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分析
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分析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承担着重要的环境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决定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起源和含量。
不同岩层中的矿石含有不同的重金属元素,当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等过程,矿石中的重金属就会进入土壤中。
例如,富含铁的岩石中的铁和镉、铅等重金属元素可能会被释放到土壤中,而岩石中的铝和钾等元素则一般不容易溶解和迁移。
其次,土壤类型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颗粒组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能力不同。
例如,粘土质土壤对于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强,而沙质土壤的吸附能力较弱。
此外,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离子交换能力等因素也能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过程。
酸性土壤中,重金属与酸性离子结合较多,易溶解于土壤水分中,增加了其迁移转化的风险;而碱性土壤中,重金属一般以沉淀的形式存在,不容易被植物吸收。
此外,土壤水分条件对重金属迁移转化也有一定影响。
水分可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可溶性,进而影响其活性和可移动性。
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重金属往往以团聚体或粘结体的形式存在,对植物吸收不易;而水分过多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会随水分的流动而迁移。
生物因素也是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能力,可以通过吸收、转运、和降解等途径减少重金属的残留。
例如,一些具有重金属耐受性的植物,如金合欢、桤木等,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并将其转运至茎和叶部,从而减少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研究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探索和理解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规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针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转化过程展开探讨。
1. 迁移途径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1 土壤迁移:重金属通过地下水和土壤孔隙水的流动迁移到地下水中,进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形成水环境的污染。
1.2 大气迁移:重金属通过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通过降雨沉降到地表,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1.3 水体迁移:重金属可以直接溶解在水中,通过水流迁移到其他地方,并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
1.4 生物迁移: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吸收、积累和迁移,从而进入食物链,对生物体造成间接毒害。
2. 影响因素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pH值:土壤和水体的酸碱度对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
低pH值条件下,重金属更容易释放并迁移至地下水中。
2.2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和水体能够有效地限制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
2.3 土壤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吸附和保持能力,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速率。
2.4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导致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的溶解度和迁移速率发生变化。
2.5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活动可以促进重金属的转化和迁移,包括还原、氧化和沉积等过程。
3. 转化过程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历多个转化过程,包括溶解、沉降、吸附、解吸、络合等。
这些转化过程对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3.1 溶解:重金属在水中可以以溶解态存在,溶解度与温度、酸碱度、络合等因素有关。
溶解态的重金属可以直接对生物体造成毒害。
3.2 沉降:重金属通过颗粒物和悬浮物的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从而影响环境的质量。
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应用
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应用本文旨在研究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重金属在环境中存在着暴露风险,重金属污染是全球环境问题的核心,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研究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至关重要。
有关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研究结果可用于实际应用。
首先,研究来探讨重金属迁移转化的模型。
迁移转化的模型的研究是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是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模式的研究,是中长期污染治理中重金属污染迁移转化机制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也是把重金属从环境中高效地清除的基础。
目前,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分为有限体积、固体容器、混合体系、土壤和河流容器等几种不同的模型。
其中,有限体积模型最为常用,可以用于预测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特性。
另外,固体容器模型、混合体系模型和土壤容器模型可以用于计算重金属在环境中的累积。
其次,进一步研究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危害,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可以用于评价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重金属污染的有害作用,更好地说明环境污染的机理,从而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最后,本文探讨了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机理研究显示,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可以被用于预测、监测和评价重金属污染,可以有效把重金属从环境中清除。
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保护公共健康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燃煤电厂重金属铬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燃煤电厂重金属铬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摘要:通过研究多家燃煤电厂重金属铬在燃烧过程中迁移转化规律,掌握重金属铬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为燃煤电厂重金属铬的污染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燃煤电厂;重金属铬;迁移转化煤炭中含有众多的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这些元素进入飞灰、底灰和大气中。
火力发电厂是燃煤量最大、最集中的单位,产生大量灰渣。
有关煤中痕量重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特别是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系统研究较少。
为了建立陕西省燃煤电厂重金属污染排放数据库,近两年来通过对单机装机容量300MW以上的17家电厂采集煤、灰、渣样品,进行了火电厂燃煤过程中铬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掌握其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规律及灰渣环境特性, 为开展燃煤电厂灰渣中重金属污染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途径和理论依据。
1 陕西燃煤电厂概况目前,陕西省拥有单机装机容量300MW以上的电厂18家,其中陕北地区4家、关中地区12家、陕南地区1家。
各电厂总装机容量在330MW~2400MW区间不等,陕北地区总计4800 MW,关中地区总计14220MW,陕南地区总计330 MW。
陕西是煤炭大省,发展火力发电有很大的资源和区位优势,除了咸阳、宝鸡部分电厂在煤炭供给紧张季节从临近的甘肃华亭调煤外,基本省内自给。
2 煤燃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煤粉进入炉膛后,由于炉内的火焰温度常常大于1400℃,煤粉被喷射进炉膛内,悬浮于炉膛中着火并燃烧。
煤粉内的矿物质稀释开始经历分解,熔化,裂解,汽化,凝结等过程。
一大部分痕量元素挥发、气化,存于气相中,一些较大的矿物粒子部分熔化,而另一些耐火的矿物质则可能完全不熔化。
这样,矿物质就形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存于炉渣中,一部分留在烟气中的飞灰中。
汽化挥发的金属元素在高温燃烧区以气态形式停留在烟气中。
随着烟气流经炉膛,烟气温度逐渐下降。
在此过程中,经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等作用,一部分重金属逐渐被飞灰颗粒吸附而留于飞灰中。
模块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课件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涉及到环境科学、地球化 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 交叉研究,以促进学科融合和共同发展。
技术发展展望
发展原位监测技术
原位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准确地 监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动态变化, 为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 化规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未 来需要进一步发展原位监测技术 ,提高其监测精度和稳定性。
换土法
将污染表土挖出,用未污染的土壤进行回填,减 少重金属的浓度。
深耕翻土
通过深耕和翻土,使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混合, 降低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
化学修复
化学钝化
向土壤中添加钝化剂,如硅酸盐、磷酸盐等,使重金属在土壤中形 成沉淀,降低其活性。
化学萃取
利用化学萃取剂将重金属从土壤中提取出来,然后进行分离和回收 。
THANKS 感谢观看
积累
在某些情况下,植物可以在其体内积累大量的重金属,这些 重金属可能对植物本身产生毒害作用,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04 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
土壤性质
土壤类型
01
不同土壤类型对重金属的吸附、溶解和固定能力不同
,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土壤pH值
02 pH值可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和溶解度
植被覆盖
01
植被覆盖可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表面的分布和迁移,进而影响
其迁移转化。
土壤微生物
02
微生物可以通过生物作用影响重金属的溶解、吸附和迁移,进
而影响其迁移转化。
地形地貌
03
地形地貌可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流失和富集,进而影响其
迁移转化。
05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大关注焦点。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和农产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的迁移是指在土壤中由污染点向四周扩散的过程。
重金属常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其迁移主要受土壤水体的输运作用影响。
在重金属的迁移过程中,土壤粒市的结构和组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排列会影响重金属的渗透速率,从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距离;另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和胶体颗粒等也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影响其迁移能力。
此外,土壤的pH值、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重金属的迁移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重金属迁移的机理,可以为有效预测和控制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重金属的转化是指在土壤中重金属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重金属的转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如pH值、氧化还原条件、有机质含量等对重金属转化起到了重要影响。
例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溶解,从而增加其毒性和迁移性;而碱性土壤则会降低重金属的溶解度,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也对重金属的转化有着重要作用。
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还原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沉淀态,从而降低其毒性;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可以将重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因此,研究重金属的转化机理,有助于寻找有效的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实验、观测和模型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机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采集不同深度和距离污染点不同位置的土壤样品,分析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揭示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比表面积等)和化学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等),研究这些因素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数值模型的方法,模拟不同情景下重金属的迁移过程,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研究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研究土壤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它支撑着我们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生产,同时也是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利用和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日益增加,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如何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界的热点问题。
一、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³的金属元素,它们具有高毒性、强残留性、不易分解等特点,往往会在大量积累后危害环境和健康。
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土壤质量下降。
重金属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紧密硬化,影响气体和水分的渗透能力,降低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
2、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重金属通过空气、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生态系统,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健康造成影响。
重金属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缩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景观的形成。
3、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通过食物、食水和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各个系统造成危害,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气喘、支气管炎、挫伤白细胞的功能、肠胃功能不良等。
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化学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吸附态和活性。
通常,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1、可溶性态。
可溶性态的重金属一般与土壤中的水分结合形成溶液,容易遭受淋溶机制带走。
2、交换态。
交换态的重金属可与土壤中的颗粒物结合,形成为土壤中的不易迁移、不易淋溶的形态。
3、残渣态。
残渣态的重金属一般与土壤中的矿物质结合,成为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不参与活跃的物理、化学反应。
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等等,下面分别进行讨论:1、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生物有效性会出现明显差异。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
重金属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元素,然而过量的重金属污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重金属管理政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是环境污染研究的重要课题。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迁移通路以及转化等方面。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状态常见的是自由态、交换态和配合态。
其中自由态是指重金属以溶解形态存在于土壤中,交换态是指重金属与土壤颗粒之间通过离子交换作用结合在一起,而配合态则是重金属与有机物或矿物相结合而形成的配合物。
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对其迁移通路和环境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通路主要有溶解运移、根际渗漏、土壤侵蚀和大气降降尘等方式。
其中,溶解运移是指重金属在土壤水分中的溶解度高,通过滤过和渗漏流向地下水和表层水体,形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重金属污染。
根际渗漏是指植物根系所产生的渗漏液中的重金属,随着根系的扩张,可以被输送到更深的土壤中。
土壤侵蚀和大气降降尘也会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带入到周围环境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重金属的化学特性对其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还原和氧化等过程是影响土壤环境的关键过程,同时也是有机物矿化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关键步骤。
重金属还原和氧化过程将导致土壤中还原物质的生成和转化,从而改变土壤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和重金属迁移特性。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重金属的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影响。
重金属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出现腹泻、呕吐、贫血等症状。
因此,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环境效应,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
总之,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研究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环境效应,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政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化学论文——重金属迁移转化
重金属是指密度在4.0以上的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元素,但是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类似,所以也将砷、硒列入重金属范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2.1.1.1不同工矿企业对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工业过程中广泛使用重金属元素,工矿企业将未经严格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使得它们周围的土壤容易富集高含量的有毒重金属。企业排放的烟尘、废气中也含有重金属,并最终通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等,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固体废弃物也可以通过风的传播而使污染范围扩大。
2.1.2土壤中重金属危害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一旦污染就很难消除,而且会通过生物链条传递下去,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重金属进入植物并且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毒害症状,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及失绿等现象,导致农作物减产;土壤污染还会影响生长在其上面的农作物的品质,如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等,还会在农作物体内造成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污染,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土壤中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且富集,危害人体健康,是主要的致癌元凶之一。
2.1.1.3交通运输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交通运输产生的重金属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汽车尾气、轮胎和机械部件磨损污染物、燃料油、润滑油的泄漏及机动车运载货物导致的扬尘,污染元素则主要为Pb、Cu、Zn等元素。它们一般以道路为中心成条带状分布,强度因距离公路、铁路、城市以及交通量的大小有明显的差异。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重金属元素是指原子量大于200的元素,具有毒性、放射性和腐蚀性,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植物和动物等进入土壤,对生物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热因素。
首先,物理因素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土壤的结构、粒径、含水量、温度和风向等,它们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有显著影响。
例如,土壤结构的孔隙结构和尺寸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渗透,土壤的温度和含水量也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
其次,化学因素也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pH值、离子交换容量、有机质和无机盐等。
pH值是影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酸性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较高,离子交换容量也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有机质能够结合重金属元素,并将它们沉积到土壤中,减少重金属元素的污染。
第三,生物因素也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它重要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水分、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结构、土壤可溶性有机物含量以及地表面积等。
其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
相比于粗颗粒,细颗粒更容易吸附重金属元素,而有机质及其表面电荷的存在增加了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程度,也就是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最大。
另外,土壤水分也是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
当土壤水分过多时,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性增加,从而使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加速。
然而,当土壤水分过少时,重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性降低,从而使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减缓。
此外,温度过高会加速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而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也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
大气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大气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机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气中重金属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与转化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一问题。
首先,重金属在大气中的来源多种多样。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大气排放是主要来源之一,例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在燃煤和冶炼过程中会释放出来。
此外,车辆尾气和城市垃圾焚烧等直接排放也会导致重金属进入大气。
另外,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通过挥发、气溶胶和颗粒物的方式进入大气。
综上所述,重金属在大气中的来源复杂多样,需要针对不同来源采取不同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其次,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气溶胶和颗粒物的方式进行。
重金属物质可以与大气中的其他颗粒物结合形成复合颗粒物,而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降水或沉积作用来迁移到地面。
气溶胶颗粒物的迁移主要受到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风速、温度、湿度等。
此外,气溶胶颗粒物对重金属的迁移也具有选择性,不同颗粒物的特性会导致重金属的迁移途径与速率有所不同。
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转化机制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一方面,重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例如,重金属可以与硫酸根、硝酸根等形成络合物,并在此过程中改变其形态和活性。
另一方面,重金属还可以经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例如与生物质燃烧产生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
这些转化过程会对重金属的迁移和毒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机制。
此外,不同季节、地理位置和大气环境条件也会影响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与转化。
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会对气溶胶颗粒物的运动和迁移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此外,大气中的酸碱度也会影响重金属的溶解度和活性。
因此,在开展大气重金属迁移与转化机制的研究时,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在监测与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了解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与转化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和组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程度。
大气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规律研究
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重金属的迁移可能导致远离污染源的地区也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进一步扩大了重金属污染的范围。另一方面,重金属的转化过程可能会导致其毒性增加或减弱。例如,一些重金属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离子形式具有更高的毒性,而还原过程可能导致重金属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形态。
其次,重金属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大气环境中,重金属可以发生氧化、还原、络合等化学反应。例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与重金属相互作用,使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离子或金属络合物。同时,气溶胶颗粒的表面也提供了重金属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场所。
除了化学反应,大气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还与生物活性有关。大气中的微生物和植物可以与重金属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过程促进重金属的还原或氧化,而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大气中的重金属。
大气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规律研究
近年来,大气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重金属是一类对人体和生态系统有害的污染物,其迁移与转化规律是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气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首先,大气环境中的重金属主要存在于颗粒物和气溶胶中。当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被悬浮在空气中时,可能会受到气流的影响而迁移至远离污染源的地区。这种迁移过程受到风速、蒸发、降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模块一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模块一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砷的迁移转化
含砷废水
土壤表层:大部分以难容性化合物存在 微气在 生条土 物件壤 下嫌 , 二甲基砷
难溶性As2S3 累积在土壤的表层 生物体内
砷结合的有机基团越多,其毒性越小。无机砷毒性最大,甲 基砷、二甲基砷毒性较弱,而砷甜菜碱、砷胆碱几乎无毒性。
模块一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模块一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二)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转化
1.镉 土壤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水溶性镉:Cd2+、CdCl+、CdSO4, CdHCO3+.
非水溶性镉: CdS(水田)、CdCO3(旱地)及胶体吸附 态镉 注意: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很强,土壤中呈吸附交换态的镉所 占比例较大。土壤胶体吸附的镉一般随pH值的下降其溶出率 增加,当pH= 4时,溶出率超过50%,而当pH= 7.5时,交换吸附态的 镉则很难被溶出。
3.铬
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 两种三价铬离子Cr3+和CrO2-,两种六价铬阴 离子Cr2O72-和CrO42-. 大部分以Cr(OH)3形式存在。Cr(OH)3的溶 解性较小,是铬最稳定的存在形式,而水溶性六 价铬的含量一般较低。
模块一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铬的迁移转化
含铬废水 土壤表层:以Cr(OH)3等难容性化合物 存在,小量以可溶性六价铬存在
腐 殖 质
Cr6+还原成Cr3+ 累积在土壤的表层 生物体内
模块一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4.砷
砷是类金属元素,但是我们通常把它当作重金
属(从环境污染效应来看)来研究。
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正三价和正五价存
在于土壤环境中.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水溶性砷、吸附
水生态系统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水生态系统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水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在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关注水生态系统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1. 什么是重金属?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0的金属元素,常见的有铅、镉、汞、铬、铜等。
重金属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由于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等原因,他们会被排放到水体中,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2.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重金属在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流程很复杂,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溶解态和胶体态;二是颗粒态。
溶解态与胶体态的重金属在水生态系统中迁移距离远,生物摄取率低,而颗粒态的重金属则容易被生物吸附或吞噬,从而大量进入生物体内。
3. 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水生态系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生物生存和生长会产生剧烈的影响。
例如,铅、镉等重金属能够引发生物体的不良反应,导致生长受阻、生物调节能力下降等。
4. 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近年来,人们对水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吸附剂的种类和数量,pH值,电导率等性质的不同,会对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吸附和去除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生物反应。
5. 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的意义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不仅能够形成更准确、更全面的重金属污染供应链,同时也有利于改进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
同时,这些研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重金属在水生态系统中的运移规律,推动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6. 总结水生态系统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研究是热门研究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对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的逐步探索,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必须重视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研究,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环境和未来。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研究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一类污染,主要包括铅、汞、镉、铬、镍等这些重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很高的毒性和蓄积性,能够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这些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金属的转化过程是指在环境中,重金属物质的形态和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引起的。
例如,重金属可以发生吸附、解吸、还原、氧化、络合等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改变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毒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其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
因此,研究重金属的转化过程对于评估其生态风险和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生物累积进入食物链,对生物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
特别是对于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等高级生物,重金属的蓄积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生殖能力的下降。
其次,重金属污染物还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此外,重金属还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并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工农业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减少重金属的排放和释放。
其次,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另外,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生态修复,可以减少农田中重金属的积累和传播。
此外,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对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进行及时的治理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生态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钴原矿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钴原矿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机制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机制是钴原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钴原矿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中富含许多重金属元素,如镍、铜、锌等。
了解这些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对于钴原矿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具有指导作用。
钴原矿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矿物中,如辉钴矿、钴铜矿等。
这些矿物中的重金属元素会受到一系列的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从而发生迁移与转化。
首先,水环境的存在使得矿石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溶解和析出的平衡。
在富钴水体中,重金属元素会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形成溶液中的可迁移相。
随着水体的流动和淋滤作用,可迁移相中的重金属元素会随着水流的迁移而迁移。
此外,重金属元素还会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作用发生转化。
例如,钴在还原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氧化钴,进而转化为硫化钴等硫化物。
这些转化过程一般需要特定的离子环境和氧化还原电位条件。
微生物也在钴原矿中起到了重要角色,它们通过各种代谢活动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进而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和迁移行为。
其中,硫酸盐还原菌能够利用重金属离子作为电子受体,并将其还原为相应的硫化物。
此外,钴原矿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还受到矿石微观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影响。
矿石中的微观结构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和解离,从而影响其迁移速率和方向。
孔隙结构则决定了水体的渗透能力和流动速度,进而影响重金属元素的扩散和迁移。
研究表明,钴原矿中孔隙的连通性和大小对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钴原矿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
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迁移行为。
例如,酸性环境下重金属元素通常更容易溶解和迁移,而碱性环境下则相对稳定。
此外,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溶液pH值等参数也会影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
因此,在研究钴原矿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机制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之,钴原矿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与转化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分析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分析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包括了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如铅(Pb)、汞(Hg)、镉(Cd)、铬(Cr)、锌(Zn)等元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过量的重金属对环境和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旨在分析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一、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分为人为和自然因素两类。
人为的污染源主要包括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等非生物物质,以及燃煤、燃油、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
自然因素污染源则包括了土壤、岩石、地下水等。
此外,农业和养殖业也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重金属进入环境后,会在其中进行迁移和转化。
重金属的迁移主要包括了扩散、迁移和抱持三种形式。
其中,扩散是重金属的胶体或离子在水中自由移动,并参与了水体的某些化学反应;迁移是指重金属的离子离开了原来的固体,转移至液相或气相;抱持则是重金属被固定在土壤或岩石中。
重金属的转化包括了氧化还原、配合作用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可将重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羟化物等转化为更可溶性的离子态,加剧其污染程度。
三、重金属对环境和生命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对环境和生命健康的危害主要由于它的毒性和非生物降解性。
化学元素的毒性是指其对生物的毒杀能力和对生物代谢过程的干扰能力。
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杀作用不仅会直接导致生命的死亡,而且在进入食物链之后,可能会积累到更高级别的生物体中,导致放大效应。
非生物降解性则是指化学元素在环境中不会通过生物代谢生成新的物质,也不会被分解,长期积累在环境中,导致环境持久化污染。
结论重金属的污染是一个相对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应对重金属污染问题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了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测、减少重金属源污染、开展重金属降解技术研究等,来最大程度地减小环境和生命健康的风险。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扩大与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尤以重金属污染问题引人关注。
重金属污染物一旦进入环境,往往难以清除,对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因此,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对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与来源多样,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迁移与转化行为。
一般来说,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可分为金属与固体物相之间的转移和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两种形式。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包括大气沉降、水体输送、土壤迁移、植物吸收等方式。
而在不同的迁移路径中,不同的环境因素也会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产生重要影响。
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移机制多种多样。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均发生在土壤中的孔隙中,但不同重金属污染物的在孔隙中的迁移速率各不相同,导致重金属污染物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质的污染程度不同。
同时,土壤pH值、粘土矿物、有机质等因素也会对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移受到水动力学、水化学、环境因素等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重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迁移速率与离子的电荷、离子半径、水体中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
水动力学因素则与水体流速、底质粗糙度、沉积物物性等因素息息相关。
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物会进入植物体内,成为植物的一部分。
对于不同的植物,在吸收重金属污染物方面也存在差异。
了解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和利用方式,对于选择合适的植物采取植物修复技术有着重要作用。
在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移过程中,不同的防治措施对于不同环境下的重金属污染物的防治效果也存在差异。
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在内的多种技术体系都可以用于重金属污染物的治理。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制十分复杂,需要了解不同的污染物种类、不同污染环境下的迁移与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及不同防治手段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
茶园重金属镍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m)
Abta t Nce N )nt nyiteai l n epra pat m s 0e0 mi o u iv l ns b t bob xes e l s c : i l( i 0 ol s h r dt at l 1 s ut n f c tt ee met, u srs cs vl a o r k I a h ma i n r n ri e a e i y s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一直是 环境污 染 的一 个重要 方面 。镍
的测定采用 《 土壤理化分析》 方法测定 J 。
2 2 土壤全镍测定 . 称取 O5 g 右样 品于 5 I 聚 四氟 乙烯坩埚 中用水 湿 .O 左 0n l 润 ,加 1r 盐酸 ,电热板上低温加热 至剩约 3 l 右 ,取 0r I l m左
ma e c ri o e i. y b ac n g n c Th 0 e 锄 i e h o ny o n i e a d n s i te p y is a d c e sr au e,t e n ti v l me t , ru x n st e C u t fA x t a g r e o l h h sc n h mit n t r y h u r ie ee n s t
Ke r s e ad n;n c e ;efci e c n i 0 ik l rn f r ai y wO d :T a g r e ik l f t o dt n nc e ;ta se t e v i r o
O 引 言
土壤 p H、有机质 含量 ( M) O 、阳离 子 交换 量 ( E c C)
( i 既是动物及部分植物 的必须微量营养元素之一 ,但摄 N) 取过量也可致癌… 。土壤 中镍 的丰 缺会影 响植 物 的生物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排放标 准的 A标 准执行 , 预测 如表 2 示。 所
表 2 泽 当镇 污 水 处 理 厂 出水 水 质 预 测 表 mg L /
l 指标 l C D r N 一 I 1 1 l T N I S l T P l O c I N 3 3 05 - s -
2 技 术要 求
泽当镇位于青藏高原 , 年平均气 压 、 含氧量 、 大气 密度分别 相 当于海平面 的 5 % ,0 0 6 %和 6 %。由于空气 中氧 含量较 低 , 6 同样
2 1 污水原 水 水质 .
参 照国 内同类城 市污水水 质及藏 民生活 习惯 , 结合 泽当镇现 的曝气量 , 其污水 中供 氧量仅 为平 原地 区 的一半 左右 , 氧量 不 供 状排污 口水质监 测资料 , 预测 泽 当镇 污水 处理 厂 的进水 水质 , 如 足 也会影响好氧生物 的新 陈代谢 , 大曝气量又会增加能耗 。 加 表 1 所示 。 2 5 操作 维护 管理 .
l 浓度
l
20 5
I
2 0
I 10 l 3 I 10 l 3 l 2 0 6
C A
O27 .4
0. 0 12
009 .8
收 稿 日期 :0 00 .5 2 1 —41
作者简介 : 刘
磊( 9 2 ) 男 , 1 7 一 , 工程师 , 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 , 阜 安徽 阜 阳
2 6 0 300
第3 6卷 第 2 1期 20 10 年 7 月
元素
Cu Z n P b c d
1 生活 污水 中重金属 含量 测定 与结 果讨论
1 1 样 品的采 集与 制备 .
用 聚乙烯瓶采 集污水 厂 的进 水 、 曝气沉 砂池 出水 、 出水。每 升水样 中加入 1 0mL的浓硝酸 , 使其 p H值小于 2 并于 4℃下保 , 存( 防止重金属的水解 沉淀、 防止重金属在 器壁表面上 吸附 、 制 抑
C A
2 88 2 .
90 .
13 .
3 样 品测定 。按表 1所列 参数选 择分 析线 和调节火 焰 。仪 能力 , ) 同时絮凝状基质 ( 含死 菌体) 也可吸附重金属 离子。活性污
器用 0 2 . %硝酸调零 , 吸入 空白样 和配制 的标准系列 , 测量其 吸光 泥对 重金属 的去除机制 大致 可分为 :
1 工 程概 况
泽当镇位 于西藏 山南 地区 中南 部乃东县 中部 、 雅鲁藏 布江 中
游南岸 , 是西藏 山南地区行 政公署 所在地 , 面积 约 10k 2 4 m 。泽 当 镇现有人 口约 52万人 ,泽 当镇城市 总规》 测到 2 2 . 《 预 0 0年规 划期 末, 城市常住人 口控制在 1 2万人 以内, 城市居住人 口约 1 0万人 。
I 浓度 I ≤5 l ≤58 I ≤1 I ≤1 f ≤ l I ≤05 I O () O 5 0 .
23 低 温 污 水处理 .
随着泽 当镇 经济 的发展 和 当地 居民对生 活质量要求 的提高 , 山南地 区明确将泽 当镇 污水 处 理厂 列为 建设 项 目, 根据 《 当镇 泽 城市 总规》 G 0 1 —0 6室外 给 水设 计规 范 , 结合 当地 工 及 B 5 0 320 并
重 金 属 迁 移 转 化 规 律 研 究
刘 磊
摘 要: 通过对阜 阳污水处理厂 的进水 、 曝气沉砂 池、 出水分析检 测, 究 C S 研 A S工 艺对城 市污水 中重金 属的去 除效果 ,
得 出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 , 为进一步提高 C S A S工 艺的污水处理效果提供 了科 学依据 。
测定进 出水 以及处理工段出水中 C ,n P ,A的含量 , uZ ,b C 找出重金 水 中 重 金 属 含 量 Z >P >C >C 。 n b d u
2 结果讨 论 2 1 生 活污水 各 阶段 的 去除 率 .
生活污水各 阶段 的去 除率 见表 3 。
表 3 生活 污 水 各 阶 段 的 去 除 率
生 物 的活 动 ) 。
%
8 . 78 6 . 91 6 . 17 6 . 40
沉砂池
3 . 12 4 . 32 3 . 77 5 . 87
生化池
8 . 25 5 2 4. 3 5 8. l 7 2.
总去除宰
12 样 品 的测 定 方法与 步骤 .
从表 3可以得 出污水 处理厂 对 于污水 中重金属 的去除 率顺 1仪器 、 ) 试剂及药品。zoo 5o 原子 吸收 分光 光度计 ; 优级纯硝 酸、 高氯酸、 盐酸 ; 分析纯过氧 化氢 ; 助燃气 : 空气 , 由空气压缩机供 序为 : u n b d C >Z >P >C 。 给; 燃气 : 乙炔; 铜标准溶液 : 0 0r / ; 1 0 g L 锌标准溶液 : 0 / 2 2 迁 移 转 化 机 理 的 探 讨 a 1 0mg L; 0 . 铅标准溶液 : 0 / 镉标准溶 液 : 0 / 。混合标 准溶 10 0mg L; 10 0mg L 重金属在水环境 中的迁移 , 按照 物质运 动形式 , 可分 为机械 液 : 02 用 . %硝 酸稀释金属标准贮备液配制而成 , 配成 的混合标 迁移 、 使 物理 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类型 。机械迁 移是指重金属 准溶液每毫升含铜、 、 镉分别为 5. g 1 , 00P ,0 。 离子以溶解态或颗粒态的形式被水流机 械搬运 , 移过程服从水 锌 铅、 00P , 0 1 . g 1 0 迁 2 样品 的预处理 。取 1 0mL水 样放 入 2 0mL的烧杯 中, ) 0 0 加 力学原理。物理化学迁移指重金属 以简单 粒子 、 离子或可溶性 配 入硝酸 5mL, 电热 板上 加热 消解 ( 要 沸腾 ) 蒸 至 1 在 不 , 0mL左 分子在水环境 中通过一 系列物 理化学 作用所 实现 的迁移转 化过 右, 加入 5Ⅱ 硝 酸和 2mL高氯 酸, 续消解 , 至 1mL左 右。 程 , 继 直 迁移转化的结果决 定 了重 金属 在环境 中 的存 在形式 、 富集 状 如果消解 不完 全 , 加入 5mL硝 酸和 2mL高氯 酸 , 次蒸 至 况和潜 在危 害程度 。生物迁移指重 金属通过生 物体的新陈代谢 、 再 再 1mL左右 , 下 冷却 , 取 加水 溶解 残 渣 , 水定 容 至 1 0mL 用 0 。取 生 长、 死亡等过程所 实现的迁移 , 一种复杂 的迁移 , 是 服从 生物学 02 . %硝酸 1 0mL, 0 按上述相 同的程序操作 , 作空 白样 。 规律 。
是沉淀 , 属机械作用 去除 ; 第二 阶段 是生化 曝气 池污泥上 的菌胶 团吸附 , 这样重金属 离子 大部分 就从 污水 中迁 移转化 到污 泥中 。 活性 污泥是 絮状 的微生 物集合 体 , 有着很 大 的面积 , 絮凝 体表面 带负电荷 , 可通过异种 电荷互相吸 引而对 重金属产生很 强的吸附
第3 6卷 第 2 l期
・
12 ・ 7
20 1 0年 7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l【3 No. 1 o.6 2
J 1 2 1 u. 0 0
文章 编 号 :0 96 2 (00l10 7 2 10 —8 5 2 1 2 —120
mg L /
泥的液态部分 中。
进水
035 .7 071 .6 032 .4
曝气沉砂池出水
0. 5 2 8 0. 3 42 0. 1 23
二 沉池出水
0. 4 1 05 025 . 3 0 11 .3
3 结语
经过 C S工艺处理之后 , AS 城市污水 中的重金属 , 绝大部分 通 过生物 的吸附降解 而去 除。活性 污泥对 重金属 的去 除和运输 主 要依靠物理 、 化学 和生 物机制 , 中 , 其 微生物 的生 物吸附作用对重
表 1 各 元 素 的 测 试 条 件
元素
C u Z n P b
传统 的活性 污泥工艺去除金属 离子 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 阶段
狭缝/ m n
13 . 13 . 13 .
波长/ m n
347 2 . 238 1 . 233 8 .
灯 电流 / A m
90 . 65 . 90 .
关键词 : 重金 属 , 气 沉砂 池 , 移 转 化 曝 迁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X 0 文献标识码 : A
结合实验 室设备条 件 , 采用 常压 消解一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属在污水处理过程 中迁移转化的规律 。
阜阳污水处理厂进水 中 的重 金属 含量 Z >C >P >C , n u b d 出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rURE
Vo . 6 No. 13 21
J 1 2 1 u. 0 0
・1 3 ・ 7
文 章编 号 :0 96 2 (0 0 2 ,1 30 10 —8 5 2 1 ) 10 7 —2
西 藏 山南 地 区泽 当镇 污水 处 理厂 工 艺 比选
张 利 强 杨 刚 贾瑞 贞
摘 要: 介绍 了泽 当镇污水处 理厂 的工程概 况 , 通过 对 A2O系列、 B 系列和
处 理 厂 的脱 氮 除磷 工 艺 , 实现 污 水 处 理 厂 工 艺 方 案 的整 体 优 化 。 以 关 键 词 : 水处 理 厂 , 艺 比选 , 2 O 工 艺 ,AS 污 工 A/ C S工 艺 中 图分 类 号 : 0 X73 文献标识码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