一片肉质鳞片,折断鳞叶上下两端,从内表面撕下一片表皮,在表皮上剪或切取3-5mm见方的一小块。

生物实验教学教案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生物实验教学教案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生物实验教学教案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们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生命周期,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观察植物的生长条件3. 设计植物生长实验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 准备一盆健康的小盆栽,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植物的外部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并提出相关问题。

二、植物的生长过程:1. 给学生简要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叶的展开以及花和果实的形成等。

2. 请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玉米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观察植物的生长条件: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何种因素有关。

2. 教师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

3. 设计观察实验,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两盆玉米种子,分别放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和没有阳光的地方,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四、设计植物生长实验: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并组织他们进行实验设计。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设备,设计植物生长实验,如种子的发芽条件、土壤种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与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的原因和意义。

2. 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并讨论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等进行评价。

2.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互相评价。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2. 鼓励学生进行植物繁育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是一份生物实验教学教案,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案分为导入环节、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条件、设计植物生长实验、总结与讨论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等六个部分。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镊子
用于夹取植物材料 ,避免用手直接接 触。
培养皿
用于盛放植物材料 和试剂,保持清洁 。
离心管
用于存放和处理样 品,需标明样品名 称和日期。
试剂配制及注意事项
配制方法
1
2
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量试剂,加入适量的溶剂( 如水或乙醇)。
3
用玻璃棒搅拌至充分溶解,定容至所需体积。
试剂配制及注意事项
• 将配制好的试剂存放在试剂瓶中,标明名称、浓度和配制 日期。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 录实验数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
、测量得到的数据等。
数据整理
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 ,方便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 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得出实验 结论。
实验结果展示和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结果展示
将实验结果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展示出 来,要求清晰、直观、易于理解。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 ,了解植物组织的多样性和功能。
实验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 子、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样本(如分 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 组织等)。
实验二:植物组织类型鉴别
实验步骤
1. 取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样本,用镊子撕取一小片。
2. 将撕下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一滴清水或染色剂,盖上盖玻 片。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验表现和报告质量,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建议,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优秀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组织
优秀实验成果评选
定期组织优秀实验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 实验成果。
实验成果展示
将评选出的优秀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图 表等,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优秀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优秀教案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授课专业:生物科学、农学主讲:实验1 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一般构造和性能;2、学会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以及显微镜的维护;3、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和徒手切片。

二、重点与难点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四、实验内容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2、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徒手切片的练习;3、体视镜的一般结构及使用方法。

五、实验材料洋葱(Allium cepa)根尖永久装片;洋葱(Allium cepa)鳞片叶;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或水稻(Oryza sativa)花粉。

六、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纱布、吸水纸、擦镜纸、滴瓶、毛笔;碘液、水。

七、实验方法(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两部分,即光学部分与机械部分。

(1)光学部分①物镜、②目镜、③聚光器、④虹彩光圈、⑤反光镜、⑥镜筒(2)机械部分①镜座、②镜柱、③镜臂、④载物台、⑤物镜转换器、⑥调焦螺旋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正确安置显微镜、(2)对光、(3)低倍物镜的使用、(4)高倍物镜的使用(5)浸油物镜的使用、(6)显微镜的使用练习、(7)用毕复原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光学显微镜的显微测微法(1)显微测微计①镜台测微计、②目镜测微计(2)测量方法用目镜测微计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先要用镜台测微计校正目镜测微计中每一格相当于多少微米,然后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的实际大小。

具体方法如下:①将镜台测微计放在载物台上,调节好显微镜,使其刻度清晰可见。

②再把目镜测微计放在目镜内的视野光阑上。

③调节台尺,使镜台测微计上的零点与目镜测微计上的零点相重叠,再找出这两个测微计的刻度第二次重叠的地方,并计算目镜测微计上的每一刻度相当多少微米。

生物实验教案: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生物实验教案: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生物实验教案: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一、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提供能量。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理解生命科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植物生理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小盆、土壤和种子2.标尺或卷尺3.喷壶4.灯具或阳光(可选)5.温度计三、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植物的发芽和生长过程;2.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实验步骤1.准备土壤和种子选择合适的土壤,并将其填满小盆。

选择一种适合的种子,如豌豆或小麦。

按照种子包装上的指示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上。

2.浇水使用喷壶给种子适量地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确保种子在适宜的湿度下发芽成长。

3.观察和记录在种子撒种后的第一天开始,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变化。

观察植物的根系、茎和叶片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和其他特征。

4.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温度植物需要足够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实验室条件允许,可以将植物放在阳光下进行观察。

或者可以使用灯具提供光照。

此外,注意控制室温,使其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

5.记录长势变化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茎叶的数量和颜色等。

可以使用标尺或卷尺测量植物的高度,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植物的照片作为记录的依据。

6.观察根系在适当的时候,小心地取出植物,观察根系的生长情况。

可以通过小盆的透明材料或使用专门的观察盘来促进观察。

7.总结和讨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和讨论实验结果。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安全注意事项1.不要将肥料等化学物质加入实验中,以免对孩子们的健康造成损害。

初中生物植物种植实践教案

初中生物植物种植实践教案

初中生物植物种植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 掌握种植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讲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 指导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践;
3.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生长情况;
4. 分析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兴趣,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和种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种植技巧。

3. 实践: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每组负责种植一种植物,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生长情况。

4. 观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影响因素。

5. 总结:总结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展示种植成果。

教学评价:
1. 学生根据实践过程记录的生长情况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践结果;
2. 进行小组展示,评价团队合作情况;
3. 师生讨论,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
1. 图片:植物的生长过程展示图片;
2. 材料:种子、土壤、水壶等种植所需材料。

教学时长:1课时
教学材料:
1. 实验记录表: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时间、影响因素等;
2. 实验报告模板:用于撰写实验报告和总结。

教学延伸:
1. 细菌培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细菌培养实验,了解细菌的生长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教学实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习,加深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授课专业:生物科学、农学主讲:王文龙彭友林李丽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基础实验中心二00八年二月十六日实验1 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的一般构造和性能;2、学会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以及显微镜的维护;3、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和徒手切片。

二、重点与难点正确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及体视镜,熟练地掌握对光,低高倍物镜的使用技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四、实验内容1、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2、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徒手切片的练习;3、体视镜的一般结构及使用方法。

五、实验材料洋葱(Allium cepa)根尖永久装片;洋葱(Allium cepa)鳞片叶;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或水稻(Oryza sativa)花粉。

六、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纱布、吸水纸、擦镜纸、滴瓶、毛笔;碘液、水。

七、实验方法(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维护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两部分,即光学部分与机械部分。

(1)光学部分①物镜、②目镜、③聚光器、④虹彩光圈、⑤反光镜、⑥镜筒(2)机械部分①镜座、②镜柱、③镜臂、④载物台、⑤物镜转换器、⑥调焦螺旋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正确安置显微镜、(2)对光、(3)低倍物镜的使用、(4)高倍物镜的使用(5)浸油物镜的使用、(6)显微镜的使用练习、(7)用毕复原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光学显微镜的显微测微法(1)显微测微计①镜台测微计、②目镜测微计(2)测量方法用目镜测微计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先要用镜台测微计校正目镜测微计中每一格相当于多少微米,然后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的实际大小。

具体方法如下:①将镜台测微计放在载物台上,调节好显微镜,使其刻度清晰可见。

②再把目镜测微计放在目镜内的视野光阑上。

③调节台尺,使镜台测微计上的零点与目镜测微计上的零点相重叠,再找出这两个测微计的刻度第二次重叠的地方,并计算目镜测微计上的每一刻度相当多少微米。

如目镜测微计第15格正对镜台测微计上的24小格时:目镜测微计每小格的长度=目镜测微计格数10镜台测微计的格数⨯μm =151024⨯=16μm④移去台尺,换上玻片标本观察,用目镜测微计测量视野中物体的大小(标本所占目镜的小格数×目镜测微计每小格的长度)。

在进行测量时如变换显微镜,或改变目镜与物镜的倍数时,都必须进行换算校正,其次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换算及测量时,至少要测量三次,并求其平均值,得到精确的数值。

5、显微镜的维护(1)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地按规程进行操作。

(2)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老师,以防损坏。

(3)要保持显微镜各部件的清洁,尤其是光学部分,切不可让镜头沾水或化学药剂,用后必须用干净柔软的绸布或镜头纸擦净。

(4)显微镜的存放要做到四防:防潮、防腐、防热、防撞击。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徒手切片的练习1、临时装片的制作(1)准备、(2)取材、(3)盖上盖玻片、(4)染色、(5)观察2、徒手切片的练习(1)材料的选择①材料不宜太硬或太软,一般选择发育正常、健康的幼茎、幼根或植物的叶片,所取材料应放入水中,防止徒手切片时萎蔫。

②若实验材料过于柔嫩,可用胡萝卜、土豆或塑料泡沫块等作支持物,把材料夹在其中切片;叶片可卷成筒状切片。

③材料大小:一般直径不超过5mm,长度以1.5-2.5cm为宜。

(2)徒手切片操作练习(以陆英(Sambucus chinensis)幼茎的横切为例)①切片、②选片、③制作临时装片、④观察(三)体视显微镜的一般结构及使用方法1、体视镜的一般构造2、体视镜的使用方法3、体视镜的使用练习八、作业与思考(一)作业l、简述光学显微镜的组成。

2、低、高倍物镜的使用各应注意哪些事项?(二)思考题1、在显微镜下用手移动标本,为什么前后、左右的方向与显微镜中见到的恰恰相反?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如何避免产生气泡?实验2 植物细胞、组织形态结构及类型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并了解每一结构的特征及功能;2、了解植物细胞内胞质运动的现象;3、掌握细胞内含物的分布及形态特征;4、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并了解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所发生的生理生化事件及变化;5、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每一种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6、学会简易的压片方法;7、学会离析材料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细胞的结构及特征;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压片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主要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辅以个别指导进行教学。

四、实验内容1、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2、植物细胞内胞质运动的观察;3、植物细胞内含物的观察;4、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5、植物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技术的练习;6、植物材料离析的练习;7、植物组织形态结构及类型的观察。

五、实验材料新鲜材料:胡萝卜(Daucus carota var sative)肉质根、萝卜(Raphanus sativ)的肉质根、蚕豆(Vicia faba)根尖,洋葱(Allium cepa)鳞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八棱麻(Sambucus chinensis)幼茎、芹菜(Apium graveolens)茎,白菜(Brassica chinenis)叶、夹竹桃(Nerinm indicum)叶、枸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叶、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叶、蚕豆(Vicia faba)叶、黑松(Pinus massoniana)叶,扁豆(Dolichos lablab)花,红辣椒(Capsicum annuum)、梨(Pruns sp)果实、柑桔(Citrus nobilis)果皮,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种子;永久装片:柿(Diospyros kaki)胚乳在切面、洋葱(Allium cepa)根尖永久装片、洋葱(Allium cepa)根尖永久制片、茶(Camellia sinensis)叶的永久制片、南瓜(Cueurbita moschata)茎的横切面制片、蓖麻(Ricinus communis)茎的横切面制片、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纵切面制片、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幼茎和水稻(Oryza sativa)茎横切面制片;离析材料:菊芋(Helianthus tubersus)茎离析材料、松木(Pinus massoniana)茎离析材料、葡萄(Vitis vinifera)茎离析材料。

六、实验用品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镊子、刀片,玻棒、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纱布、吸水纸;蒸馏水,酒精、醋酸、0.05% 秋水仙素、1N HCl、铬酸—硝酸离析液,番红、苏丹Ⅲ、碘液、詹那斯绿、醋酸洋红,卡诺固定液,甘油。

七、实验方法(一)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先用低倍物镜观察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再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细胞的结构。

(1)细胞壁、(2)细胞质、(3)细胞核★为什么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要想观察细胞膜应对细胞做如何处理?2、细胞器的观察(1)液泡(2)质体的观察①叶绿体、②白色体、③有色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三者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说明这三者之间的转化?(3)线粒体的观察3、胞间连丝的观察4、纹孔的观察(1)单纹孔、(2)具缘纹孔(二)细胞质流动现象的观察★叶绿体的流动是围绕着什么结构进行的?它的流动说明了什么?(三)细胞内含物的观察1、淀粉粒(1)单粒、(2)半复粒、(3)复粒2、脂肪3、蛋白质4、晶体的观察(1)单晶和簇晶、(2)钟乳体、(3)针晶5、花青素的观察★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花青素颜色改变的例子?如何在显微镜下鉴别花青素和有色体?在日常生活中又如何鉴别两者?(四)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1、观察永久制片(1)前期、(2)中期、(3)后期、(4)末期2、简易压片法(1)取材、(2)预处理、(3)固定、(4)解离、(5)水洗、(6)染色、(7)压片、(8)镜检(五)铬酸—一硝酸离析法离析植物材料1、解离2、分离3、分离4、染色(六)植物组织形态结构及类型的观察1、分生组织2、薄壁组织3、机械组织(l)厚角组织①角隅厚角组织、②板状厚角组织、③腔隙厚角组织(2)厚壁组织①纤维、②石细胞4、输导组织(1)管胞与导管(2)筛胞、筛管及伴胞5、保护组织(1)表皮、(2)周皮6、分泌组织(1)分泌道、、(2)分泌腔、(3)乳汁管、(4)腺毛(七)几种常见维管束类型的观察1、有限维管束、2、无限维管束八、作业与思考(一)作业1、绘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图,并引注各部分的名称。

2、绘柿胚乳胞间连丝图,并引注各部分的名称。

3、绘红辣椒单纹孔、黑松具缘纹孔图,并引注各部分的名称。

4、绘马铃薯三种类型的淀粉粒图,并引注各部分的名称。

5、绘三种晶体图,并引注。

6、绘八棱麻皮层中的薄壁细胞图,并引注。

7、绘所观察材料中的厚角细胞、纤维、石细胞图,并引注。

9、绘南瓜茎木质部内的五种导管图,并引注。

10、绘葡萄茎韧皮部内的筛管及伴胞图,并引注。

11、绘一松树树脂道横切面图,并引注。

(二)思考题1、液泡对植物细胞及植物有什么意义?2、多细胞植物体细胞之间是通过什么方式取得联系的?3、单纹孔与具缘纹孔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区别?4、简述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征?5、分生组织有何特点、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其演化趋势怎样?6、纤维细胞与石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区别?7、导管、管胞、筛管、伴胞及筛胞在来源、存在的部位、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什么不同?并列表比较。

8、分泌组织有哪些类型,其结构上有何区别?实验3 被子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类型及生长动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被子植物各器官的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类型;2、了解被子植物各器官的发育过程及生长动态;3、了解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4、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幼苗的出土类型;5、了解皮孔的产生过程;6、了解叶的组成及叶序;7、学会花程式和花图式的使用;8、观察花序的各种类型,了解各类花序的着生方式;9、掌握果实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二、重点与难点器官的的形态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果实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