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易错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附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183e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d.png)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 .2.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
”(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火法炼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2C +ZnCO 3高温__Zn +3X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的化学式是COB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C .ZnCO 3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D .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3.实验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获得成功的是( )A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B.用活性炭净水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4.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燃烧条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探究分子运动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5.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甲中气球可防止橡胶塞弹开C.乙实验中天平指针右偏D.两实验均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物质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比较锌、铜、铝的金属活动性D.探究酸和碱能否反应8.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9.如图是红磷燃烧前后通过质量测定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把红磷换成食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10.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比较氧气的含量B.探究分子不断运动C.探究水的元素组成D.验证质量守回定律11.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铜锌合金中加入稀硫酸C.镁粉中加入稀盐酸D.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12.对O、O2-两种粒子的判断,错误的是A.核电荷数相同B.化学性质相同C.质量几乎相同D.都属于氧元素。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7db5d0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2.png)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一、单选题1.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数值是30%B.丙一定属于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3:5D.丁可能不参与反应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计算,a0=B.X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以推断出X一定为催化剂C.反应物的质量之比是2:3+→+D.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Q Z Y X3.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8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4.有一包铜和碳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和气体二氧化碳,并测得在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是()A.15% B.20% C.32% D.80%5.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28 40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28 76A.a和d是反应物B.c一定是催化剂C.X=24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一定条件下,M、N、P、Q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P Q反应前质量/g 3.4 0.8 64.6 0反应后质量/g 0 X 66.4 1.6A.N物质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P、Q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8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改变7.密闭容器中,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密闭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为纯净物的是()A.分子数比为1:1的CO和2O B.物质的量比为4:3的C和2OC .质量比为1:5的4CH 和2OD .质量比为3:8的C 和2O8.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一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进行了测定(见下表),据表分析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14.9克C .丙物质反应后的总质量是9.6克D .丁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9.80gFe 2O 3和CuO 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与足量的CO 充分反应后,得到金属的质量可能是( ) A .50gB .60gC .70gD .80g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322dce71fe910ef12df8a2.png)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C.湿衣服凉晒后变轻了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2.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3.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A.10 B.8 C.4 D.0二、非选择题5.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6.若要制取10g铜,至少需要用g氧化铜跟过量氢气反应.(保留一位小数)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氢气的利用率为50%,要得到3.2g铜,需要氢气g.(保留一位小数)8.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可得到 g二氧化碳.9.已知A+B→C+D,现将A、B两种物质各15g,混合后加热,生成16g C和9g D测得B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10.11.2g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恰好能跟g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保留一位小数)11.19.5g金属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可还原出 g铜(保留一位小数)1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反应生成了27g水,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g.13.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C的式量为.14.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 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质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C.湿衣服凉晒后变轻了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先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定反应是否为化学变化;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化学变化而言的,物理变化不适合.【解答】解:A、纸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所以,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B正确.C、湿衣服晾干后,衣服上的水进入大气中,质量变小.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D、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了大气,所以质量减少.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D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B.元素的种类相同C.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D.原子的个数相同【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解答】解: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但物质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同.如:2H2+O22H2O.故选:C.【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A.Cr2O3 B.CrSO3C.Cr2(SO4)3D.Cr2S【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此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Cr,4;O,37;S,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2;H,18;O,13;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Cr,S,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2,3和 12故X的化学式为Cr2(SO4)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 6 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A.10 B.8 C.4 D.0【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和与反应后乙、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和的差值,即“待测”的值.【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甲的“待测”值=(4+1+42+10)﹣(20+6+31)=0故选D.【点评】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二、非选择题5.(2016春•山东校级月考)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31:40:71 .【考点】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首先正确写出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124 160 284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故答案为:31:40:71.【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若要制取10g铜,至少需要用12.5 g氧化铜跟过量氢气反应.(保留一位小数)【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然后再列出关系式进行解答.【解答】解:设制取3g的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x,CuO+H2Cu+H2O80 64x 10g,x=12.5g,答案:1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较小,在解题时,关键是找等量关系.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氢气的利用率为50%,要得到3.2g铜,需要氢气0.2 g.(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正确书写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依据制得铜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设需要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H2 +CuO Cu+H2O2 64x 3.2g解得:x=0.1g氢气的利用率为50%,所以实际需要氢气的质量为0.1g×2=0.2g答:实际需要氢气的质量分别为0.2g.【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解题能力,必须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和格式.8.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可得到44 g二氧化碳.【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进行分析选择.【解答】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O2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二氧化碳,12g碳和34g氧气反应后,氧气有2g剩余,仍然生成44g二氧化碳,故填:44.【点评】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该定律用于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问题.9.(2016春•山东校级月考)已知A+B→C+D,现将A、B两种物质各15g,混合后加热,生成16g C 和9g D测得B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2: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根据在路上的可知,反应的A的质量为:16g+9g﹣15g=10g,则A与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0g:15g=2:3,故填:2:3.【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0.11.2g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恰好能跟14.2 g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铁与氯气的关系式,根据关系式计算即可出结果.【解答】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由Fe+2HCl═FeCl2+H2↑,H2+Cl22HCl可得:Fe~Cl256 7111.2g x解得:x=14.2g答案:14.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利用关系式法计算比较简便.11.19.5g金属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用来与氧化铜反应,可还原出19.2 g铜(保留一位小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由锌的质量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锌与铜的关系式,求出质量比,列出比例式,通过计算得出生成铜的质量.【解答】解:设若用这些氢气还原氧化铜可以得到铜的质量为x.由Zn+2HCl═ZnCl2+H2↑①H2+CuO Cu+H2O②可以得到:Zn﹣H2↑﹣Cu65 6419.5g xx=19.2g答案:19.2【点评】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我们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所以务必要保证我们的出发点即化学方程式要书写正确,然后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进行求算.1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如果反应生成了27g水,则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24 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可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差量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设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的质量减少的质量为x,CuO+H2Cu+H2O 固体差量80 64 18 80﹣64=1627g xx=24g答案:2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差量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此类题的捷径.13.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C的式量为6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开放性简答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和,以此为突破口,找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求得C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即可解答;【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在化学反应2A+B═2C+D中,若A的式量为80,B的式量为12,D的式量为44”,则2×80+12=2C+44,解得C=64.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之比,等于它们之间的质量比.14.(2012•惠来县模拟)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1)甲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其燃烧后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为ng. m 和n的关系为:m >n(填“<”或“>”或“=”).(2)乙同学用实验测定的数据有:光亮的铁钉的质量为x g;其生锈后的质量为了y g. x和y的关系为:x <y(填“<”或“>”或“=”).(3)丙同学实验测定的数据有:锌、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ag;其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为bg.a与b的关系为:a = b(填“<”或“>”或“=”).(4)通过对三个实验的分析,你认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分析解答: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答】解:(1)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少量的炭灰是由木炭中的少量杂质形成的,木炭中的炭和氧气反应之后以气体的方式散发掉,所以总的质量要减少.(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铁的质量,故铁锈质量大于铁的质量.(3)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锌和硫酸铜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锌的质量,故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4)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判断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否相等.故答案为:(1)>;(2)<;(3)=;(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点评】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5b515c6edb6f1aff001fb2.png)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某可燃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未配平)则X不可能是()A. COB. CH4C. 甲醇(CH3OH) D. 乙醇(CH3CH2OH)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反应后的质量/g 未测定21 10 9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A. 1:1 B. 1:2 C. 1:3 D. 2:13.已知 2NaClO3+H2SO4+SO2=2X+2NaHSO4由此可知X物质的化学式为()A. ClO2B. NaClC. NaClOD. Cl2O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中,测得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1时刻,乙、丁、丙所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23%和43%B. 若反应前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克,则再增加12克甲,甲与乙则恰好C. 该反应既不可能是化合反应,也不可能是分解反应D. 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5.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A.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B. 氢和氧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水C. 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 每4g氢气跟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g水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D. 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7.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g A与24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A. 56gB. 62gC. 52gD. 60g8.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合理的是()A. 用二氧化锰区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将浑浊的水变为澄清的水C. 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 用熟石灰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9.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 MnO2的催化作用B. 碘的溶解性C. 白磷红磷着火点 D. 水的组成10.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银制品,其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由于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氢发生了下列反应:4Ag+2H2S+O2═2X+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A. AgSB.Ag2O C.Ag2O2 D.Ag2S11.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 B. 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12.在X+2O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A. CH4B. C2H5OHC. CH3OHD. CH3COOH13.向1molFe2O3中通入CO并加热,随着CO的通入,有关量的变化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 曲线甲表示生成铁物质的量 B. 曲线乙表示氧化铁物质的量C. K点时生成铁与剩余氧化铁物质的量相等D. K点时固体中铁元素物质的量是2mol二、多选题14.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3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3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ef1c3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c.png)
专题13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考点01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及应用考点0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考点03微观反应示意图考点04化学反应的类型考点05化学方程式考点01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主火炬燃料创新使用了零碳甲醇。
制备甲醇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X+3H CH OH+H O 纳米纤维催化剂,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23H CO B .C C .COD .2CO 【答案】D【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6个氢原子,反应后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1个X 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则X 的化学式为CO 2;故选:D 。
2.(2024·河北·中考真题)当前,氨气()3NH 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gB .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gC .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D .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故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氮气质量为: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0352反应后的质量/g4x 534A .x=7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 .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答案】C【解析】A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g=(40g+3g+2g+5g-(4g+5g+34g )=7g ,故说法正确;B 、丙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正确;C 、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物质质量在减少为反应物,乙和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D 、由表可以得出,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40g-4g ):(34g-2g )=9:8,故说法正确。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e8c81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6.png)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中考真题练—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已知物质R 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取一定质量的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 二氧化碳和3.6g 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R 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gB .所取R 质量的最小值为1.6gC .R 可能是酒精(25C H OH )D .若R 为CO 和2H 的混合物,则CO 和2H 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C【解析】A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故参加反应的R 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和,为4.4g+3.6g=8.0g ,故A 正确;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相等,则R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则R 质量的最小值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g 100%44⨯⨯=1.2g ;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3.6g 100%18⨯⨯=0.4g ,所取R 质量的最小值为:1.2g+0.4g=1.6g ,故B 正确;C 、综上分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g 0.4g :121=1:4,R 不可能是酒精,故C 错误;D 、若CO 和H 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2⨯:=1:4,故D 正确。
故选C 。
2.(2023·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捕获、储存、利用和转化等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B.甲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D.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3【答案】A【解析】A、由图示可知,甲酸由甲酸分子构成,正确;B、根据甲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2):(16×2)=6:1:16可知,甲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C、生成物中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错误;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是2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甲酸分子和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的与的微粒个数比为2:2=1:1,错误。
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中考化学真题汇编 《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0bf8b09ec3d5bbfd0a7481.png)
《质量守恒定律》17.(2019·潍坊市)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数值为14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答案为:A10.(2019·镇江市)下图是甲转化为丁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改变B.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C. 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D. 物质丁是复合肥【答案】C【解析】【详解】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N2、乙为H2、丙为NH3、丁为CH4ON2[CO (NH2)2],转化①②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2+3H2==2NH3,2NH3+CO2== CH4ON2+H2O,因此:A、转化①中原子种类不变,个数不改变,故A错误;B、转化②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C、CO2、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反应过程中的其他物质都是氧化物,整个过程中共有2种氧化物,故C正确;D、物质丁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D错误。
故选C。
9.(2019·赤峰市)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 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首先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据此解答。
【详解】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A 正确; B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 正确; C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 错误; D 、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 正确。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附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358b6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2.png)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 .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C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 .图示中x 的数值为3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白圈”和“黑圈”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A .B .C .D .3.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B .C .D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符合题意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2222H +O 2H O ↑↑点燃B .22Mg+O MgO 点燃C .22S+O SO 点燃D .2234Fe+3O 2Fe O 点燃5.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物,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 6H 13NO 2),关于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B .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亮氮酸是氧化物D .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3:1:26.将乙酸(CH 3COOH )和葡萄糖(C 6H 12O 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0%B .80%C .10%D .45%7.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30368反应后质量/g16m424A .甲和丙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B .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C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5:1D .甲、丙一定都是单质8.头孢类消炎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注射或口服头孢类药物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饮酒,否则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下列关于头孢氨苄(化学式:C 16H 17N 3O 4S )的说法错误的是()A .头孢氨苄属于有机化合物B .头孢氨苄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头孢氨苄由C ,H ,N ,O ,S 五种元素组成D .头孢氨苄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4:179.下列图象能在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C.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一种稀硫酸中D.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10.葡萄糖、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A.48g B.72g C.144g D.无法计算二、填空题11.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4)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8g B.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8C.锌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12.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克稀盐酸,天平平衡.(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原因是.13.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87031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e8.png)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一、选择题1.现有8gA 和足量B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22gC 和18gD,则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质量比是A.4:11B.1 :2C.1 :4D.11 :9 2.现将2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2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6克C和8克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C的质量比是A.1∶4B.5∶4C.2∶1D.1:23.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KOH和K2CO3两种溶质,向其中加入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HCl,恰好完全反应且溶液呈中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A.7.45g B.14.9g C.5. 6g D.13. 8g4.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 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1:1B.2:1C.4:1D.5:1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a2CO3、HNO3、BaCl2、HCl这四种物质的溶液,不用外加....试剂就可以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B.金属与稀硫酸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C.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增强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烧碱或硫酸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变大6.在化学反应A+B=C+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A.7g B.5g C.8g D.6g7.化学反应A2+2B===2AB中,A2与B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12g A2和12g B 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为A.24gB.21gC.18gD.15g8.30g某有机物M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18g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含有C、H、O三种元素B.M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3.3%C.完全燃烧时,M与消耗O2的质量比为15:16D.3.0gM在2.4gO2氧气中燃烧生成2.4gCO、1.2CO2和1.8gH2O9.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10.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A.W可能是单质B.Y可能是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二、计算题1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
![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bbd8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0.png)
专题08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A.物质甲是生成物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5.(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B.乙一定是催化剂A.14C.甲可能是单质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考点2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6.(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蔗糖溶于水后总质量不变B.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增加C. 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溶液质量不变D.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质量减小7.(2023年江西省中考)兴趣小组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分析交流】(1)方案A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两个方案反应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说明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发现问题】方案A中因有氧气参加反应,故采用密闭装置。
但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没有气体,为什么也要用密闭装置呢?(2)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再次实验,并使用pH传感器测定锥形瓶内溶液pH,其数据如下图。
分析图像可知,反应开始阶段溶液的酸性逐渐______(填“增强”或“减弱”),那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提出猜想】考点3 微观示意图8.(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CO=CO+N(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甲与丙的粒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考点4 化学方程式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O的分子数之比为1∶2C .理论上,2O 、2H O 足量可以将NO 、2NO 全部转化为3HNOD .工业上,30kg NO 生产得到42 kg 3HNO18.(2023年重庆市中考A 卷)《科学》刊登了用CO 2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常考题目及解析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常考题目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62ce34e009581b6ad9eb01.png)
中考化学专题巩固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化学反应前后的六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
3.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一定变”:物质种类一定变、分子种类一定变。
4. 化学反应前后的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分子数目可能变。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①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计入质量守恒的计算等式中,没有参加反应的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
①质量守恒的等式两边都是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要算齐全。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的计算,不适用于体积的计算。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增加——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反应后生成物质量减少——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没有变化——反应前后没有气体参加或者逸出2.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如,已知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到如下推断:酒精+O2 CO2+H2O,由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可知:酒精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H;可能含有的元素:O。
说明:若要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则需要定量才可计算。
3. 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在A+2B=C+D的反应中,5克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可直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反应物质质量总和=反应生成物质质量总和,求得m(B)=3g+10g—5g=8g。
4. 确定某物化学式如,要求某反应2X +5O2=4CO2 + 2H2O中X的化学式,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列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表格中所差的C、H原子即在X中,由于X前面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每个X中有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即X化学式为C2H2。
2023年化学中考高频考点专项复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2023年化学中考高频考点专项复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79739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1.png)
2023年化学中考高频考点专项复习--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单选题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A.读出液体的体积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闻气体的味3.下列装置及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4.下列实验(天平未画出)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C.D.5.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他们的方法是,先将下图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调节至平衡,然后分别取下,甲、乙将试管中的液体与锥形瓶中的物质混合,丙将气球中的镁粉倒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各自的天平上,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个都平衡;B.甲、乙、丙三个都不平衡;C.甲不平衡,乙、丙平衡;D.只有乙仍然平衡6.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B.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C.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D.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7.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图1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发现燃烧产物中有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①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Mg N+6H O=3Mg OH+2NH↑②氮化镁能与水反应,()32232同学们设计图2装置验证氮化镁与水的反应,向A烧杯中加入一种常见液体试剂,B烧杯中加入燃烧产物,滴入适量水,实验过程中A烧杯内有明显现象。
下列关于上述两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1实验中注射器的作用是测量气体体积B.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A烧杯中可加入无色酚酞溶液D.图2实验还可以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9.如图是探究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不过量,实验也能成功B.若2g磷与3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物一定是5gC.玻璃管只有引燃白磷的作用D.实验中气球先变大,最终恢复原大小。10.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带火星木条复燃B.反应一段时间后天平平衡C.石蕊纸花有紫色变为红色D.闻到刺激性气味,研钵内白色固体消失二、填空题1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D实验由丁组同学对镁条燃烧前后分别进行称量,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指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D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12.为了验证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某校乙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并验证:【实验方案】如图探究实验【实验现象】反应后,乙兴趣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中的(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解释与结论】乙兴趣小组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反思与评价】若乙小组使用的试剂不变但要得到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结论,你认为应对实验方案进行怎样的改进?.13.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g.(3)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5)反思:白磷燃烧(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14.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题汇编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题汇编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b9879814791711cd79173c.png)
中考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综合题汇编及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2.一定条件下,某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值等于0.5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C.乙一定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60g﹣33g=27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7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0g=24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g﹣0g=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乙的质量不变,x的值等于1.5,故选项说法错误;B、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3g=8:1,故选项说法正确;C、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 2O 4将航天员呼出的CO 2转化为O 2,而NiFe 2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该过程中NiFe 2O 4是( ) A .生成物 B .反应物C .催化剂D .氧化剂【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考试易错题质量守恒定律专练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考试易错题质量守恒定律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83cb380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9.png)
易错点07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利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6.我们肉眼看得见的宏观变化,实际是因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变化引起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因此质量守恒。
()7.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管内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
()8.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
()9.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10.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1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
() 12.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获得的信息是: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13.1g的S与1g的O2正好完全反应生成2gSO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可推出1gH2与1gO2正好完全反应生成2gH2O。
()1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为27∶32∶102。
() 15.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大于(a+b) g。
()16.向68 g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2 g MnO2,充分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剩余液体的质量为42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26 g。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46e22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0.png)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单选题1.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生成铜锈【主要成分Cu2(OH)2CO3】,下列物质与铜制品生锈无关的是()A.N2B.O2C.H2O D.CO2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0g水B.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C.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丙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4.节能减排中“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利用二氧化碳。
有科学家正致力于利用如图所示的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C.反应中每消耗1个氢分子,同时生成1个甲烷分子D.参加反应的乙和丙物质间质量比固定,且为11:95.若找到合适的催化剂,下列可以实现的是()A.利用太阳光分解水生产H2B.将空气中的He分解生产H2C.常温下Cu从硫酸镁溶液中置换出MgD.使一定质量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变多6.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①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适量的水B.②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钠溶液C.③向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D.④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反应7.图1、图2实验依次验证了液化石油气(LPG)的燃烧产物中有H2O和CO2。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4090a81a58f5f61fb6366652.png)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R的化学式为()A.CaCO3B.Ca(OH)2C.Mg(OH)2D.MgCO32.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3.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4.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2215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D.反应后生成15 g Z8.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72 B.108 C.70 D.279.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1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11.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A.H2O B.He C.O2D.NaCl12.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H2 2个氢气B.4H 4个氢元素C.Ca+2—个钙离子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1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AlO﹣﹣氧化铝B.2N﹣﹣2个氮元素C.H+﹣﹣1个氢离子D.Cl2﹣﹣2个氯原子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15.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附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733a3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d.png)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单选题1.如图为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甲和丁物质属于氧化物B.此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9C.生成的丙物质是有机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2.氯碱工业生产的原理是,电解食盐(NaCl)水,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A.H2B.Cl2C.NaOH D.Na2CO33.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化合物B.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D.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A.反应Ⅰ前后原子数目不变B.反应中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Ⅱ丙中N的化合价-3价D.想要得到更多H2,应减少反应Ⅱ的发生5.将含有CH4和H2的混合气体6g完全燃烧,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20g白色沉淀。
则原混合气体中CH4和H2的质量比为试卷第1页,共5页试卷第2页,共5页A .2:3B .3:10C .8:1D .8:76.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C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D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3所示,图中x 、y 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是8%B .x 的取值范围:0≤x≤40C .y≤30时,生成物只有一种D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在“加热葡萄糖、面粉”实验中,都得到黑色残渣,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B .在“探究微粒运动”实验中,酚酞试液由上而下逐渐变红C .在“CO 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D .在“验证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往Fe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9.铜是一种不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不反应,但可与稀硝酸(有强氧化性)发生如下反应:()33223Cu+8HNO =3Cu NO +2X +4H O ↑。
备战中考化学专项真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含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专项真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d60b1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7f.png)
备战中考化学专项真题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2021贵州安顺)下列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B.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C. 探究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D. 探究木炭的还原性2.(2021南通)取24.8g过氧化银(Ag2O2)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产生3.2gO2,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各点对应固体均为纯净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Y过程中,固体中银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 Y 点对应的固体中银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4C. Z →W 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为2.4gD. Z →W 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22Ag O 4Ag ΔO +↑3.(2021湖南益阳)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 2催化氧化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B. 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C. 示意图中共有2种单质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4.(2021青海西宁)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 16 32 0 0反应后质量/g 8 0 22 XA. X 的值为18B. 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D. 反应中甲和乙变化的质量比为1:45.(2021湖北)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4)乙可能是催化剂(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A.1个B.2个C.3个D.4个6.(2021湖南)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g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7.(2021天津)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36372cfab069dc5122012b.png)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中考真题汇编附答案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0H2Y+Cu(OH)2↓,则()A.X一定是Cu(N03)2 B.X的式量比Y大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2.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4.食盐不仅可以做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电解饱和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产物是()A.H2B.Cl2C.NaOH D.Na2CO35.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17.4 1.68.029.6 3.212.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6.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只含碳、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7.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70%B.50%C.30%D.10%8.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A.反应物是X和Y,成物是Q和ZB.参加反应的Y和Q的质量比是1∶1C.参加反应的X与Q的质量比是1∶3D.反应后生成15 g Z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1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C .D .12.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X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 .乙是反应物C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 .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4.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 A .二氧化碳B .氢气C .氯化氢D .二氧化氮15.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 B .X 一定是2CuCl C .Y 可能是2H OD .Y 可能是24Na SO16.把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6.4 3.2 4.0 2.8(g)反应后质量(g) 5.2X7.2 2.8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17.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易错中考真题汇编及解析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4:3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8.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X 1.68.8 2.8A.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1B.d一定是催化剂C.上表中X=3.2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3.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3.211.2000/g反应后质量007.2 4.4待测/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6.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72 B.108 C.70 D.277.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561820反应后的质量(g)100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为64B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C .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D .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9.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B .X 一定是2CuClC .Y 可能是2H OD .Y 可能是24Na SO10.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 .H 2OB .HeC .O 2D .NaCl11.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于乙的是( ) ①气体的体积 ②原子的数目 ③分子的数目 ④相对分子质量 A .③B .①③C .②④D .④12.“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 2O 4将航天员呼出的CO 2转化为O 2,而NiFe 2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该过程中NiFe 2O 4是( ) A .生成物B .反应物C .催化剂D .氧化剂13.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C .参加反应的X 与生成的Z 的质量比为9:7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14.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 6H 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C .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苯完全燃烧产物有CO 2和H 2O15.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2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16.下图为甲烷与水反应得到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17.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18.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A.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D.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19.科学家发现亚硝酸氮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亚硝酸氮的化学式为N(NO2)3,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错误的是()A.N(NO2)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B.N(NO2)3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C.N(NO2)3属于氧化物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20.4.6g某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此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②可能含O元素;③一定含O元素;④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⑤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⑥此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21.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
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3% B.46% C.50% D.78%22.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14.0 3.2 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和b是反应物B.x=3.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23.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24.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是单质B .丙分子中A 、B 原子个数比为3∶1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 2D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25.过氧化钠(Na 2O 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 .Na 2CO 3和H 2 B .Na 2O 和O 2 C .NaOH 和O 2 D .Na 2CO 3和O 226.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27.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
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 2O (气)H 2+CO ,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A .元素的种类B .分子的种类C .原子的数目D .物质的总质量28.下列是酒精被氧化,最终生成乙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B .转化②中乙和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 .转化①和转化②都是化合反应D .丙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甲物质29.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C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30.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242R+2H O+7O =2FeSO +2H SO :则R 的化学式应为 A .FeSB .Fe 2S 3C .FeOD .FeS 2【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1.B【解析】【详解】A、过氧乙酸(C2H4O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原子而不是O3分子,故选项错误;B、过氧乙酸(C2H4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12214163⨯⨯+⨯+⨯×100%=31.6%,故选项正确;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选项错误;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A【解析】【详解】A、X=8.4+3.2+4.0﹣1.6﹣8.8=5.2,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8.4﹣5.2):(3.2﹣1.6)=2:1,该选项说法正确;B、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X=5.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后a、b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c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3.C【解析】A、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B、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a=2.8g;故错误;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416×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3.2g-0.8g=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218×100%=0.8g,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00%=1.2g;故X中应含有2.4g-1.2g=1.2g碳元素,又因为X的质量为2.8g,故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1.6g=3:4;故C正确;D、由C中计算可知,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g :1.6g=3:4,则推测X 为CO ,故化学方程式为:4CH 4+7O 2 8H 2O+2CO 2+2CO ;故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