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子学对江户时代现代意识启发

合集下载

朱子学的传承及时代精神作文

朱子学的传承及时代精神作文

朱子学的传承及时代精神作文朱子学,这个名字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儿像古代版的“学霸”?对,没错,朱子学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学霸”体系。

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朱子学是怎么在古代传承下来的,又是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的。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朱子学的“核心价值观”。

朱子学,顾名思义,就是朱熹这位大牛的学说。

他特别擅长把儒家经典的教义弄得特别透彻,用了一套特别严谨的理论来解释我们该怎么做人做事。

可以说,朱子学不仅让儒家思想更系统化,还让它的教义变得特别适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说到这里,你们一定会想,朱子学这么厉害,那古代的人都是怎么学习和传播这些理论的?来,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在古代,朱子学的传承可谓是“口口相传,书信往来”。

那时候的书籍可是稀缺资源,大家不可能像我们现在这样随便上网查资料。

于是,朱子学的学者们就通过讲学、辩论、写信来传递知识。

这其中,就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角色——讲学的“老张”。

老张是个有名的学者,每次讲学的时候,总是能吸引一大群人围坐在他身边。

有一次,老张讲到朱子学的“理气论”时,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突然,有个人忍不住问:“老张,这‘理气论’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感觉像是在讲哲学笑话呢?”老张笑了笑,说:“这可不是笑话,这是朱子学的精髓。

‘理’和‘气’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一个拉着另一个,跳起来才会好看。

”大家都哈哈大笑,这样一来,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一下子就变得有趣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子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你要知道,古代社会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快节奏。

传承不易,适应新的社会变化更是难上加难。

但朱子学的智慧在于它的灵活性。

学者们不断调整理论,使它能应对时代的变迁。

比如,到了明清时期,朱子学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那时的人们不仅把朱子学应用到官场、教育,还融入了日常生活。

某个明代的读书人王先生在与朋友聊天时,说道:“我们现在学习朱子学,不只是为了做个好官,更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时候的朱子学,已经从书本上的理论变成了生活中的智慧。

“朱子读书法”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朱子读书法”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朱子读书法”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朱熹是我国南宋着名的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指导学生学习的经历、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读书的方法。

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套读书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循序渐进:朱熹主张“凡读书,须有次序。

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覆细绎玩味。

”他指出,读书应该按照文章的次序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量力而行,“循序而有常”,同时,读书也要脚踏实地,要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他说,“凡人读书,须虚心入里玩味道理,不可只说得皮肤上。

”熟读精思:朱熹指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也就是说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他说,有些人读书“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因此,读书要读足一定的遍数,“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而熟读的目的又是为了精思,“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

”就是说要反复思考、把握文章的脉络和贯通处,达到玩味人心的程度。

虚心涵泳:朱熹主张“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

所谓“虚心”。

他指的是要“以书观书,以物观物,不可先立己见”,即读书时要“自家只平着心去秤停”前贤之书,不要先人为主,以圣贤言语来凑自己的主观想法.牵强附会。

“所滑‘涵泳’者,只是仔细读书之异名”,也就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深入领悟书中的精义旨趣。

他说:“读书之法无他,唯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切己体察:“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也就是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心领神会、身体力行,通过自己日常的实践加深对圣贤之书的理解。

论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

论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

文化长廊论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李佳澍 四川工商学院外语系摘 要:江户时代是日本文化发展史当中的关键阶段,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同时也是中日文化变换发展方向的重要转折点,日本江户时代打破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壁垒,在各领域发展中实现了突破,为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做好了铺垫,本文将针对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内容以及交流路径展开讨论,探索中日文化交流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江户时代;中日文化;交流作者简介:李佳澍(1974-),男,汉族,四川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日文化。

1995-2004留学日本爱知大学、硕士学位。

2003年考入日本《金泽大学》社会环境科学博士研究科,现就职于四川工商学院外语系,担当中日文化研究和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170-02前言:自古以来,中日文化交流中,我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由我国向日本输出思想文化、史学文化、佛教文化以及文学、戏曲,书画艺术作品等,江户时代的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吸收了许多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为日本步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文化基础,调整了日本的社会关系,进而转变了中日文化交流格局。

一、江户时代要想对江户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进行深入性地了解和学习,首先要对日本江户时代的背景有所了解。

1603年,日本的德川家康在江户成立了幕府,代表着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权兴起,一直到1867年12月日本发生了王政复古政变,幕府政权制度被废除,代表着江户时代政权的结束。

日本的江户时代大致与我国明朝末期以及清朝时期所处的时代是相同的,在这一时期内的中日文化交流可以说是十分密切的,直到江户时代的结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才逐渐停止。

在江户时代的文化交流期间,日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吸收加工,并且创造出了具有日本风格的文化,同时也通过我国文化的媒介作用,学习到了不少西方文化,为日本资本主义政权的兴起做好了铺垫[1]。

浅谈江户时代朱子学官学教育

浅谈江户时代朱子学官学教育

浅谈江户时代朱子学官学教育
黄逸
【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3)004
【摘要】在世界史中,江户时代被视为日本封建制度的成熟期。

在"天下太平、文教昌盛"的社会大背景下,教育,尤其是官方教育对促进整个社会文化发展满足各个阶层文化需求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其中,发源于中国两宋的程朱理学不仅为德川幕府的独裁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理论支持,而且在官方主导下逐步取得了社会教育垄断权。

朱子学官学的兴盛固然为幕府培养诸多忠诚能干的文武人才,但在江户时代的思想史上却留下了排斥异己的"学霸"形象。

朱子学的核心价值观"大义名分"在朱子学与其他学派冲突交锋过程中逐渐演变为质疑幕府统治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从而成为明治维新之前"尊王攘夷"运动的思想导火线。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黄逸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13.36
【相关文献】
1.浅析江户时代的平民教育——从寺子屋始末及其世俗教育谈起 [J], 李超
2.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的表象与位相 [J], 吴光辉;肖珊珊
3.浅谈江户时代朱子学官学教育 [J], 黄逸
4.震惊世界的日本教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江户时代培养起来的学术和政治水平,成为明治维新发展教育的基础 [J], 谢世辉;刘永珍
5.关于日本江户时代汉文教育的考察 [J], 徐丽丽[1];刘凤荣[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_李苗苗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_李苗苗

2012年Vol.27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收稿日期:2012-01-16作者简介:李苗苗(1985-),女,河南洛阳人,助教,从事日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一样是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纵观儒学文化,体系非常庞大,包括了道德、修生、养性、治国、治家、哲学、艺术、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至汉朝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第一次被改造和融合,成为了中国最正统的符合封建王朝统治要求的思想。

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影响。

日本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从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看,日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不厚重,但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学者都致力于发掘深层文化。

日本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日本文化可以说就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说“和”的思想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中日语言文字学的角度上看,日本人自称为“和”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分不开的。

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儒家文化的地位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道文化业日益兴盛,虽然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但是也受到了佛、道文化的极大挑战。

这个时候,非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地包容性与生命力,在儒学文化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成熟的同时,日本的本土文化也在进行不断地演化。

(一)儒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源头公元285年即日本应神天皇16年,百济人王仁带着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到达日本。

这是儒学经典著作《论语》第一次到达日本,也是有史可靠的儒学第一次与日本的接触。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

朱子学与日本近世儒学的一元论倾向

On the Relationship of Zhuzi Doctrine and Monism Tendency of Confucianism in Japan in Recent
Centuries
作者: 葛强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出版物刊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0-16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5期
主题词: 朱子学;日本儒学;阳明学;古学;本体论;一元论
摘要:儒学自传入日本后一直从属于神道或佛教思想,没有获得独立的地位。

至江户时代,朱子学才因其思想本身固有的政治功用性而得到德川幕府的扶持,在江户日本迅速兴起并形成了诸多派别。

同一时期日本还出现了阳明学、古学等与朱子学对抗的思潮。

日本的朱子学各派在本体论上大都继承了朱熹"理先气后"的"主理"倾向,而反朱子学则或是坚持"气一元"论或是坚持以"心"为本体的哲学立场。

整体来看,日本近世儒学各派在本体论思想上都体现了继承自宋明理学中源自佛、道的重视整体、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一元论倾向。

这一特征在之后的明治时期同德国观念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哲学的唯心主义传统。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浅谈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对日本的影响安塞县第二小学黄文梅摘要: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日本就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教大的国家之一。

日本通过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衍化发展,将其融入了其本国的民族精神、宗教“神道”、“武士道”、企业文化、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这种影响也会日益深化。

关键词:儒家思想;日本;继承和发展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一样是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纵观儒学文化,体系非常庞大,包括了道德、修生、养性、治国、治家、哲学、艺术、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至汉朝时,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第一次被改造和融合,称为了中国最正统的符合封建王朝统治要求的思想。

在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影响。

日本是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从文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看,日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不厚重,但在日本,尤其是日本学者都致力于发掘深层文化。

日本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日本文化可以说就是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兼容与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承传的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说“和”的思想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中日语言文字学的角度上看,日本人自称为“和”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分不开的。

一、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董仲舒“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儒家文化的地位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道文化业日益兴盛,虽然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并未动摇,但是也受到了佛、道文化的极大挑战。

这个时候,飞、儒家文化表现出极大地包容性与生命力,在儒学文化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成熟的同时,日本的本土文化也在进行不断地演化。

(一)儒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源头。

韩国朱子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韩国朱子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韩国朱子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2013-4-6 13:42:27 来源:内容提要:朱子学不仅是主导韩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而且也是韩国思想史的核心思想,在传统文化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思想体系。

但当代韩国朱子学未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面对时代变化,将近代的历史不幸和错误皆归为朱子学的责任,并将当代社会改革的所有障碍推卸给了朱子学。

有鉴于此,对韩国朱子学进行了集中分析和论证,经过冷静的反思、崭新的解释和重新评价,提示了未来社会的前途及方向。

未来课题为朱子学的体系化、现代化、信息化,通过积极发展,能为克服和对付未来21世纪危机现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韩国朱子学研究活动未来课题体系化现代化信息化作者简介:梁承武,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韩国儒学学会会长。

一、序言面向21世纪,人类充满着希望和挑战。

2000年又正是朱子诞辰870年,也是逝世800周年和朱子学传入韩国710周年的纪念之年,2003年是朱子学引进高丽末期儒学家安珦诞辰760周年。

为纪念朱子诞辰和逝世,自2000年10月7日到9日,在中国江西铅山县召开了“朱子诞辰87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0月8日到10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0月12日到14日,在福建武夷山市举办了“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7月7日韩国周易学会召开“朱子逝去800周年祈念朱子易学学术会议”,在11月11日韩国东洋哲学会主办“朱子逝去80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

然后在中国自2003年到2005年先后召开了7次大中型规模的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这段期间在韩国未能展开朱子学学术活动,到了2006年8月份艮斋学会召开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由安珦传来韩半岛的朱子学,经过高丽朝的白颐正、李齐贤、李樯、郑梦周和朝鲜朝的郑道传等儒家亲明排佛崇儒,成为一种体系化了的道德、理念准则。

到了朝鲜朝统治的500年间,朱子学不仅在学术文化,而且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已成为指导理念和实践纲领。

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朱子学

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朱子学

东方论坛2013年第1期朱子学自江户时代起就一直对日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日本学者对东洋哲学的研究也千丝万缕地和朱子学联系起来,至今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东洋哲学研究,还一直把对朱子学的研究作为很重要内容研究,这都与江户时代对朱子学的重视有关。

下面我就具体分析早稻田大学土田健次郎教授深入研究的江户时期的朱子学。

一、日本江户时期对朱子学的接受朱子学正式流传日本的时期,在一般的日本思想史中被认为始于江户时代。

然而江户时代前,博士家已将朱子学的注释纳入了经书注解中,室町时代的禅僧中也已出现对朱子学的“理”的理解。

问题在于江户时代之前和江户时代接受朱子学的范围不同。

在镰仓时代,朱子学的经书注释本传入日本,其内容为相当一部分的日本学者及僧侣所引用。

室町时代的禅僧门对朱子学的理解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从桃源瑞仙《百衲奥》及柏舟宗赵《周易抄》等的“抄物(以日语假名撰写的经书注解书)”中即可看出。

但《百衲奥》等著作对于朱子学的接受仅限于朱子学之理,而朱子学修养论的实践则不见于其中。

[1](P120)进入江户时代后,使儒学独立于佛教外的呼声逐渐高涨。

一般作为最初只儒者被提起的基石藤原惺窝。

惺窝原本为僧侣,虽被称为朱子学者,但其很难被认定为纯粹的朱子学者,从其思想乃朱子学与其他思想之交汇融合处,可见明末林兆恩的三教一致论的影响。

惺窝的弟子林罗山出仕于德川幕府并使儒学的权威得到提高,但罗山亦是以丰富的学识为将军提供综合性的学术启蒙而称著。

[2](P10)林罗山依当时的惯例削发为僧,而对此持激烈反对态度的则是中江藤树。

藤树虽被认为是日论日本江户时期的朱子学史 少 博(哈尔滨工程大学 思政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 要:朱子学正式流传日本的时期,在一般的日本思想史中被认为始于江户时代;然其实际上远在江户时代之前,就已经传入日本。

而江户时代初期的儒学特色体现在,在处于繁盛状态的佛教已经作为前提存在的情况下,为使儒学成为独立于佛教之外的存在,试图在强调三纲五常的同时确立起新的修养论。

朱子学的传承及时代精神作文

朱子学的传承及时代精神作文

朱子学的传承及时代精神作文哎呀,说起朱子学,那可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呢!它就像是一股清流,源远流长,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朱子学,就是南宋大儒朱熹的学问,那可是儒家学说的一大支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说到朱子学,我就觉得它就像是一个宝藏箱,里面装的都是满满的智慧和知识。

比如说,朱熹的“格物致知”啊,那可不就是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吗?还有他的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嘛!
不过,朱子学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现在的人们啊,更喜欢用“创新”这个词来描述朱子学啦。

因为朱熹虽然强调“格物致知”,
但他并没有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将学问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让朱子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加具有时代感。

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喜欢用“网红”这个词来形容那些特别火的事物。

所以,朱子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网红学问”。

它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比如,王阳明的心学,不就是朱子学的一种现代演绎嘛!
当然啦,朱子学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理论,更在于它对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比如说,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朱熹则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这不就是教
导我们要善待他人、关心社会吗?这样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总的来说,朱子学就像是一条流淌着智慧的河流,它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让我们一起来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儒教日本化”的现代意义基于江户朱子学理论背景的思考

“儒教日本化”的现代意义基于江户朱子学理论背景的思考

第37卷第4期2020年10月东疆学刊Dongjiang JournalVol. 37 No. 4Oct. 2020“儒教日本化”的现代意义:基于江户朱子学理论背景的思考朴银姬[摘要]儒学的现代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以特定社会的综合发展和进化为基础,以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空间为目标。

“儒教日本化”一词是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传入日本之后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接触、文化交融的过程,是在日本本土文化的根基上,对外来文化实施模仿、吸收、改造、融合的必然结果,区别于“日本主义化”。

日本学界因近代以“亚洲主义”为代表的研究积累和二战后的东亚局势刺激,较早展开了对东亚儒学的研究。

“儒教日本化”思想的核心是接受并尊重异文化的差异,推进相互交融的一种社会训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

基于江户朱子学的理论背景探讨“儒教日本化”的现代意义,其目的在于揭示“儒教日本化”的多元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江户朱子学;儒教日本化;东亚儒学;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 B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2-2007(2020)04-046-06[收稿日期] 2019-12-07[基金项目]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儒家思想的跨文化传播:儒家思想对日韩社会治理的实质性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SQN20161044。

[作者简介]朴银姬,女,朝鲜族,博士,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东亚儒学、东亚比较文学。

(烟台 264025)一、“儒教日本化”的理论背景朱子学传入到日本之后,经奈良、平安、镰仓、室町、江户等五个时期的发展得到了深化。

早期朱子学只是日本上层阶级的贵族知识和官方学问,脱离民众的生活需求,在当时的社会并没有融入到日本文化当中。

大化改新以来,通过教育的方式,儒家思想逐渐深入到日本各地以及民众生活当中,并得到广泛传播。

自此以后,儒学对于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从“尊朱”到“辟佛”:江户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考察

从“尊朱”到“辟佛”:江户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考察

从“尊朱”到“辟佛”:江户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考察江户时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各种新的思想思潮开始兴起,其中中国的儒学也成为了当时日本知识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时期,日本各地陆续传入了许多带有明朝文化特色的书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朱熹的《学蔀通辩》了。

这部书的传入对江户时代的日本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日本思想家如何接受并传播《学蔀通辨》,本文将对江户时期日本思想家接受《学蔀通辨》的学术历程进行考察。

一、朱子学在江户时期的传入江户时期的日本,受到了朱熹的影响,开始逐渐形成了以朱子学为代表的思想体系,而朱熹的《学蔀通辨》也成为了日本儒者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学蔀通辨》一书主要讨论了儒家经典中的经义问题,并尤为重视理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学蔀通辨》的传入对日本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开始认真研究这部书,并试图将其中的理学思想融入到日本的儒学中来。

而这也标志着日本学者开始接受理学思想,朱子学逐渐在日本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二、学者对《学蔀通辨》的接受和解读对于《学蔀通辨》的接受和解读,江户时期的日本学者可以说是各有各的见解。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书进行了研究,试图将其中的理学思想与日本的儒学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的学术体系。

日本学者山崎闇斋提出了“尊朱”思想,强调忠孝、道德修养和孝道的重要性,试图将朱子学的精髓引入到日本的儒学中来。

而后来的学者如林则徐、荻生徂徠等人也都对《学蔀通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试图在日本建立起符合自身国情的儒家思想体系。

三、从“尊朱”到“辟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蔀通辨》的影响逐渐减弱,日本学者对于这部书的接受和解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思想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潮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辟佛”思想。

辟佛思想主张辟除佛教的影响,强调理学的独尊,试图推崇理学,并以此为根基,建立新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潮的出现意味着日本学者开始逐渐远离《学蔀通辨》,转而重新审视和研究其他的经典著作,试图在这些经典著作中找到更加适合日本国情的理学思想。

朱子学东渡日本始末及其影响

朱子学东渡日本始末及其影响

作者: 白洁
作者机构: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出版物刊名: 日语知识
页码: 33-34页
主题词: 朱子学;日本;思想影响;江户时代
摘要:朱子学的创始人--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朱子'一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其著作主要有<四书章向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资治通鉴纲目>、<伊洛渊源录>等.后人编有<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书.朱熹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理具有寂然不动、'无造作'的特点,它是一个实而不有,虚而不无的东西.但却是气、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或本原.这个悬空而无形无象的理,必须有一个安顿、附着的去处;这就是气;理借助于气这个中介而展开动静、变化.理与气合,构成万物;包括人.这就是朱熹的'理气二元论'.。

朱子《家礼》思想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影响

朱子《家礼》思想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影响

朱子《家礼》思想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影响□彭卫民摘要:江户时代的知识人在摆脱佛教丧葬礼轨的束缚后,将死生观建立在朱子《家礼》仪式的日常实践上,这是日本社会容受朱子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了使儒家生命仪式进一步本土化,知识人注重从“天理”“道统”“水土”三个层面对《家礼》思想进行“日本化”的改造。

“天理观”确保了名分与人伦之间的融合;“道统观”从日用伦常的角度论证了礼制容受的合法性;“水土观”则强化了《家礼》思想在日本社会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家礼》天理道统水土中图分类号:K313.3doi:10.19326/ki.2095-9257.2019.04.013朱子学在13世纪镰仓幕府时代就被留学中国的僧众带至日本。

由于受到佛学思想的限制,朱子学在日本的容受缓慢,且无法得到独立发展。

为了配合日本社会“忠孝一体观”“家族国家观”的建设,江户时代的知识人开始对朱子《家礼》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借此摆脱禅宗束缚,建构儒教独有的生命礼仪,并进一步对“天理”“道统”“水土”等哲学命题加以“日本化”的容受。

一、名分人伦的“天理观”朱子在《家礼》的序言中,阐释了“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与“冠婚丧祭、仪章度数”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两者悉归于“天理”统协。

江户时代(1603—1868,又称“德川时代”)的知识人延续了朱子的这种天理观,认为作为人伦与礼仪基础的“天理”,具有绝对的存在性。

天理作为一种“日用之常体”,无时无刻不存在。

“盖有天地,然后有人伦,有人伦,然后有礼仪。

则无古今无远近,不容于一日离礼而立矣。

若夫因时而变,随地而处,则自有当然之宜,而能审查而实体焉,则无往而非天地自然之理矣。

”①“礼”的本质就是“理”,礼之“理”包含着“名分”与“人伦”两大核心要素,“名分”是规定尊卑、上下、等级的规则,父子有父子之道,夫妇有夫妇之道,长幼尊卑有长幼尊卑之道;而“人伦”则是人的四端之性(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对天理流行的一种反映,它的本质就是维系家内礼法规则不至于紊乱的伦理主张。

有关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征文2500字

有关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征文2500字

有关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征文2500字现代人从朱子的思想可以学到什么东西?朱子学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想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初步了解朱子学的意义。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朱子致力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有古有今连续不断发展的文化。

应当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传承首先要归功于儒家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意识。

2500年前孔子整理了三代以来的文化,确立了中国最早的经典文本,建立了中国文化的经典意识,建立起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努力传承六经,代代传经释经;唐以后的儒家特别是宋代的道学又形成了一种道统的意识,使得后来儒家以传承发扬中国文化的经典和维护华夏文化的生命为神圣的使命。

其次,汉字虽然历经演变,但很早就成为沟通华夏文明区内各种方言的统一交流工具,这种统一的文字保证了统一的文化。

再次,中国自古以来有一个注重历史的传统,很早以来历史的记述不断,而且受到珍视,历史的记述起着承载民族历史记忆、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最后,很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士大夫在政治实践、地方教化和文化活动中,始终自觉传播、提倡、强调典籍中的价值观念,强化这些价值观念,并使得这些价值渗透在一切文化层次和文化形式之中,从而影响到全体人民大众的文化心理。

中国文化一贯重视传承。

孔子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中华文明历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

三代的文明精华保存在《诗经》和《尚书》等“六经”之中,王官失守之后,儒家学派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从汉代起,儒学以经学为平台,将华夏古文明不断传承下去;同时,儒家总结提炼了华夏古文明的价值概念,加以发展,建立了影响中国人至深的儒家价值理念。

儒家思想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的自觉,在不断传承五经的过程中,发展新的诠释,适应时代和文化的挑战。

可以说一部中华文化史就是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历史。

明末儒学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影响——以朱舜水、陈元赟、张斐为中心

明末儒学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影响——以朱舜水、陈元赟、张斐为中心

明末儒学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影响——以朱舜水、陈元赟、张斐为中心吴 敏摘要:朱舜水、陈元赟、张斐的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朱子学根基,还兼具阳明学特色。

他们在明末流寓日本后,对江户德川幕府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舜水的尊王思想得到德川光圀及水户藩的重视,形成了水户学;陈元赟在儒家与道家之间追求实学思想,开创了芝山学;张斐则进一步推动了阳明心学在日本的发展。

从朱舜水、陈元赟、张斐的思想来看,他们不仅兼具朱王二学的特色,还受到日本本土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显示出儒学在江户时代不断日本化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明末儒学;江户时代;朱子学中图分类号:B222;B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1-0089-03中国儒学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圣德太子的改革和大化改新,之后遣隋使、遣唐使以及鉴真、明末清初的黄檗僧等对两国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宋明以来,中国儒学形成以理学为主导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人们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是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明清交替之际一批明末儒学者流寓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学、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批学者以朱舜水、陈元赟、张斐为代表,他们不仅有朱子学的根底,同时兼有阳明学的特色,他们在流亡后定居日本并在当地开宗立派,形成了朱、王并重还带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学术思想[1]。

当时日本正处于德川统治的江户时代,涌现出朱子学、古学、水户学、阳明学等学派,也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江户时代汉学勃兴与明末众人流寓日本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2]。

本文以江户时代赴日的中国儒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朱舜水、陈元赟、张斐的思想,追寻儒学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轨迹,探究赴日中国学者的特殊性及其对日本儒学的影响。

朱子学在日本江户时期的异化及其原因分析

朱子学在日本江户时期的异化及其原因分析

朱子学在日本江户时期的异化及其原因分析
蔡忠良
【期刊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08)003
【摘要】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之后,与其社会文化相结合,发生了多样化的适应与变异行为。

特别是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适应当时社会需要,演变成为日本社会的思想文化体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开始作为一种软性思想力量被同时代的日本人所接受。

这样朱子学不再仅仅是深层次的思想理念,而是转变为较具有实用性、功用性的思想工具,不仅影响了日本社会,而且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蔡忠良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313.3
【相关文献】
1.朱子学在日本江户时期的异化及其原因分析
2.日本江户时期朱子学之兴盛及其原因
3.贝原益轩对朱子学的继承与批判--朱子学的一种“日本化”模式
4.朱子学在日本江户时期急速兴起的原因及其特色
5.近世日本儒学思想浅析——反朱子学学派和朱子学派关系的探究和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朱子学对江户时代现代意识的启发李守爱内容提要:江户时代朱子学成为日本的官方学问。

经过日本人的消化吸收,朱子学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经济、科学等实学相结合,对日本现代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这主要表现为:在历史思想中,忠君思想、国家本位主义与朱子学的尊王贱霸思想汇合,成为幕末王政复古、倒幕思潮的先锋;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精神成为日本人接受西洋自然科学的母胎;朱子学的尊王攘夷思想与日本神道精神相结合,成为王政复古及维新思想的推动力。

关键词:朱子学江户时代现代意识启发一、日本历史思想中的儒学精神(一)古代国家主义思想中的儒学精神大化改新(645年)之后,日本完成了天皇专制律令国家体制。

在极度模仿大陆文化、制度之余,加强国民自觉。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编纂即为此种心理作用下的产物。

“记”、“纪”的内容,乃参照儒、佛、道、阴阳、神仙、谶纬诸说,叙述日本远自神代的历史,认为日本人乃天照大神之神裔,天皇是“现人神”,树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其蕴含的“神孙意识”,可说是日本人“国粹主义”思想作祟下的产物。

“记”、“纪”乃参考中国史书、典籍编纂而成,其中不乏儒家的道德政治理念。

当然,在模仿中国思想、文化的同时,日本史家也不忘标榜其国家主义。

平安时代,继“记”“纪”之后,日人仿中国史书,官修“五国史”。

“五国史”观中均含有“春秋”的鉴戒思想。

《续日本后纪》序:“宪章稽古,设沮勧而备远面。

贻鉴将来。

存变通而垂不朽者也。

”1《日本后纪》序:“无隐毫厘之疵。

咸载锱铢之善。

炳戒于是森罗。

徽猷所以昭晰。

史之为用。

盖如斯欤。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序:“自古人君王者。

莫不因天度而述宪章。

”2其中均含有鉴往知来、褒贬善恶之意。

平安后期日本停止派遣遣唐使后,日本文化渐由纯粹的模仿中国,转向半独立性的创造,于是有假名文字的流行。

此外,藤原氏权力丧失,武士势力大增,在变动的社会下,佛教的念佛往生的净土之说,乃深得人心。

所以,这一时期的史书均多少含有佛家观念。

平安末期镰仓初期,由于贵族耽作荣华富贵梦的太平世界,一变而为武人争权的局面,于是基于怀古之情及“无常”之怀,遂有根据史实,以和文书写的“历史物语”作品产生。

其中,较富代表性的有《荣华物语》、《大镜》、《今镜》、《水镜》及南北朝所著的《增镜》等。

“历史物语”仍以中国史学精神构成其骨架。

“镜”与“鉴”意思相同,含有殷鉴不远之意,显现儒家史观的鉴戒精神。

(二)中世史书中的“道理”、“正统”史观1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国史大系』、吉川弘文館、1983年。

2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国史大系』、吉川弘文館、1981年。

中世时期,史书的编纂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例如,《荣华物语》中含有“末法”、“无常观”思想,《大镜》含有“净土观”思想,《水镜》中含有“四劫观”思想(成、住、坏、空)等。

3完成于镰仓初期、由慈圆和尚所著史论书《愚管抄》,更是贯穿了佛教史观。

镰仓末期,日本王权不振,天皇徒拥虚位。

其时,宋朝儒学思想传入日本,日人始言“名分”、“正统”论。

和《愚管抄》同被列为日本三大史论书之一的《神皇正统记》,即为北畠亲房受朱子学“义理”思想影响所完成的论著。

后醍醐天皇为中兴计招玄惠讲程朱之学时,亲房亦参与听讲,于是得《资治通鉴》、《通鉴纲目》蕴奥。

受其史观精神影响,著《神皇正统记》。

《神皇正统记》强调“大义名分”,以神、天皇、国家三位一体思想为架构,强调南朝皇室的正统性。

宣扬日本国体为神国,而天皇为神皇。

《神皇正统记》的思想,不但影响及于《本朝通鉴》、《读史余论》、《大日本史》、《日本外史》的编修,其“神皇”史观甚至深刻影响了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之思想。

(三)近世儒学者的“大义名分”思想江户时代以前,佛教思想曾长期主导日本人的思维。

室町时代末期,“神儒习合”思想出现,神道思想与儒学思想并立。

其思想影响及于德川幕府时代,并主导徳川时代的政治思维。

徳川末期,由儒而神,敬神尊皇,忠君爱国思想,蔚为国风。

神道思想与儒学精神相辅相成,主导幕末思想,以致日后倒幕、王政复古运动风起云涌。

江户时代史家因应此思想演变,修史史观亦受“神儒习合”的影响。

例如《本朝通鉴》的皇国史观和《大日本史》的忠君思想与大义名分论即是。

德川幕府初期,朱子学者林罗山奉幕府之命编纂《本朝编年录》。

其子鹅峰承未完之业,继续编纂,改名为《本朝通鉴》。

其精神引用《古事记》、《倭姬世纪》、《元元集》等神皇论著,明示皇统为万世一系、天壤无穷,明示其修史用意。

其体例及史观则贯穿了朱子学的明正闰、褒贬善恶的鉴戒思想。

林罗山曾说:“本朝神道是王道,王道是儒道,固无差等。

”4从“神儒习合”思想中推衍出所谓的“皇国史观”。

林罗山在《神道传授》中,将神器(镜、玉、剑)比喻为《中庸》所谓的三达德(智、仁、勇)。

并谓:“备三种神器,王道治也。

王道神道理一也。

”由此可见,日本的神道思想仍需借儒家思想以圆所说。

在朱子学的精神浸润下,林罗山将之引用以为支持幕府体制的理论,但其中仍存在“正统”思想,只是身为幕府职官,不便言明罢了。

德川光圀在江户创立史局“彰考馆”,着手编纂《大日本史》。

他倡导大义名分、国家一统的尊皇思想,揭橥尊皇贱霸、攘夷精神,将朱子学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编修过程中博搜史料,重视史实。

水户学精神——大义名分、王霸正闰、尊王攘夷、明伦理纲常等均表露于《大日本史》内容中。

《大日本史》重视史实的态度,正切合朱子“孔子但据直书,而善恶自着”的精神。

其“三大特笔”为:(1)不承认神功皇后为一朝,而列之于后妃传中,以正“大义名分”;(2)承认大友皇子的即位,特立天皇《大友纪》,以“防后世乱臣贼子出”;(3)奉南朝为正统,以后小松天皇记附载其中,以“明王霸正闰”。

《大日本史》严明大义,明天皇正统所在,使日人知将军陪臣,天子位居京都。

幕末尊王论者杀身成仁义无反顾,皆深受其精神感召。

从上述日本史观演进来观察,日本史观,除了平安、镰仓之时的释道史观外,其余由一统观演绎出来的正名论、正统论、尊王贱霸、华夷内外等史观,均源自中国。

平安初期,由于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刺激,遂有“记”、“纪”神皇思想产生,将天皇提升于国家之上,3石田一良編『日本における歷史思想の展開——西尾陽太郎著「平安時代後期の歷史思想」』、吉川弘文館、1965年、76頁。

4《罗山文集》附录卷三。

加以神格化。

至北畠亲房的《神皇正统记》纳入朱子学思想后,更加有系统地将正统观念引入日本史观中。

到了江户时期,“神儒习合”之风炽盛,加之国学者又倡复古之说,采取“国粹主义”立场鼓吹尊王思想。

于是,忠君思想、国家本位主义与朱子学的尊王贱霸思想汇合,聚成洪流,成为幕末王政复古、倒幕思潮的先锋。

二、江户时代朱子学的地位及其与洋学的融合(一)朱子学在江户文治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文治政治”意指以教化、法令治世,借文道以治国的政治措施,恰与武断政治成对比。

日本历史上所称的文治主义政治,是指17世纪中期以后,江户幕府以儒家精神为根基,奖励学问、振兴礼乐、整备制度,转化弹压政策以宥和代之的道德政治施策。

5江户时代的“文治政治”前后达60余年。

幕府本着儒家政治理念,致力整备武家仪礼,教化庶民,调和“公”、“武”关系,亲近“大名”,确立了幕府日后得以维持150余年政体的不坠基础。

在学术文化领域,由于幕府奉朱子学为官学,奖励学术,促使学术思想推陈出新蓬勃发展,文化放出异彩,学问之事不再为僧侣及贵族所独有。

都会之地、各领各藩,纷纷设立私塾施行普通教育,町人也相率从事学问研究,遂开放出元禄文化的灿烂花朵,蔚为大观。

正如和辻哲郎所言,17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一段光辉灿烂的元禄文化,主要是由町人所创。

德川家康的文教政策所倡导的儒学,亦以民间为主而发起。

学问尚且如此,至于在文艺、戏剧、音乐、艺术等艺术领域,所有创造性可说完全属于町人。

6由于社会安定,教育普及,经济富裕,使国民精神得以自由驰骋,创造出瑰丽的文化。

但是,在纲吉时期,由于实行过激的仁爱主义政策,视武事为不祥,致使武备不整,武艺废弛。

在财政上,因文治政治的诸项措施开支浩繁,加上天灾地变频仍,恢复费用庞大,遂使幕府财政发生动摇。

吉宗即将军位后,鉴于文治政治的诸项弊端,于是复归质朴俭约武家本色,厉行勤俭尚武之策。

认为文治政治文弱虚饰,遂整顿法制,提倡武士道。

其各项革新措施可谓武断政治的复苏,世称“享保之治”。

吉宗“享保之治”,因“不知文道,而天下终不得静谧”。

由于专讲弓马之道,人心卑陋。

加之幕府财政发生窘困,百姓“一揆”频发;幕藩体制遂发生动摇,益增勤皇论者倒幕之念。

江户时代在思想上的发展如德富苏峰所言:“程朱之学,诚意、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学也。

其半面乃大义名分之学问。

吾人观德川时代儒教兴隆,实已潜伏德川幕府灭亡之祸机,殊不容置疑。

”7由于尊皇思想的发微,促使大义名分、君臣之义兴起,间接影响了勤皇论的伸张。

朱子学以理为形而上之道,阴阳为形而下之器的“理气二元论”,其精神为日本江户时期儒学者体认消化后,分为主理派及主气派。

其中主理派以林罗山为始,新井白石及贝原益轩继之。

他们应用朱子学格物致知的道理,客观观察、探究事物存在的真相,此种客观性合理主义的态度,后来成为日人接受西洋自然科学的母胎。

主气派的学者或研究历史,或研究法制制度,或研究本草学,或研究医药。

从形而下的“物质”着手,最后广及于自然科学探讨,促进了经验主义科学精神的发展。

林罗山以实证法著《多识篇》(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本),有助于江户初期本草学研究的发展。

新井白石《读史余论》、《古史通》也是5北島正元『日本人物史大系——新井白石と間部詮房』、朝倉書店、1963年、335頁。

6和辻哲郎『日本倫理思想史』下卷、岩波書店、1973年、589頁。

7德富蘇峰『近世日本国民史——家康時代概』、卷十三、435頁。

根据朱子学的合理主义精神所著。

重视实证性、合理性,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学的先驱。

贝原益轩更将朱子学“格物穷理”的精神扩及经验科学方面,而《大和本草》一书即为其探究物理的具体体现。

贝原益轩主张“气一元论”,重视气活动的一面,亦即重视日用民生的问题,认为学问必须迫近事物,穷究其理,而后行之于事,方为真学。

他强调格物致知的客观方法,并衍生出对具体事物的注意,赋予朱子哲学以活泼的新生命。

贝原益轩足迹遍及日本全国。

常实地观察、吸收、研究有关医学、药物学及物产的实用知识,《大和本草》即其研究结晶,充分发挥了朱子学“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的格致精神。

此外,他关切日用实际问题,撰有《大和俗训》、《和俗童子训》、《养生训》等,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日常生活道德,启迪庶民注重生活道德的意识。

在吸收儒学道德思想的同时,也注意其合理性及实用性,颇富于科学精神。

《大和本草》以外,宫崎安贞(1723—1779年)所著《农政全书》、中村惕斋所著《训蒙图汇》、稻生若水所著《庶物类纂》,均为基于经验合理主义精神所撰,对日本自然科学的进步颇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