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定义
文献定义的三要素
文献定义的三要素
文献是指通过书籍、期刊、报纸、论文等载体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一定知识、思想、观点或情感的信息。
文献的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载体、内容和形式。
首先,文献的载体是指信息传递的物质媒介,包括纸质书籍、期刊、报纸、手稿等传统载体,以及数字化媒介如电子书、网络资源等现代载体。
文献的载体不仅是信息的承载者,也是信息传递的基础。
其次,文献的内容是指信息所表达的思想、知识、观点或情感等。
文献的内容具有相对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既受到作者的影响,又受到时代、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文献的形式是指信息在载体上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音频等。
文献的形式不仅影响信息的传递效果,也是文献的美学和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文献的定义包括三个要素:载体、内容和形式。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文献的完整概念,同时也为文献的分类、鉴定、评估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是什么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
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文献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深度可将文献区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
1、①“文献”概念: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2、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
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
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3、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1、先秦(起源)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1文献定义
1文献定义:文献是以文字、图像、公式、声频、视频、代码等手段将信息、知识记录或描绘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能起到存储和传播信息情报和知识作用的一切载体。
文献包括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文件、政府出版物、样本、微缩资料、视听资料、机读型资料等。
2图书:最早的定义是图书是记录和传播人类知识的工具。
图书文献是人类记录和传播知识或情报的信息载体。
3期刊:期刊,也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它的内容通常是围绕某些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是由许多短篇编辑而成的。
每期有连续的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
期刊比图书出版周期短,内容新能及时反映最心动科技知识,研究成果和文学艺术的最新作品。
4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也称重点期刊,这种期刊上的科技情报密度较大,所含的情报数量较多,质量较高;所刊登的论文寿命较长,借阅率和被引用率较,代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5科技期刊:除具有期刊的条件外,主要是报道内容上有学术性,通讯性,消息性,资料性和科普性等五种。
6科技报告:是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或关于某项研究的阶段性进展总结报告。
1)AD报告:是美国军事系统的报告,专门收集美国陆海空三军的科研单位,公司企业,大专院校,外国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军事部门翻译的各国的部分文献。
2)PB报告:是政府部门的报告,它的资料来源,除了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掠夺之外,主要是从美国政府研究机构;军事科研与情报部门;公司企业及承包单位;高等院校,实验室,研究所,国外研究机构等获得,其内容在六十年前包括基础研究,生产技术,工艺材料,尖端科学技术的探讨等方面。
在60年代以后PB报告的内容已主要是侧重民用工程技术方面,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而航空,电子,原子能,军械等文献则收入很少。
3)NASA报告:是国家宇航天局的报告。
它的来源是他的研究中心与实验室,承包公司,企业和大学资助单位等,他收集的内容有科研成果,技术总结报告,专业技术文件,实验报告,数据资料,会议文献,实验成果资料,进展报告,年度报告,技术译文,专题文献目录等4)Doe报告:最早是AEC报告是原子能委员会的报告。
文献的名词解释
文献的名词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使用文献这个词。
然而,你是否真正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它的作用呢?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文献这一概念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其在学术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文献的定义文献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记录人类知识的方式,包括书籍、报纸、期刊、论文、报告、档案、法规、法律文件等。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记录了人们的思想、理论、实践和经验,通过文献,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脉络,深入了解人类的智慧。
二、文献的分类根据内容和形式,文献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其中,学术文献是研究者在特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包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等。
除了学术文献,还有政府发布的文件、公司的年度报告、司法文件等业务文献,以及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
不同类型的文献在内容和应用上有所不同,但都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
三、文献的价值文献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文献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渠道,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接触文献来获取到各个领域的知识。
其次,文献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和智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资源。
通过学习和研究文献,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知识,不断发展和进步。
此外,文献也是人类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分享文献,不同的人和群体可以相互了解,促进共同发展。
四、文献的利用文献的利用将其价值最大化。
学术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来了解特定领域的研究动态,发掘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工作。
此外,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文献来制定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市场文献来指导经营,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整理报道文献来传递信息给读者。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文献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个人素养。
五、文献的困境然而,尽管文献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由于文献的海量和分散性,获取和整理文献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由于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快速更新,文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变得更加重要,而评估文献的质量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文献的概念整理
1、文献的概念:今天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具有四个要素,即知识内容、载体、记录符号和记录手段。
2、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3、零次文献:未经出版发行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如私人笔记、底稿、手稿私人通信等。
主要特点:内容新颖、难以获得。
4、按文献的出版类型可分为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专利、报告、会议文献、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等。
5、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6、7、文献检索途径(1)分类途径:指按文献所属的学科性质检索文献的途径(2)主题途径:通过文献资料的内容主题进行检索的途径(3)著者途径:根据已知著者姓名查找文献的一种途径,依据的是著者索引(4)题名途径:根据文献的题名来查找文献的途径,依据题名索引5)序号途径:以文献的编号为特征进行编排和检索的途径。
常用的检索工具有“报告号索引”、“专利号索引”、“合同号索引”、“入藏号索引”等。
6)其他途径:有些检索工具还有一些特殊索引,可以通过特殊索引找到所需文献的线索。
例如:《化学文摘》有“分子式索引”,《科学文摘》有“图书索引”、“会议索引”等等8、信息资源及其特点: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作为一个术语,由美国人在上世纪60年提出并很快流行。
不同学科的不同学者对信息资源存在理解上的差异,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因素。
狭义的信息资源只限于信息本身,是指各种载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和数据库等。
9、信息检索的定义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
全称叫信息存储与检索。
10、信息检索的类型与特点(一)按存储和检索的内容分为:(1)文献检索:以文献(包括文摘、题录或全文)为检索对象,分为手工式检索和计算机化的文献检索。
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鉴定、考证和研究,揭示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古代文献学的基本概念1. 文献的定义:古代文献是指古代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以文字记录的各类书籍、文件和碑帖等载体。
这些古代文献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2. 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古代文献学研究古代文献的原始材料、历史文献的形成、传播和保存等。
同时,古代文献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古代史前时期、中国古代文化时期、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时期等。
3. 古代文献学的意义:古代文献是对古代社会历史认识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方法1. 鉴定与整理:古代文献学家需要首先鉴定古代文献的真伪和时代。
他们通过研究文献本身的文字风格、用字特点、纸张和墨迹等特征,以及与文献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确定文献的时代和真实性。
同时,古代文献学家还需要对文献进行整理、分类和编目工作,以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利用。
2. 考证与辨析:考证是古代文献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不同文献之间的对比和校勘,古代文献学家可以确定文献的版本和变体。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文献中出现的人物、地名、事件等进行考证,以揭示历史真相,并排除文献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
3. 历史比较与分析:古代文献学家还需要通过对不同文献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化规律。
他们会对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献进行横向比较,寻找文献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4. 考古学与古代文献学的结合:古代文献学与考古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
考古学的发现可以为古代文献学的研究提供实物证据和背景资料。
古代文献学家可以通过对古代文献和考古遗址的研究,相互印证和补充,以提升古代社会历史研究的精确性和全面性。
文献类型
按照载体类型划分的文献类型
1. 2. 3. 4. 纸介型文献 缩微型文献 声像型文献 电子型文献
纸介型文献
•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手抄型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 和印刷型两种。 和印刷型两种。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 文献形式,是文献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文献形式,是文献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其有点是传递知识方便灵活、广泛, 其有点是传递知识方便灵活、广泛,保存 时间相对较长;缺点是存储密度小, 时间相对较长;缺点是存储密度小,体积 庞大。 庞大。
缩微型文献
•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如缩微胶卷、 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如缩微胶卷、 缩微平片等。这类文献的特点是体积小、 缩微平片等。这类文献的特点是体积小、 信息密度高、轻便、易于传递、容易保存。 信息密度高、轻便、易于传递、容易保存。 缺点是使用时必须借助专门的放大设备。 缺点是使用时必须借助专门的放大设备。
按照内容公开程度划分
1. 白色文献 2. 灰色文献 3. 黑色文献
白色文献
一切正式出版并在社会上公开流通的文 献。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这类文献 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 通过出版社、书店、 通过出版社、书店、邮局等正规的渠道公 开发行,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开, 开发行,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开,其蕴涵的 信息大白于天下,人人均可利用。 信息大白于天下,人人均可利用。
声像型文献
• 通过特定设备,使用声、 通过特定设备,使用声、光、磁、电等技术 将信息转换为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等形式, 将信息转换为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等形式, 给人以直观。形象感受的知识载体。如唱片、录 给人以直观。形象感受的知识载体。如唱片、 音带、录像带、 、 音带、录像带、CD、VCD、DVD、等。声像型 、 、 文献提供的形象、声音逼真, 文献提供的形象、声音逼真,宜于记载难以用文 字表达和描绘的形象资料和音频资料。 字表达和描绘的形象资料和音频资料。
古典文献学复习资料整理
·文献定义:文,典籍也。
献,贤也。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作用:第一,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
(使人类的知识突破时空的局限而传之久远。
)第二,文献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知识水平;而文献的存在形式,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水平。
第三,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文献在长期的流传和积累过程中,出现了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文献的原本性和完整性的问题;二是文献的可读性和可解性的问题;三是文献的庞杂性和无序性的问题。
·现代文献学更注重于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利用等规律的探讨。
·古典文献载体形式刘鹗《铁云藏龟》(1903,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孙诒让《契文举例》(1904,第一部考订甲骨文的专著)金文文献以周宣王《毛公鼎》最具有代表性。
共32行,497字,是出土青铜器铭文最长者,内容与《尚书·文侯之命》相近。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秦刻石鼓文。
刻四言诗。
歌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况,因又称为“猎碣”。
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用隶书镌刻儒学七书(《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
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正始三体石径”: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240-249)年间以三体(古文、小篆、隶书)刻《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
每一支竹片制成的简叫简,把若干简编在一起成为策(或册)。
“汗青”、“杀青”。
木牍晚于竹简,且多见于西北地区。
汉代起,标准长度为一尺。
木牍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通信和书写短文。
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281年),河南汲郡人不(fōu)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
“居延汉简”:1930、1972-76两度发现,共3万多枚汉代简牍。
山东银雀山西汉墓竹简。
1972年4月发现于两座汉武帝初墓葬,出土竹简4900多枚。
包括《孙膑兵法》、《孙子兵法》等兵书。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
复习大纲1、文献的定义及其演变如何?答: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演变:(1)结绳记事: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
(3)树皮画、帛、金、竹简等作为载体记录文献。
⑷纸质文献,活字印刷术产生⑸非纸制文献,如光盘等2、文献的一般性质和社会功能如何?答:一般特性:信息性:也称情报性、知识性,就是把知识外化了,是文献的立命之本。
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记录知识,不断地生产出各种文献;另外为了促进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阅读各种文献,增长知识和才干。
文献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知识性,有了这一性质,它才能具有保存和传递的价值,也才能发挥文献在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载体性:文献要外化就需要载体,物质的形态,它是奠定其它性质的物质基础符号性/记录性:通过这个性质将内容和载体连接起来(客观实在性)文化性:所有人类文化活动都是文明的活动可交流性:有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智力资源性:因为文献可反复利用价值模糊性:表现在其内容,由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时效性:时效性越强,就越有价值,要强调适用性总而言之: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形势复杂、文中多样,内容日趋分散于交叉重复,时效性增强,新陈代谢频繁。
社会功能:文献的记录——存储——积累功能;文献的交流传递功能;文献生产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文献的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简述国内外文献定义的流派。
答:国内:早期:《论语、八俏》: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郑玄和朱熹的释义:文,典籍;献,贤也马端临《文献通考》特点:广义,图书,典籍,书籍交互使用;狭义,经文的史料现代:⑴载体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叫文献,这是文献的一般性定义⑵知识论:文献即知识,一切知识即文献,一切记录的内容都是文献。
文献检索
1: 确定文献综述的题目并进行简单检索。
2: 文献的定义3: 文献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4:一次文献主要有哪些形式。
5:什么是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1文献(literature、document)定义: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中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2.文献由三个要素构成,知识、载体、记录方式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3.信息检索与文献检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献检索是信息检索的一种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形式4.信息检索:广义: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
狭义:指用户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分类: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文献检索5.科技文献的特点:文献资源日益庞大出版速度加快载体形式多样化6.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文献可以分成多种类型(1)按载体分(1)印刷型文献2)缩微型(3)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4)电子型文献(以前叫作机读型)文献1、一次文献(原始文献)Primary literature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
特点:直接记载原始研究结果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②会议文献( Proceedings )会议文献就是学术会议上所提出的论文。
发表过的论文不能参加学术会议,而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还可以正式发表,因此科学研究的新结果往往在会议论文上先发表。
会议论文集分“会前”和“会后”两大类专利:③专利文献( Patent )我们所说的专利文献是指向专利局申请时所提交的一份详细说明发明目的、构成及效果的书面技术文件———专利说明书(Specification)。
主要包括:公开专利和批准专利专利分为:invention(发明)、utility patent(实用新型)、design patent(外观设计)。
文献的名词解释
文献的名词解释文献是指所存储在书籍、期刊、报纸、论文、史书等载体中,具有一定价值并被认为是可供参考、引述或研究的文字资料。
在学术领域中,文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研究过程中用于支持论点、论证观点、引用数据的来源。
本文将从定义、种类和重要性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文献是指那些被记录、起草或印刷下来的文本作品。
它可以是科学技术类的著作、历史学家的史书、诗人的诗篇、政治学家的政策论文等等。
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中,文献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科研项目等。
通过文献的引用,可以将研究定位于特定的知识领域,并引导研究工作的深化。
二、种类根据研究对象和形式,文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专著:由单个的作者或团队撰写、编辑的完整书籍,通常以某个学科领域为主题。
2、词典和百科全书:囊括了学科领域内的术语、定义、概念和解释。
词典和百科全书虽然不是专门的研究成果,但是它们可以作为快速有效的参考工具被广泛使用。
3、文集:由不同作者的多篇论文组成,通常以某个特定学科领域或主题为主题。
4、期刊文章:由多名作者撰写的论文,通常发表在定期出版的专业期刊中。
它们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学术出版物,为不同领域的学者提供了机会来公开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5、会议论文集:由参加某个研究领域会议的与会者提交的论文组成。
此种类型的文献通常涵盖某个特定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三、重要性文献作为学术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文献的几种重要作用:1、为研究工作提供可靠基础:文献具有高度的可信度,因为它们已经经过了审查和认证。
这些记录了一些事实和知识的文献可以作为研究的基础,并促进其深化。
2、支持论证与证明:文献提供了人们在进行某个研究时所需要的支持。
当研究人员需要支辩论点或证明结论时,他们可以依靠文献支持自己的观点。
3、作为传统知识和文化的载体:许多文献承载了样本和知识,如文学和历史学,它们记录了很多文化和历史成果,并且有助于后人了解过去的文化和历史成就。
文献学概要[整理版]
第一讲一:文献的含义:文章贤才(现代含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
最早出现在于《论语·八佾》二:文献学(1)定义:文献学是研究文献和文献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文献的性质、特点、种类、鉴别、功能、流传、整理及其利用的科学。
简而言之,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保存文献资料。
版本、目录、校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研究对象:文献和文献的发展规律三,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继承过去校雠学们的方法和经验,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和已经发展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
并且进一步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第二讲一,文献载体的演变:甲骨、金石、简牍、缣帛和纸张二,纸质文献的装帧史(重点):(一)卷子装(1)定义:内容较长的书,一张纸容纳不下,再用第二张纸继续抄写,一本用多张纸写完的书,按顺序结成一张长纸,然后模仿简帛,从尾端向前卷起,形成卷子形式(2)特点:为了保护纸卷折皱和损坏,在最后一张纸上粘接一根木棒,两端稍露,形如车轴,以手执轴,自左向右收卷(3)不足:卷子的开头部分,卷起来在外面,容易磨损(二)旋风装(1)定义:取卷子折造成册,加一书面,粘于册的首尾,使两端连缀起来。
这样,折叠时像一册,拉开时像一囊子,翻阅时如旋风(又龙鳞装的别称)(2)特点:每一页都是错落粘在上一页的底下,形成错落相积、上页压下页的体式。
(三)梵夹装: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代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
(四)经折装(1)定义:将长幅按一定的尺寸来回往复折叠,折成一册,形同折子,首尾加上硬厚纸页﹙也有用薄木板﹚作为护封,由卷子式向经折式转变。
文献检索复习
文献检索复习1、文献的定义,文献的三要素,文献的属性各是什么?(1)定义: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
(2)三要素:知识、载体、记录方式。
(3)属性:知识性、物质性、记录性、发展性。
2、信息、知识、情报的定义,与文献的关系,情报的三个基本属性?(1)信息: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系统,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
(2)知识: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
(3)情报:情报是针对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特定时间所提供的能起借鉴和参考作用的信息或知识。
(4)关系:信息、情报和只是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情报、知识都属于信息这个大的范畴,三者都可以被记录、储存、传递,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是信息、知识、情报赖以存在的外壳。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关系示意图(5)情报的三个基本属性: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
3、文献的分类:(1)按载体不同:纸质文献、感光材料文献、磁性材料文献、光盘文献等。
(2)按介质的可识别性:人可读型文献、机器可读型文献。
(3)按记录信息的形式:文字型、代码型、视频型、声频型。
4、文献的载体类型有哪些?(1)刻写型(2)印刷型(3)微缩型(4)声像型(5)电子型(6)多媒体型5、ISBN、ISSN的涵义?(1)ISBN:国际标准书号(2)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6、依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程度的不同,文献可分为那几个级别?答: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7、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各包含哪些内容?(1)零次文献:书信、手稿、记录、笔记、和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2)一次文献: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学位论文等。
(3)二次文献:各种目录、题录和文摘等。
文献的定义,简述文献的构成要素
文献的定义,简述文献的构成要素
文献是指已经发表或记录下来的有关某个主题或问题的书籍、论文、期刊文章、报告、档案资料、图书馆藏品等资料。
通俗地说,文献就是记录人类知识和经验的载体。
文献的构成要素包括:作者、题名、出版物名、出版时间、出版地点、页码、版本、ISBN号等。
其中,作者是指文献的创作者或编者,是文献的主要标识符;题名是文献的名称,可以简要概括文献的主题;出版物名是指文献所在的期刊、书籍、报纸等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时间是指文献的出版年份;出版地点是指文献的出版地点;页码是指文献所在出版物的页码范围;版本是指同一文献不同版本的区别;ISBN号是指国际标准书号,是区别不同书籍的唯一标识。
了解文献的构成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文献,也方便我们进行文献引用和检索。
- 1 -。
文献法
3、文献的等级: (1)零次文献: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 或使用其他方法所做的实况记录,是未经过有意识处理和加工 的最原始的资料。(未经任何加工处理) (2)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 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 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经过作者处理加工) (3)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件,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 理,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 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包括书目、索引、提要、文摘等。 (4)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件,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 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第二步:选择检索工具。
第三步:确定检索方法。检索方法有手工检索(卡片目录、文 摘、索引等)和机器检索(计算机设备)两种。 第四步:根据一定的检索途径进行检索。常用检索途径有:题名 (篇名)途径、著者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经、关键
词途径、序号途径、其他途径。
(二)文献的搜集
文献搜集的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检索工具 查找法的优点是所得到的研究文献比较全面、广泛,缺点是具有滞 后性,较难反映最新的研究动态。 手工检索工具: ①目录卡片:即简要记录文献资料要点(如题目、作者、出处、年 代等)的卡片,是目前最常用的、对各类图书馆或资料室所收藏文 献图书进行检索的工具。一个较完善的图书馆一般都同时具有分类 目录、书目目录和著者目录三个目录分类体系可供检索。 ②目录索引:是汇集了一定时间内各类文献的题目与出处的一览表, 其特点是分类明确统一、按时间顺序编排、便于检索。目录索引主 要有综合目录索引、报刊目录索引和专题目录索引等。 ③文摘:是一种期刊型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 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我国目前这类检索工 具较少。
文献定义
文献定义1. 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宋陆游《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2. 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清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未可述,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
”鲁迅《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
”[1]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
起源(1)“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
[2] 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
《虞夏书·益稷》也有相关的引证说明“文献”一词的原意是指典籍与宿贤。
(2)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在他的影响之下,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基本含义编辑演变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文献的当代含义
文献的当代含义: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古代意义:文献一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
古典文献的载体:①甲骨(商)是龟甲和兽甲的合称;甲骨文:甲骨卜辞,殷虚卜辞,契文殷虚书契。
甲骨四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②金石(秦):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金指青铜器;石刻在内容上分为纪事石刻和经典石刻。
③竹木、缣帛(战国)④纸张(汉)“版本”出现的时间:雕版印书之后。
版本的类型:写本、刻本、善本、活字本、影印本版本的功用:①读书应择善本②②校书应备众本③③购藏书籍应鉴异本④④学术研究也应注意版本版本的定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刻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书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
雕印本按用途可分为:进呈本、底本、样本写刻本:有作者或书法家手写上版刻印而成的书。
套印本:把同一版面上需用的不同颜色分别刻成不同的版,然后依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用套印技术而成的书叫套印本。
递修本:有的书版屡次修补,用屡次修补的书版印的书架递修本。
邋遢本:版本模糊,极不整齐的本子。
大花脸本:墨色深浅不一,字体大小不同而又印刷模糊的本子,以原刻本为底本,如式刻板再印,即翻刻本或重刻本。
影刻本:采用影摹写样上版的方法,刻印的和原刻本一模一样称影刻本或覆刻本。
百衲本:用不用的版本凑成一部书,或一套丛书称为百衲本或配本。
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校过的版本都可称善本。
善本拟定“三性”“九条”,“三性”: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凡符合以下九条中其中任何一条者,均为古籍善本书:①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残本与零页)②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包括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但版印模糊而流传尚多者不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的作用
作用:(1)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
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可记录 的内容与记录的工具、手段时)的产物,并随 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2)文献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历 史阶段的知识水平 (3)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任何一项科学 研究都必须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在充分占有资 料的基础上,分析资料的种种形态,探求其内 在的联系,进而作更深入的研究。
信息情报检索
指导老师:林娟 学生: 学生: 文瑞龙 学号:1003091117 学号:1003091117
文献的定义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 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 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 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 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 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 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 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
印刷型:铅印、油印、胶印、石印
载 体
微缩型:缩微胶卷和缩微平 计算机阅读型:电子图书
文 献 的 分 类
声像型: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 图书 连续出版物 特种文献 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 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 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
零次文献:手稿、数据原始记录 一次文献: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 文 二次文献:书目、题录、简介、文摘 三次文献: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
文献的应用
文献物理化学等各种课程中都得到 了应用,特别是在科研方面文献的 作用之不可替代的,
文献类型:
核心期刊 报纸 研究报告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政府出版物在我们学习生活中起 到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情报检 索是我们必须学,更是我们必须认 真去学的一项基本技能